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469|回复: 0

[青海] 2020年西宁市城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1 08:5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040

    主题

    1042

    帖子

    70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20
    发表于 2021-1-18 16: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西宁市城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14日在西宁市城中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回顾2019,我们主动作为、携手奋进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城中区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高质量转型崛起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更加坚定地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方法和实践载体,全面把握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不讲条件、不打折扣、毫不迟疑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紧紧围绕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奋斗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抓成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

      ——的基础更加坚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4亿元、同比增长36.13%,以上三项指标增幅均列四区第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1亿元、同比增长13.2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7亿元、同比增长4.5%。

      ——的支撑更加有力。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3.2亿元、同比增长38.54%,新增小微企业1434户。全区旅游人数776.8万人(次)、同比增长24.16%,旅游收入87.46亿元、同比增长25.13%。

      ——的风貌更加彰显。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87%,超过市定目标任务3.87个百分点。完成“煤改气”治理任务5.81蒸吨,超过市定目标的21%。严格落实建筑工地“10个100%”抑尘防控措施,覆盖裸露地面10万平方米。持续巩固9处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在辖区10条主要街道布置花箱5600余组,摆放花卉120万株。恢复昆仑中路两处景墙1674平方米,种植苗木6万株。新增南川公园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

      ——的成效更加殷实。坚持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承诺的8大类2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完成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26元、同比增长7.2%。完成低保提标工作,累计发放低保金1435.1万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一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投资29.9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0项,其中,新建项目41项、开工率82.9%,续建项目29项、复工率79.3%。二是商引资有序开展。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6亿元,超出市定目标10.6亿元,完成率188.33%。依托“青洽会”“城洽会”,签约合作项目4项18亿元。三是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时监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全年发放各类补贴67万元。严格落实电价降价政策,对137个转供电主体进行全面排查。扎实推进猪肉限价限购工作,加大食品类商品价格稳控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客宰客等行为。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一是代农业扎实推进。投资5100万元,实施城中区总寨塬玻璃智能温室建设项目,全年向市场供应茄果类反季节蔬菜841吨、蔬菜种苗3582万株,实现年净利润927.3万元。实施西宁雯豪养殖生态牧场项目,全年出栏牦牛1500头,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净收入240万元。实施中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创新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大幅提升牲畜存栏数和出栏率。二是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以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与经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工业竞争力,培育科技型、成长型可持续发展企业83家。借助南川工业园区辐射带动优势,以藏毯、绒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锂电、光电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容。发挥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基金作用,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向优质高产方向转变,全区小微企业累计达到9354户,市场主体培育效果明显提升。三是服务业蓬勃发展。加快培育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青海瀚祥电商储配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西大街百货、解放商场、大十字百货等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实施城中区老年养护中心、伊顿国际幼儿园、春天托幼中心等项目,推进南门大世界、香榭里商业中心、麒麟名都等商业体二次招商项目,教育培训、卫生健康、居家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

      三、坚持不懈治污染、减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空气质量不断提升依托智慧工地监管平台,依法对建筑工地下达限期整改等各类通知单90份,处罚金额10.5万元。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抑尘防控要求,办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报警任务1259次,办结率100%。加大餐饮企业油烟污染管控力度,限期整改61家餐饮企业油烟污染行为。二是水质监管持续强化完成谢家寨村口边渠整治项目和南川河沿线污水管网及外溢井疏通维修项目。投资2090万元,实施南川河(下游)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南川河六一桥断面水质达到IV类(四类)标准。三是环保督察高效整改。2019年环保督察期间,共收到群众信访举报案件137件(有效件117件,查不属实20件),截至目前,完成整改130件,正在整改7件。

      四、毫不动摇促改革、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一是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按照机构改革方案,完成全区27个党政部门机构改革相关任务,各部门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新一轮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工作,调整并公布20个部门392项权力事项,确保权责清单调整规范准确。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精简压缩审批时限,全面启动网上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模式,开展“政银合作”商事登记便利服务工作,真正实现“零见面”审批。四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重点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三大攻坚战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围绕国家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更好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全区地方政府债务指标控制在预警线以内,风险检测指标处于安全区域。五是创新政府采购模式。在全市率先上线运行政府采购云平台网上商城,注册采购单位83家,交易占比100%,实现网上交易金额3753万元,位列四区第二。

      五、持之以恒强基础、补短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一是完成大棚房和违建别墅整治任务。投入资金435.44万元,完成“大棚房”整治19处260.93亩(其中耕地和基本农田218.44亩,其他用地42.49亩)。全面完成违建别墅四轮全域排查工作,判定违建别墅2宗,其中,南川公园佳德宾馆已完成整改销号,南山公园竹韵园已恢复为玻璃温室花房。二是征拆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进元堡子片区、国道227线(城中段)、西宁灯泡厂片区、总北村储备用地等10个重点征地拆迁项目,完成房屋征收28万平方米,占市定目标任务的107%。持续加大“拆违打非”监管力度,拆除违法建设37处4.3万平方米。三是城乡建设有序推进。投资约1.8亿元,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香水泉遗址灯饰亮化及雨污分流等重点项目。投资350万元发展壮大7个村集体经济。同步推进莫家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开展村集体经济“破零”壮大工程,行政村集体经济破零率达到100%。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为全区98%的农户发放土地经营权证。四是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投资800余万元,开展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块数据平台和“数字城管”APP效能,督导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全面推行背街小巷机械化清扫模式。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投资413.36万元配备垃圾分类专用设施,新增116个试点小区、37366个示范户。建成全市首座微型垃圾中转站。全力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建设城镇公厕13座,总面积665平方米;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完成农户厕所改造156座,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建成公共服务机构公厕2座、宗教活动场所公厕1座。

      六、务实笃行谋福祉、惠民生,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一是教育基础不断夯实完成北大街小学等11所学校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有序实施沈家寨小学、华罗庚实验学校改扩建项目。持续推进“卓越校长锻造”“中层干部拔节”等教师培养工程,不断提高师资水平。着力打造美育集合体“美林教室”,开启美林教育中区模式。投资405万元,建成全省首家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二是健康素养全面扎实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推进“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7项,门诊188179人(次)、同比增长26.43%,住院2538人(次)、同比增长17.9%。完成年度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接受中藏医诊疗服务4.5万人(次),同比增长5.9%。三是创业就业环境持续优化。完成全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全市“引才聚才555计划”申报工作,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2019年度国家和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区新增就业7816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高校毕业生总体登记就业率达到93%。四是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医疗救助金、全额资助参保参合金、老年人高龄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资金共计4453.25万元。投资146.75万元,深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有效充实基层民政力量。打造“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为辖区8个镇(办)29个社区困难老年人和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送餐配餐服务,日均就餐人数984人(次),接受中新社海外华文媒体(22个国家36家中外媒体)、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人民网、青海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采访。实施棚户区改造1900套,为住房困难家庭分配公共租赁住房3批459套。农民工工资清欠率和保证金收缴率均达到100%。五是文体旅游融合发展。投资398万元,对南山公园等8处布点19块场地实施“10分钟健身圈”提档升级建设工程。总投资1251万元的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成功举办全省首届篆隶书法作品展、第十届文峰碑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及第二届“品味古城·乐游中区”美食节等各类活动60余场。六是探索建立幸福党建红色物业牌。大力推进强化物业服务三年行动,以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抓手,形成红色物业党建联盟新模式,有效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红色物业开门纳谏,为民解决困难》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

      七、扎扎实实保安全、防风险,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城市安全水有效提升以“24小时平安在线”综合执法服务站、“邻里牵手”工程、“红袖标”巡逻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平安中区、法治中区建设,全年共收到“邻里牵手”微信群的社情民意1万余条,办复率100%。南川东路派出所荣获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二是食品安全工作稳步向好督促各大市场、超市建立农残“快检室”,充分发挥“快检车”作用,检测公示1580批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将辖区学校食堂、餐饮单位纳入非现场电子监管系统,完善“食安宝”手机监管APP,实现食品安全“可视化”,使“明厨亮灶”工程真正做到惠民、亲民。无害化处理过期失效药品1000余种5.24吨。三是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726家(次),排查治理安全隐患2550项,依法行政处罚170余万元。开展消防安全检查1630家(次),发现火灾隐患2838处,依法行政处罚66.6万元,临时查封38家、责令停产停业8家。筹集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1800万元,扎实开展南川东路滑坡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四是退役军人工作扎实推进成功创建全国(省)双拥模范城(县),并顺利通过省市级考核。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被评为“全省退役军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区“一中心两站”实现全覆盖,8个镇(办)和61个村(社区)服务站挂牌运行。采集完善全区1.2万名退役军人及700名优抚对象信息,完成退役军人家庭光荣牌发放悬挂工作,全年发放各类抚恤补助3294万元。

    八、驰而不息转作风、优服务,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坚持依法履职。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借助“村(居)法律顾问”不断完善纠纷化解机制,发挥法治参谋作用。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全面落实行政复议、出庭应诉各项规定,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政务新媒体作用,有效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由集体研究决定。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进一步增强班子整体合力。二是坚持勤勉履职。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20余次,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健全民意表达制度,受理群众来信110余件,办结率100%。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信访到期办结率、积案化解率均达到100%。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累计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9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严格落实首问负责、按期办结、督查考核等制度,确保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层层抓落实、件件有回音。三是坚持廉洁履职。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肩负起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现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廉政谈话全覆盖。切实按照财政预算收支规定强化财务管理,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着力改进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和跟踪问责问效,努力营造心齐劲足、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与此同时,大力支持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工作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区政府一班人始终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定力如初,面对困难无所畏惧、面对挫折无怨无悔、面对风险众志成城,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考验,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问心无愧的答卷。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挥洒汗水干出来、拼出来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热情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彰显不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升;新动能、新增长点培育仍然不足,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实体经济发展仍然比较困难,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财政减收因素增多,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还存在诸多短板,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新常态下善作善成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刀刃向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正视差距、立行立改,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再细一些、再实一些,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展望2020,我们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谋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城中区站在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再出发之年。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既要看到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债务控制趋紧、环保约束更严、疫情冲击下各项工作进度延后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更要把握国家强化逆周期调节的新形势,抢抓“六稳”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的机遇;既要直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积极围绕“中疏南活”战略,在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进程中力争上游、走在前列;既要保持自身经济弱、家底薄的清醒头脑,更要对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工作基础有信心,对诚信友善的中区人民有信心。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区上下团结一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一定能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积极投身“五个示范省建设,培育发展“四种经济形态,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持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创新时代幸福西宁更美中区篇章新局面。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剔除上年一次性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市定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速,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把抓招商、上项目作为提速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着力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大项目统筹力度谋划实施8大类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抢抓机遇、摸清需求、深挖潜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老旧小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海绵城市改造等项目为抓手,储备推进一批具备战略性、格局性、支撑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做实存量项目保障,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迅速补齐受疫情影响的一季度工作欠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紧密结合“中疏”战略,谋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推动南川地区快速发展,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步伐。投资13.25亿元,围绕城区绿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实施5大类48项非房建设项目。继续把握省市2020年预算内资金投向和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沈家寨学校改扩建、城中区老年养护中心、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采取EPC模式,实施元堡子片区4个新村建设项目,确保把该项目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交钥匙”工程。三是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提升对外开放形象。积极响应省市号召,推广“青洽会”网络签约新模式,全力推动招商工作向纵深发展,争取完成202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省外到位资金12亿元的市对区目标任务。巩固和加大经济区域合作力度,努力开创政企合作、联动招商的新局面。四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我区“十四五”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城区资源、产业、环境优势和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有利发展时机,围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电商物流等绿色发展产业,深入挖掘好项目,大力完善项目库,进一步推动城南地区文化观光旅游、商贸会展服务业快速发展。五是破解项目资金难题。围绕国家、省市的投资导向和投资重点,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认真申报重大建设项目。做好2020年债券发行工作,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发挥政府债券在“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中的重要作用,争取年内顺利发行城中区老年养护中心、享堂沟建筑垃圾消纳场、总寨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专项债。六是挖掘市场消费潜力。编制完善《城中区夜经济发展规划》,打造一批“中区之夜”品牌地标和生活圈,为经济发展助力。同时,推行现代化商业管理手段,鼓励企业在各类市场中扩大电子商务比重,积极调整经营模式,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人才,建立网上销售平台,促进线上线下相互融合。

      二、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提速区域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服务业方面。发挥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麒麟名都等商业综合体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发展楼宇经济,提升中心城区商圈现代化水平,努力把中心城区打造为传统商贸业高地。积极推动西宁卫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进一步加大文物古迹保护性修缮力度,依托文庙、文峰碑、山陕会馆、香水泉、拱辰门等历史名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深挖市场消费潜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决策部署,统筹安排促消费专项补助资金。大力推进青海瀚祥电商储配中心一期“幸福优鲜城市共配中心”项目,为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和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做出贡献。依托南川河打造“一河两岸经济带”,加快建设以西宁万科城、碧桂园为主的西岸高品质住宅区,认真谋划以西宁市市立医院、城中区综合体育中心为主的东岸康养区。以市民中心、一带一路(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为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谋划实施杜家沟温泉开发项目,着力培育旅游休闲度假新一轮消费热点。二是工业方面。加强与南川工业园区的协调联系,积极探索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南部片区打造为全市对外开放和现代制造业高地。加大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从贷款融资、就业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扶持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深入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规范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切实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农业方面。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大设施蔬菜、饲草料种植、特色牲畜养殖等产业发展力度。着力提升农牧业技术水平和都市农业生态效应,打造与都市功能定位相契合,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城郊生态休闲庄园。

      三、坚持把重建设、强管理作为提速区域发展的平台载体,着力在提升品位、彰显魅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投资9249万元,实施3083套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统筹实施44个楼院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二是切实做好市政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病”综合整治力度,启动实施东西南北大街道路改造项目。投资519万元,实施南玉井巷、新民街、大新街、小新街及饮马街五条道路雨污分流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领域建设资金900万元,实施大新街、南京路、奉青路、人民街等10条道路智慧井盖管理系统安装项目。三是全力开展房屋征收工作完成路桥公司片区、南川东路北片区、国道227线(城中段)等项目60余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任务。四是持续深化市政隐患排查。进一步加大道路病害维修整治力度,确保市政道路和地下通道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全面开展辖区路灯设施专项整治工作,确保辖区路灯正常运行率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辖区桥梁检测维修和公交港湾(站点)路面加固工作,全力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市政设施日常管养、科学管养和精准管养,探索建立快速反应、迅速处置、高效服务的市政设施管理机制,实行道路、井盖、路灯、管网“四位一体”巡查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部署要求,严格按照省委“举全省之力加快省会发展,加快省会隆起”的要求和市委“做强西宁、做优西宁、做大西宁”的部署,加快“幸福中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依托元堡子湿地、时代大道、新唐道、群星路下穿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优化文化旅游商贸会展功能布局,充分发挥城中区服务西宁、辐射全省的新优势。

      四、坚持把抓修复、严治理作为提速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在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健全完善三级河湖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南川河道综合整治和公共绿地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城市雨污分流项目,不断改善南川河综合水环境,实现全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准入机制,全面落实建筑工地“10个100%”抑尘防控措施,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做好“煤改气”和餐饮业煤(油)烟治理工作,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市定目标。坚持生态第一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南川河、湟水河(城中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推动黄河上游水环境持续好转。二是维护良好市容市貌全力推进“幸福西宁·花园城市”绿化美化彩化行动,计划投资1417.7万元,打造精品街头绿地16处,营造花街10条,补植苗木30余万株,并在中心广场、长青园营造花海景观,持续提升城区绿化景观成效。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计划新(改)建公厕18座,进一步优化辖区公厕布局。持续深化“快速保洁+垃圾不落地”收运模式,生活垃圾处理达到日产日清。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将南关街打造为“门前六包”责任制示范街道,构建“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商家自治”的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宜商、宜业、宜居环境。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实行“绿币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推动垃圾源头减量化工作进程。结合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农村河道沟渠长效治理机制,全力巩固治理成效。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对2513座农户旱厕进行升级改造。坚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各类水污染违法行为,开展上下细沟和莫家沟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百乡千村”试点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四是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依据问题整改清单,继续实施“挂销号”制度,确保整改完成的信访举报问题不反弹、不复发。持续完善环境保护常态化督察机制,运用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五、坚持把重创新、添动力作为提速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着力在深化改革增强活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在保持现有财力格局和规模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建立运转高效的财政体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聚集支持力度。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依法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前门”,着力保障合理融资需求。坚持底线思维,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效防控财政金融风险。落实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透明度,配合区人大财经委全面推进预算联网监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企业准入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企业注销便利化、企业名称登记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全覆盖,切实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完善和改进城管体制、社会事业改革,促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建设领域生态互联网改革,以“互联网+建筑”模式,实现污染指标线上监控检测。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落实降费减负各项政策,确保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实质性下降。

      六、坚持把惠民生、增福祉作为提速区域发展的根本目标,着力在回应关切、提高群众幸福感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从强化技能培训、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水平。加强劳动力市场运行管理,加快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劳动维权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依托“美林教室”,推进美育教育,夯实特色工作室基础。深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改革,多维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增加公办幼儿园资源。依法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加大基建项目建设力度,提升办学条件。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强与青海师范大学“教育改革先行试验区”的深度合作,构建“三引领”模式,提升区域教学质量。三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巩固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深化医疗卫生跨区域帮扶合作模式。实施城中区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着力打造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水平妇幼保健院。全面开启“爱卫大作战”模式,以“五治”为重点,全力将爱国卫生运动引向深入。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活秩序恢复工作,紧紧围绕“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要求,继续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注重细节、统筹资源,更新完善基层医疗服务设备,进一步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夯实文体惠民基础加强城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在城市设计中凸显历史风韵、彰显河湟文化,以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打响城市品牌。依托香水泉遗址,加快香水书院打造进度,注重发挥“两馆”及“10分钟健身圈”提档升级工程优势,促进文化体育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是优化托养服务供给。对“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进行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城中区福利服务中心作用,依托养老信息平台,提升社区养老和老年养护工作水平。助益“残有善养”,投资新建城中区残疾人托养中心,积极探索残疾人托养服务新模式。六是推进物价稳控工作。严格落实物价调控目标责任,及时平抑肉类价格,对21种主要蔬菜品种实施批零差率控制,全面完成重大节日期间的保供稳价工作,充分发挥价格举报监督平台作用,保持全区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七、坚持把强监管、排隐患作为提速区域发展的有力保障,着力在维护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安全生产防范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积极开展电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全力做好防火、防汛、防灾、减灾、救灾等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深入推进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提高非现场电子监管系统普及率。以“明厨亮灶”工程和“食安宝”手机监管APP为抓手,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可视化”覆盖率。积极探索“不见面审批”模式,持续推广移动执法系统,实现政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双提升。推行“双随机”监督抽检,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推进创建“绿色餐厅”工作,促进餐饮服务行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三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面启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按照“传统+科技”的创新思路,在全区重点公共区域建设8间“智慧警务室”。有机整合“24小时平安在线”综合执法服务站人力物力等资源,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提高社会面管控见警率和管事率,持续打造“枫桥经验”城中化新模式。严格执行《社区矫正法》,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四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立足创建“十进”阵地,不断巩固和提升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成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政策,耕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试验田”。

      八、坚持把强素质、树形象作为提速区域发展的政治任务,着力在优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全会对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认真研判经济形势、分析重点问题、制定有效措施,探索适合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增强区委领导经济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加快提升工作效能。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省委第二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切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强化创新意识,敢于推陈出新,在大胆开拓中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实惠。建立健全鼓励担当的容错纠错机制和惩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的问责机制,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四是自觉践行为民宗旨。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察民情、接地气,面对面、心贴心,真正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及时回应“邻里牵手”微信群、12345热线等平台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政务公开体系,切实回应重大民生关切。五是始终保持廉洁本色。高标准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带头遵守《准则》《条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严格预算管理,真正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时代是创造辉煌的时代,新时代是实现梦想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将“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纪律,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工作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紧跟时代步伐,争创一流业绩,为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谱写新时代幸福西宁更美中区篇章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充分运用24小时在线监测手段,通过数据统计、报表分析、超标报警等机制实时反映建筑工地PM10、噪声、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发现违规行为自动抓拍,并根据污染指数自动报警。

      2.商事制度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经营范围的登记和审批,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

      3.门前六包指责任人按照责任区范围,对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实行“包市容秩序、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维护、包设施保全、包举报投诉、包责任连带”的制度,是“政府牵头、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卓越校长锻造工程:遴选部分区属学校校长赴国内知名学校参观学习,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解读最新教育理念,着眼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有力提升中区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5.中层干部拔节工程:结合各校现有中层干部实际和“亮绩竞标”结果,选拔出一批德才素质好、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对确定的人员通过共读专业书籍、选派参加教育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锻炼并定期进行考察考核。

      6.美林教室为探求符合中华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规律,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创新发展,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创建“美林教室”。

      7.健康服务共同体以区域内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为核心,努力形成“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医养融合+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全周期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

      8.高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是青海省“十三五”规划的人才建设重点工程,按杰出、领军、拔尖和团队4种类型,培养引进高端创新人才。

      9.引才聚才555计划2018年,西宁市人才办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试行)》和《西宁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认定与分工细则》,主要内容是:从2018年起,西宁市将每年引进5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50名左右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和5个左右创新创业团队。

      10.10分钟健身圈指居民在县级以上主城区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在800至1000米范围,就有一处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馆、场地或设施。

      11.红色物业以“党建引领”为鲜明主线,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成效。在物业服务领域彰显党的政治色彩,强化党的政治属性,发挥党的政治功能,把牢物业服务的正确方向;在具体工作上,要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服务资源、聚集服务能量、健全服务机制,着力解决好居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物业问题,使之既发挥物业服务功能,有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12.邻里牵手工程:由派出所民警组建小区邻里牵手微信群,邀请辖区居民加入,当居民遇到诸如噪音、消防、治安、办证等问题的时候,由群里民警协调专业的工作人员解释和解决。

      13.农残快检室采用化学快速检测技术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定性检测的实验室。

      14.食品安全可视化通过非现场电子监管平台,让餐饮服务单位后厨环境和加工操作过程全程透明化,可实现实时监督,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用餐环境,既可以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又便于监管部门监督。

      15.明厨亮灶餐饮服务单位采用视频监控、建造透明玻璃窗、玻璃墙等形式,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到后厨食材加工、餐具清洗消毒、厨房环境卫生、人员衣帽整洁等情况,让消费者看得清楚、吃得放心。

      16.一中心两站一中心:城中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两站:镇(办)退役军人服务站、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17.法律顾问为满足村(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丰富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利用辖区律所资源,发挥律师法律服务作用,由政府购买法律服务,采取律师上门、预约、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18.六稳稳金融、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稳投资。

      19.五个示范省指国家公园示范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

      20.四种经济形态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飞地经济。

      21.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2.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3.EPC模式: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24.公园城市公园城市是和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公园城市是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形成系统式的绿地,而不是孤岛式的公园。

      25.夜经济: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发展“夜经济”是提升城市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措施。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夜经济是夜间居民消费和企业供给的汇合,是由一个个供求之间的交易构成的,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

      26.15分钟幸福生活圈指以居住区为圆心,步行15分钟所及范围为半径,形成一个满足人居需求的辐射区域,步行15分钟就有基本的购物、生活、休闲健身、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一个圆形居住中心,或圈形良性居住范围。

      27.一河两岸经济带以南川河为轴线,加快实施以西宁万科城、红星天铂为主的西岸高品质住宅区,认真谋划以西宁市市立医院、城中区综合体育中心为主的东岸康养区。

      28.城市病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以及物质流、能量流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需求矛盾加剧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人地矛盾尖锐;布局分散、城市整体规划相对落后;只求规模不问功能,盲目扩大,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和落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得不到良好的保护;城市建设中的人文问题、犯罪率问题突出等。

      29.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30.雨污分流: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

      31.绿币计划引进第三方回收公司,开设“绿币计划”账户,为村民办理“绿币计划”卡,定期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分类垃圾或给予村民“绿币”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各类物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32.企业注销一网服务:通过与市场监管、税务、商务、人社、海关部门业务系统对接,为企业提供多部门注销业务办理、全流程进度实时跟踪、办理结果实时反馈的“一网服务”,改变以往企业办理注销业务“多头跑”的情形。

      33.三引领课程引领、课题引领、人才引领。

      34.医养结合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

      35.五治治脏、治乱、治污、治害、治理。

      36.两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

      37.残有善养2019年8月,中国残联、民政部共同发

    布《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这是我国残疾人服务领域出台的首个国家标准,也为从“残有所养”迈向“残有善养”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支撑。

      38.绿色餐厅餐饮服务单位通过使用绿色食材、绿色餐具、开展限塑行动,采用环保厨房设备,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建立规范管理制度等措施打造“绿色餐厅”,营造绿色环保舒适的就餐环境。

      39.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联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