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会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 2024年1月8日在会宁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会宁县县长 李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2023年,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勇前进 夯实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极不寻常、极具考验的一年。面对恢复经济活力、极端天气频发、旱涝急转等一系列困难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集中精力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全力以赴强支撑、育动能、防风险,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面对前所未有新挑战,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大盘。扭住“强县域”重点,以主动作为对冲风险,持续加强运行调度,挖潜增效补欠账,经济增长走出“V型”复苏曲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1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亿元、增长15.6%,经济运行实现逆势攀升,总体呈现回稳向好态势。 一年来,面对疫后复苏新常态,我们立足优势、主动出击,乘势笃行激活发展潜力。成功举办“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和“非遗进景区”陇中分会场示范性活动,西北旅游发展峰会暨第八届红色旅游文化节亮点纷呈,发出“推动大西北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倡议,“红军村里兴旅游·和美乡村换新颜”入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典型案例”。积极打造外向型经济平台,率先启动全省首个县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浙江杭州“甘肃会宁馆”设立运行,成立会宁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近悦远来”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一年来,面对区域竞合新机遇,我们夯基垒台、破圈突围,统筹兼顾加快城乡融合。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双轮驱动”“一体共建”,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4.05亿元、增长6.1%,加工转化率达到58.6%、增长6.1%。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G309线祁家南山(宁甘界)至汉家岔段升级改造项目建成35公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93.5%,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着力打通城乡“微循环”,获评“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 一年来,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我们事不避难、直面矛盾,依法有力解决疑难问题。紧盯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主动靠前、妥善处理,完成景园小区危房拆除并列入棚改计划,金泰国际花园启动续建工程,西湖庭院、城市金街逾期难交付问题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果。高风险机构化险有序推进, 不良资产清收任务超额完成。纵深推进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全部销号。成功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十四五”规划和“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点区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一年来,面对人民群众新期盼,我们坚守初心、节用裕民,用心用情改善民生福祉。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一般性支出压减5%,民生领域支出增长8%。29件省市县列民生实事顺利推进,2023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圆满收官,821户群众喜迁新居;9个城区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河畔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荣获“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过去一年,全县上下团结一心、笃行不怠,以丰补歉、向难求成,以自身定力应对外部变数,以超常规努力取得超预期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持之以恒固根本、促衔接,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累计监测“三类户”3069户13918人,标注消除风险2178户9602人、风险消除率68.99%。投入各级衔接及涉农资金8.7亿元,落实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1.38亿元,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完成抗震农房改造218户,改造提升农村供水管网418公里,全县16.8万名脱贫人口、1.39万名监测对象实现参保全覆盖。为19.14万防返贫重点人群购买“防返贫综合保险”。粮食安全保障有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2023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1.4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整治撂荒地19.1万亩。积极应对旱情影响,开展秋粮作物“一喷多促”35万亩,完成农业保险承保4249.9万元,全年粮食产量48.11万吨,实现稳产丰收。启动实施引洮二期农业灌溉配套工程,扎子塬、土高砂田西瓜产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全面竣工,新建调蓄水池42座91.3万方。大力推广农机装备应用,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1%。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充分发挥规划管控作用,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X503会宁至八里、X301河畔至车家川等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全面推进,硬化村组道路300公里。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5个、示范村34个。建成户用卫生厕所4000座。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杨崖集镇杨集村成功创建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 (二)坚持不懈调结构、挖潜能,产业发展厚植新优势。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推进“引企建园”工程,培育链主企业5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289家。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954万元,落实“6+1”产业养殖奖补资金2676万元、分红资金1417万元。启动中投·会宁产业发展循环金项目。全县牛、羊、猪、鸡饲养量预计分别达到29万头、276万只、101万头、362万只。坚持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协作选育的会宁20号、会宁22号和甘春31号通过省级审定。“会宁小扁豆”“会宁苦荞麦”纳入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会宁小杂粮”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名录。科技工业协同发力。完成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实施河西路、农园路道路及防洪排水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6%。健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成功申报“小升规”企业8家、“创新型”企业18家。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成功申报会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推送重大项目及企业融资需求33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贷款19.8亿元。全省首家食用菌和小杂粮“营养示范基地”落户会宁。文旅商贸加速回暖。特色农产品物流小镇、津甘共建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等建成投用。新增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30家。中国西部肉羊河畔交易市场年交易量突破百万只。举办“乐购会宁·助商惠农”“红星闪耀”网络直播带货大赛等系列活动,销售农特产品1.8亿元。26家电商企业入驻汉唐街,全县电商交易额达7.37亿元。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会师旧址列入省级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大墩梁红军战斗遗址被认定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会宁干部学院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南川·红军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康园大酒店获评三星级旅游饭店。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亿元,累计接待游客5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分别增长51%、275%。 (三)千方百计上项目、抓招商,投资拉动实现新突破。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谋划实施项目179个,1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3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0%;22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7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3%。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全年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15个2.6亿元、中央专项债券项目9个3.9亿元,其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3.5亿元,投资效应持续显现。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走出去、请进来”对接企业110家,成功签约烘焙工厂、“荣耀传承·胜利之光”中国会宁长征文化体验园、会宁红色文化旅游数字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个,签约额32.08亿元,到位资金28.4亿元,资金到位率88.5%,政企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水利建设再上台阶。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水利建设项目25个,争取各类专项资金6.38亿元,柴门小学至河西坡段等河道治理项目加速推进。加快推进北部安全饮水供水及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南部17个乡镇改造提升项目,新建高位调蓄水池11座,维修更换阀井1029座。新堡子水厂获评全省农村供水五星级水厂。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提升改造辰光路、滨河东路延伸段等市政道路2.8公里,新建雨污分流管网1.5公里,建成一中什字人行天桥,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开展供热设施“冬病夏治”行动,统筹改造户内燃气设施392户,全力确保群众安全用气、温暖过冬。完成补植补造项目5个11.55万平方米,城市形象和内涵品质进一步提升。 (四)综合施策补短板、重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全域保护力度加大。认真落实《白银市祖厉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坚决扛起黄河上游一级支流“一级责任”,厉河古城段、祖厉河河畔—清凉山段生态廊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治理河道14.4公里,在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64平方公里,为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作出了“会宁贡献”。国土绿化纵深推进。落实国家直达到县造林种草任务,完成营造林13.6万亩、种草2.67万亩。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力度加大,争取“双重”项目资金1.65亿元,完成两批29万亩造林修复任务。整合资金2685.4万元,实施“一河四湿地”修复保护、乡镇生态修复治理和城区大环境绿化更新改造1.3万亩。甘肃会宁干部学院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创建华家岭流域“一乡四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氛围日益浓厚。系统治理成效显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99天,比例达到91.4%。全面落实河湖长责任,常态规范开展河湖“清四乱”,河长巡河率达到173%。强化土壤污染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统筹实施污水处理厂站尾水生态处理等项目,祖厉河井沟国控断面水质达到V类国家考核标准,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五)倾心竭力办实事、强保障,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57名、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77名。城镇新增就业4362人,登记失业率低于省市控制指标。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0.5万人,创劳务收入28.28亿元。28家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劳动力826人。全面落实各类扶持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57万元,完成技能培训5136人。3.64万名脱贫劳动力享受外出就业交通补助。加大欠薪治理,解决农民工工资3705万元。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投入1.3亿元实施教育项目60个,新增学位990个,新建维修校舍6.45万平方米。县第八幼儿园投入使用,第十一幼儿园、北城中学、会宁职专实训楼等加快推进。推行城乡教学共同体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一校两区”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补充教师111名。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上线人数均居全市首位。成立会宁教育发展促进会,举办全县中小学校长(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桃林中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称号,会宁一中被确定为全省“国优计划”教育实践基地。医疗卫生扩容提质。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深入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全部达标。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标准版认证,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医院“心电一张网”项目,县第二人民医院完成5A级预防接种门诊评审、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评审,12家乡镇卫生院通过胸痛救治单元国家中心认证。县人民医院—兰大一院“组团式”帮扶深入开展,县中医院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精准落实社保政策,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23亿元、养老金6.5亿元,报销医药费用2.92亿元。完成372户60岁以上特困供养家庭适老化改造,第三方上门服务12.72万人次。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累计走访探视1.54万人次、解决实际困难2366件次,用实际行动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县博物馆新馆展览陈列布展工程全面推进。县文化馆新建搬迁,钟鼓楼广场建成开放。传承发扬会宁剪纸、雕刻、刺绣等民间技艺,7人被认定为“甘肃省乡村工匠”。头寨子镇香林山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成功举办薪火传承太极拳邀请赛、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一批“新时代好少年”“陇人骄子”等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典型模范。 (六)坚定不移盯重点、防风险,安全稳定筑起新防线。基层治理持续加强。坚决扛起主动创稳政治责任,持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建智慧安防小区82个,在全县284个行政村配备驻村辅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治安刑事案件数量分别下降5.3%、1.2%。“八五”普法深入推进,培养“法律明白人”1152名,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1人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风险防控精准有力。“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受理解决各类诉求664条。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达到100%。全力化解债务风险,制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法定和隐形债务风险实施方案。全年清收化解不良贷款2.07亿元,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的121%。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围绕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深入推进“五进”安全宣传,将圣地广场打造成全市首个应急安全主题公园。组织开展“会师使命·2023”应急演练,综合救援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七)矢志不渝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展现新形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学用结合,注重成果转化,广泛开展“四下基层”,政府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得到有效锤炼。法治政府加快建设。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重大问题向县委请示报告,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件、政协提案80件,办复率100%。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完成各类审计项目46项,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国家土壤普查有序推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减少3%,清理盘活存量资金4615万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依规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监管效能。新增市场主体3468户、增长11%。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完成试点小区首次登记574套。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成1583项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建成数字会宁基层服务平台。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办理人民网、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等留言151条(件),接办“12345”便民热线3818件,办结率100%。 过去一年,全县各级各部门上下齐心、锐意进取,在各自工作中取得了新成绩。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民融合共建成果持续巩固,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县“五连冠”。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广泛开展。工青妇、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地震、气象、地方志、档案、外事、社科等工作实现新进展,各驻会单位视会宁为家乡、以发展为己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苦干实干,在“后疫情时代”奋起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拼搏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会单位和驻会官兵、公安民警,向天津市和平区、中投公司和各级帮扶单位,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会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一年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会宁工作、推动会宁发展,必须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确保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源泉;必须始终紧扣聚焦发展、改善民生、守住底线“三件大事”,日积月累才有所成;必须永葆忠诚干净担当政治本色,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 各位代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照稳定经济大盘的新挑战,我们必须直面的是,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还在不断显现,运行不稳定因素和瓶颈制约依然较多,主导产业产能释放不足、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动能培育不足、成长不快,消费市场回稳复苏基础还不牢固,各项应对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的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化解压力进一步增大,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不强,民营经济活力有待激发,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认清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还十分繁重,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还存在供给不充分、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需加力化解。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警醒的是,一些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仍然不足,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问题仍客观存在,个别单位本位主义未能有效遏制,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本着积极主动、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待! 奋进2024年,我们要锚定目标勇毅前行 努力实现赶超进位新突破 各位代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会宁实践起势发力的奋进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省委“四强”行动和市委“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思路举措,立足县域“农业优先、文旅赋能”定位,促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动力活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会宁时代篇章。 ——新的一年,必须把握“稳”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着力解决各项经济指标底子薄、基础差,上行压力大、项目储备少等困难挑战,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坚决打好打赢争先进位主动战、突围战。 ——新的一年,必须追求“进”的高质量。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把握“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应势而谋、顺势而为,抢抓更多发展新机遇,把存在的差距赶上去,用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 ——新的一年,必须跑出“新”的加速度。坚持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四强”行动、做足“五量”文章,走稳走好“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的县域发展之路,牢牢扛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会宁责任。 ——新的一年,必须强化“实”的硬举措。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加快构建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协同高效的执行体系、步步为营的推进体系,把当下的事办好,把长远的事谋深,形成“用结果来说话、以成绩论英雄”的良好风气,以实干实政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新的一年,必须鼓足“拼”的精气神。坚持砥砺奋进、跨越赶超,推动各条战线坚定敢拼的斗志,提升会拼的能力,保持能拼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实于行动、见之于成效,竭尽全力体现会宁担当、作出会宁贡献,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出彩答卷。 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同口径增长1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指标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以内。 各位代表,这些指标的设定,综合考虑了宏观环境影响,衔接了“十四五”规划和去年发展情况,充分估计了各方面机遇条件和有利因素,力争与中国式现代化会宁实践相契合,与人民期待相呼应,自我加压、调高标尺,体现了跨越赶超的信心决心,攻坚克难、跳起摸高,体现了加快发展的坚毅斗志。在当前多重困难挑战叠加、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形势下,实现以上目标有难度、有挑战,但更有基础、有机遇、有信心。基础在于,会宁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区位优越、农业优质、旅游资源富足,产业升级、项目投资、民生改善等领域蕴含潜力大、发展空间广,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多年积累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发展胜势,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底气在新一轮竞相发展中奋勇争先、赢得主动。机遇在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一轮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不断显现,释放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发展红利。我们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把握先机、赢得未来。信心在于,面对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层级低、短板欠账多等沉积多年的发展之困、落后之危,县委十六届八次全会审时度势,擘画开启了向上突围、向高攀升的赶超之路,让我们对建设什么样的会宁、怎样建设会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党员干部谋振兴抓发展的能力和热情日益激扬。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史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保持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斗志锐气,秉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务实担当,持之以恒优化调整结构布局,重特色、提质量、树品牌,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转化赋能,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一)坚持绿色农业夯基固本,做优“提质增效文章”。会宁县域经济的基础在农业,根本出路是现代农业,要始终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推动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持之以恒建设全省农业强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紧盯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高标准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任务,健全撂荒地复耕复种长效机制。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打造万亩示范带10个、千亩示范片314个、百亩示范点550个,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10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67万亩以上。坚持科技抗旱和水源工程“互融互补”,接续实施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工程”,加快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和渠道防渗等高效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淤地坝、水池等小型水保拦蓄工程,不断提升农业综合保障能力。坚持风险防控、农机装备“一体建设”,全面实施“6+7+1”农业保险,试点开展生猪和基础母牛、基础母羊“保险+期货”,最大程度兜住全县“三类户”种养收入底线。着力解决农业机械化辐射不均衡问题,建成农机装备熟化应用基地7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以上。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做到“外引”“内培”相结合,充分发挥50家链主企业作用,新引进龙头企业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150家以上。完善落实“6+1”产业奖补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全县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增长11.5%、3.3%、4.4%、2.3%。全面开展“会宁种质”行动,推广种植优质马铃薯17.24万亩,加快中粮集团5万亩玉米制种项目对接落地,提升牛羊育种创新能力,切实增强良种利用水平。坚持绿色导向和标准引领,发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会宁科技特派团作用,依托会宁胡麻油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加快国家级富硒亚麻籽暨有机亚麻籽产业基地建设。全年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新认证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5个以上。深化农村领域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依法依规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营水平,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土地托管”模式,开展试点种植,托管服务4万亩以上,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让农民更好融入生产服务链条。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加强“三资”管理,实现集体资产增值与收益分配动态平衡,争取村均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二)坚持强农工业拓路支撑,做足“延链扩量文章”。立足县域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补齐工业短板、拉动农业增长的关键突破口,以“强农工业”之机,成“以工强农”之势,奋力走好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充分挖掘“土特产”潜力,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加速推动马铃薯、小杂粮、胡麻油、中药材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加工工艺,加大预制菜、即食休闲食品、畜乳制品等研发转化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更多产品变商品、商品变效益。加快编制会宁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申报创建省级开发区。实施高效清洁环保煤粉、环保型高标准易回收地膜棚膜生产线、烧结砖生产线升级改造等项目。加快小麦面粉、杏皮茶等加工项目签约落地,积极承办国家级亚麻产业发展年会。争取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2.86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擦亮用好“中国肉羊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亚麻籽之乡”等“金字招牌”以及“会宁砂田西瓜”“会宁紫花苜蓿”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效应,大力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精心培育一批叫得响、品质佳的“陇字号”“甘味”区域自主品牌。着力提升“会聚宁香”县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将更多本土优势特色产品纳入运营体系,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推进肉羊精深加工中心和河畔肉羊交易市场协同发展,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打造区域重要的羊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探索“种草养畜”模式,扶持壮大本土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推进草畜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大张旗鼓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服务企业“包抓联”“白名单”“六必访”和“标准地”出让等制度,坚持抓大育小、梯度发展,对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平等对待,实现扶持政策、纾困措施直达快享。摸清强农工业家底、出台扶持政策、编制产品目录、建立树培清单,扶持2家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5家企业进入市级龙头企业。坚持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引导存贷比低于8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融资服务,提升信贷投放规模。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确保预留比例不低于40%,不遗余力扶持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品牌、外向发展,做到“到位”不“缺位”、“打气”不“打扰”。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新增“自转个”2550家,“个转企”80家,让更多企业和市场主体在会宁安心扎根、放心投资、专心经营。 (三)坚持红色旅游赋能牵引,做活“三产融合文章”。红色是会宁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会宁最鲜明的标识和最丰厚的资产。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我们要大力弘扬会师精神,以文为魂、以旅为用,全力打造享誉全国的“会宁·1936”旅游IP,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加快红色资源开发。坚持把红色文旅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深度挖掘会师精神独特内涵和引领价值,盘活红色资源存量,优化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专项规划。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加快全国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积极融入西北旅游圈和陕甘宁红色旅游带,用好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县两张省级名片,拓展放大会师旧址综合服务教育功能,创新“10个1”红色旅游研学课程,抓好“红色会宁·会师之城”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彰显会宁红军长征“汇合点”历史地位,全方位提升“会师圣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产业融合品牌。加快“荣耀传承·胜利之光”中国会宁长征文化体验园、会宁红色文化旅游数字产业园、“会宁·会宁”长征文化融合演艺等一批重点文旅招商项目落地实施,创新“5G+”智慧化旅游新体验,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品质化、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新服务,打响“长征会师胜利之旅”红色旅游品牌。坚定走好三产融合之路,创新“政府+专业团队”合作模式,做好资源利用、产品研发、市场运营等方面先进经验的吸收转化,推出以红色主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特产品等为主的系列文创产品,支持产品设计出新出彩,催生更多“二次消费”。提升红色旅游效益。紧盯“吃住行游购娱”等关键要素,建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体系,举办“甘肃会宁诗会”“冬春游会宁”和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将红色游与乡村游、研学游、康养游等同步开发、同步推介,扶持培育一批本土文旅振兴样板村、星级民宿和农家乐,打造一批融合民俗文化、农耕体验、生态休闲的红色线路和旅游环线,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制定“引客入会”补贴政策,设立景区“快递驿站”,开展景区内外环境综合整治,为游客提供舒心、便捷、安全的旅游体验。培育发展“夜经济”,最大限度拉长游客停留时间,变“到此一游”为“深度体验”,把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7%以上。 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科学精准发力、狠抓末端落实,全力实施“六大行动”: (一)实施“拓展提升”行动,深化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坚定“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战略导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抓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充分依托“一键报贫”机制,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和帮扶的精准性,完善落实控辍保学、参保分类资助、住房动态监测、供水乡村管护等政策机制。改造延伸农村供水管网182公里,实施抗震农房改造163户,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坚持衔接资金向产业发展倾斜,占比达到65%以上。做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化“万企兴万村”活动。系统总结会宁脱贫实践经验,全面记录会宁小康历史进程,年内完成《会宁县扶贫志》《会宁县全面小康志》评审报批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学细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主动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立足乡土特征、保留传统风貌,“一村一策”规划建设,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年度任务,深入实施农村“八改”工程,建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50座。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用好“三色管理”机制,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确保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正常运行率均达到100%,争创省级“和美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3个,聚力打造富有会宁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搭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用工信息对接平台,做大做强就业“帮扶车间”,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不低于80%。开展重大项目用工服务保障活动,确保本地人数不低于用工总量30%。健全链主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做好现有60家经营主体分红监管,全力保障群众收益,增强内生动力。 各位代表,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竭尽全力让会宁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二)实施“项目攻坚”行动,切实增强投资拉动效应。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兴产业、提动能、强支撑的“关键一招”,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千方百计争项目。按照“干一年、看三年”的原则,在国家所投、省市所有、会宁所能上找准契合点,聚焦政策、产业和投资导向,统筹用好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财政性资金和各类金融支持工具,做实做优覆盖全面、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项目储备库,努力形成一批能进入国家和省市大盘子、能带动产业发展、能改善民计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年内争取资金7亿元以上。全面加强民间投资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力争投资增长6.5%以上。主动作为引项目。发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用好招商引资全景地图、产业链招商图谱,发挥链主企业、县老促会、各类商会协会资源优势和乡情“人才朋友圈”效应,紧盯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和“三个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争取在人才招商、中介招商、“飞地”招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健全人才返乡创业支持政策,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活力,加快实施东方希望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新能源智能充电综合服务中心等民间投资项目。提速推进建项目。实行重大项目批次开工,计划安排省、市重点项目22个,概算投资54.8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7.41亿元以上。持续优化调整投资结构,力争产业类、工业类项目投资占比8%以上。强化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健全跟踪服务链条,开辟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保障用地需求,及时疏解堵点难点问题,确保一季度续建项目全部复工,上半年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 各位代表,扩大投资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在项目建设上,投入再多精力、付出再大辛苦都不为过。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以重点项目的“大突围”,打好打赢经济发展的“翻身仗”! (三)实施“城乡融合”行动,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紧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形成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完善基础设施。主动服务“强省会”发展大局,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兰州经济圈,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启动中心城区未编制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确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面加快S225会宁至华家岭红色旅游公路、X302线郭城至土高等公路建设,力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64.28%,不断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大兴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农业,依托引洮供水、靖会工程等水资源,谋划新建各类调蓄水池87座824.7万方,保障全县20.5万亩水浇地用水稳定。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升老城品质、完善新城配套,实施会宁二中西侧等10个市政管网工程。维修改造城区及老旧小区地下管网、供热管网9.2公里。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新建令牌玖号院二期等6个房地产项目。加快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实施鸭掌沟林荫公园、辰光路绿化等4个园林项目,新增绿地2.7万平方米。着力在公共服务配套、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开展“红色物业”示范创建活动,集中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还路于民、还道于行,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健全商贸物流体系。抢抓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机遇,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升级改造28个乡镇商贸中心和集贸市场,实现200个村级便民服务点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深化供销社改革,推进联农、带农、富农体系建设。加快打造商圈经济,提升朝阳农产品交易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强化与兰州高原夏菜交易中心合作,研究设立市场统一结算中心,创建市级示范性农贸市场。推动汇福、依禾等商贸主体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家,总数达到40家以上。发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快递中心、电商服务网点功能,打造汉唐街电子商务一条街,培育一批“小而美”农村电商特色品牌,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0家以上,加快申报全省县域商业“领跑县”。 各位代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以人为本重要原则,在城乡统筹发展上下足“绣花功夫”,高标准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就一定能推动会宁实现美丽蝶变。 (四)实施“增绿添彩”行动,竭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全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巩固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实施城区集中供热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2%以上。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持续抓好祖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达标,牢牢守住泥沙入黄“总闸口”。落实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制度,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统筹梯田建设、生态绿化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建淤地坝2座,新修梯田1.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力争年度治理程度达到72%以上。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压茬推进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华家岭“两山”基地清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治理河道30.44公里。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依托双重、国家储备林、“蚂蚁森林”、三北六期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完成年度营造林17万亩、种草5.33万亩,建设华家岭左公柳生态文化公园。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加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北城热源厂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风力、光热等资源优势,做实做细会宁北部20万千瓦风电、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丁家沟50兆瓦风电场等项目前期。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燃煤暖炉、土炕等清洁化改造。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加快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和良好风尚。 各位代表,绿色生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质量,让“青绿”之色永驻美丽会宁,让每个会宁人都能在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优美环境中尽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五)实施“兜底扩容”行动,致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动民生事业水平提升,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稳企稳岗扩就业政策,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招聘活动,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0万人以上。推动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以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对特殊困难群体继续实施医疗救助兜底政策,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一老一小”工作,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深化“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做好退役军人抚恤优待,解决现役军人“三后”问题,为服务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注入更多“会宁力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着眼打造全国知名教育大县,谋划实施县七幼活动楼、头寨中心小学教学楼、白塬中心小学综合楼等项目,加快建设县十一幼、东方小学,引进补充教师150人以上。优化全县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城乡学校共同体和教育数字化建设,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抓好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实施,持续推进“五育并举”。紧盯教育热点问题,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科学优化招生政策,让每一名孩子好上学、上好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复审。实施党岘、丁沟、新添卫生院业务楼等重点项目。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村卫生室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全覆盖。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健康会宁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健全“下沉、流动、共享”机制,更好满足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县博物馆国家二级馆创建。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谋划实施关川道堂维修加固和西宁城遗址保护工程。打好文化惠民“组合拳”,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规范宗教事务管理,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网络主播从业行为,集中整治流量至上、畸形审美等不良现象,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努力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生态。 各位代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民生实事只多不少,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来信当家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六)实施“主动创稳”行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加快建设平安会宁、法治会宁。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打赢禁毒人民战争,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升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作用,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城区“一区一警两辅”、农村“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以“大数据”支撑“大维稳”,深化“雪亮工程”“码上反映”等各类综治信息平台应用,增强风险隐患防控精准性、实效性。紧盯道路交通安全,加大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及校园周边执法力度和出勤频次,提高路面“见警率”,全力撑起“平安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四级网格”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数字会宁基层服务平台作用,持续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把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依法依规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加强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和监测研判,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抓实抓牢安全生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联合执法、行刑衔接,有效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做好极端天气、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提高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协调联动能力。实施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北城区消防站项目建设,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各位代表,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抓紧抓实安全工作,以“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的状态,把安全屏障筑得牢之又牢,就一定能让平安会宁更加平安顺意! 各位代表,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需、政有所为。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县政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遴选了10件民生实事项目。①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工程。②实施瑞金路南侧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群众441户。③提升改造通宁街市政管网。④硬化自然村组道路90公里。⑤新建乡镇卫生院业务楼2栋、村卫生室8所。⑥提升改造农村供水管网176公里、新建调蓄池4座。⑦为防返贫重点对象19万余人购买“防返贫综合保险”。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⑨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691户以上。⑩升级改造农村电网92公里。我们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每一张“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每一件“需求问卷”干成“满意答卷”! 阔步新征程,我们将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使命如磐。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做苦干实干、真抓实干的“行动派”,当起而行之、行则必至的“执行者”,把全部身心投入、融入到会宁发展各项事业中去,努力让政府工作落点更实、效率更高。 ——心怀大局讲政治、铸忠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第二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严守政治规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政治自觉,推动“国之大者、省市大计、县之大事”落地见效,以忠诚彰显本色、以担当践行使命。 ——心崇法治讲公正、强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审计经济监督职能,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心无旁骛讲效能、优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快“一网通办”改革,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执法检查备案登记制度,让企业诉求渠道更畅通、政府涉企行为更规范。常态长效“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确保各级各类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 ——心有担当讲实干、改作风。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让群众满意的业绩。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精文简会、规范督查考核,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实行工作任务清单化管理,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落实一件销号一件。坚持创先创优,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动力,让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心存敬畏讲廉洁、守底线。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深化以案促改,经常性、全覆盖开展纪律教育,推动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岗位,扎紧扎牢制度笼子。深化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千百年来,会师大地饱经风霜磨砺而生生不息,会宁人民历经千锤百炼而坚韧不拔。我们始终坚信,会宁的发展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会宁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始终和全县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乘众之智,则无不任;聚众之力,则无不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恒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敢作善为,为谱写会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勇毅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