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520|回复: 0

[贵州] 2020年六盘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1 08:5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040

    主题

    1042

    帖子

    70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20
    发表于 2021-1-8 14: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六盘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9日在六盘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李 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六稳”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五个方面特点。一是发展稳中有进。在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增长5.7%、8.7%和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和17.9%。二是效益稳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上年提高0.39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9.1%,每百元资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1.2元。三是结构日趋优化。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初见成效,物流产业板块实现增加值90亿元左右,其他六个板块实现总产值130亿元左右。传统产业持续发力,原煤、钢材、水泥产量分别增长7.4%、3.2%和9.8%。在野马寨电厂关停的情况下,全市发电量仍比上年有所增长。四是环境持续改善。为企业减免税费35.6亿元、降低用电成本2亿元,企业负担得到减轻。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电力用户办电平均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在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我市综合排名第二位,较上年上升2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20.1万户、注册资本达3644.4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6.1%。五是成果更加惠民。大力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和非刚性支出,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的情况下,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233.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10.8%。

    面对多年少见的严峻复杂环境,面对不断增多的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始终战斗在一起、奋斗在一起,团结一心、顶压前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尽锐决战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取得根本性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打好“四场硬仗”,全市减少贫困人口8.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继六枝特区、盘州市成功脱贫摘帽后,水城县脱贫退出今年3月获省政府批复。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行政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合格村医,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调减低效作物种植超过50万亩,猕猴桃、刺梨、茶叶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建成小康菜园20.34万户,食用菌种植规模超过1亿棒、增长近2倍,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万亩、增长120%以上。500亩以上坝区平均亩产值达到859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坝区成为省级样板坝区。产业扶贫带动18.67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全部纳入养护,盘州市、六枝特区分别成功创建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11.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加快,建成19个“和谐社区、活力社区”示范点,水城县“以‘两个社区’为抓手构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公共服务体系”入选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全面超额完成辽黔两省扶贫协作协议目标任务,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我市与大连市连续两年获得“好”的等次。中科院、中科大、鞍钢集团和省直部门定点帮扶取得新成效。

    (二)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抓,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获批创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实施煤炭产能释放三年攻坚行动,30万吨/年以下煤矿全部停产停建,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29万吨/年,新增释放优质产能1191万吨/年。大力推进“两化”“三利用”,采煤机械化率、辅助系统智能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8%和91%,分别提高5.5和22.5个百分点;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48%和75%,分别提高1.8和4.9个百分点,正常生产煤矿矿井水处理率保持100%。盘江精煤“火烧铺矿综合自动化项目”入选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水钢集团在全省率先将机器人用于钢铁生产。省下达的3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七大产业板块每个板块开工建设2个以上项目,引进无水染整生产线,“纺纱—织布—染整—服装”产业链初见端倪;铝及铝加工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猕猴桃、刺梨、茶叶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8.5%、提高4.8个百分点。成功举办首届六盘水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签约项目77个,为企业产销对接、产业配套互补搭建了平台。盘州市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牂牁江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4.9%和33%。

    (三)狠抓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扎实推进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涉及我市问题整改完成。在全面打响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基础上,突出打好碧水保卫战,17个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4.1%,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获批创建第二批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雨污系统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建成9个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巩固扩大扬尘污染整治六大专项行动成果,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排名首次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在全省九个市州中心城市中,我市是唯一一个环境空气质量保持100%优良率的城市。完成67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和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1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91.3%、排全省第一。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79.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6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1%。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和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四)严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债务管理“七严禁”和“八个一批”系列政策,通过建立隐性债务化解资金池、盘活处置土地资产、争取债券支持等方式,多渠道筹资偿还到期债务,开展非法集资、交易场所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创建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一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黑恶势力受到法律严惩,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提升到98.6%和97.6%。完成全市总体应急预案修编,构建了“1+22”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相继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防风险保安全迎大庆”百日攻坚、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4年实现“双降”。面对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抢险救援科学有力有序有效,灾后重建稳步推进,受灾受胁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五)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城乡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安六铁路建设克服沿线县区资本金筹措压力大、地下隐蔽溶洞复杂造成工期拖延、个别路段设计方案变更等诸多重大困难,仍然实现全线轨通、电通,老水城站至六盘水站区间安全补强工程开工建设;盘兴高铁建设加快,六威昭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普盘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纳六晴高速公路、六安高速公路和六枝落别至大用公路开工建设,六赫高速公路境内段建设加快推进。盘州官山机场项目获批立项。开工建设1座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基本实现全市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加大,户均容量、供电可靠性及电压合格率提前一年实现国家要求。市中心城区、六枝特区和盘州市城区实现天然气管道全覆盖。新建和改造城市地下管网280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2500余个。钢城大道下穿沪昆铁路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使打通市中心城区中部纵贯南北的大通道成为可能。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提高2.9个百分点。

    (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日益增强。谋划推进73项重点改革任务,制定35个重要改革方案,14项重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三变”改革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功组建运营市供销商贸集团。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46.4亿千瓦时。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中心城区建立三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机制,三级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医模式不断深化。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440个,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5家、500强企业4家。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59.5%。成功举办妥乐论坛等重大对外开放活动。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7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0.7%,均跃升至全省第三。

    七)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8亿元、总额全省第一,城镇新增就业9.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追赶跨越三年攻坚,建成教育工程项目287个、完成投资27.9亿元,新增学前教育学位6800个,义务教育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扩招计划,3所中职院校进入省级中职“强基工程”。被确定为DRG付费改革国家试点城市。市肿瘤医院开工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广电云”户户用全覆盖。按时发放并逐年调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50元/月、4140元/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的480元提高到520元。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7.24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施棚户区改造4294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5万套。新增城市居民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市中心城区10所试点学校实现集中供热,冬天的课堂逐渐变得不再寒冷。坚持严防死守非洲猪瘟和猪肉稳价保供“两手抓”“两手硬”,全市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共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942万元、投放平价猪肉1062吨,猪肉价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首次考核中,我市获优秀等级。在全省市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我市得分第一,被评定为A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市殡仪馆搬迁投运。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地方志、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越是面临复杂严峻形势,越需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水平。2019年,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市委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建议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保持100%。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在全省排名第二。坚持建设服务型政府,制定实施市政府部门“放管服”改革“七张清单”,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网上服务平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7%,市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考核连续六年位列全省第一。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全面启动实施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初步形成市本级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坚持建设廉洁政府,持续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严防“四风”反弹回潮,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各位代表!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对贵州关怀厚爱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在市委领导下,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六盘水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全市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绝对贫困还未完全消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风险防范压力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等等。我们将正视这些问题和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发展形势、目标任务和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冲击。疫情发生后,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举全市之力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广泛发动、全民行动,全市350万人民群众共同构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7.1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2.6万名医务人员挺身而出、逆风前行,特别是85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和省级定点医院,不分昼夜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总体战中,我们始终坚持全面统筹的系统思维,第一时间制定并落实“查”“防”“备”“治”“稳”综合防控举措,严格落实核酸检测和CT筛查要求,全面加强排查检测;对城市小区、楼栋和乡村村寨等实施相对封闭管理,扎实做好重点场所管控,及时遏制了疫情扩散势头;加强医疗、生活等物资准备,有效保障了防疫和群众正常生活需求;全力做好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并启动网络门诊建设,减轻了医院诊疗压力;强化信息披露、舆论引导和社会管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我们始终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辩证思维,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及时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策略,并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全力阻击疫情蔓延。自2月9日以来全市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3月13日以来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清零”,全省最后新增100名确诊病例中我市仅1名。我们在全力抗击疫情、打好生命保卫战的基础上,坚持抗疫情、促发展、保稳定的基本方针,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全力打好经济保卫战。出台支持工业企业健康发展“16条”、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医疗保障服务“15条”、支持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平稳健康发展“13条”和旅游优惠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等政策措施,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在常态化防控中生产生活逐步趋于正常。通过全市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实践证明,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市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但是辩证地看,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在对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为对冲疫情影响,中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相继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降准降息和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对于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六盘水来说,我们迎来了新的扩大投资的战略机遇期。为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新形势,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防止产业链过快、大面积向外转移,中央高度重视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将缩小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种类,并对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对于正在转型发展的六盘水来说,我们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战略机遇期。为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对于具有生态、资源、劳动力等相对优势的六盘水来说,我们迎来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直面困难和挑战,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促进经济恢复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引领加快转型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牢牢守好“三条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快塑造六盘水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夺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根据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和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62%。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是年初市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研究确定的。今年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急剧上升,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将坚持既定目标任务,坚决抓好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的落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守好底线、稳住根本、捕捉机遇、奋力提速,千方百计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好。

    三、2020年政府工作任务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战果,绷紧防控之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不断巩固持续向好的防控形势。

    因时因势完善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全力抓好“外防输入”,严把“境外管控关”“境内防控关”,加强点、线、面管控,推动防控关口前移,做到入境管控、落地筛查、科学处置、责任交接的闭环管理,实现水路陆路和航空等所有通道入境人员防控工作全覆盖,坚决防止境外输入病例。毫不放松抓好“内防反弹”,认真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加强出院患者的跟踪随访,防止病毒“死灰复燃”。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防护。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责任,继续强化社区、企业、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全面排查消除聚集性疫情风险隐患。

    精准有效补齐短板缺项。加快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应急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储备,加快建设市县两级储备基地,建立健全应急储备和调配制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规范畜禽集中屠宰管理,建成六枝特区生态屠宰科技产业园、两河生猪屠宰加工厂、水城县中心屠宰场和钟山区家禽屠宰场等项目。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社区文化。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完善信息发布机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依法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

    (二)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的全面胜利。紧盯剩余12553名贫困人口,以“督”促“战”、真“督”实“战”,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常态化筛查,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上半年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按照“两本台账双追责,一体整改全销号”要求,全面推进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为下半年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的结对关系,保持脱贫攻坚政策和支持力度的连续性,完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的帮扶力度,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政策,对受疫情影响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加强摸底排查、做好帮扶,坚决遏制和防范返贫发生。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按照“八要素”和“六个转变”要求,大力开展农业“提质增效年”行动,重点推进坝区和产业集中连片地区产业提质增效,将所有坝区建成达标坝区,农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稳定粮食生产,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7万亩、产量60万吨。围绕“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高效益”,推动以“凉都三宝”为重点的8大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整体规划、连片打造,优化猕猴桃产业布局,规范建设猕猴桃基地20万亩。坚持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大力攻克刺梨储存保鲜技术,改造提升刺梨基地15万亩。坚持“提档、增产、全利用”,深挖潜力做足茶文章,投产茶园达到26万亩。新建“千家万户小康菜园”8万户、提升改造12万户。稳定烤烟种植规模。加快草食生态畜牧业发展,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支持盘县火腿、人民小酒做强做大。加大智慧农业建设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投入。深化“三变”改革,推动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分享产业链各环节增值收益。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用好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对接好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大力推动农产品“七进”工作,构建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加强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两个社区”创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实行挂牌督战,确保所有安置点村居有效管理服务全覆盖,200户以上安置点全部达到“两个社区”创建标准,帮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城镇。加强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制定出台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的措施,通过“拓宽六大渠道,做好三个服务,落实两个责任”,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用足用好各方帮扶资源。全面落实辽黔两省扶贫协作协议,深化与大连市的扶贫协作,完善“组团式”帮扶机制,推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结对帮扶等取得更大成效,推进韩伟集团盘州120万羽蛋鸡养殖等产业帮扶项目投产见效。加强与中科院、中科大、鞍钢集团和省直帮扶单位的对接联动,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以及“百千万行动”。

    (三)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定不移践行“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发展方略,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发力。

    大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优化所有制结构、优化产业集中度、优化生产技术结构,全面深入推进煤矿优化布局、资源整合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抓两化、保安全、促增产”,全力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攻坚,积极探索薄煤层、急倾斜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实现“两化”改造率达100%。紧盯煤炭产能释放三年攻坚,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优先支持动力煤煤矿释放产能,完成山脚树煤矿技改扩能,推动米箩、大湾中井等煤矿建成投产,新增释放优质产能1000万吨/年以上,淘汰落后产能136万吨/年。开工建设盘南产业园区200万吨/年煤焦化异地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大湾、盘南低热值煤电厂项目,推动盘南响水2×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项目实施,积极推进盘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盘江煤电集团做大做强煤电主业,打造煤电联营新格局。支持水钢集团推进“安全水钢、绿色水钢、智能水钢”建设,加快实施20万吨金属制品异地改扩建一期项目,促进非钢产业发展。支持引导建材企业改造升级,扩大新型建材生产和应用。

    大力实施七大产业板块三年攻坚行动。聚焦关键环节攻坚突破,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以项目为重点,编制各县市区、各园区和各产业板块“2020版”“一图一表一说明”,确保全市每个板块有3个以上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建成投产六盘水高新区4万吨/年无水染整绿色智能工厂和六枝特区2万吨/年包芯纱项目,加快建设盘北经济开发区年产20万锭纺纱项目。支持铝加工企业开展再生资源利用,力争启动双元铝业升级改造,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链进一步向下延伸。开展玄武岩连续纤维产品标准制定,扩大产品应用覆盖面。大力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焦炉气制氢示范项目;加快合众锰业高纯硫酸锰项目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建设1.5万吨/年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化联合体,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扩大物联网在煤矿、智慧社区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引进矿山传感器、元器件、通信模组等项目。积极争取省的支持,依托全省索道市场,推动多贝玛亚索道公司贵州工厂项目实施。建成投运红果经济开发区中心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支持企业推进网络货运平台建设。

    加快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走好“两手抓、两促进”转型发展之路,全面实现起步攻坚阶段各项目标。开展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00个以上。继续举办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让企业手拉手、产品面对面、银企心贴心,促进企业抱团发展、产业延链强链。大力推进六盘水高新区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红果、水城经济开发区2个重点园区转型发展,实现三大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单位面积产出增长10%以上。启动园区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六盘水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以上、市级6个以上,加快建设“一核、三点、多平台”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1%。

    (四)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抢抓国家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政策机遇,发挥好“两张清单”作用,拓宽项目投资融资渠道。围绕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交通强国试点和“六网会战”“新基建”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大项目储备库。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66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六威昭、水盘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盘兴高铁建设。加快玉普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普盘高速公路,加快纳六晴高速公路、六安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建成六赫高速公路境内段。开工建设月照机场05号跑道盲降系统,力争盘州官山机场实质性动工。加快英武水库前期工作进度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新开工建设1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加快市中心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和规模商用,实现县县通5G。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项目建设年”行动,建立市政府领导挂帮联系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双重服务”。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积极适应群众消费升级需要,以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开展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稳定烟草、白酒等重点领域消费,深化拓展成品油市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支持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平稳健康发展。盘活用好养老服务资源,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总结推广盘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有序推进六枝特区、水城县、钟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现有旅游景区提质改造,启动妥乐古银杏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大力抓好野玉海景区申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新增国家4A级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以上。推动“旅游+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推进康养产业加快发展。精心承办全省第十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2020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

    (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培育壮大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推动更多外来人口在我市落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注重解决进城人员落脚问题,做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管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让群众住得下、住得起、住得安全。推进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大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要求,制定“一城一策”工作方案,大力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打造10个物业行业示范小区。

    提升城镇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强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舞好全市城镇化“龙头”。建成凤凰大道、钢城大道下穿沪昆铁路段,推进乌蒙大道、麒麟北路互通和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等项目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扎实办好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让所有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吸引更多人口汇聚六盘水、扎根六盘水。加强六枝特区和盘州市县城建设。实施特色小城镇“8+X”提升工程,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小镇、农产品精深加工小镇、文化旅游小镇、商贸物流小镇,做强做大城镇组群。

    统筹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坚持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大力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80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实施65个以上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强化农业技术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市场推广人才培育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梳理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确保高质量整改到位。纵深推进碧水保卫战,大力实施七大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成1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建制镇全覆盖,确保17个省控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把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作为碧水保卫战的重中之重,全面开展管网诊断,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改造,加强水城河沿线环境整治和管理,推进九洞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水钢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消除市中心城区现有黑臭水体,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创建验收。巩固提升市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整治成效,开展城市扬尘、柴油货车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确保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强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成六盘水市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六枝特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展尾矿库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

    加强生态建设修复。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深入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年攻坚,完成营造林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72平方公里。实施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项目。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启动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继续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和绿色制造三年专项行动。

    (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落实债务管理“七严禁”“八个一批”和“新十条”等各项化债措施,进一步细化完善化债方案,更好发挥偿债风险准备金、债务风险应急周转资金池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债务本息资金。大力推进债务展期重组,加快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降低政府债务率。强化贵州凉都资本运营集团公司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功能,推动市属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积极盘活各级各类存量资产,有效提升可偿债能力。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举措破解债务难题,大力涵养和培植税源,加强税收征管,压实各级政府和平台公司主体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全力保障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统筹抓好煤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防范重特大事故,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坚持“防、避、治”并举,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防控力度,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各类自然灾害防治。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源头防范、监管执法、应急救援“四个体系”,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处置水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提升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巡逻守护和安全防范。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八)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认真落实中央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各项措施,推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制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定位、定向、瘦身、规范、改革”要求,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对现有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以行政权力瘦身为市场主体强身;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双随机抽查覆盖企业比例不低于5%;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要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人文环境、诚信环境。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狠抓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和环境招商,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确保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持续提升妥乐论坛举办质量,加强与泛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协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六盘水海关作用。

    (九)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幸福六盘水。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的各项举措,落实和完善税费减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保住更多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提供支撑。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劳动力,多措并举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认真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和能源企业用工实名制管理全覆盖。抓住国家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机遇,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2.19万人次以上。

    加快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创建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加快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基本消除义务教育56人以上大班额。实施普通高中示范引领行动计划,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确保已创建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按省要求通过复评。深入推进中职“强基工程”,创建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1所以上。统筹发展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加快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进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加快健康六盘水建设。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和“黔医人才计划”“银龄计划”,建成“百院大战”项目。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建设市肿瘤医院。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办好市第三届运动会、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等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不断织牢织密民生网底。全面落实对特殊困难人口的兜底保障政策,力保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优抚对象、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面完成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灾后重建工作。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猪肉、蔬菜等保供稳价。积极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帮扶援助工作。继续做好双拥共建、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以及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安六铁路建成运营。(2)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0所。(3)新增城市居民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新实施20所以上中小学及幼儿园集中供热。(4)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3000个;新增、改善城区路口红绿灯信号控制系统,促进城市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5)建成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200公里以上。(6)新建农村电网中压线路140千米以上、低压线路980千米以上,新增配电变压器270台以上、容量2.8万千伏安以上。(7)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万套以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770户以上。(8)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9)为全市农村6—24月龄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10)设置城区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点500个。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考验,对新时代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提升“八个本领”“六个能力”,大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要情况主动向市委请示汇报,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市委研究决策,每年向市委报告工作。巩固和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激励广大干部保持定力、担当作为,扎实做好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二)加强依法行政。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大力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作用。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决策程序规定。集思广益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扎实做好《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加强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建设和监委、法院、检察院工作。

    (三)倡导节俭干事。政府的日子再怎么难过,也要千方百计让群众的日子更加好过。市级部门要坚守节用裕民之道,带头加强支出管理,不该花、不必要花和暂时可以不花的钱坚决不花,集中财力保重点尤其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大力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启动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真正把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在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上。

    (四)务求高效便民。全面做好“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三件事,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把今年作为全市政府系统“效能提升年”,在政府系统大力弘扬专业精神、提升专业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抓具体抓深入,创造性开展工作。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确保“一网通办”市县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使“网上办事”“掌上办公”成为常态。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提高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协同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政务服务网与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双提升”,更加便民利企。

    (五)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全市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严厉惩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坚持不懈转作风,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喊口号、搞花架子,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保持政府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抓发展,万众一心加油干,为摆脱贫困倾尽全力,为战胜疫情勇往直前,为全面小康顽强拼搏,为幸福明天不懈奋斗!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术语说明

    1.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七大产业板块:指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七大产业板块。

    3.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指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农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

    4.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6.五个体系: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7.两个社区:指和谐社区、活力社区。

    8.煤炭产能释放三年攻坚行动:指以兼并重组保留煤矿技术改造为重点,统筹推进新建煤矿建设,建成一批技术先进、安全高效、智能控制的示范煤矿,2018—2020年3年时间释放产能3050万吨/年,其中2018年840万吨/年、2019年1160万吨/年、2020年1050万吨/年,逐年提升煤炭有效供给。

    9.“两化”“三利用”:指煤矿机械化、智能化,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矿井水处理利用。

    10.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指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体废物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

    11.七严禁:指严禁违法违规举债、严禁违法违规担保、严禁违法违规进行政府购买服务、严禁“名股实债”、严禁“三边”工程、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政府性债务管理不作为。

    12.八个一批:指压缩、核减建设规模化解一批;停建或缓建非必要项目化解一批;债务重组转化为企业债务处置一批;出让处置资产偿还化解一批;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化解一批;交通等国有企业通过经营收入剥离化解一批;盘活闲置资产化解一批;破产重组或清算处置一批。

    13.“1+22”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为统筹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和灾害事故救援处置工作,市人民政府成立了1个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部下设22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在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负责相应行业领域的日常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14.六网会战:指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六个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5.三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机制:指对仍在疾病周期性变化规律时间范围内、且能提供规范完整的检查检验报告和相应影像资料的检验检查项目,原则上三级医院之间对检验检查结果应予以互认,不再重复检查。

    16.三级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医模式:指依据行政区划和群众方便就医的原则,以市内各三级医院为核心,先行领办所在县(市、特区、区)内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领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坚持财政补偿政策和渠道、核定人员总量、功能定位、公共卫生职责“四不变”,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由三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将其作为分院统一进行管理。

    17.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追赶跨越三年攻坚:指利用2018—2020年3年时间,全面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统筹推进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在追赶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18.中职“强基工程”:指通过采取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等措施,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规模较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

    19.DRG付费改革:指按照临床治疗相近、医疗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对住院病例进行分组,医保基金和患者个人按照同病组同费用原则,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

    2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1.“放管服”改革“七张清单”:指网上办理事项清单、当场办理事项清单、承诺办理事项清单、限时办理事项清单、便民化服务事项清单、从严监管事项清单、就近办理事项清单。

    22.三大攻坚战: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23.三大战略行动:指大扶贫战略行动、大数据战略行动、大生态战略行动。

    24.三条底线:指发展、生态、安全三条底线。

    25.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6.四个不摘:指对已脱贫摘帽县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7.八要素:指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

    28.六个转变:指通过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村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29.凉都三宝:指“弥你红”红心猕猴桃、刺梨、“水城春”早春茶。

    30.8大特色优势产业:指蔬菜产业、猕猴桃产业、刺梨产业、茶产业、生态畜牧业、食用菌产业、中药材产业、石斛产业。

    31.七进:指持续推动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超市。

    32.拓宽六大渠道:指入园就业、安置点扶贫车间或工坊就业、创业就业、公益性服务岗位安置就业、旅游开发就业、外出务工就业。

    33.做好三个服务:指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就业培训服务、专场招聘服务。

    34.落实两个责任:指落实政府的责任、搬迁群众的责任。

    35.“组团式”帮扶:指东部对口帮扶城市根据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帮扶需求,组团选派支教(医)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专门针对一个贫困县或一所薄弱学校(医院)开展帮扶。

    36.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指由100家以上国有企业精准帮扶100个以上贫困村。

    37.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指由1000家以上民营企业精准帮扶1000个以上贫困村。

    38.百千万行动:指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组织省、市(州)、县(市、区)百名政协主席挂帮百个贫困乡镇、千家委员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万名委员结对帮扶万户贫困家庭。

    39.一图一表一说明:“一图”指产业布局图,“一表”指重点项目表,“一说明”指工作说明。

    40.两手抓、两促进:指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41.一核、三点、多平台:“一核”指推动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点”指推动红果经济开发区、水城经济开发区打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六枝经济开发区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平台”指打造多个专业化创新平台。

    42.两张清单:指“贵州省补短板重大项目清单”和“贵州省必要存量隐性债务在建项目清单”。

    43.新基建:指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4.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指大数据发展、大旅游提升、大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现代物流、绿色金融发展、文化创意服务、融合发展、开放带动、服务质量十大重点工程。

    45.特色小城镇“8+X”提升工程:指建设示范小城镇过程中,在实施“8个1”(每个小城镇建设1个路网、1个标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个敬老院、1个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8+3”(省级示范小城镇除实施“8个1”外,增加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示范小城镇建设与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结合项目和公共停车场、公立幼儿院、乡镇商贸中心等一批项目。

    46.“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指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基础上,与时俱进实施业、路、水、电、房、讯、寨、绿八个小康行动。

    47.“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指从2019年到2021年,全省重点打造乡村振兴10个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

    4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指从2018年起,聚焦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用3年时间集中攻坚,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49.七大专项行动:指重点河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园区污水处理专项行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专项行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入河垃圾清理专项行动。

    50.新十条:指2020年1月17日全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会议提出的十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新举措。

    51.“证照分离”改革:指通过采取改革审批方式和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52.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指政策落实专项行动、金融服务专项行动、降本减负专项行动、扩大民间投资专项行动、营商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专项行动。

    53.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指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明确在全面完成2019年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任务基础上,经过5年努力,培养100万名接受学历职业教育、具备市场开拓意识、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高素质农民。

    54.普通高中示范引领行动计划:以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普通高中的内涵质量,形成一批课程特色明显、布局相对合理、充分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普通高中。

    55.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指乡村能力、三级创建、妇幼服务、中医振兴、公共卫生、远程医疗、健康养老和党建引领8个提升工程。

    56.黔医人才计划: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支持下,从2019年开始,遴选贵州医疗卫生人才到国内一流医院培训,用3年时间为贵州储备300名本土医院管理和学科骨干人才。

    57.银龄计划:指由省有关部门统一发布引才政策和岗位需求,吸引省外退休医疗卫生高级人才和省内退休医疗卫生专家到我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58.八个本领:指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59.六个能力:指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六个能力:(1)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3)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4)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提升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5)坚决革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狠抓落实的能力;(6)坚定不移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提升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60.零基预算改革:指以零为基点,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内容及开支标准,结合财力状况、年度工作任务及项目准备情况等编制预算。

    61.一云一网一平台:指统揽全省所有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和数据的“云上贵州一朵云”;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政务服务可一网查询办理的“贵州政务服务网一张网”;全省统一的公职人员协同办公、审批、查询和使用数据的“政务服务智能工作一平台”。

    62.一网通办:指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政务服务大厅,加强业务协同办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统一服务入口、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63.“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指推进“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新模式。2020年7月实现“全省通办”事项异地收件、远程受理,2020年12月实现异地受理、远程办理,2021年12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通、无差别协同办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