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8|回复: 0

[贵州] 2024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4-4-2 21: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31日在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长  杨光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经受考验、砥砺奋进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保持定力、团结奋进,顶压前行、苦干实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抢抓省打造“桥头堡”、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9.65亿元、增长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8.3%。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稳增长促发展,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加快摆脱新冠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复苏。“桥头堡”建设初步成势见效。“十大工程”顺利推进,261条配套政策措施有251条取得实效,156个重大工程项目开工123个、建成30个,7个存量项目投入运营。争资争项积极有效。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30.55亿元,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21.9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5.33亿元、一般债资金13.84亿元,均排全省前列。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04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86亿元,引进优强企业142家。编制了“5+N”现代工业产业“一图三清单”,明确了招商的主方向。退免减缓降等助企纾困政策落细落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8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重大项目有效推进。坚持把项目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抓手,深入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和州县两级领导干部领衔推动“四化”项目专项行动,新开工入库项目578个,总投资493.6亿元、增长2.2%。凯里黔玻永太二期、海生玻璃一期、榕江旭昇木业、台江麒臻实业二期等亿元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贵广铁路完成提质改造,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清水江旁海航电枢纽等项目建成投用,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顺利推进,完成宣威水库前期工作。城镇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城镇“四改”,棚户区改造建成1.48万套,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万户,完成改造背街小巷266条、城镇供排水管网366公里,新建城镇燃气管网140.98公里。“保交楼”工作顺利推进。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799套,公租房分配保障6.36万套。建成社会公共停车位4101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凯里市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镇远县入选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二)全力扬优势强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坚定不移把产业放在发展最突出的位置,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州市场主体总量达39.46万户,“四上”企业新增180户、累计在库1510户。工业动能持续增强。省级重点支持两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亿元,州五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8.26亿元、增长15.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1户,在库规上工业企业达424户,摆脱了全省挂末位置。工业投资增长10.7%。成功申报省级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69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户。炉碧经开区纳入国家级经开区培育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19.7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05.3万亩、总产量133.8万吨,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累计达739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2个、有机产品认证证书41张,获得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2个,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0个。榕江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台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剑河县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锦屏县入选国家鹅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村超”“村BA”活力四射,民族文化旅游火爆全国,到黔东南旅游打卡成为一种时尚,全州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8%和37%,大湾区游客超860万人次。云上丹寨旅游休闲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新增2个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成功,榕江“村超”入选2023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台江“村BA”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入选国家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贵州环雷公山马拉松等赛事活动。打造苗年、侗年、姊妹节、鼓藏节等民俗节日文旅融合新场景,不断擦亮“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旅游品牌。

    (三)全力补短板惠民生,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财政民生类重点支出369.78亿元、增长14.6%。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9.33亿元,发放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1.75亿元,带动脱贫人口增收59.25万人次。中央定点帮扶投入引进资金20.86亿元,佛山市财政资金支持7.97亿元、引进企业投资50.04亿元,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持续扩面,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佛黔东西部协作帮扶力度持续加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1294家企业及商(协)会结对帮扶1424个村。“3+1”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拨付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1.67亿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7%,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台江县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施秉县白垛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2023年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村BA”体育赛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建立驻外劳务协作站42个、建设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岗就业基地213个,全力推进稳定在外务工规模、稳定重点群体就业。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61.74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39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02万人,州内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5.96%。教育质量公平双提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498所,新增学位1.66万个,麻江县、丹寨县、天柱县完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岑巩县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黄平、镇远等8个县“双减”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施秉一中被授予省级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15所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建设达标。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获批设立。凯里学院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州疾控中心、州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建成投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州中医医院建设项目一期加快推进,实现16个县(市)县域医疗次中心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全覆盖。完成12家胸痛中心、18家卒中防治中心、14家创伤中心、20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38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增长15.1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救助兜底保障24.85万人次、资金11.99亿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8%、15%。开展临时救助2.43万人次。建成儿童之家12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55个,三穗县、剑河县分别入选全国、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一老一小”普惠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建设扎实推进。同时,双拥、国防动员、宗教、退役军人、气象、外事、红十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四)全力防风险保稳定,社会大局平稳有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树牢底线思维,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巩固。深入推进重大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行动、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开展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安全突出问题整治,全州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7%、4.9%。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州4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前列、保持全省第1。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1%。实现16个县(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制镇污水处理、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榕江县、剑河县被命名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柱县、锦屏县被命名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平安黔东南建设持续向好。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命案万人发生率全省最低,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全州“万人起诉率”指标继续保持全省最优。4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丹寨县兴仁镇获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7家单位获全省第一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同时,用好一揽子化债措施,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全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坚持用改革解难题、以开放促发展,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完成州县两级“企业之家”创建,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一窗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改革有序推进,审批时间平均压减84%。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开展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试点。2023年市(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获最好的A级等次,完成涉旅州属国有企业改革试点任务。大力推进“三社联建”和“三新农”模式,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长效保障机制获交通运输部评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科技创新动能不断增强。138家企业通过科技计划项目或研发奖补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2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9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亿元、增速排全省第1位。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出口退税办结平均时间压缩至1.06天,无纸化退税率实现100%。着力巩固外贸优势产业,打火机、服装、羽毛球等出口份额不断扩大,以岑巩思州柚、施秉蔬菜、黎平茶叶为代表的“乡村外贸”蓬勃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亿元。

    (六)全力转作风抓落实,政府效能有效提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8件、政协委员提案319件。强化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州政府建立每月研究信访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推动丹寨县、锦屏县信访法治化试点县建设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答复率100%。岑巩县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命名。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州级行政(参公)单位公用经费平均压减20%。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大走访”活动,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发短文严发文,少检查多帮忙,持续为基层减负。政府效能持续提升。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三减一降”水平,全州累计减少申请材料1338项,“零跑腿”事项平均占比94.43%。群众直通车和“12345”热线群众反映问题均按期办结,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实现“双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疫情甩尾、经济下行、自然灾害等各类超预期多重困难交织、“赶”“转”“补”等多重压力叠加,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和省各帮扶单位,向广东省及佛山市,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黔东南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较多短板,“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的主要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基础薄弱;市场主体实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少,创新活力不够,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同程度存在,政府系统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能力作风仍需转变;稳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三保”压力仍然较大,农村消防等安全稳定面临的问题依然较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稳就业压力大,等等。我们一定正视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和黔府发〔2022〕7号文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大招商,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新篇章打牢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8%、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调控目标范围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8%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扩大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把项目谋划编制抓在日常,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开展项目谋划培训,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做实前期工作,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有效益的项目,全力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特别国债和“4+2”基金。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新开工凯里市其亚集团铝及硅系列材料精深加工、黔玻永太三期、镇远县安兴电子电容器高压低压正极箔等项目,加快推进天柱县誉福擎天年产30万吨钡盐系列产品精细化工、丹寨县明阳高端风电装备集群产业基地一期、丹寨县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台江县鲁控环保铅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产业投资115亿元以上。积极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宣威水库、黎平水竹冲水库、榕江至融安高速公路等项目,做好天柱至会同高速公路、天柱至大龙高速公路、剑河岑广抽水蓄能、炉碧经开区连接瓮马铁路货运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县县通”天然气、施秉白头旺水库等项目建设,建成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提升全州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推进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全覆盖,健全重大项目联审会商和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与省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强化土地、水、电、气、资金、厂房等资源要素服务,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

    不断激发消费潜力。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充分利用“村超”“村BA”及民族节庆等平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消费、体育消费。总结推广好“三新农”经验,加快电商发展。以创建国家消费帮扶产地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升社区消费便利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和场景,深入开展放心消费行动,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大力培育夜间经济新业态,打造提升凯里苗侗民族风情园、黎平翘街、榕江大河口码头等特色美食街区及一批夜食、夜游、夜购、夜娱等夜间消费聚集区,打造消费新场景,为城市注入更多烟火气。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招引“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好激活民间投资,努力让民营经济在我州“铺天盖地”。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坚持“非禁即准”原则,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应用新场景开发等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领导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广大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大胆投资、放心发展!

    加快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化县域空间管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优化城乡规划,严格规划管理。深入实施“强州府”战略,推进主城区城市更新,加快新城建设,支持将医疗、教育、文化等城市功能有序向新城发展,提升凯里城市首位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城镇地下管网等建设。注重精雕细琢、见缝插绿、见缝插景,扮靓城市颜值,新建改建一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户外运动场地,着力打造精致微景观。新建一批新能源充电桩、停车场、5G基站等设施。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保持在97%、98%以上。坚持租购并举,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展未建成交付安置房三年清零行动,全面完成剩余“保交楼”项目。探索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引导鼓励房开企业开发“第四代”住宅和康养、度假地产,满足群众多样化住房需求。

    (二)坚定不移狠抓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不断壮大主导产业。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抢抓全省打造“六大产业基地”机遇,大力发展省级重点支持我州的硅精深加工(玻璃为主)、民族特色食品及民族医药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立足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再生资源循环材料、民族特色食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民族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力争五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制造、轻纺、新能源材料、民族民间工艺品、运动装备制造、白酒、风光水电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照“一图三清单”,统筹推进县市主导产业发展,加快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具有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集群。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坚持“富矿精开”,推进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更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实行“一企一策”个性化培育计划,着力开展“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等分层级培育,重点培育凯里其亚铝业、凯里黔玻永太、台江天能集团、台江麒臻实业等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掘储备潜力企业,抓好“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运用数字赋能,加快“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建设州工投绿色数据中心,培育壮大我州算力集群,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引擎,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领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强园区建设。持续完善园区供气、物流配送、污水处理、对外产业连接路等功能配套,尽快实现岑巩经开区、黔东经开区、丹寨金钟经开区、洛贯经开区、天柱工业园区、榕江工业园区通长输管道燃气。加强园区教育、医疗、金融、公租房、人才公寓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公共服务网络,增强园区人财物吸纳能力。加快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大力组建电动重卡应用场景,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盘活园区土地、厂房等闲置资产,将园区打造成投资洼地、产业高地。加快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一期建设,打造成为我州引领性和示范性的高质量发展园区。加快推动榕江工业园区创建省级经开区,支持炉碧经开区、台江经开区打造成为100亿级工业园区,黔东经开区、岑巩经开区打造成为50亿级工业园区。

    (三)坚定不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夯实“三农”“压舱石”,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重点群体加强动态监测帮扶,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3+1”保障,及时落实帮扶措施。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用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资源,深入推进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扎实开展“双百”行动,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拓展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加大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助农增收力度,加快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确保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19.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5万亩左右,产量133万吨以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力度,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推进撂荒地整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严格落实“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实施“6个100万”农业提升工程,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支持相邻县打造集中连片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打造中药材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持续推进“国储林+”,完成国储林项目建设15万亩。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岑巩县建设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聚焦中药材、凯里酸汤、蓝莓、百香果、生态渔业、三穗鸭、锦屏鹅等优势加工品种,大力发展预制菜、“药食同源”中药食品和保健品,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2%以上。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以上。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产业发展风险。完善特色产业标准体系,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标准衔接,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4个,创建“圳品”评价8个以上。抓好“两品一标”培育,持续提升“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探索高铁轻质货物运输,推动优质农特产品出山入海。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持续加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扎实做好与佛山共建30个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州级第二批3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持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工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2%。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推进改厕、改圈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推广雷山县一体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经验,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平均正常运行率95%以上,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6%以上。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培育文明乡风,积极推广“合约食堂”“四诊工作法”等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坚定不移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紧扣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更好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聚焦资源要素,抓好业态升级。做好镇远古城5A级景区历史文化开发与保护,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推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提质增效,争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肇兴侗寨联动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㵲阳河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调整。加快推进凯里下司、丹寨万达小镇、剑河温泉、锦屏隆里、榕江乐里侗乡、施秉云台山和杉木河、从江岜沙和加榜梯田等景区提升建设,推进锦屏羽毛球小镇、下司体育康养小镇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黔东南建设区项目建设,提升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用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金字招牌,持续办好苗年、侗年等民族节庆,努力把节庆活动打造成旅游产品。加快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民族医药养生,打造一批生态康养旅游基地。发展研学旅游,支持剑河探索古生物地质遗迹“金钉子”保护利用新路。建设全州慢游风景道体系,巩固提升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品牌,丰富和优化沿线民宿、康养、民俗体验等业态。加快建设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做好世界名犬“下司犬”这篇文章,搭建名犬展示、交流研讨及交易平台,促进旅游发展。围绕“七个一批”盘活路径,完成在库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销号。

    聚焦客源要素,抓好宣传营销。强化媒体联动,积极争取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主流媒体支持,引导带动各类媒体平台积极跟进。大力发展新媒体,不断孵化短视频账号和网络直播团队,积极培育用好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公众自媒体“大军”,发展好“粉丝经济”。聚焦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等主要客源地市场,加强与国旅、中旅、中青旅等旅行社以及携程、途牛、马蜂窝等OTA平台的合作,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推介更多黔东南旅游产品线路,进一步稳定省内市场、做活省外市场、开拓境外市场,唱响“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旅游品牌。力争入州游客、过夜游客、旅游人均花费分别增长10%、20%、10%以上。

    聚焦服务要素,抓好供给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大力实施“六心行动”,打造旅游服务金字招牌。用好“村超”“村BA”现象级IP,加快推动游客集散中心、深山非遗集市、乡村特产大集市建设,培育农文旅体商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项目。加强旅游景区绿道、骑行道、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自驾车服务设施。优化完善景区标识标牌。巩固提升景区直通车线路,强化客运站场与景区景点互联互通,把全州各景区“串珠成链”,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线路。推广“小车小团”交旅融合模式。推进景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消防本质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持续打造“生态山居”精品民宿产业带,积极争创国家甲级民宿。推动科技数字赋能旅游,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开展酒店增星、服务创优工作,支持剑河仰阿莎国际酒店、丹寨万达锦华酒店创建五星级酒店,培育行业文明旅游工作标杆,提高游客满意度。组建州级旅游运营集团,支持镇远、西江和肇兴景区共同组建跨区域运营文旅企业。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激发市场活力。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破除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加强科技创新赋能。深入落实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围绕玻璃、钡盐、酸汤、蓝莓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研发能力。加快推进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州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设杂交水稻育种、碳基材料等行业先进水平研发机构。着力培育和引进科技人才,推动产业引才、企业引才、平台引才、以才引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0家以上,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9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40亿元。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按照“成熟一家、推进一家”思路,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深化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在人事、财政、薪酬、审批、考核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好人好马进园区”,进一步激发园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活力。以合作共建、托管建设、“飞地园区”等模式,推动在创业奖补、对接服务、利益分配等政策上创新突破。统筹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推进“租改股利益联结试点”和“家庭经营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试点”,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积极探索水网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集体林权制度、水价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不断提升开放水平。狠抓省2024年“桥头堡”工作要点40条措施落实,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聚焦产业培育、园区配套设施、文旅产业融合等重点,提升与大湾区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水平,深化粤黔产业协作,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注重突出核心区建设,全力保障“桥头堡”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政策落实、示范试点快速见效。加强与大湾区地方政府及部门间的沟通交流,继续强化党政干部挂职、专业技术人才互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纵深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强化与大湾区商协会、企业、科研机构、优质教育资源、医疗等对接联动。大力实施外贸倍增行动计划、外贸产业培育行动,积极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充分发挥凯里海关外贸“助推器”作用,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黔东南陆港与大湾区、北部湾等城市沿海港口深化合作,多式联运,实现保税仓储和进口直营有效衔接,降低外贸企业物流成本。

    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大招商行动。立足优势资源,聚焦主导产业,细化各项招商政策,运用好“一图三清单”,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商协会作用,依托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全球贵商大会、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招商活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等,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上门招商,提高招商项目对接率和成功率,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动产业的大发展。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确保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9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55%以上,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6%左右。启动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助企纾困活动,强化招商项目落地“全流程”跟踪服务,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充分发扬黔东南热情好客的好传统,实施“贵人服务”黔东南品牌提升工程,建设全省营商环境提升示范点,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对标大湾区建设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试点”,推动更多大湾区城市与黔东南州政务服务事项全域“跨省通办”。

    (六)坚定不移厚植生态优势,建设美丽黔东南。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深化美丽中国建设黔东南实践,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前列作示范。

    着力守护“生态之州”品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加快补齐城乡生态环保设施短板,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96公里。加强工业固废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规范化常态化,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等整改落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大美丽河湖创建力度,完成河道治理500公里以上,确保水环境质量排名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前列。持续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绿化美化,完成营造林30万亩、石漠化治理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60平方公里以上。支持施秉县、台江县、镇远县等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双碳”行动,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逐步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电力、建材、化工、水泥、铁合金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绿色升级改造,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支持台江经开区循环经济示范园等建设。全力打造省级含铅废物利用处置中心,着力构建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体系。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深入开展重点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机制。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建立占用补偿、损害赔偿与保护补偿协同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推动生态价值增值。全面开展雷山县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七)坚定不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维护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坚决守住安全生产领域风险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提升行动、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林区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电改水改,全面提升消防本质安全水平。完善监测预警、灾害防御、协调联动、抢险救援机制,全面提升抵御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坚决守住债务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债务风险管控,推动各级各部门坚决扛起化解债务责任,抓好一揽子化债措施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提高金融监管法治化水平。

    坚决守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提升社会治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加快推进社会智慧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建设,用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抓好溯源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访维稳工作,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大走访”活动。健全完善房地产长效监管机制,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抓好市场秩序整顿,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重大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确保百姓生活安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质量、更加美好。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扎实推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加强劳动力就业人口监测,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常态化举办“10+N”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1311”就业服务措施,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整治,保障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七大提升工程”,加大公办普惠性幼儿园扩容建设力度,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以上。支持剑河县、施秉县、锦屏县创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集团化办学,支持麻江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岑巩县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持续巩固公办强校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深入推进“强县中”建设、“三新”改革。加快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推进“3+3”“3+4”贯通培养范围,提升技能大赛能力。加快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双高”校建设,办好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深入推进健康黔东南建设。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八个专项行动”,推进黔东南州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州中医医院一期、州第二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技住院综合楼、黎平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百千万工程”,打造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比例达到65%以上。加快推进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开展州妇幼保健院等级创建工作。推进黔东南州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提升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加快发展。大力推广三穗县医养结合经验,争取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1个。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健全社会民生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增发养老金,鼓励群众提高缴费档次,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12%。持续推动健康养老示范州创建。加快发展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

    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体育事业。加强中国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研究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三个交融”行动。充分发挥文联、文艺团体、文艺人才作用,创作更多的优秀文艺文学作品,弘扬优秀文化,讲好黔东南故事。做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锦屏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办好环雷公山马拉松、中国丹寨非遗周等文化体育赛会活动,支持办好“村超”“村BA”。抢抓省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机遇,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建设,支持台江县建成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持续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扎实做好外事、侨务、宗教、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

    扎实做好十件民生实事。(1)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县、乡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村级就业公共服务覆盖率达80%左右。(2)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20所。引进100名以上省外校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帮扶。(3)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对全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对全州初中及以上学生进行一次免费结核病筛查。为全州7万名35-64岁妇女免费做宫颈癌筛查、6.1万名35-64岁妇女免费做乳腺癌筛查。(4)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对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16个示范性社区老年助餐点,对州儿童福利院进行优化提质。(5)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8372户,完成建设改造城镇燃气管网建设100公里,新建改造城镇供排水管网180公里以上。(6)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新增城市(县城)公共停车位2500个,同步建成充电桩450个,建成城镇口袋公园50个。(7)丰富文化体育生活,建成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20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30个,完善10个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设施设备,完成全民健身示范点进社区50个,提升建设全民健身步道100公里。(8)完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完成超230个5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常高压给水管网建设,完成超3.5万户5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农户“电改”。(9)强化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实施普通公路危桥改造100座。(10)打造宜居环境,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万户,推进完成10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1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工作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我们将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让父老乡亲们在一件件有感有质、可触可及的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各位代表!对标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新作风、新气象、新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我们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处处事事讲诚信,让各级政府守信践诺蔚然成风。我们要加强为民政府建设。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人民打算,绝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和民生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我们要加强担当政府建设。坚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遇到问题主动跨前一步,直面问题,履职尽责,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不简单地把责任层层往下压、往下推。遇事少讲不好干,多想怎么办,不躺平不摆烂,看准了就抓紧干。我们要加强效率政府建设。不断优化政府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对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马上就办,跟踪问效、一抓到底。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开,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件不发,作秀式的调研不搞,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工作抓落实。我们要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坚定不移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感恩奋进新征程,笃行实干建新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勇前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