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7|回复: 0

[辽宁] 2024年锦州市太和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39
  • 签到天数: 72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714
    发表于 2024-4-26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锦州市太和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1日在锦州市太和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佟盛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太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锦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活、优”并举策略,统筹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全区经济社会保持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先后荣获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推进产业数字化工作成效明显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区、“大禹杯”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城区建设开启崭新篇章。



    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3.5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9亿元,增长27.66%;固定资产投资额45.92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98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亿元,增长4.1%;进出口总额17.6亿元,增长21.58%;域外引资到位额35.29亿元,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02元和21690元,分别增长5.58%和8.14%,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发挥产业优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持续壮大。完善丰富“5+1”产业布局,建立“老、原、新”项目库,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龙威机械、力德航空等“老字号”企业创新提质,特冶新材、桃李食品等“原字号”企业延展链条,锦渤机辆、宏拓钼酸铵等“新字号”企业发展壮大。宝钛华神被评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信钛业数字车间示范引领,数字经济更多赋能“智造强区”。全年实现“小升规”8户、“规升巨”2户。工业用电量达到16.2亿千瓦时,继续全市领跑。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面融入东北陆海新通道,辽西物流港全面启动。全区限上企业达到70家。大商超市等商超稳定运营,隆达广场建成招商,水果、蔬菜等专业市场带动明显,三千茶农餐饮服务中心荣获全市唯一省5A级绿色餐厅。成功举办春、秋两届辽西汽车博览会,交易额突破3亿元。磐石广告等12家企业入驻南庄里电商基地,有效激活经济新动力。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年粮食产量突破0.57亿斤,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金铃大枣、早金酥梨等品牌优势强劲。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召开“政银助力乡村振兴”对接会,发放涉农贷款613万元。全年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个,建成农产品深加工项目6个,“菜篮子”基地成为全市保供主力军。

    园区发展厚积薄发。污水处理厂、蒸汽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编制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实施园区封闭管理及有毒有害气体在线监测,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通过省级验收。制定化工项目准入暂行办法,锦渤机辆二期、澳瀚金属等7个项目开工,“一区多园”成为我区工业发展主战场,综合发展水平由全省51位跃升至24位。

    (二)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攻坚发力。坚持“项目为王”,全年开复工项目91个,总投资151.4亿元,11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8个项目获专项资金支持。水源地D地块、神工半导体六期等65个项目开(复)工,中信钛业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新苏环保垃圾焚烧发电等29个项目竣工达产。锦州钒业“引战”项目获财政部批复,融资超7亿元。中联·润熙地产项目再现当年摘牌、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的“太和速度”。

    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全年“走出去、请进来”66次,氢能产业园、年产2000吨高纯有色金属材料等15个项目实现签约,其中亿元以上14个。北新建材25万吨脱硫石膏固废资源化利用、包豪斯组合式墙体板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与锦州德实能源、河南瑞丰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辽西物流港、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与疫情赛跑,挤时间、抢进度,强线上、争线下,招商工作交出圆满答卷。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开展“环境建设年”,深化“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强力推进“一网通办”。75个高频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403个服务事项“秒批秒办”,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深入实施项目管家,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在全市率先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神工半导体六期项目仅用40天完备手续、开工建设。查处18件破坏营商环境案件,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要素保障更加完备。积极争取“三区三线”划定,实现空间资源优势最大化。全力争取债券支持,有效保障汤河子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4.41公顷,拆除2021年度土地卫片新增违法图斑33个。完成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沈阳局反馈问题整改38个。全面承接工业用地规划审批权,召开规委会4次、土委会3次,出让工业地块13个。仅用45天时间,签订协议1321户,圆满完成16.36公里的绕城公路(太和段)征收,受到市委、市政府表扬。

    (三)齐心协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有效迸发

    民营经济根基稳固。落实国务院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建立保障落实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年累计减税2.1亿元,减征社会保险280余万元。全力促进市场主体活跃发展,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助力企业融资2800万元。建立主动帮办机制,累计帮助9家企业解决上市、融资、供电等问题14个。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838家,完成“个转企”14家。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调整优化事业单位设置,职能赋予更加准确,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完成街道机构“7+1”“6+1”设置,基层力量得到有效增强。电机电器厂地块挂牌出让,彻底解决职工遗留问题。全面做好财政体制改革,接收市级下放企业56户,有效调动发展经济积极性。辽西汽车流通数字化平台上线运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引领活力倍增。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树牢“三一”理念,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神工半导体、中信金属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色新材获省科创大赛三等奖,中信钛业、神工半导体、锦州钒业被评为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全年新增“雏鹰”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3家、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家、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个、科技成果吸纳转化35项,多项科创指标继续位居全市前列。

    (四)坚持不懈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管理提标升级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启动“拆围、清污、覆绿”行动,种植树木5000余株,建设口袋公园3个。收回汤河子地区供暖权,富凯隆达等3个小区完成供暖并网,兴隆地区供暖问题得到解决。完成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457户。头道河滨河路建成通车,新民南街、绕城公路(太和段)等多条道路开工建设,困扰百姓十年之久的锦兴路断头路实现彻底贯通。

    城市管理愈加精细。创新“U型空间”管理,以示范路和标准路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万余人次、执法车辆7100余台次,清除大型立柱广告4处、楼顶广告117处,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5300余处。建成太和街道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全区回收利用率达到15%以上。环境卫生千分制日常考核连续22次排名全市第一。

    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全面启动农村环境整治,落实“1+2+N”责任,累计清理各类垃圾5200余吨、沟渠116公里、“三堆”1629个,修建文化广场5个、景观墙4250延长米,种植各类树木2.4万余株。农村改厕问题整改全面完成。“一事一议”村级公路8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2公里、维修改造19.8公里,新建桥梁2座。携手市交通局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清理违规占道38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全场景演练,农村“集、转、运、销”常态化保洁实现闭环管理。

    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3个反馈问题、17个信访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积极做好市委生态环境督导初步反馈问题整改,立行立改51件,办结信访案件70件。以“河长制”为抓手,有效遏制河道内垃圾倾倒、污水偷排等行为,“两河一库”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全年优良天数309天,达标率达84.6%,PM2.5同比改善4.8%,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凝心聚力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成果实现共享

    社会保障精准有力。深入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新增城镇就业2015人,扶持创业带头人59人。帮助1000余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2098万元。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92件,涉及资金196万元。为176名社区工作者提高薪酬待遇。5家社工站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排查自建房22936户,建设扶贫用房9户。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全部落实到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太和区第三、第四幼儿园开园招生,招录幼儿教师46人,新增学位540个。深入开展“双减”,有效减轻学生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开展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持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有效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创建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区、街两级残联换届。

    疫情防控精准高效。成功高效处置“10.29”“11.21”突发疫情,以“静要稳、流要快、筛要全、隔要准”为核心,指挥部集中高效,区级领导24小时镇守,32个专班协同作战,500余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2300余名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一线战疫,15万太和人民和衷共济,累计开展核酸筛查464万人次,完成60岁以上常住人口疫苗全程接种2.8万人次,以坚决果敢的实际行动实现了疫情全市率先清零,夺取了疫情防控的一次又一次胜利。抗疫之路,感谢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干部群众及其家属,特别是全体医护人员、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向你们致敬!

    社会环境安定有序。扎实开展“万人联万家、入户即敲门”专项行动,1900余名市、区子网格员下沉社区。南郡社区、和乐社区“两邻”试点工作深入开展。落实“最多访一次”,全年受理各类信访诉求209件,办结率100%,圆满完成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全区刑事警情下降11.19%、治安警情下降6.77%,位居全市首位。食安城创建百日攻坚“五大行动”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细化“三个清单”,落实“四位一体”包保,累计整改隐患1621项,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投入133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液化气钢瓶用户报警器安装全覆盖。积极应对“7.28”强降雨,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国动委和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如期完成。军地联合指挥部及民兵训练基地改造全面完工。超额完成清收挽损任务,完成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六)持之以恒提高治理水平,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政治建设持续提高。发挥区政府党组在全区政府系统表率作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动政府系统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提升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的能力。持续加强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分析研判,高度关注舆情动态,有效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28件人大代表建议和81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100%。依法受理并公开政府信息8件。邀请法律顾问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八五”普法有序实施。充分发挥统计执法监督职能,全面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和粮食抽样调查工作。实施审计查处问题整改“清仓见底”活动,开展政府工程类、经责类等审计事项18项,全力助推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作风建设更加务实。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发文数量同比减少18%。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49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开展政府工作督办事项85项,下发督查专报和通报36次,监督考核实现长效化、常态化。

    同时,区总工会主动扶危济困送温暖,区妇联制定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团区委组织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奋战抗疫一线,慈善、保密、档案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走过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这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监督、共谋发展的结果,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区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太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客观面对形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引进和建设速度不快,链主企业和产业链项目建设不足;二是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氛围尚未形成;三是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复杂严峻;四是财政支出压力巨大,融资基础薄弱,财政“三保”和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五是个别干部面对矛盾困难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积极性有待增强。对此,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锦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太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生动画面和真实场景的起步之年,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锦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锦州市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部署要求,聚焦实现太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总体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内生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要求,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扎实有序推进太和工业链“链链有主”,服务圈“圈圈相连”、农业谷“五谷丰登”、物流港“互联互通”、氢能园“场景示范”、科创城“生态引领”,全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城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太和篇章。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5%和7.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5+1”产业,打造新兴工业示范区  

    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继续把振兴工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工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写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全力推进锦州钒业“引战”提升、高钛渣加工等项目建设,壮大冶金及金属新材料产业链。继续推进神工半导体六期、博芯科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拓展光伏及半导体零部件新材料产业链。持续推进控感消杀年产8500吨消毒剂、单线年产6万吨钛白粉生产线等项目建设,补齐医药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支持锦渤机辆、万得包装等装备制造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质效。推进桃李食品、益多乐乳业等企业扩改升级,探索食品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向“精深”发展。

    全力发展氢能产业。以建设“无废城区”为目标,发挥化工园区优势,立足锦州,围绕公交、环卫车等9个场景,规划建设太和氢能产业园。建成氢燃料电池环卫设施、光伏绿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产供应系统2个场景示范项目。继续引入知名企业,打造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氢燃料电池“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示范区。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扩展“管委会+公司”实体化运营范围,实施项目招商和服务绩效管理。全力推动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做好污水处理厂、路网、危化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瑞丰新材高端润滑油添加剂及酯类油、德实新能源碳酸甲乙酯等化工项目尽早落地开工。严格执行园区封闭管理及项目管家制度,以优质营商环境为企业打造更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发展环境。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实施“双五、爆品、深科技”企业育苗工程,支持学校、企业“揭榜挂帅”研发公关,加快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启动太和科创城项目,建设科创大厦、人才公寓、中试基地,重点吸引和支持院士、博士等八类人群科创。全年“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3个,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雏鹰”“瞪羚”企业4户、“双爆深”企业1户。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支持中信钛业、锦渤机辆、大唐国际等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数字产业招商,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农业产销智慧对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数字政府建设,党政机关推行数字化办公。加强智慧太和建设,新建5G基站52个,统筹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养老、智慧医疗,以数字产业融合为太和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二)聚焦商贸流通,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

    加快物流产业发展。以“物流港”为核心,围绕“一区三港”,依托公路港、铁路港、海港,全力打造全市物流产业发展核心区。分期启动辽西物流港A区起步区“两横两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知名物流集团合作开发总部大厦、司机之家等板块。采取委托招商等方式,积极对接辽西物流港B区起步区乘用车、商务车4S店项目建设。谋划启动锦州港中欧班列(女儿河)区域集货中心,推动与锦州港集团合作,力争基础设施及女儿河车站提升改造项目尽早实施。

    提升城区服务能力。实施生活圈、商业圈、文创圈整体提升改造,启动环堤路、长春街园林街区建设,打造现代都市休闲生活圈;依托大商超市等现有资源,实施太和夜市、吉祥街餐饮一条街改造,建设西湖雅居、南郡天下、长春街特色街路,打造品质提升商业圈;支持南庄里文创城自媒体产业发展,建设跨界电商、创业交流一体发展的特色文创圈。

    稳步发展地产经济。以西湖片区为核心,全力推进香溢·西湖和悦、碧桂园三期项目建设,逐步启动西侧地块收储,打造沿河高品质地产。继续推进中联·润熙、水岸华城、星河城D区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孙家湾E区、解放西路北侧(一期)、南庄里等地块开发改造,全年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23.5万平方米,有效促进人口向太和集聚。

    (三)聚焦城郊农业,打造乡村振兴引领区

    优质粮食谷保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精准化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支持新品种、新技术,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种植,有效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在0.5亿斤的发展目标。

    精品蔬菜谷强供给。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快精品蔬菜种植规模化建设,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全市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力争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1.4万亩,总产量达到25万吨。

    特色养殖谷促增收。继续探索城郊农村“三变”改革新模式,重点提升唐庄子村、宋家沟村等经营主体服务带动能力,积极建设猪、牛、羊、禽等专业化和标准化养殖小区。谋划启动农村秸秆粪污综合治理利用项目,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绿色循环发展方式转变。

    农旅产业谷聚人气。办好第二届农民丰收节,做足近郊旅游文章。围绕三屯村梨园、花卉及凤桐彤等设施农业资源,依托董家沟金铃大枣、陈家沟早金酥梨品牌效应,多点齐发建设集梨花观赏、果实采摘及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采摘基地。利用葛王村、流水村等自然风光,发展自驾游、房车营地,推动城北摄影基地建设,提升农旅“颜值”,擦亮农旅名片。

    融合发展谷提质效。借力“百企兴百村”,以大薛街道、营盘街道为核心,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以葛王市场果蔬种植、畜产品养殖和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为载体,引导燕邦等农产品生产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依托益多乐、伊果、赛维等现有品牌,全力推进订单农业发展,有效拉伸第一产业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城区经济先导区

    全面提高招商水平。围绕“5+1”产业,详绘“招商地图”,建实“项目库”,确定“任务书”。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先进地区联系,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不断加大产业对接和重大项目合作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太和。启动招商队伍改革,招才引智,实施绩效考核,突出招商工作的引领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项目建设引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年谋划项目127个,总投资347.2亿元。重点推进辽西物流港、科创大厦等46个项目建设。继续加强项目要素供给和包装,提前谋划新增用地指标,启动十里台村、解放西路北侧棚改(一期)等土地征收。加强“三争”,精心包装项目,申请国家债券资金支持,力争获批项目3个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发挥街道驿站作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行政审批便利化改革,逐步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发证。优化政府服务资源,增加智能化服务设施,推出更多群众叫好、企业点赞的新举措。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坚决打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稳步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培育行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快速发展,培育更多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900家以上。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深入实施“项目管家”,加强帮扶支持,让市场主体安心发展、更好发展。

    突出抓好活跃经济。从现在开始,把“活”作为太和最鲜明的底色,全面活跃工业企业生产,加快推进产、供、销顺畅流通;全面活跃城乡市场,围绕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开展各类购销活动;全面活跃“走出去、请进来”,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用“勤”去抢项目、去抓项目;全面活跃文化、旅游、体育氛围,广泛开展太和特色的读书节、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活动,聚人气、提士气,促消费、增活力。

    (五)聚焦区域协调,打造生态智慧宜居区

    提升城区管理水平。积极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实施长春街、新民南街等“断头路”建设,为主城区强筋壮骨。继续开展“拆围、清污、覆绿”,多点布局建设口袋公园。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创新“U型空间”模式,精准推进示范路和标准路建设,严格整治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顽疾”。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由太和街道试点向全区展开、向小区延伸。

    全面改善农村环境。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五化”为核心,落实“1+2+N”责任,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延伸“河长制”管理内容,全力推进河道网格化管理,探索实施“一网一长”“一河一策”管理。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省级美丽宜居村2个。

    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市委生态环境督导问题整改,确保如期销号。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遏制“两高”项目冲动。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继续落实“林长制”, 科学开展城区绿化,有效加强护林防火隐患预防。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持续推进生态修复、转型利用。

    (六)聚焦民生保障,打造成果共享和谐区

    做好十件民生实事。继续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55人。创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太和模式,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完成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及特殊群体保障提标工作。继续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50户。启动第二幼儿园建设。新太和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完成王胡台村、王胡沟村、姜家屯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施汤河子热源厂锅炉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0公里、桥梁2座。完成铁合金B区、女纺小区、汤河子水暖楼老旧小区改造。

    全力发展民生事业。继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双减”专项督导,促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继续推进张作相官邸抢救性维修(一期)工程。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启动中医全科医师、中医适宜技术提升行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全力创建“双拥”模范城。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全力加强社会治理。加强基础数据信息化采集、智慧化应用,升级改造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一网统管”“全域覆盖”。建立健全社区减负长效机制,巩固减负成果。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提高参与社区治理覆盖面。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平台诉求办理满意度。严格落实省市“保交楼”要求,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继续化解“办证难”“回迁难”。开展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做好群体访、个体访案件源头化解。

    全力维护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燃气、危化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见效,建立现代化、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太和新模式。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能力。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提升食安城创建工作质效。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紧盯民生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打造治安管理“最严区”。

    (七)聚焦作风建设,打造政府效能最优区

    全面加强政治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工作。

    全面加强法治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做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涉法涉诉相关事项的合法性审查。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八五”普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紧盯抓落实关键环节,完善全程可量化的目标体系、督查体系、考核体系,全力推进工作、落实任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敢于斗争、敢于“亮剑”,躬身实践、走进一线,以干部队伍的辛苦指数换取全区的发展指数、群众的满意指数。

    全面筑牢廉政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政府系统管党治党责任层层传导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加强对政府投资类项目审计,常态化开展“经济体检”。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力整治腐败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踔厉奋进、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城区,开创太和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团结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