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0|回复: 0

[江苏] 2024年苏州市姑苏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4-5-10 21: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苏州市姑苏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9日在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区长  陈  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姑苏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在姑苏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给予了“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的高度评价,留下了“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的殷殷嘱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地激励了姑苏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斗志,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
    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我们主动担当、创新探索,古城保护成果受到各界关注肯定。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圆满召开,百余个历史文化名城代表首次齐聚一堂,姑苏古城保护经验向全国推广。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成功举办。“争取中长期低息贷款支持古城保护”举措纳入住建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潘氏祖宅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拙政问雅”夜游项目获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平江九巷”作为“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城市合作赛道,亮相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姑苏古城保护成果全年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国家权威媒体报道百余次。
    ——我们顶压奋进、满弓而上,经济运行态势呈现回升向好势头。面对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外部环境,我们坚持强信心、促发展,优服务、保稳定,毫不动摇与各类市场主体同舟共济、风雨同行。全区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亿元,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大关,实现1028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各项主要指标在全市排名进一步提升,摆脱“落后垫底”局面。全年各类市场主体数量保持正增长,“四上”单位在库数净增124家,发展更具韧性活力。
    ——我们节用裕民、补短固强,各项民生实事得到保质保量完成。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年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近1.1亿元。坚持“小切口、大变化”,将87%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15个大项、31个子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路面修整、飞线入地、绿化提升等409个民生微实事项目顺利开展,兑现了向群众的庄严承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总体稳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为7492户弱势群体家庭开展电线老化更新等消防安全提升项目,既有住宅电梯加装等一批无障碍设施工程顺利完成,为最柔软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我们直面沉疴、攻坚克难,诸多历史欠账得以有力有效化解。聚焦民意所盼、民生所需、民情所系,加压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让一批历史欠账真正变为“历史”。创新试点货币化安置政策,搁置20年的城中村万丰里和17年未解危的钟楼新村,相继实施协议搬迁。停摆8年的沧浪城实现盘活利用,“汇邻·新市”项目正式开工。闲置8年的友新综合市场对外开业,南门水产市场整体迁入。桐泾路北延工程建成通车,10年“断头路”得以打通。直管公有住房管理办法制定出台,超3万平方米公房修缮工作全面启动。南园村股改历史遗留问题平稳解决。
    一年来,我们统筹抓保护、促增长、提品质、优服务、防风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古城保育活化。名保办机制高效运转,落实推动111项议题。与国开行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利用工程二期项目战略签约,与苏创投合作成立10亿元规模古城保护基金,国资国企合作力度持续加大。古城54个街坊实现社区规划师队伍全覆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稳步推进,虎丘正山门段环境提升工程竣工验收,唐寅故居文化区正式开街,市方志馆新馆建成开放,唐寅祠、按察使署旧址主体等关键点位修缮完成。“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创新推出,活化利用传统民居“一件事”正式启动,22处古建老宅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实现活化利用,苏作馆苏州旗舰店等一批项目顺利开业,古吴轩入驻章太炎故居,古城保护成果更加可观可感。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数字孪生古城”平台上线运行。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活动、苏州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家咨询会、古城保护更新专家畅谈会成功举办。
    二是持续激发文商旅消费潜力。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全年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姑苏区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状元之旅”等六大主题12条精品文旅路线全新推出,“水上游”品质优化提升。畅园有熊、万豪AC等一批精品酒店落户古城,旅游民宿业规范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实施。平江路获评省示范步行街。商贸新业态蓬勃发展,胥江龙湖、仁恒仓街、金地广场等地标型商业载体建成开业,泰华商城升级焕新,“景区+商圈”联动格局加快构建。累计开展“五五”“双12”等促消费活动450场,限上住宿、餐饮营收同比大幅增长。文化品牌加速打造,“运河剧场”全面开工,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顺利落地,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馆”对外开业。全省首个老字号商标品牌指导站创新设立,“苏州老字号”新增4家,松鹤楼入围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案例集”。苏州国际设计周、“大运河姑苏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成功举办。特色名街志《平江路志》首发亮相。
    三是加快培育创新发展动能。持续优布局、搭平台、强引育,重点产业集群呈现积厚成势、加速跃升新气象。全年落地数字创意产业项目83个、高技术服务产业项目141个,新增省服务业领军企业1家、市服务业领军企业2家、市级总部企业3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8家、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11家。苏半科技产业园、姑苏法律服务产业园启动区顺利开园。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苏州热工研究院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实验中心项目成功落地,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突破;江苏国保获评省级“瞪羚”企业;3家企业科技项目分获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有效高企数、“专精特新”企业数创历史新高。人才招引靶向发力,新增省级众创空间5个,落地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13个,国家级人才引育实现“零”的突破。产业空间要素加速释放,首次完成区级储备地块上市,全年累计出让产业用地10宗。聚焦人民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有效盘活33.5万平方米载体资源,产业园楼宇全口径税收预计同比增长12%。
    四是着力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先后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50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5条政策措施,累计落实减免各类税额5.5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和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超4000万元,用“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应对冲击、增强信心。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助力企业打品牌、增订单、拓市场。成立街道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集成化响应办理企业诉求事项,30名企业家成为区营商环境“体验官”“监督员”。深入开展“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集中服务月”活动,全过程倾听企业家诉求,全链条支持存量企业做大做强,苏规院成为首家本土培育上市企业,园林设计院挂牌新三板创新层。“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可网办率达98%,近八成事项可即来即办。彩香一村农贸市场等9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企业开办+用电报装”一站式服务率先落地。“姑苏·惠服务”和黄浦“店小二”政务服务品牌深度协作,高频涉企服务实现跨省远程办理。全区24个银行网点设置“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
    五是积极改善城市功能品质。永林新村二区等104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惠及居民3.4万户。虎东路等7条“断头路”全线贯通,竹辉路、高架沿线等重点区段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工,区域交通循环格局进一步完善。41个征收搬迁项目实现清零,近35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完成拆除,150条“净美街巷”集中创建,火车站北广场、观前主街等8个“席地而坐”示范区创新打造,环境品质有效提升。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正式启用,新增停车泊位超1万个、共享开放点21处,“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物业城市”试点工程全面启动,古城范围内181个无物业住区实现基础物业服务全覆盖。“河长制”“林长制”工作有效落实,新改建13处口袋公园、新增7条市级幸福河湖,区水务管理中心正式成立。省考断面水质优Ⅱ比例达100%,取得历史性突破。空气质量稳定达标。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全部整改销号。
    六是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就创业形势保持平稳,新增就业岗位5.9万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品牌全国推广。新增参保扩面9.1万人,社会救助、抚恤优待、大病保险等托底政策扎实落实。新启用5所小学、幼儿园,16所初中平稳转隶,义务教育实现全学段贯通,中小学校医和心理教师配备全覆盖。医疗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区加快打造,桃花坞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运营,医联体合作持续深化。国投宝原老年公寓、福相护理院、悦邻护理院和3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80张,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727户。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新增托位1565个。创成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省级健康区,桂花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社区综合为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18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建设完成,一批健身路径、夜书房、24小时药店完成布点,三香、娄门、富强等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南环第二社区入选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
    七是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安保维稳任务。89项挂牌督办隐患问题整改到位,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双零”。葑门路、茶花村等小型消防站建设完成,烟感报警、燃气安保装置安装工作全域铺开,火灾事故同比下降16.9%,消防警情平均响应时间全市最快。治安环境不断净化,街面见警率进一步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社情民意联系机制”持续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面建成,信访突出矛盾“百日会战”“双月攻坚”行动扎实推进,一批风险隐患有效化解,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平安稳定。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在全市率先启动“透明餐厅”守护工程,“食安姑苏”品牌持续擦亮。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在政府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贯穿始终,统筹安排、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新思想锻造洗礼中持续打造勤廉、务实、高效政府。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定期开展集中学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涉企“免罚轻罚”清单,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面建成区、街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惠民法律服务常态化开展。自觉接受各方监督,高标准承办市“两会”建议提案37件,办理区人大建议144件、区政协提案263件,办复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为100%。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区城运联动指挥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完成,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归集,数据开放数量同比提升60%,数字社区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持续优化政治生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阶段任务。此外,对台、港澳、侨务、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多重目标中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多种挑战中迎难而上、难中求成,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姑苏人民无惧风浪、一往无前,以敢为致胜、以拼搏争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驻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保护区、姑苏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姑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处于“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诸多短板弱项和困难挑战。古城保护社会化参与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古建老宅盘活利用的瓶颈难点尚未有效打通,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品牌优势。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创新动能积蓄不足,营商环境与市场感受还有温差。城市环境和功能品质仍然存在一系列历史欠账,公共服务供给有待进一步提质增效。各类安全稳定风险隐患叠加,基层治理的难度不断提升。政府系统作风效能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滚石上山、闯关夺隘的勇气和韧劲攻坚克难,尽心竭力不辜负群众的期待。
    二、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对苏州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姑苏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为我们奋进新时代把脉定向、指路引航。谆谆嘱托言犹在耳,唯有奋斗方能不负。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锐意进取、实干笃行,在中国式现代化姑苏新实践中努力创造新业绩、探索新经验、打造新范例,用高质量发展实绩回报总书记重托、回应群众期盼。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刻演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依然较多,但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国内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数字经济背景下,省、市“两业融合”走深走实,实体经济仍是高质量发展最有力支撑。对姑苏区而言,近年来产业集群加速成势、消费热度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交通路网日趋完善,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要素正加快集聚,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加之多重政策叠加效应的逐步显现,我们有理由、有底气、更有信心推动发展行稳致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区委全会部署安排,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把创新驱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凝心聚力建设“福气之城”,打造展示人文经济学苏州实践的最美窗口,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姑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力争突破千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做到奋发有为。主动把各项工作放在省、市发展大局中去审视分析、谋划推动,坚决扛起古城保护“排头兵”、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使命担当,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推向前进。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做到统筹兼顾。以更高水平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兼顾多重目标间的动态平衡,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办好办成一批巩固根基、带动全局、牵引长远的要事,让发展更有质效、更有温度、更可持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民。紧紧围绕“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多干让群众得实惠、涨腰包、心头暖的实事,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困难群众生活水平,积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各位代表,姑苏承载着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肩负着省委、市委赋予的光荣使命,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有百万姑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明天!
    三、2024年主要任务
    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把握机遇、顺势而上,让古城保护成果更加丰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重要指示要求,围绕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区,紧抓古城关注度、影响力持续提升契机,持续做精做优“续、多、新”三篇文章,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建设活着的古城、幸福的古城、繁华的古城。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勇探索。主动对上争取政策支持,积极申报、有力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深化古城全域历史地段保护研究,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探索实践“小单元、渐进式、微更新”成片保护模式。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应保尽保”对象名录。强化“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成果应用,以数字孪生技术演绎姑苏古城。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强推进。全面开展古城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提升专项行动,逐步推动古城架空线整治入地。聚焦“点、线、圈、面”空间格局,统筹环境提升、功能完善、业态升级、文脉挖掘,压茬推进“平江九巷”、虎丘综改、32号街坊、五卅路子城等重点片区改造工程,创新打造十全街、葑门横街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依序开展古建老宅保护修缮,“串点成线、联圈织面”形成一批保护成果,将古城整体打造为体验苏式生活典范的“最美窗口”。三是在资源活化上求实效。建立完善资源归集、修缮保护、活化运营、交易管理一体化平台,研究制定古城重点片区业态准入正反面清单。围绕打造“新时代的姑苏园林”,依托“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做好优质项目导入,推动悬桥巷方宅、苏肇冰故居、顾颉刚故居等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发挥好专家团队、社区规划师作用,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更新,吸引更多有文化、有实力、有情怀的各类主体落户古城。四是在文化传承上谋创新。深化“典籍里的姑苏”研究整理,打造“苏”“古”“名”系列主题文化名片,探索“用一句话叫响一座城”,提炼形成体现独特文化内涵的城市“大IP”。积极推动“全市非遗在古城,全国非遗进古城”,引育一批优质演艺传媒单位,产出更多“姑苏原创”“姑苏出品”。将江南文化、苏式美学嵌入改造更新、融入街巷肌理,悉心打造“转角遇见美”的城市小品、艺文空间,推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充分开放、高效利用,让古城可感知、可阅读。主动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行动,做优“轧神仙”“吴地端午”“冬至大如年”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品牌,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传播力、感召力。
    (二)深挖潜力、提振信心,让经济增长步伐更加稳健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提升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一是促进消费提档升级。积极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强化“景区+商圈”整体联动,保障华贸中心顺利开业、“上城门”“开元里”等项目竣工投用,推出更多地标型商业载体,引育商贸新消费产业项目不少于70个。围绕“微旅行、慢生活”,打造“福气平江”“竹辉葑溪”等15个“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生态圈,引入美陈展览、美食品鉴、特色市集、演艺演出、文体赛事等新业态新模式,办好城墙灯光秀,丰富全天候、全时段消费场景。推动特色酒店、精品民宿集聚化品牌化发展,联合景区、文博场所推出文旅套餐。大力发展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助力传统商超、老字号“触网焕新”,培育消费新动能。精心办好让利促销、主题节庆活动,有效拉动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持续为群众营造更加安心、省心、舒心的消费环境。二是强化项目带动牵引。坚持“引进+推进”两手抓,掀起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持续热潮,坚定不移扩投资、强支撑、促增长,用足用好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性工具,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联东U谷、美罗南扩等重点项目,加快元创姑苏智谷、胥江创意湾等地块开发,确保签约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达效。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与大型央企、头部企业和跨国公司合作,引培不少于12个总部经济项目。三是扶持企业做优做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激发国企活力和效率。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力争推动更多本土企业上市。积极提升中欧班列质效,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扎实落实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举措,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重大政策直达快享和兑现落实,坚定不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坚持“有需必应、有应必果”,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优化提升企业服务中心功能,推动涉企诉求一口收办、即时响应、闭环管理。
    (三)前瞻布局、创新驱动,让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紧扣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具有姑苏特色的都市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一是打造产业发展集群。深入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摸清摸透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制定出台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细分领域图谱,配套修订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体系。着眼姑苏环虎丘片区一体化提升,用好虎丘湿地公园、沪宁高速沿线等重点产业空间,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医疗服务总部集聚区,探索“工业上楼”姑苏路径,精准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积极推动婚庆服务等重点产业全链条并联融合、同频共振,做精做强文创、生活、工业设计,培育壮大检验检测、律师会计、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辐射度。确保新增数字创意、高技术服务产业项目180个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二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大区级创新项目奖补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平稳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力争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上实现突破。加快建设西环路沿线科创走廊,服务好热工院、博宇鑫等重点项目,推动专业型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科创载体提质扩面。主动对接大院大所大校,探索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积极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三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压茬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构建完善“数据得地”工作模式,年内推出不少于300亩优质地块。围绕“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领证”,深入探索并联审批、容缺预审机制,有效解决优质企业得地难、用地慢问题。加快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吴地中心、苏州饭店等多年停摆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服务南门汽车站等载体自主更新,新增盘活闲置载体不低于30万平方米,确保亿元载体数量达到10个以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搭建资源要素共享平台。扩面升级人才礼遇政策,强化“双招双引”,培育领军人才不少于20人,落地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不少于100个。
    (四)内外兼修、建管并重,让城市功能品质更加宜居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突出“精细、精微、精致、精雅”,以“绣花”精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全域统筹打造高品质宜居环境。一是改善居住条件。深入实施25个老旧小区环境改善提升工程,重点解决配套不足、管网老化等群众关心关切问题,持续推进电梯加装和楼道无障碍设施改造,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全面启动、依序实施城中村改造,全力以赴消除一批“城市疮疤”。聚焦直管公房长效管理,制定出台申请式退租办法,解危修缮不少于2万平方米,保障群众安居需求。二是补齐设施短板。完成临顿路、虎丘路改造,打通4条断头路、瓶颈路,加快友联运河大桥、葑门桥重建等项目进度,提升道路通达率。完善“慢行”交通体系,大力治堵、治乱、保畅,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舒心。推动平海路换乘停车场等项目建成启用,扩容泊位供给1万个、开放共享停车场20处,推广立体停车、智慧导引、无感支付,科学布设充电设施,缓解“停车难”“充电难”问题。三是强化精细治理。深化主次干道、高架桥下空间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违法建设、户外广告专项整治,优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维护干净、整洁、有序环境。围绕构筑“以人为本”街道空间,持续推进“净美街巷”打造,优化更新城市家具,新改建迎春路小游园等10个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更多信步可及的休憩场所。完善“物业城市”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环卫保洁等更多职能有效归集,提高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四是擦亮生态底色。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重点时段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落实河道高质量管护,保障省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打造不少于10条幸福河湖。深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五)倾心倾力、竭诚为民,让民生幸福底色更加厚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的一天、人的一生”,推进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回应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让群众忧心事烦心事更少、获得感幸福感更多。一是强化民生保障。提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质效,突出精确识别、精细分类、精准服务,持续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年新增5.2万个就业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群众劳有所得、劳必有得。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全年新增参保不少于6.5万人。统筹落实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大病救助、优抚安置等各项工作,关心关爱“老弱病残”“五失人员”等重点群体,牢牢兜住民生底线。二是改善民生事业。集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5所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启动特殊教育学校异地新建和原大儒中心小学“小改幼”项目,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挖掘百年老校文脉,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关注教育领域心理健康,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完成西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联青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内涵,让群众就近享受大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中医馆全覆盖。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点位布局,完成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500户,新增养老机构床位不少于500张,着力提高认知症老年人照护能力;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和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深化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以“友好之城”待“有为青年”。三是做优民生服务。加快三香、富强等7个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进程,抓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环境品质提档提优,推动“平价菜摊”等惠民政策精准有效落地。探索建设一批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面向群众提供养老托育、家政便民、健康卫生、文化休闲等服务,优化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突出“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有序推进公共卫生设施提质改造。服务保障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推动更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六)夯实基础、筑牢底板,让社会治理内涵更加丰富
    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夯实社会安全稳定基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姑苏、和谐姑苏。一是筑牢安全防护屏障。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网格化、专业化、数字化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危化品、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完成城市生命线工程试点场景、桐泾路消防救援站建设,加快存量安全隐患建筑整改销号,坚决防范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多维管控,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监管,把学校、幼儿园和养老机构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助力苏州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二是拓宽多元解纷路径。持续开展“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做优做实“社情民意联系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深入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力化解信访积案,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用好“一站式”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集中开展清理欠账、欠款、欠薪行动,扎实做好保交楼、防烂尾、稳预期各项工作,加强金融、电信、网络等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坚决维护好群众财产权益。三是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能力,推动基层服务“六支队伍”融合发展,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加快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厘清社区工作职责边界,落实分片包干常态化走访,推动社区职能从“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维护良好网络空间秩序。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做亮姑苏双拥品牌。
    各位代表,让人民满意是政府的不懈追求。面对群众期盼、时代机遇、发展重任,我们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敢为善为的姿态真抓实干、加压奋进,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让人民群众更放心、更满意、更信赖!
    一是坚持忠诚为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扛稳意识形态责任,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靠谱姑苏形象,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到位。持续强化问题导向,深入细致对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抓好整改落实。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突出依法、科学、民主,严格执行政府议事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扩大公众参与度,让政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持续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大力提升基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完善审计监督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坚持高效施政。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始终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办事情。围绕让企业和群众更加“有感”,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革,持续推动数据开放共享、贯通融合、场景落地,推出一批“切口小、方法巧、效果灵”的数字化应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线下“一窗办”,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力争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压缩95%、即办件占比85%以上,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折腾、少跑腿、更舒心。提升“一网统管”效能,提高城运联动指挥平台智能化响应、可视化指挥、闭环式处置水平。
    四是坚持廉洁从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体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线,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委相关规定,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压缩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行最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弘扬“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精气神,众志成城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共同擦亮“福气之城”金名片,续写“姑苏繁华”新篇章!

    部分名词解释
    1.“四上”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
    2. 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依托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公开招租、公开转让等形式,吸引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古建老宅活化利用。
    3.“透明餐厅”:采用后厨透明式、开放式、视频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的餐饮场所。
    4.“续、多、新”:注重延续文脉、更续发展、接续奋斗、后续评估,推动多目标协同、多要素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方式实施,加强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
    5. 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向各地征求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方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家级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示。
    6.“苏”“古”“名”:苏工苏作苏味苏艺;古镇古村古街古宅;名人名家名师。
    7.“五失人员”: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心理失衡、关系失和、精神失常等人员。
    8. 基层服务“六支队伍”:社区工作者、海棠先锋、社区民警、社区调解员、社区医生、社区规划师六支基层专业服务队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