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240|回复: 0

[安徽] 2020年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54
    发表于 2021-1-6 1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6月10日在颍泉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颍泉区人民政府区长   虞建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去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复杂形势,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抢抓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机遇,高质量推进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财政收入24.5亿元,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1元,分别增长9.2%和10.5%。

    过去的一年,我们聚焦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智能制造产业向链条化、集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累计签约引进项目42个,其中落地建设30个。新松六轴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地势坤光刻机、智磁新材料建成投产,锦臣兴亚克力高铁声屏障生产线试生产。二是工业转型加快推进。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新增省绿色工厂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阜阳华润电厂二期开工建设,本色印刷迁建项目建设完成。颍泉经济开发区更名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通过省直部门会审。三是现代服务业拓面补链。培育泉北新商圈,红星美凯龙家居市场建成运营,阜阳国际服装城、悦澜湾酒店主体竣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抱龙石艺小镇获批省级特色小镇;祥源·颍淮生态文化旅游区持续提升,颍淮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推动现代物流业破题,铁路物流港、公路物流港有序推进。四是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粮食总产32.3万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牧原养殖、昊牧农业投产运营。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6家;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5个,其中闻集草莓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涌泉果蔬、乾丰茶业投产运行,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得省绩效考核奖励。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精准施策,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一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顺利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年脱贫1532户、3230人。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九大工程”,投入资金2.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29个,基层基本公共服务18项指标全部达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发放奖补资金2726万元,惠及贫困户6651户;规范和提升就业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222人;资助贫困学生8457人次、593.2万元;享受“351”“180”政策报补10.5万人次、补偿金额1.65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5户,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处。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做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87家“散乱污”企业取缔关闭,城市建成区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和生物质锅炉全部淘汰;认真开展河流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和“清四乱”行动,3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基本完成,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成效明显,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三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认真落实“1+8”防风险方案,扎实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持牌非持牌金融机构金融乱象、互联网金融风险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规涉贷企业10家。规范举债行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全面落实限额内举债,全年新增债券资金39.8亿元,债务规模风险可控。

    过去的一年,我们注重改革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一是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实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新登记市场主体9321户,增长12%。国企改革成效明显,阜阳饭店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市属外贸企业改制工作受到市政府奖励。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工作在全市年度考核中分别位居第一、第二。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5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颍泉经济开发区被列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市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挂牌“四板”企业10家;智磁新材料入选省第四批重大工程专项,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颍泉分中心投入运营。三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实施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2个,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竣工率均超年度目标。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引江济淮工程颍泉段开工建设,泉河左岸治理工程基本完成,阜阳北站扩能改造工程实现运营,102省道李长营至于寨段建成通车。四是精准招商扎实开展。瞄准智能制造产业,成功举办“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区情推介暨招商恳谈会,全年签约引进项目27个、协议总投资153.6亿元。严把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出台镇域工业聚集区招商引资项目审核办法,全年会审通过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145.7亿元。五是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2935亩,新增耕地1194亩;出让土地1639.8亩,出让金收入31.7亿元。大力创优营商环境,全年减税降费2.4亿元,发行绿色金融债2亿元;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98个。加大引才留才力度,引进优秀教师252人,兑现高层次人才奖励126万元。

    过去的一年,我们突出协调发展,城乡环境日益改善。一是征迁安置统筹推进。聚焦城市发展建设,全年征迁256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4760套,被评为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先进单位。保持安置供需基本平衡,古泉新村、太和路一期2个安置区完成分房,渡口一期安置区交付使用,1.5万名群众回迁新居。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调整优化2019年城建投资计划,全年完成投资62.5亿元加快建设24条城市道路,霞光大道泉河桥、七中路、双河路等工程竣工。金融服务中心、十九中和二实小北扩工程主体封顶,欧阳变电站、人武部新营区、湿地与规划展示馆建设完成。三是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投入资金5147万元,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项清单”年度任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和无人管理小区53个、背街小巷35条,新建改建公厕59座、停车场7个、农贸市场3个。完成城乡造林5550亩、城市绿地建设40万平方米,茨淮新河水源保护林获批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依法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拆除各类违法建设7.2万平方米。四是镇村面貌逐步改善。完成闻集镇总体规划修改、宁老庄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改造农村电网132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215公里、农村天然气供应站3个。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建设农村垃圾中转站4座;按照新标准实施农村改厕1.18万座,整改老厕所1700座。获批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6个,2018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在全市测评中位居前列、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发展为民,民生福祉日益增进。一是民生保障全面提升。投入资金12.8亿元,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6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残疾人补贴等资金1.3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超年度目标。深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61.5%。二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所,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1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城区初中学校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设置批准,宁老庄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加快文体事业发展,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2个、社会足球场地6个;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获评“中国好人”1人、“安徽好人”2人、“阜阳好人”19人,获评总人数位居全市第一。三是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深化群众自治实践,被命名为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区,行流镇宋湾村“救急难互助基金”经验受到省政府领导签批肯定。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扎实推进“1+6+N”专项行动,在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年度考核中位居第一。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解决“四重”信访突出问题,进京访实现批次、人次“双下降”。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抓好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反馈问题整改,打掉涉黑涉恶团伙8个。深化平安建设,70周年大庆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全区第一期14个村“雪亮工程”投入使用,刑事案件数量下降24%,群众安全感调查排名全市第二。

    国防动员准备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兵员征集年度任务,整组工作在省军区检查中排名第一,民兵分队拉动比武考核取得全省综合第二的好成绩;积极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军民融合战略实现新发展。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顺利完成。老龄委和老干部工作成效明显;基本完成残疾人联合会机构改革,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支持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开展工作,地方志、关工委、妇儿工委、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政府建设全面深化。认真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四项活动”。大力推进为民服务解难题集中攻坚,解决农民、市民、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16个。组织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政府文件、会议数量分别下降46%和50%。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区镇两级权责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调整完成;主动接受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27项、报备规范性文件10件,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1件,政协委员提案69件。落实落细意识形态责任制,举办新闻发布会15场,开展政府网站在线访谈10次,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政府网站工作先进单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完成党政机关资产登记管理;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监管,查处违规资金476万元,审减政府投资额2171万元。

    各位代表!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全市率先进入低风险地区、率先开展复工复产。我们坚持生命至上,全力做好疑似、确诊病例的救治,32天实现13例确诊病例治愈清零。注重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工作者、志愿者逆行奋战,夙夜驻扎在106个村、267个小区,实施封闭、防疫、包保“三个全覆盖”;严密管控5条国省高速干线、31条县乡道的卡点,最大程度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坚决严防境外输入,实行境外返回人员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全区无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建立驻企联络员、防疫指导员“两员”制,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实现安全有序生产经营。织密复学复课的防控网,全部学校都建立防控制度、派驻防疫指导员,保障了师生健康安全。以实际行动留住市场主体这座青山,出台了9个应对疫情的政策文件,帮助企业招工702人,减免税款254万元、国有房产租金528万元,提供担保贷款2.4亿元。全力对冲疫情影响,发行消费券400万元,推行网上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争取中央预算内新增投资项目23个、总投资49.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项目8个、8.2亿元;大力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四大增收行动,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滞销农产品、贫困子女网上上学问题“四个清零”。受疫情影响,今年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通过全区上下的加压奋进和共同努力,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增速逐月回升、态势逐渐好转,经济发展秩序全面有序恢复。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历任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无私奉献的广大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等抗疫人员,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颍泉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全球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还不大、质量有待提升,实体经济实力还不强。三是城乡一体化步伐还不快,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四是民生事业发展还不均衡,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领域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五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个别单位和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站在对人民负责、对颍泉负责的高度,努力改进工作,切实履职尽责,以实际成效回报全区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将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前进的道路上,疫情只是一场考验。只要我们善于危中寻机、把握新机,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要抢抓国家逆周期调节的机遇。国家打出了应对疫情的政策“组合拳”,扩大新增投资和专项债券规模;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民利民;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这些政策有利于保持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要抢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机遇。疫情催生了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新基建加速布局,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广泛运用,与确定的“433”产业发展方向密切相联,必将为颍泉换道超车带来诸多发展机遇。要抢抓自身潜能释放的机遇。随着“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进程加快和多年的发展积累,颍泉自身人口、区位、资源等优势逐步强化,被市场关注和认同。今年以来出让土地929亩、出让金收入29.2亿元,接近去年一年出让金收入。说明只要坚定信心、厚植优势,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综合研判形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53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省市下达的PM2.5、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要实现今年的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抗疫情、抓统筹,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1.抓实疫情防控。紧盯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等重点领域,压实企业、学校的主体责任,坚决防止聚集性感染。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设施管理体制,推进重点场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病媒生物防制,积极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主动纾困解难。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执行延期还本付息、增加企业信贷等政策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实施以“三包三抓”为重点的“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开展“四上”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帮助企业稳定生产。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确保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

    3.保障就业稳定。开展“四进一促”活动,常态化推进“2+N”招聘,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规范发展地摊经济、门店经济,开发农村辅助性岗位、公益性岗位,持续扩大就业渠道。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多层次就业服务。资助以训稳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二)坚定不移优存量、扩总量,推动实体经济新发展。

    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六大重点项目提升行动,积极构建“433”产业发展格局。

    1.持续推动工业转型。紧扣工业强区目标,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增强工业对经济的支撑力。一是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围绕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建筑四大产业集群,开工建设鸿路绿色建筑产业园、锦臣兴亚克力二期,加快隆能科技、飞轮储能、新松机器人二期、无人机产业园、阜阳华润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三改造、三提高、三降低”,加快传统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实施23个工业技改项目,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大力推进“13581”龙头培育工程,培育1家产值10亿元企业。三是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大颍泉经济开发区改革创新力度,完成更名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完善阜阳循环经济园区水电路气设施,建成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以上,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运营。因地制宜建设镇办工业集聚区,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2.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商贸、培育大市场、建设大物流、拓展新业态,做好“引进消费”和“留住消费”两篇文章。一是加强项目建设。聚焦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开工建设海洋馆、铁路物流港、公路物流港一期工程,确保阜阳国际服装城、奥园嘉年华、悦澜湾酒店、祥源观光小火车一期建成运营。二是扩大消费供给。依托阜阳临沂商城电商产业园、镇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建一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村,推动特色农产品线上直播营销。推广“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培育在线教育、医疗、文娱等线上消费。三是发展新兴经济。推动老城区商圈向商务区转型,大力引进以总部型企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为主的楼宇经济。积极发展健康经济,加强新建住宅小区和老旧小区配套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机遇,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加强5G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技术应用和示范。

    3.持续发展现代农业。面向长三角区域和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158”行动计划,努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一是抓结构优化。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抓好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确保生猪稳产保供。调优种植结构,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因地制宜发展品牌小麦、优质家禽等绿色农产品基地。二是抓农业加工。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争创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4个。依托镇办工业集聚区,吸引加工主体集聚发展,实现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三是抓园区提质。加快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确保双市花一期、优在农业二期、芳香花卉研究院建设完成,提高研发、加工、示范一体化水平。加强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是抓农民增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0家。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价值链、服务链、利益链。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力度,促进外出务工收入回流,提高寄带回收入。

    (三)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坚持凝聚合力、精准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和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1.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现行标准下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全面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大特殊贫困群众兜底保障力度。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切实防范贫困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稳定扶贫政策,严格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2.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大气生态环境考核、补偿机制,稳定提高空气质量。持续推进河流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和“清四乱”行动,逐步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大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实现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长治久清,确保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健全完善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

    3.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认真落实“1+8”防风险方案,加快平台公司转型,强化隐性债务监控。加强融资担保公司内控机制建设,加大担保代偿追偿力度;坚决打击“套路贷”、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创新,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集聚发展优势。

    1.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省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营商环境监测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压减市场负面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水平。聚焦解决“六难”问题,持续开展“优环境、转作风、强产业”百名股长考评和营商环境问政“面对面”活动,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根本好转。

    2.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激励考核办法,打造一批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加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稳步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进“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扎实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区建设,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申报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落实高层次人才扶持政策,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柔性引进力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全链条、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4.加快合作交流步伐。深化与上海市石湖荡镇等地的开放合作,争取与长三角城市开展园区共建和“创新飞地”合作。积极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商大会、中博会,做好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参与工作,充分推介和展示对外开放良好形象。支持区内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与外地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

    (五)坚定不移强功能、提品质,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增强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

    1.加快建设拓空间。加大征迁安置力度,确保4个回购安置区建成、抱龙安置区一期竣工交付。围绕打造内通外联的路网框架,建设完成颍柳路、霞光大道、向阳北路、北京西路西延、解放北路泉河桥,开工建设界首路北延工程,力争东北大外环、颍柳路颍河桥等工程动工。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开工建设区委党校、颍阳小学、泉颍中学南扩、阜阳第四水厂,争取城北综合客运枢纽主体竣工,确保十九中和二实小北扩工程交付使用。

    2.精细管理优环境。深入实施“百巷改造”工程,完成32条小街巷改造任务;推进“121”三带建设工程,加快颍河泉河岸线整治及休闲带建设,开工建设泉河北岸休闲带、颍河右岸休闲带、颍河综合治理绿化工程。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力完成“六项清单”年度任务。加快推进颍柳路、北京西路、泉水湾湿地公园等绿化工程,全年新增造林2000亩,森林抚育2.8万亩。推行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3.聚焦乡村促协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新建农村公路165公里,改造提升农村水厂19个;完善垃圾处理机制,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步实施农村改厕,抓好突出问题排查整改,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完成农村沟河路绿化260公里,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完成2019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继续开展“颍泉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六)坚定不移引项目、扩投资,夯实经济发展新支撑。

    始终把项目作为第一载体,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确保投资运行平稳。

    1.大力稳投资。全面贯彻稳投资政策,加快实施226个年度重点项目。深入落实“四督四保”制度,着力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准确把握投资的方向、重点、规模和节奏,聚焦“两新一重”等方向,强化项目谋划编制,形成项目滚动增加、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

    2.精准抓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选择,聚焦产业发展布局,严格落实招商预审会审机制,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推动产业链招商、第三方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招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落实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加大新增财力奖补扶持力度。跟踪调度签约项目,确保落地见效。

    3.科学谋要素。加强土地保障,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新增耕地工作,年内出让各类建设用地不少于3000亩;加大集镇土地开发力度,力争镇办出让建设用地300亩以上。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专项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七)坚定不移惠民生、保稳定,切实增进群众新福祉。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确保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1.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投入力度,高质量完成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失业保险、农村低保等保障范围,积极探索贫困重度残疾人服务新方式,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城市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2.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阜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三年提升计划,逐步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步伐,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支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3.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深化依法治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依法治理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高应急管理、疫病防治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落实药品质量安全强基工程,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减少信访增量、化解存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年度目标,实施“六清”行动,建章立制,标本兼治,确保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期三年目标。依法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完成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和社区综治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开展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同时,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快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升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充分发挥老干部、基层老年协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支持关工委、老龄委和工商联、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地方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会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我们将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再出发,强化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再创新业绩。

    (一)讲政治铸忠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确保政令畅通。

    (二)重法治求规范。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转作风提能力。深入推进优良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告知等制度,坚决杜绝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

    (四)勇担当促落实。编制“十四五”规划,科学规划未来发展。践行一线工作法,确保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及时落地见效。推动政府工作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持续提升工作效能、增强工作效果。

    (五)顺民意解民忧。持续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四项活动”,加强为民服务解难题集中攻坚,让群众亲身感受到作风建设的新变化新成效。扎实推进网络问政和网上办事,畅通为民服务渠道。

    (六)严纪律树形象。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监管,完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带头过紧日子,精打细算各项支出,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即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市、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园,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引进一批知名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四个不摘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四个不摘”要求,即贫困县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清四乱水利部办公厅于2018年7月9日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通知》,对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

    创建文明城市六项清单老旧小区、无人管理小区和居民棚户区改造、停车场改造提升、公厕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社区办公场所配备、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六项清单”。

    三大革命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专项整治。

    三大行动“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

    四好农村路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救急难互助基金:为巩固脱贫成果、防范返贫和最大限度消除各种突发致贫因素、弘扬乡邻互助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互助、集体资助、社会援助、政府补助等方式筹措专项资金,对村民发生大额医疗支出、遭遇灾害、遭受意外事故、家庭变故等情形予以一定的救助或慰问,对政府社会救助体系发挥救急、救难的补充作用。

    “433”产业格局: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打造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建筑四大产业集群,壮大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三大特色产业,培育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健康经济三大新兴经济。

    “13581”龙头培育工程:梯度培育一批年产值10亿元、30亿元、50亿元、80亿元、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资质等级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

    四进一促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促进就业。

        “158”行动计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