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8|回复: 0

[北京] 2024年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0:05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4-4-9 20: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1日在北京市平谷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平谷区区长 狄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平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聚焦“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坚持“三区一口岸”功能定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推动高大尚平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我区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同比增长47.8%,增速全市第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5.5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全市第1;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8%左右,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市第1。

      2023年,我们纳入市级“3个100”重点工程[1]项目12个,为历年最高,居生态涵养区第2。获促投资真抓实干资金奖励4.58亿元。两个百亿级项目全面推进,轨道交通平谷线平谷段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承平高速全面开工,京平高速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施工准备。

      2023年,我们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获教育部批复。成功举办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

      2023年,北京首列直发“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从马坊开行,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成为北京的“无水港、出海口”。7个“高大尚”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2023年,我们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北京)休闲大会。获评全国“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

      2023年,我们成功承办国家发改委“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暨平谷现场会,在国务院“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上作典型发言,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区委“1+3+2”工作思路[2],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的平谷答卷,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奋力书写“两山”实践答卷,绿水青山底色更加靓丽。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努力打造“两山”理论样板区,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落实北京市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实施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清管”“清河”和农村污水治理,“引清济洳”首个跨区域引水工程开工,10月份以来,连续6轮监测乡镇跨界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动态消除乡镇劣Ⅴ类水体。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三烧”、道路扬尘等突出问题有效破解,2023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总体呈明显改善趋势。全区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品质持续提升。完成3万亩森林健康经营抚育,新增3.2万平方米小微绿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07%,2022年度林长制考核全市第2。丫吉山林场获评2023年度“全国十佳林场”。推进国家林草局生物多样性防控试点建设,调查首次发现灵芝等高药用价值真菌,发现白尾海雕、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野生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种群空降平谷,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深入践行绿色理念。实施碳达峰行动,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区县级碳智慧管理服务平台,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全市第1。全域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基本实现“一天一个样、一月焕新颜”,入选全国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优秀案例。倡导绿色出行,实现共享单车城区全覆盖,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8%。

      (二)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我们以“三个打造”为着力点,建设高大尚平谷,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农业“基本盘”愈发稳固。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0.9亿元,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1。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高质量完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1.69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9万吨,播种蔬菜4万亩、产量10万吨,能繁母猪1.3万头,蛋鸡存栏、禽蛋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市第1。做好平谷大桃这篇“土特产”文章,实施品质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平谷鲜桃季”活动,实现大桃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43.3%,电商销售占比提升至23.6%,促进了果农增收。镇罗营镇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在中期评估中获得A等次,峪口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大华山镇作为北京市唯一乡镇入选2023年农业产业强镇拟创建名单。

      农业中关村加速建设。制定实施“一方案两清单”[3],用好市级协调机制,与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合作协议加速落地。深化“金三角”合作模式,累计引进涉农企业217家,建成京瓦果业、温室园艺科技示范园,奶业示范园正式运营。科研总部(生物种业)创新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完成大桃研究院主体工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蛋肉鸡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北京农林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相继落户。与保利集团启动共建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建成峪禽种鸡、北京油鸡等畜禽种质基地22个,引进荞麦、旱稻等种质资源1000余份,为种业振兴注入“芯”动能。峪口禽业自主培育的种鸡飞到坦桑尼亚,实现国产肉鸡蛋鸡品种出口“零的突破”。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永久性会址落户平谷。建成拜耳农场、番茄大世界、华颂种业示范基地、北大荒水稻高标准种植基地、爱科农超级示范田等应用场景,华北最大高效设施农业——815.46亩高效智能温室项目“揭榜”签约。占地1100亩全国单体最大樱桃设施农业基地落成投产。举办“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67所涉农高校1034名大学生走进平谷乡村第一线。布局科技小院33个,创建“博士农场”117个,召开招商推介会,集成政策服务包,13位院士、411位博士来当“农场主”,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首都物流高地蓄势增能。京平综合物流枢纽纳入全市“两区”重点园区(组团)。全年新开工物流项目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全国最大单体物流项目——东久新宜智慧城市物流谷,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投资规模66亿元,实现“拿地即开工”。推进城郊大仓基地试点建设,建成首都食材共配中心、流通加工中心。建成金隅数智供应链和金隅砂浆产业园。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正创华北新零售2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创新合作运营机制,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班列再出发,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供应链项目招引,吸引平台型企业300余家,累计入驻企业2533家,规模以上企业55家。“物流四镇”物流产业用地成交面积、规划建筑规模、总成交金额均居全市第1,首都物流高地的发展后劲愈发充足。


      世界休闲谷多点开花。编制完成《平谷世界休闲谷概念性规划》,深化“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4]布局,18个乡镇街文旅IP[5]全面升级打造,全域旅游更有内涵、更有品质。金海湖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兴谷新消费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建设,渔阳滑雪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嘻谷拾光等项目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开展“吃在平谷”行动,谷丰东路、新平南路两条美食街提质升级。开展“汇文化•惠生活”文化促消费主题活动,俄罗斯进口商品馆开馆,开设“平·趟”夜市,丰富了新消费业态。举办第二十五届国际桃花节暨“土特产”发展大会,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5.1亿次。举办首届中国北京金海湖帆船赛、中国·京津冀铁人三项赛、环长城100国际越野挑战赛等赛事,承办“外交官看中国 感知北京十里桃花平谷行”“驻华使节感知北京——走近高大尚平谷”等外事活动60多场,擦亮“桃醉平谷”品牌。

      (三)奋力书写“平急两用”答卷,打造首都发展安全的战略腹地。践行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积极探索“平急两用”的有效路径,努力让首都因平谷而更美好,让首都因平谷而更安全。

      “平急两用”建设走在前列。平谷区试点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通过市政府审核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配套制定完成五年行动计划,做到系统布局、有序推进。率先探索实施《平谷区“平急两用”旅游居住设施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等技术标准。改造“平急两用”酒店14家、新型乡村社区26个,形成隔离房间2.3万余间。吃、住、行、医、集中承载等五大应用场景加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平安平谷建设持续巩固。统筹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火灾起数降幅全市第1。实施燃气、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消除隐患1983处。全年未发生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安全事件、森林火灾和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实施《平谷区信访工作专责专章》《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办法》,信访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设立群众守望岗,开展“清朗行动”,秩序类警情同比下降20.2%,八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64%,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四)奋力书写深化改革答卷,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全面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产业新动能创新激发。扎实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任务。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围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产业政策,更新惠企助企政策32项,举办北京·平谷人才发展大会,发布“平谷人才十条”,释放亲商、懂商、助商、成商和爱才、懂才、聚才、兴才的强烈信号。签约建设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平谷农业科技产业基地。505名各领域人才拎包入住“人才之家”。创新实施《平谷区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外资外贸发展水平扶持办法》,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倍,创历史新高。加速工业产业转型,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预计分别增长86%和77%,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7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新注册企业2.3万户,居生态涵养区第1,财源建设基础不断夯实。

      助企惠企更加有力。实施“服务企业接待日”机制,举办活动8期,区领导现场办公、解决企业诉求。落实“服务包”机制,区领导联系走访“服务包”企业752家次,解决诉求531项,“服务包”企业贡献地方级财政54.1亿元,同比增长69%。建立中关村(平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举办政策申报等培训活动40余场。强化金融助企,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融资10.68亿元。创新“串联+并联”“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审批流程和“服务管家”督导机制,贝莱特等重点项目审批效率显著提升。推行集成服务改革,完成40个行业“一业一证”场景上线、44个“一件事一次办”,首批推出5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掌办,区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

      基层治理机制日益完善。统筹用好“1+4”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微网格”效能不断提升,推动化解矛盾7000多件,解决群众需求2万多个。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创新实施“四办”[6]机制,用好“下交群评”,累计“下交”办理“不合理诉求”2.9万件,实现降量提率。深化“每月一题”,解决农村道路治理、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等重点民生诉求9894件。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按期退出。山东庄镇桃棚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五)奋力书写共同富裕答卷,民生服务保障持续增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升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前三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71元,同比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79元,同比增长6.8%,城乡收入比为1.69。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7052万元,申请市级促就业资金6.42亿元,惠及城乡劳动力5.5万人次。推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硬核”措施20条,新增城乡劳动力就业约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2%,平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5%,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帮扶,“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争取和用好市级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发展优势产业项目16个,全区85个已“消薄”村全部完成经营性收入10万元年度任务,“消薄”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林下经济联动发展,完成林药、林菌、林蜂等林下种植及养殖2.1万亩,超额完成40%。新增农业创新险种4个,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

      公共服务持续完善。着力改善基础教育质量,引进北京市十一学校等名校资源,全区28所中小学与朝阳区、东城区等学校建立“手拉手”联系,启动农业中关村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试点,完成7所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加速建设市建共管学校,举办“近光讲堂”11期,成为平谷学校教育和特色文化建设的靓丽品牌。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稳妥有序应对多轮疫情波动和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落地,推动区中医院持续提升诊疗水平。家医户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努力让百姓更及时、更便捷享受医疗服务。“集中办公+村民中心+互助养老”在全市推广,建设4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5个养老服务驿站,探索嵌入式服务设施,养老服务更加优化。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马昌营共有产权房项目即将竣工,公租房重点家庭保障率、备案家庭保障率分别居全市第2和第3。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132户,新增老年人家庭紧急救治服务3000余户,及时做好居民大病保险费用拨付。全区所有村(居)挂牌成立慈孝堂。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主动排查和低收入人群动态监测机制,确保留守儿童、特困人员、低保户等群体福利待遇“应享尽享”。

      城市建设与管理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府前街二期、南大门棚改安置房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完成洳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东部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南环路正式通车,昌金路等5条道路实现提级改造,建成承平高速至金海湖联络线。完成乡村公路大修和窄路加宽61公里,创历史新高。完成将军关等9条配电线路低压电网综合改造,水电气热安全稳定运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16个乡镇全部入选首都文明村镇,建成新时代文明中心、所、站共341个,圆满完成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北京市考评组验收。实施“疏整促”专项行动,拆违、留白增绿等24项任务超前或超额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全年新开工小区4个,新完工小区5个。老楼加装电梯并投入使用26部。完成滨河街道26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成功创建一批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小区和商务楼宇,专项治理物业管理类高频诉求和“深层次”难题,提高了物业管理“新三率”。

      (六)奋力书写党建引领答卷,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能力持续提升。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大兴调查研究,注重成果转化,一批民心所盼、发展所向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持续深化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1件、政协委员提案188件,满意率均为100%,33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扎实推进。聚焦“三个打造”、做好“土特产”文章等方面,与人大、政协深化联席共建。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等决策程序,法治政府建设效能持续提升。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全面抓好区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审计问题整改等工作,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治“四风”,践行认真精神,加速打造务实清廉、勇于担当、素质过硬的“高大尚”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回顾2023年的工作,我们始终围绕发展大局、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底线问题,履职尽责、奋斗拼搏,推动高大尚平谷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办好民生实事,谋划推进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创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品质。

      一年来,我们坚持自信自立,以自信自强、敢为人先的状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取得了一批国家级荣誉,高水平举办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活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平谷8次,展示了高大尚平谷形象,进一步激发了平谷发展活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先作价值判断,再做技术判断,坚持“三区一口岸”功能定位,加速推进土地、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平谷范例。

      一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树牢底线思维和问题意识,扎实推进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水污染突出问题治理等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态、产业、安全等方面的矛盾症结得到有力破解。

      一年来,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向统筹要效益,以系统的观念和方法推进高大尚平谷建设,奋力统筹好“三个打造”、农文旅体商、城乡建设、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胸怀天下,切实把平谷工作放到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中进行定位和思考,对标国家和首都发展需求,高站位探索“平急两用”建设路径,在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中赋能自身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平谷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信任和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与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和全区人民建设高大尚平谷的殷切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对重点企业依赖较强,抗风险能力偏弱,保持稳定高增长压力加大;二是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尚不稳固,水污染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水质改善程度与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还有差距;三是民生福祉有待提升,接诉即办工作成效、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百姓期盼还有差距,百姓就业增收渠道还需持续拓展;四是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持续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奋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厚望。

      

      二、2024年重点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是平谷区彰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价值的难得机遇,是我们深化高大尚平谷建设、加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践行“六个必须坚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握好稳与进、立与破、守与创、标与本、人与事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快推动平谷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三区一口岸”功能定位,坚定不移推进高大尚平谷建设,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平谷力量。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5%左右;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达到市级要求。

      要实现以上目标,加快推动平谷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我们在今年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加突出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常常半夜惊醒”的责任感和“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危机感,及时妥善处置各类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严防各种“黑天鹅”“灰犀牛”,抓好“平急两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二是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和主抓手,以改革创新思维,直面并不断补齐各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研究并奋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藩篱,在解决问题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更加突出人民至上,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抓好“三保”工作,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是更加突出目标引领,坚持“三区一口岸”功能定位,紧扣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三个打造”发展路径,把加强招商引资、强化项目支撑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谋项目、争项目、成项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五是更加突出真抓实干,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弘扬和践行认真精神,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将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具化为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奋斗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图景。

      重点落实好以下十一方面任务:

      (一)坚持生态立区不动摇,守护好首都绿水青山。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补齐生态短板为重点,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筑牢绿水青山的发展底色。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压实“河长制”治水责任制,落地落实全面打赢城乡水环境治理歼灭战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整治,抓好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控制重点地区溢流污染,加快完成农村支户管网建设,强化排水设施运维和监管,做到“三个不让”[7]。完成泃河下段河道水环境改善、小辛寨石河再生水源水质提升、泃洳河子槽疏挖修缮等工程,抓好河道生态系统修复和小微水体保护管理,实现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营造良好水生态。

      全面加强环境治理。深入推进“一微克”攻坚行动,严厉打击露天焚烧、超标排污等违法违规行为,抓好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强化施工、道路、裸地等扬尘管控,推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监督检查,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落地燕山山地综合治理项目。谋划推进“三点、三线、一环、一中心”[8]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不断提升生态品质。严格落实“三区三线”[9]生态空间管控。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探索GEP核算结果应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完成4万亩森林健康经营抚育,开展国有林场景观提升项目,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开展退化林修复。推进全龄友好公园建设,“见缝插绿”打造“小微绿地”3.5万平方米,增加群众身边的绿色和休闲场所。常态化开展全民大扫除、义务植树造林等活动,营造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二)建设农业中关村,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创建国家农高区为引领,突出重点项目支撑,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高位推动。持续用好市级协调机制,推动农业中关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有序落实。科学编制国家农高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报批工作。深化“一方案两清单”,推动形成一批实体化项目支撑。用好用足十条措施及具体实施细则,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土地、人才、金融等专项政策支持,系统研究制定平谷区创建国家农高区的政策体系。用好区级专班机制,聚焦重大项目落地等事项,持续实施“双周调度”,推动形成多方协同建设农业中关村的生动局面。

      集聚科创要素。深化“金三角”合作模式,加快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大研究院、北大荒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开工建设。加快同德国拜耳作物科学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转化落地,推进生产运营加工和种子检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打造种业创新示范区,承载北京种业之都核心功能。

      做强产业引领。明确并落实好《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总体规划(2022-2035年)》年度任务,加快推动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投产使用,持续推进联东U谷等载体建设。加速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建设。探索发展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打造合成生物学标杆孵化器,抢占合成生物未来产业高地。推进京瓦中心奶业、温室园艺、果业三个分中心高质量运行。开展无人智慧果园装备技术应用。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建成1.6万亩,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交流合作。持续举办好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打造国际化、常态化、高规格的全球农业领域盛会。做好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成果转化,推动注册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国际组织。探索农业中关村国际交流中心建设路径,打造中国农业外交“新窗口”。开展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永久性会址落地具体工作。申建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加速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三)打造首都物流高地,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落实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物流要素集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综合性物流口岸功能,服务“两区”建设。

      打造物流特色产业集群。坚持把项目落地作为推进首都物流高地建设的强引擎,实现菜鸟、正创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快普洛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确保有序供地。深化“拿地即开工”“缴清即交证”“五个一五联办”[10]等改革创新措施,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城郊大仓基地建设。成立首都物流高地产业发展联盟,开展新一轮招商引资,拓展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和关键环节,谋求新的增长点,发展物流枢纽经济。

      打造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加速南、北铁路场区新建工程、海关监管场所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铁路运力,增强口岸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公路网项目建设,构建“五横一纵一环”[11]的骨干路网结构。深化与天津港对接合作,加强货源组织,推动海铁联运班列保持常态化开行。深化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机制,主动对接、全力争取中欧班列图定计划,助力首都商贸物流大通道建设,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格局。

      优化物流产业发展生态。加速构建“物流四镇”大物流组团式空间体系。完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金平路电力管线等15个项目开工。推动供应链、运输、仓储、金融、服务、居住等资源相互衔接,强化“围墙外”的功能供给。建设运营管理、智慧运输、物流资源、国际保税、投资融资、智库资源等六大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健全智慧、高效、安全的物流生态体系。

      (四)打造世界休闲谷,建设更高品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化“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布局,不断破解高品质休闲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留住乡愁、讲好故事,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抓好休闲节点建设。推动《平谷世界休闲谷概念性规划》转化落地,打造京郊乡村大景区。推进金海湖“三个小镇”建设,抓好“十二个一”项目[12]落实,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保护利用好全市最大的综合性休闲娱乐水域,打造“京郊小瑞士”。商业新地标兴谷新消费综合体开门纳客。加快泃洳河休闲经济区建设,谋划农业迪士尼等项目,激活闲置资源,以点带面促进休闲产业提质升级。打造百年作品,建成云蹊山居、四座楼农场等一批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丰富拓展休闲业态。实施“休闲+”行动计划,推动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建成阅景体育公园,优化提升文博场馆、咖啡店、郊野公园等休闲载体,完善城乡“四有”体育设施网络,夯实15分钟健身圈,释放更多公共休闲空间。深化“吃在平谷”活动,积极发展“夜经济”“露营经济”“银发经济”等业态,推出一批“微旅游”产品,让游客“慢”下来。提升特色民宿、传统农家乐品质,打造靠山集等农村特色集市,以“烟火气”点亮乡村休闲新业态。抓好节假日景观布置、交通引导和景区服务管理,让广大游客行的顺心、游的安心、玩的开心。

      不断擦亮休闲品牌。打造体育休闲集聚区,推动一批市级赛事活动“平移”平谷,落地City Run平谷桃花马绿道等项目,高质量策划“环长城100”越野赛等系列品牌活动。扎实办好国际桃花节、中国(北京)休闲大会等国际化休闲活动,积极推进世界休闲组织北京代表处落户,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引流和带动作用。提升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内容品质,鼓励乡镇策划引流爆点项目,孵化特色旅游IP,让“桃醉平谷”更加深入人心。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主动代表北京做好答卷,推动“平急两用”充分融入高大尚平谷建设,打造首都发展安全的战略腹地。

      持续探索“平急两用”发展路径。落实试点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和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平急两用”投融资政策导则,谋划推动一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吃、住、行、医、集中承载五大应用场景建设,申建中国中医药诊疗“平急两用”示范基地,争创中关村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企业主体参与“平急两用”酒店、乡村综合体、新型乡村社区建设。

      统筹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对城市公共建筑、基础设施有序开展“平急两用”建设和改造,建设韧性城市。研究推动应急输水管线工程建设,建设新城环状供水管网,构建安全可靠城乡供水体系。实施中部片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建设海绵城市。推进马昌营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峪口和金海湖110千伏变电站增容建设,构建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守好首都“东大门”,深化区域警务联防联控,坚决做好首都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安全服务保障。深化平安平谷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专责专章,抓实抓细防火、防汛、防疫等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年”专项行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极端天气、重要节假日期间应急响应和市场供应,确保城市平稳运行。落实信访工作专责专章,区领导带头接访,提升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京郊明珠。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管并重,打造区域性综合型智慧化节点城市,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突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强使命担当谋划建设北京远郊新型新城。建强工作机制,系统研究和推进新城布局优化调整,统筹打造综合发展区、文体休闲区、创新服务区三大板块,构建组团式、功能式布局。完善全域空间规划体系,取得新城01街区和2个乡镇规划批复,完成剩余4个新城街区控规和6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报审。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完善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的闭环管理体系,发挥好规划刚性约束作用。

      加速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完成府前街棚改二期、南大门棚改安置房建设。推进新城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加快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储备整理工作,推进车站与周边地块一体化规划实施,实现从车站向综合体转变。开展燃气、供热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三年行动,为全区燃气居民用户更换安全型配件3.5万户。推进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改造提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6个、完工4个,老楼加装电梯15部、完工10部。从造房子向造社区转变,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探索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幸福生活港湾。

      深化城市精细化治理。深入实施“疏整促”专项行动,完成44公顷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腾退等任务。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延伸,精细化治理城市家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提升43条。持续抓好两个“关键小事”,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居住小区(村)20个。建成兴谷乐喜等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增规范管理车位和错时共享车位2000个,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少于50桩。建立“平急两用”智慧城市指挥系统,让城市运行更智慧、响应更及时、管理更高效。

      (七)落实“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建设农业强国的首都窗口。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打造“科技桃、文化桃、诚信桃、致富桃”,推进大桃分级分类销售,做到“好吃看得见”“好桃卖好价”。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主体作用,创新“抱团”发展模式,“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深度挖掘红薯、蜜梨、樱桃等农特产品资源,推动品牌建设和产业链建设,创新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土特产”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持续办好“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气智慧,增添新的动力。

      打造高效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完成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年度任务,建成首都“菜篮子”保供基地,提速高效智能温室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国设施农业科技风向标。推进百果园、中关村蔬菜智慧工厂番茄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带动周边镇村共同发展,让小番茄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持续开展设施农业发展以奖代补,新建标准化、宜机化、智能化设施,打造一批规模化、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加速全区设施蔬菜产能提升、产品安全、产业升级。

      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击农业废弃物滥排滥放行为,持续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指导和服务、耕地质量监管体系。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精准滴灌、节肥减药、生物防治等技术应用,开展5000亩果园节水技术推广,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废旧地膜回收,强化农民绿色发展意识。深化“生态桥”治理工程,收集处置秸秆等各类农业废弃物3万吨,生产有机肥3万吨。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路径。谋划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实好农民增收二十条创新措施,提高农民四项收入[13]。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标准完成年度稳产保供任务。巩固经济薄弱村“消薄”成果,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闲置农宅等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成林下经济政策,完成林下种植及养殖1.5万亩。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网红等专业人才培训,推动“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扩大大桃、蔬菜等农业保险范围,实现农户“愿保尽保”。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科学合理规划乡村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从大农区向大景区转变。完成镇罗营镇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二期工程,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大华山镇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建设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或提升村11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7个,打造乡村振兴平谷样板。以“美丽腰带”理念完成平程路、平关路提级改造,完成胡黑路改建及40公里公路路面修复工程,开展有路无灯治理和道路环境提升,推进乡村公路提档升级。完成5个村低压线路综合改造。升级改造农村便利店50家,新建和更新室外健身器材680件,增强乡村生活便利度。稳步推进农宅抗震节能、危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突出结果导向,着力抓好关于乡村建设行动相关资金和政策落实情况专项调查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深化落实“1+4”系列文件,将日常督查与基层干部综合考评、奖惩激励深度挂钩,持续提升“微网格”效能,不断夯实基层治理体系。深化“村地区管”机制。实行“村账镇托管”,将村级资金充分纳入监管体系,强化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审慎处理化解村级债务问题,系统制定解决方案,防范新增债务风险。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无废乡村”。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落实北京市高精尖重大项目库机制,兴谷智慧产业赋能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储备项目包装策划。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支持已落地的孵化平台做大做强,打造集孵化加速、金融支持、科创服务于一体的科创生态。深化中关村平谷园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园区从造厂房向造功能区转变。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谋划医药健康领域产业项目。

      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智能制造供应链数字化赋能中心等项目建设,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建设村播学院和直播电商基地,实施“一村一直播”,培育“乡村网红”,把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引育一批数字农业、数字食品领域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集群。培育数字文娱产业,加强与网络龙头企业合作,做强云旅游、沉浸式体验、网红打卡等业态。立足电子产业发展基础,加强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密接插件、感知设备等数字产品制造环节在平谷落地投产。围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引导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件事”改革,推动“一网通办”更加友好便利、“一网统管”更加高效联动。坚持投资项目审批与服务并重,深入推进工程项目“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等深层次改革,着力改进“环节多、要件多、周期长”等问题,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夯实“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解决好通勤、就医、就学等重点诉求,让企业家心无旁骛投资兴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系列政策,分级分类服务后备上市企业,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拿地、用工、融资等难点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壮大。

      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亲商、懂商、助商、成商”,高标准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创新实施平台招商、“雇员”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全员招商等,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平谷,夯实财源建设基础。持续做好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工作,抓好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深化落实“人才十条”,办好HICOOL农业科技和食品科技赛道活动,全球招引重点领域精英人才,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积极承接高级别外交外事活动,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用好“平蓟三兴”联席机制,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不断拓展交流合作领域。加强生态协同共治,推进泃河流域联保联治,落实跨区域森林联合防火机制,共同守护首都东部绿色生态屏障。轨道交通平谷线力争完成总工程量80%,加速推动承平高速(北京段)与京平高速改扩建项目建设。深化农文旅协同发展,加强与津冀产业园区对接,不断提升产业协同质效。聚焦国家东西部协作,与商都县加强联动,合力抓好市区两级协作项目落地。持续抓好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协作。

      (九)建设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繁荣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推进文明城区建设。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标对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测评体系,落细落实新版指标任务。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抓好创城公益宣传,深化文明村镇等群众性基层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治“五乱”[14],深化“光盘行动”等公共文明引导,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持续营造军政军民团结协作的浓厚氛围。

      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抢抓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契机,深度挖掘、利用平谷特色文化资源,谋划落实一批重点项目,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平谷案例。高标准筹备乡村文化艺术嘉年华,创作高品质大地艺术,努力打造乡村文化艺术高地。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村里有个宝”、“四座楼”文玩核桃节等农事节事活动,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品牌。开发推广有平谷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博物馆正式开馆,深化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通过。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化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建设,促进“互联网+”技术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足时开放,开展“星火工程”等基层公益性演出,举办“桃花大舞台”群众文化展赛,举办“歌唱北京”“舞动北京”“阅读北京”等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至少800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紧扣“七有”要求“五性”需求,不断补齐高品质公共服务短板,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持续增进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民生福祉。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就业“三管”[15]原则,统筹推进助企稳岗工作,深入挖掘和增加优质岗位供给。落实好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措施,“一生一册”跟踪帮扶,确保平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着力抓好接诉即办。加强“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与接诉即办改革深度融合,深化“下交群评”,用好“四办”机制,切实提高解决率、满意率。用好“每月一题”,集中力量、奋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和历史遗留问题。加速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转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深化“双减”工作。做好北京平谷农业中关村学校二期改造项目,加快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试点建设。加速市建共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项目落地。增加公办幼儿园托位供给。开展“近光讲堂”讲座不少于14场。加快教育信息化新生态建设,推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覆盖。抓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职业学校教育,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农业中关村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职普融通、职业教育与高大尚平谷建设深度融合。

      加速建设健康平谷。新妇幼保健院力争早日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区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工作。开展“名医下乡”,名中医团队每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带教,实现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用好家庭医生下沉“微网格”机制。探索打造“基层互联网医疗的平谷模式”,落实区医院、中医院信息共享,提升就医便捷度。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履行好健康第一责任人职责。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持续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完善乡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建设“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52套,更好满足群众住房需求。落实好生育支持政策。抓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精准帮扶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打造无障碍服务圈,为10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环境改造,保障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十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平谷形成生动实践。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层层压实党建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党建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持续提升民主法治水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公众社会监督,高效落实意见建议、议案提案,办好民生实事。充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在高大尚平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

      持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强化“十个有没有”要求,按照“十个比一比”标准,持续打造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大尚”干部队伍。加强督查考核问效,推动形成“抓紧干、有效干、务实干、一起干”的良好局面。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财力用于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突出“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坚决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各位代表!万里征程再启航,千钧重任又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以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奋力谱写高大尚平谷建设的新篇章!


      


      [1]“3 个100”市重点工程: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100个基础设施和 100个民生改善项目。


      [2] “1+3+2”工作思路:“1”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3”是高大尚三大发展路径;“2”是文明城区创建和接诉即办双轮驱动。


      [3]   一方案两清单:落实中央及市领导对农业中关村建设情况报告批示精神的工作方案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


      [4] 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一湖即金海湖,两河即泃河、洳河,一带即农业观光带,多沟即多个沟域,多点即多个休闲节点。


      [5] 18个乡镇街文旅IP:峪口农高科、物流新马坊、爱尚金海湖、大美黄松峪、福地丫髻山、山水镇罗营、四季东高村、水墨大兴庄、多彩熊儿寨、红谷山东庄、桃源大华山、杏福独乐河、全景王辛庄、奔腾马昌营、悦享夏各庄、好客滨河、活力兴谷、幸福渔阳。


      [6] 四办:领导领办、科室主办、村居协办、区镇联办。


      [7]  三个不让: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河道;不让一滴不达标水流出污水处理厂;不让一处水体变坏。


      [8] 三点、三线、一环、一中心:以峪口镇为核心的农业中关村;以马昌营、马坊、东高村、夏各庄为核心的大物流基地;以金海湖、黄松峪为核心的世界休闲谷;中心城区至三个节点的联络线;环中心城区五个城乡结合部乡镇;核心城区环境提升规划。


      [9] 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0] 五个一五联办:审查一天推送材料,区级部门一天回意见,一天出多规意见,一天办工程证,一天办施工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征地结案、国有建设用地划拨、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国有土地所有权首次登记并联办理。


      [11] 五横一纵一环:五横为东河路、南干渠路、东撞路、顺平南路、早鲍路;一纵为云打路;一环为京平联络线。


      [12] “十二个一”项目:一村一落一集群,一品一牌一产业,一带一路一景观,一山一水一田园。


      [13] 四项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14] 五乱:乱闯马路、乱停车、乱设摊、乱堆放、乱投放。


      [15] 三管:管行业必须管就业、管属地必须管就业、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就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