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645|回复: 0

[浙江] 2020年龙游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1 08:5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040

    主题

    1042

    帖子

    70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20
    发表于 2021-1-4 09: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龙游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龙游全县上下心热行稳、砥砺前行、收获满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和县委“14456”工作布局,在“建设大花园、搭建大平台”“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突出制度供给、强化技术支撑”上聚焦发力,推动政府工作模块化、标准化、项目化,奏响实干快干干成的最强音,较好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7.5%和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9.8%。6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得分、工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建设等在全市考核中位居第一;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龙游港区动力充沛,“两江走廊”建设亮点纷呈,“二期在龙游”成为靓丽的风景线;“龙游通+全民网格”基层治理模式获得省长点赞,城乡公交“两元一票制”、社区“15分钟幸福生活圈”等实事项目群众交口称赞,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一)持之以恒抓产业、促提升

    工业提升步伐加快。围绕高端智造示范县创建,着力强产业、稳企业、优平台、增动能。致力产业提升,成立“3+3+1”产业服务团,开展组团联企服务,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7.4%和12.9%,超精密制造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特种纸产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居全省第一、入选首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致力企业培育,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出台核心企业扶持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11.9亿元,全年新增亿元企业7家、规上企业42家,贝尔轨道、禾川科技成为省级“隐形冠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出清低效企业255家、盘活土地1695亩。致力平台优化,实施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城南工业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18条道路改造提升全面启动,建州智汇创谷小微企业园落户,富民小微园入选省数字化示范园区,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致力创新驱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上云企业290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38个省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全面开工,高新技术投资增长73.2%,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和国防科技工业重点联系县。

    农业发展稳中有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8万亩、总产量16万吨,生猪出栏76.5万头。突出“一鸡一渔一茶一药一盒故乡”等特色产业,培育“农创客”“新农人”等新型主体,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互联网+”态势良好,“中黄3号”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4亿元大关。强化稻菜轮作、稻渔共生等新模式推广运用,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生态化发展,建成省级美丽牧场5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

    新兴产业活力迸发。推进旅游大开发,强化龙头引领和文旅融合,突出抓好“龙游石窟+红木小镇”5A景区联创、姜席堰保护开发、六春湖景区规划建设等,红木小镇获评省级优秀特色小镇,龙山运动小镇投运,六春湖索道完工、游步道有序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举办龙游石窟国际音乐盛典、亚太汽车拉力赛、全国钓鱼锦标赛和六春湖花海越野赛等赛事活动,获评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最佳赛区,入选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加快发展物流、电商等新兴服务业,龙游港区投入运营,完成货运吞吐量超60万吨,集装箱运输4200多标箱;十里铺物流园建成投运,农批市场开工建设,“龙游飞鸡”等2家企业成为全省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二)持之以恒抓投入、干项目

    项目攻坚有为。开展“大干项目、拔钉清障、乱象整治”行动,建立完善“1643”项目推进体系和项目全链条管理体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位居全市首位,13个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面开工,省市县长工程进展良好。衢宁铁路、杭金衢高速拓宽、351国道、315省道畅通工程等顺利推进,湖镇至童家公路一期、衢江沿江公路龙游段、衢江治理二期、灵山港综合治理等项目主体完工,农村公路大中修、隐患整治等项目顺利实施,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中浙高铁精密轴承、吉恒家居制造基地成为省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中孚精机入选省数字经济产业重大合作项目,成功举办中浙高铁央地合作示范项目现场会。建立招引项目“双服务”机制,综合运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型企业招商等模式,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招商实到资金29.9亿元。

    支撑保障有序。坚持“钱、地、人”统筹,建立完善“三资联动”要素保障体系,加强政府性资金调度和国资运作,全力拓展融资渠道,争取政府债券资金12.3亿元,首次实现国有股权公开转让,发行全市县级首单国资企业债14.4亿元。做好“以地生财”文章,科学把握土地出让和指标调剂节奏,切实加强土地整治和用地保障,完成垦造耕地8607亩、建设用地复垦1441亩,新增标准农田1074亩,盘活批而未供土地529亩,保障县级项目报批1183亩,完成土地出让收入19.7亿元,指标调剂收入22.4亿元。深入实施招才引智,引进产业紧缺高层次人才45名、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1个,国家、省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人才增至8名,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院士达到12人;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交流,新增科技服务机构1家,成立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龙游分院、中乌新材料研究院,成功引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超硬材料研究团队、陕西科技大学高校转移中心等。

    (三)持之以恒抓城乡、优品质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坚持以“衢龙一体、融杭接沪”发展战略研究为引领,突出抓好“两江走廊”总体规划、灵山江文化休闲核心区城市设计等,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和数据转换,“三区三线”初步方案形成,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加快城东新区建设,开展征迁攻坚扫尾,启动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创建,金鼎级酒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商务中心开工,端礼路、子鸣路、金融中心、城东滨水休闲带、礼贤小区等项目进展有序。推进“城市双修”和“双增双减”,实施竹海路改造提升,城区绿道三期、祥云路、智慧公厕等项目基本完工。老货场住宅、商业用房腾空,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城市“十乱”整治,完善街(路)长等长效管控机制,设立太平路等3条城市管理示范街,智慧城管系统建成投运,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美丽城镇建设行动,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创新智慧治理、网格管理模式,获评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全面落实市委“3752”党建治理大花园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出台分类处置指导意见,非法“一户多宅”整治全面完成,“大棚房”整治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聚焦“两江走廊”,强势推进超级版美丽乡村大花园士元实验区建设,开展小南海片区7村联治,谋划建设溪口黄泥山、詹家浦山乡村版未来社区,建成“一村万树”省级示范村6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成小区、南海家苑、黄茶小镇3个集聚小区开工建设。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加快水源、水厂、管网建设,高坪桥水库下闸蓄水,社阳水库腾库清淤,龙北自来水厂主体完工,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受益人口9.5万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折不扣抓好第一轮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和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河湖长制”,推进“五水共治”十大提升行动,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条,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年度任务,全县出境水质保持Ⅱ类水,再夺“大禹鼎”,节水型社会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纵深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整治“散乱污”企业20家,重点企业异味污染综合整治验收24家,城区PM2.5浓度均值下降2.7%。打好治土治废持久战,推进污染地块修复,完成铭隆化工关停、捷马化工搬迁、力源新材料转型,“雷霆斩污”行动整治问题85个。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实施建筑(装潢)垃圾、餐厨垃圾、大件杂物专项收集处置,垃圾热解气化项目建成试运行。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荣获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县。

    (四)持之以恒抓改革、增活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深化“龙游通”赋能应用,整合30多个部门应用系统,开发上线40多项服务功能,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个人、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件事”联办,办事时间、材料缩减近50%,出生、殡葬等41个“一件事”实现联办。实施政府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快“城市数据大脑2.0”龙游专区建设,归集信息数据1.1亿余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实现率分别达100%和99.6%。深化“无证明县”建设,建立重点领域、行业诚信档案,在全省率先推行司法服务领域无证明,溪口镇“商情通”入围全省“信用+”十大典型案例应用场景,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营商环境建设持续走在前列。

    机构改革稳步实施。全县党政机构精简14.6%、直属事业机构精简30.8%、乡镇(街道)机构精简10.3%。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湖镇镇成为全省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试点。严控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规范编外用工管理,清退超编人员54名,年经费支出下降270万元。实施乡镇模块化改革,实行“同一机构、集中办公”“同一模块、统一协调”,推动乡镇工作从“条线”向“块面”转变。突出资源规划、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关键领域,梳理制定县乡职责边界清单,建立部门职责事务下沉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属地管理。

    教育卫生改革深入推进。召开教育大会,创新推出教育改革“1630”工作举措,启动教共体改革试点,完成华岗中学迁建、龙二高改建、桥下小学搬迁,推进灵江幼儿园转公办,完成阳光、樾园小学降费,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获教育部长点赞,草根式“智慧校园”被评为全省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市第一。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医联体、医共体,成立郑树森院士工作站,启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健康产业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骨伤专科医院建成投用。

    对外合作维度延伸。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推进“融杭接沪连甬”,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深化与镇海、萧山等地协作,“消薄飞地”“科创飞地”有序推进,龙游-镇海山海班教育协作成效初显,禾川研究院入驻衢州海创园、青山湖科研基地项目启动建设,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在全省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加强与吉林公主岭、新疆乌什等地交流协作。推动外贸稳健发展,出口增长9.5%、位居全市第二,龙游新丝带成为全市首个省级公共海外仓。

    (五)持之以恒抓实事、惠民生

    民生事业日益改善。全年民生支出5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1%。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支持大众创业创新。深化社保、医保扩面,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稳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4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公建民营”敬老院正式营运。新建南孔书屋1家、市民驿站10家,改造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个,县博物馆落成。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认定、成为全国典型案例。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国家登山步道二期顺利推进。国防动员、统计、审计、红十字会、人防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脱贫攻坚卓有成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出台高水平促进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等政策,推进种植、养殖、来料加工等扶贫项目建设,电子商务“精准助农”拓宽农产品供给渠道,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4.8%,位居全市第一。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加强与四川叙永对口协作。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会战,强化防汛抗旱预报预警和抢险救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29.6%和30.4%,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省平安县创建蝉联“十四连冠”。完善矛盾纠纷化解衔接机制,成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矛盾纠纷数量下降9.1%。压实信访维稳责任,启用“舒心馆”,分区域建成全联动治理中心,全年赴省进京信访量分别下降29%和74%,重要敏感节点实现进京信访“零登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区域竞争加剧叠加,大事要事集中与机构大改革、人员大换班碰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对标“铁军八问”,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为企为民为基层各十方面办实事制度,以主题教育激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把情怀担当落细落实,把“三服务”做优做实;我们牢固树立“系统的思维、整体的意识,聚焦的思维、整合的意识,产业的思维、算账的意识,底线的思维、风险的意识”,一手抓大事、打桩基,一手办实事、抓关键小事,努力做到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我们全面推进“为民清廉”“务实高效”“智慧阳光”“民主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市委“十条军规”等纪律规矩,自觉接受省委巡视监督和省经济责任审计,主动抓好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351件,办结率100%。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县上下动力满满、激情满满、收获满满!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龙部队、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游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经济运行承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产业抗风险能力偏弱;二是投资后劲不足,环境容量受限,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要素保障力、设施支撑力还需加强;三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化进程偏慢,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补短板任务艰巨;四是政府数字化转型还不够快,干部作风还不平衡、专业化水平有待继续提升;五是部分领域存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年,是抗击疫情、化危为机的大考年,更是龙游朝着浙西新明珠目标奋进的关键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抗疫情,以坚决的态度、迅速的行动、果敢的措施,取得了“零确诊”阶段性防控成果。同时,坚持危中求机、紧中求活、稳中求进,实施投资“决战首季”、工业“四抢”、服务业“暖街”、农产品销售“渠道革新”四大行动,抢字当头,干字为先,不失时机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县列入国家、省重点保障企业分别达到20家、71家,占全市28.9%和27.7%;涉企政策兑现2.3亿元,居全市第二;争取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6.3亿元,居全市第一;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存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初步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战赢、两领先”目标。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希望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我们提振了发展信心、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引领全省上下在抗击疫情中化危为机、布局长远,继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只要我们建设浙西新明珠的信心不变、目标不变、标准不变,攻坚不畏难、落实不懈怠,就一定能推动龙游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切实扛起贯彻“八八战略”、践行“八个嘱托”、推进“八大任务”、落实“三个指示”的政治使命,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危”与“机”,坚持稳中求进、在稳字上更扎实、在进字上求突破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双招双引”工作主旋律,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持续推进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和县委“14456”工作布局落地,狠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措施落实,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为小康增色、为治理提效,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贡献龙游力量。

    建议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在高质量的基础上能快则快;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整体把握上,要坚持“当龙头、争上游”,实干快干干成:一要决战“三年”。把开展“全面小康决胜年、双招双引攻坚年、重大项目推进年”作为全年工作的主脉络,围绕目标下单子、钉钉子、抽鞭子,责任制落实、清单制推进,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双招双引”成果更丰、项目推进成效更好。二要聚焦“三重”。紧扣重大产业、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系统谋划、集成创新、聚焦突破,举全县之力抓产业、优平台、促改革,确保产业优势更突出、平台赋能更优化、发展动力更充沛。三要抓实“三服务”。面对抗疫情、稳增长、保民生的艰巨任务,从群众、企业、基层关切的“关键小事”做起,奔着问题去、带着热忱干,谋民生之利,解企业之忧,排基层之难,把“守初心、担使命”的情怀落细落小落实,让百姓更放心、企业更安心、基层更舒心。

    围绕以上要求,着力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掀起“双招双引”热潮。聚焦高质量、现代化、竞争力,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聚人才、集要素、增动能。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性。建立“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驻外商会”招商体系,创新以商招商模式,强化组团招商、定向招商、专业招商、商会招商,聚合招商力量,形成招商合力。细化完善招商图谱,明晰招引路径,深挖招商线索,紧盯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知名民企,建立项目推介库、盯引库,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和生产性配套服务企业引进力度,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建立完善全过程招商机制,形成信息获取、归口研判、对接洽谈、决策咨询、落地推进的工作闭环。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1个,实现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

    提升招才引智精准度。坚持以平台、企业、项目集聚人才,制定和完善产业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新引进和培育优秀产业人才1000人左右,新建产业人才创新平台15家以上。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力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人才各4名、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1个。继续实施人才“蓄水池”工程,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壮大工匠队伍,积极争取省“希望之光”人才扶持项目。

    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把区域开放作为最大改革,做深做好“融杭接沪连甬”文章,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创新生态圈,积极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浙闽赣皖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加强产业协作平台建设保障,积极承接镇海、萧山优质产业转移项目落户龙游。推动龙游、镇海两地航运合作,实现港口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健全新农村援建项目监管、企业贴息补助等制度,加强科技、教育、卫生、人才交流等领域协作,推动山海协作再升级。

    (二)推动工业向高端智造迈进。落实高端智造示范县行动计划,加快“3+3”现代产业体系向高端迈进。

    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互联网+”为重点,谋划实施造纸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加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评价成果运用,执行差别化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低效出清,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确保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长8%以上、亩均税收增长7%以上。

    加强企业培育帮扶。坚持政银企携手共战疫情、共克时艰,突出机制集成、服务集成、政策集成,落实减税、减费、减租、减息等政策,推行惠企政策“直通车”,形成管用实用政策“工具箱”。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增信体系,深化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减负降本。助推企业上台阶提档次,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抢抓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等政策机遇,分层次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力争A股上市企业报会1家、新三板精选层企业申报 2家。深化“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加强平台型企业培育,推进企业小升规,新增亿元企业6家以上,5亿元、10亿元企业和省“隐形冠军”企业各1家以上。推动现有企业技改扩建,加快维达四期、伊利二期等项目进度,持续扩大“二期在龙游”效应。加快外向型经济培育发展,支持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商、线上展会等平台,打开市场新空间。

    推动园区赋能提升。深化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超精密制造小镇客厅。启动城北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110KV白马变、220KV士元变、中水回用等项目,加快金星大道等基础性工程,确保金怡热电项目投产,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支撑力。基本建成综合市场一期、辰南标准厂房、北斗大道综合供能服务站,力争机器人产业园二期(东组团)主体完工,全面提升开发区配套保障能力。

    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积极培育创新载体,搭建高层次人才平台,加快打造“科研飞地”,推进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龙游分院、中乌新材料研究院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交流,争创省、市专家工作站3家。加快建州智汇创谷等小微企业园、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进度,推进智能化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工程建设,鼓励企业上云,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以上,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以上。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补齐研发投入短板,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达到2%。

    (三)加快美丽县城建设。落实美丽县城示范县行动计划,融入“绿色城区”“未来社区”理念,把县城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强化规划引领。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载体,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优化配置空间资源要素,提升项目审批落地效能,推动县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完善重点区域规划,加快城东新区、老城区、城南片区和高铁站前区等控规编制调整,深化三江口城市核心圈层、灵山江文化休闲核心区等城市设计研究,促进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和功能要素合理布局。加快县域综合交通、公共交通、城市双修、邻里中心等专项规划研究,在细节上打动人、细微处温暖人。

    加快城东建设。制定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创建方案,不断提升城东新区建设品质。推进滨江路、荣昌东路东延等工程,建设子鸣路、端礼路、文靖路等7条道路和凤翔洲景观云桥、城东滨水休闲带等项目,完善新区路网框架和绿地系统。加快城东征迁扫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商务中心和健康产业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商业综合体、金融中心、农批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强总部经济等项目对接,不断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推进老城更新。坚持征迁设计建设运营一体推进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加快进度,保证品质,使之成为“最龙游”的文化名片。推进高铁站房改扩建,启动站前广场、进站道路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快竹海路、兴龙南路改造提升,推进兰亭小区等项目,实施北门、越园、翠光一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有机植入街头公园、邻里中心、南孔书屋、市民驿站等,全力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持续优化老城功能品质。

    加强城市管理。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构建物业管理大数据平台,持续优化“执法进小区”应用模块,推进小区物业管理提标扩面。围绕有礼县打造,启动“城市体检”,持续开展城市“十乱”整治,积极创建省示范文明县城。

    建设美丽城镇。按照“五美”创建要求,推进溪口镇、詹家镇、社阳乡、沐尘乡等美丽城镇创建。突出融合发展、集成改革、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加快溪口等乡村版未来社区建设。落实美丽宜居示范村三年建设计划,有序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社里、浙源里、后田铺等特色村建设,加强古村落和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打造一批村容整洁、生态秀美、宜居宜业的景区乡镇、村庄。

    深化环境治理。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落实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加强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回头看”。深入推进废气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扬尘防控等专项整治。加快雨污管网摸排修复整改,完成22个小区和湖镇工业区“污水零直排”任务。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规范终端标准化运维。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加快资源化利用终端建设,创新农村垃圾源头“零废弃”贺田模式3.0版,推进“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小区)”创建,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四边三化”,加大铁路沿线问题摸排整治力度,确保整治问题无反弹、新增问题即整治。

    (四)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落实交通物流示范县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交通物流体系。

    健全交通路网体系。扎实推进杭衢铁路、351国道、杭金衢高速拓宽、320国道改扩建、入城口改造提升、灵山江沿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乡村联网公路、危桥改造等工程,提高公路畅通度和安全保障水平。

    加快内陆水运发展。强化衢江航道管理,推广“浙闸通”等智慧过闸系统,实施航道加深工程,提升通航运输能力。完善龙游港区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杭金衢高速龙游港互通建设,加强与嘉兴、镇海、江阴等港区业务合作,提升港口装卸、堆存能力,确保吞吐量200万吨以上。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充分发挥衢江航道通航、龙游港先行开港优势,整合龙游港区、十里铺物流园、铁路货运站运输资源,谋划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建设临港物流园区纸浆交易中心。研究出台物流业扶持政策,引进培育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全县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探索建立“快递+公交”农村物流网络模式,打造多层次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点26个。

    (五)推动全域旅游大开发。落实全域旅游示范县行动计划,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强化龙头项目引领。扎实推进“龙游石窟+红木小镇”5A景区联创,确保红木小镇开园运营,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创建验收;实施石窟二期拓展提升工程,谋划推进石窟原声音乐小镇建设。加快六春湖滑雪运动公园建设,实施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配套项目,优化索道运营,提升景区配套力和吸引力。启动灵山江廊道示范带建设,编制姜席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发展规划,推进龙和渔业园、姑蔑城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游客中心、文化厅、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以上。

    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文化休闲、运动健身、度假体验等产品开发,提升旅游集散中心服务能力,加快一批旅游购物点建设,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实施民宿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溪西、悠然水居、药仙谷等中高端民宿项目建设,建成乡村会客厅6个,打造一批A级景区村。巩固“厕所革命”成果,新建10座A级旅游厕所。

    做足营销策划文章。继续办好龙游石窟国际音乐盛典、亚太汽车拉力赛、绿色中国行、全国钓鱼锦标赛、六春湖花海越野赛等品牌赛事,谋划推出露营节、帐篷节等系列活动。深化“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打响“龙游风味”品牌。依托旅交会、博览会、对外推介会、民俗节庆等活动,发挥品牌叠加、联合促销效应,讲好龙游故事。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市委“3752”党建治理大花园工作体系,落实乡村振兴示范县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振兴乡村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培育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落实两江流域“五业五区十园”特色产业布局。推进黄茶、竹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打造复合型乡村经济产业带。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充足稳定。规范水产养殖行业管理,加快渔业产业绿色发展,争创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深化“农业+文创”“农业+电商”“农业+康养”“农业+研学”应用,实现三产相融相通。与正大集团携手共建士元实验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依托社会主体发展规模农业等效益产业。大力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助力广大青年、乡贤回村创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推进国土整治。按照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要求,开展国土整治大会战,切实加大耕地垦造、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复垦等力度,狠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十类地”综合处置和矿地综合利用,完成垦造耕地3000亩、旱改水1200亩、耕地质量提升2000亩、标准农田建设1500亩、建设用地复垦1500亩。深化完善“金宅地”“金房券”等政策,加快推进黄茶小镇、南海家苑、文成等安置小区建设,推动农民向城区和中心镇集聚。

    强化风貌管控。巩固农房管控风貌提升成果,深化“三改一拆”,加强拆后利用,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深化“千万工程”,打造“一环五线”风景带,创建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22个、“一村万树”省级示范村6个。推进“两江走廊”沿线风貌提升,全方位开展田园景观修复工程。有序实施农房审批,统筹解决萎缩村、控制村农民建房难问题。

    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村企结对、产业结盟、县域结亲,实施龙游-镇海山海协作“消薄飞地”产业园项目。启动新一轮村集体经济攻坚行动,探索“土地+资金”“强村+弱村”等模式,积极发展消薄产业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系统推进扶贫产业开发、结对帮扶、光伏小康等工程,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低收入农户最低收入水平达到年人均8000元以上。

    (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以更优服务利企惠民,致力打造高效、稳定、可预期、法治化的最佳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持续集成优化“掌上办”。围绕“好办事、易办事”,从企业和群众办“一件事”的视角,谋划推进一批跨部门、跨业务综合集成创新的标志性项目,加快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把“部门化”服务集成为“一站式”服务,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十大”公共场所扩面延伸。围绕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持续推进“10+N”指标便利化行动,加快事项梳理、流程优化,确保部门间办事事项80%以上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乡镇行政服务中心、代办点建设,打造“跑腿书记”品牌。

    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把数字化转型先发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迭代升级精密智控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坚持以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为重点,持续推进“龙游通”赋能提升,优化平台架构和功能,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增强粘性和使用度。建设“城市数据大脑2.0”龙游专区,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信息化基础网络,推进全领域数据归集。深化“之江汇”等省级试点应用,启动一批创新信息化项目。推广钉钉视频会议模式,深化掌上办公。推行“互联网+监管”,实现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

    完善信用体系。实施公共信用工程,以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为重点,强化各领域信用监管,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联动。推广“信用+”溪口模式,深化“无证明县”打造,倡导“守信有感、守信有价、守信有用”。

    (八)牢抓项目投入不放松。扎实开展“项目推进365行动”,全力以赴大干项目、干大项目。

    强化项目储备转化。对照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机遇,围绕县委“14456”工作布局,组织谋划项目擂台赛活动,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力争在“新设施”“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上抢占新机,在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补齐短板。围绕项目生成、论证、决策、前期、建设、完工等生命周期关键环节,抓实谋划、招商、签约、审批、推进、验收等专项工作,环环相扣,节节连通,打造项目转化有效通道,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新增省重点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各2个以上。

    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按照前期攻坚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在建提速一批、完工投运一批的思路,聚焦省市县长工程、省市集中开工项目、“421”重点项目,紧盯全年、发动全员、覆盖全域、贯穿全链、管控全程,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把计划分解到季、具体到月、落实到人,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和入库出数,确保省市县长工程落地率达50%以上,36个省市集中开工项目实现开工、入库“两个百分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健全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狠抓政府性投资项目前期可研、初设、预算、招投标、标后监管、施工管理等关键环节,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质量,提高政府投资绩效。强化资金、用地、能耗等要素保障,统筹推进“三资联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上级政策扶持,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推进。坚持以“参与积极度、目标完成度、贡献支撑度”为评价标准的考核导向,设立负面清单,明确奖惩标准,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浓厚氛围。

    (九)落实富民惠民安民措施。扎实开展全面小康决胜年活动,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教育现代化县创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布局规划,启动龙游中学改扩建,实施西门小学改扩建二期、桥下幼儿园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中小学校舍提升改造。加强健康龙游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实做强医共体、医联体,推进健康产业中心、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建设,加强医保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文化进万家”工程,改建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个,建成文化礼堂32个。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拓宽就业渠道,创建高质量就业社区(村)20个。巩固“浙江无欠薪”行动成果,推进根治欠薪工作。强化“社银合作”,推动社保精准扩面。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改建乡镇养老院2家。扎实推进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统筹做好国防、民族、宗教、侨台、外事、统计、档案、史志、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工作。

    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统筹把握疫情舆情社情,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落实精密智控、科学防控措施,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推进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配强军地应急队伍,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企业生产、食品药品、金融等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坚决打赢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道路交通安全大会战。狠抓信访源头防控和积案化解,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树正打歪”专项行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事务处置等机制,擦亮“舒心馆”等特色品牌。以“三治融合”为引领,推进“五村联创”,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自治和法治良性互动。

    做深做实“三服务”。建立健全“三服务”工作体系,把“三服务”精准高效落到企业、群众、基层急需处。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按照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梳理了社区“15分钟幸福生活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教育惠民补短强基、出行便民、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建设城乡文旅驿站、放心消费、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扩面等12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同时,坚持为企、为基层办实事制度,高质量办好园区企业服务中心、融资畅通、更高质量就业等惠企实事,深化“政企通”推广应用,常态化开展“亲清服务日”“亲清茶叙”等活动,加强问题协调解决,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结合“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认真办好基层减负实效行动、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攻坚行动、“龙游通+全民网格”基层智慧治理提升行动等基层实事项目,提高基层服务质量,带动农村基层党建实现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十)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按照“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要求,立足于更好为人民服务,打造现代政府,切实提高政府决策力、组织力、执行力。

    加强政治建设。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贯彻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动。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  

    推进高效运转。坚持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体高效,健全“县级专班+乡镇模块+村(社)网格”组织架构,实现政务运行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课题先行、规划引领、项目转化、政策激励,突出制度供给,强化技术支撑,切实改进政府工作方法。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构建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谋划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课题,形成一批战略性、全局性载体。

    提升法治水平。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强化法制意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扎实提升制度和决策执行力。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延伸拓展服务覆盖面。

    坚守廉洁底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守牢清正廉洁底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百姓、企业过好日子,加大政府减支力度,确保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不低于15%,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和三公经费压减均不低于5%。

    各位代表!起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心热行稳、追梦奋斗,实干快干干成,让浙西新明珠活力绽放、精彩纷呈!

    附:名词解释

    1.“3+3+1”产业:第一个“3”指特种纸、食品饮料、高档家具三个传统产业;第二个“3”指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新材料、数字智能三个新兴产业;“1”指竹产业。

    2.“1643”项目推进体系:“1”指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办;“6”指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交通物流、农业农村、公安政法六大线;“4”指分线论证、专办研判、政府决策、交办督办四个环节;“3”指重点建设土地、资金、用能三个库。

    3.双服务:指招商项目责任单位和“3+3+1”产业服务团共同服务推进招商项目。

    4.三区三线:指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分别对应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5.城市“十乱”:指占道经营、乱停车、乱搭乱建、线路乱拉乱接、违规做户外广告、乱排污水、毁绿种菜、乱扔垃圾、流动摊贩、违规装修等城市乱象。

    6.“3752”党建治理大花园工作体系:“3”指统筹规划布局、统筹政策资源、统筹工作保障;“7”指党建、农房、集聚、资源、改革、产业、治理七篇文章;“5”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2”指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7.未来社区:指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8.教育改革“1630”:“1”指教育一号工程;“6”指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职教产教融合发展、明珠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县域教育布局优化六大行动;“30”指内部改革激活力十项改革、外部支撑凝合力十条措施、教师自律增动力十个严禁。

    9.工业“四抢”:指抢员工、抢开工、抢产能、抢市场。

    10.双招双引: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11.“五美”创建:指“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自理美”五项美丽城镇创建要求。

    12.“百千万”工程:指全省建设百个景区城、千个景区乡镇、万个景区村工程。

    13.五业五区十园:“五业”指龙游飞鸡、洁水鱼、龙游黄茶、中草药、乡愁邮局五大特色产业;“五区”指茶旅文化示范区、生态竹旅示范区、生态渔业示范区、精品果蔬示范区、粮经轮作示范区;“十园”指花田花海创意园、红木家居文化园、滨水生态游憩园、临港浙西物流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姑蔑文化观光园、康养运动产业园、竹海古镇怡景园、高山运动体验园、药花飘香美景园。

    14.两进两回:“两进”指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两回”指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

    15.十类地:按土地处置方式将涉及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分为十大类,分别为加快项目落地类、完善供地条件类、边角零星利用类、补办供地手续类、指标盘活置换类、低效用地开发类、新增存量盘活类、供而未用处置类、建设用地复垦类、历史问题清理类。

    16.“一环五线”风景带:“一环”指“古县新城廊道环”,由320国道、315省道和46省道构成的县城环线;“五线”指由环线延伸出的衢江风光休闲线、十里荷花观光线、历史文化古村线、灵山江休闲运动线和竹海风情生态线五条精品线及其支线。

    17.“10+N”指标便利化行动:指省委改革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推出的系列改革举措,内容涵盖企业开办、企业注销、不动产登记“一件事”、跨境贸易、纳税、提升执行合同质效、用水用气报装、用电报装、获得信贷、办理破产便利化等十项主要政策,以及“N”项配套措施。

    18.五村联创:指平安村、民主法治村、无信访村、龙游通标杆村、有礼村“五村联创”工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