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5|回复: 0

[山西] 2024年晋中市榆次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天前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4-4-17 2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晋中市榆次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7日在榆次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榆次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海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极为不易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一年。面对三年疫情之后恢复期、城中村改造回迁房建设投资高峰期、违法占地集中整改阵痛期“三期叠加”的严峻复杂局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双城”定位,统筹推进“1144”发展战略,顶住了压力、克服了困难、提振了信心、防范了风险,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88亿元,绝对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保持平稳运行。

    一年来,我们狠抓乡村振兴打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更加稳健。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新建0.42万亩高标准农田,腾退违法违规占用耕地0.38万亩,拯救废弃大棚521个,粮食播种面积超40.42万亩、产量达到3.16亿斤,在60年不遇的极端灾情影响下,蔬菜、水果、肉蛋奶等总产量全部超计划完成目标。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5个巩固衔接涉农项目落地实施,4347万元衔接资金精准到位,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中期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省部共建示范基地建设有序铺开。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8个村庄编制实用性规划,3000户农村户厕完成改建,公共照明设施配套、网络信号、客运公交、“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东阳-东贾等4条农村道路改造建成通车,涂河防洪能力提升、地下水超采区2022年度水源置换工程顺利竣工,22处农村供水水质提升工程、25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全面完工,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村振兴“国考”“省考”交出合格答卷。

    一年来,我们狠抓项目建设强支撑,经济稳的基础更加牢固。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围绕总投资63.76亿元的54项重点工程建设,实行专班推进、跟踪服务机制,涉及总投资23.4亿元的17项重点项目顺利竣工,引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9.84亿元,投资完成总量全市第一,重大项目提速快跑。用好“招商引资十二式”,推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等一揽子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高频次“走出去”精准招商,全年项目签约56.1亿元,签约任务完成率、固投项目资金到位率、新开工固投项目计划投资额完成率均突破100%,拿出2亿元资金推动千亩物流园区土地熟化,与晋中开发区共建千亩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飞地经济”,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一年来,我们狠抓新兴产业增活力,转型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积极摆脱房地产过度依赖,做大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选树15条链主企业带动引领,发展254户上下游企业串点成链,怀仁老陈醋专业镇获评市级重点专业镇,高标准打造东阳修文蔬菜、北田庄子水果特色专业镇,“榆次好吃吃”区域公用品牌擦亮叫响,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全年农特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全省首个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领航起步。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远景风电、中广核光伏并网发电,众凌光伏、大唐光储、中电建风电开工建设,“百亿千兆”新能源基地逐步成型。拓展甲醇应用场景,新建甲醇加注站4座,推广甲醇乘用车、重卡228辆,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小升规”企业12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发展“专精特新”企业12户,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79亿元,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促进农文商旅深度融合,推介以奥莱为中心的6大类22条旅游线路,举办粉红世界嘉年华、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活动,启动12处古建保护修复,实现A级景区5G基站、充电桩“两个全覆盖”,榆次老城入选全省第三批旅游休闲街区,荣获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一年来,我们狠抓营商环境树形象,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加充实。厚植优质营商环境“土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流程总减幅达85%,服务时限及申请材料总减幅分别达80%、60%,企业开办时限由2个工作日压缩为半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近2/3,91项政务服务事项“应放尽放”,市场主体开办实现“零成本”,带动新增市场主体18070户,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72亿元,同比增长7.3%。开展“两不一欠”专项治理,解决211家民营企业拖欠账款资金5408万元,坚决兑现政府承诺。减税降费16.42亿元,发放科技创新奖励资金313万元。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量身定做6大类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34.25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推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吸引集聚人口11757人,常住人口达95.8万人,加速向百万人口城市迈进。促进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相得益彰,新增植树造林9050亩,城区周边海拔900米以下区域实现散煤清零全覆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三十,PM2.5浓度同比改善率全省第一,加快“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修文、长凝污水处理站提质扩容工程建成投运,张庆4村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工,5个考核断面水质攻坚达标,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孕育投资兴业沃土。

    一年来,我们狠抓财政脱困渡难关,复杂局面防范应对更加有力。顶住财政收支平衡巨大压力,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扎实推进税源培植巩固,全年发展涉税市场主体12242户,百万以上重点纳税企业达到152户,增长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7亿元。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债券支持,年内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1.1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1.2亿元、专项债券资金6.7亿元,有力保障财政基本运转。强化存量国有资产盘活处置,推动涉及土地、合同等20余项债权债务清理,明晰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股权结构,不断拓宽财政增收途径。全力寻求市级政府支持,彻底消除了“双80”政策性土地和闲置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实现土地出让收益资金的少环节、短周期、高效率运转。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22.66%,集中财力全力保障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需求,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

    一年来,我们狠抓民生改善办实事,人民群众民生福祉更加厚实。民生支出占比达85.4%,向群众承诺的16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住房保障暖心惠民,王湖回迁安置群众分房入住,南沟一期、聂村二期、小东关、使赵4个安置区项目主体封顶,源涡、杨盘2个安置区项目有序推进,82个老旧小区改造按期完成,所有小区“楼牌”“单元牌”规范整治。就业渠道持续拓宽,“书咖·艺术里”就业创业基地投入运营,多途径提供就业岗位2.8万余个,新增城镇就业5409人、失业再就业人员2502人、就业困难再就业人员319人,荣获“山西省促进就业先进地区”称号,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6792元、25903元,同比增长3.8%、6.1%。优质教育扩容提质,新认定5所普惠性民办园,维修改造迎宾西街小学等25所义务教育学校,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位3069个,补充优秀教师229名,完成“放心午餐”学校11所。健康榆次有序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优化调整16个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范围,新增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DIP付费实现全覆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过验收。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新建2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华晟咱家”获评省级模范养老服务机构,完整社区试点改革全省领先,完成城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项目建设,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主体完工,用心回应“一老一小”关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狠抓治理效能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更加过硬。坚持党建引领,走深走实主题教育,扎实推动“四下基层”活动,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严格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达100%。妥善化解百货大楼、同利达水泥厂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助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规范618个小区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建设运营管理,引导安装充电插口3.74万个,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完善重点工作推进督办机制,实行跟踪问效管理,政府执行力持续提升。从严正风肃纪,全力抓好审计反馈等问题整改,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

    同时,第五次经济普查扎实开展,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地震、史志、妇女儿童、老龄、未成年人、残疾人、气象、人防、红十字、退役军人事务、武装和双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在艰难无阻的跋涉中,全区上下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榆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榆次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仍需巩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重点优势产业转型不够快,科技创新引领力、重大项目支撑力和产业园区承载力不强,现代化产业体系仍需加快构建;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等任务依然艰巨;政府系统部分干部市场化意识、专业化素养、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高,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能力仍需持续提升。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回避、不畏难,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二、2024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榆次与全国一样,进入战略机遇和困难挑战并存的重要窗口期。从宏观形势看,我国经济仍处于疫情防控转段后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中,但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省转型发展积厚成势,新动能持续壮大,为全省经济持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竞争态势看,全市上下积极进取、争先进位的氛围愈发浓烈,周边县区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榆次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在新一轮竞跑中展现更大作为。从榆次自身看,我区既面临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等交汇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新一轮产业变革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推动市区协同“双融双创”的开放创新机遇,也面临太原晋中一体化、人口结构变化、绿色低碳转型等重要变量,唯有抓住机遇、实干苦干,才能不断培植榆次发展新优势。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立足市委“156”战略举措,紧扣榆次“双城”定位,大力实施“1144”发展战略,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省市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奋勇争先,以实干实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次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确定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支撑条件、完成“十四五”目标等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指导性要求,做到“六个强化”。

    (一)强化扩大内需稳增长,形成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坚持投资与消费协同发力,以有效益的投资优化供给、创造需求,以有潜能的消费促进投资、牵引供给,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在建项目抓竣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储备项目抓前期”的思路攻坚项目建设,提速冲刺总投资320.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63亿元的113个新建项目,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3月底前审批权限在市区内的项目全部办结,推动总投资5.6亿元的供销普洛斯晋中智慧共享供应链中心、总投资3.99亿元的土地开发、总投资1.39亿元的什贴灌区等一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形成更多有效投资量;持续加力总投资976.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4.32亿元的199个续建项目,加强协调调度和服务保障,力争3月底前全部复工,推进总投资9亿元的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晋中院区、总投资4.02亿元的中广核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等一批项目早投产、早见效,注入更强发展动能;抓早抓实总投资492.04亿元的163个储备项目,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及早落实土地、资金、 环评要素保障,力争总投资3亿元的杨盘盛丰智慧仓储产业园、总投资2.13亿元的宏艺康乐田园综合体、总投资2亿元的山西振东中药材加工园等一批项目早启动、早转化,积蓄充足发展后劲。全力配合机场三期改扩建、“五河河道治理”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保障国道108线、国道307线、省道董榆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顺利开工,提供有力投资支撑。聚焦债券资金重点支持领域,下好争资“先手棋”,争取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等上级资金35亿元以上,有力保障项目资金需求,以项目建设之进促转型发展之稳。

    开展有质效的招商。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紧盯国家、省上重大政策和投资导向,压紧压实招商引资责任,将产业链、专业镇发展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落地不放松、落地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新能源、农特产品、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优势,立足“两个千亩”产业园平台,科学制定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完善产业链结构图和招商引资图谱,联合相关企业主动“走出去”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签约突破110亿元。坚持用一流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帮代办”“受审分离”牵引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在政务大厅设立“法律驿站”,开设“协调驿站”,推动市场主体“非禁即入”“非限即入”、资源交易“一视同仁”,让大家公平享有市场机会。践行“一诺千金,使命必达”郑重承诺,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光明磊落地同企业家交朋友,实打实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落实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浓厚氛围,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城市,吸引更多企业来榆投资兴业。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倾力打造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消费新模式,繁荣乡村旅游,以三郝农科、清清苹果、华顿园区等农旅体验示范点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特色农副、乡土文创等文旅产品,引导采摘园、农家乐、民宿客栈、康养小镇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让更多农村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园区变景区。坚持以商促旅,发挥奥特莱斯、双“万达”等大型综合体引流作用,开通奥莱—大学城—景区公交专线,推出“商圈+景区+酒店”联名折扣活动,释放雅园、新城里等夜间经济、地摊经济活力,让商业街区成为居民和游客打卡地和消费圈。提升文旅内涵,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免费送戏下乡进村100场,继续推进陈胡真武庙、东蒜峪崇建寺等6处文物修复工程,支持晋中公投提档榆次老城、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鼓励后沟古村、常家庄园业态升级,服务百草坡植物园、潇河湿地公园、小西沟文旅康养综合体等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沉浸式旅游产品,丰富有颜有料、有趣好玩、趋势潮流的体验型文化旅游场景供给,积极引进明星演唱会、城市马拉松、节会展览文体赛事,全力把榆次打造成山西中部城市群“游购娱”新地标。

    各位代表!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们将充分点燃投资消费“双引擎”,焕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坚决扛起中心城区“稳经济、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二)强化产业转型蓄势能,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聚焦数字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努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抓住短视频、微短剧时代风口,推动字节跳动、央广视讯视频短剧创作“数殿”项目落地,实体化运行国有数字产业园综合运营公司,积极对接省工信、广电管理部门,倾力打造华北首家微短剧创作审核基地,出台数字经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有力带动更多数字创新产业资本集聚。筹建榆次动漫产业园、城市数字IP研究院,充分把握年轻一代认知辐射力,发掘契合榆次城市数字IP,树立起榆次重要历史人物“剑圣盖聂”数字IP新形象,实现与抖音、央广视讯动漫研究院多方强强联合,建立起“盖聂+榆次+N”链接机制,让数字IP“剑圣盖聂”代言榆次城市、榆次景区、榆次产品,成为政府数字发言人、城市形象代言人、景区景点宣介员、特色产品推销员。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海纳集团发展数字通讯产业,有效利用海洋液压诚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纺机液压专业镇建设,促进数字产业新赛道壮大成势。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锚定5年时间打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强化产业平台支撑作用,与晋中开发区拓展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园“飞地经济”合作,完善“核心龙头企业+冷链物流仓+标准生产厂房”规划布局,引导预制菜加工企业入园发展,引入丰富多元的预制菜品类,跟进千喜鹤、壹泰科等项目入驻园区,充实园区产业发展深度。加快怀仁老陈醋专业镇建设,完成怀仁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建立小作坊新建及改造标准,提升醋品牌效应,实现产值10亿元。利用爆品思维实施单品战略,发挥15条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链主企业”优势,研发推广面皮凉皮、馅料主食、保健醋饮、风味泡菜、番茄酱料、果糖脆片等一批投资小、见效快、市场接受度高的特色单品,建立健全农特产品种植、加工、流通全产业链体系,上游拉拢农户、合作社、初加工作坊,为精深加工原材料供给做好保障;下游依托城市数字IP、“榆次好吃吃”区域公用品牌、乡村e镇以及中维洺沧优选、北京新发地等大型农贸市场,为农特单品树立品牌、进军市场给予支持;中游利用川大农产品加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技术优势,为食品加工企业单品创新、专心发展提供支撑,推动我区农特产品千万级单品达到20个以上,五亿元级单品达到6个以上,十亿元级单品实现零的突破。

    前瞻布局绿色产业。壮大和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抢先新型能源产业布局,完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推进总投资23亿元的众凌光伏、大唐光伏、京能光伏、中电建风电以及晋中电投屋顶光伏等5个续建项目年内并网发电,开工建设总投资33.8亿元的大唐光伏(二期)项目以及华能、晋中电投、中电建、中核汇海、夏凌、格盟国际、京能等7个风电项目,协调保障总投资95亿元的中润盛和垂直轴微风发电项目顺利落地,实现全区新能源发电总量达1000MW。抢抓甲醇经济发展机遇期,鼓励格盟国际、华顿集团与国家怀柔实验室探索实践二氧化碳制醇项目,努力在甲醇合成制备上闯出一条新路。提升甲醇汽车、甲醇燃料推广力度,国省县乡道路增设甲醇加注站点,支持吉利集团研发工程、农机等多类型甲醇专用车型,开辟甲醇灶具、甲醇锅炉等应用场景,不断挖掘甲醇产业发展新蓝海。

    各位代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未来制高点、构建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开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三)强化创新引领激活力,打造校地融合与双向赋能的“榆次路径”

    发挥大学城资源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对接,扛起“把‘晋中有座大学城’变成‘晋中是座大学城’”的属地担当。

    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共同体。健全校地合作机制体制,落实《榆次区全方位推动校地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来榆创办科技型企业,叠加兑现税收、技术转让、创办孵化器、申报科技项目和科技型企业等奖扶政策,支持有突出贡献高校教师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选进入青联、工商联、行业协会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优先交流到区直部门、学校、医院、企业等挂职副职,让榆次抢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落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工程,坚持大学城、职教港毕业生在榆就业优先原则,发挥区人才就业服务中心、“书咖·艺术里”等服务平台作用,创建大学生人才信息库,让榆次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第一选择”。注重高校人才引领驱动,邀请高校博士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组织开办“博士大讲堂”100场以上,让榆次跻身新时代人才队伍的“第一梯队”。

    画好校地融合发展同心圆。积极为高校融入城市创造条件,落实《榆次区街道社区与高校“校地融合”联合共建指导意见》,1个街道对接1所高校、1个社区联系1所院系,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推动党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基层治理共同参与。做好社会服务保障,拿出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每名高校教师子女一次在全区范围内择校入学机会;选取优质房源,低于市场价格向高校教师、新就业学生定向控价销售;在大学城周边优化配置“2个卫生服务中心+5个站”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宽松落户政策吸引高校师生及亲属留榆生活;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甲醇汽车消费券;落实A级景区对驻地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政策,不断让大学城师生对榆次这座城市产生心理和情感认同。

    提升科技创新载体活跃度。引深推进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在“大起底”“大调研”基础上,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带动一批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成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平台延伸基地,有效推动“大对接”“大转化”“大观摩”。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努力在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应用型科技成果。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积极为企业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年内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各1户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户,推动20项产学研项目成果转化落地,努力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各位代表!高校是城市的名片,城市又是高校的港湾。我们要聚焦“双融双创”,深化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体系,努力成为山西校地合作第一受益区。

    (四)强化乡村振兴固根基,绘就和美乡村与共同富裕耦合发展的幸福图景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做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力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切实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持续抓好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整改,引深拯救废弃大棚行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41万亩、粮食产量超过3.19亿斤。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果品、蔬菜分别达15万吨、50万吨,生猪出栏达32万头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东阳、修文等2镇11村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15村3.5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展2千亩土地开发、2万亩耕地提质改造工程,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

    有力提升乡村环境颜值。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成15个以上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开展“三类村”创建活动,以“巩固完善、创建精品、示范引领”为重点,按照“十有十能”标准,围绕东线示范廊带、西线国省干道,优先打造乌金山后沟、修文西郝、东阳车辋等精品示范村;以“补短板、提标准”为重点,围绕“六化”目标,重点打造乡镇政府所在村及大学城周边的志村、聂店村等提档升级村;以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立足“一拆三清一改”要求,全面将脏乱差村庄纳入环境整治村范围,力争全区每年建设1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辐射带动3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置覆盖面,启动庄子、北田、东阳、修文等城南四乡饮用水源置换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完工郭家堡、东赵、长凝、庄子、使赵等五乡25处农村供水水质提升项目,开展20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1处水质消毒设施配套提升,实施1000座农村厕所改建,加强“四好农村路”运营养护,让乡村美成为榆次农村的鲜明标识。

    持续写好特优产业文章。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主攻方向,启动“千亿万亩”建设行动,做大做强东阳修文蔬菜专业镇,新增1100亩高标准设施蔬菜规模,引进优良新品种400余个,建设恒茂农产品综合平台,打造“万亩绿色蔬菜产供销集散地”;做优做响北田庄子水果专业镇,优化树种、品种、树形结构,在北田镇推广300亩“华硕”早熟苹果种植,在庄子乡提升3000亩黄金维纳斯苹果和1000亩特色水果规模,形成“万亩百果园”;全面深化种业振兴行动,鼓励龙生种业、萌发特森种苗等企业发展壮大,推进龙生7500亩制种基地建设,支持强盛种业回归榆次,构建“万亩种质基地”;示范推广李坊有机旱作农业,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生产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万亩有机旱作示范基地”。探索乡村融合发展路径,以“农业+”为引领,发挥区位、人才优势,促进农业与精深加工、旅游、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每年提升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扶持选树一批新青农、发展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让城市人、大学生走进农村消费,推动农特产品走上“市民餐桌”,实现城市与农村“双向奔赴”。

    广泛拓宽农民增收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紧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跟踪落实帮扶措施,切实消除30户66人监测对象致贫风险。分类施策增加农民“四类”收入,促进就业创业,发挥零工市场作用,开发更多适宜岗位,动态发布用工信息,支持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收;挖掘乡村资源,引导农民投资特色种植、家庭工场、休闲农旅等多类产业,融入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保安保洁、餐饮服务等新兴业态,推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开拓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利用集体闲置土地,促进各类资源资产资金要素进入市场,加快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收;强化政策扶持,实施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财政补贴,落实好各类惠农措施,保障补贴、保险等政策供给,实现农民转移性收入受益增收,让农民不用光靠种地就能过上富裕生活。

    各位代表!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始终以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合力用好“千万工程”这一鲜活教材,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五)强化绿色发展增动力,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实践之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不断提高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市城区国控站点布局调整优化,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展开臭氧污染防治“夏季攻势”,整治散煤复烧、秸秆焚烧、废品收购站、餐饮油烟等社会源环境问题,提升第三方技术团队污染治理服务能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实现空气质量提升进位。精准管控24个排污口,实施北田镇豆腐庄村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张庆6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提高乡(镇)污水处理站运管水平,保障国、省、市考5个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和植树造林,新增造林2000亩,实施81村1个国有林场的乡村振兴森林生态项目。聚焦“一泓清水入黄河”,完工修文污水处理站尾水人工湿地工程,做好黑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完成涂河“幸福河湖”创建,推进黄河流域太榆退水渠(榆次段)综合治理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落地实施,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

    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严格落实碳排放“双控”要求,加快传统能源低碳转型,鼓励瑞光、国电煤电企业推动“三改联动”及超超临界改造,推动上马紫金煤矿瓦斯发电项目,动态实施清洁取暖散煤清零。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支持“快充榆次”建设,抓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打造节约型机关,推行综合能源托管服务模式,实现公共机构绿色化、高效化、智能化运营管理。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无害化处置,支持晋宏建材、鸿基建材、晋中盛洁等公司开发工业固废利用项目,努力建设“无废城市”。

    各位代表!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让高颜值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高价值的“金山银山”。  

    (六)强化民生保障添福祉,实现幸福指数与治理能力同步提升的良性互动

    坚持将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积极实施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努力回应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举办招聘活动30期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推动就业社保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实施“技能榆次”行动,加强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专业技能和新型农民培训分别不少于5000人。规范编外用工管理。健全根治欠薪制度体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回应群众住房期待。开展“回迁提速”攻坚行动,推动总投资8.95亿元的小东关、聂村二期、使赵、南沟一期、杨盘南区等5个安置区项目年内交付,总投资10.7亿元的源涡安置区项目主体完工。加快总投资6.4亿元的南沟二期、聂村三期、杨盘北区等3个安置区项目建设进度,让村民早日实现“回迁梦”。持续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完成66个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老旧小区管网更新,实施7个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前教育重抓优质普惠,锦绣园小区配套园转为公办园,建成区一幼分园、七幼分园、乌金山幼儿园,加快近城幼儿园改建投用,保障多孩家庭子女同时段在同一所公办幼儿园就读。义务教育重抓优质均衡,启动花园路学校、城西学校综合教学楼扩建以及职教港学校、创业街小学新建项目,探索与驻地师范院校共建附校。高中教育重抓优质特色,走好优质高中示范带动和普通高中特色办学道路。职业教育重抓产教融合,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契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精准度,加快推进名典、星航2所学校建设。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校外托管行为,争取考研考公机构省级审批权限下放,形成规范管理新格局。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新建2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1所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倡每个街道年内至少兴办2所“老年餐厅”,完成29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对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补贴餐费,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深化健康榆次建设。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支持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力争年内实现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建设全覆盖。深化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落实一号管三天、出入院一站式等便民举措,深化DIP付费改革,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支持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对600名上消化道癌高风险人群开展内镜检查。推进惠残扶助圆梦工程。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在公办幼儿园增设185个托位的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进行补助,让优质托育服务惠及普通百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支持冰雪运动发展,举办村BA、村MMA等特色体育活动。

    强化政府治理效能。筑牢安全生产底板,建立健全重点行业领域“一件事”由牵头部门组织推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链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责任体系,引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全区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持续排查整治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经营性自建房、城镇燃气等重点安全领域,创建“煤矿安全生产放心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在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实施“放心食品”进校园工程,支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社区服务人才建设,健全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有序化解国企改制遗留问题。认真抓好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抓好地方农商行化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今年,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不折不扣完成省、市安排的全部民生实事基础上,全面抓好区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正式开展0-3周岁幼儿托育服务,首批投运托位150个以上;二是增加3-6周岁幼儿公办学位2000个以上;三是扩大公办学校“放心午餐”覆盖面,做到应开尽设;四是全面推行社区养老嵌入式服务;五是推动城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正式投运;六是为新迁入榆次户籍的新居民落实社会保障;七是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八是新增12村60岁以上群众享受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九是实施城市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十是增储2000吨应急成品粮,轮换374万公斤县级储备粮(调控粮)。

    各位代表!民生“关键小事”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入手,做一件成一件,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在“六个强化”基础上,政府仍将大力支持其他行业领域、机关单位以及群团组织各项工作,充分形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踏上新征程,走好赶考路,必须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锤炼过硬政治担当。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工作要求一贯到底、落地落实。

    (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依规依纪依法依程序推进政府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机制,推动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统计监督、审计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弘扬务实高效作风。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更好顺应群众意愿。严格落实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健全政府督查督办机制,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推进,全力以赴提效率、转作风、抓落实。坚持真抓实干,健全重点事项即时推进、遗留问题一体解决等工作机制,在机遇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挑战面前敢作敢为。

    (四)营造风清气正生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树牢正确政绩观。习惯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稳增长、保民生。持之以恒做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紧盯国企、能源、医药、基建等重点领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省市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奋勇争先,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次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