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庄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市委“3659”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抓项目、促招商、兴产业、夯基础、惠民生,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0.44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4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5.49亿元,增长7.4%。 
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8.43:10.48:51.09调整为39.3:10.39:50.31。从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16%、9.86%、56.9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29、0.68和3.9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947元,比上年增长9.4%。 
全年全县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4.34亿元,比上年增长0.4%,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26.9%,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6.98万亩,比上年增长0.2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1.66万亩,减少1103.6亩,下降0.1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75万亩,减少1991亩,下降0.77%,玉米播种面积19.02万亩,增加821亩,增长0.43%,油料种植面积3.63万亩,增加283亩,增长0.79%。蔬菜种植面积9.75万亩,增加6462亩,增长7.1%。挂果园面积36.64万亩,比上年减少528亩,下降0.14%。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增加1995亩,增长14.24%。 全年粮食产量21.96万吨,比上年增加1210.58吨,增产0.55%。其中,夏粮产量5.84万吨,减产4.69%;秋粮产量16.12万吨,增产2.6%。全年谷物产量12.27万吨,比上年减产1.22%。其中,小麦产量5.8万吨,减产4.69%,玉米产量6.4万吨,增产1.47%。 
全年油料产量0.51万吨,增产8.27%。蔬菜产量18.83万吨,增产9.13%。水果产量64.67万吨,增产9.31%。中药材产量0.58万吨,增产17.65%。 全年肉类总产量1.68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猪肉产量1.02万吨,增长5.2%,牛肉产量0.5万吨,增长11.1%,羊肉产量0.026万吨,增长30%。禽蛋产量0.56万吨,增长19.1%。牛奶产量0.55万吨,增长37.5%。 年末大牲畜存栏11.54万头,增长1.67%。牛存栏11.19万头,增长3.22%;牛出栏4.1万头,增长8.9%。猪存栏13.37万头,增长9.2%;猪出栏15.09万头,增长18.36%。羊存栏2.02万只,增长7.7%;羊出栏1.74万只,增长19.44%。鸡存栏118.43万只,增长1.25%;鸡出栏97.25万只,增长19.63%。 全年全县农村用电量8712.4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2万吨,下降2.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12.7万元,增长1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从轻重工业来看,5家重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352.7万元,同比下降25.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8.7%。2家轻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360万元,同比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3%。 
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360万元,增长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878.9万元,下降39.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9.1万元,下降53.8%;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实现增加值1334.7万元,增长21.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个,比上年末增加2个。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5186万元,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144万元,比上年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491万元,增长20.4%;金融业增加值44200万元,增长9.7%;房地产业增加值54817万元,下降0.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95528万元,增长7.9%。 全年公路客运量574.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95%;客运周转量16810.93万人公里,增长27.4%;货运量790.84万吨,增长53.31%;货运周转量153012.54万吨公里,增长30.67%。 2023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0.41亿元,比上年增长26%。邮政业寄递服务业务量549.89万件,增长13.02%。其中,邮政函件业务0.33万件,包裹业务0.4万件。快递业务量113.48万件,增长102.82%。全年电信业务总量3.67亿元,增长7.94%。年末电话用户36.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3万户,其中移动公司用户14.6万户;电信C网用户13.1万户,联通用户6.6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4亿元,比上年增长9.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59亿元,上升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5亿元,上升7.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4.36亿元,增长9.0%;餐饮收入额2.99亿元,增长13%。
全年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0.06亿元,增长3.8%;住宿业营业额0.61亿元,上升28.3%;餐饮业营业额4.80亿元,增长2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17亿元,比上年下降8.9%。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7876万元,下降17.9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04150万元,增长49.4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9532万元,下降17.46%。 
全年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82项,比上年减少23项,同比下降21.9%。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52项,比上年减少31项,完成投资下降44.1%。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2项,比上年增加11项,完成投资增长31.5%。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3项,比上年增加19731万元,完成投资增长16.5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 | | | | 0 | | | |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 | | | | | | | |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 | | | | | | | | | | | | | | | | |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 |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8项,比上年减少3项,完成投资下降18.88%,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0.01%。房屋施工面积57.11万平方米,下降53%。商品房销售面积41.85万平方米,增长0.4%。商品房销售额10.79亿元,下降24.89%;期房销售额6.33亿元,下降53.21%。 表2 2023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 [tr][/t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09万元,比上年下降22.2%。其中,税收收入12803万元,下降12.7%;非税收入7506万元,下降34.4%。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4368万元,下降4.6%;企业所得税1466万元,增长3.1%;个人所得税(款)334万元,增长102.4%;资源税16万元,下降73.3%;城市维护建设税626万元,下降9.9%;房产税420万元,增长24.3%;印花税346万元,增长15%;城镇土地使用税422万元,增长19.5%;土地增值税1785万元,下降23.2%;车船税(款)1298万元,增长1.2%;耕地占用税(款)46万元,下降43.2%;契税(款)1633万元,下降45.7%;环境保护税(款)43万元,下降31.7%。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0850万元,同口径少支31602万元,同口径下降7.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521万元,同比下降5.9%;公共安全支出11876万元,同比增长14.4%;教育支出108939万元,同比增长4.4%;科学技术支出3327万元,同比增长52.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893万元,同比下降2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917万元,同比下降6.4%;卫生健康支出41230万元,同比增长9.5%;节能环保支出4521万元,同比增长148.8%;城乡社区支出7186万元,同比下降74.2%;农林水支出120711万元,同比增长2.9%;交通运输支出4401万元,同比下降28.4%;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10万元,同比下降44.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25万元,同比下降32%;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481万元,同比下降10.9%;住房保障支出12879万元,同比增长8.2%;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55万元,同比增长6.5%;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611万元,同比增长19.7%;债务付息支出3458万元,同比下降7.9%;债务发行费用支出9万元,同比下降6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33887万元,比上年增长9.5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23403万元,增长14.61%。 表3 2023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年保费收入10899.5万元,比上年下降14.48%。其中,财险收入3577.2万元,下降4.93%;寿险收入7322.3万元,下降6.44%。全年赔付额3842.19万元,增长28.6%。其中,财险赔款3282.85万元,增长32.5%;寿险赔款559.34万元,增长9.67%。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2.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0.43%,比上年末提高1.13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05‰,比上年降低1.24个千分点。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40元,比上年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9元,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67,比上年缩小0.11。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49.75元,比上年增长2.9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69元,增长14.52%。 九、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 本年新增城镇就业3759人,比上年增加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全年输转劳动力10.21万人,创劳务收入33.08亿元。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483人,比上年末增加439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4678人,减少293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1368人,减少26385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38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1368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360个,比上年增加2个。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721人,增加870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961人,增加2257人,领取工伤保险待遇人数115人,增加35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2076.44万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50129.78万元。 年末全县623户、1244名城镇居民和12239户、41006名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366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农村临时救助32344人次。全年领取国家定期抚恤金、定期生活补助金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3292人。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22所。其中幼儿园136所(其中民办园9所,均为普惠性民办园),特教学校1所,小学52所,小学教学点100所,初级中学21所,九年制学校5所,完全中学2所,高中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052人,在校生3350人,毕业生1660人。普通高中招生2710人,在校生8503人,毕业生2861人。初中招生5179人,在校生15141人,毕业生4239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6491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5.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95%。
2023年全县参加高考考生3247人,上线人数3225人,上线率99.3%。其中,重点本科上线727人,上线率22.4%,二本上线1532人,上线率47.2%,专科及以上(含高职)上线3225人,上线率99.3%,重点本科上线率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56.7万元,比上年下降13.8%。争取省上科技项目5项,资金50万元。安排实施县列科技项目3项,经费40万元。全年登记省、市级科技成果4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53.8%。申请商标338件,注册商标239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达到1220件,同比增加20.15%;授权专利107件,累计有效专利501件,同比增长27.15%,万人专利拥有量达到15.65件。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685公里。年末全县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8%。有线电视用户3324户,比上年减少101户。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6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0%。国内旅游收入8亿元,增加30%。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诊所)435个。其中,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97个,妇幼保健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乡镇卫生院17个。卫生技术人员231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50人,注册护士621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793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70人,诊所技术人员127人,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5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51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66人。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757张。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地1857个,面积83.5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9平方米。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17场次,参加人数2.1万人次,全县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赛事获得奖牌3枚,其中金牌2枚。银牌1枚。 十二、资源、环境与应急管理 全年全县水资源总量0.904亿立方米。年末全县小型水库蓄水总量357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3%。2023年全年总用水量0.2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31%。其中,生活用水量0.0988亿立方米,增长1.01%;工业用水量0.0053亿立方米,下降2.43%;农业用水量0.1744亿立方米,增长2.75%;生态用水量0.01亿立方米,增长11.2%。 全年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59天,优良天数342天,优良率95.3%;剔除沙尘影响后,PM10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6。二氧化硫(SO2)9、二氧化氮(NO2)13、一氧化碳(CO)1、臭氧(O3)129四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洛河地表水两个市级监测断面,南坪大桥断面1-12月份综合评价达到了Ⅱ类水质要求,徐城大桥断面1-12月份综合评价达到了Ⅲ类水质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全县平均气温为9.2℃,低于上年0.1℃。年日照小时数2090.6小时,比上年增加180.7小时。年降水量420.6毫米,比上年增加0.4毫米。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0.7万亩,比上年下降84.4%;农作物成灾面积0.4万亩,下降77.8%。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与2022年持平。 注:[1]按照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2年,庄浪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84.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5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8.82亿元,同比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5%。 [2]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庄浪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2019-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为最终核实数。 [4]公报中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数据。 [5]公报中2019-2023年粮食产量不包含农垦数据,其他农业数据包含农垦数据。 [6]公报中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六大行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以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三个大类。 [7]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 [8]公报中就业、交运、车管、邮政、通信、外贸、财政、金融、保险、社保、医保、科技、教育、文旅、广播电视、卫生、体育、水利、环保、气象、应急等数据由县直相关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