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315|回复: 0

[浙江] 2023年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716
    发表于 2024-9-19 1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挑战,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落实落细“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两城两湖”,实现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扎实推进。 一、综合据初步核算,温岭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即 GDP)1351.3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6.02 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 563.52 亿元,下降 1.0%;第三产业增加值 691.78 亿元,增长 6.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 7.1 ∶ 41.7 ∶ 51.2。温岭全市人均生产总值②为 111789 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为 15864 美元),增长 4.5%。经最终核实,2022 年全市生产总值为 1305.2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 6.8 ∶ 43.6 ∶ 49.6。 二、农业和农村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98.8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3.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63.15 万亩,比上年增长 0.6%。全年粮食产量 11.87 万吨,增长 1.8%;蔬菜产量 67.24 万吨,增长 5.5%;油料作物产量 1289 吨,增长 52.9%;甘蔗产量 8.08 万吨,下降 7.7%;果用瓜产量12.76 万吨,下降 0.7%,其中西瓜 10.46 万吨,增长 0.6%,香(甜)瓜产量 2.04 万吨,下降 8.6%;园林水果产量 11.81 万吨,下降 4.2%。全年肉类总产量 14265 吨,比上年增长 8.2%,其中猪肉产量 8923 吨,增长 6.9%。鸡鸭鹅蛋产量 7395 吨,增长 8.7%。年末牛、羊、生猪、家禽存栏分别为 1625 头、0.66 万只、7.22 万头和 173.20 万只。全年水产品总产量 58.90 万吨,比上年增长 2.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 46.94 万吨,增长 3.5%,其中远洋捕捞 5.17 万吨,下降 3.3%;海水养殖产量 6.31 万吨,增长 0.3%;淡水产品产量 0.48 万吨,下降 2.0%。全年创成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 122 个,特色精品村 6 个,台州市级精品村 5 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一般村 9 个,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0.6 万余户,建成省级星级公厕 40 座。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全年共审批安置农房 7239 间(套),拆除(封堵)应拆农房 2040 间。创成海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1 个,新认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基地)2 个,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3 家;创成台州市级“三新”共富乡村改革示范区 1 个;新增台州市级星级产业农合联 1 家。年末拥有达标堤防总长 64.88 公里,水库 23 座,总库容 7315.43 万立方米。全年新(改)建水文监测站 31 处。完成村级一户一表改造 52 个,改善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条件 6.5 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432.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4%。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 2000 万元)工业企业 1345 家,实现增加值 238.39 亿元。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 187 家,其中 5 至 10 亿元企业13 家,10 亿元以上企业 10 家。从销售看,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 201 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前五的行业中,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制造、制鞋业、轴承齿轮及传动部件制造、电机制造、摩托车制造分别实现增加值 51.69 亿元、22.63 亿元、16.50 亿元、15.12 亿元和 14.5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 99.52%,新产品产值 464.62 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 43.6%。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 1055.75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 94.4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 65.08 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131.56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1%。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3078.72万平方米。年末全市特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 3 家,一级资质企业 24 家,二级资质企业 45 家。全年获“曙光杯”优质工程 35 项,“括苍杯”优质工程 16 项,省级“钱江杯”优质工程 3 项。建筑业企业中,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 1 家,全国建筑业 AAA 级信用企业 2 家。建筑行业全年交纳税金9.88 亿元,下降 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 24.0%,其中民间投资下降36.0%,制造业投资下降 3.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 3.4%,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下降 17.8%。全市重点建设项目 298 个,共完成投资 283.57 亿元;其中,台州市重点建设项目 92 个,完成投资 207.84 亿元。全年开工项目 69 个,完工项目 57 个。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154.1 亿元。房屋施工面积 1063.73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6.8%;房屋竣工面积 253.73 万平方米,增长 47.8%;全年销售商品房 139.77 万平方米,下降 10.1%。全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10.20 万平方米,下降 4.1%。 五、国内贸易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93.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8.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639.50 亿元,增长 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54.42 亿元,增长 7.7%。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 273.3 亿元。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70 个,其中消费品交易市场 57 个,生产资料市场 13 个。实现市场交易额 414.38 亿元,比上年下降 6.6%;其中消费品交易市场交易额 280.34 亿元,增长 0.5%;生产资料市场交易额134.04亿元,下降 18.6%。交易市场中年交易额超亿元市场 53个,其中 5-10亿元 13 个,超 10 亿元 8 个。 六、对外经济全年货物进出口 402.06亿元,比上年增长 3.2%。其中进口 18.31亿元,增长 1.5%;出口 383.75亿元,增长 3.3%。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 271.85亿元,占出口总量的 70.8%;鞋类出口 73.77 亿元,占出口总量的 19.2%。市经济开发区全年货物出口 70.4 亿元,增长 8.9%。外贸经营主体活力增强,自营出口 2000 万元以上企业 363 家,较上年增加 21 家。2022 年度出口20 强企业 2023 年完成出口 129.52 亿元,下降 6.4%,2022 年度出口 500万美元以下企业 2023 年完成出口 79.32 亿元,增长 17.6%。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22 家,实际使用外资 5735 万美元,增长 5.0%。全年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 8 个,中方投资总额 1800.62 万美元(含增资720 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业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包括村道)2088.46 公里,其中国道102.04 公里、省道 73.73 公里、县道 314.99 公里、乡道 374.51 公里、村道 1223.20 公里,全市公路通村率 10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营运车辆 3215 辆,其中客车 192 辆,货车 3023 辆;出租车 755 辆;拥有各类公交车 740 辆(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分别为 305辆和 435 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 524 辆,占全部公交车辆的 70.8%;拥有水路货运船舶 80 艘,总净载重量为 164.01 万吨。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 48.58 万辆 , 其中 , 新能源汽车 4.29 万辆,私人汽车 45.27 万辆。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 43.19 亿元,比上年增长 0.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 18.83 亿元,增长 8.3%,快递业务收入 21.21 亿元,下降 5.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 14.35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192.50 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64.77 万户;手机上网用户 175.25 万户,其中 4G、5G 网络用户 172.49 万户。全年快递业务量 5.94 亿件,增长 1.6%。邮路单程长度 1273 公里,农村投递路线单程长度 5815 公里。年末全市共有 A 级旅游区(点)7 个,其中 4A 级 2 个、3A 级 4 个、2A 级 1 个;拥有星级饭店 4 家,其中五星级 2 家、四星级 1 家、三星级 1 家;拥有品质饭店 2家、绿色饭店 5家;拥有旅行社 1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3家;拥有旅游推荐单位 19 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 144.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9.1%;地方财政收入85.77 亿元,增长 5.5%,其中税收收入 74.50 亿元,增长 13.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86.9%。地方财政支出 122.85 亿元,增长 3.5%。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3092.21 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 3055.97 亿元,增长 14.1%。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 1993.47 亿元,增长 16.8%。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156.45 亿元,增长 18.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 3152.68 亿元,增长18.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本外币贷款 1707.96 亿元,增长 26.1%。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 36.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16.57 亿元,增长 2.7%,人身险保费收入 20.41 亿元,增长 4.4%。各类赔款及给付 17.57 亿元,增长 37.3%。其中,财产险赔付 11.22 亿元,增长 10.0%,人身险赔付 6.35 亿元,增长 144.2%。
    九、人口和就业据 2023年 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44.1万人,城镇化率为 67.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1205718 人,其中男性人口 608935 人,女性人口 596783 人,男女性别比为 102.04 ∶ 100;全市城镇户籍人口 716762 人,乡村户籍人口 488956 人。全市出生人口 5325 人;全年死亡人口 10317 人。人口出生率为 4.41‰,死亡率为 8.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12‰。全年新入选高端以上人才项目 6个;入选台州市“500精英”人才 41名,落地创业项目 17 家,到岗创新人才 4 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5651 人 , 完成年度目标的 111.8%,困难人员再就业 367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40%。组织举办招聘会 61 场次,参加的企业 1790 家次,提供岗位 3.6 万余个,达成意向 1.4 万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4810元,比上年增长 4.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539 元,增长 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4593 元,增长 6.5%。扣除价格因素④,三者实际增长分别为 4.9%、3.8% 和 6.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72 ∶ 1。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45018 元,增长 5.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898 元,增长 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3160 元,增长 6.8%。年末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分别为 57.33 平方米和 57.56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 57 辆、摩托车 10 辆、助力车 86 辆;拥有计算机 55 台;拥有移动电话 242 部;拥有彩色电视机 150 台、电冰箱 98 台、洗衣机 85 台、空调 169 台、热水器 105 台。深化星级创建和示范建设,截止 2023 年底,三星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市镇实现全覆盖,其中五星县级中心 1 家,五星镇级中心 6 家,省示范便民服务中心 1 家,示范企业服务中心 2 家。政务服务 2.0 系统持续向基10层延伸,市镇两级和605个村社实现政务服务2.0通办应用。跨区域通办服务持续深化,30个高频事项“跨省联办”服务拓展至 33个省外县 (市、区 )。2023 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 96.04 万人,应参保户籍人口(16周岁及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参保率达 97.93%。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114.53 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74.26 万人。全力做优民生实事,积极发动全市各镇 ( 街道)、村居、企业、单位和广大群众投保“台州利民保”,2024 年度缴费参保人数达 55.29 万人,投保率达 48.3%;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开通 25 家跨省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完成年初目标的416.7%。健全主动发现、精准识别、梯次减负、保障兜底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医疗救助参保资助率和待遇落实率“两个百分百”,城乡困难群众综合保障率达到 89.51%。年末全市低保对象7361户10001人,低保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约为 0.8%。持续深化“幸福码”延伸服务工作,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率、探访关爱率、“幸福清单”送达率、线上入户调查率均达 100%。年末全市拥有养老机构 43 家,床位 4416 张;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40 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586 家,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12 家。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的困难老年人 8449 名,享受高龄补贴老年人 49499 名。高质量办好养老领域民生实事,新增持证护理员 312人,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 192 张;完成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无感设备安装 15 家;建成老省心综合体 3 家,老年助餐点 30 家,培训养老护理员 918 名,康养联合体 8 个。全年销售各类福利彩票 3.55 亿元,比上年增加 0.59 亿元,增长19.9%。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 4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8.0%,11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4.1%,比上年提高 0.23 个百分点。持续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版,支持企业建设高能级研发机构,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94 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 2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485 家;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14 家、台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94 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 17.6%;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76.07 亿元,下降 2.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73.9%。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启动运营,浙江省温岭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获省绩效评价“两连优”。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先进涂层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国温岭)成立。全年列入省“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7 项,省科技进步奖 4 项,温岭市级“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立项 12 项。新增台州市级众创空间 2 家。飞地孵化器新入驻科技项目 7 项,才创园、科技孵化器新入驻项目 7 项。完善基金投资机制,精准支持科创项目 6 个。全年专利授权量为 4657 件,比上年下降 15.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 518 件,下降 7.0%。2023 年,温岭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省级评估,新增省现代化学校 10 所,台州市乡村名校 19 所。年末全市中小学共有在校生 151477 人,专任教师 9416 人(均不含幼儿园)。幼儿园 142 所(其中公办园 67 所),在园幼儿 31925 人,幼儿园专任教师 2466 人(其中在编教师 698 人)。全市设有初中 32 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2 所,初中在校生 38353 人;小学 57 所,在校生 83349 人 ; 普通高中 11 所、完全中学3 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 所,普通高中在校生 18555 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2 所,在校生 10773 人;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在校生 447 人。深化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总数达到 87 所,占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 97.8%,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 98.7%。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公共图书馆(含分馆)126个,家庭图书分馆 420个,文化馆 1 个,文化站 16 个,文化礼堂 554 个,社区文化家园 35 个,文化广场 198 个,博物馆 13 家(含乡村博物馆 9 家),乡镇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均达 100%,村级文化广场覆盖率达 34.2%,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基本全覆盖。年末图书藏书量 204.4 万册,全年借阅量 127.1 万册次。年末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20 万户,全年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分别为 8760 小时和 6935 小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广播通村率均达到 100%。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951 个,其中公立医院 8 家,民营医院13 家,护理院 3 家,卫生院 1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 家,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366 家,村卫生室 478 家;医疗机构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 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 家,三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1 家,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 1 家,二级甲等医院 1 家,二级乙等医院 3 家。年末实有医疗床位 7241 张,比上年增长 8.01%,其中医院床位 6784 张。卫生技术人员11016 人,增长 8.0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4299 人,注册护士 4560 人,13分别增长 1.56% 和 4.61%。医院全年总诊疗 498.63 万人次,增长 1.08%。温岭运动员全年共获取省级及以上比赛金牌 45 枚、银牌 36 枚、铜牌 55 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含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 42.0%。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 94.3% 以上。年末常住人口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 3.0 平方米,拥有台州市运动项目训练基地 10 个,市业余网点训练学校 41 个,各类体育俱乐部 16 所,注册运动员 1718 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 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 5.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4.6%。
    十三、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 1300.3 毫米(折合降水总量 108106 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 50778 万立方米。全年完成新增国土绿化 420 亩。开展全市“百村绿化”行动,完成绿化村庄 74 个,其中“一村万树”示范村 2 个。开展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面积 3615 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28.08% ③。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得分 87.31分,比上年提高 0.69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2.4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优良率)99.7%;全年 PM2.5 平均浓度 21 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 100%;全市Ⅰ - 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85.7%,比上年提高 14.3个百分点;湖漫、太湖、花芯、桐岭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工业固废安全处置率分别达 98.86%和 99.73%。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声级为 55.0 分贝,夜间平均声级为 46.2 分贝;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声级为 65.9 分贝,夜间平均声级为 54.5 分贝。全年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全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焚烧,全年共处理垃圾 58.78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其中城市(县城)19.37 万吨,增长 3.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拥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 座,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14力 2400吨/日。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一期项目处理能力 220吨/日。城区机械化清扫能力从 80.0% 提升至 90.0%。全市拥有污水处理厂 11 座,设计日处理规模 29.84 万吨。全年污水处理总量 9135.84 万吨,日均处理 25.03 万吨。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761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 15.25 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 39.2%,绿化覆盖率 43.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上年上升 4.27%,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增加值电耗分别上升 6.29%、5.81%,其中,高耗能行业能耗下降 2.31%,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增加值电耗分别上升 1.40%、下降 0.35%。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包括工矿商贸企业、道路运输、渔业船舶事故)9 起,死亡 8 人,分别比上年下降 10.0% 和 11.1%。注释:①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核算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②本公报中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③森林覆盖率 2022 年及以前采用省口径数据,2023 年改用国家口径数据。④ 2023 年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99.7(上年为 100)。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基本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水产品产量、水路货运等数据来自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农民建房工程、农村公厕、水利水资源、居民饮用水工程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商品交易实体市场和交易额、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货物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营运车辆、公共交通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户籍人口、汽车拥有量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快递业务量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邮路长度、农村投递长度等数据来自中国邮政温岭市分公司;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等数据来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温岭分公司和温岭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等运营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旅游、体育、体育彩票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温岭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温岭银保监监管组;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卫生、诊疗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融媒体中心;低保、社会服务、福利彩票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森林资源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建设、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城市污水处理、公园绿地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处理等数据来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安全生产事故发15生起数、死亡人数等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粮食产量、畜牧业、城乡居民收支、家庭耐用品拥有量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温岭调查队;政务服务等数据来自市行政服务中心;其它数据均来自于市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