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4|回复: 0

[北京]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20:05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4-4-9 2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9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金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困难挑战超出预期,转型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知难而进、知重负重,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以首善标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东城实践,全区各项事业稳步前行,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过去三年年均增速达6.2%,为实现“十四五”年均5%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重点税源主体出现大幅震荡情况下,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5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8.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为2%左右。

      (一)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有力有效

      中央政务服务持续加强。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长安街南北纵深一公里环境品质,实施北京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周边交通秩序。推动央地议事交流常态化,主动对接中央单位,保障在京重点项目建设,解决教育医疗、周边环境等需求事项,试点建设值班公寓和青年宿舍,接件答复率100%,“四个服务”满意度调查成绩全市第一。丰富央地协作载体,推动驻区中央单位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对口协作帮扶等工作。核心区安全防线持续筑牢。妥善应对“23·7”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整改问题隐患4.9万项,恒基中心等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和107处燃气管线占压隐患实现销账,鲜鱼口消防站投入使用,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全面完成。化解信访积案30件,矛盾纠纷“梯次递进、一体调处”工作法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平安北京”建设考核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结果全市第一。疏解整治促提升持续推进。实现住宿业“关转提”28家,拆除违法建设7.4万平方米,顺利完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启动核心区控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00项市区级年度任务,压减在途项目建筑规模15.5万平方米,“四个密度”稳步下降。协同联动发展持续深入。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雄安史家胡同小学正式开学,京津冀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事同标、跨省通办”。创新“三帮一”组团帮扶机制,助力房山灾后重建。精心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外事活动场所,举办驻华使节感知北京东城行活动,巩固发展与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与新疆红其拉甫边防连结对共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军地交往协作不断加强,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区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组团建设成效明显。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各业态区域陆续竣工,双塔写字楼率先投用,农银理财按计划入驻。隆福文化街区二期完工,全市首家飞行影院试营业。永外城转型为数字科技产业园区。区属国企主导建设运营的首个科创产业空间——东城数字科技大厦实现开工,“硅巷”建设全面提速。京宝大厦等30栋商务楼宇完成升级改造。8个产业组团共落地项目111个,预计新增区级税收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0亿元以上,超额完成市级任务。主导产业持续增强。金融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发挥龙头作用,助力经济企稳回升。“金融+总部+科创”业态加速聚集,中汇人寿落户金宝街,国网数科入驻永外城,煜邦电力进驻航星园,新引进国能电子商务、中交信通等企业超2000家。摩根士丹利设立全国首家外资新设全资期货公司,驻区机构增加到9家。东方汇理全资子公司顺利增资。昆仑万维人工智能大模型获批,蘑菇车联成为新晋“独角兽”。消费动能有效释放。升级“东城消费季”品牌IP,办好“五圈五节”,培育多元化消费矩阵,打造新消费品牌孵化地。新增首店114家,数量居全市第二。每万人拥有咖啡馆数量达到3.88家,居全市首位。13家文化企业入选年度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占全市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7%,居城六区第一。改革开放攻坚突破。基本完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战略性重组国资公司,调整组建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科创产业服务、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城市更新等功能型国企,初步形成“1+N”国有经济布局。区属国企在债券市场完成首发融资,国资国企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中关村东城园建成“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公司”新体制。“两区”建设新增项目321个、总投资705亿元,完成任务进度排名全市第一。实施6.0版营商环境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证照联办+一照多址”叠加办理,新设市场主体增长20%,18家民营企业入选北京市百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至14家。

      (三)文化传承创新走在前列

      文化强区深入实施。北京文化论坛提级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并永久落户东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论坛发来贺信,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老城保护扎实推进。攻坚腾退国家话剧院高层住宅楼、五八二电台家属区,实施天坛医院旧址拆除和绿化,完成永定门城楼保护与展示,钟鼓楼周边、东华门大街、鼓楼东大街等重要节点精彩亮相,充分彰显了东城作为中轴线保护主力军的责任担当。积极协助中央和市属单位,启动大慈延福宫文物腾退,顺利完成滞留多年的古观象台南院清退任务。联动四省五市,实施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韶州会馆率先亮相。编制完成东四三至八条、北锣鼓巷等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地均产出继续在全市领跑。获评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在全市首创融资“白名单”机制。保利文化等5家企业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企业数稳居全市首位。金台共享际、金隅龙顺成园区建成开园。文化服务丰富多彩。“我与地坛”书市回归,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儿童戏剧节、全国话剧展演季点亮市民文化生活。大麦新空间、南阳共享际等演艺新空间在全市率先授牌,“大戏东望”形成品牌效应。“27院儿”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美后肆时”入选全国公共文化空间品牌案例。

      (四)城市精细化治理向纵深迈进

      城市更新有序推进。皇城景山三期成为全市首个片区式综合性更新试点,已超额完成1000户退租任务,腾退整院133个,为统筹推进文物修缮、风貌保护、环境提升和产业导入创造了良好条件。西总布街区启动申请式换租和试点院落建设。前门东西区一体化更新完成前期准备,西兴隆街率先启动恢复性修建,文华东方酒店基本完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老楼加装电梯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途项目取得突破。望坛项目首批10栋回迁楼集中交付入住,2000多户居民回迁新居,110kV变电站主体完工。宝华里项目回迁楼全面开工,经营性地块实现场清地净。金鱼池二期西项目基本达到供地条件。回应群众期盼,积极推动崇外6号地由遗留危改项目向城市更新项目转化。环境品质不断提升。细颗粒物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南馆公园建成“零碳”试点。完成4处全龄友好型公园绿地改造提升,皇城根遗址公园、西草市街等“美颜”亮相,朝孚园、燕墩西望等一批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新建改造绿地8万平方米,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突破97%。东直门文化广场成为休闲新空间。深化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入选“北京最美街巷”胡同达到13条、精品街巷文化探访路线24条,均居全市首位。交通秩序继续改善。全面完成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淘汰治理。启动朝阳门南北小街和朝阜路(东城段)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医学景商”周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出行秩序进一步改善。新增共享停车位700个,国子监街实现全线不停车,不停车胡同达到45条。

      (五)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民生底线兜牢兜实。积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落实困难群体救助政策,支出救助资金1.8亿元,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多措并举加强住房保障,筹集房源4300多套,配租公租房1000余套,发放补贴1.8亿元,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提高11个百分点。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新增4000多个小学学位,汇文中学南校区投入使用,“双减”工作持续深入,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和平里医院、隆福医院通过三甲评审,普仁医院病房楼改造项目竣工,院前医疗急救满意度达100%,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在海运仓、西河沿试点开展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行,建成5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0个养老助餐点,增加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千人拥有床位数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区全民健身中心和东单体育中心投入使用,获评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社会治理不断加强。紧抓“接诉即办”不放松,聚焦群众可知可感的急难愁盼问题动真碰硬,全市排名稳步上升,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抓好两个“关键小事”,在400个小区推行装修垃圾“收运处”一体化试点,开展物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物管会向业委会转化。深化“五社联动”,擦亮“东城社工”品牌,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更加浓厚。

      (六)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主题教育扎实深入。聚焦“实”的要求,推动学习教育有效覆盖,大兴调查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提升,下力气破解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以改革发展实践检验教育成效。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抓好巡视巡察和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法治建设巩固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311件,办结率100%。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实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全覆盖,建立行政复议案前和解(调解)机制,完成“八五”普法中期检查验收。效能建设持续推进。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深化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三保”支出应保尽保基础上,持续降低运行成本,政府购买服务预算减少52.7%。盘活区属房产资源,将金宝街52号、朝内大街192号转型为引企“梧桐树”,推动“四厅六中心”集中办公,实现政务服务集成整合、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坚持项目牵引、专班推进,以目标倒逼落实,以攻坚锻炼队伍,办成了一批难事,打赢了多场硬仗,政府系统的执行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区中央、市属单位、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把履行核心区职责与发挥核心区优势结合起来,弘扬使命价值,实现更好发展,还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区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强;疏解非首都功能、化解遗留问题与强化服务功能的压力并存,扭转财政收支紧平衡态势还需要下更大力气;交通环境秩序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政府效能和作风建设还需要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在攻坚克难基础上实现转型突破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区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实际行动弘扬使命价值、深化“六力提升”,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城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细颗粒物浓度达到市级要求。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安排在4.5%左右,主要是考虑过去三年较快增长形成的基数,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经济增长的现实支撑条件相匹配,兼顾需要与可能,为提质增效、转型突破留出空间。在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的形势下,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努力争取更好成绩。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首善标准,提高首都功能综合承载力

      牢牢把握“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在加快推进首都功能现代化中履行首善责任、彰显“东城担当”。

      全力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以核心区功能重组为契机,深入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持续加强重点地区综合整治,制定实施天安门周边、长安街沿线“四个服务”专项服务保障方案,积极推进北京站及周边区域“站城一体化”建设,通过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政务空间环境。高标准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主动服务中央单位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单位搬迁入驻。下力气统筹空间资源,就近打造一批值班公寓和青年宿舍,更好满足中央单位的现实需求。常态化开展央地互访和议事交流,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政策资源、发展资源,转化落地一批具体项目,促进央地融合共赢、凝聚发展合力。

      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聚焦长安街和中轴线“一横一纵”重点区域,推动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尽快形成一批可视化成果。完成朝阳门南北小街、朝阜路(东城段)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在长安街以北实现“两纵两横”主要大街整体焕新亮相。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拓宽减量提质路径,持续推动建筑减量和住宿业“关转提”,确保新生违建动态清零,稳步推进百荣世贸商城转型升级。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完成城市家具治理等专项任务。

      扎实推进协同发展和对外交往。深化与津冀相关地区交流合作,支持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建设,服务保障央属项目向外疏解、第二批市级机关向副中心搬迁。全面落实好“同事同标、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统筹推进对口支援合作,做实做优教育、医疗、就业和产业帮扶。继续支援房山灾后重建,解决好当地群众所急所盼。加强与国际友城务实合作,探索打造高品质、特色化外交外事活动新空间。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二)聚焦提质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统筹抓好稳增长、强产业、促改革、优生态,努力实现区域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抓好城市更新、新基建、保障房建设等重点工程,推进东直门区域环境设施一体化提升、中国黄金大厦改造升级等项目,确保按季度实现开工、竣工和投用,接续形成投资支撑。统筹“五大商圈”建设,推进王府井—前门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激发消费潜能。突出文化消费引领,大力培育新场景、新业态,建设“故宫以东”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打造国货“潮品”新亮点。加快引进优质直播电商,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协调发展。提高财源建设质量,锚定行业头部企业和高成长企业,精准导入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业态,促进区级财力平稳增长。

      提高主导产业发展能级。统筹抓好东北二环、东方广场、金隅环贸中心、信达中心、航星园、永外数字科技产业园等产业组团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增加高品质产业空间,落地一批标志性“金融+总部+科创”项目,进一步提高组团辨识度和贡献率,强化产业集聚效应。聚焦大资管领域,重点吸引证券类资管等机构落地,争取养老金融等领域政策先行先试,深入推进“银巷”建设,持续打造“首善金融生态圈”,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整合青龙胡同周边、金隅环贸中心E座、京投大厦等空间资源,加快“硅巷”建设,打造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新业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1+N”国有经济布局,细化配套保障措施,推动功能型国企归位、搞活,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做好事业单位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大力度盘活闲置低效国有资产,分批次开展资产处置和转化利用。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2.0版方案,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以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入驻为契机,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吸引高端咨询服务业集聚发展。用好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深化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中医药国际化服务平台,打造特色“杏巷”。

      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突出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打造“北京服务”的东城样板。启用新政务服务大厅,深化“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深化“一件事”集成和“一业一证”改革,推行“否定事项报备制”,帮助更多企业便捷舒心落地东城。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活动,织补完善产业、人才政策和服务包,扩大各种类型人才住房供给,增强为企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配强工作力量,健全联系服务总部企业、龙头企业机制,开展企业族群和产业链招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激活文化资源,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挖掘用好文化资源优势,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发挥好文化浸润人心、赋能经济、服务群众的作用,加快建设文化强区。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以中轴线保护为牵引,统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重点文物腾退修缮和活化利用。实施中轴线文化传播工程,讲好“中轴故事”。创新文物腾退政策路径,推动孚王府、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等央产文物腾退。对钟鼓楼等历史文化遗产开展活化利用。压茬推进石埭会馆、黄冈会馆等试点会馆亮相,打造京地文化交融的会馆群落。探索建立文物“四有”档案,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非遗“焕新计划”,助力老字号创新生产,打造一批“非遗+”标杆项目。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制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出“文菁计划”2.0版,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深化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线上文化金融产品超市”,办好中国文化金融峰会,构建文化金融品牌矩阵。聚焦“一横一纵”打造“文巷”引领区,推动首开首院文化金融园等特色园区开园亮相。发挥文商旅体融合平台作用,加强与中央市属单位和多元市场主体合作,协同推进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建设。健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平台,支持数字电视国家实验室等重点项目,鼓励更多优秀文化企业“扬帆出海”。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化“大戏东望”品牌建设,挖掘文化园区、商业综合体等空间资源,植入多场景多业态演艺新空间。加快打造王府井戏剧谷和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链接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文化资源,推出首批校地合作“种子库”项目。推进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运营,办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东城文化月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深化精细治理,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区

      对标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求,进一步做足“绣花功夫”,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围绕“一横一纵一圈”,聚焦天坛周边、前门东西区、故宫以东、皇城景山、东四、西总布等重点片区,以街区综合实施方案为指引,系统推进申请式退租、文物修缮、风貌保护、功能织补和转化利用,打通老城平房区一体化保护更新全流程。完成申请式退租1000户。突出抓好永外和东直门外地区综合更新,集成化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政设施配套、经营性土地入市、产业项目导入和滞留项目处置,打造区域发展的“金角银边”,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专项更新,推动一批老旧低效楼宇、低效园区提质增效。

      持续优化环境秩序。加大力度“降尘、查车、控烟”,实施监测、监管、监察“三监”联动,巩固深化“一微克”行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启动花园城市建设,完成东单公园、南馆公园改造提升,建成一批特色口袋公园,打造生态都市会客厅。推进特色胡同建设,优化生态保育、休闲游憩等功能,提升庭院绿化、社区绿化水平,形成更多城市景观“大师小品”。完善天坛、永外地区路网布局,完成自然博物馆北路建设,抓好刘家窑路、夕照寺东西线等项目,探索推动前门、天坛客流贯通,打通南中轴。通过优化道路停车、新建“平改立”设施、挖潜错时共享等措施,新增停车位370个、共享停车位500个,有针对性地增加居住区周边车位供给,改善“医学景商”周边交通秩序,营造良好出行体验。

      做实做细基层治理。完善“热线+网格”为民服务,坚持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落实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持续推进“春风行动”“攻百难,解民忧”等行动,为群众带来更多实惠。抓好两个“关键小事”,加强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开展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深化“五社联动”,完善社工队伍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展体系,丰富“小院议事厅”等协商议事平台功能,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五)突出优质均衡,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

      聚焦“七有”要求“五性”需求,进一步将资金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聚焦应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特殊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完善就业服务,促进充分就业,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深入开展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扩大普惠健康保参保人群覆盖面。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推动形成重点行业“慈善+”品牌。加快推进望坛、宝华里安置房建设,确保回迁居民早日入住。综合施策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市场租房补贴,建成保障性住房1100套。

      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扩总量、提质效、促均衡,启动“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深化“双减”、落实“双升”,推动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构建长链条贯通育人机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增加中学学位5000个。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区属医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普仁医疗集团第二阶段建设,完成第一人民医院异地迁建和配套项目。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效性。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整合公共文化、体育等服务资源,打造功能复合的街区活力中心。

      突出做好“一老一小”服务。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加强高龄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分8个片区实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全覆盖,试点推进社区卫生、养老、助残服务一体化发展,新建1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形成“中心带动驿站、驿站辐射居家”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构建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普惠率保持在90%以上。通过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新增普惠托位600个,鼓励社会单位兴办托育点,让幼儿就近“入好园、入好托”。

      (六)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核心区安全稳定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切实把各类风险管住、管好,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依托平安东城建设体制机制,扎实开展“平安单位”“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创建活动。围绕高发警情、秩序乱象及治安重点地区,加强打击整治、巡逻防控,营造优良治安环境。持续做好大型企业集团和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织牢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网。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完善推广“矛调处置一体化”模式,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治本攻坚,坚决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加强危险化学品、燃气、电动自行车、施工动火作业等领域专项整治。健全街道级防火委员会,以和平里和安定门街道为试点,制定实施老旧小区和平房区火灾治理管控专项方案。落实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持续提升应急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预案,抓好一线人员应急培训和实操演练,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水电气热保障,加强突发事件和极端天气应对,确保城市安全平稳运行。编制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城市设施集中式与分布式建设布局,增强风险灾害防范、抵御、自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提高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七)突出实干为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忠诚履职、践行使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自觉加强政治建设。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抓好巡视巡察、专项督察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当好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施工队长”。

      扎实推进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巩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成果,提高依法决策质量和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政务公开,把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争创首批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区。

      大力加强效能建设。严格落实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任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把力量和资源下沉到基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强化定量要求、过程管理和结果导向,完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健全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格履行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继续坚持政府过“紧日子”,降低行政管理和城市运行成本,进一步压减编外用工。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推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

      崇文争先途方远,初心如磐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倍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东城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