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850|回复: 0

[广西] 2020年河池市宜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1 08:5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040

    主题

    1042

    帖子

    70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20
    发表于 2021-1-6 14: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8516993771 于 2021-1-6 14:45 编辑

    2020年河池市宜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8日在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梁 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扎实开展“七大行动”攻坚年活动,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有效稳住了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过去一年来,困难比预想的多,但发展比预想的好。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和财政资金紧缺,我们坚持把有限可用的资金毫不犹豫地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财政累计投入民生八项支出达26.72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城区交通拥堵问题,采用EPC模式启动了宜州区环城路及景观提升工程,总投资8.9亿元。优化提升教学环境和水平,累计投入2.6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筹措资金9.37亿元开展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打通和硬化了一批“断头路”和“砂石路”,提升完善了一批村级卫生室,完成了一批危房、棚户区、农村电网改造,建成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持续不懈地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烦心事、操心事。全区社会稳定有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强措施补短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聚焦脱贫攻坚短板和弱项,举全区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区65名第一书记、446名乡村振兴扶贫工作队员、614个帮扶单位、6517名帮扶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开展精准帮扶。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4亿元,全力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四大战役”,实现2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1809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3.7%降至年底的0.7%。在自治区2019年度52个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非贫困县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一是“四大战役”成效显著。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制,积极开展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开设“启航教育班”,力保全区贫困户义务教育适龄子女不辍学。发放在校生各类补助金3397.1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5万人次。雨露计划受益6418人次,发放补助资金752.4万元。全面落实医疗保障“198”政策,26家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和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慢性病卡发放做到“应发尽发”,政府为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兜底资金876万元。创新推广“第三方代建”模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73户,发放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455.5万元。投入7597.11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81处,解决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产业扶贫精准惠民。“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扎实推进,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65个贫困村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全年累计发放桑蚕、糖料蔗、油茶等18个扶贫产业项目“以奖代补”资金1576万元,受益贫困户4622户。恒业茧丝、嘉联丝绸公司荣获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先进农业企业,宜州区金良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荣获先进农民合作社称号。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扶持管理稳步推进。完成四个安置区全部住房建设任务,入住2280户8070人(其中2019年入住243户972人),完成“十三五”计划搬迁人数的100.7%。拆除旧房820户,复垦复绿2.7万平方米,发放拆旧奖励资金636户1707.9万元。加强后续扶持和管理工作,实现搬迁户稳定就业3557人,落实邻近安置区8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3185个。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整合9302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造石别镇四合村、清潭村等一批自治区示范项目,65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五是创新举措打造脱贫攻坚亮点。建设扶贫开发信息管理中心,健全对扶贫数据的预警监测,数据清洗工作全广西排名靠前。其他金融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电商扶贫等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种植面积63.93万亩,粮食总产量19万吨,桑园面积37.2万亩,糖料蔗面积32.1万亩,水果面积10.2万亩。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自治区核心示范区、县级示范区、乡级示范园、村级示范点84个。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28.04万亩并通过自治区验收。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1家,总数达811家。宜州区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是广西入选的3个县(区)之一。河池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我区举行。嘉联丝绸公司获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德胜镇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二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力推进博冠公司重组,总投资9亿元的博冠技改扩能项目开工建设。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琦泉生物质发电项目、广西皖维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聚乙烯醇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广驰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安装完毕,新奥能源公司综合能源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推进河池市(宜州)丝绸全产业链系列项目,加快推进洛东工业集中区建设,已完成规划编制和土地征收等前期工作,洛东工业集中区一期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河池·宜州工业园区桑蚕茧丝绸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17家,自动缫丝机装机量和缫丝能力位居广西首位,白厂丝产量、茧丝加工能力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获评“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园区茧丝绸工业园被列入自治区第一批“广西轻工园”名录。三是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和物流配送点100个,由刘三姐镇乍洞村第一书记与企业打造的“乍飞拉”品牌在2019年广西电子商务行业大会上被授予“广西电商网红品牌奖”,是河池市唯一获奖的消费扶贫品牌,“乍飞拉”等网络热销品牌网上销售额达7200多万元。宜州购物中心(宜州天地)项目开工建设,东盟茧丝绸交易中心大楼已完成主体建设,园村市场二期工程项目有序推进。积极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拉动社会消费44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7.24亿元、贷款余额12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76%、4.82%。扎实推进企业培育工作,完成“四上”企业入库13家,超额完成河池市下达的任务。四是大力扶持建筑业发展。引导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施工总承包企业达3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8亿元、税收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4%、28.3%。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一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编制完成宜州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福龙、北牙等10个乡镇生活垃圾片区处理中心项目已投入运行,建设村级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项目14个。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改厕改厨改圈任务。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全力推进“三清三拆”工作,投入建设资金237.6万元,完成132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基本解决了村庄建设“散、乱、空”问题。安马乡索敢村、祥贝乡古文村获“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屏南乡宜南屯、同德乡龙顿屯等6个村屯获广西绿色村屯称号。二是加速推进城乡建设步伐。城区建设方面,加快城区道路建设,宜畔路竣工通行,刘三姐大道、中山大道、迎宾大道等道路完成修补,环城道路及景观提升、龙溪大道西段、中山大道西段等道路开工建设。西屏路、龙溪路第四标段道路工程以及龙江二桥安全维修加固、“九街十八巷”修缮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启动宜州城区龙江河北岸自然生态修复提升项目建设工程。加强“两违”治理,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清退土地面积2.7万平方米,累计查处违法建筑总面积8万平方米。乡镇建设方面,福龙瑶族乡少数民族乡项目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刘三姐镇下枧河乡土特色示范带项目开工建设,刘三姐特色小镇项目已通过河池市、自治区初步审查,自治区首次动态评估刘三姐特色小镇为合格。交通方面,积极配合贵南高铁、融河高速公路建设,年度投资近1亿元开展征地拆迁及补偿等工作。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宜州经北牙至龙头二级公路已完成投资1.81亿元,怀远至安马三级公路项目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及建制村通客车工程已完工。水利方面,完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824.52万元,实施了一批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工程等项目。土桥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竣工,刘三姐镇中和村河道治理已完成主体工程,东小江祥贝乡政府驻地河段防洪治理工程、小环江怀远镇河段整治等工程有序推进。广西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现场会在宜州区顺利召开,创建自治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电力方面,实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9个,完成投资3.12亿元。三是积极配合推进宜州新区建设。丈量新区土地4659亩,发放园博园、金山湖文化生态片区项目征地补偿款5161万元,全力保障新区项目建设用地。总投资超10亿元的河池园博园项目开工建设。
    (四)坚持不懈治污染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加强露天禁烧秸秆及综合利用、城区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建筑工地扬尘监管等工作,查处烟气监督性监测超标的砖瓦窑企业,引导12家砖厂进行转型升级。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PM2.5均值34微克/立方米,达到上级下达指标要求。全面推进“河长制”,区、乡、村三级301名河长共完成巡河9000多次,切实做到了巡河常态化,龙江河水质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加强对缫丝、造纸、制糖、化工等重点排污企业日常执法监察力度,怀远镇白虎山池塘重金属超标治理成效明显,水样抽检正常。切实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完成规划退出的12对煤矿井口封闭工作,治理恢复和复垦的土地面积达27公顷。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规范整治“小散乱污”企业,从严打击无序排放废气的小作坊、小企业。全年植树造林3.05万亩,森林覆盖率63.86%,宜州区列为河池市林长制3个先行试点之一。
    (五)加速推进旅游发展,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会仙山景区自行车驿站、壮古佬自行车驿站、古文观景凉亭、白伟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建设。自行车绿道19.3公里1号线全线贯通,龙洲岛旅游度假区、六妹景区、易水湾世外洞天旅游区、德国小镇、宜州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有效推进。“创A评星”工作有序开展,龙洲岛旅游度假区评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祥贝乡伊甸园评为三星级农家乐。拉浪林场旅游区获评广西生态旅游度假区,并获评广西养生养老小镇。旅游文化宣传成效明显,成功举办壮族“三月三”、广西宜州第十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石别三寨蓝祥主题活动,怀远、庆远小南门中秋祭月等节庆活动。先后在南宁、深圳、银川等地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利用“中国旅游日”为契机开展“宜州人游宜州”、重游徐霞客游线等系列宣传活动,“三姐故里·歌海宜州”城市旅游品牌明显提升。游客接待量创新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02.29万人次,同比增长30.12%,实现旅游总收入105.82亿元,同比增长30.3%。
    (六)激活创新源动力,走好改革开放提升之路。一是积极推进机构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政府部门机构改革,重新整合组建政府工作部门26个,不断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为建设幸福新宜州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一事通办”,实现90%以上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不动产抵押登记实现“不见面审批”,1个小时内办结;水、电、气报装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站办理”服务,群众“最多跑一次”即可办结。三是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开展“区长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有效处理企业诉求35件;开展解决民营企业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8个。大力开展民营企业账款清欠工作,清理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608.64万元。实施“一企一策”,组织35家用电企业直接参加市场化交易,降低成本1000多万元。加强融资担保,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4亿元,促成银企贷款7403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在河池市排名第二。宜州区工商业联合会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荣誉称号。四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全年共签约项目9个,签约金额44.9亿元;内资到位资金36亿元,外资到位资金100万美元,全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河池市丝绸全产业链产业发展规划落地研讨活动在宜州召开,成功承办由自治区发改委、河池市人民政府、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丝绸协会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丝绸产业国际合作高端峰会暨丝绸展销会。
    (七)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一是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08%、101.87%。民政救助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补贴约5534.3万元,惠及群众约3.8万人次。二是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建设,区三中、洛东中学、拉浪中学等18所学校已实现实质性开工。完成西屏实验中学女生宿舍楼、北牙幼儿园、刘三姐镇龙元小学等49个2018年续建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区四中、区一小龙降分校、区实验高中等61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加大义务教育教师补充力度,共招聘补充教师451人。中、高考成绩有新的突破,高考跻身河池市前三名,一本上线335人,二本上线1775人。区职教中心获自治区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称号。石秋香、兰林喜、蓝晶锋等3名教师获全国性荣誉及表彰。三是健康宜州建设再上新台阶。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建设,加快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了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7家乡镇卫生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覆盖。区工人医院门诊综合楼、妇幼保健院、精神病医院及1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等项目加快建设。健康促进工作成效显著,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宜州区代表广西参加国家卫健委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并作交流发言。宜州红十字会在广西红十字会“三救”工作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四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亮点纷呈,建立县级国家地名数据库,区民政局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是广西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县级先进集体。地方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广西歌王谢庆良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成功申报2位刘三姐歌谣传承人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2项河池市级非遗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刘三姐歌谣》被文化和旅游部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实践案例。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宜州籍运动员彭秋萍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伦敦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斩获多枚奖牌。五是社会安全稳定基础更加稳固。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投入资金349万元保障专项斗争有序进行,坚持“打财断血”与“打网破伞”并举,打掉涉恶团伙28个,其中4个为恶势力犯罪集团,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满意度排在河池前列。强力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直接投入禁毒经费及资产折合1000多万元,建成宜州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落实212名禁毒社工,建成宜州区吸毒人员管控围猎系统,16个乡镇全部建成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重拳出击破获毒品案件48起,其中公安部督办目标案件3起,公安厅督办目标案件2起,我区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取得了“三降两升一遏制”的阶段性成效,在广西全民禁毒社会效果评估调查中排广西第3名,获评广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县。成功申报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成为广西唯一全国第二批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新开展“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自治区深入学习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场会在宜州召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推行食品、道路交通、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行业风险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年内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八)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质。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着力增强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贯穿政府工作的主线,严格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坚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坚持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从严从紧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聚焦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审计监督、依法统计、政务督查、政务公开和应急管理等工作扎实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征兵等工作得到加强,军民融合进一步发展。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外事、科协、侨联、供销、气象、地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融媒体建设、档案、党史和地方志、残联等工作各有特色亮点,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迈入新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带来严重冲击。在宜州区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全区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快速反应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防控,多项措施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在前期困难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成功在短时间内筑牢防控壁垒,快速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以工作的确定性战胜疫情的不确定性,以有效地管控力跑赢疫情的强大传播力,战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这场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全区党员、各级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医务工作者逆行冲锋、舍身忘我;广大公安干警、学校师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广大市民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奏响了一曲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时代赞歌,新时代宜州人精神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进一步检验、诠释和升华。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工作者、武警官兵、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和新闻工作者,向积极援助区外抗击疫情的医疗队员,向自觉服从防控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全区市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支援支持我区疫情防控的友好城市、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受疫情冲击,经济不确定性和外贸风险增多,白厂丝及成品糖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较大,部分制造业、服务业、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二是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营销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方面离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四是政府作风和效能建设仍需继续加强,一些部门单位“四风”问题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将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对问题不遮掩、不回避,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但我们的使命无比光荣。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战略部署和河池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234”总体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开展营造“三大生态”实施“四大攻坚”七大行动决胜年活动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工作方针,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财政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7%左右,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抓好疫情防控,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一是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科学防控、精密智控、闭环管控。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作用,主动发现各类风险。加强境外入宜人员闭环防控和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切实把好返乡摸排关、通道管控关、社区管控关、隔离管控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墙。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河池市应对疫情影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学好用好自治区支持经济平稳运行30条意见,稳住上半年经济增长26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围绕脱贫攻坚、财税金融、降低成本、稳岗就业、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料供应和重大项目开复工等问题。一业一策指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外贸主体应对疫情冲击和贸易风险,以优质服务助企解困、共渡难关。特别是服务保障茧丝绸企业融资贷款,确保丝绸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四是释放内需促进消费。配合“广西消费券”等鼓励居民消费举措,多角度激活释放社会消费需求。加快恢复旅游市场热度,鼓励各级工会组织会员疗养休养,实现游客总人数和游客消费恢复性增长。支持线下生活性服务业稳定经营,推动传统市场向“新批发+新零售”转型,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创新线上线下互动服务模式,全方位促进消费市场转暖复苏、人气恢复。积极开展消费扶贫,重点做好“十大百万”农产品销售,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消费贫困地区产品。
    (二)攻克极度贫困堡垒,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奖惩办法,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行业扶贫和联系帮扶责任,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聚焦14个未脱贫摘帽贫困村和3817名剩余农村贫困人口,确保所有贫困村出列、所有贫困人口脱贫。一是全力打好“四大战役”。抓好教育保障,全面落实教育扶持政策,持续抓好控辍保学。抓好医疗保障,落实医疗保障“198”政策,实现贫困群众参保缴费有补助、待遇支付有倾斜、就医结算更便捷。抓好住房安全保障,让贫困户都能住上安全稳固的住房。抓好饮水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83%以上。二是持续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健康发展。继续把“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建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糖料蔗、桑蚕、肉牛肉羊、生猪、油茶、“三特”水果等扶贫产业发展,“十大百万”扶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三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管理。加强安置区配套建设与搬迁人口后续发展规划,加大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生态扶贫等政策落实力度,强化搬迁户迁出地耕地林地管理利用,提升搬迁质量与脱贫效果。四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力度,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建设扶贫车间。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抓好生态扶贫,开展林业重点项目和生态效益补偿等工作,做好护林员选聘和续聘,增加贫困户工资、经营和补贴收入。五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加强资金筹措及监管,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工作。整合扶贫资金使用,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适当倾斜重点村屯。严格执行资金的适用范围和拨付程序,做好扶贫资金项目支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发展质量持续向好。立足宜州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挖掘产业优势和潜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加快推进然泉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金良优质肉牛养殖项目、力天万头肉牛生态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及德胜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提升打造优势桑蚕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宜州桑蚕茧”公共品牌,桑园面积稳定在37万亩以上,年蚕茧产量6万吨以上。提升打造油茶产业集群,创建1个万亩示范基地,打造4个油茶产业示范乡镇、10个油茶产业示范村,产值达0.56亿元。提升打造糖料蔗产业集群,糖料蔗产量达130万吨以上,产值达8亿元以上。加大力度引进大中型综合性农业龙头企业,拓展加工销售渠道,抓好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二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2020年,茧丝绸、生物质化工、甘蔗综合利用、木材加工分别同比增长6%、8%、5%、8%。推进以“双百双新”为重点的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广西(茧丝绸)轻工园的机遇,争取自治区更大的政策资金扶持,加快推进包括丝绸炼染在内的河池(宜州)丝绸全产业链系列项目,推进聚乙烯醇材料副产浓缩液资源综合利用、宜州广驰水泥、博冠纸塑等项目建设,推动新奥综合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桂华丝绸、朴茵蚕蛹等项目实现开工。加快推进洛东工业集中区建设,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向龙头企业聚集,扶持广西皖维化工、博冠、嘉联、恒业、凯立木业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重视规上企业培育工作,加快个转企、小升规,2020年,新增3家以上规上企业。深入培育新型产业,加快推进“千企技改”工程项目、两化融合发展和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搭建好政银企对接平台,引导更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推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税费成本等措施,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轻负担。三是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争取上级对市场体系建设、商贸服务、电商等项目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着重引进电商、物流、农产品加工等知名企业,深入下沉乡村布局,带动本地商贸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推进东盟茧丝绸交易中心、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商贸物流城、宜州购物中心(宜州天地)建设,建成一批专业性强、集散力强的综合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中心。着力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医疗医药、健康食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等重点产业,引领大健康产业健康发展。四是扶持壮大建筑业发展。继续侧重从建设建筑业总部基地、税收奖励、人才培养引进、创优争优、扶持本地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给予建筑企业大力支持。探索完善“双随机”的监管模式,对全区在建工程开展常态化安全质量检查,通过对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实施动态化和常态化管理,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积极打造公平公正、健康平稳的建筑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致力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是科学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依据宜州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站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第一产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总产量达19万吨以上。做强蔗糖产业,推广优新品种、优质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依托“双高”糖料蔗基地示范,推进甘蔗从种植到收割各环节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加大投入做优桑蚕产业,加强蚕茧市场秩序管理,推广蚕、桑新品种和节本增效养蚕技术,整合力量加强桑蚕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引导蚕农养蚕安全用药,加大蚕沙无害化处理,保护养蚕环境。探索桑蚕生产新模式,开展省力化、工厂化养蚕示范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原料基地。抓好“万千百”核桃示范基地和千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油茶、林下经济,壮大林业经济产业。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防控,全力推动生猪养殖企业恢复生产。三是继续推进“美丽宜州˙幸福乡村”建设活动。大力实施“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作战方案等重大工作,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处理率95%以上;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四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土地活力与红利。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完成宜州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建立区乡联网、两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活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完成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颁证率90%以上,基本实现“应登尽登”,基本实现不动产登记城乡全覆盖,强化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五是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法制文化建设,组建乡村法制宣传队,推进基层普法宣传,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和谐宜州、法治宜州、平安宜州建设。
    (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后劲。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投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继续配合推进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河池(宜州)西过境线、河池至荔波高速公路、金宜一级路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四建一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省道S305宜州经北牙至龙头二级公路项目,力争年底项目完工;加快推进怀远至安马三级公路项目,实现乡乡通二级(三级)公路目标。扎实推进省道S211宜州德胜至高明公路、北牙经白龙至北山、省道S507宜州三岔至柳州太阳村(宜州段)、洛东经古卜至欧洞、冬田至祥贝公路等二级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持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抓好7座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整治项目建设,以及一批水资源保护、水毁设施修复、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等面上工程。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42处饮水项目,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0.85万人。三是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完成龙江二桥安全维修加固,全力推进宜州城区龙江河北岸自然生态修复提升项目。加快推进环城道路及景观提升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三桥南段、北段及高家堡路建设。扎实推进中山大道西段、龙溪路西段、月山路、旧城区破损道路改造提升等路网项目建设,同步推动城区天然气管网、电网、路灯节能改造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配合推进宜州新区建设,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实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征地拆迁工作环境,推进宜州城区、宜州新区征地拆迁及安置区建设,强力破解阻碍项目推进的难题。四是持续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3亿元以上,全面完成2020年计划脱贫摘帽村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脱贫村提供电力保障。完成蓝湖至龙头变电站35千伏线路建设任务,为贵南高铁施工提供稳定可靠电源。完成宜州广驰水泥厂用电配套线路项目建设任务,启动宜州35千伏拉利送变电工程、35千伏三合送变电工程前期工作。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宜居宜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一是提升宜居城市建设。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城市建设管理、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有效融合。实施城区路灯能源节能改造项目,提高城市亮化率。持续实施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持续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以开展监督性监测为抓手,严格执法监察,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抓好城区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禁烧秸秆、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监管等工作,切实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上级下达指标。全力推进落实“河长制”,重点抓好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工作。从严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大农村生活面源治理、畜禽养殖和蚕沙污染防治力度,依法全面清理禁养区内的水产养殖场。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整治工作。配合完成河池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围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定期开展督查,及时消除苗头隐患。鼓励社会公众监督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全力做好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工作。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责令矿山企业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责任,完成陈婆坳采石场环境治理与复垦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林业行动”,深入推进森林抚育补贴、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景观改造等工程建设。抓好“林长制”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的保护,推进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地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打造森林康养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七)狠抓全域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业提速增效发展。主动融入河池百里龙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带规划,以“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为理念,以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依托区域内自然山水风光、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做大做强沿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一是继续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刘三姐故里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重点推进刘三姐故里景区核心区扩建工程。打造嘉联丝绸工业园4A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继续加快推进宜州自行车休闲绿道建设,推进龙洲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下枧河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古龙河景区、六妹景区、刘三姐故居流河寨文旅特色小镇、德国风情小镇、刘三姐文化博物园等项目建设。二是加大旅游推介力度。积极与周边县市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构建旅游联盟机制,共同拓展市场。夯实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建设,围绕“三姐故里·歌海宜州”主题,举办“壮族三月三•宜州嘉年华”、广西宜州第十一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怀远中秋赏月等节庆活动。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强“宜州旅游在线”网络平台建设。三是提升精品旅游线路。主动融入广西刘三姐民族风情旅游带,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风情游线;抓好下枧河山水风光带、易水湾世外洞天景区等建设,打造山水观光游线;抓好龙洲岛、洛西板栗林、奇遇双江等休闲度假区建设,打造休闲度假游线;培育祥贝古文、屏南枫林、三岔合林和石别清潭等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乡村特色游线。挖掘合寨村村民自治、浙大西迁、西龙山莺谷园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体验游线。四是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整治景区“脏、乱、差”现象。进一步构建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执法机制。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和投诉统一受理、假日旅游安全协调机制。继续推行旅游企业“红黑榜”机制,规范旅游企业管理。开展旅游文明和志愿者活动,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八)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用开放的眼光抓发展、促转型。一是继续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抓好德胜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设符合宜州实际的经济发达城镇发展模式。统筹推进投融资、城市管理、供销、教育、卫生健康、统计等领域的改革。二是继续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即来即办,推行不见面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推广移动终端应用,实现企业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全覆盖。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推进招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26个专项指标办理,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不断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加大对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继续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三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紧紧围绕“数字宜州”建设的战略部署,立足区情,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强化网络覆盖、平台建设、信息服务。抓好全区政务服务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整体接入工作,实现“一网通”,实施政务数据“聚通用”行动,打破数据壁垒。加大不见面智能审批设备投入和移动终端推广应用,实现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推广,大力推进社会资源共享,强化用电用地等资源要素保障,力争到2020年底,全区5G基站不少于140座,实现重点核心区域5G连续覆盖及商用。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以商招商、驻点招商、领导带头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媒体招商”等多种形式,丰富招商载体,扩大招商覆盖面。2020年,力争完成内资到位资金37.6亿元以上,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以上。承办第二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丝绸产业国际合作高端峰会。五是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大财源培育力度,2020年培育“四上企业”23家以上。加大综合治税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在全力做好财政“三保”的前提下,稳妥开展项目投资,集中财力确保“七大行动”重点项目和各类重点民生支出。加大土地出让及盘活国有资产力度,增加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着力抓好资源转换,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实现土地等自然资源变资产。对存在的金融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和整改落实,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
    (九)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切实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扶持一批多元普惠幼儿园,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加快推进2019年新建项目建设,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4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建设,确保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改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引导职业教育学校转型发展。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抓好校园安全和学生校外安全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健康宜州建设。巩固提升卫生创建成果,全力抓好自治区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复审验收。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健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性卫生事件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夯实医疗基础设施,完成宜州区精神病医院业务用房扩建工程和1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宜州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宜州区中医医院老年病诊疗康复楼、宜州区德胜镇中心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村级卫生室医生待遇。三是完善文化体育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建设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展示与传习基地。进一步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宜州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做好宜州区田径场改造建设和村级篮球场建设工作,完成10个足球场的选址、报批等前期工作,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着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工程,计划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1个。抓好“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建设,扩大数字电视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四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稳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0.15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继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持续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建设“全民医保”,不断扩大医疗保障覆盖率,实现应保尽保、全民参保,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深化医保便民服务,扩大定点医院经办事项、医保异地联网结算及“一站式”联网结算范围,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医保结算“村医通”。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残疾人等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低保制度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抓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优抚、安置等政策,营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浓厚氛围。五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平安宜州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社会矛盾排查机制。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扫黑除恶与“破网打伞”“打财断血”同时联动,不断强化、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深入推动禁毒“两打两控”专项行动,巩固禁毒良好成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民主自治水平,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三治融合”宜州样板。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美好愿景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政府工作,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讲政治,坚持实干为本抓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中央对重大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重大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抓落实”的鲜明导向,执行中央和自治区、河池市以及区委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全力抓好贯彻落实,把讲政治体现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二)严法治,坚持依法行政履好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政府行政应诉工作,提高政府领导出庭应诉率,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推进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委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重服务,坚持为民务实提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干解难题、补短板的实事,加快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努力创造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发展实绩。
    (四)守廉洁,坚持从严治党树形象。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规模。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厉打击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突出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光荣的使命,鼓舞我们砥砺奋进;人民的期盼,鞭策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埋头苦干,认真落实六“壮”六“美”新要求,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 词 解 释
    1.三大生态、两个建成:自治区提出着力营造“三大生态”,奋力实现“两个建成”。三大生态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两个建成”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2.河池市委“1234”总体思路:指河池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稳进突围、提质发展“一个总基调”,实施“河路经济”发展和“一城三区”建设“两大战略”,打好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攻坚战”,抓好“高、果、游、园”“四个重点”。
    3.EPC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一条龙,工程总承包全面负责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是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构思、全面安排、协调运行的前后衔接紧密的承包模式,通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
    4.“双线四包”责任制:“双线”即区、乡镇、村一条线,区教育局、学校、班级一条线;“四包”即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包户。
    5.“198”政策:即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符合兜底保障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
    6.“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十三五”期间,河池市规划发展300万亩核桃、100万亩“三特”水果、150万亩油茶、100万亩糖料蔗、100万亩桑园、100万亩板栗、150万头(只)肉牛肉羊、200万头香猪、100万亩淡水生态养殖、100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
    7.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广西从2018年起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力争到2021年,通过“五大行动”对村庄进行分类改造建设,完成12万个村庄基本整治、1万个村庄设施完善和1000个村庄精品示范。
    8.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河长”,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江河湖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9.林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林长”,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林长”,负责组织领导本责任区内城乡国土绿化、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发展林业经济等工作。
    10.“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11.三降两升一遏制:即外流贩毒人数大幅度下降,吸毒人员社会危害性明显下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明显下降,打击数上升,移送起诉数上升,毒品滥用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12.“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双百”项目是指投资超过百亿或产值超过百亿的重大产业项目。“双新”项目是指新产业、新技术项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