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403|回复: 0

[山西] 2020年大同市平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天前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1-1-5 1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大同市平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7日在大同市平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平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唐  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4.07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2.24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92亿元,下降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07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2.44亿元,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1亿元,增长39.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66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1元,增长9.8%,全区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圆满完成了市考核任务。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积极发展城郊农业、特色农业、设施休闲农业、生态畜牧业,农业嘉年华项目一期建成投入运营;平城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平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成功获批。大力推进工业振兴,推动工业结构性反转,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电力化工等行业迎难而上,24家规上企业全部完成“省工业云平台”注册,6家工业企业升规入库,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22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二。加快建设现代服务示范区,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餐饮、住宿消费不断拓展,信息、康养需求持续涌现,社会消费规模全市第一,第三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全区一、二、三产占比为0.4:19.4:80.2。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建设城市管理示范区,完成10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现6048户房屋、726亩土地的征收工作,启动7个棚改项目、14个地块土地挂牌出让,打造4条示范街,新建4个临时便民市场,建成一批环卫公寓,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清洁能源”六大专项行动;打造省市级乡村环境提升示范村3个,启动4个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成9.6公里高速路两侧绿化带补栽。建设“四好农村路”7.9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提质20公里。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决战年行动,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94万户,二级及以上优良天数达318天;加强污水处理,实施雨污分流,强化生态补水,省考红卫桥断面退出劣五类水质;加大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力度,完成中央、省市环保督察整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社会民生全面进步。扎实开展教育事业发展年行动,全面实行小学生课后免费延时托管,在农村学校试点中午托管,成立平城中学、平城二中,引进恒德、直达2所民办学校。城镇新增就业6801人,技能培训4826人,安置下岗退役军人400人。成立区医保中心,推动全民参保,扩大保险覆盖范围;2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签约,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48万人。完善社会保障,新批低保户205户274人,分配公共租赁住房798套,发放货币补贴3497户。扎实开展社区工作提标年行动,按“三岗十八级”标准提升社区干部薪酬待遇,新增社区活动场所1.3万平方米。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龙电影周、古都灯会等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太后巡游》《锦绣鸿途》大型历史文化情景剧呈现市民。区政府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


    风险防控扎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完成“e租宝”非法集资案投资人信息登记,推动3家P2P网贷机构出清;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债务率、偿债率均在限额之内。从严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打掉涉黑涉恶团伙6个,抓获涉黑涉恶嫌疑人31人,破获刑事案件685起,刑事拘留575人;建成184个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有序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全区237名社区矫正人员无一脱管漏管,我区被司法部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扎实开展信访维稳攻坚年行动,全年接待上访群众1120批3275人,化解案件52件,解决了36件群众期盼已久的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各类检查,整治隐患1396条,取缔无证生产经营单位14家,罚款94.5万元,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改革,12项改革事项进展顺利。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身份确认任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推行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启用新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划转108项审批事权,营商环境提升年得到有力落实。深化财税改革,全年减税降费3.31亿元,惠及纳税人3.5万户。试点实行校长任期目标任务考核制、教师“区管校聘”制等改革措施。推动城管力量下沉乡街,实现执法一线综合监管。探索平城保洁公司市场化改革,对99个物业小区和单位进行有偿服务,实现收入226万元。有序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年接收驻区省市属企业移交人员1.5万人。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制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区人大建议103件、区政协提案92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件、行政应诉案件52件。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全年办理12345热线事项10万余件。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强化年行动,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政府效能、服务效率、发展环境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双拥国防、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社会救助、档案、妇幼、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民生保障的刚性需求、区划调整后的复杂矛盾,我们沉着应对、精准施策、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成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勠力同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平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活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开放程度不高;二是创新发展基础薄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城市管理基础较差,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四是民生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小差距;五是政府治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干部担当意识不强,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高度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贯彻落实市委“136”发展战略和市政府“十大工程”工作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大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持续推进“三大振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做好“六保”工作,持续深化打造全市“首善之区”的发展定位,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人居环境、政治环境,全力建设现代服务示范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和幸福大同示范区,统筹把握市与区、东与西、城与乡、治与疏、严与爱五对关系,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平城区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以上和8%,各项约束性指标和转型考核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今年,要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两同步”,开创平城发展新局面


    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紧跟步伐、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断开创平城发展新局面。


    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瞄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标小康指标体系,重点围绕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三大攻坚、民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6大领域53项指标,梳理检视我区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对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开展集中攻坚,确保按时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着眼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规划,重点围绕平城区“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科学编制好平城区“十四五”总体规划;重点突出产业布局、城市定位、社会发展、基础建设、城乡环境等领域,科学编制好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


    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全市“一核三区六城八组团”规划布局,建设全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能源革命示范中心,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宜学、宜养的“首善之区”。到2025年,全区经济实力、发展质量成为全市重要增长极,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到2035年,大同高质量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之时,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实力大幅提升,首善之区地位得到充分彰显。


    (二)聚焦转型为纲,构建现代产业新生态


    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新路,既是重大课题,也是重大任务。我们要始终把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纲,纲举目张、提纲挈领,努力构建现代产业新生态。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一心两园”总体规划,坚持把生态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化进程。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扩大万亩苜蓿基地建设,做精水泊寺2000亩马铃薯示范种植,加快生物有机菌肥生产线达产达效,推动龙头企业伊欣园面业两条生产线建成投产,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项,打造以农业嘉年华为核心的城郊农业科技示范园,支持平诚农业公司启动“邻里菜篮子”项目,全面推进平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提档升级。


    大力推动工业企业稳产达效。扶持同车、大齿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丰富产品结构,拓展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推动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支持二电厂、京能热力等能源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市场交易,不断释放有效产能供给。服务晋能碳素、金龙商砼等企业,优化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循环利用,不断放大经济社会效益。积极引进一批占地少、附加值高的新型项目,逐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加快建设5G基站、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强分类指导、培优选强,力争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5家。


    聚力提升服务业竞争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数字创意等业态,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人力资本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动健康养老、家庭护理、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提升批零住餐企业的服务功能和服务空间,满足定制化就餐、无接触配送等新消费。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全域旅游,加强文物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整合串联,开辟古城游、乡村游、民俗游等精品线路,推广铜器制作、大同结艺、北魏贡酒等非遗项目产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应对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各类扶持措施,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支持中小微企业保经营、渡难关,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和生存能力。


    (三)聚焦项目为王,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项目是经济的支撑,是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建设项目71个,总投资832.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0.16亿元,要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重点推进新兴产业项目。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推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国电电力机组升级改造、半导体芯片材料生产、全同步器变速箱及发动机技术改造、煤场封闭环保改造、500千伏升压站改造等5个总投资25.48亿元项目,全力做好总投资1.5亿元中励环保监测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启迪生物质燃料炉具生产项目,大力推动启迪大同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泰瑞新材料工程研发中心、智慧能源供能等项目。


    重点发展特色优势项目。依托平城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信息、商贸、文旅、特色养殖等优势项目,重点推动总投资1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落地,积极推进北方药材交易批发市场、太和汇城市广场等2个总投资8.4亿元项目,加快实施华住、铂涛、隐居酒店超市项目,推动总投资70亿元东小城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推进总投资3000万元大富翁诺亚方舟演艺项目,启动上皇庄等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抓好天和牧业奶牛养殖园区建设项目、新世纪牛场升级改造项目,做好红富、森业、宇祥3家生猪规模养殖场提档升级。


    重点抓好社会民生项目。作为民生大区,紧扣住房、医疗、生态等方面落地一批民生项目,重点建设七里村、寺儿村、红旗村等7个总投资137.25亿元项目,服务好迎宾佳苑、新水湾·龙园、魏都·金茂园等11个总投资194亿元商业房产项目,加快环城商贸市场建设,抓好周家店、宋庄、十里店农贸市场建设,推进十里店木材市场迁建、西水磨建材市场提升工程,实施总投资800万元十里河红卫桥断面水质提升项目建设,建设总投资8.8亿元御河两岸特色生态文化提升项目,推动总投资2000万元人工智能医教结合托幼一体项目尽快落地。


    (四)聚焦改革为要,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改革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坚决破坚冰、拆壁垒、疏堵点,推动基础性、牵引性、战略性重大改革取得突破,不断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行动,实施煤改电、集中供热、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取暖,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在农村清洁取暖覆盖范围内积极推动新建节能农房及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完善能源革命专员工作机制,推动能源革命进乡村、到基层。做好科创园等重点能源革命项目的服务工作。开展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乡村、绿色交通出行系列创建活动。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乡街,按照“行业管理、属地管理、全面覆盖、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原则,将监管执法力量向下延伸,实现“乡街吹哨、部门报到”。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以平城保洁公司和有道环卫产业公司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现代化环卫产业。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建立覆盖全乡村的垃圾收运体系,打造干净整洁农村环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积极构建“网上业务不用到现场办、社区业务不用到上级部门办、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深化“互联网+监管”事项认领及检查实施清单录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启动建设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


    启动乡街村社区划改革。要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按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优化社会治理、有利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加快乡街村社区划改革,调整部分乡街设置、行政区划,进行乡改街、村改居,科学合理划分乡街村社管理服务区域,逐步提高城市化程度,推行精细化网格管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解决城乡管理不均衡、乡街管辖不匹配、基层服务简单化、基层治理粗放化等问题。


    同时,要深化事业单位、国资国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教育综合、医药卫生等各领域改革。


    (五)聚焦创新为上,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思维、科技、体制等全方位创新,强化创新引领,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接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参与大同市谋划布局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示范项目,探索分布式光伏发展新模式,深度服务铁路电力机车智能头盔、矿用自卸车、大功率永磁直驱货运电力机车、智能门铃门禁等项目研发研制。推进科技创新券兑现,推荐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组织申报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至5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进集聚创新人才,为创业人群落实周转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基础保障,破解外来人才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难题,解除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持续扩大合作创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区域合作、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积极拓展与发达地区的友好关系,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的研发机构、实验基地和产业基地。对接华南理工等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大型投资、经贸洽谈会和产品展销会,推荐引进项目、销售采购产品。延伸与重点合作方的范围,强化内引外联,促进上下游产业、关联性企业落户我区。


    探索招商政策创新。强化与央企、知名民企的走访对接,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积极引进500强企业;针对我区土地资源“紧缺”与闲置资源“沉睡”的现状,优化平城区闲置资产数据库,实施“零地招商”,重点引进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贸物流、信息中介等企业;实施产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强化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关联性企业;实施以商招商,依托本地企业、本地商会,进行点对点招商、专业化招商、委托招商,大力招引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实现“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变。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三对”“六最”要求,推进“五送”服务,给予企业最大的便利、优惠。


    各位代表,“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四者共同构成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只要我们走好转型出雏型,抓实项目硬支撑,用活改革关键招,引领创新新动力,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六)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服务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核。我们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打造聚集区,创新新经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示范区。


    发展经济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大集聚规模、提升集聚力量,实现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功能集聚、产城融合发展。依托清华启迪未来能源科技集团总部等全市十大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产业。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大型企业在平城区设立国内总部或区域总部,重点推动京东物流(大同)云仓创新园区、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建设。发展楼宇经济,利用闲置楼宇发展临空高附加值产业,重点推动总投资3.2亿元信基酒店用品研发中心项目建设。


    发展特色聚集区。打造特色商圈,重点提升云中商贸城、东信、东小城、玄辰广场、和泰花园等商圈功能,支持凯德世家广场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成冠铭基金与凯旋城合作,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填补凯旋城周边消费空白;依托高铁站,引进商贸、酒店等业态,建设高铁枢纽现代商贸区。发展物流园区,推进易达智慧物流综合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近郊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园区,实现加工、配送等业态集聚发展。发展康养经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发展养老、托育事业,重点引进总投资24.62亿元大同御河健康城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嵌入式智慧康养项目。


    发展创新型经济。搭建创新生态圈,积极构建技术成果展示、创新孵化服务等为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推进创新资源向平城聚集。推动双创基地(空间)培育升级,新增区级基地(空间)不少于1家,新增省级双创基地(空间)1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推进互联网+服务产业园新兴产业集聚,打响潘家园文化基地品牌,深化与义乌电商平台协同合作,扩大云中购众创基地新商业发展模式落地推广。


    (七)聚焦高水平崛起,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


    高水平崛起是加快发展的时代方位。我们要聚焦高水平,提升古城、御河、文瀛湖等区域活力,加快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


    建设古城文旅融合示范区。以古城为核心,整合周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创建平城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推动公共空间精细化与艺术化塑造,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体系。突破文化的静态展示模式,在古城内推动大富翁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一条商业步行街,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在南城墙广场地下空间,打造涵盖旅游、咨询、集散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推动古城现代服务业休闲集聚区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增加游客体验,谋划设立旅游文创产品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陆续推出一批旅游文创产品。建立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云视讯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建设沿河休闲康养功能区。围绕御河、十里河,布局文旅、康养业态,将两河沿线建设成休闲康养功能区。在御河东岸,布局休闲商业、文化创意、精品度假、基础服务等业态,重点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金贸国际酒店;在御河西岸,布局户外运动、会展科普、水娱乐等业态,重点推进总投资3亿元青少年科技馆项目;在十里河东岸,布局休闲景观、休闲旅游、休闲文化等业态,打造旅游休闲景观带。


    建设文瀛湖科创示范区。围绕文瀛湖,布局文创、科创、文娱业态,建设环湖经济带。打造文艺沙龙、水景广场、艺术灯光秀、中央舞台等艺术展示空间,构建城市形象展示平台;举办特色博览会,借助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引进特色文化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1.63亿元大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打造体育休闲空间,重点推进总投资3亿元华星冰球运动中心项目;推动农业嘉年华项目提质升级,继续完善农业嘉年华配套服务设施。


    (八)聚焦高标准保护,建设智慧城市示范区


    高标准保护是建设美丽大同的千秋大计。我们要聚焦高标准,抓好污染防治、提升城市品质、常态化实施疫情管控,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示范区。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全省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会议精神,强化党政齐抓、多方共治、联防联控,抓好源头治污管控,取缔燃煤小锅炉,整治“散乱污”企业,管控秸秆焚烧,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加大扬尘管控,加大环保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夯实部门行业监管责任,落实乡街属地责任,确保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考核目标,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打好碧水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及省市考核断面流域治理责任,发挥部门属地作用,开展河道清淤、农灌退水、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等工作,整体实现改善断面水质目标,努力实现省考红卫桥断面水质退出V类水体。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摸清土壤污染底数,夯实土壤管理基础,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扎实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落实“两下两进两拆一提升”2020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禁煤区建设,完成重点工程涉拆房屋征收,实施城市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完成20公里街巷改造工程。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综合整治老旧小区24个,设立环卫工人休息室100处,改造4个集贸市场,新建10个便民市场,加大共享单车、户外广告综合治理,为100个无物业老旧小区配备物业,大力推广垃圾分类,逐步建立完善垃圾分类运输系统以及垃圾分类站点,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大宗固废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字城管平台系统升级,与市级同步完成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智慧化。


    抓好常态化疫情管控工作。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工作举措,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施“六定”工作法,有效摸排武汉及境外返同人员;巩固“四包一”机制,做好重点人群医学隔离观察;压实“三级”责任,关口内置、织密网眼,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落实“四后”预案,有序推动企业复产达产、商场复商复市、学校复学复课,全面恢复全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秩序。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要求,确保集中接送、核酸检测、隔离观察实现全流程无缝隙接运转,抓好无症状感染者精准防控,做好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牢牢守住防输入、防反弹、防进京的底线,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九)聚焦高品质生活,建设幸福大同示范区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聚焦高品质,关注社会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社会治理,加快建设幸福大同示范区。


    有效保障社会民生。组建3个学前教育集团,加快建设实验幼儿园鸿雁分园、桐凤佳苑幼儿园、云祥园幼儿园,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3所;推进古城内2所小学建设,对15所学校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加快平城中学、平城二中改扩建,实现平城中学秋季高中招生。推进医疗集团持续稳定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卫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新建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对全区劳动力建档立卡、滚动培训、梯次提升,全年培训4560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扩大再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零就业”家庭、农村转移劳动力等人群就业;积极根治欠薪,加大“治欠保支”力度,基本实现“无欠薪”目标。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社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普及社会保障卡使用,积极推进多渠道缴费,最大程度使缴费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按病种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试点工作,推行总额预算管理模式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乡低保对象执行分类补助,切实提高补助水平;简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大力推进“互联网+救助”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完善退役人员服务保障中心功能,加强基层服务保障站建设。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200户,发放货币补贴2000户。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加强社区建设,发挥街道“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作用,落实“乡街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要求,推行“路长制”“街长制”“院长制”“楼长制”,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推进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新建5处社区活动场所,新增社区场所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500平方米以上社区达到100%,组织好社工师培训考试,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00人次、法律援助服务500件次。扎实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夯实安全稳定基石。到2020年底,全区“零上访”村(社区)达到60%以上,“零上访”企业、单位达到65%以上;全区“零事故”村(社区)达到80%以上,“零事故”企业、单位达到88%以上;全区“零案件”村(社区)达到75%以上,“零案件”企业、单位达到85%以上。做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用好“13710”政务督查督办手段,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与此同时,要深入开展“控新治旧”十项行动,落实好扫黑除恶成果关键年,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良性出清2家P2P网贷机构,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四者共同构成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推动绿色崛起,注重科学保护,满足美好生活,就一定能迎来光明、美好和更加辉煌的新未来!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数字建设为牵引,加强法制政府建设、廉洁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按照“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总体要求,大力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健全“数字平城”应用系统,完善15个平台功能,拓宽应用范围。整合全区政务应用系统,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等平台,推进社会治理、智慧社区、数字城管、雪亮工程、政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系统互联互通,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统筹发展。2020年底前,实现“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架构基本形成,现有各孤立平台实现融合,基本能够按照“一局一中心一公司”架构,为全区政务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开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大力开展“法律八进”宣传活动。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区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强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我区各项配套制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四风”变异行为,深入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坚决查处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一般性财政支出压减5%,严控政府债务率不超过警戒线。大力营造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各位代表,全面小康最后冲刺,崭新平城喷薄欲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四为四高两同步”目标任务,奋力书写新时代平城新篇章!


























    名  词  解  释





    1、“三篇光辉文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


    2、“四为四高两同步”:“四为”,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四高”,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两同步”,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4、“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5、“一核三区六城八组团”:“一核”,以平城区(包括云冈区的一部分)为核心,即目前的城市建成区;“三区”,云冈区、新荣区、云州区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要向核心区靠拢,实现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城市管理一体化;“六城”,六个县要大力实施“大县城”建设行动计划,通过产业带动和公共服务提升,增强城镇对乡村的带动力;“八组团”,经济技术开发区、同煤新区、古城文旅融合示范区、文瀛湖文化科创示范区、高铁枢纽现代商贸区、自贸试验区、云冈开发区、新荣开发区。


    6、“一心两园”:2020年2月6日省政府批准设立平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总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城郊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园。


    7、“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8、“六定”工作法:定范围、定时间、定主体、定方法、定流程、定标准。


    9、“四包一”:由一名乡(街道)党(工)委书记或乡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一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一名派出所所长或副所长、一名基层卫生人员,共同负责包联一户武汉抵同人员(家庭)的居家观察工作。


    10、“四后”:假期后、上班后、复工后、开学后。


    11、“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一朵云”,指全省统一的政务云;“一张网”,指全省统一的政务网;“一平台”,指政务服务在线平台;“一系统”,指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系统;“一城墙”,指保障数字政府运行的安全体系。


    12、“三对”:对标中央要求、对标发达地区先进做法、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


    13、“六最”: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14、“五送”:送服务、送环境、送效率、送资源、送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