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七个强市”目标和“改作风、优环境,抓招商、推创新,增投资、建项目,惠民生、创幸福”工作主线,狠抓“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1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82.8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2.7亿元,增长5.8%[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32:53.6调整为13.2:32.3:54.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64402元,增长6.4%。
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 | | | 2115.9 | 5.6 | | 280.4 | 3.7 | | 682.8 | 6.0 | | 1152.7 | 5.8 | | 291.4 | 3.8 | | 547.5 | 5.0 | | 135.8 | 10.2 | | 176.4 | 8.0 | | 154.1 | 5.8 | | 45.6 | 11.9 | | 131.2 | 10.6 | | 126.9 | -1.4 | | 285.5 | 7.9 | | | |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4%。 202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 | | 0.4 | | 0.4 | | -0.8 | | -0.3 | | -1.5 | | -7.6 | | 3.2 | | 1.1 | | 0.5 | | -0.4 | | 1.5 | | 0.2 | | -0.5 | | -1.7 | | 2.5 | | -0.1 | |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3万公顷,其中小麦面积25.5万公顷,稻谷面积10.5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9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90.7万吨,比上年增长1.6%。油料产量32.1万吨,增长0.6%。蔬菜产量283.9万吨,增长2.8%。水果产量61.9万吨,增长2.5%。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98.7万头,比上年下降8.9%;全年生猪出栏202.7万头,增长5.7%。肉类总产量45.4万吨,增长5%。禽蛋产量11.1万吨,增长14.4%。水产品产量13.3万吨,增长3.2%。 2023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 | | 290.7 | 1.6 | | 155.5 | 1.1 | | 155.5 | 1.1 | | 135.2 | 2.2 | | 32.1 | 0.6 | | 283.9 | 2.8 | | 61.9 | 2.5 | | 45.4 | 5.0 | | 11.1 | 14.4 | | |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3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其中,国有企业下降2.5%,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港澳台企业增长22.3%。 全市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速有增有降,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59.4%、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增长30.6%、纺织业增长15.5%、烟草制品业增长4.9%、汽车制造业增长0.6%,医药制造业下降2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8.4%。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 | 5.4 | | -2.5 | | | | 4.3 | | 22.3 | | 4.0 | | 5.3 | | 3.8 | | 0.2 | | 4.9 | | 30.6 | | -21.4 | | -8.4 | | 0.6 | |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液晶显示模组、起重机、烧碱、饮料酒、水泥、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分别增长130.3%、45.2%、36.2%、22.7%、2.2%、1%、0.6%,电子元件、日用玻璃制品、罐头、气体压缩机、鲜、冷藏肉、商品混凝土、饲料分别下降7.9%、12.7%、13.7%、14.4%、18.3%、21.8%、25.1%。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 | | | | 20.7 | -25.1 | | | 5.4 | -18.3 | | | 0.5 | -13.7 | | | 329.6 | 0.6 | | | 2.0 | 1.0 | | | | 36.2 | | | 353.0 | 2.2 | | | 305.7 | -21.8 | | | 13777 | -12.7 | | | | 45.2 | | | 322 | -14.4 | | | 66877 | -7.9 | | | |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47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利润总额61.7亿元,下降23.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493家,完成产值652.2亿元,增长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09.6万平方米,增长6.5%;房屋竣工面积1175万平方米,增长1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2%,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4%、民间投资下降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7.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0.9亿元,比上年下降6.9%;房屋销售面积258万平方米,下降33.6%;房屋销售额158.1亿元,下降32.7%。 远景五河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经开区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高新区宁波华彩智能电器、龙子湖区年产120万平方米全固态电子薄膜等28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目标任务的144.5%;弗迪电池年产5万吨动力电池电解液、盛世年产4500万平方米高透特种封装材料等142个项目竣工建成,完成目标任务的139.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7.6亿元,比上年增长7.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8.6亿元,增长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5.8亿元,增长5.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90.3亿元,增长5.5%;餐饮收入157.3亿元,增长23.2%。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7%。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4.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汽车类增长6.9%,日用品类增长13.5%,中西药品类下降4.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8%,化妆品类下降2.3%,书报杂志类增长11.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25.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4%。其中,出口16.6亿美元,下降7%;进口8.8亿美元,下降25.6%。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到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实际到位内资805.7亿元,增长6%。 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01.3亿元,国内旅游人数5525.7万人次。全市旅行社83家;星级饭店(宾馆)7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5 个,4A级6处。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4.1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全年公路客运量634万人,比上年增长87.9%;公路货运量28311万吨,增长6.3%。 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62.9万辆,比上年增长6.1%,其中个人汽车53.3万辆。小型、微型载客汽车拥有量50.3万辆,其中个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48.3万辆。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1亿件,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3亿件,增长18.4%;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8071万件,增长10.6%。电信业务总量31.1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6.2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2.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5.7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9.2亿元,增长2.7%。其中,教育支出72.1亿元,增长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4亿元,增长9.8%;城乡社区支出41.8亿元,增长0.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33.6亿元,比年初增加423.3亿元,同比增长14.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87.6亿元,增加509.6亿元,增长17.1%。 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3433.6 14.1
2276.3 16.8
626.2 3.3
3487.6 17.1
775.3 14.2
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4.8亿元,下降1.9%;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9.3亿元,增长4.9%。年末,全市保险公司49家。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全市共有驻蚌高校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所,其中中等技术学校13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教育学校1259所,其中普通中学189所(高中42所,初中147所),小学522所,幼儿园542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专门学校1所。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86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898人,其中高中4887人、初中10011人。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5692人;普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4560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9035人(高中在校学生73247人,初中在校学生155788人),小学在校学生317971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97931人,特殊教育学生262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67人)。 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31%(含技校在校生)。 2023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21754 35692 12457
79687 229035 69432
26570 73247 21671
53117 155788 47761
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12家,总量居全省第5位。全市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12家;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各1家;省企业研发中心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00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1件/万人,比上年增长10.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送戏下乡3667场,开展“我们的节日”“温馨蚌埠·欢乐珠城”、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年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180余场。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全市7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线下服务一体机、有声图书墙建设覆盖率达100%。全市113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2023年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686个,其中医院1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4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93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187人,注册护士14180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20659张,实有床位26139张,其中医院编制床位16883张,实有床位22351张[5]。 全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培训活动300余场次,覆盖人群40余万人。举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国际式摔跤冠军赛、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亚洲羽毛球明星巡回赛、蚌埠“幸福蚌埠 跑靓淮河”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全员全项参加23项全省青少年比赛,取得了128块金牌。注册运动员2690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94人,国民体质常态化监测3000人。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住宅小区和行政村健身设施376处,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14处,百姓健身房9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6.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65%,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96元,比上年增长4.8%。 人均消费支出22992元,增长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0.1%, 医疗保健支出增长7%,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8.2%,教育文化 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3.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6]为37.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4元,比上年增长8%。 人均消费支出15614元,增长4.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2%, 医疗保健支出增长9.3%,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5%,教育文化 娱乐服务支出增长6.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4平方米。 年末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2.7万人、30.7万人、58.66万人、43.2万人、37.1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85.1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73.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100%按时足额发放。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扎实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全年改造棚户区(城中村)22个,建成安置房13800套,回迁安置18200户。 全年PM2.5年均浓度38.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0.8%,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0起,死亡40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4.5%和23.1%。其中,道路运输事故25起,死亡25人;工矿商贸事故15起,死亡15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燃气、烟花爆竹、农机、水上运输等重点领域未发生列统事故。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文中合计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2023年数据为预算执行数。 [5]卫生健康数据均为预计数。 [6]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