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86|回复: 0

[福建] 2024年南平市建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签到天数: 77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7844
    发表于 2024-5-24 18: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南平市建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建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三争”行动部署,落实市委“五增”目标任务,开展“三争三看”行动,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奋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建阳前景是美好的”殷切嘱托转变为美好现实。预计2023全区生产总值295.5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5.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公共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增长6.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7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12%,外贸出口总值13.3亿元、下降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85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75元、增长7.5%主要成效有。
    (一)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建阳区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带建设成效显著。开展“大干150天,高质量推进环带建设”行动,实施环带项目143项、总投资约100亿元,贯通环带干线、支线、小环线超180公里,国道322麻沙永兴至长坪、省道302建阳城区至麻沙江坊、黄坑集镇至际下(邵武界)等公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县道860麻桐线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组织黄坑镇国家公园南门户、长见村等5个精品节点参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国际设计创意大赛,杜潭驿站休闲烧烤露营基地、响鼓水世界、黄坑蛇园等投入运营,完成26个游览打卡点及周边配套设施提升改造,举办首届“环带”建设职工摄影大赛、小源村旅游文化节等各类活动24场,持续炒热风景道开园氛围。生态底色不断厚植。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和整改,加大城市扬尘、入河排污口、畜禽养殖污染等治理力度,空气和流域质量持续保持全优,环境监测“云开放”模式获生态环境部认可。创新河长“四个一交水”机制,开展麻阳溪流域百村护河交水联合行动,小流域“生态体检”做法被全市推广。严格落实“四防一提升”,完成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7.4万亩、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2.5万亩,改造提升及防治性采伐松林1.8万亩,麻沙水南村闽楠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建阳区现代化水美新城开发项目进入省级EOD项目储备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大力推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模式,建成福星林场七公里“森林生态银行”综合示范区,探索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完成林权流转6.5万亩,新增林下可利用空间5200余亩。推广林长“巡山护林交树制”,成立腾峰森林资源管理公司开展全林巡护,组建全国首家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仲裁庭,打造全省首个“生态复绿”基地。扎实推进省级碳中和试点,打造“一元碳汇”试点3.8万亩,实施“生态价值碳汇+”项目,预计全生命周期碳汇价值超7000万元。扎实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细化梳理建阳区生态敏感型产业指导目录,开展基准水价和水资源交易制度研究及试点,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品牌。
    (二)加速市区一体融合发展,城市“颜值”“气质”实现双提升。服务新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成果空前。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征迁攻坚,全力保障市区两级建设项目用地,全年完成征地4500余亩、拆迁6.8万余平方米,有力保障了古闽大道北延段、警务技能训练基地、生态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用地。制定出台留置地置换房产操作办法,基本完成南林村、新村村等留置地“货币回购”或“房产安置”兑现。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实施城市更新,累计腾空净地1300余亩,瀛洲桥畔、建本流香等1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城市体检,实施崇阳溪东侧沿河防护工程、童游片区防洪排涝工程等城市补短板和品质提升项目67个、完成投资超35亿元。近三年累计投入城乡污水治理资金超16亿元,城市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项目顺利竣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市供水设施提升等工程有序推进,新改建各类管网200余公里。守好南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阵地,推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简易处罚机制,创新开展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清扫保洁市政道路、公园绿地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推进公共停车场延时收费,新增城区公共停车泊位500余个。市区融合发展成势见效。开展南平市中心城区规划综合提升行动,工人文化宫、崇阳溪生态巡护绿道、沙南高速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赤岸幼儿园、旭辉实验学校、马伏连接线等一批惠及新老城群众的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城市功能实现有机融合。
    (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出台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创新推行重点企业行政监管“白名单”制度。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驻企经侦服务站等机制,获评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家实践案例”,“企业家下午茶”荣获省工商联实践创新奖。服务指导企业入驻“金服云”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授信超23亿元,打造“邮商贷”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超3亿元、居全市第一。出台“便利建阳”新八条措施,推动政务服务“三减三提升”,“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95%,深化省级“一业一证”、市级“远程云帮办”试点,持续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建设,设立“办不成事”受理窗口,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推进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国首创成立特色产业工匠学院3(竹、建盏、医卫产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300余人。园区平台提档升级。医卫材料产业园二期、创业园二期等项目竣工,累计建成标准厂房58万余平方米、生活配套10万余平方米。江坑110千伏变电站、工业水厂、废水收集处理厂等投入使用,精细化工园通过一般安全风险等级C级)评估。主导产业强链聚群。打造“以竹代塑”示范城市,聘任竹产业发展顾问和推广大使,龙竹科技获评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获批全国唯一省级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生活场景下的竹设计应用研究》《竹福茶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竹乡碳计”优秀创新类案例;医卫产业新增华绿、信立等12个开工和乐芬、新润等14个投产项目,闽瑞0.6ES纤维实现量产、0.4ES纤维完成研发,持续保持技术国际领先优势;青松股份、庄禾竹业入选省级工业龙头培育企业,金石氟业实现六氟丁二烯、G5级电子级氢氟酸工业化量产,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消费市场稳步回暖。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潭阳商务中心、嘉乐华商贸城等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依托建发、万达等重点商圈,引进各类知名品牌首店,培育限下转限上商贸企业23家。持续开展“全闽乐购·畅游建阳”“潭阳好味·河鲜宴”等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量质齐升。深化项目谋划“大比拼”活动,谋划重大项目34个、总投资约173亿元;争取专项债项目27个、获批资金超20亿元,首批增发国债项目11个、获批资金5.7亿元。深入实施“一把手”招商,梳理闲置工业用地650余亩、闲置厂房和写字楼80余万平方米,新签约落地高纯电子特种气体、康明克斯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超6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抓实项目建设,4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57亿元;全年开工项目88个、总投资超210亿元,竣工项目32个、总投资超56亿元。
    (四)深入推进“书香建阳”建设,“千年古县”绽放时代光彩。文化活力焕发。考亭书院入选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首批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清邃阁建本展览新馆建成投用。完成寒泉精舍、豸山书院修复重建和朱文公纪念馆、游酢陵园展陈提升。顺利承办省第十七届“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书香南平”建设现场会,圆满完成第二届考亭论坛、第七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服务保障任务。“潭阳书舍”公益书吧入选2023年福建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累计建成公益书吧22个、5000余平方米,成立全省首个县级全民阅读促进会,“书香建阳”建设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和群众的普遍赞誉。“千年传承·建窑建盏”冠名京沪高铁顺利开通,“建阳建盏”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中国建窑建盏之都·建阳”荣誉称号通过复评。开展规范建盏网络直播行业专项行动,建盏图像识别溯源系统上线运行,获批全省首个黑瓷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主研发的标准化建盏泥料投入市场,探得矿区矿产储量近200万吨。成立全国首家建盏电商(直播)行业党委,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文旅全域融合。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品牌建设,打造武夷·梦华录、三色书坊景区等特色文旅产品,举办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及服务性社会活动40余场,顺利承办中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省自行车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出台“武潭夜游直通车”“建阳武夷高速点对点免费通行”等政策,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超1000万人次、比增43%,旅游总收入超80亿元、比增42%。南平考亭水利风景区荣膺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黄坑镇荣获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坳头村获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仁山村、竹洲村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红旗林场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五)积极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稳步实现。建阳区入选2023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参与度前十名单,获评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全省仅两地入选。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有效落实。全面完成47.4万亩、20.9万吨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省再生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现场观摩及学术研讨会、绿肥示范推广现场会在建阳区召开。积极创建国家级稻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突破2万亩。依托区属国企开展土地规模化管护经营,“高标准农田+复垦+产业导入”模式获全省推广。现代绿色农业蓬勃发展。青松股份、龙竹科技入选首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榜单、小湖建设茶厂等4家企业入选市级榜单。举办2023年“国际茶日”暨建阳小白茶“一节一展一赛一论坛”系列活动,建成小湖水仙祖庭馆,高标准启动绿色生态茶庄园3个、武夷山水茶空间15个。做足“土特产”文章,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促进葡萄、桔柚、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深化“科特派”制度,吉翔牧业获评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和美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开展“到建阳去、助乡村兴”活动,持续推进漳墩省级示范乡镇、12个省级试点村建设,建成水吉后井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书坊荣获全国第三批地质文化乡,麻沙水南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水南“圆梦村”、景龙社区“一网三圈”等模式入选全国千村(社区)先进典型案例。简化优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管理,推广“计工料监法”。启动“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区级补助政策,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21公里、危桥3座。
    (六)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打造全市首批功能完善零工市场,新增城镇就业2500余人。建立“四员”源头联合治欠机制,累计为劳动者追回工资850余万元,建阳区商会获评省级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社会保障提质扩面。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发放补贴900余万元。支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资金4700余万元,各类社会保险约8.8亿元。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建阳区获评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实验幼儿园入选福建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实验小学入选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建阳师范附属小学获评全国新时代雷锋学校。全年投入各类教育资金约6.6亿元,完成校舍修缮1.2万余平方米、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720余间,新增各类学位2700余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在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健康报》等报道,糖尿病防治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入选全国第十批“健康县区”、全省创建国家“两纲”示范县培育对象。建成全省首个“智慧爱卫”平台,被列为福建省“闽诊通”首批12个试点县区之一。打造“4+N”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试点,签约人数25万余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6%。建阳第一医院创伤中心和呼吸诊疗中心通过省级中期评估,区妇幼保健院被选定为全省6家国家胎儿心脏病产前筛查机构之一,中医院成为国家区域中医康复诊疗中心成员单位。社会福利院(养老中心)改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嘉禾、狮子山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改造提升农村幸福院11所。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明确城市社区发展思路,平稳有序完成潭阳社区增设,曼头山、富林、营前社区析置和崇阳社区更名。创新“网格+调解”解纷机制,经验成果被省司法厅发文推广,并在全省“系列枫桥”特别节目中播出。深入开展“增固底板体检活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一库三单”信息化平台日趋完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大幅下降。创新宣教载体,建成全市最大禁毒教育基地、首个反诈商圈。在全国公安系统首创“正苗启德”迷途未成年人精准帮扶帮教机制,未成年人涉案人数同比下降74%,经验做法在《人民公安报》、CCTV法治频道等媒体报道。侦办的“3.14”制售假冒地理标志农产品案入选公安部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支持全面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七)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全面提升。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用好用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3次到建阳调研时留下的“富矿”资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潭阳大地落地落实。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认领并办结群众“微心愿”“给群众一个惊喜点”等项目1000个,3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深化“法治建阳”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走深走实,推广应用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6件、政协委员提案10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建立区级政府投资小规模建设工程阳光平台,推进“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全域覆盖。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库区移民、台港澳事务、气象、人防、档案、史志、老区、老龄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总工会、团区委、妇联、科协、侨联、文联、社科联、残联、贸促会、红十字会、计生协会、工商联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疫后经济恢复增长的第一年,我们砥砺奋进、锐意进取,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离退休老干部、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驻军单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省市驻潭单位和建阳籍在外乡贤合力相助、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建阳区委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建阳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稳固,“五个一”产业不优不强,龙头企业和优质产业链偏少偏弱;区位优势发挥不够充分,中心城市能级还不够高,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仍需大力解决;社会治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部分干部拼抢意识不强,担当精神、服务能力和工作本领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畏难、不回避,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冲刺之年,也是建阳撤市设区十周年和实现“四个区”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锚定目标、只争朝夕、干在实处,努力在新征程上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业绩。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严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区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实施“牢记一个嘱托、坚持双轮驱动、促进三区协同发展、擦亮四大名片、壮大‘五个一’产业” 的“12345”发展战略,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聚焦“建阳-武夷”新南平核心定位,奋力打造国家公园门户城市和闽浙赣交界地区新兴中心城市,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建阳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5.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出口总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生态优先,凝心聚力守护绿水青山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围绕打造“四个全域”目标,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积极推动低碳社区、立体生态住宅等试点,加大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等推广应用力度,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营造绿色生产生活新时尚。全面推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集约化发展林下经济。加大碳计量、碳增量、碳金融等领域探索实践力度,科学稳妥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储备和交易,促进林业经济效益倍增。用好生态敏感型产业指导目录、基准水价和水资源交易制度等研究成果,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颗粒物、臭氧等大气污染物源头管控,提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总结推广河长“四个一交水”机制,实现辖区内小流域水质稳定在Ⅱ类目标;强化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统筹做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抓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和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项目,推动EOD项目顺利进入国家库并落地实施。严格落实林长“巡山护林交树”制,全力抓好森林资源“四防一提升”,推动林分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坚持科学种植、精细养护规模化打造一批四季常绿、季季有景的森林景观节点实现从拓展绿色广度到增加绿色厚度转变。
    (二)突出区域协同,凝心聚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导向,坚定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首创必成目标,着力聚要素、增活力、提品质,打造绿色、人文、智慧、韧性宜居城市。
    推动市区一体化进程提速。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南平建设,全力保障大武夷国际体育基地、月亮湾片区综合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园、生态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用地,稳妥化解武夷新区留置地问题。围绕将建阳中心城区打造为南平市级市民公共文化、艺术、休闲空间定位,全力推动潭山实验学校、崇阳溪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麻阳溪朱子文化公园、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救治中心、中医院新院区等一批联系新老城区的重大项目。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深化城市设计,打造富有闽北特色的魅力城市。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水东新城开发建设,全力攻坚下水南棚户区改造提升、油化厂四期、龙泰竹业及周边地块旧城改造等征迁扫尾项目,加快推进渔岭垄、北门、崇阳北路片区、潭子巷等棚户区改造和安置小区项目。持续优化房票政策,加大房票推广和使用力度。完善交通路网,推动潭山南路、水东片区城市主干道、国道638考亭至回瑶段等项目建设。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精准开展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实施闽江流域建溪防洪提升工程,提升城市排水防洪防涝能力。打造省级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样板,加快防洪主题公园、大潭城墙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构建环境优美、人文优雅、生活美好、美美与共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标。积极融入南平市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延伸拓展城市体检领域,精准谋划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公园绿化美化、环卫清扫保洁等城市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持续打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增强社区服务能力。用好星级物业评定成果,促进物业企业融入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质量。
    (三)突出创新引领,凝心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坚持先立后破、绿色低碳、数字赋能、协同互动、安全发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大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市场需求导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优化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加快形成更多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高价值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用足用好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推动专利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新建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以上,推动省级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争创国家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深化落实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细分领域需求,发展职业教育,办好“工匠学院”,加快推进育青职业教育职教和产教融合院综合项目,培育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薪酬、住房、医疗、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精准服务体系,让人才心有所向、身有所归、业有所成。
    更大力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深化拓展培育一根竹”“一缕丝”“一只盏”“片叶”“一滴油”等建阳版“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做大体量、拉长链条,形成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良好态势抢抓国家部委支持加快“以竹代塑”发展政策机遇,全力推进国家级竹经济产业园徐市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质竹企引育力度,推动与福建外贸中心供应链集团合作项目落地,主动融入福竹网建设,引导帮助竹木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依托闽瑞、维盛等头部企业国际领先技术优势,开发高科技含量ES纤维下游产品,推进皇允、百顺、金凯利等22家医卫企业落地投产,持续壮大医卫产业集群。大力推广建盏图像识别溯源系统,加快建盏鉴赏等标准制定,完善建盏线下和线上平台,全力推动水吉建盏产业园建设,引育一批陶瓷知名龙头和领军企业,通过“鲶鱼效应”促进建盏行业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深化开展“建阳小白茶全国行”活动,谋划实施茶文化遗址保护提升项目,打造甘一露茶产研旅融合、小湖水仙茶产业融合、孔砚生态观光茶庄园等一批示范点。以青松股份、青华科技等“小巨人”企业为龙头,做精做深松节油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全球最大的松节油集中和深加工基地。
    更大力度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园区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建设加快解决精细化工园产业准入问题,完善园区安环设施,推动安全风险等级升至D。实施城区至经开区高速点对点免费通行政策,不断完善园区住房、商业、教育、医疗、休闲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启动玉田学校及经开区医院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新建标准厂房、多层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效益。抢抓省发改委等部门出台鼓励企业入园进区若干措施契机,鼓励乡镇充分利用原有旧厂房及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小微企业园区,加快黄坑竹循环产业园、漳墩小白茶文化产业园建设。
    更大力度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加快新闽菜创新发展,提升改造嘉禾美食街、潭人街夜市等省级特色美食街,打响“潭阳好味”美食品牌。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争创一批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推动规上货运企业实现零突破,加强区、乡、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推进47个、总投资215.5亿元省市重点项目,推动龙翔科技轮胎成型机生产线扩建、创业园四期等3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强化“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新签约并开工鼎梁消防、鲁丽木业等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5个。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政策投向,新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个,并做实项目前期,向上对接争取支持,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列入上级规划盘子。
    (四)突出文化立区,凝心聚力打响“书香建阳”品牌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化“书香建阳”建设,培育尚读成风、从容包容、和谐文明的城市品格。
    激发文化活力。充分发挥千年古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优势,加强对朱子、宋慈、建本、建盏“四大名片”,以及茶文化、红色文化、马祖道一禅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与传播,推动“建本雕版印刷技艺”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办好考亭论坛、建本学术研讨会、建盏文博会等高端活动,构建建阳特色文化标识体系。加快推进麻阳溪沿线综合提升行动规划编制,打造以朱子文化为主的国家级研学基地,争创考亭国家级文化旅游度假区。持续推动全国司法教育培训基地、中国法医学展览馆等项目,打造国家级宋慈文化旅游景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扎实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等遗存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省级建窑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开发、崇雒后畲传统村落重点改善提升等项目。
    壮大文旅产业。围绕国家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我们将打造兼具烟火气和书卷气,自然景和人文味交织,时尚风和国际范相融合的创新生活街区,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类需求,推动文旅发展“四个达到”,着力将建阳打造成为国内外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坚持把精品意识贯穿环带建设全过程,加速推进国际设计创意大赛成果落地转化,不断完善观景台、驿站、换乘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建阳段正式运营。充分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创新“茶香在武夷、书香在建阳”“观景来武夷、购物来建阳”“白天游武夷、夜晚游建阳”等互补化、差异化旅游路径。以考试、会议、赛事、研学、夜间等“五大经济”为抓手,丰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做足“旅游+”“+旅游”文章,加大“千年古县·书香建阳”“崇阳溪百里画廊、麻阳溪千载文脉”等旅游品牌营销力度,创新“大武夷趣建阳”“大潭不夜城”等特色宣传载体,形成爆点宣传效应和消费浪潮。
    坚持文化惠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将理学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社区公约、村规民约,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形成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建阳风尚”。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文化惠民等工程,谋划推动“文博图美”等场馆建设,打造一批文化名人工作室,深入推广“文化特派员”制度,引导建阳籍文化名家回归。持续打响“潭阳书舍”城市公益书吧品牌,加快设立全民阅读公益基金,推动公益书吧纳入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城市10分钟书吧圈”,重现宋代建阳书院林立、讲帏相望、比屋弦诵盛景,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特色加分。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繁荣发展档案、地方志、文史等事业。积极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协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新建改建一批智慧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做优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服务。
    (五)突出示范带动,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着力抓好“五大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特色化发展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毫不放松抓好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持续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4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7.4万亩以上。发挥永富种业、晓富种子等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推进全国“稻种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烟后稻制种”模式,争创国家级制种大县。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促进生产、加工、流通、休闲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区多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食品原料(茶叶)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强镇构建以小白茶、果蔬、蛋鸡为特色的东片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恒亮蛋鸡屠宰及蛋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打造闽北蛋鸡生产基地。
    融合化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村庄撤并。加快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与和美乡村建设导则,引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对规划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指导,实行陪伴式设计、针灸式改造,推动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运行,打造溪源、马伏等一批明星村。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断促进优势资源、效益成果等从城市流向乡村。推动区、乡、村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建设运营等项目。积极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统筹解决农民出行、物流配送、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多元化推动强村富民。探索资源要素导入乡村新路径,深化“国企联村”“跨村联建”机制,整合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建阳振兴乡村集团作用,持续深化“计工料监法”试点,鼓励村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留住一批能人巧匠,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帮助山海缘食用菌、三简茶界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对接各大头部电商销售企业,带动农户增收、集体增财。
    (六)突出破解制约瓶颈,凝心聚力打造改革样板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聚资源、拓空间,以服务优环境、聚人气,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提高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推动“一件事”集成套餐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全覆盖,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建阳”。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企业家下午茶”“围炉话企”等机制,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要素保障、政策落实等服务水平,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推广信用承诺制,恪守契约精神,建设诚信建阳。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两非”剥离、“两资”处置,推进区属国企“瘦身健体”、业务归核,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做强做优。深化新阶段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融入南平市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建设,有针对性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探索以信换贷模式,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做好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简易处罚、一业一证、速裁快审闭环链条等改革品牌,力争更多特色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示范推广。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南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与连江县山海协作走深走实。加强外贸产业链招商,培育外贸领域名企名牌名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深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开展朱子、建本、建盏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引进台湾青年来潭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建设黄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七)突出补齐短板,凝心聚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继续打造“零工市场”,支持城乡劳动力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做好新业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加快实验幼儿园(潭阳校区)、景龙幼儿园、建阳二中扩容等项目建设,新增学位2100个以上。统筹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积极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水平。积极融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进市区两级医院整合改革,开展健康县区创建,加快构建“三体一盟一网格”医防护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特色技术传承,培育壮大中医药特色专科,打响中医药品牌。
    扎牢社会保障网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坚持“房住不炒”,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培育银发经济,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优化孤寡老人与失能老人服务,加强公共环境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造书坊乡集中养老试点。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广“正苗启德”品牌经验做法,持续帮扶救助迷途未成年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强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和“一站式”调处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吃茶话事”工作机制,建立解锁群众“微心愿”工作品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推进禁毒整治,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落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时刻拧紧安全生产的责任链条,抓好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工贸、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监管执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应急物资、队伍、装备等保障,加快实施增发国债项目,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和急难险重任务处置能力。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面对发展的重任、群众的期盼,我们将始终保持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努力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一)坚持忠诚为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经验成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各级工作要求在建阳落地见效。
    (二)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效能。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让群众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坚持实干兴政。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抓落实,充分激发各级各部门的聪明才智、干事激情,让投资者心生向往、企业家心无旁骛、创业者心怀梦想,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建阳蔚然成风。
    (四)坚持勤廉从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习惯过紧日子,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知责担当、砥砺奋进,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美好建阳”而团结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