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5|回复: 0

[北京]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20:05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4-4-9 20: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0日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 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立足“三区”定位,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我们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首善标准推动政府系统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与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整改整治、建章立制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着力推动607个调研课题形成初步成果、228个整改整治问题全部完成,切实破解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发展难题,让群众在主题教育之年有了更多获得感。
      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高标准推动各项工作在石景山落地见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安全生产、防汛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等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落实推动京津冀35项市级督查任务,实现1000余个事项“京津冀”通办服务延伸;高标准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事故控制工作成效位居全市前列;全力做好“23·7”极端强降雨应急抢险处置,助力门头沟与房山5镇灾后重建,确保城市运行平稳和群众安居乐业。全面落实尹力书记、殷勇市长到我区调研指示精神,围绕“四个融合”加强工作研究谋划,专项督查督办4方面15项任务,加快推进区域转型发展。完成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第二轮中央、北京市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多举措推动扩投资稳增长,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高标准搭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平稳度过疫情高峰。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石惠十条”,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体举措,兑现政策支持资金13.14亿元,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聚力招优引强,设立香港招商工作站,成立区国际商会、区健康产业协会、全球冰雪产业联盟,大力开展京外境外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新引入高精尖企业1800余家、同比增长90%左右,新增市场主体1.1万余家、同比增长25%左右。“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总体良好,24项规划指标中5项指标提前完成,动态增补5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10亿元,政府投资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我区第五次获得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
      初步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4.8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0亿元、同比增长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344元、同比增长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达到2%,全区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产业转型增进效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重点功能区提质增效。扩大“长安金轴”消费金融影响力,发行“点石成金”区域主题信用卡,“三卡+消金”实现税收54.8亿元。改革提升中关村石景山园管理体制机制,在全市率先落实“一园一方案”,园区实现收入4400亿元、同比增长4.9%。打造新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成功举办2023中国科幻大会,落地科幻企业和机构184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实施银保园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651地块基本建成,31家机构落户中电科智能科技园,推动银保园向“金融+科技”高端产业综合示范区转型。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加快建设,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成立首支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034地块主体结构封顶,先导区入驻率达到90%。虚拟现实产业园提质发展,华为(北京)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开启运营,11家企业入选“2023中国VR50强”,3家企业技术解决方案入选国家级案例。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揭牌,智能算力中心落地,发布全球首个万字创作大模型“中文逍遥”。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重美术馆”开馆运营,郎园park入选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我区荣获世界漫画大会“漫画城市”称号。高精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制定“金融八条”支持举措,成功举办国际金融年度论坛、数字金融论坛,启动建设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发行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科幻硬钱包”,落地北交所服务基地,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1300亿元。完成23项科技专项成果转化应用,国高新企业保有量超过9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60亿元,科技服务业实现收入270亿元。举办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TGA腾讯电竞运动会冬季总决赛、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论坛,建成咪咕数智竞技体验中心,数字创意产业实现收入260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迈入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全市首家光场成像重大技术平台和超高清未来影像实验室,落地深空探测实验室、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评测实验室、5G元宇宙应用场景实验室,打造互联网3.0应用场景,首钢园13个路段获批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000亿元。全区总部企业达到113家,2家企业获评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310亿元。“五子”联动统筹推进。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成全市首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5件,2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深化“两区”建设,新增入库项目461个、落地项目335个,2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出台首个区级层面吸引国际组织落户便利化政策包,新设外资企业41家、同比增长52%。成功举办服贸会专展,签约重点项目55项、落地49项。扎实做好国际开放合作区筹建,翔鹰大厦投入运营。加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举办通用人工智能算力论坛,加快推动数据(数字)资产进场交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预计超过1400亿元。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落实72项重点任务、11个重点项目,京西大悦城、远洋春秋里开业,举办京西消费节,发放消费券约2100万元,落地品牌首店67家,喜隆多等6个商圈获评“夜京城”特色消费场所。
      (二)聚焦城市更新激发动力,区域承载能力持续提高。规划引领不断强化。深入实施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全面推进特钢等6个街区控规编制,获评国家首批、本市首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城园融合步伐加快。与首钢集团开展区企高层对接7次,研究解决51项重难点问题,有序推进28项年度任务和60个重点项目,推动路网建设和水系连通,建成移交首钢东南区12条道路。推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举办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永定河马拉松等200余场重大活动和赛事,首钢园入选北京微度假目的地。“首钢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城市更新稳步实施。有序推进176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33个重大项目。全面落实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年度57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成功举办第二届京西地区发展论坛,签约投资项目15项,投资金额近200亿元。完成“京西八大厂”搬迁调整,推进巴威北锅地块智能科技园区前期工作。建设产业载体资源管理系统,完成11处低效产业载体年度提升任务,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一期获批市级低效楼宇和老旧厂房改造典型示范项目。滚动实施109个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完工40部,2000年底前建成的符合条件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先体检、后改造”等5项经验做法面向全国推广,我区获国务院2022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坚持西部地区全域更新理念,制定天泰山旅游综合开发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启动西部浅山区生态文化廊道整治提升工程,研究推动“山上四村”环境整治和有机更新,西山绿道(石景山段)项目建设过半,净德寺遗址公园开放,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升级改造完工。完成76项“疏整促”任务,拆除违法建设1.4万平方米,改造提升6处公共空间,实施留白增绿1.77公顷,建设3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城市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封顶,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基本完工,M11线模式口站开通试运营。建成田村路西段等6条道路,开工建设金安桥微中心人行过街天桥。基本完成北辛安、苹果园110kV输变电工程,银河大街热力管线工程开工,金安桥雨水泵站投入使用。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新建2处密闭式清洁站,提升49条背街小巷环境品质。完成8项道路疏堵工程,开工建设刘娘府公交场站,建成电动汽车充电场站208个,淘汰处置全部在账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新增错时共享停车场8处、停车位459个,调色板花园、M11线模式口站一体化地下停车库开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四大工程,打造城市数智中心,5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聚焦山水文化融城挖掘潜力,“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进一步彰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推进。成功举办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和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实施14项文保工程,修缮石景山古建群,RE睿·国际创忆馆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首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项目获首批国家级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8个重点院落完成修缮,街区面貌不断提升、业态不断丰富,入选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北京市商业步行街高质量发展项目。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运营,荣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壁画艺术数字展获评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完成八大处公园园内景观和业态提升,成功举办西山八大处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建成全市首个文博元宇宙开放平台,全国首家数字藏品类博物馆在瞭仓挂牌,瞭仓书房获评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开展中国环境舞蹈展演等文化活动1.2万余场,原创话剧《模式口》荣获首届全国电力文学奖,创新“文化+”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助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获评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评优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善林长制,实施揭网见绿10.13公顷,改造开放2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新增15处公园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名中心城区第一。深化“一微克”行动,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严格落实河长制,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稳定达标。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35家单位参与碳市场交易。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攻坚冲刺。坚持高位统筹、全域创建、标准化管理、常态化推进,持续开展“八大周边”专项整治行动,高标准完成28类652个实地点位达标验收,居民知晓度、支持度、满意度稳步提升。
      (四)聚焦民生福祉构筑合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抓实接诉即办工作,推进“热线+网格”加速融合,强化主动治理,办理群众诉求19.03万件。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和优才计划,培育“红纽扣”等老街坊品牌,认定“品质社区”68个,“以‘品质社区’点亮品质之城”获评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抓好两件“关键小事”,新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驿站90处,完成10个物管会向业委会转化,开展物业考核评价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楼宇治理,“三驾马车”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办好42件民生实事和68项济困工程,救助各类困难群众65.63万人(户)次。实现再就业7819人,登记失业率为3.71%。落实优生优育服务政策,新增托育机构13家、托位570个。黄庄村棚改项目实现入住,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864套、竣工2666套,配租1500余套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超过80%。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和金顶街小学建成招生,扩增5所普惠性幼儿园、1380个学位,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6%。新建3个养老服务驿站、200张家庭照护床位,新增13个养老助餐点,提供助餐服务近4.5万人次,2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银杏家庭成长中心投入使用。推进五里坨医院建设,整形外科医院改扩建二期项目主体结构完工,首钢医院新门急诊大楼开诊。成立区疾控局,开展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医联体综合评价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长护险参保人数达42.8万人,区医保局获评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先进集体。举办金秋体育盛会等全民健身活动26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5万平方米,创建2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平安石景山建设不断巩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区公安分局获评全国“昆仑行动”先进集体。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石时解纷”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新经验,“可信消费”预防化解预付式消费纠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持续做好粮食储备和流通管理,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五)聚焦依法行政强化能力,政府自身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复人大建议121件、政协提案238件,办成率64.5%。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47次,集体研究重大问题356个。开展32个审计项目。统筹市区资金1.2亿元,实施55个支援协作项目。研究制定区属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方案,提升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水平。军地互办实事58项,高标准完成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验收。推进“景贤人才”创业小镇建设,认定“景贤人才”42人。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开展“八五”普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审理行政复议案件383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16件,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带领全区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关心支持参与石景山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的信心不足,高精尖产业体系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市更新力度需要不断加大,“京西八大厂”和老旧小区改造更新进度还需加快,平房区、城中村改造提升任务还很艰巨,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还有待提升;民生保障还需要下更大力气,托育、医疗、养老、文体休闲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接诉即办工作水平亟待提高;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政府服务效能、基层治理水平和极端情况下城市应急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将尽心竭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厚望。
      二、2024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石景山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积极服务和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立足“三区”定位,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石景山贡献。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综合考虑外部发展环境和我区经济增长基础条件,紧密衔接“十四五”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目标,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初步安排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市场总消费同比增长4%左右,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PM2.5年均浓度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围绕城园融合深入实施城市更新,着力打造“复兴之城”
      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工作。深入实施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完成特钢、巴威北锅等6个街区控规编制批复和区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清查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开展城市体检,引导责任规划师参与基层治理,推动规划展览馆开馆运行。提前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
      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深化与首钢集团高层对接,加快北区和东南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服贸会场馆4.0改造。整治提升石景山登山步道和绿化景观,持续开展石景山古建群整体修缮,加快文化复兴。聚焦元宇宙、科幻、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加大重点企业引育力度,推动“科技+”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复兴。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水系连通和水环境改善,加快生态复兴。推进首钢国际人才社区035、036地块建设,开展国际学校前期工作,吸引知名国际组织落户,举办高端论坛、展会和品牌体育赛事等活动,建立首钢园大型活动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活力复兴。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紧抓中央和北京市建设领域“三大工程”政策机遇,深入实施68个城市更新项目。充分借鉴首钢搬迁改造经验,探索老旧厂房城市更新路径,推进工业博物馆前期研究,促进“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持续推广“首开经验”“鲁谷模式”,老楼加装电梯开工100部、完工40部,滚动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3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确保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改造“五年任务、四年完成”。加快推动城中村、平房区和危旧楼改造提升,稳妥做好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上市和配套设施建设。出台楼宇经济行动计划,推进产业载体地图二期建设。纵深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统筹用好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资源增补公共服务设施。
      加快西部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制定新一轮广宁、五里坨等西部地区发展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中交集团平台作用,开展“山上四村”环境整治,加快西部地区城市更新。实施高井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成西山绿道(石景山段)。推进五里坨一街及6条城市支路建设,开展西部地区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建成投用五里坨便民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西部医院项目,广宁、五里坨派出所实现开工。推进天泰山旅游综合开发,推动浅山区文旅产业发展。办好京西地区发展论坛,推动一批投资项目签约落地,持续赋能西部地区发展。
      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实施197个重点项目。推进衙门口东路等30条市政道路和八角游乐园站地下通道建设,1号线支线工程(石景山段)、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实现开工。完成3项道路疏堵工程,建设刘娘府等3处公交场站,试点开通通学公交线路,调色板花园、M11线模式口站一体化地下停车库主体结构完工。统筹建设地下管网台账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老旧小区市政管线和供水管网消隐改造,五里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扩建工程、鲁谷北重供热厂供热调峰工程完工,苹果园、北辛安变电站建成投用。
      全面推进韧性安全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将“平急两用”与城市更新统筹推进,积极争取中央特别国债,实施永定河左堤燕山水泥厂段加固工程等国债项目。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高标准搭建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快万商集团应急保障用房、安全小屋等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着力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实施金安桥雨水泵站配套退水管线工程,开展西黄村桥、莲芳桥积水点治理,建设海绵城市。持续完善智慧城市“4+4”体系,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在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应急指挥等领域开辟更多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数字治理水平。
      (二)围绕产业融合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活力之城”
      加快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落实优化高精尖产业五年行动计划,科学梳理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梯次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格局,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锚定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4大领域,编制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落实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方案,制定园区创新发展综合评价、空间优化调整等配套工作方案,中关村石景山园实现收入突破4600亿元。推动银行保险产业园暨中电科智能科技园“金融+科技”融合发展,开工建设650地块,优化园区商业配套,完善园区服务体系,举办数字金融论坛,推动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1+3+N”全域试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现代金融产业力争实现收入1380亿元。高标准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制定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办好2024中国科幻大会,构建科幻全产业链,聚集企业突破200家。建成投用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一期,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提升园区专业化、国际化运营服务水平。编制虚拟现实产业园与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双园融合”产业规划,出台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组建产教联合体。推进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建成智能算力中心,实现集聚区一期开园,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研发、创新应用和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收入850亿元。推动文创园高端特色发展,构建三级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体系,举办北京文创大赛,探索建立石景山游戏产业联盟,筹划京西电竞节,打响石景山“电竞之城”品牌。
      强化“五子”联动。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揭榜挂帅”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独角兽、专精特新、国高新等企业引育力度,推动科技孵化器扩容提质,吸引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建成知识产权保护石景山分中心。加快“两区”建设,落实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方案,依托服贸会、冬博会等国际性展会集聚优势资源,持续扩大会展业溢出效应,推动国际开放合作区建设,发挥侨梦苑、国际会客厅、香港招商工作站等平台作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运营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丰富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提升“一核三圈多点”的消费能级,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完善1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理想汽车交付中心开业运营。促进汽车、家居等传统消费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兴消费,扩大教育、医疗、康养等服务消费,举办京西消费节,打造融合消费场景。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水平,做好支援协作工作,助力门头沟、房山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打造“北京服务”实施意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投入使用。制定新一轮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围绕高精尖产业深挖央企资源,持续开展京外境外招商,力争引入高精尖企业2000家。完善“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发挥贸促会石景山支会、国际商会、健康产业协会职能作用,做好企业服务,推进稳企、招商、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街道稳企招商服务工作。推动区属国企改革重组方案落地,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完善集体经济运营管理机制,壮大集体经济。搭建政企互动平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第四批“景贤计划”人才申报认定,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和“景贤人才”大会,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育用留生态环境。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围绕山水文化融合加快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之城”
      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高水平办好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和西山永定河文化节,持续提升文化节影响力。统筹做好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院落改造、空间整治、业态导入,加快重点院落搬迁腾退和更新改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筹建北京壁画研究院,打造模式口博物馆集聚区。有序推进八大处公园香界寺藏经楼院等修缮工程,实施公园索滑道改造和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推进经营类点位腾退,建设智慧人文景区。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大力挖掘文物资源价值,讲好石景山故事。
      深化工业遗存和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探索“老工业遗址+冬奥遗产+文体产业”模式,盘活冬奥场馆设施,充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打造更多开放空间、文化消费场所和特色旅游线路。发挥全球冰雪产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际体育赛事、企业、行业商协会对接,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集聚,打造以冰雪为特色的城市时尚新兴体育基地。加快冬奥公园修复,提升运维管理水平,打造户外、骑行、慢跑精品目的地。开展“快乐冰雪季”“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建设成果。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完善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数据平台及“石景山文E”功能,加快区艺术中心、雕塑园小剧场集群前期研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开展非遗活态传承活动,建设非遗资源数据库,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项目提质升级。坚持全民参与,充分发挥以文聚人、以文化人助力基层治理的作用,办好“古城之春”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开展文化活动不少于1500场。
      加强文商旅体品牌打造。依托文旅资源和重点商圈,深入挖掘首钢园、模式口、法海寺等文化IP,持续提升“氧气石景山”“博物石景山”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制定促进文商旅体融合相关政策,优化东部商务休闲娱乐、中部文商旅体融合、西部历史文化及康养休闲的产业布局,打造一批高水平特色品牌项目。坚持科技赋能,谋划建设文旅体智慧化平台,运用数字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助推产业特色化、智慧化发展。
      不断改善生态质量。发挥林长制作用,深入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建成2个全龄友好型公园,实施4处林荫路改造提升和10处小微绿地建设,完成揭网见绿13公顷,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深入落实河长制,构建水生态监测体系,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促进水城共生共荣。深化“一微克”行动,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提升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水平。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保障建设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零碳公园,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围绕治理力量融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打造“品质之城”
      筑牢基层治理基础。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探索建设“智网实格”,强化“每月一题”和主动治理事项清单化管理,提高“七有”“五性”工单办理质量。加强“品质社区”建设,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议事协商体系,擦亮“老街坊”治理品牌,实施第五批优才计划,实现全区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全覆盖。以“品质楼宇”建设为抓手,完善“三驾马车”楼宇治理新格局。实施57个背街小巷精治工程,打造20条“门前三包”示范街,开展9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加强非居民厨余垃圾、大件垃圾管理,推进可回收体系建设。完成新一轮物管会、业委会组建工作,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常态长效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不断提升区域文明程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紧扣“七有”“五性”,实施44件民生实事和67项济困工程。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00人。推动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争创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位600个。深化医康养结合,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和长护险试点,推广“养防救”智慧养老安全应急服务,布局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2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张家庭照护床位、9个养老助餐点位,建设福寿岭休养中心,创建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474套保障性住房。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投用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加快建设衙门口配套小学、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北京市第九中学分校新建综合楼工程,新增2所配套幼儿园、540个学位,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加大名校长、名师培育和引进力度,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提升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提高医疗健康保障水平。建成五里坨卫生服务中心、整形外科医院改扩建二期项目,完成五里坨医院、苹果园卫生服务中心主体结构施工,加快推进石景山医院门急诊楼改造、玉泉医院综合楼三期建设和朝阳医院公卫应急暨妇儿中心项目。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紧急医疗救治和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加强儿科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传染病综合防控。优化“信用+医疗”服务流程,医保移动支付服务覆盖辖区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区级重点学科及重点扶持专科建设,培养高水平医药卫生人才,打造“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强化“九不准”要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快首钢东南区体育公园建设,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实现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全覆盖。
      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体化”机制,深化“可信消费”预防化解预付式消费纠纷工作法,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强化粮食流通市场监管。狠抓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建成投用八宝山街道小型消防站,加强重点领域综合监管,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石景山”。
      三、努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信念、造福人民、促进发展的生动实践。
      加强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支持区监委、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做好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发挥作用。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备案审查机制,做好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年度考核指标任务,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审计监督全覆盖,举一反三推进中央、市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整改成果运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强化政府督查和绩效考评,规范各类检查考核,切实为基层减负。努力适应新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政府。坚持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