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13|回复: 0

[四川] 2024年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4-4-1 2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绵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也是对绵阳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政府系统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较好完成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实现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47亿元、首次超过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4038.73亿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实施科技立市战略,促创新提能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创新活力有效激发,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国前列、全省首位。绵阳位列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第17位,两年提升24位、全国进位最快,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

    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强化。始终扛牢服务保障“国之重器”的政治责任,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力保障国防科研院所重大项目建设用地,5200套高端人才住房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一大批在绵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都是绵阳的底气和硬气。

    创新能级显著提升。着眼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科技创新大市场,“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加快建设、发挥效能,新入驻知名高校7所、顶尖创新创业团队15个,解决在绵企业技术需求50余项。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技术成果西部(绵阳)转化中心、涪江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组建成立。新增国省级创新平台22个、总数超200个。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科技助理”制度深入实施,X-FLASH放疗技术等46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宽频带同轴探针等一批“绵阳造”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全球最先进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基地投产。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8件,居全省第2位。全年成果转化14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00亿元。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总数超81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00余家。出台“科创十条”,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用活“金融十条”,科创基金聚集区管理基金35支、规模近300亿元。成功举办首届全国产融合作大会。

    (二)全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拼经济搞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我们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省稳增长系列政策,全面加强经济综合调度,因时因势调整政策举措,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改善。

    工业转型实效显著。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深入实施,11个工业园区集聚规上工业企业989家、集聚度超71%。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成为全市首个千亿级园区,连续入围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绵阳召开。成立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实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五个一”,核医疗健康、激光技术应用、机器人、无人机、空天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入选国、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各2个。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总数35家。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的3家四川企业均来自绵阳,长虹集团重返前十。九洲电器获评第二届四川省天府质量奖。绵阳获评国务院激励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入选第五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为中西部唯一入选的非省会城市,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6位、较上年上升4位。

    服务业贡献突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四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全年增长9.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2%。新增规上服务业、限上商贸企业及个体户超1000家,创历史新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获批建设。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保持全省地级市第1位。沪深北交易所绵阳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揭牌运营。统筹市县财政资金发放消费券8000万元,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超600场次,带动消费500亿元以上。成功举办2023中国(西部)健康食品博览会。涪城区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期间全市旅游经济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仙海文化旅游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电商新业态集聚区、江油方特东方神画、三台潼川古城获评省级“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开展“绵品出川”活动14场次,销售及签约金额108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耕地面积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增加4.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7.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13.8万亩、总产量达47.2亿斤,出栏生猪385.3万头,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西部最大共享种公猪站建成投用。“平武红鸡”成为绵阳首个家禽国家遗传资源。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5个、首批“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名单2个。升星晋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三台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江油市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梓潼县获评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效果突出县。盐亭县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投资促进效应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深化“红黑榜”“骏马蜗牛”等机制,强化项目投资运行监测调度,404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埃克森新能源、炘皓新能源、巨星永磁等重大项目实现投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7.5%、15%。城建攻坚投资增长27.1%,实现九连增。水利投资增长127%,创历史新高。公路水路投资连续8年超百亿元。

    数字经济势头强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绵阳位列2023数字百强市第46位,较上年上升9位。城市智脑一期工程建成投用,“5G+政务外网”试点成果全省推广。中国移动川北算力网络中心落地绵阳。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2家、全国数据安全试点企业7家、全国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典型案例2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1个,长虹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绵阳入选全省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三)全力实施开放活市战略,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我们坚持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推出一揽子破题发展的改革举措,一批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获评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

    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57项国省改革试点加快推进,50余项改革经验在国省推广,10项重点自主创新改革、5项“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医疗两项改革经验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设备仪器贷”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典型案例。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倍增。华丰科技成为全省首家自主培育的科创板上市国企。全面创新改革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4项国家发榜任务通过验收,3项新揭榜任务扎实推进。“聚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跨越式提升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成为20个“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案例”之一,是全省地级市唯一入选案例。“新时代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的涪城实践”入选全国“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是全国7个县域案例之一。

    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举涪江旗帜、聚流域力量、乘协作东风、建区域中心”,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开展涪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等活动20余场次,签署合作协议20余个,85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绵碚通办、涪江通办。与重庆合川等地和省内遂宁等地实现112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惠及5000余万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绵阳成功召开。

    开放合作深化拓展。川青铁路安州段开通运营。中欧班列成渝号(绵阳)开行67列,中亚班列货载返程实现零突破。九绵高速江油至平武段、G5成绵扩容绵阳段、绵苍高速、广平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通车总里程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700公里。南郊机场开通航线55条,旅客吞吐量加速恢复。北川永昌机场建成投用,成为全省民族地区首座A1类通用机场。第十一届科博会成功举办,3000余件尖端产品集中亮相,绵阳签约产业项目54个、金额910.6亿元。“三推”活动佛山行、无锡行、宁波行成效明显。全年新招引项目255个、金额2473.4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61个、百亿级工业项目4个,在全省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中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并授予流动红旗。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格鲁吉亚海外仓建成运营,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8.9%。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19条措施和惠企政策集成服务改革方案。实施“清淤治乱·清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常态化暗访曝光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扩大企业家微信群覆盖面,举办“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192场,线上线下解决问题3500余个。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两集中一上网”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化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成绩全省领先。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全市新增“四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2%。绵阳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优秀。

    (四)全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优环境强服务,“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持续优化。我们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显风采。

    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新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万余名,兑付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1亿元。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绵阳)启动建设。用活市级储备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首次实施聘任制公务员招聘。聘请122名科技城招才引智大使,采取“带岗上门、带编进校”等方式,开展“以才引才+资本引才+上门引才”活动200余场次。

    育才用才取得新成效。加大领军型人才培养力度,选拔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技术能手113名,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在绵高校学生达16.4万人。引导企业与中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5000余名。绵阳科技城产教联合体入选全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名单。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势见效,入驻企业89家,保障全市重点企业和特色产业用工2.5万余人次。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职业能力建设创新改革先行区加快建设。新建国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

    人才环境得到新改善。组建规模3亿元的人才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城人才安居工程深入实施,持续兑现引进人才安居补助,新建成高品质“拎包入住”人才公寓1000余套。建成科技城人才之家、科技城人才网。发放科技城人才卡1535张,为高端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更多人才选择绵阳、扎根绵阳、筑梦绵阳。

    (五)全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重治理促转型,生态底色更加鲜明靓丽。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美丽绵阳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宜居品质大幅提升。

    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有力。出台大气污染防治18条硬措施、臭氧污染防治36条措施和颗粒物污染防治26条措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系统推进“三水共治”,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稳定在100%。芙蓉溪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是全省唯一入选河流。“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暗查暗访和曝光力度持续加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有力推进。

    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向好。严格落实林长制,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深入实施。完成营造林49.9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56.1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4.6平方公里。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获批建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梓潼古柏王获评全国最美柏木,翠云廊古柏群、药王谷辛夷花古树群获评全国最美古树群。梓潼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制定“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启动优化“四大结构”三年行动。完成循环经济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验收和8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终期验收。新增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国省级绿色工厂7家。开工装配式建筑212.7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3%。元坝—德阳输气管线项目绵阳段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绵阳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六)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重点促均衡,城乡建设齐头并进。我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用力强县活镇兴村,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6.35平方公里。科技城涪江大桥主体完工。开茂水库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成供水。三江体育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建成开园。新建城市绿道5.5公里、“口袋公园”5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452个,完成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5399套,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开工476部。更新改造燃气、供水、排水管道超1400公里,整治城市内涝点105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入选国省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4个。

    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县域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超3200亿元。涪城区、江油市分别位列全国百强县(区)第59位、第89位。三台县连续5年、游仙区连续2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安州区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仙海区成功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39个试点乡镇新引进项目175个、金额307.8亿元。入选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2个,镇域投资竞争力全国500强暨西部50强5个,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个,第二批省级百强中心镇2个。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高标准抓好石椅村片区示范建设,70项重点任务完成62项。石椅村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翻番,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全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9万元。北川县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全市投入资金20亿元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成立绵阳乡村振兴学校,培养本土优秀人才近千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首创即成,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安州区获评国家级示范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23%。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实现全覆盖。坚持“四个不摘”,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认真贯彻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推进会精神,落实托底性帮扶“十条措施”,“4+1+2”结对帮扶工作扎实推进。衢绵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化,31个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七)深入推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保安全守底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风险无处不在”的危机感,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发展和安全实现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坚持防火、防汛、防地灾、应急一体化研判、一体化调度、一体化落实。建立市县安委会“双主任”制度,推进市县两级安办实战化运行。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明确55个新兴行业领域监管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监管盲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城乡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规定。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2%、21.9%,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近二十年来首次零发生。成功应对15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无因汛人员伤亡,无重大灾情险情发生。全市森林火灾零发生,连续35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省级初评。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全力攻坚、决胜全年”专项整治行动,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得到有效化解。防范处置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8条措施。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各类刑事案件破案率和公诉率创近年来新高。持续强化反诈中心建设,电诈发案数和损失金额数降幅均居全省前列。建成“i绵阳·爱家园”基层智慧治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为群众解难。市长热线中心获评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中央“治重化积”专项工作交办案件全部办结。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新创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镇(街道)4个、社区14个。梓潼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解民忧暖民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克服财政收支压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8.3%。

    民生底线持续兜牢。扎实办好51件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建好零工市场,促进灵活就业11万余人次。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全面实现。全年支出8.05亿元,保障城乡困难群众183.1万人次。上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幅度为历年来最大。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190套(间)。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开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学校40所。大力实施“双优”工程和“双优”计划,交流优秀校长、教师1318名,培育优秀校长171名,63所优质学校领办326所薄弱学校。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持续领跑全省。全市50名高中生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居全国第3位、西部地区首位。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0余场次,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群众超105万人次。市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实现157项结果互认,累计互认结果20万人次、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3000余万元。12家市县大型医院提供信用就医服务3.7万人次。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医药负担超3.5亿元。开展“一村一月一义诊”行动1.2万余场,服务群众51万余人次。健康绵阳建设持续推进,疾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省领先。

    文化活力持续迸发。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等17项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深入实施。平武报恩寺保护利用项目完成过半,古子云亭完成恢复重建。梓潼县、平武县龙安镇入选省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双试点”。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全面完成。原创音乐剧《将进酒》在全国巡演48场,入选“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活动。纪录片《李白》等8个作品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群星奖。定向引进乡村文艺人才46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王朗白马风情节成功举办,绵阳文化影响力稳步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强党性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市政府班子带头确定1个调研课题和2个正反面案例,深入基层摸实情、一线调研解难题,以严实之风引领政府系统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3件,183件人大代表建议、261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创新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民生实事工作。持续转变干部作风,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注重跟踪问效、强化督查督办,形成“部署、落实、督查、反馈、改进”工作闭环。坚持开短会、讲实话,深化无纸化办公,政府效能持续提升。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预算2500万元,“三公”经费预算下降3.06%。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扎实推进。

    此外,国防动员、国安、民族、宗教、广播影视、机关事务、档案、保密、气象、水文、邮政、退役军人、地方志、住房公积金、供销合作社、地震纪念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年、妇女儿童、工商联、文联、社科联、侨联、科协、友协、贸促、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绵单位,向驻绵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绵阳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科技成果转化及时性和本地转化率还需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激活民间投资、稳定扩大消费、增加财政收入面临诸多挑战,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部分干部能力素质与绵阳现代化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经济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所需。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二是履行使命担当的应有之义。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川渝第三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寄予厚望,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勇挑重担、加压奋进,立足全国全省大局展现绵阳应有担当。三是顺应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这些目标符合全国全省经济增长预期,与全市“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全市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相适应,特别是绵阳加快发展的势能厚积高涨、加速释放,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实施科技立市、人才兴市战略,抢抓国省支持科技城建设重大机遇,更好履行国家使命,推动成渝科创副中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全力保障国防建设。深化院(校)地合作及服务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解决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困难问题,扎实开展周边环境治理,用心做好安居就医、家属就业、子女就学服务。加强军地军民协同、政策制度执行、资源要素共享,为在绵部队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入开展“招院引所”,深化核技术、高能激光等领域军民协同创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攻关10项以上。

    广泛汇聚创新资源。高效运营“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力争新增入驻知名高校10所以上、落地创新团队15个以上。优化重组环境友好能源材料、民用航空动力高空模拟等国省重点实验室。争取涪江实验室纳入天府实验室序列,新培育国省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整合现有创新资源组建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涪江科创港。支持中玖闪光牵头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实施科技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力争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8%。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出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深入实施“科技助理”“科技顾问”制度,常态化组织在绵骨干企业走访科研院所、高校,力争转移转化E-FLASH放疗技术等科技成果15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元。推动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牵头组建西部科学城技术交易联盟。支持中物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联盟,落地一批“聚源兴川”项目。支持长虹集团、九洲电器、华尔科技、成科国重、玖谊源等建设行业中试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航空与燃机产业园,力争建成投产项目20个,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用好“人才十条”“科创十条”“金融十条”,推动“科技—产业—人才—金融”良性互动。发挥“科技城人才计划”牵引作用,用好人才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拓展人才工作市场化发展路径。新建人才公寓1000套以上,力争新引进人才3万名以上,其中博士400名以上、硕士5000名以上。支持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申建国家级产业园。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出台科技计划项目揭榜制管理暂行办法。推进科技人才评价综合试点,开展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深入实施科学素质行动,深化“天府科技云”服务。运营好科创基金聚集区、农行绵阳科技支行,加快创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持续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巩固扩大领先优势,推动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和成渝经济副中心、金融副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编制实施新型工业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具体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做强工业,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力争园区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度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推动11个国省级园区在同类园区中晋级升位,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产值规模超1100亿元,新增500亿级园区2个、400亿级1个、300亿级1个,三台县、梓潼县加快建设百亿级特色专业园区。推动盐亭巨龙化工园区尽快获得省级化工园区认定,绵阿产业园首批企业入驻投产。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指挥部作用,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用好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工程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工程,力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前瞻部署新一代信息技术(6G)、空天、氢能、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深化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推动长虹、九洲制造业产能回归,规模收入分别实现1600亿元、500亿元,京东方、惠科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巨星永磁、埃克森新能源等企业产能爬坡,新增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规上工业企业90家、10亿元企业8家、50亿元企业2家。加快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初级入库100家、中级认定2家。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提档升级做大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以消费为重点做大服务业,统筹推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高水平建设科技城中央商业贸易集聚区,争创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物流提升年行动,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开展金融机构梯次招引行动,力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25万亿元。实施企业上市梯度培育计划,力争新增省级上市后备企业5家以上。实施“百城千店”计划,持续培育绵阳米粉、江油肥肠、绵阳香腊等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品牌,新增服务业规上(限上)企业(单位)300家以上。推进九绵高速交旅融合,全面融入大九寨、大熊猫、大蜀道、大遗址文旅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稳步发展现代农业。以“三品”为引领做优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深入推进田长制,全力做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确保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三区三线”划定目标。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新增和恢复灌面3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8万亩以上。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绵阳片区,加快建设“森林粮库”,开展“吨粮田”创建,确保粮食总产量47亿斤以上。实施川猪产业集群项目,确保生猪出栏360万头以上。升星晋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培育农业链主企业3家以上。制定加快种业强市建设政策措施和评价体系,建成川北地区种质资源库,新认定国省级种业园区3个。做好“土特产”文章,力争新培育国省级农业品牌5个以上。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全链条推进三次产业数字赋能,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体系,打造“数字领航”企业1家、新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及优秀场景2家。组建数字产业集团,培育发展大数据、区块链、星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鼓励开展特定道路和区域示范应用。

    (三)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巨大潜力。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成渝消费副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精准把握、主动对接国家投资导向和支持方向,出台抓项目谋划的若干措施,确保新增储备项目不低于1000个、计划总投资突破2000亿元。加快推进33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850亿元以上年度投资任务。开展工业项目年行动,力争工业投资超600亿元。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力争技改投资超360亿元。开展服务业项目投资年活动,加快潘家坝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城建攻坚、交通攻坚项目投资分别完成235亿元、10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新华水库,加快建设开茂水库灌区、祠堂湾水库,建成沉水水库、引通济安工程。规范政府投资运行管理,整合壮大政府投资基金。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梳理推介民间资本参与项目“三张清单”,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紧扣消费热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实施新一轮促消费政策,谋划开展“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500场次以上。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促进商业业态与便民服务融合发展,支持上马故事、芙蓉汉城等特色街区提质升级,争创“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省级高品质示范步行街,完成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支持发展首店经济、演艺经济、老字号国潮经济,推广城市音乐巴士、城市漫步等消费新业态。高水平举办第二届中国(西部)健康食品博览会。常态化推进“绵品出川”“绵品七进”活动,加快建设“绵阳造”选品中心。办好优秀旅游商品遴选活动,探索开发城市“伴手礼”。培育创建省级消费创新发展引领县。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力争进出口总额稳中有升。推进二手车出口、保税进口等业态持续发展,形成外贸新增量。深入参与“川行天下·向西行”国际市场拓展活动,启动“绵阳好物”海外推广计划,举办“绵品出海”系列活动3场以上。加大外贸企业培育力度,力争进出口实绩企业超330家。加快推进“四区合一”,实质性推进综合保税区扩区,力争综合保税区全年进出口总额25亿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交易额24亿元。组建国际班列公司,稳定运营中欧班列成渝号(绵阳),筹建“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绵阳组货基地。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持续深入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资源要素,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科技城新区省级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高效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坚持规范、创新并重,聚焦“三个明显成效”目标任务,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更大力度推进财政改革,持续加强财源建设,促进财金互动创新发展,整合组建百亿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改革,开展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试点,推动“绵州农房增信贷”提质扩面。

    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加快推动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展为载体,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扩大区域政务服务通办事项。加强成渝绵科技协同发展,高质量开展“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科创交流系列活动,推动西部科学城建设。持续抓好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主动参与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快速通道网建设,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联系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经济联动,加速把国家区域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全力推进绵遂内铁路绵阳段建设。加快推进G5绵广扩容建设,力争九绵高速全线通车,做好茂三高速、北安高速、平松高速等前期工作。力争开通国际临时航线1条以上。加快建设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编制涪江港口总体规划。高水平办好第十二届科博会。常态化开展“三推”活动。组建招商公司、招商联盟,全面推行金融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展会招商、人才招商。强化链长、链主、“一把手”招商,优化项目全周期服务,力争新引进5亿元及以上项目超120个,实现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80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1亿美元以上。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挂牌督办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多方位解决企业发展困难。深化土地转让预告登记机制。发挥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作用,公开发布、动态更新惠企政策,提升免申即享比例。优化拓展“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人才引进等方面推出系列新举措,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兴产业、活要素、优服务、强治理”,加快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格局。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建设创业大道、东西第二干道、滨江西路等项目,改造提升中绵路科学城段和永兴场镇、越王楼片区等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60个、棚户区(城市危旧房)1323套,增设既有住宅电梯300部。扎实推进省级智能建造试点,支持建筑业企业晋升资质等级,建筑业总产值增长8%。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建设河东湿地公园、老龙山公园等城市公园,新建“口袋公园”52个。实施“两江四岸”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推进国省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市场化运营创新馆、科技馆,持续提升科技城显示度。

    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县城提能“四大行动”,大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鼓励各地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深化江油市、三台县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考评激励机制,促进主城区和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进县属园区扩容发展。推动涪城区、江油市在全国百强县(区)赶超进位,支持江油市、三台县等地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增强县域商业集聚效应和便民服务能力,打造高品质智慧商圈。

    提升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深入推进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探索“镇园合一”有效路径。推动更多承载能力较强的经济强镇进入全国镇域500强、西部50强,争创国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以上。完善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3个以上,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完善乡镇场镇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小公园、小广场、小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建成清九路、S216平武县水晶至杨柳坝段等项目,开工建设S210游仙段等普通国省干线160公里,提升区域联动性。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培育省级示范村5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加快推进石椅村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石椅村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达标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力争农村规模化供水率62%以上,集中供水水质合格率90%以上。新增农村燃气用户5万户。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抓好农村公路“新三通”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以上,实现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占比达90%。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0个、家庭农场示范场100个,力争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900个、100万元以上的村达70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深化衢绵东西部协作,抓好省内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

    (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持续深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实施美丽绵阳建设规划纲要。支持梓潼县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建设。加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综合整治,确保完成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目标。统筹推进芙蓉溪游仙段等小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均保持100%。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推进游仙区、安州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赢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收官战。动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新增营造林30万亩。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建成运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擦亮叫响“野生大熊猫第一市”生态品牌。健全完善涪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分步推进全域幸福河湖、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打造全国山区型自然河流幸福河湖芙蓉溪样板。支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生态县。

    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持续优化“四大结构”,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行动,加快推进绿色化技改项目15个。落实电源电网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江油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开工,因地制宜开发盆周山地风电资源。加快建设富乐变电站扩建、盐亭输变电等工程,支持阿坝—成都东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争取陇电入川特高压直流工程布局绵阳。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快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电能替代”。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多谋富民之策、多办惠民之事,推动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以上。大力推广“科技城就业码”,升级改造零工市场,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力度,确保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省市民生实事。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537套(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099户。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抚恤补助金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异地就医结算扩面。拓展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2600户,新建老年幸福餐厅27个。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探索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措施,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市,新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12家、婴幼儿普惠托位800个。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优待工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力争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8%。深入实施“双优”工程和“双优”计划,促进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支持涪城区建设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持续巩固扩大普通高中教育领先优势。争创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支持西南科技大学创建国家“双一流”学科、绵阳师范学院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达标工程”建设、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中办学,推动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现专升本。支持体育事业发展,新增体育场地设施12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健康绵阳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用就医扩面提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大力发展核医学。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持续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启动建设国家病媒生物防治实验室。确保圆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加强古树名木、古建筑、传统村落等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平武报恩寺、古子云亭等保护利用。推动出台《绵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支持北川县建设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仙海区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平武县建设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改造提升绵州大剧院、虹苑剧场,支持绵阳市博物馆、李白纪念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支持两弹城博物馆争创国字号博物馆。组建新闻传媒中心。实施精品文艺创作繁荣工程,创作一批充分反映绵阳发展成就的精品力作。

    (八)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集中整治民间投融资领域理财违规乱象,重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整体推进各类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8条措施,规范和加强预售资金监管,推动“保交楼”项目全面如期交付。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贸、危化品、非煤矿山、城镇燃气、城乡消防、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集中整治,切实防范新兴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推动北川、平武等地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受威胁群众避险搬迁转移。建成全省航空应急救援绵阳基地。强化“四级包保”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加快建设人防核心疏散基地,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

    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用好“i绵阳·爱家园”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打造“家门口”诉求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优化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绵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力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支持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三、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一)筑牢政治忠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最鲜明特色和最根本要求,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心什么、强调什么、部署什么,政府就坚定不移落实什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高度自觉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二)坚持依法行政。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和政务公开,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高效运行府院、府检联动机制。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

    (三)提升政府效能。建设数字政府,稳步提升“一网通办”能力,启动建设城市智脑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无证明城市”,完成市政务服务中心搬迁。全面推行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启动实施数字化政务工程二期项目。强化政府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各行业领域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更加注重实效,严格管理论坛、展会等活动。加大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加强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省市转变作风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发扬“新、快、实、真、严”优良作风,提升抓落实能力,推动更多工作全省争一流、全国有影响。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永葆为民务实清廉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建新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担当奋进,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绵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名词解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五个一”: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

    2.蜀里安逸:省政府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加快培育独具四川特色的消费品牌。

    3.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

    4.“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5.三水共治: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一体推进。

    6.无废城市: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7.优化“四大结构”:以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为突破口,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8.完整社区: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和社区管理机制健全的居住社区。

    9.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按照工业、农业、文旅、商贸4个类别,在全市选取首批39个基础条件好、发展动力足、辐射带动强的乡镇开展试点,示范带动全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0.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电网设施改造、公路隐患整治、健康饮水、特殊儿童教育、农村义诊、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特色民居保护利用、产业人才引领专项行动。

    11.“4+1+2”帮扶县:“4”即壤塘县、红原县、昭觉县、布拖县,“1”即青川县,“2”即色达县、盐源县。

    12.“双优”工程和“双优”计划:义务教育优秀教师交流、优秀校长培育工程,优质学校扩容、优质资源共享计划。

    13.聚源兴川:省上为推动中央在川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提出的一项支持计划。

    14.“百城千店”计划:在全国百座城市布局建设千家“绵阳造”特产店。

    15.三区三线:农业、生态、城镇三个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16.吨粮田:年粮食亩产量达到一吨的农田。

    17.绵州农房增信贷:采取“信用+承诺+增信”方式,向取得农房不动产权证的农户发放信用贷款。

    18.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政府监管规范提能、市场竞争破壁清垒、亲清政商关系构建、违规违法快查严惩行动。

    19.县城提能“四大行动”:县城工业壮大培优、县城服务业提振升级、县城空间拓展和品质提升、县域营商环境品牌打造行动。

    20.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简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21.新三通: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22.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

    23.浦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24.四个抓落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25.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