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537|回复: 0

[江苏] 2020年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92
    发表于 2021-1-6 15: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0日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张叶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0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6.9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0亿元,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7万元、2.67万元,分别增长7.8%和8.3%;城镇登记失业率1.75%;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一、过去的一年,我们保持狠抓项目的定力,产业强市扎实推进

      开展精准招商。围绕“陆海空新”等七大特色产业,扎实开展主题招商,举办海工船舶产业招商推介会、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恳谈会、港口物流招商推介会、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推介会等30场招商活动,形成“条块联动抓招商、全员出击引项目”的良好格局。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2个,制造业项目占比达85%,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总投资50亿元的国药(丹阳)器械产业园、30亿元的润祥LNG油气物流园等优质项目落地。

      提升项目质量。突出项目为王,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超序时109个百分点,178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总投资160亿元的孚能科技制造基地签约后97天即全面开工,11个月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刷新了“镇江速度”。总投资60亿元的北汽麦格纳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总投资95亿元的蜂巢易创汽车零部件项目进入动力设备调试阶段,总投资50亿元的好未来镇江教育基地运营中心投入运营。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句容创成省级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恒大童世界、魔幻海洋世界等项目有序实施,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镇江港吞吐量达3.29亿吨,同比增长114.8%。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11.28万亩,10家企业入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

      加强园区集聚。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第6,镇江高新区通过国家双创升级特色载体验收,丹阳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园创成省级特色创新示范园区,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扬中高新区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京口工业园区形成百亿级高性能航空及车用铝合金新材料产业集群。丹徒世业洲入选全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完成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园区工业亩均销售同比提升7.5%。

      优化营商环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地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企民企,都很不容易。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会、银企对接会等活动,帮助企业争订单、保市场、稳运行,全年降低企业成本110亿元。建立服务企业“一门帮办”制度,帮办代办服务3万余件,镇江供电公司、镇江海关等驻镇单位,简化审批程序、加强过程调度,全力服务企业发展。金融支撑更加有力,全省首创政府采购贷,新增上市挂牌企业62家,天奈科技率先在科创板上市;广大金融机构同政府、企业风雨同舟、克难共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贷款达793亿元,同比增长17.7%,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位居全省第二。

      二、过去的一年,我们集聚改革创新的动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重点改革有力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业务流程,建立100件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标准体系,办理用时压缩50%。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项目开工时限压缩45%。实施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项目167个,招投标实现全流程在线操作,开标时间压减60%。高效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得到优化。深化国企改革,转让清退非主业子公司54家,智慧停车、百姓汇商贸等9家专业化公司正式运营,索普集团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太白集团实现资产证券化。

      创新动能加快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19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突破”,豪然喷射、鼎胜新材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大全集团成为全国质量标杆典型企业,鱼跃医疗制氧机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举办高校院所对接活动20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4亿元,同比增长50%,中船动力、镇江船厂入选全省首批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培育引进国家级人才11人、省级人才121人、市“金山英才”计划136人,培养引进本科以上人才1.7万人。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出口保持总体稳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和贸易占比分别达80%和35%。帮办服务21个重点外资项目,制造业实到外资6.5亿美元。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同美国圣贝纳迪诺市和克利夫兰市、韩国富川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开展与日本津市、美国坦佩市缔结友城关系纪念活动,举办德国曼海姆中国镇江文化周等节庆活动。

      三、过去的一年,我们注重内涵提升的实效,城乡功能持续优化

      重点工程如期推进。保障国家、省重大交通工程和在建续建项目,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实现合龙、接线高速主线贯通,连淮扬镇铁路镇江段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推进宁镇扬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实施宁句城际轨道、南沿江高铁工程。完成长江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工程、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丹金溧漕河“五改三”跨河桥梁等项目稳步推进。

      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推动“城市双修”,完成老北门、剪子巷等14个片区、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危房和空斗墙房屋解危7500平方米,打通大市口西南、西北片区瓶颈路段,完成演军巷、仙鹤巷道路微循环改造,西津渡创成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获评全国海绵城市优秀试点。完成镇江高铁南站优化提升工程,改善群众乘车体验。升级智能公交系统,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18条。“互联网+停车”实现全覆盖,新增泊位1.1万个。修复缺损人行道78条、窨井盖8245个,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新增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小区424个。丹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解决了“垃圾围城”问题。完成500千伏梦溪输变电工程、上党LNG储配站二期工程建设,大港水厂一期投产运行,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16公里、污水管网28.8公里、老旧燃气管道81.3公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成144个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改造1.34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20公里,改造农桥26座,丹阳“镜彩农路·丹凤朝阳”获评全省首批农路特色品牌;创成国家卫生镇3个、省级绿美村庄26个;扬中“八位一体”运行维护经验入选全国首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管理机制逐步健全。严格落实国务院《政府投资条例》,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生成机制。优化市区安置房统建统管机制,完善规划设计、用地保障、开发建设等环节。建立综合性收入自求平衡项目申报筛选机制,索普周边生态防护工程等首批36个项目加快实施。构建多部门联合整治机制,深化露天烧烤、电动车违规行驶等专项治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全国文明城市检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完成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和“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把长江大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坚决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完成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94个,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问题彻底解决,长江镇江段渔民退捕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协同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开展东部和西南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钢铁、碳素、水泥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市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8%;推进河(湖)长制和河湖“两违三乱”整治,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推动绿色发展,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关停并转化工企业9家,取缔“散乱污”企业909家。实施长江(镇江段)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完成2260亩生态景观防护林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暨新能源产业主题峰会。丹阳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加强与三峡集团等央企合作,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置二期项目落地。

      智慧城市开局良好。建成一个中心,智慧镇江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完成28个部门57个信息化系统迁移,节约建设运维成本1.2亿元。搭建两个平台,智慧镇江综合运行监管平台和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运行,为29个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10万次。用好三张网,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和互联网作用,为数据传输提供技术支撑。建成四个数据库,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和地理空间库投入使用。做好五个整合,完成9个部门机房、12亿条数据、21个应用功能、相关管理人员和建设资金的整合,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四、过去的一年,我们加大民生改善的力度,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扶持就业创业。出台促进就业实施意见,落实社保降费、就业补贴、稳岗返还等措施,新增城镇就业7.8万人,城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实施“创响镇江”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亿元,成功扶持1.34万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6.17万人,句容创成全国返乡农民创业示范市。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新增高技能人才1.18万人。加大企业用工监测,开通咨询、调解、导诉“三位一体”的劳动人事争议网上调解平台,全面落实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任务。

      完善基本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5连增,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增护理型床位1300余张。率先建成医保移动支付和医疗机构诊间结算平台,跨省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40家。建立医保特药“三定”制度,累计增加抗癌药33种。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实施医用耗材全省联盟采购,有效降低群众负担。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完成574户省级“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1万余户、2万余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低保、重残人员实现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

      有效化解风险。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压缩力度,统筹各项政府预算资金,综合运用盘活闲置资产、加强省市国企合作等手段,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指标控制在合理区间。持续开展“清风行动”和打击“套路贷”专项行动,构建涉众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非法集资案件数同比下降17.9%。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侦破九类涉恶案件911起,查扣涉案资金3.6亿元;严厉打击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前列。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狠抓安全生产执法查处,高危行业企业(园区)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全覆盖,综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立,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建成非诉讼服务中心,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健全信息预警研判等工作机制,中央、省交办信访件全部办结。

      优化服务供给。新改扩建学校29所,惠及2.34万名学生;北大培文实验学校落户,苏州外国语镇江分校正式开班办学,新增智慧校园40所,教育督导考核保持全省前列,江苏科技大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镇江高职校荣获省技能大赛“十连冠”,与省教育厅签约共同支持江苏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市医疗集团成立并实体化运营,组建8个市级专科专病联盟。开展中医巡诊巡讲224场,受益群众3万人次,新建中医阁142个。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共建镇江临床医学院。5个菜市场建成开业。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双拥“八创”工作,举办“镇江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建成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省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2个社区科普体验馆建成并正式开放。《镇江通史》启动编撰,地方史馆和方志馆正式开馆,李公朴故居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举办长江国际音乐节、金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丹阳创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镇江籍运动员在亚洲击剑锦标赛等重大赛事上屡创佳绩。司法行政、侨务、行政学院、人口计生、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防震、气象、供销、科普、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见义勇为、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国家安全、国防教育、人民武装、人民防空、援藏援疆援陕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9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五周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始终牢记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期望,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老领导老同志心系发展、奉献余热,为政府工作提出宝贵建议,让我们倍加感动;各级干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气馁,善于寻找办法,勇于突破困境,让我们倍感振奋;广大企业家直面挑战压力,坚守主业、负重前行,让我们倍受鼓舞;全市人民群众始终与政府站在一起,心连心、肩并肩,不断为我们鼓劲加油,让我们倍增信心。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镇江发展的垂直部门、驻镇单位、驻镇部队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基层一线辛勤工作的同志,向在各自岗位拼搏奉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对照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我们总体上较好完成了全年任务,但有的经济指标增幅与预期有距离。这既有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也反映出我们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充分仍是最大的实际,总量不够大、质量不够高、企业不够强、群众不够富仍是客观现实;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创新体系仍需完善,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基础还较为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还需下大力气。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进解决。

    2020年再出发征程任重道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一方面,困难和风险增多,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国内“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更多的机遇窗口正在打开,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加速显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自主创新的活力加快释放。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就一定能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就一定能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一、明确一个总体要求

      按照市委七届十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保持定力、夯实基础、求真务实,深化改革开放,抢抓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书写好“镇江很有前途”新答卷。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5%,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安全、环保约束性指标。

      二、确保两个圆满收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规划目标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镇江作为苏南城市,要以迎大考、受检阅的良好状态,聚焦短板、攻坚克难,确保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为“十四五”和基本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不能延续过去的老路,必须体现高质量要求。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发展的指挥棒,决不能再回到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牺牲安全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不能满足于数据指标,必须注重群众获得感。群众感受比评价指标更有发言权,人民认可比统计数字更具说服力。始终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出行等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提供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小康成色,全力提升发展温度,确保各项工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不能停留在基本达标,必须立足高水平追求。追求高水平必须坚持高标准,各项指标不能停留在基本达标“过得去”,而要坚持苏南标准、苏南定位,瞄准领先达标“过得硬”,特别是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安全环保等工作,必须加压奋进、敢于争先,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在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

      三、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重点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特别是边缘户的动态监测,综合运用扶贫基金、社会救助、就业促进等政策,及时做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成效,总结推广结对帮扶、产业帮扶、项目帮扶等经验做法,做到过渡期摘帽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逐步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系统化推进污染防治攻坚。针对污染源头和突出环境问题,不讲条件、狠抓落实,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和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治气突出源头治理。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严控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和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控制煤炭消耗总量,努力实现PM2.5和臭氧“双控双降”。治水突出全域联动。从严落实河(湖)长制,深化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大力整治岸线码头、船舶污染,严控农业面源污染,严防工业污水超标排放,健全黑臭河道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治土突出防控修复。建立污染地块清单,推进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加大农膜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增加生态供给。全面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任务,打造“一带多点绿美长廊”,推进长江经济带10公里范围内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完成连淮扬镇铁路镇江段沿线绿化及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推进主城区“一山一景”改造,研究编制五州山片区总体规划;加强公益林、自然保护地、自然湿地管理,林木覆盖率达到25.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6.5%。

      全方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常态监测机制,落实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政府预算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加快市场化转型等措施,确保政府性债务总量下降、结构优化。深化“破圈解链”,更大力度防范处置各类金融风险,打造良好金融生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要求,以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施“互联网+安全监管+应急调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风险防控四项机制落地见效,坚决防范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各领域重大风险。

      四、实现四个新突破

      1. 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开展“实体经济提振年”活动,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坚持项目引领、增量带动,压实各地责任,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选好选优项目,发挥产业招商地图和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精心组织重点城市“镇江周”活动,加大一线招商人员激励力度,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0个,力争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项目。高效推动项目,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环评、安评、审图等审批服务,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签约项目注册率达到50%;完善重大项目挂钩、推进、考核等机制,加快建设壹度光电半导体封装等196个重点产业项目,当年完成产业投资530亿元;聚焦“三化一补两提升”,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重点技改投资项目40个,增强企业竞争力。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围绕“集聚资源、布局产业”,重点抓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四链融合”。构建产业链,着力打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主营收入占比达到37%;出台新一轮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推动载体整合优化,支持镇江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培育星级上云企业100家。嵌入创新链,主动融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对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船舶海工、高性能合金材料等成果产业化基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发挥驻镇高校作用,推动校企对接、校地合作,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集聚人才链,编制重点产业链人才规划,加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信息交流等人才平台建设;支持应用型大学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增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100名、高技能人才3000名。叠加资本链,吸引更多创投资本、基金入驻,推动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镇江分中心实体化运作,加快拟上市企业培育,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5家;鼓励上市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方式开展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资本市场“镇江板块”。

      着力壮大民营经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选优培强一批重点企业,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用电报装、不动产交易登记等办理时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搭建企业与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平台,加快培育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融资,积极运作市级风险补偿资金池,完善小微企业周转贷制度,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主动适应全球化发展新趋势,以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以全面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从“管资产”转向“管资本”,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加快市属产业集团市场化转型,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激励和考核市场化。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整合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制度。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和职称制度改革,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融入区域一体发展。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机遇,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出台镇江实施方案,打造转型发展创新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产业协同一体化,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吸引电气重型机械装备、航天工业等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推动上下游企业协作,探索推进与上海、南京共建产业园区。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融入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加强与长三角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一批科创孵化基地。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推进宁句城际轨道、南沿江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做好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镇扬二通道、镇杭高速铁路、243省道快速化改造、丹金高速公路等前期研究。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与南师大附校等重点学校对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分校,推进电子健康档案跨区域调阅,实现与浙江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推动社会治理一体化,加强固废危废、大气污染、森林防火、重大灾害等联防联控机制,成立长三角警务大数据分中心,加快实现基础数据库信息互通。

      加快全面开放合作。以开放促进投资,落实《外商投资法》,加大投资促进力度,鼓励在镇外企增资扩股、转型升级,推进北汽麦格纳、金斯瑞等外资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占比超过60%。建立企业“走出去”联盟,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跨境并购,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比重。以开放优化环境,搭建政府与外商投资企业、口岸单位与企业沟通交流平台,加大自由贸易协定惠企政策推广,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强化口岸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开放增进交流,放大“赛珍珠”“东盟文化之旅”等品牌影响力,积极发展国际友城关系,深化国际交往,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有效激活消费潜力。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为重点,完善鼓励支持政策,打造支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开展“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年”活动,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整体开发运营“三山”景区和西津渡景区,加快世业洲健康岛建设,魔幻海洋世界景区正式开业;高水平办好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展示城市形象;举办金山文化艺术节、长江国际音乐节等活动,不断增强远程号召力。完成编制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推进大运河镇江段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发展沿线文化旅游产业,彰显运河之美。加快发展夜间经济,发挥苏宁、万达等商圈优势,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培育镇江原创品牌,强化“老字号”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标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深化医养融合,加强老年人文体等生活设施建设。拓展数字电影、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支持创意设计、网络文学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

      3. 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统筹兼顾、优势互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乡发展品质。

      坚持规划统筹引领。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量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村镇规划等发展规划,合理划定“三区三线”,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形态空间,建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一张蓝图”。坚持无规划不开发,一切建设行为符合规划要求、服从规划安排。建立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低效土地资源,试点“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方式,开展工业用地回购、收储和转让,盘活存量土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枢纽、通道、港口”为重点,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建成连淮扬镇铁路镇江段,加快推进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接线高速、大路通用机场二期等工程建设。完善“铁公水”集疏运体系,推进大港20万吨级深水码头前期工作,重点企业铁水运输比例达到50%。推进新孟河延伸拓浚、镇江新区长江堤防提升工程,加强河湖水系连通,提升防洪排涝功能。新建丹徒世业洲LNG站、镇江新区姚桥燃气高中压调压计量站。基本完成金西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丹徒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使用,推进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和“厂网一体化”运行维护,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提升宜居功能品质。深化“城市双修”,完成老旧小区三年改造任务,配套完善停车场、养老、助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后续长效管理机制。改造1万平方米街巷,整治10个积水区,修缮直管公房7000平方米。完善市区骨干路网,对山门口街、仁章路片区,新马路、义士路片区以及行政服务中心周边,实行道路单向通行微循环,打通双井路北段、茶砚山路中段等断头路、瓶颈路,提升整体通行效率。加强精细管理,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协调好前端、中端、后端各环节关系,完善收运处理体系;深化占道经营、户外广告、渣土车运输等专项整治,提升市容市貌。高标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建设智慧镇江,加快“两网一端”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构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优化城市综合运行监管平台,建成5G基站6000个,5G产业应用同步推进;优化移动终端便民服务,在线功能达到60个。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求,统筹市区经营性用地,实行集中收储上市、有序连片开发。全面加强房屋建设和精装质量管控,优化商品住房供给,提升住宅品质,更好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优做强高效园艺、特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培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15个,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家;稳定粮食产量和地产蔬菜供应,优化完善肉菜追溯体系功能;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扎实推进市区畜禽综合屠宰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建设。美化乡村环境,完成“四清一治一改”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治理,试点实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完成“两沿”可视范围散坟整治工作,新增91个美丽宜居村庄,培育10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补好短板弱项,统筹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同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推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巩固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

      4. 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

      就业创业更稳定。把稳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落实稳岗返还、职业能力提升补贴等政策,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为创业者畅通项目与资金、技术、市场对接渠道,扶持大众创业5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5万人。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全年开展职业技能补贴培训6.2万人次。深入实施校地合作引才计划和“万名高校毕业生留镇行动”,培养引进本科以上人才1.6万人。

      民生供给更优质。加大学前教育供给,新改扩建幼儿园8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完成“三大工程、八校联动”,基本消除大班额;启动省丹中、省句中、丹阳吕叔湘中学易地新建工程,支持镇江一中和镇江中学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深化健康镇江行动,加强8个重点特色专科培育和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挖掘沈括、苏颂等历史名人资源,加强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个一”扶持计划,加大非遗宣传推广。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成2个省级卫生镇,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到60%。

      基础保障更健全。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节机制,推动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将新增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逐步提高康复医疗项目医保支付比例,加快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和精神障碍康复社区服务点建设。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社会治理更完善。坚持系统治理,加强网格化服务,基本建成网格员队伍系统化管理、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探索商会承办专项工作。坚持依法治理,推进公正司法、社会普法、公民守法,通过“七五”普法考核验收;启动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坚持源头治理,优化“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信访处置模式,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广“1539”信访工作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平安镇江创建,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今年,将努力办好事关民生福祉的10项实事。

      1. 完成市区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

      2. 改造谷阳路铁路桥,开工建设谷阳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环山路、宜城大道、周湾路下穿京沪高铁道口;建成镇江东站综合交通枢纽。

      3. 开通市区至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市区直达公交;新辟优化市区公交线路20条,新购新能源公交车190辆;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

      4. 实施医疗保险全覆盖行动计划,新增参保人员10万人。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市区二级以上定点医院按病种付费种类达到220种。

      5. 普及急救知识和应急救护培训,在20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将水痘疫苗纳入地方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水痘疫苗。

      6. 新建江苏大学附属学校,建成智慧校园40所。

      7. 新建30家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全市2000户6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实现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全覆盖。

      8. 加强城区犬类管理,启动犬类管理立法。

      9. 推进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对符合加装条件的做到“愿改能改尽改”。

      10. 建成西口门滨江体育公园,新建体育小公园5个、多功能运动场10个、笼式足球场6个、健身路径80条。

      政府自身建设守初心更当不辱使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我们将坚决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遵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转变治理理念、改进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心无旁骛抓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保持敢干的锐气,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激发改革创新内生动力;浓厚想干的氛围,倡导狠抓落实、干则必成的导向,绝不上推下卸、左推右挡,绝不空喊口号、行动迟缓,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锤炼会干的本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针对关键发力,严格闭环管理,把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行动,创造新的成绩,拼出新的局面。

      心中有责敢担当。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业激情,拿出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气概,面对外界杂音保持定力、勇往直前,面对急难险重义无反顾、身先士卒,面对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全力以赴打好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心系人民善作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一切的工作是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检验。人民对城市充满感情,我们更要对人民满腔热情;人民对我们给予厚望,我们更要不负众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善于从小事着手,从细节入手,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不摆花架、不掺水分,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发展指标有更多“幸福指数”,让发展质量有更高“民生含量”。

      心怀敬畏重清廉。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坚决贯彻市人大及常委会决议决定,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领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高质量完成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和推动地方立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时代给了我们机遇和挑战,人民给了我们信任和重托,组织给了我们岗位和舞台。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忘我奋斗的追求,把智慧和力量倾注到发展事业中,把辛勤和汗水挥洒在镇江大地上,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书写“镇江很有前途”的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