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541|回复: 0

[青海] 2020年湟源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1 08:5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040

    主题

    1042

    帖子

    70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20
    发表于 2021-1-18 16: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8516993771 于 2021-1-18 16:46 编辑

    2020年湟源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8日在湟源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 长  史 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首2019,湟源发展稳中提质

    2019年,我们喜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西宁解放70周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不断加剧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全会、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全会、县委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委全会部署,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县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提质,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投身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征程中,聚力新时代美丽幸福湟源建设开拓了新局面,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0%、9.9%。

    过去的一年,一批重点任务、重点工作如期完成。贫困县摘帽标准全面达到,按期退出贫困县序列;投资4945万元的7.2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全额并网发电,实现收益402万元,带动1028户贫困户增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不动产权证书发放、村“多规合一”编制走在全省前列;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部门职能进一步明晰。过去的一年,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残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85%以上;“大棚房”排查清理整治全面完成;兔尔干传统旅游示范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文化旅游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隐性债务动态监控不断加强,全年化解存量债务2.2亿元。过去的一年,一批民心工程、民生实事高效推进。为民承诺的六大类21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投资1.98亿元的大华水库工程达到蓄水条件;池汉桥以东滨河南北路、二中路升级改造等交通项目建成投运,扎草公路、城拉路顺利实施,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46%,“控辍保学”经验全国推广;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县乡村三级联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健全成型,全面发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坚守人民立场,履职担当作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保持奋斗姿态和斗争精神,着重抓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致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突出目标和问题导向,全力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达标,2351户738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配套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300万元实施的大华水厂二期等6个项目进展顺利。利用1193.1万元国际农发基金实施的村容村貌整治项目顺利推进。投资722.5万元的7个省市级巩固提升及村集体经济项目有序实施。累计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1979户6554.7万元、互助资金贷款2814户1.58亿元。强化低保动态调整,全年筛查新增204户579人,退出410户1226人,“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政策得到彻底落实。顺利完成中央专项巡视、省际间交叉考核和省委、市委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攻坚进程持续加速,脱贫成果更加真实。

    二是致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我们紧盯全年目标和投资任务不松劲,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全年实施项目118项,开复工率达到99.15%,聚焦中央和省市重点投资导向,围绕兰西城市群规划、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六大建设行动”,建立连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库,乡镇政权“八有工程”、县城小石头沟垃圾填埋场等重点项目全面完工。落实农林牧水、社会事业、城镇基础建设项目省市专项资金 2.52 亿元。成功举办“2019第二届青藏高原原产地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发展论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项,到位资金14.05亿元,超额完成市定目标。“青洽会”“城洽会”签约北京风汇分散式风力发电等项目资金21亿元。

    三是致力生态有机,农牧业发展持续出彩。我们坚持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抓手,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步伐持续加快。实现农业总产值11.07亿元,增长12.14%。实施粮改饲等项目54项,到位资金2.68亿元。投资4047万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19万亩,达到全县总播种面积的62%。特色经济作物比重达到88%。新建生态牧场4家、各类畜棚160栋。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利用机制,改造提升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67家。扶持98个村壮大村集体经济,14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四是致力稳增快转,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我们坚持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优化企业帮扶机制,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76亿元,增长0.12%,规上工业增加值4.74亿元,增长5.47%。年产60万吨环保型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建成运行,成功培育为规上企业;肉食品精深加工、1000吨牦牛肉加工车间等新建项目有序实施;年产10万吨有机肥加工、锂电子负极材料二期扩建等7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75亿元。加大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小微企业199户。为园区企业争取节能、转型升级资金1764万元,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贷款1.42亿元。

    五是致力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步伐加快。我们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丰富全域旅游业态,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7.8万人次,增长17.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4亿元,增长22.5%。丹噶尔古城二期南城门完成主体建设,南城墙恢复工程完成工程量的40%,北城墙恢复工程已开始实施。日月山景区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投资2600万元完成宗家沟文化旅游景区配套设施,成功入列国家AAA级景区;投资676万元完成小高陵红色旅游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更加完善。成功举办2019青海·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第十一届“丹噶尔杯”高原风筝挑战赛等特色活动,湟源知名度、美誉度及文化旅游品位持续提升。

    六是致力绿色发展,生态优势更加凸显。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建设作为打基础、谋长远、增后劲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投资6820万元完成三北、规模化林场建设等7项国土绿化工程10.5万亩。全面落实110.58万亩天保和公益林、131.98万亩草原、27.56万亩耕地保有量、22.6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自然资源管护任务,全县退化草原治理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7%、64.37%。累计完成450.5蒸吨“煤改气”治理,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9%。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水体功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覆盖率分别达到93%、100%。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转办我县的20件信访举报问题完成整改14件,不属实6件,按时上报率100%,整改率100%,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七是致力统筹协调,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我们着眼扶持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坚持城乡统筹、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推进。投资2.63亿元完成河拉台片区保障性住房区外基础配套、城北西路等9项续建项目;日月特色小镇、大华垃圾填埋场等6项新建项目有序实施。公租房主体建设完成342套、分配223套,棚改住房建设1232套稳步推进,分配入住260套。编制完成《湟源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打造完成上胡丹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投资2750万元建成11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41套。投资2.08亿元实施农村公路、便民桥梁和公交场站建设等项目10项,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和客运班车,城乡群众出行更加舒适便捷。

    八是致力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更有温度。我们精心筹办惠民实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交出了群众认可的成绩单。投资7214万元完成职业技术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楼、高级中学生活用房等18个续建项目,投资4152万元的义务教育、幼教等16项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全县本科上线率67.9%、一本上线率43.7%,相比我县历史最高纪录,分别提高了6.62和27.7个百分点。农村老年之家社会化运营、困难老人代养服务试点全面推开,投资1100万元的15个农村老年之家和7个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投资1000万元的老年活动中心主体完工。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256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89亿元,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民营企业账款清欠,累计偿还欠款3506万元。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十八督导组反馈的38件问题线索全面核查回复。鼠疫防控实现连续8年疫情零发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信访维稳等工作总体平稳,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九是致力激发活力,改革工作纵深推进。我们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有效激发发展活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借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完成土地征收试点7宗512.7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8宗219.96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享土地增值收益914.36万元。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86.97亩,到位资金4000万元。退出宅基地3316户3200亩,累计流转农村空闲宅基地27宗,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136万元。农业综合改革卓有成效,确权耕地面积完成率、合同签订率均达100%。全面完成146个村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折股量化等工作,核实资产总额1.84亿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录入率达90%以上,企业登记时限优化为2个工作日。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以县中医院为核心的紧密型一体化第二医疗服务共同体组建完成。公益诉讼、人民陪审员制度等司法体制改革日臻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

    十是致力勤政廉政,政府建设扎实有为。我们加强政治建设,自觉将“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纪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办理答复人大代表建议89件、政协委员提案47件,办复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将法治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环节、各领域,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程序依法规范、过程科学民主、结果经得起检验。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防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强化审计和统计职能作用,促进红十字、地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救助、城市管理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克难奋进而又载满收获的一年,奋斗的历程令人难忘。扶贫中央专项巡视、省际间交叉考核、中央环保督查、扫黑除恶、省委巡视等多轮国家级、省级检查期间,很多同志夜以继日、枕戈待旦,不管困难有多大,始终坚定信心不松劲;不管担子有多重,始终挺起脊梁担大任;不管压力有多沉,始终勠力同心向前行,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取得实绩。饮水思源,我们深知政府工作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好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凝聚着全县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军警各部队、驻县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湟源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一是经济总量不大,赶超压力较大;二是产业聚集度不高,缺乏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三是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较难,脱贫质量巩固还需提升;四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医疗、养老、城乡基础设施等民生短板还需加快补齐;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行政服务效能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不待扬鞭自奋蹄,坚决做到不避短、不遮丑、不推卸,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谱写湟源发展新篇章!

    二、聚力2020,奋力实现宏伟蓝图

    根据中共湟源县委十六届九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县十六次党代会及县委十六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成长坐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做好“六稳”工作,为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建设作出更多贡献,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县域治理效能,持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新时代美丽幸福湟源建设新局面。

    建议今年经济社会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保持8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上下达的控制指标。这些预期指标,主要考虑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考虑现阶段宏观经济环境和我县经济增长潜力,既延续了湟源经济长期以来“稳”的态势,又彰显了“进”的担当,符合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要求。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要圆满完成决胜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十三五”、助力西宁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四大任务。我们将努力奔跑,在新的征程上砥砺奋进、铿锵前行,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变成现实;我们将接续奋斗,推动湟源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每个湟源人的“小时代”尽情绽放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舞台”上;我们将奋发有为,让新一年发展实绩更有“质感”,民生答卷更有“温度”,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书写高品质生活的湟源篇章。

    一是决胜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历届政府的接续奋斗,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提前实现“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等多项指标提前完成。攻坚之年,我们将乘势而上、尽锐出战,对照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五大类48项指标,紧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省市产业转移等重大战略政策红利,在科技创新、资源开发、文化产业等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确保生态环境优化、绿色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事业进步“四个实现”,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面提升,让全县各族人民共享更良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优美的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同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喜悦和收获!

    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我们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2016年以来累计统筹使用扶贫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17.96亿元,实现贫困县顺利摘帽,58个贫困村顺利退出,2351户7389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达到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一鼓作气、响鼓重锤,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绝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书写好湟源人民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的时代画卷!

    三是圆满收官“十三五”。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是我们必须向全县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规划实施以来,“三农”工作迈出坚实步伐,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势头强劲,空气质量、县城垃圾处理率等指标提前实现,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十三五”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同时,立足外部发展环境和服务藏区桥头堡等自身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在已征集梳理总投资82.09亿元的114项各类重大项目基础上,接续谋划一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好项目,力争将更多重大项目工程纳入省市发展规划,为湟源“十四五”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四是助力绿色循环发展。积极投身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载体,是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现实路径,经过三年努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蓝天、碧水、净土”3大行动给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全县森林覆盖度达到35.09%。我们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创建成果,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对照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在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努力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三、锁定目标,实干有为展现新担当

    2020年,是攻坚之年、决胜之年、收官之年、赶超之年,我们统筹全县力量,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筑牢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凭借有益经验经受住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验,全县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采取有效措施,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打造新时代美丽幸福湟源,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小康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强化动态监测,深入落实攻坚举措。对照脱贫摘帽标准,继续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管理,实现脱贫成效常态化监测全覆盖,为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推进健康湟源建设,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切实防止因病返贫、因贫辍学。利用绿化工程、巡河制度开发保洁环卫等扶贫专岗,巩固脱贫成效。全力推动龙头企业技术引领、能人对接领办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保底增收的带动模式,鼓励社会投资在搬迁安置点、集镇打造就业扶贫车间,促进输血与造血协同,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增收致富。突出扶志扶智,依托“爱心超市”、文明户评比等载体活动,加快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激励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结合中央专项巡视和省际交叉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提供政治保障。

    加强项目接续,不断夯实攻坚基础。全面落实《湟源县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行动方案(2019-2020年)》各项任务,健全完善饲草等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多主体、多渠道扶贫产业风险分担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在加快大华水厂二期等项目投运基础上,深入实施投资4300万元的助医助学助农等合作项目,确保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扎实成效。继续充实完善《湟源县2018-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切实加大项目储备争取力度。深入落实“530”贷款等金融扶贫政策,力争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

    把准发展方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健全光伏扶贫电站带贫益贫机制,在总结推广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发展光伏扶贫电站等有益经验做法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发展资产盘活、股份合作、生产服务和产业带动等类型的集体经济运营模式,不断拓宽146个村集体经营收益渠道,持续放大扶持效应,并建立全县村集体经济项目台账,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良好局面。同时,明确扶持资金使用红线,严格防控风险,发挥资金最大效应。

    (二)聚焦投资拉动,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认真把握国家、省市重点投向,坚持投资精准发力,优结构、挖潜力,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瞄准政策导向,形成更多有效投资。在已征集72项年度投资项目基础上,紧抓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自觉站位“大西宁”生态屏障,接续谋划论证一批强基补链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实行“乡镇有需必报、部门有报必争”的推进机制,建立上报、争取“两张清单”,提高项目命中率、落地率。深入开展规划编制和项目梳理工作,狠抓中央预算内项目跟踪调度,整合实施体量较小、内容相近的公益基础设施和精深加工产业等项目,努力构建储备一批、转化一批、开工一批、达产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圈。

    加大招商力度,推动优势聚集升级。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认真梳理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招商项目,利用“青洽会”“城洽会”等大型展会平台,大力开展新型材料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等领域项目招商合作,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亿元以上,推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项目集群。严格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力争专项资金增长10%以上。落实重大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切实加大效能监察,严格审核把关,规范项目资料,进一步提升项目统计质量和水平。

    (三)聚焦提质增效,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建设“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采取“稳”“进”措施,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紧抓政策机遇,持续调优农牧业产业结构,在落实省定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基础上,力争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扶持整村整乡、集中连片种植饲草10万亩。依托青藏高原原产地特色聚集园,结合《青海省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青稞种植及食品开发,开拓牦牛养殖及加工产业,完善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抢占牦牛藏羊精深加工产业制高点。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保障新建、改造生态牧场、规模化养殖场10家,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企业2家,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品牌3个。结合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继续实施好20万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建设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确保农畜产品检疫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全县残膜回收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围绕转型升级,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切实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协助、配合做好入规资料的整理、审核和申报工作,争取新增入规企业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强化工业运行监测,跟踪做好对北京风汇、江苏金诺利分散式风力发电、凯金锂电子二期项目的协调服务,落实300兆瓦集中式风电项目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确保已签约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见效率,形成规模产业,推动湟源高质量发展。抓好骨干企业电力、原料等生产要素保障,支持华晟、华铁等重点企业稳产增产。加强政银企对接,充分考虑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客观评价企业资信状况、信用等级,在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将疫情期间省市出台的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缓解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农村电子商务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着眼拓宽领域,助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发展以文化、民俗、生态等为主的文体旅游产业,推进完成丹噶尔古城南北城墙恢复,调整古城经营业态,加快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步伐。整合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田园综合体等工程,积极申报109线风景廊道等省级旅游发展补助引导资金项目,抓好乡村旅游外观乡土化、设施现代化和服务优质化。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继续打造“西部排灯之乡”,抓好树莓山庄等乡村旅游产业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继续举办排灯文化旅游节、高原风筝挑战赛等文化活动,打好“小高陵精神牌”“丹噶尔民俗牌”“昆仑文化牌”,形成以红色、绿色、古色、特色为主体的“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新格局。进一步强化旅游宣传推介,狠抓旅游市场监管,打造西部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聚焦补齐短板,奋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全面落实省委“八个注重”要求,坚持“三定四融”,争当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

    加速扩容提质,科学规划城乡发展。把全县域、全人口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一心两轴”思路,统筹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管控边界,提高整体开发科学性。严格落实“街长制”,落实落细物业服务三年行动,切实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问题,围绕县城特色活力等开展城市体检,有效治理“城市病”,加强市场、停车场、城乡道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管护,强化城市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市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巩固好“国家卫生县城”金字招牌。落实乡村振兴“1+10+N”行动框架,在总结巩固好巴燕乡上胡丹村和申中乡前沟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经验基础上,高质量实施好12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继续争取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1个。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居民与农民共同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紧盯补齐短板,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巩固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新改建农村公路35公里。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各类卫生厕所559座,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快推进城台片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兔尔干传统村落、日月美丽城镇建设等项目任务,坚决杜绝“保开工、缓施工”现象和“半拉子”工程。注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投资3117万元实施大华、申中等10个村庄3000户农户人居环境改善工程项目,高效推进集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和投用,全力推进518户老旧小区改造、341套公租房及1732套棚改住房建设及安置工作。本着“边查边改、防治结合”的原则,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县域内各类违章建筑,使城市规划、土地管理走向良性循环。

    (五)聚焦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借势显效。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严守生态红线,厚植绿色优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八场标志性战役,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

    狠抓污染防治,落实企业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大华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聚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严厉惩戒跑冒滴漏、偷排超排行为。积极争取技改专项资金,加快企业节能改造,督促落实守法自律、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紧盯绿化任务,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全力推进三北、天保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高效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12.6万亩。加大造林后期抚育管护力度,切实提高苗木成活率,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施二中路、城台路、南北滨河路等城镇“微绿化”建设项目,切实发挥公园绿地生态效益,确保新增绿地1.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保持在11.03平方米以上,实施好鼠害防治等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确保全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保持在64%以上。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批,确保林地占补平衡。充分顺应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上升到空间用途管制高度的形势,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确保形成良好有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

    守牢生态红线,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做好2020年10家公共机构和2家居民小区节水型创建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常态化巡河督查,强化排污口巡查,加强河道清理采砂监管,着力保障生态基流,改善河道河岸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申中莫布拉等小流域治理工程,严格完成全县用水总量1.11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5%;湟水湟源段过渡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等四项控制指标。

    (六)聚焦群众期待,倾力保障民生现实需求。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教育医疗质量。抓好10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探索开展全国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完成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提升等13个项目。实施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公寓楼建设等项目,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采取“订单式”培训,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就业,发展乡村产业和劳务经济,拓宽城镇居民多元化增收渠道,城镇新增就业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万人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继续实施“外防输入”防控策略,因时、因势调整防控工作重点,完善重大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重大灾害事故应对准备,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健康湟源行动,建成投运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项目。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好西宁市基本医疗保险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争取实施医共体内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充分。

    抓好民生保障,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深化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运行模式,按期完成湟源县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建成农村老年之家10个、中央厨房 1个、幸福食堂 8 个。积极推行殡葬服务改革,修建殡葬服务中心 1 个。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打造主城区“15分钟健身圈”,新建一批笼式足球场等体育设施。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坚持履职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用心用情用力办好4.47亿元的8大类21项民生实事,为全县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七)聚焦改革创新,聚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深化改革不止步,形成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发展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突出应用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三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扩大应用。加快落实工业、住房、农业等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库存、降低生产成本、补齐发展短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承接省市居民生活用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落实批零差率、直补限价等调控措施,切实推动稳控物价显实效、惠民生。统筹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推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落实落地,扎实做好清欠企业账款工作,帮助企业降本减负,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媒体+政务服务”,实现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最大限度缩短企业开办时限。切实增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兴产业等进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做大做强。

    着手深层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金融风险动态监测防控,推动政府存量债务如期消化,刚性兑现提前应对,坚决杜绝隐性债务增量。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金融活动,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失信联合惩治,筑牢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应急队伍和应急设施设备建设,规范优化应急指挥、响应、调度等程序机制,切实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继续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乱点乱象,确保依法打深打透、除恶务尽。

    各位代表,新形势对政府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切实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工作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我们将驰而不息加强政治建设,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防范政治风险,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将锲而不舍加强法治建设,弘扬宪法精神,强化法律意识,履行法定职责,深入开展平安湟源、法治湟源建设,巩固“七五”普法成果,实施“平安细胞”创建,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及各方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畅通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我们将坚定不移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强化干部廉政教育和管理,加强行政问责和审计监督,有效防范廉政风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我们将求真务实加强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打破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把担当尽责体现在务实工作中,建立政府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将评价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我们将始终如一加强制度建设,织密扎紧制度笼子,逐步形成具有湟源特色“制度群”,不断构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站在湟源发展的历史新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敢打硬仗、苦干实干的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幸福湟源建设新篇章,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名词解释

    1.绿色发展样板城市:2016年8月30日举行的西宁市委全会作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决策部署,以此作为西宁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载体,努力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

       2.大棚房:是指一些工商企业、个人及组织借建造农业设施或农业园区之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 ,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行为。其本质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农业生产功能,农地非农化,碰触耕地保护红线。

       3.街长制:2019年1月,我县制定出台《湟源县全面推行“街长制”实施方案》,设立县级总街长、副总街长各1名,乡镇片区街长163名,对责任范围内的街道(乡镇、村)卫生、绿化、公用设施、占道经营等进行全面综合管理。

        4.厕所革命: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2020年我县计划改造和新建各类厕所559座。

    5.四好农村路: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6.三权分置:是指农村土地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三权分置”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既存在整体效用,又有各自功能。从当前实际出发,实施“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核心要义就是明晰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

    7.“放管服”改革: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

       8.五个示范省:即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

    9.四个不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进一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动员令,并强调,“贫图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这也为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10.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11.八个注重:省委书记王建军在西宁调研时对城市发展提出的“八个注重”的要求,即注重研究城市、注重规划城市、注重保持定力、注重边界意识和承载能力、注重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培育核心理念、注重以丰满的精神滋养城市、注重城市品牌创建。

    12.三定四融:三定是指以地定域、以人定城、以水定城,四融是指产城融合、园城融合、乡城融合、文城融合。

    13.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四个层面。

    14.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5.双随机、一公开: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