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97|回复: 0

[山东] 2023年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4-10-13 1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项目建设突破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六大攻坚突破”行动,全县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民生就业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 239.78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9.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第二产业增加值 109.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7.4%;第三产业增加值 100.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2.28:45.78:41.94。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4386 人,完成市定任务的 113.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654 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284 人。人口总量稳中略降。年末常住人口 44.9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8.87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1.98%,比上年末提高 0.94 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供给总体平稳。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6.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139.5 万亩,总产量 62.6 万吨,粮食单产达到 460.78 公斤/亩。年末存栏生猪52.15 万头、牛 1.86 万头、羊 4.51 万只、家禽 597.37 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10.21 万吨,禽肉产量 1.44 万吨,禽蛋产量 7.01 万吨。现代农业基础增强。截至 2023 年末,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3 个,其中国家级 1 个,省级 2 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1 家,其中国家级 1 家,省级 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462 家;“新六产”示范主体 6 个;培植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1 个、省级产业强镇 4 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36 个;“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85 个、面积 11.79 万亩,占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 14.78%。农机总动力 91.6 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6.2 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 1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7%。全县 22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 14 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 6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 它 电子 设 备 制 造业 增 长 211.11% , 化 学纤 维 制 造业172.9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58.15%,通用设备制造业 50.76%,食品制造业增长 19.36%。在统计的 15 种  重点工业产品中,6 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 40%。企业效益稳中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 200.5 亿元,同比增长 2.4%。实现利润总额 7.8 亿元,增长 7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1.24 元,下降 3.62 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3.9%,提高 1.7个百分点。建筑业发展保持平稳。全年资质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22 家,比上年增加 1 家。完成总产值 5.94 亿元,同比增长 3.6%;竣工产值 4.09 亿元,同比下降 5.3%。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 16 家,与去年持平,完成产值 5.28 亿元,增长 4.6%;竣工产值 3.97 亿元,增长 3.5%。专业承包企业 6 家,比上年增加 1 家。
    四、服务业
    服务业承压前行。2023 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100.56 亿元,同比增长 3.7%。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5.51 亿元,下降 10.14%。教育业营业收入增长 76.94%,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4.15%;卫生和社会工作业营业收入增长 74.67%,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8.6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31.72%,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50.9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38%,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2.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10%,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1.2%。 旅游市场持续向好。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321.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0%。实现旅游总收入 20.49 亿元,同比增长113%。邮政事业总体平稳。2023 年度全县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56 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 0.56 亿元,下降 3.37%。交通运输稳步复苏。2023 年末公路客运量 16.85 万人,同比增长 17%,客运周转量 2114.02 万人公里,增长 21%;公路货运量 650.10 万吨,增长 0.1%,货运周转量 268733.57万吨公里,下降 4.2%。年末公交营运车辆 87 辆,营运线路13 条,运客量 59.5 万人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 164 辆,运客量 209.59 万人次。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 8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9.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6.4%。重点投资领域中,民间投资下降 3.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66.6%,比上年下降 11.5 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 27.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31.6%,比上年提高 5.6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41.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4.6%。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22.76 亿元,同比下降 2.8%。房屋施工面积 163.47 万平方米,下降 23.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126.93 万平方米,下降 26.8%。房屋竣工面积 34.93万平方米,下降 20.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26.62 万平方- 5 -米,下降 32%。商品房销售面积 29.76 万平方米,下降 5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25.39 万平方米,下降 57%。商品房销售额 15.44 亿元,下降 48.1%。其中,住宅销售额 13.87 亿元,下降 51.5%。
    六、消费市场和对外开放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 3.17 亿元,增长 15.93%;餐饮营业额 0.18 亿元,增长 73.37%。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84.87%,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2.7%。对外贸易企稳向好。全县进出口总额 17.68 亿元,同比增长 21.7%。其中出口 17.13 亿元,增长 22.2%。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 0.05 亿元,下降 49.9%;民营企业进出口 17.63 亿元,增长 22.2%。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进出口 17.60 亿元,增长 21.9%;其他贸易进出口 0.08 亿元,下降 4.8%。主要市场中,对东盟、美国、欧盟分别进出口 5.12 亿元、1.35 亿元、2.0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4.3%、-34.4%、20.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 12.37 亿元,增长 33.1%。对外合作平稳有序。全县对外实际投资 2497.8 万美元,同比增长 13.8%。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 2.27 亿美元,下降3.7%。外派劳务 1094 人,增长 133.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23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3396 万元,同比增长 6.5%。其中,税收收入 58746 万元,增长 2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6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6 亿元,增长 17.6%。其中,民生支出达到 29.72 亿元,占比为 83.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7.78 亿元,增长 4.56%;教育支出 7.15 亿元,增长 0.68%;农林水支出 3.56 亿元,增长 21.73%。金融保障持续加强。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5.01 亿元,同比增长 10.71%,比年初增加 34.33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301.69 亿元,同比增长 11.96%,比年初增加 32.23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196.23 亿元,增长 8.85%,比年初增加 15.95 亿元。存贷比达到 55.28%。不良率降至0.88%,降幅 25.4%。金融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52.75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89 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提升 14.52%。
    八、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23 年,全县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2 所,当年招生 543 人,在校生 1733 人,毕业生 34 人,专任教师 150 人。普通高中 3 所,招生 3678 人,在校生 11057人,毕业生 3493 人,专任教师 888 人。初中 16 所,招生 6566人,在校生 20294 人,毕业生 7145 人,专任教师 1756 人。小学 42 所,招生 5898 人,在校生 34352 人,毕业生 6273人,专任教师 2283 人。幼儿园 90 所,在园、班儿童 9063人。特殊教育学校 1 所,招生 116 人,在校生 584 人,毕业  生 124 人。新增公办幼儿园 2 所,新增公办幼儿学位 630 个,公办率 51.06%。全力保障小学学位及师资供给,全县共新建改扩建小学学校 1 所,通过学校内部挖潜、集团化办学等六大措施,新增小学学位共计 1000 个。通过公开招聘、域内交流调剂等方式,新增教师 100 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3家;获批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3 家;全年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15 项;新备案院士工作站 1 处;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立项项目 1 个,获得市级科技计划立项项目 1 个;我县首个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备案获批。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38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 53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增长 31.31%,为全市第一。全县发明专利拥有量138 件,增长 66.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3.04 件,比上年增加 1.2 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医疗卫生机构 626 家。其中,医院 9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个,妇幼保健院 1 个,卫生院 14 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 1821 张,同比增长13.9%。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2749 人,增长 5.5%;执业(助理)医师 1275 人,增长 6.1%;注册护士 982 人,增长 8.7%。共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7 个、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1 个。共有市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 2 个(康复科、脑病科),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专科(推拿科)1 个。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县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达到标准化要求,4 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10 家基层医疗  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建成 36 家中心村卫生室。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现有公共图书馆 1 个,藏书 22.8 万卷(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3 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1.19万户,4K 高清智能终端用户 0.86 万户,比上年末增加 0.1万户。拥有广播电视台 1 座。广播播出节目 1 套,全年播音时间约 6200 小时;电视节目 2 套,全年播出时间约 12600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 1797 场,行政村覆盖率 382%。放映公益电影 0.6 万场次,“全民阅读”活动 500 场次,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 1.8 万册。
    九、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20 元,比上年增长 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569元,增长 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941 元,增长6.6%。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增强。年末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28.78 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 1.6 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1.03 公里,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 14.18 平方公里,新增 3 平方公里。累计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 2 座,污水总体处理能力达到 8 万吨/天,其中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6万吨/天,污水处理厂中出水标准达到地表准四类标准,新增城市污水管网 5.5 公里。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 40 万平方米。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四改一拆”,基本建成 1320 套。- 9 -3 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惠及群众 657 户。中心城区新建供水管网 39.72 公里,新建改建集中供热管网 5.6 公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5.5 万人、3.3 万人、2.8 万人和 5.1 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29.18 万人和 39.6 万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12 个,床位 0.2 万张。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4.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 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 1000 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10 -5.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 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6. 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