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221|回复: 0

[四川] 2020年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92
    发表于 2021-1-8 15: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3日在乐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乐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 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乐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以及市委七届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八字方针”和“六稳”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目标,紧紧围绕“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紧紧围绕“全域开放年”经济工作主题,抢抓机遇、砥砺奋进,迈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预计(下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良好发展态势。
      回顾一年来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全域开放成效明显。我们坚持“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深入实施千亿招商行动,全市签约金额1247亿元,到位市外内资702亿元、外资5.4亿元。开放平台成果丰硕,首次合并举办第六届旅博会和第五届旅投会,参会嘉宾、参展规模、市场化程度等刷新纪录,广东恒大、上海月星等一批文旅集团齐聚乐山,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总部落户乐山,峨眉山恒大国际旅游度假区等5个重大文旅投资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居全省第二;成功举办第四届茶博会、第二届药博会、全域开放投资推介会等会展活动,组团参加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三届西博会进出口商品展暨国际投资大会、川商发展大会等投促活动,晶科能源、中国建材、温氏股份、中电科等一批“553”企业签约落户,与西安、贵阳、桂林三市建立文化旅游合作关系,与10个国际友好城市(景区)共同发布《乐山友城宣言》,新增国际友城5个,我市获批成都航空口岸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城市。开放合作取得实效,落实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重大项目29个,新签订成乐一体化合作项目投资协议8个,累计签约引进企业41家,嘉祥外国语学校建成投用,推动组建“成德眉资雅乐”同城一体化职教联盟。开放通道加快建设,6条高速纳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峨汉高速、乐西高速马边至昭觉段等项目全力推进,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落地开工;成贵高铁全线开通,乐山融入全国高铁网,高铁乐山站日均停靠动车组增至约40对80趟(含高峰线);岷江犍为航电枢纽蓄水通航,仁沐新高速井(研)至孝(姑)段、乐夹大道、大佛景区绕线等项目建成,全市完成交通投资270亿元。
      二是产业支撑得到强化。我们认真贯彻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旅游兴市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全市接待中外游客70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41亿元,分别增长22.3%和16.6%,成功取得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文旅融合迈出坚实步伐,成功举办第四届峨眉山花海音乐节和“嘉乐汇”戏剧周、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全国竞走锦标赛、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节会赛事,建成研学旅游基地9家,东风堰成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峨眉山景区环境秩序整改提升,《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对外公演,《海棠花开》《乌蒙沐歌》《儒在犍为·大成礼赞》等剧目广受好评,“夜游三江”荣膺“四川十大文旅地标”,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奖量全省第一,峨眉山市跻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嘉阳·桫椤湖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精品景点线路,罗城古镇入选全省文旅特色小镇,峨边底底古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培育规模服务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90家,世豪广场、红星美凯龙建成开业,电商网络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420亿元和2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3+1”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出台光伏产业、数字经济专项支持政策,晶科能源25GW单晶拉棒切方一期二期等项目投产,光电信息、先进材料、绿色化工三大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20亿元,乐山光伏产业园跻身全省“5+1”产业重点特色园区,高新区总部类企业超过100家,“一总部三基地”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900亿元,全市工业集中度提高到77%。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实现粮食总产量122万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2个、现代农业园区36个,农村土地流转率达35.4%,产业化带动面提高到74%;新增四川优质品牌农产品4个、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3个,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第二轮评估达标,峨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跻身国家级,峨眉山市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夹江获评中国绿茶出口强县。创新动能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地理标志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4件,峨眉山茶、峨眉山藤椒油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清单,建成省硅产品质检中心,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高新科技孵化园成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举办首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
      三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我们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进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组织项目集中开工336个,267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30亿元,22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转入执行阶段,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0.7亿元、增长80%。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包”,全市新增减免税费约22亿元,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近6亿元,为民企清偿拖欠账款2.1亿元,推动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1.7%,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近40亿元,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8万户、累计达17.4万户,川天燃气输配设备公司入选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入选全国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2家民企跻身“中国民企500强”,3家民企跻身“中国民企制造业500强”,6家民企跻身“四川民企100强”,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3%。建立中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7亿元。国资规模稳步扩大,地方国企资产总额达3000亿元。消费结构加快优化,开通5G网络基站55个,建成放心舒心消费示范街(商场)92个,我市消费满意度居全省第三。
      四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们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下足“绣花”功夫,33个省定贫困村退出、1.26万贫困人口脱贫,沐川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金口河退出贫困县序列,马边、峨边脱贫摘帽接受省级评估检查。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全市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64820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1023户,排查问题整改到位。制定实施20个年度扶贫专项,投入资金117亿元,峨马公路打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95人,实施彝家新寨住房、危旧房及土坯房改造6389户,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2.9万人次、救助贫困患者8.4万人次,“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建成就业扶贫车间86个、扶贫基地20个,“百企帮百村”惠及贫困户1.2万户,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156家经营主体获“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使用权,举办2019中医药产业扶贫大会;“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覆盖289个彝区幼教点,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惠及贫困家庭6730户,马边福来村等7个村创建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深化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制定浙江—乐山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支持政策,落实浙江帮扶资金1.59亿元,实施援建项目59个,首个东西部扶贫协作飞地园区项目国泰通联管业开工;帮扶凉山美姑实施项目29个、建成扶贫新村2个。
    五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我们围绕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7.9%。城镇化进程加快,“一城两新区”项目有序推进,新(改)建主城区主次干道25条,配(改)建公厕50座、农贸市场9处,嘉州绿心公园、老霄顶公园跻身省级重点公园,我市获批省级公园城市试点,荣膺“中国百强品牌城市”,峨眉山市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户改厕11.6万户,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7%,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新(改)建农村公路1600公里、农村电网552公里,4G网络覆盖率提高到97%,13.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质量得到提升,金融服务网点实现村级全覆盖,推荐申报省级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1个、先进乡镇3个、示范村26个,金口河建成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沙湾祝村等3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夹江石堰村等8个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联动推进,街(路)长、红袖标等制度有效推行,发展“双创”志愿者12.3万人,整治背街小巷69条,取缔马路市场48个,拆除各类违建近12万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环保处理率提升到70%,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个、卫生乡镇7个,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高质量通过省级初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复查。
      六是民生建设有效加强。我们扎实推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标补短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实施项目100个,3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创业促进有力,新建返乡创业示范园区5个,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5600余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5%,成为全省农民工服务平台应用试点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经验在全国推广。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居民低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村组干部基本报酬等标准调整提高,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惠及43万纳税人;全力保供稳价,防控非洲猪瘟,落实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政策;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收效明显,实现省内异地门诊医疗联网结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我市纳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区域;6775户危旧房棚户区居民获住房安置保障;完成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13万余人,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实施教育基建重点项目35个、教育扶贫项目159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3.2%,乐山一中扩建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犍为一中跻身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5所学校成为全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所学校入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幼儿园入选全国幼儿足球特色园,第十四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工业遗产2个,市图书馆重装开放,市广播电视台实现高清播出,新补增农家书屋出版物15.6万册,举办纪念故宫文物南迁乐山80周年、“健康中国行动”乐山站等活动,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成,新组建市级医疗质控分中心6个,沐川成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川大华西医院“嵌合型医联体”落地马边县医院,创建省级社区医院建设合格机构4家。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2.05‰。社会治理“五大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战果显著,市综治中心建成,农村“雪亮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圆满完成“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任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得分排名全省前列。组织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老龄、助残、慈善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新闻出版、供销合作、审计、气象、人防、邮政、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们着力抓好生态保护、风险防范和政府自身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统筹绿秀嘉州行动、河(湖)长制和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取缔砂石加工场(堆场)89处,治理水土流失195平方公里,申家冲沟等黑臭水体得到消除,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创近年最好水平;新创省级森林小镇2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63%,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6天;推动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峨眉山景区违建农房整治、违建别墅清查整治等成效明显,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本完成,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家。重大风险有效防控,主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互联网金融、房地产、食品药品等领域风险,挂牌督办推进重大安全隐患整治,中心城区牛咡桥市场关闭停业、长江市场火灾隐患整改到位,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68%,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试点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加强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有力应对“7.28”“8.2”“8.5”建市以来最强的连续三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避险转移群众7.1万人次,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行政审批平均提速75%,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全市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市本级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村(社区)证明材料精减八成,公共资源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政府服务效能提升,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9个县(市、区)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减少乡镇(街道)75个。配合完成《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地方立法,《市政府规章制度程序规定》颁布实施,市中区创建为省级法治示范区。坚持市政府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做好政协重点提案协商办理,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457件,其中满意456件、基本满意1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狠抓旅游景区秩序、农村人居环境等专项整治,推动实施心连心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标补短两大专项提升计划。完善市心连心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累计受理群众诉求逾110万件,随机抽查群众满意率达95%,成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落实“基层减负年”和“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要求,推动“以案促改”、正风肃纪,公务用车纳入信息化平台管理,政务督查频次下降六成左右,市级一般性支出预算和“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分别压减20.4%和8.3%,严肃查处了一批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乐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外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重大项目推进不平衡,工业投资乏力,要素瓶颈破解办法还不多;主导产业支撑和新动能培育不够,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还需持续发力;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力有待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还需加力推进。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及市委七届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把握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部署,紧扣“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和“文旅发展年”经济工作主题,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2000亿元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走在全省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前列总目标,围绕承办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这件大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让乐山文化旅游“叫好又叫座”,力争游客接待量达到7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00亿元。
      提升做响文旅品牌。精心打造标志性品牌,推出传世精品,注重示范引领。擦亮世界遗产金字招牌,科学规划峨眉山、乐山大佛、东风堰三大世界级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促进遗产文化、佛教文化、武术文化、灌溉文化等融合发展,抓好峨眉山旅游通道、峨眉山博物馆改造提升、凤洲岛旅游开发、张沟片区综合开发、乐山大佛景区南游客中心等项目,筹建峨眉武院,支持东风堰·千佛岩创建4A级景区,推动核心景区扩容提质,打造“大峨眉”“大灌区”知名文旅精品,让世界级“一流资源”变成更多“一流产品”。擦亮会展品牌,聚力办好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申办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配套办好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峨眉山音乐节、峨眉国际武术节等节会赛事,务实办好第五届茶博会、第三届药博会等专业展会。擦亮全域旅游品牌,支持区县对标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和全省文旅特色小镇,抓好大渡河风景道、嘉峨茶谷、世界茉莉博览园等项目,推进黑竹沟、大峡谷、竹海、嘉阳·桫椤湖、研溪湿地等景区景点提档升级、串珠成链。
      培育丰富业态产品。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横向融合文化、康养、体育、影视、演艺、书画纸、印刷出版等领域,促进融合业态创新。培育文创产品,挖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抓好文庙、龙神祠、桂花楼等古迹遗址保护,推进文瀚巷、沙湾沫若文化广场、战时故宫文物南迁遗址公园等项目,筹拍文旅特色题材微视频,策划推出电影原创及影视精品力作,打造“乐风嘉韵”演艺集群。发展夜间经济,推陈出新夜间游览项目,优化游山游城游江线路产品,抓好上中顺、张公桥等特色街区、特色夜市打造,积极推广“乐山美食”,办好乐山国际美食月等活动,丰富城市夜间消费业态和游客沉浸式体验。开发特色文旅商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商品研发,完善特色旅游商品研产销产业链,加强“乐山礼物”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布局一批旗舰店、体验店,加快建设全省旅游商品集散地。引进培育文旅市场主体,实施文旅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做强峨旅投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旅游民宿发展,着力引进文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主题公园、国际知名酒店、餐饮品牌和业态产品项目,力争签约重大文旅项目20个,完成文旅项目投资120亿元。
      优化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持之以恒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实施服务设施标准化国际化提升工程,抓好锦江·嘉州宾馆、皇冠假日酒店、悦榕庄酒店等建设,配套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和标识标牌,推动文化设施旅游化利用。发展智慧旅游,抓好峨眉山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游乐山”APP开发,完善在线预订、智慧导游、信息推送等功能,推动“一部手机游乐山”,争创全省智慧旅游示范市。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建立A级景区不达标退出机制,常态化推进景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加强安全旅游、诚信旅游、文明旅游建设,健全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四川文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快旅漫游”,完善旅游公交、自驾营地、公路服务区等设施,定制开行乐山(峨眉山)至西安、重庆、桂林动车,争取开通峨眉山—黑竹沟空中观光航线,让来乐游客进得快、玩得好、留得住。强化宣传营销,落实乐山文化旅游全球营销行动计划和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政策,精准培育客源地市场,力争入境游客达到50万人次。
      二、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产业强市,建好总部基地,做强产业集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具有乐山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做强“3+1”主导产业。结合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构建,完善我市“3+1”现代工业体系扶持政策,推动现代工业上新台阶。做强光电信息产业集群,把握光伏全产业链发展规律,抓好永祥“5+2+2”、晶科能源25GW单晶拉棒切方、协鑫8万吨多晶硅(颗粒硅)等项目,继续引进一批关联配套企业和补链强链项目,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中国绿色硅谷”。促进先进材料、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瞄准新材料规模化应用、精细化工、稀土材料等领域,抓好中建材PC总部基地、福华—江山60万吨有机硅、德胜高炉节能技改、沙湾不锈钢等项目。发展数字经济,完善5G基础网络,抓好高新区宝德未来科技城、中国移动乐山总部、中国联通川西云计算中心等项目,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创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导示范区。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抓好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建强检测、计量、标准、认证等质量技术基础平台,抓好国家硅产品质检中心、建筑陶瓷产品质检中心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实施“乐山造”品牌提升三年行动,再创一批国省知名品牌和产品质量标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支持轻工制品、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形成新增长极。
      建强“一总部三基地”。坚持强园区育龙头,整合资源推进“一总部三基地”建设攻坚,让企业迸发活力、各展其长。建好园区基地,支持高新投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加强总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三基地”平台公司加强基地承载能力建设,争取扩区调位,抓好浙江—乐山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建设,力争“一总部三基地”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微企业成长培育计划,支持优势企业实施产业链资源兼并重组整合,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企业1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高新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等平台,抓好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落实国家减税降费、规范涉企收费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包”,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建好维权服务平台,清除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支持在乐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统筹配建输变电、天然气、供排水、物流站场等设施,抓好全省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用好绿色高载能等产业精准电价政策,综合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网、物流等成本。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信用监管,探索“互联网+监管”,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深化嘉州英才工程,实施“乐创”人才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
      三、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加快推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实施农业综合产值千亿培育计划。结合全省打造“10+3”现代农业体系,构建我市“8+3”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形成千亿综合产值。建优产业基地,坚持园区引领,规模化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新建高标准农田19.6万亩,新建和改造粮油基地3万亩、经济作物标准化基地12万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菜篮子”负责制,稳定粮食总产量,抓好温氏、巨星等生猪规模化养殖项目,加快恢复生猪产能,力争生猪出栏300万头。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区及烘干冷链物流中心,提升农畜产品原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实施品牌建设,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和重要农产品品牌,推广运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峨眉山”“小凉山”公共品牌,提升峨眉山茶、峨眉山道地药材等区域品牌知名度,支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规范标准、质量保证、检验检测等体系,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加强经营主体和“三农”队伍建设。坚持主体带动,抓好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引导更多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培育经营主体,内培外引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工程,开展“空壳社”清理行动,引导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推广股份合作等利益共享模式,支持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力争新培育经营主体120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适度规模经营率提高3个百分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培养模式,优先把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安排。壮大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落实事业人员“县招乡用”、科技特派员、本土人才定向培养等制度,发挥带头人、新乡贤、“土专家”等作用,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
      改善农村发展基础条件。加快补齐农村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设施短板,让农村环境更宜居、生产生活更方便。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机制,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加强农村电网保障能力建设,力争完成农网改造升级1500公里;统筹抓好岷茫水系连通工程等引水补水项目,整治病险水库7座,新增和改善灌面3.5万亩;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新建达标村450个;抓好“垃圾革命”,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完善村庄常态化保洁机制,全覆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厕污共治”长效利用和管护机制,实施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和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鼓励种养循环,力争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50%,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
      四、提升城市建设服务管理水平
      坚持宜居宜业宜游导向,推进中心城市和县域城镇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繁荣发展服务业经济,增强城市对产业、人口的聚集力。
      疏旧建新提升城市品质。围绕生态宜居、功能完善、文化传承和治理高效,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做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工作,开展市政基础设施精细化建设行动,优先完善水、电、路、气、排污、照明等基础设施,布局配建一批公厕、停车泊位、农贸市场和便民摊区,抓好主城区防洪能力提升综合整治、成乐高速棉竹互通改造、市第一和第三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等项目。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支持苏稽新区加快奥林匹克中心等场馆及基础配套建设,抓好乐山师院新校区、乐山一职中新校园等大学城项目;支持冠英新区规划布局临港产业,抓好乐山国际博览城、东辰国际学校等标志项目;支持高新区实施基础提升行动,抓好中央商务区、金融中心等项目,提高产城结合水平。推动公园城市建设,统筹布局生态绿道和绿化景观,依法加强绿心保护,抓好绿心公园生态整治二期、竹公溪流域综合整治、九百洞湿地等项目,主城区园林绿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科学缓堵保畅,完善公交发展机制,补齐配套设施短板,鼓励绿色出行,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到32%。
      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抓住全省建设乐山等8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契机,深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7%。构建“2+6”现代服务业体系,对接全省“4+6”现代服务业体系,突出发展文化旅游、餐饮住宿2个特色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康养教育、会展赛事6个支柱型服务业,抓好步行街改造提升、西部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强化服务业主体建设,推进服务业“三百工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引进服务业龙头企业和高端品牌、新潮品牌,支持“老字号”品牌创新升级,培育“首店经济”,塑造城市“国际范”,力争新增规模服务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50家。深化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提升“诚信乐山旅游信用公示与服务平台”功能,持续打造放心舒心消费示范街道、商场、行业,营造安全、便利、诚信消费环境。
      促进县域特色发展优势互补。扎实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县城和中心镇,筑牢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底部支撑。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优化县域城镇布局,深化百镇建设及城市化提升行动,支持建设一批县域副中心、经济发达镇和特色镇。做强县域特色产业支撑,实施特色经济强县行动和“四个特色品牌创建工程”,支持3个城市主城区县、3个重点开发区和1个农产品主产区瞄准主攻方向,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产业增长动力源;支持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增强生态安全功能,培育绿色产业,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争创县域经济强县,支持峨眉山市深化县级市改革,鼓励各县(市、区)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发展飞地经济,走好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积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和进步县。
      五、促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
      抢抓新一轮改革开放机遇,用好改革和开放“两个动力”,充分激发释放发展活力。
      建设开放枢纽门户。坚持以交通“互联互通”助推开放“四向拓展”,继续打好新一轮交通三年攻坚大会战,确保完成交通投资270亿元。推进枢纽项目,做好高铁乐山站改扩建、雅眉乐自(隆)城际铁路、天府新区经眉山至乐山高速、乐山经安岳至重庆高速、国道348线中心城区过境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乐山机场主体工程、乐山动车存车场、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龙溪口至宜宾合江门航道整治一期等项目,加快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成昆铁路复线峨米段、连乐铁路、成乐高速扩容、乐西高速、峨汉高速等项目建设,力争岷江犍为航电枢纽、仁沐新高速孝姑至马边段、峨汉高速峨边段完工。优化国省路网,抓好国道245线改线工程、省道308线改线工程、省道103线青神至五通桥段、省道215线甘江至安谷段等项目,力争五犍沐快速通道犍为段、峨轸路、峨美路二期等完工。
      扩大开放合作成果。落实全省开放发展大会精神,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让乐山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完善口岸平台,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无水港、燕岗二级编组站等口岸建设,做好航空口岸申报,提高“一体化”通关效能。提升招商实效,落实区县招商主体责任,用好西博会、万企出国门等平台,瞄准“553”企业和产业化项目精准招商,确保到位市外内资650亿元。稳定外资外贸,贯彻《外商投资法》,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力争引进外资5500万美元;发挥乐山国际商会等作用,支持乐山农机营销服务越南中心申报国家海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力争完成进出口总额45亿元。深化区域合作,与成都携手推动成乐一体化合作项目,与成都、眉山、雅安合作打造“大峨眉”知名文旅精品,进一步加密成乐间动车班次;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借力川渝、川桂等省际合作平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互利合作,力争新缔结国际友城(景区)5个。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投资方式,释放社会投资潜力。健全重大项目挂图作战机制,加强重点领域补短板,抓好318个省市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615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国企监管职能,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市属国企集团投资运营能力,力争完成融资100亿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依法理财水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拨改投”带动作用,促进财政提质增效;结合省级产融合作试点,完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支持乐山商行等企业上市,组建乐山农商行,力争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150亿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入市,有序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运营机制,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六、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稳定脱贫机制,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巩固深化脱贫成果。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扎实抓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建立完善防止返贫机制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等开展监测预警,跟进帮扶措施,兜住政策底线,巩固脱贫质量。增强造血机能,深化“百企帮百村”,加大对巩固提升重点户、产业帮扶户、经济薄弱村的产业帮扶,促进稳定增收;实施就业扶贫行动,推广“就业扶贫车间+培训”“村级劳务合作社+培训”等模式,提高脱贫群众就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扩大试点,建立“双高”治理长效机制,推进移风易俗。做好对口帮扶,强化定点扶贫示范引领,加强美姑全域结对帮扶,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五联三融”工程,争创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市。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积极稳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民生项目更接“地气”、更贴“民心”。继续抓好73个对标补短项目,完成对标补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贯彻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鼓励争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先进县、返乡创业明星企业和个人,打造“嘉家乐”农民工之家服务品牌。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新增70种医保报销药品,加强物价监测预警,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重视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增加养老机构床位1600张;支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城镇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抓好3100余户危旧房棚户区改造。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优化社会事业项目布局,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统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提升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馆”效能提升、融媒体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振兴“嘉阳河”川剧艺术,办好嘉州大庙会、“嘉乐汇”戏剧周等文化惠民活动,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3万场。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办好现代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支持在乐高校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内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抓好市实验幼儿园分园、乐山一中扩建二期、乐山二中搬迁等项目,基本消除大班额。实施健康乐山行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抓好“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妇幼卫生、精神卫生等工作水平,抓好市新区医院建设、市中区人民医院搬迁等项目。建设体育强市,筹备第十四届省运会、第十届省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举办第二届市老年人运动会,争创全国青少年综合训练基地,升级改造市体育中心,实现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支持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抓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坚持依法统计,组织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侨、新闻出版、保密、档案、人防、气象、邮政、地方志等工作。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绿色发展指数,建设美丽乐山。做好生态涵养“加法”,加强主体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管控,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进绿秀嘉州行动和竹林风景线建设,巩固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做好污染防治“减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保卫战,继续实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联防联控、超低排放等攻坚举措,力争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支持创建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强化农用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风险管控;常态化整治“散乱污”企业,办好“环保曝光台”,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进“能源革命”,实施高载能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行动,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水平。
      七、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理顺市、县、乡权责关系,完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强化城市基层治理。坚持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联创联动,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验收,取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资格。深化市区行政体制改革,落实权责对等原则,力促管理重心下移。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街道权责清单,推动街道赋权扩能,落实配套支持政策。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加强社区规划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备案制度和“全岗通”工作机制,动态完善社区服务清单,支持发展社区经济,做好社区志愿服务,提升网格化管理效能,促进社区减负增效。推动居民小区治理,完善小区物业治理架构,指导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准入,提升服务质量。
      推进现代乡村治理。抓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乡镇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提高乡镇推动产业发展、场镇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因地制宜优化村级布局,引导村民向场镇、聚居区、特色产业带集中,重点培育一批中心村、重点村、特色村。完善乡村服务惠民机制,抓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等建设,规范村级档案管理,拓展用好网上渠道,让基层群众办事更方便。
      加强“平安乐山”建设。健全市县乡平安建设协调机制,积极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建成县、乡综治中心,巩固扫黑除恶、反恐防暴等成果,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推进彝区禁毒防艾。完善信访制度,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抓好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实施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建好“心连心”服务平台。实施心连心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打造立体化、集约化、专业化综合服务矩阵,助力城市高效能治理。集成平台功能,依托现有资源,以“中心会场+分会场”模式建设市县视频系统,以数据共享应用为基础建设“1+3+N”信息互联互通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打造集服务群众、城市管理、应急调度等于一体的服务管理大平台。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常规模式、假日模式、应急管理模式等不同时段运行方式,健全值班值守、随机抽查、督查回访等制度,优化办理流程,切实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抓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办事业,严控“三公”经费。推动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有机贯通,加强公共财政、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严惩群众身边“微腐败”,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建设数字政府。以改革思路和创新举措,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放,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抓好公民与法人信息管理系统、“智乐山”APP、“乐政通”移动协同办公平台和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力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创新政务应用服务,办好政府网站及政务服务大厅,用好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提升高频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掌上办”“马上办”体验。
      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科学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强项目生成储备,强化“多规合一”,做好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七五”普法,配合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综合执法智慧服务平台。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
      锤炼作风抓好落实。突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工作取向,保持“钉钉子”精神,推行“项目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提高工作执行力。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抓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政务督查效能。坚持行不避难、争先创优,完善绩效评价、奖惩问责等机制,激励广大公职人员在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乐山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八字方针:指“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即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2.“六稳”要求: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3.“553”企业:指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前3强企业。
      4.成都航空口岸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城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口岸对53个国家持本人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机票的外国人,实行过境免签政策,自2019年12月1日起,停留区域由成都市扩展至成都、乐山、德阳、遂宁、眉山、雅安、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等11个市,停留时间为自入境次日零时起计算144小时(六日)内。
      5.我市“3+1”现代工业体系:指打造光电信息、先进材料、绿色化工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6.一总部三基地:指乐山高新区总部和五通桥、犍为、夹江三个新型工业基地。
      7.两不愁三保障:国家确定“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8.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拖累家庭成员的重特大疾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利用社会福利机构和闲置国有资产实施“集中供养”,采取向亲属、邻里、社会组织等购买服务方式实施“居家救助”,实现“解放劳动力,提升幸福感、弘扬正能量,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的目标。
      9.东西部扶贫协作:按照党中央部署,通过积极动员和利用东部发达地区人力、物力、财力优势,准确对接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高效整合西部地区资源禀赋,有效撬动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在实现东部与西部、发达与落后协作与互补的基础上,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按照安排,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台州市椒江区、衢州市江山市、金华市浦江县分别对口帮扶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沐川县、金口河区。
      10.一城两新区:指旧城区、苏稽新区和冠英新区。
      11.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2.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社会保障卡“一卡通”:以数据共享为依托,融合补贴项目经办审核、资金发放、监管监督、服务群众为一体,实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张卡”精准发放。
      13.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深度融合县域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及公共服务体系,改变单一运作的县级医院运营模式,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集团。
      14.嵌合型医联体:“嵌”是把三级医院的管理、医疗、人才、技术等嵌入民族地区县级医院,“合”是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协同发展。
      15.社会治理“五大行动”:指基层组织“固本强基”行动、民生需求“对标补短”行动、社会治安“铁腕铸盾”行动、矛盾纠纷“三色预警”行动和特殊人群“重点关爱”行动。
      16.雪亮工程:即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络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联网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7.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指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18.“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19.全省七个区域中心城市: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重点支持绵阳、德阳、宜宾、泸州、达州、南充、乐山7个城市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
      20.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指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21.永祥“5+2+2”项目:即永祥股份在五通桥基地建设5万吨高纯晶硅和2GW单晶硅切片项目,在永祥股份原址再建设2GW单晶硅切片项目。
      22.双随机、一公开:在日常监管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3.全省“10+3”现代农业体系:即培育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薯、川药、川桑、川菜、川果、川鱼、川竹十大特色产业,做强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
      24.我市“8+3”现代农业体系:即培育粮油、畜牧、茶叶、竹业、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等八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强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等三大先导性产业。
      25.全省8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指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南充、宜宾、达州、凉山等8个城市。
      26.我市“2+6”现代服务业体系:指发展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2个特色型服务业和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康养教育、会展赛事等6个支柱型服务业。
      27.全省“4+6”现代服务业体系:指发展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等4个支柱型服务业和科技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川派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服务、家庭社区服务等6个成长型服务业。
      28.服务业“三百工程”:《四川省服务业“三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成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100户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100个服务业重点品牌。
      29.首店经济: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30.四个特色品牌创建工程:指规划培育一批特色小镇、特色街区、特色村落和特色产业。
      31.三权分置: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
      32.“双高”治理:指彝区婚嫁高礼金、高聘金治理。
      33.“五联三融”工程:即围绕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乐山样板”,实施教育联动、健康联动、产业联动、劳务联动、社会联动和文旅融合、科技融合、经贸融合工程,旨在促进“三县一区”稳定脱贫、长效脱贫。
      34.“三馆”效能提升:指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效能提升行动。
      35.紧密型“医联体”:指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
      36.“全岗通”工作机制:指社区干部“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一人在岗、事项通办”,打破长期形成的条线壁垒,提升社区干部综合能力。
      37.枫桥经验: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
      38.四个最严:指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39.“1+3+N”信息互联互通平台:“1”是指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包含政务云资源、基础应用支撑平台、安全监管运营平台;“3”是指心连心服务版块、应急指挥版块、城市管理版块;“N”是指逐步接入平台的N个智慧应用(智慧旅游、数字规划馆等)。
      4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