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778|回复: 0

[湖北] 2020年襄阳市襄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92
    发表于 2021-1-7 14: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襄阳市襄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6日,在襄阳市襄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襄州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刘明锋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对襄州区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回顾总结,对2021年政府工作进行安排,明确目标任务及将集中力量办好的民生实事,同时对“十四五”时期襄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总体构想。

    “十三五”期间 做实根本 砥砺奋进 襄州发生历史性变化

    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一年更比一年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可比增长2%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县域经济稳居全省一类县(市、区)前五,连续9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先进)单位”,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调结构强产业,发展质量一年更比一年高

    工业强区战略深入实施,“4+N”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形。累计完成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598个,总投资86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5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4个。时代天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新建国储公铁联运物流园等7个重点物流项目,全区物流企业267家,其中A级40家,居全省第一。

    创建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襄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跻身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7亿斤,出栏生猪453万头,全省产粮第一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进一步巩固。

    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一年更比一年足

    “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项目24项,实现“1550+90”改革目标。“减税降费”取消和暂停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39项、政府性基金5项,减免税费48.07亿元。

    引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352个,合同投资额1869.5亿元,招商引资利用省外资金总量稳居全省第二,连续5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优秀单位”。

    强整治优生态,城乡面貌一年更比一年靓

    完成棚户区改造9651套,新建小区39个,改造老旧小区33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4%。改建标准化菜场17家,新建游园10个,城市绿地率达33.5%。

    投入乡村振兴资金38亿元,着力打造“一轴两翼多点支撑”美丽乡村示范带,完成122个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任务。植树造林76347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碧水蓝天净土工程成效日显。

    守初心惠民生,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公共财政教育支出44.5亿元,“三医联动”改革成效明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文化小康建设全面推进。

    开展就业创业培训2992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2346人。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金4.16亿元,惠及近100万人次。归集住房公积金17.9亿元,发放贷款7.2亿元。区、镇、村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全部建成,实现全覆盖和“五有”标准。

    转作风优服务,政府建设一年更比一年实

    强化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评议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40件,政协委员提案885件。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显著提升。

    2020年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疫情防控勠力同心,突发事件应对有力

    580名医护人员投入救治一线,4.8万多名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创造性实施“六个一”措施。

    在全市率先推出“移动菜篮子”,为千家万户配送生活物资。为主城区居民发放“爱心蔬菜大礼包”5.1万多份,为1.5万多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483万元。准备救治医院3家、病房373间、床位587张。

    2月26日在全市率先实现新增确诊、疑似病例“清零”,确诊病例“患者零病亡、院内零感染”,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常态化防控阶段落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举措,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疫后重振纾难解困,经济回暖步履坚实

    坚持“双线”作战,迅速按下“启动键”“快进键”,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173名科级以上干部深入146家工业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521件。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惠企政策,一次性兑现县域经济考核奖励7171万元,为纳税人减免税费3.42亿元,发放各种补贴近5000万元。

    深入对接中央支持湖北疫后重振扶持政策。争取防控补助资金3.1亿元,占全市15%;争取债券项目39个,总投资14.3亿元,占全市23.4%,居全市第一。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长源东谷实现襄州区上市公司“零”突破。

    经济运行在二季度逆势崛起、全面恢复,三季度快速反弹、迅速收窄,四季度持续巩固、趋向转正。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仍将突破700亿元,降幅由一季度的41.9%收窄至5%。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市、全省前列。

    危中寻机多点破局,动能培育强劲有力

    谋划编制“十四五”项目480个,总投资4768.3亿元。突出招大引强,完成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106个,合同投资额46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1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6个,北京易华录、江苏氢能、恒川激光等重大项目纷至沓来。

    “无中生有”打造含10个项目、总投资28.1亿元的卫材产业链。浩吉铁路湖北分公司落户襄州,投资15亿元。东风井关入选全国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企业,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全面推行“招落一体”机制,投资20亿元的福建盼盼食品全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动工,正大食品建成全球唯一一条全自动化酱卤生产线。在全市前三季度项目拉练中,获得一次第三、两次第二的好成绩。

    补齐短板精准发力,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改造主次干道4条,打通断头路5条,整治背街小巷20条,完成4条城市水系治理。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投资44.34亿元的“一江两河”项目全面开工。

    积极构建“一轴两翼多点支撑”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四好农村路”286公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06处,铺设管网391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5个村2.1万人饮水质量得到改善。

    三大战役克难攻坚,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全区20787户、5895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6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在全省插花贫困县(市、区)脱贫成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五、全市第二。

    狠抓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化解不良贷款1.3亿元,不良占比1.43%,低于省定3%的控制目标。

    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24艘禁捕渔船拆解,“三无”涉砂船舶全部取缔,非法砂场全部拆除。投资3亿元建设中小河流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获评“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单位”。小康指数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织密兜牢,人民福祉提质增进

    全年9大类26项民生实事全部如期完成。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建成襄州八中,开建襄州五中、襄州一中附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襄州学校揭牌。区中医院双沟院区、区疾控中心P2实验室建成使用。区人民医院晋级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建设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8处。新增省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

    协助务工人员返岗10.69万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4213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以内。新增养老床位350张,城乡社区居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70%。

    办理涉黑和恶势力犯罪案件9件,被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创新开展“三基”工程,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信访办理率100%、结案率98%。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获评“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积极开展“双拥”工作,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建设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 找准定位 主动作为 襄州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

    以“现代城乡、品质城市、宜居城区”为发展方略,以“融入主城区、成为主城区、做强主城区”为发展战略,以“有的更新、有序更新、有机更新”为发展策略,按照“一体两带三组团”的区域发展布局,突出巩固产业支撑、提升城市功能两大主线,打造中部地区产业融合、“四化同步”的示范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整体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力争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构筑“骨架明晰、功能匹配、绿染古渡、彩画襄州”优美城市画卷,建设现代化的“一心四区”,努力成为襄阳产业和功能提质重心、襄十随神城市群产业升级引领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样板区、襄阳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重点承载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

    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跃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全区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建成特色鲜明、结链成群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区域性市场枢纽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安全发展走在全省、全市前列,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公共服务更加便捷,成为全国同类城市区域治理示范标杆。

    2021年 奋力开创建设现代化“一心四区”新征程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利用外资增长8%左右;外贸出口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目标任务。

    奋力提质效,构筑现代产业新高地

    加快推动工业经济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最强引擎。

    集聚产业发展之“源”。延伸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20个,工业投资增长12%,完成技改项目40个,技改投资增长15%。

    提升产业承载之“基”。全面完成开发区调区扩区,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承载能力,成为招商选资的主战场、产业升级的主阵地。加快食品加工产业园、中泰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和荣盛空港产业新城建设,把双沟园区打造为“城乡融合”“三产融合”“产城融合”示范区。

    厚植产业裂变之“势”。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合作,促进科技、产业、投资融合发展。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数字化车间5个、智能化工厂1个。

    着力稳投资,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对冲疫情影响的重大投资机遇,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用大项目锻造襄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战。力争50个项目纳入中央、省和市投资“笼子”。大力推进新基建、防疫物资、休闲食品、5G产业等产业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0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

    打好项目落地攻坚战。落实“招落一体”机制,压实区领导项目包保责任,加大项目落地、入库调度力度,加快盼盼食品、际华纺织、奥特莱斯、协鑫热电、“一江两河”等重点项目建设。

    打好要素供给总体战。做实做细项目开工准备工作,系统做好土地出让、资产盘活等工作,全年实现出让金收入19亿元以上。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池”和“资金池”对接平衡机制,保证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充分协同。

    大力夯基础,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稳固农业根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巩固“全国粮食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强区”地位。

    加快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扩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构建全区统一的长效管护机制。

    强化生态治理。打造“天网地网水网”,织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改造。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强化源头治理,促进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努力调结构,释放消费市场新活力

    促进商贸消费升级。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商贸企业成长工程,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推进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力争引进全国知名电商企业2家以上。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认真落实《襄州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创建荆楚文旅名镇1个、名村2个。启动鹿门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梦想汽车小镇、凤凰咀遗址公园等文旅项目建设。

    促进配套功能提升。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新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3个。加快推进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浩吉铁路物流小镇项目建设,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

    倾力树品质,实现城市能级新提升

    推动规划全覆盖。加快推进襄州与既有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构建“市区一体、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城市发展新格局。完成区、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城市路网规划,确保管用、好用、实用。

    推动建设补短板。启动城区道路穿越铁路畅通工程。新(改)建8条城市道路、3座人行天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启动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标准化河道采砂信息化监控平台,确保监管有力、开采有序。

    推动管理上台阶。加强“智慧城市”“数字城管”建设,继续整治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餐饮油烟、渣土运输等顽疾,解决好停车难、交通拥堵、噪音扰民等管理痛点。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与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实现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深化文明创建,不断提高城市美誉度。

    全力优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

    优化政务服务。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深化商事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探索行政审批承诺制,企业注册开办压缩至1个工作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民。

    净化市场环境。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国家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投放向中小企业、“三农”倾斜,新增投放同比增长10%以上。

    强化企业帮扶。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刚性落实“十必须十不准”,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常态化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建立企业发展问题收集、解决、反馈工作机制,聚焦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进行改革攻坚,真心实意为企业搞服务。

    合力保平安,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完善基层治理。深入实施“三基”工程,持续推进“四力”下沉,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矛盾化解及风险治理能力。新成立6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推动“双报到”常态化,全面推行“三方共治、四方联动、五位一体”治理模式,组建316个小区业委会。

    深化平安建设。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全力建设平安襄州。推动综合应急平台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

    狠抓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和措施,巩固防控成果。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健康襄州建设。加大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借贷行为,做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聚力惠民生,增进美好生活新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困难职工就业创业和解困帮扶工作,开展培训50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筹集创业贷款担保金5000万元。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20家老年幸福食堂,加快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健全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比例达50%以上。继续化解城镇“大班额”问题。加快职教中心、襄州五中、襄州一中附属学校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大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坚持人民至上、民生至上,集中精力重点办好新建学校、居民供暖基础工程、改造老旧小区、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等10项30件民生实事。坚持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需求优先满足。

    强力转作风,提升干事创业新境界

    以法为纲,阳光善政。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努力扩大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以民为本,科学施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着力点”,让干部“成就感”源于群众“获得感”。推进“开门决策”制度化,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以实为要,高效行政。践行“立足岗位、找准定位、主动行为、有所作为、谋求地位”要求,遵守“认知在频、状态在线、主责在肩、领导在阵、干部在岗”纪律,落实“345”工作法和“三级督查”机制,锻造务实担当过硬作风。

    以廉为基,从严治政。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执纪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管,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1年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1.实现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主体工程封顶;完成区方舱医院建设。

    2.开工建设荣华路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新增学位1680个;完成3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新增学位630个。

    3.开工建设双沟唐白河大桥、洪山头深圳大道跨汉丹铁路桥;唐河、白河2座特大桥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桥梁20座。

    4.实现“一江两河”项目滨江大道建成通车。

    5.开通城区至双沟镇、峪山镇公交线路。

    6.完成协鑫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主机厂房主体工程建设,为辖区企业供热和居民供暖打下基础。

    7.改造老旧小区13个;植树造林16000亩;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完成4个公共生态停车场建设;归集现有停车位8000个,实行智能化管理。

    8.完成2家市级示范残疾人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完成20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9.完成267个村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新建4个镇级运动健身中心,20个(套)村(社区)文体广场、“一场两台”和健身路径。

    10.完成3个镇级便民服务大厅、40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建成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区级和13个镇(街)社区治理中心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