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5|回复: 0

[安徽] 2024年无为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4-5-16 21: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无为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8日在无为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  长   匡  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芜湖市委、市政府和无为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动能强劲、提速换挡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4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无为连续五年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科技创新百强县(市),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无城、高沟、泥汊、石涧等4个镇跻身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无为经开区综合考核跃升至全省第18位、芜湖市(二类载体单位开发区)第1位。
    (一)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制造业提速进位。规上工业企业新增3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78亿元、增长13.5%,荣膺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增速10快县(市),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获全省通报表扬。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43%,增幅居芜湖市第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245亿元、增长78%,再创新高。电线电缆产业产值增长6.3%,特种电缆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绿色食品、羽毛羽绒产业健康发展,翱兰食品、超羽体育等项目实现投产,入选中国羽绒行业最佳产业基地。企业实力持续增强,2家企业获评全省民营企业税收贡献50强,4家企业入选中国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百强,弗迪电池跻身全省民营企业营收和制造业综合“双百强”榜单、成为全市首个产值超200亿元企业。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90亿元,增长10.5%。新增高标准农田7万亩、总面积达118.3万亩,建成省级精耕细作示范点6个,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55万吨以上。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京淼源荣获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有为米业荣获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红庙镇、泉塘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陡沟镇获评中国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无为螃蟹”入选全国重点推介“土特产”,“无为板鸭”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畜牧类)百强。成功入选全省养殖10强县,顺利创建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荣获“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称号。
    服务业提档扩容。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23家、限上商贸企业34家、电商主体60家,实现电商交易额35亿元、增长31%。电商物流产业园建成运营,大地农产品综合大市场正式营业,首个人力资源产业园正式揭牌。开展“徽动消费·乐享无为”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500万元,带动房产、汽车、家电消费1.96亿元。培育市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44个,成功入选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实现旅游收入12.1亿元、增长26.8%。建筑业持续发展,新增一级资质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4.8%,蝉联全省建筑业10强县(市)。
    (二)发展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成立“四链五中心”,建立目标企业名录库,开展“敲门行动”,精准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5个,总投资857亿元、增长39%。赛腾光伏一体化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代表芜湖市参加“投资安徽行”签约,比亚迪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代表芜湖市参加徽商大会签约,金科数据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无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办“投资无为行”走进上海等系列活动,共招引长三角地区项目100个、总投资570亿元,占招引项目总额的68.4%。推深做实“凤还巢”工程,新招引“凤还巢”项目70个,占招引项目总数的46.7%。深入实施“智汇无为人才计划”,新招引大学生10019人、高端人才94人、领军人才6人。
    项目工作多点发力。完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突出项目谋划,建立项目动态储备库,谋划项目211个、总投资680亿元。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各类资金50.97亿元,获批资金额度居全省前列。持续深化项目投资攻坚年活动,落实“四督四保”推进机制,形成问题预警、措施反馈、限时办结、督查督办、提交调度闭环管理。全市2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0亿元,凯波电缆特材、万汇城商业综合体等109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科源电缆、鑫海三期等82个项目竣工投产,项目投资工作获三季度全省投资“赛马”激励。
    要素保障持续加力。全年报批土地指标4790亩,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盘活利用闲置工业厂房67宗71.1万平方米、低效工业用地40宗2016亩,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17.6万元、增长106.5%,增速居芜湖市第1位,无为经开区入选全省首批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金融“五进”活动扎实开展,提供新型政银担16.5亿元、“订单贷”4.1亿元、续贷过桥13.2亿元,发放央行再贷款再贴现4亿元,促成基金股权融资0.8亿元,无为首只20亿元新兴产业基金设立。举办“凤还巢·就业在家乡”等招聘会168场,服务企业1539家次,帮助招聘员工11037人。
    (三)城乡建设呈现崭新面貌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投入资金2.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1个、58.6万平方米;近三年累计完成工程量、投资额,居芜湖市第一。推进房票入市,消化3.82亿元存量房票,拉动新房销售627套,有效满足安置群众住房需求。建成棚户区安置房58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188套,新安置群众571户、743套,彻底解决福渡片区和历时12年的东一环群众安置问题。新增停车位847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33个,市民“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新建环城河内环慢道5.7公里,安澜桥、景福桥建成通车。新、改建市政道路10公里,建成口袋公园4处、公厕2座,米芾文化公园加快推进,冷冻厂、庆衍街片区启动征收,城市更新有序推进。东部新城框架拉开,交付小区11个,站前广场、城东公园建成开放,站前广场商业街区等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流动摊点及占道经营整治,拆除户外大型广告2700平方米、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五个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业主委员会组建率71%,物业服务覆盖率95.3%,物业管理不断加强。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筹集衔接资金3.95亿元,实施项目232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省对县(市)区考核中继续保持“好”等次,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成和美乡村中心村25个、美丽宜居村庄60个、乡风文明示范村10个,陡沟忠台、开城都督、红庙海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村均收入239.3万元,村均收益106.9万元。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建成运营。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及第二届无为白茶采摘节、螃蟹节等节庆活动顺利举办,“无为螃蟹”高铁冠名列车开通运行。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外路网持续优化,铜商高速无为至巢湖段、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及石涧互通出入口开工建设,沪武高速无为至岳西段建成通车。内部干线全面升级,G347通江大道无为段、S330六芜路福渡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S449赫高路改建工程(无岳高速连接线)建成通车。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芜湖港高沟公用码头、无为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速推进。群众出行条件加快改善,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59.3公里、养护大中修85公里,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7个镇政府所在地燃气正式供气。投资1.75亿元实施农村配电网基建项目236个。神塘河泵站、凤凰颈新站建成完工,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加快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有序推进,防汛抗旱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保取得实效。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全面贯彻长江“十年禁渔”,中央、省环保督察及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推进。加强水污染防治,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基本完工,14个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第一批5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落实“五控”措施,全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2.4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居芜湖市第一。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治,顺利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林长制考核居芜湖市第一。
    (四)改革创新释放强劲动能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扎实开展,华粮公司实体化运营。“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实施,累计发放各类“亩均英雄贷”10.1亿元,居全省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榜单第18位,获评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县。“三变”改革持续推进,全市262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赋权改革有序实施,赋予无为经开区县级行政权力19项,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1%、增速居芜湖市首位。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9家,增长76.6%。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5家,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县。两化融合纵深推进,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2个,鑫海高导建成无为首家省级“智能工厂”。第三届国家(无为)特种电缆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论坛、“科技入皖”走进无为等活动顺利举办,芜湖市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无为经开区科技孵化器投入使用。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14件、产学研合作项目32项,新登记省科技成果130项,华能电缆荣获芜湖市人民政府质量奖金奖,7家企业获评首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成功创建全省质量认证示范区。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推行市场主体登记“智能审批”,在芜湖市率先实现县级审批事项“证照并销联动”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行歇业“一件事”服务。新增企业2516户、个体户9109户,市场主体总数达8.1万户。赫店君梅家庭农场荣获全省个体工商户10佳表彰,芜湖市唯一。扎实推进“最濡意”为企服务行动,常态化开展“优环境、促发展”专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诉求987件。落实减税降费4.98亿元,助推企业降本减负。兑现公共政策扶持资金9100万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类财政支出占比达88.9%。投入财政资金7000万元,完成就业促进、安心托幼等“10 +3”暖民心行动,实施46项民生实事。千方百计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7920人、增长2.7%。高度关切“一老一小”需求,新建老年助餐点39家,改造升级公办养老机构9所。全市43家托育机构新增托位140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30个。发放低保、特困、残疾人等补贴资金3.4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3.3万人。兑现基本医保补偿12.6亿元、大病保险补偿1.8亿元,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
    社会事业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鼓楼小学新校区、城东小学投入使用,提供学位2700个。高考一本达线率31.4%,创近五年最好成绩。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市中医医院晋升三级中医医院,石涧、高沟、刘渡、牛埠、赫店等5个镇入选全省卫生镇,成功创建全省健康促进市。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新建城市书房、书吧4个,博物馆建成开馆,戴安澜故居“安徽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正式揭牌,洪巷镇练溪社区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顺利举办首届长三角羽毛球赛、全省乒乓球业余联赛以及首届全市民俗文化节、村歌会、村超联赛等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国防动员、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退役军人事务、气象、史志、工商联、工青妇、文联、红十字会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社会治理有力有序。法治建设纵深推进,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重源头、防重复、促满意”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打击非法信访案件35起、45人,化解信访积案53件、“四重”信访矛盾240件,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6.9%。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序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整治成效显著,平安建设考核蝉联芜湖市第一,荣获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扎实开展,获评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连续四年获评芜湖市考核优秀等次。“食安守护”“药安乡村”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食品药品考核连续四年获评芜湖市A等。综合监管分类执法考核连续六年居芜湖市第一。无城镇黄汰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六)自身建设实现全面加强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8件、政协委员提案185件,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便民服务、政策落实、重点领域,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提质增效,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畅通12345热线等诉求反映渠道,切实提高政府便民利企服务水平,办理各类诉求2.8万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100%、99%。各镇及市直各部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成效显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行政复议按时办结率均达100%。强化审计监督,审计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1.2亿元。加强预算管理,“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1%。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推进精文减会,认真开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在风雨中同行,在汗水中成长,一件件抓落实、一项项求突破,全市经济“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动能更加强劲。
    一年来,我们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发展速度实现了新提升。与全省十强县相比,经济总量增速仅次于长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第三;与芜湖市其他县区相比,经济总量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次于芜湖经开区,有力扭转了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被动局面。
    一年来,我们顽强拼搏、加快突破,发展结构实现了新优化。二产占比达51%,首次实现过半,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电线电缆产业一家独大转变为电线电缆、新能源动力电池两大产业齐头并进。企业主体实力显著增强,全市拥有产值超百亿企业2家、近50亿企业1家、超10亿企业10家。
    一年来,我们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创先争优实现了新成绩。市本级已获得国家级荣誉7项、省级荣誉18项,连续3次在芜湖市季度重点工作点评会上作交流发言。这一项项亮丽的荣誉,不仅展现了无为创先争优取得的新成绩,也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芜湖市委、市政府和无为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118万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可敬可爱的无为人民。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无各单位干部职工、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广大外来投资者和本土企业家以及所有参与和助力无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体量不够大,与芜湖市域副中心定位不相匹配;发展动能不够强,产业集聚规模有待提高,现代服务业短板依然明显;深度融入长三角不够,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形成,区位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人民城市建设欠账较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仍需提升;乡村振兴步伐不够快,农文旅融合亮点不多,人居环境整治依然任重道远;发展标杆树得不够高,创先争优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少数干部干事创业还停留在完成任务、被动应付的状态,不敢担当、不想作为、不愿争先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当前,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期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无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比较优势明显。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强信念、增信心,抓机遇、攻难关,出实招、破困局,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就一定能早日实现“聚焦高质量、突破一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芜湖市委和无为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工作为主线,以民生改善为目标,着力稳投资、强产业、优环境,统筹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打造“一地四区”、加快建设芜湖市域副中心,努力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匹配,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以上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力求“能快则快、能好则好”。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培育接续动能,在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上形成新突破
    推深做实“双招双引”。围绕主导产业,聚焦高质量,立足专业化,务实推进“双招双引”工作提质扩量、提速增效。组建“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电线电缆、绿色食品、数字经济、农文旅” 等6个招商专班,聚焦聚力开展“敲门行动”,招引一批优质项目落地。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拉紧目标、任务、措施、调度、考核工作链条,压实产业链、载体、专班、部门各方责任,务实制定考核方案和评价体系,切实提升项目招引质效。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28个,其中10亿元以上不少于8个、20亿元以上不少于6个、30亿元以上不少于2个、80亿元以上不少于2个,新开工产业项目不少于60个。推进“凤还巢”工程,深化乡贤招商,引进“凤还巢”亿元以上项目36个以上。开展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场景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各类人才引育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力争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领军人才6名、高端人才100名、高技能人才820名、大学生1万名以上。扩大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争取实现高校办学的新突破。
    实施高质量投资攻坚。聚焦产业、城市、乡村三大板块,围绕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三条主线,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性作用,积极撬动民间投资,力争全年完成总投资不低于300亿元。大力引进省外资金和外商投资,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开展“投资无为行”宣传推介活动,围绕主导产业引育新质生产力,引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企业15家以上、亿元以上项目40个,争取落户百亿级项目。稳住房地产投资,完善棚改货币化购房安置政策,鼓励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推进第四代住宅等改善性住房供给,高质量保障市民住房需求。加大乡村振兴投入,以产业投资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力争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加大发展基础投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强化电力、能源等要素保供工作,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积极争创省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加强项目谋划争取,紧盯国家政策投向,系统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项目,提前做好规划设计、审批备案等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及省、芜湖市补助资金,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在手项目落地见效,推动赛腾光伏一体化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武耀玻璃、新铝时代、智佳能等一批产业配套项目落地开工、年内入规。
    抢抓全省首位产业发展风口。牢牢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动力电池、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发展,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家,力争产值突破350亿元。守住“一招鲜”,推动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生产线项目尽快落地,保障首期项目6月份达产,加快建设全省动力电池第一城。布局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推动比亚迪光伏电池中试线项目建成投产、量产项目尽快落地,争取在无建设电芯、pack、储能、光伏集成化生产基地。
    谋划未来产业赛道。高标准建设“东数西算”无为起步区,加快金科数据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园、中能建智慧低碳大数据产业园开工建设,推动服务器、云计算、数据开发等相关产业向无为汇聚,引进大数据关联产业8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培育数字化车间3个、智能工厂1个。多元布局数字创意、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积极招引5家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初创型企业落户无为。
    (二)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在夯实产业强市根基上形成新突破
    推动电线电缆产业提级扩能。做实特种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国家(无为)特种电缆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论坛成果转化,谋划扶持电线电缆转型升级一揽子政策,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全要素的生态化构建,推动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产品高端化方向迈进。推进龙头企业优化组合、抱团发展,把做强企业主体、做大企业规模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加快国电、远征等电缆企业上市进程,推进凯波高分子线缆特材、华上海洋电缆、楚江高端细线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力争电线电缆产业规模达350亿元。
    加快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集聚成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支持翱兰松鼠、紫约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10家以上,打造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力争产值超80亿元。推动无为板鸭借船出海,支持“李老奶奶花生米”与三只松鼠强强联合,打造十亿级以上大单品。支持预制菜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力争预制菜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
    推进羽毛羽绒产业转型升级。筹建研发检测中心,参与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制定,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羽毛羽绒产业基地,力争产值突破50亿元。培育壮大东隆家纺、光明体育等重点企业,启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羽毛羽绒产业链向羽绒制品生产、羽毛球运动装备转型,新增产值超5亿元企业3家以上。
    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实施消费基础设施补短板系统工程,加快米芾商业广场二期、万汇城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动濡街特色商业街等项目投入运行,完善特色街区、大型商超等升级版商业设施,谋划布局农村标准商业体,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持续开展现代服务业“内培外引”行动,推动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业态发展,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龙头企业不少于1家,力争全年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30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
    引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公共政策兑现,鼓励开拓外埠市场,强化重点项目与建筑业协同发展,引进优质央企在无设立子公司,建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壮大企业主体,“一企一策”支持头部企业向上市迈进。支持本土企业升级资质,全年新增二级资质以上企业30家、“二升一”资质企业10家以上,争取实现特级企业零的突破。成立建筑业产业协会,凝聚行业向心力。全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擦亮“建筑业十强县(市)”金字招牌。
    (三)全面优化交通物流体系,在加速转化发展势能上形成新突破
    全力打造江淮运河出江口。积极对接全省江淮运河总体规划,优化无为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芜湖港高沟公用码头建设,积极引进大宗货物交易物流中心项目,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和江淮运河通江达海货运枢纽。布局建设裕溪河、西河内陆码头和航道,补齐无为经开区“一区四园”的水运短板。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速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争取常芜合(无为—庐江)铁路、北沿江铁路等重点铁路工程途经无为并设站,努力实现无为高铁的十字交叉。加快铜商高速无为至巢湖段、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建设,推动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无为高速北环线开工,尽早实现高速绕城、无为与芜湖主城高速公路链接。
    着力完善市内国省干线路网。推动G347泥汊—泉塘段改建工程开工、横埠新后河桥及连接线工程完工,确保G347通江大道无为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建成通车,实现无为全境国道通一级公路,打通绕城公路“最后一公里”。
    不断健全城乡物流运输体系。开工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加快电商产业园建设,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城乡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县级综合运输服务中心(智能分拣中心)建成运营,进一步畅通物流运输“毛细血管”。实施县乡级道路养护大中修240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72公里,农村公路村道安防提升246公里,积极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四)着力提升城市层级,在高质量打造芜湖市域副中心上形成新突破
    提升规划层级。突出规划前瞻性、指导性和延续性,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系统等7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发挥城市建设规划导则作用,建立城市规划设计顾问制度,系统推进省级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强化城市设计引导和风貌管控,高水平设计城市重要节点单元、大型公共建筑和天际线,不断提升城市颜值。
    建设人民城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30个,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6266套。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启动建设市政道路10条,改造城市排水管网12公里,修复人行道3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位300个,新建宜邻服务中心1个,加快汽车和电瓶车充电基础设施、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PPP项目二期、老年大学等项目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完善东部新城路网、供电、公交枢纽等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双子大厦、数字经济产业园。谋划建设雕塑、戏曲等一批具有艺术品位的主题公园,开工建设米芾文化公园改造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2.1万平方米、口袋公园15处,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提升管理层级。开展城市体检,精准排查治理短板弱项。开展“行走无为”活动,做好点位巡查,压实城市管理“三级网格”责任。重拳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弱电杆线、违规广告等突出乱象,改革市政、园林养护模式,不断提升城市居住环境。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物业无忧”工程,完成全市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持续打造“皖美红色物业”小区。坚持示范引领,打造一批文明创建样板,逐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巩固第六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提升服务层级。对标沪苏浙等先进地区,强化为民为企服务,创优“最濡意”营商环境品牌,力争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前列。持续实施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落实“专班+专员”为企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提升企业诉求办理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拓宽“一件事一次办”服务领域。依托各镇为民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切实解决群众实际诉求。开展“换位体验走流程”活动,以办事人角色体验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挖掘群众办事难点痛点,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领导干部常态化接访下访,加大积案化解力度,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水平。健全“初信初访不出镇”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努力让群众的每一次诉求都有人办理、都依法推进。
        (五)切实抓好“三农”工作重点,在乡村全面振兴上形成新突破
    启动实施农产品单品百亿工程。聚焦水产(螃蟹、龙虾)、坚果、蓝莓三大特色产业,系统规划、统筹资源、重点支持,推动一产规模化、二产品牌化、三产融合化发展,着力打造3个百亿级产业。坚持用“工业模式”打造高效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军二路、无六路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做强绿色食品、羽毛羽绒等2个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设“渔+”综合种养示范区5000亩以上、高标准粮食连片生产示范区2万亩以上,新增耕地25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5万亩,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抓好开城、陡沟、昆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发挥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作用,新增产学研项目5个,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省级产品品牌6个,积极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积极做好文旅资源转化文章。启动建设沿山大道旅游一号公路,同步开发竹丝湖、三公山、万年台、泊山洞、天井山、西九华等核心资源,力争三年建成芜湖最美旅游线路。依托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优先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培育芜湖市级精品民宿5家、“后备箱”基地1家、“双微”提升点40个,打造多元化乡村民宿、趣味化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场景。建成农文旅重点产业集聚区3个,新认定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以上,形成一批网红打卡地。
        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五清一改”“三大革命”,全面铺开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综合整治。大力开展路域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分类设计农村道路绿化整洁方案,以道路为轴线、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依托,由表及里推动乡村道路、村庄、庭院环境整治。按照全域推进、分步实施的模式,围绕重点县乡道路、集镇入口、国省干道(高速)连接线,先易后难、层层递进,分三年全面优化道路沿线人居环境。
    全力建设和美乡村。高标准建设精品示范村3个、省级中心村30个、美丽宜居村庄60个以上,争创全省和美乡村示范县。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力争县级文明村镇占比80%以上。推动卫渡、临江、泥汊南、百子桥排灌站投入使用,加快西河、马口河、花渡河(无城联圩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启动永安河、黄陈河、花渡河(正岗段)、竹丝湖防洪治理以及山洪沟治理、无为经开区城农排体系等工程建设,加快上九连圩等中型灌区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水旱防御能力。
    努力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畅通农民创业就业渠道,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300人次,让农村居民工作有岗位、上岗有技能、生活有保障,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马”,力争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260万元、收益超120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加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强力推动改革创新赋能,在激发更强内生动力上形成新突破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国有企业向“投、融、建、管、营”一体市场化转型,新增AA级主体信用评级国有企业1家,力争国有资产收益增长15%以上。积极推行无为经开区“管委会+公司”等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公共研发平台”的思路,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力争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5项以上、新登记省科技成果135项。大力开展高企倍增行动,以“科升高”“规进高”为抓手,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深入实施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双清零”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5%,全面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水平。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0件,力争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件。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实施无为经开区功能提升工程,完成调区及主导产业变更,推进马口河以南成片开发,实现650亩闲置地块出让清零。推动“双创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构建“孵化器—加速器—标准化厂房”企业孵化链条。高品质打造高沟电缆特色小镇,不断完善园区承载功能。持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厂房盘活利用,科学制定亩均产值、税收、能耗、环境等综合评价体系,盘活利用低效工业用地1000亩、闲置厂房18万平方米、闲置企业14家以上。
    (七)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在绘就和美幸福画卷上形成新突破
    兜牢民生底线。推深做实民生实事,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具体事。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千方百计推荐岗位、做好服务。落实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抚恤优待、残疾补贴等托底政策,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引进高端养老机构,升级改造养老机构7家,完成适老化改造400户,优化提升老年食堂(助餐点)10个。优化婴幼儿托幼(托育)服务体系,启动陡沟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0个、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托位715个。
    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建设天井山小学、无为三中东部新城校区。继续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整合,撤并学校10所以上,新组建义务教育集团2个。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师队伍建设,抓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动芜湖电缆工业学校实施“双优计划”,与高校开展合作化办学。持续推动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争创“三甲”医院,支持市人民医院与弋矶山医院深度合作办医,着力提高市域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级卫生市、健康市。持续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推动工青妇、科协、残联、工商联、文联等群团组织发展,切实抓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退役军人事务、外事侨务、气象、史志、红十字会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丰富群众生活。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乡韵无为”戏曲展演、“濡水情”民俗展演、“濡须大讲堂”等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办好赛龙舟、年货嘉年华、民俗文化节、白茶采摘节、螃蟹节等节庆文化活动,高规格举办“稻田音乐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公益性、普惠性体育活动,积极筹办省级羽毛球邀请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半程马拉松赛等精品赛事,组织开展群众性赛事和活动40次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持续推进“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建设,改造配建便民健身设施40个、百姓健身房2个,建成阅读空间3个。
    推进社会治理。落细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争创1个国家级、3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查处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做到“警察常见、警车常巡、警灯常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在擦出更亮生态底色上形成新突破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聚焦中央、省环保督察和芜湖市交办问题整改提升,全力整治“散乱污”企业,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上马“蓝天卫士”项目,持续抓好秸秆禁烧。推动重点企业落实VOCs深度治理,减轻臭氧污染,全年优良天气比例达82%以上。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护,实施高沟饮用水水源地和西河备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强化地表水断面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确保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年均值100%达标。完成1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和第二批5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开展固废倾倒常态化巡查,建立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100%。
    突出生态屏障建设。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大力实施美丽长江(无为)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全面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5000亩。加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为市区域)、安庆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无为市区域)、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持续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完成废弃矿山修复7处,创建省级绿色矿山1家。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严格能源“双控”,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节能改造企业2家,培育“绿色工厂”1家以上。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争取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试点,力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实施城区绿化提升行动,加快巢湖流域(无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建设。优化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检查机制,开工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东部新城生活垃圾中转站,缓解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发放汽车消费券,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倡导绿色消费,让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能力支撑发展,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我们要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牢记为民宗旨,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职能、聚动能、提效能,不断提升拼经济、抓发展、惠民生的能力水平。
    坚定不移提升发展能力。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要着力提升系统思维能力,坚持按规律办事,放眼未来要善用规划,谋划工作要看得见森林,推进工作要能形成闭环,解决问题要统筹各方,坚决不做“雨天割稻子”的事,少做“到点收摊子”的事,多做首尾兼顾的事。要强化专业操作的能力,坚持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破解难题、引领发展,要向懂的人拜师、请对的人支招、让明白人干事,不懂不能装懂,不懂更不臆断,不懂就要去学,力争让每一个无为问题都有科学专业的解决方案。要强化纵深推进的能力,牢固树立把事干好的工作导向,杜绝“除以20”式的分解任务、督查考核式的指导工作、刻舟求剑式的完成动作、掩耳盗铃式的汇报工作,遇事多想一层,干事多跨一步,着力破解政策“落不细”、服务“跟不上”、结果“不满意”的突出问题。
    紧盯不放抓好工作落实。工作部署要“定人定岗”,接受任务要“令行禁止”,指导基层要“有问有答”,落实工作要“说到做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干在前、作表率,市长、局长、镇长要多到现场,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善决策、敢拍板,不回避矛盾,不做圆滑官、不当烂好人,带头担当、带头冲锋。要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季、每一月、每一周,实化到每个项目、每个政策、每条措施,确保说一件、办一件、成一件。树牢“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的鲜明导向,用实绩说话、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说话,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毫不动摇推进依法行政。科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工作,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争创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市)。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规范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按照“忠专实”“勤正廉”的要求,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政府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更多的财力、最大的精力用于保民生、补短板、促发展。弘扬真抓实干、善做善成的工作作风,争创发动机式的单位,争当变速箱式的干部,绝不做传动轴、二传手式的官僚。全力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洁风险防范,确保政府系统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一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实干争先,为奋力打造“一地四区”、加快建设芜湖市域副中心、努力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而不懈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