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4|回复: 0

[江西] 2024年新余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00
  • 签到天数: 721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312
    发表于 2024-3-27 21: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新余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9日在新余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徐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以转型促发展,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的使命任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出口总额增长14.5%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3%左右;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以上项目资金增长4%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左右和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1%以内。

    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理念之新推动转型升级纲举目张。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出台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增长4.6%。实施“双新”融合发展和“双链”共建推进机制,钢铁、锂电新能源增加值分别增长7.6%和15.9%,新钢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22位,赣锋列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198位。深入推进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102家、全省第三,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工业设备上云率均列全省前三,高新区入选“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区、省第一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和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新余经开区入选省级5G产业基地,初步建成“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市数投公司盈利能力迈入全省同行业第一方阵。高新区、分宜工业园分别进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第一等次,分宜工业园扩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复,渝水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绿色发展百强区。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新钢青花瓷公园、华侨豪生酒店、仙女谷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投运,赣西民俗风情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博迅天工城工业旅游区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沙陂村廖定亚宅入选全省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优秀案例,下保村获评“风景独好”旅游名村,引进中青旅、赛博文旅等参与文旅项目运营,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6.2%和31.3%。承办全省首届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举办美食节等各类促消费活动150余场,发放各类政府电子消费券2120万元,网络零售额增长24.3%,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速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消费市场强势复苏。进出口规模居全省第四,增速连续8个月全省第一,生产型企业出口占比98%以上。亿铂电子境外上市已在中国证监会成功备案,智锂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创新层,新增企业直接融资74.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长13.4%;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良贷款率降至1.09%,创历史新低。现代农业稳中有进。新余蜜桔、油茶种植规模分别达20.8万亩、27.9万亩,粮食、生猪、设施蔬菜、油菜生产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建成5.5万亩高标准农田、14个省级全程农业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5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110亿元,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达3家。分宜黄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仙女湖“会仙”牌鳙鱼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水西镇、双林镇、罗坊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2%和10%。

    (二)以会战之势推动发展动能竞相迸发。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安排市重点项目351个、完成投资612亿元,分别增长12.5%和30%。大唐新余二期完成主厂房封闭,袁河航道提升、大岗山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新钢电弧炉完成主体工程,赣锋锂业15GWh新型动力电池、春鹏年产3.5万吨锂盐、协讯电子年产10万件汽车线束等74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高新区碳纤维产业园、新余经开区精品钢产业园、分宜湖泽工业平台、新宜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产业承载平台建设全面铺开;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一期、市职教中心(仙女湖校区)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完工并搬迁,“三位一体”项目顺利封顶。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百日行动,举办MicroLED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赣锋供应链招商合作推介会、新钢中厚板重点用户年会等招商引资活动36场,全年新签约项目255个、金额718亿元,其中6条重点产业链项目占比达82.8%。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81.9亿元,发行债券资金49.9亿元。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获评优秀等次,花鼓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获国家批复政策延续三年。

    (三)以破冰之举推动创新赋能优势再造。198项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领域改革质效双升,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获国务院国资委肯定;渝水区“钢城红”城市党建特色品牌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高新区、新余经开区人事薪酬改革获评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分宜县融媒体改革经验做法入选中宣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成功纳入全国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在全省率先探索“一业一查一码”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新模式,双随机监管覆盖率、低风险市场主体“无事不扰”率均列全省第一梯队。“一照通办”改革持续深化,办理时间、纸质材料、纸质证照均减少80%。“一窗通办”“异地通办”“一网通办”“就近办”惠企暖心,为企业减负54.7亿元,企业开办县区3小时办结,净增市场主体2.1万户。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荣登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单,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考核居全省第三,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总数创近三年最好水平。成功举办2023中国(新余)锂电新能源材料科技大会,新钢“高品质优特钢带关键技术研究”、赣锋“固态电池制备技术开发应用”2项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25个省重点研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平台1家、“研发飞地”7个;中国有研集团科研项目及其研发平台签约落地,实现国家级大院大所进新余零的突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家、领军(入库)企业2家,累计培育独角兽(潜在)企业2家和瞪羚(潜在)企业36家,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连续5年列全省第一。引进国家级人才20人,2人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1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项目。

    (四)以攻坚之力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推进城市创建百日攻坚行动,92个市本级政府投资城建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天工大道跨沪昆铁路立交桥全面通车,环城路万商红涉铁桥成功合龙,建成海绵城市区域面积5.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新改建机动车停车位1.6万个,83家机关事业单位错时免费开放停车泊位,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劳动路等10条城区主次干道改造、湿地公园和北湖公园提升、3660套棚户区和1.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工,进一步舒展城市之翼、点亮城市之光、彰显城市之美。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12个美丽乡镇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升级打造108个美丽示范村庄和1.1万个美丽示范庭院,新改建农村户厕8248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9%,成为全省首个建制县区全覆盖开展美丽宜居试点建设的设区市。扎实推进21个省定重点帮扶村建设,培育“万企兴万村”示范基地49个,马洪办桂花村入选全国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实施电网供电提升工程,城乡供电可靠率列全省前列。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列全省第四,8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渝水区荣获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分宜县入选省生态园林城市,26个建制乡(镇)全部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五)以担当之责推动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将有限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50件民生实事圆满交卷。就业创业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4亿元,扶持带动3万人就业创业,获批参与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超额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标任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1.4万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效显著,12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实现市县(区)通办。社会救助扩面增效,低保整户保率提高至66.7%,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701.5万元,“过节难”专项救助7217户次。出台六项管理制度和十项重点清单,颐养之家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儿童福利事业深入推进,“一老一小”得到更好关爱。公租房实物在保家庭2.2万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98.3万元,实现城镇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增公办园位1530个、城区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水花行动”培训学生1.7万人,普通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职业教育提质创优,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历史新高的10.01万人。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免费筛查,被列为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人口发展工作在全国人口家庭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110个体育健身场所、6个多功能运动场、3个智慧社区健身房建成投用,86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有序开放,仙女湖马拉松参赛人数达创纪录的1.38万人,江西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历史最好成绩,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在全国总结交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四城同创”扎实开展,获评全省首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劳动争议化解案例入选全国工会劳动法监督案例选编,赴省进京访下降幅度全省第一,命案发生数连续6年全省最少,连续55个月未发生较大以上交通事故,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水北商会带领企业会员参与“万企兴万村”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表扬肯定。扎实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国防动员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尊崇服务年”活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双拥工作成效显著。

    同时,驻外机构、民族宗教、涉台事务、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科普、气象、电力、公共节能、供销、通讯、民兵预备役、社科研究、红十字会人道援助和慈善社工、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使命如山,担当如铁,政府自身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战略工程。我们着力强化政治建设,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上级和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执行有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连续三年获评全面依法治省考核优秀市、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市。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60件、市政协提案170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政府系统办事效率、服务效果、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工作难中求成、难中求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驻市中央和省属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新余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认清差距方能行稳致远。我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产业链条化延展、集群化发展还不够充分,有效投资支撑还有不足,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下降30%左右,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期待!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六大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余篇章作贡献。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稳提质;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以上项目资金增长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左右和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坚定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做强高质量发展引擎。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体现新余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放大中国宝武与新钢重组效应,深入对接中国宝武“一基五元”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新钢新能源汽车硅钢、宝武金属制品平台公司、欧冶链金废钢回收利用江西总部、固废绿色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做优做强优特带钢、电工钢等钢材延伸加工板块,努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硅钢和高品质厚板产业基地。依托中国夏布之乡和万商红产业新城,深化拓展纺织鞋服生产、研发、营销等环节,推动经营模式由“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型,生产模式由传统制造向中高端智造升级,力争纺织鞋服产业营收达35亿元。推动电力能源、食品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入全省产业链布局,加快实现迭代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擦亮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品牌,协同打造赣西锂电产业发展核心区,创建全国领先的锂电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赣锋循环2万吨锂盐及8万吨磷酸铁、亚森新材料2万吨锂盐、中国有研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沧州明珠隔膜材料等项目建设,发展锂电和光伏细分产业链,巩固提升全球领先的锂盐生产优势,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锂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智慧光伏产业。主动融入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布局,主攻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等领域,加快推动德虹年产500万平方米玻璃基板、诺普光电子450万套医疗及特种光电影像等项目建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120亿元。完善电镀、酸洗、热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培育壮大金属制品及钢结构、消防、汽车零部件、铸锻件、智能制造装备等特色产业,力争装备制造产业营收达160亿元。支持高新区化工集中区四至范围调整,加快推进分宜海螺数字建材产业园建设,科学规划渝水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重点支持新型建材、绿色建筑骨料、粉体材料等细分领域发展壮大,构建多元化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格局。

    主动布局未来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型光伏电池等领域抢占先机。加快推动与京东、华为、百度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开展数字经济企业“矩阵”培育计划,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达135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加快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努力将高新区碳纤维产业园打造成“中部碳谷标地”。谋划建设数字化文旅、体育项目,培育更多“文旅+”“体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探索发展“低空+服务”,围绕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观光娱乐、航拍航摄等领域,打造低空特色应用项目和应用场景。实施新宜吉智慧新区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协同发展。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推动企业规范化股改,力争上市企业数量在全省实现进位赶超。鼓励支持企业来余举办年会、股东大会等,推进会展与产业、会展与城市一体发展。鼓励数字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持续扩大市场化就业和人才服务供给。全面实施“引客入余”工程,实现全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8%和16%。一体化谋划推动仙女湖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着力构建“大仙女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介桥古村、五八钢铁文创园、九龙山文化旅游基地、花木里乡村旅游景区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整合环城路沿线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古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商业更新、特色街区改造,创设一批新兴消费场景。着力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创新办好仙女湖车展、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直播带货、订单农业、智慧养老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持续释放农村消费需求。

    (二)更加聚力攻坚项目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

    攻坚重点项目。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导向,实施第一批重大项目300余个、完成年度投资450亿元以上。优化“招、落、稳、扩”举措,动态调整项目储备库,形成滚动增加、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保持有效投资的合理增长。高效推进大唐新余二期、煤储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加速推进市生态环境产业园、孔目江水源工程等重点存量项目建设,力促袁河航道提升、分宜电厂二期等项目全面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稳步推进增鑫科技智能数字工厂、国兴锂业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综合利用、江科智能年产6万吨绿色建筑新材料等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持续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增强招引实效。围绕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综合运用产业招商、空间招商、资金招商等模式,充分发挥新钢、赣锋等链主企业优势,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不少于260个,签约金额不少于750亿元,引进优强重点产业项目10个以上。全面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统筹工作机制,确保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60%以上。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促进实际利用外资稳中有进。

    夯实要素支撑。精准研判国家、省里重点支持领域,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资金。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城市老旧资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深入开展金融“活水润余”行动,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6313”行动计划领域。扎实推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土地治理,积极盘活园区闲置标准厂房,分级分类统筹保障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差别化能源要素配置和节能降耗激励,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为新上项目腾出用能空间。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协调调度机制,持续营造大干项目的浓厚氛围。

    (三)更加强化改革开放驱动,聚集高质量发展势能。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推动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释放改革牵引力。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管委会+公司”等运营模式,有序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提升开发区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国有企业现代化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功能明确、主业清晰、板块协同、结构合理”的国有企业新格局。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职业技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统筹推进政府机构、金融体制、行政执法体制等其他重点领域改革,以高水平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激活创新驱动力。高水平推进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夯实创新基础,增添发展动力。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6条重点产业链精准部署创新链。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支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体检”,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支持赣锋合作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赛维优化重组国家科技平台、中国有研集团国家级科研平台分中心和中南大学锂电研发机构等落户,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三年行动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家、高成长企业7家以上,推动规模以上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22%。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大力推广“研发飞地”“科创飞地”模式,确保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5%。

    提升环境吸引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稳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加快电子证照一体化便利化应用改革全国试点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巩固“一业一查一码”跨部门综合监管新模式改革成效,推行市场经营活动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和“首违不罚”清单,为企业减负增效。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举措,及时兑现各类惠企政策,升级打造政企沟通交流平台,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余留余创新创业。

    增强开放竞争力。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鼓励新钢、赣锋等龙头企业“走出去”,参与并购重组,主动拓展RCEP、南美等新兴市场。聚焦服务企业拓展国际交往合作,精准开展国际友城建设,全力保障企业海外投资合法权益。统筹推进中国(新余)跨境电商综试区和赣西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完成京东5G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持续做大开放平台。重点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西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努力打造产业备份基地。深度融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赣西城市群发展大格局,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互通和产业互补。加快推进沪昆高速、樟吉高速改扩建、分宜通用机场等工程建设,构建便捷立体开放通道。

    (四)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示范建设高铁新区、融合发展高新片区、优化提升城北片区、改造完善城南片区、保护利用生态片区”,科学编制高铁新区城市设计、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完整居住社区规划等城区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高铁新区开发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安排21个市本级城建项目,总投资8.5亿元。聚焦畅通城市“动脉血管”,改造提升仙来大道等主次干道,打造一批“文明示范路”,持续提升城市便利度;聚焦涵养城市“颜值气质”,特色化改造湿地公园等市民公园,高质量打造一批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度;聚焦改善城市“人居风貌”,稳步推进81个老旧小区和老西街等城中村改造,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县、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做好控烟、健康教育促进、健康影响评价、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持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面和总产量、生猪出栏量、新改建高标准农田及设施蔬菜面积等完成省下达任务。深化实施“头雁引航、雏鹰振飞”行动,以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和发展农业,围绕良种培育、基地建设、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建设、绿色循环、农业装备、乡村旅游八个重点领域,全面拓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扮靓村容镇貌。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加快推进渝钤大道建设,提质升级“四好农村路”,打造城区与乡镇、乡镇与乡村末端“1小时交通圈”,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平台,构建一体化城乡产业分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设施共建共享,推动通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

    (五)更加突出美丽新余建设,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大力度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余。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推进新钢水环境治理、两江两区水生态环境治理、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坚决落实河湖长制、排口长制,加强各断面汛期污染溯源排查整治,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重点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绿色升级和超低排放改造,强化“四尘”“三烟”“三气”防治,保持空气质量稳定向好。深入推进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切实保障土壤安全。纵深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严惩重罚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持续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打造林长制升级版,扎实开展重点区域森林质量全面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城乡绿化质量。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和美丽河湖建设,巩固提升袁河、孔目江和仙女湖流域重点水域打击非法捕鱼专项整治成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围绕钢铁、锂电新能源、建材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示范项目,努力创建更多省级以上绿色园区和工厂。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废钢铁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抓手,加快打造生态低碳农业发展先行市。实施“碳达峰九大行动”,开展新余市露林CCER林业碳汇开发项目试点,推动全市全域林业碳汇开发。建设生态资源储蓄运营平台,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探索发展企业碳账户金融、碳汇指数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力争新增绿色信贷60亿元。

    (六)更加扎实推进治理强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办好20件民生实事,让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统筹推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示范城市和“5+2就业之家”建设,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1.3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亿元。

    多层次健全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持续提升社保服务水平。开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劳动维权“绿色通道”,实现问题快办快结。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开展“弱有所扶”关爱行动、“过年难、过节难”临时救助以及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试点工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多方位繁荣社会事业。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市创建,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持续优化卫生健康服务。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挖掘、传承和弘扬天工开物文化,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成70个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点、7个多功能运动场,协同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争创国家级体育消费活力城市。持续提升颐养之家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发展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多元化提升治理水平。巩固拓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稳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与保障水平。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文明养犬等工作,常态化开展“进网格、访万家、护平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综治中心等建设运行水平,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国动援战各项准备和人民防空建设。持续提升尊崇服务质效,奋力争创双拥模范城全国“九连冠”、全省“十连冠”。

    各位代表!新使命、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忠诚、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严格依法行政。纵深推进市县两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财政、统计监督和政务公开,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提升服务效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全面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行胜于言,做到工作一部署、马上抓落实,问题一发现、马上去解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拼抢斗志,在攻项目、跑要素、争政策、破难题上见真章,以实绩论英雄,用结果定奖惩。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大力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持续改进文风会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深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政府系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体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加强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等重点领域监管,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余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1.2024年民生实事一览表

    2.《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2024年民生实事一览表

    [tr][/tr]
    序号
    实事名称
    具体内容
    1
    持续深化“水花行动”
    为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生1.6万人免费提供游泳技能培训及防溺水知识培训。
    2
    实施仙女湖区学前教育建设项目
    新建河下镇托幼一体化幼儿园,改建欧里学校附属园、九龙山中心小学附属园、钤阳中心小学附属园和凤凰湾中心小学附属园,投用幼儿园位620个、托位150个。
    3
    新建扩建中小学6所
    加快建设燕子山小学和毛家小学改扩建项目,建设学位3200个。完成新钢中学初中教学楼和市四中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完成分宜四小综合楼(二期)和分宜六小教学楼新建工程(一期),2024年秋季投用学位3000个。
    4
    实施渝水区职业技术学校新建项目
    在仙来办事处丁家管理处新建渝水区职业技术学校,2024年完成主体工程。
    5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
    筹集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和贷款贴息资金约2500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亿元,其中扶持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占贷款总数50%以上,到期贷款回收率95%以上。对新签订借款合同(含续贷新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
    6
    关爱适龄女生健康
    对全市2024年9月份进入初一年级、未满14周岁、未接种过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女学生,按照知情、自愿原则为其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
    7
    实施中医惠民健康行动
    开展全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建设或提升1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中医馆。
    8
    推进慢病综合防治
    支持20所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医防融合中心”,统一外观标识,配建功能区,配置血压计、血糖仪、超声骨密度仪、肺功能仪等医疗设备。
    安排医保基金支出约2000万元,按不低于省定标准,拓展我市门诊慢特病病种。
    9
    提升改造养老服务场所
    支持新建和改造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个城市老年人助餐点,支持因地制宜改造10个“一老一小幸福院”,提升养老照护能力。
    10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建设高新区城东办事处石岗社区和分宜县钤东街道矿建社区等2家嵌入式养老机构项目,投用床位158个。
    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适老化改造项目,建设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100张,实施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适老化改造300户。
    11
    实施渝水区老西街片区城中村提升整治项目
    对城南街道西街社区片区内老旧小区、城中村、学校周边进行提升改造,新增小车位108个、非机动车棚位310个,2024年完工。
    12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对81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重点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公共部位等,惠及居民1.4万户。
    13
    实施城区主次干道、市民公园双修工程。
    对仰天岗大道、新欣大道、天工大道、赣西大道、城市入口(钟灵大道)及劳动北路、仙来大道、长青路、中山路、竹山路、抱石大道等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文明示范路”;对抱石公园、袁河公园、南湖公园、三叠园、城北广场、晚晴湖公园、西湖公园、湿地公园一期、湿地公园二期、北湖公园、暨阳公园等公园进行主题特色化改造。
    14
    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孔目江水源主体工程,基本满足主城区居民安全用水需求。
    新建高新区火田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对高新区春龙大道以西、新欣大道以东片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疏通城东片区“血管”。
    15
    实施“贴新办”数字化服务提升
    依托赣服通平台,打造“一站式”便民利企政务服务新模式。
    16
    实施智慧停车平台一期项目
    在主城区新增泊位18000个,并可通过平台进行全过程疏导和管控。
    17
    新增多功能运动场、群众体育健身场所
    建设7个多功能运动场(渝水区2个、分宜县2个、仙女湖区3个)和群众体育健身场所70个。
    18
    深入开展交通安全隐患点整治
    完成15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治理,其中城区8处,农村道路7处。
    19
    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
    按照不低于省定标准,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对象、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等各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惠及城乡困难群众约3.8万人。
    20
    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按照不低于省定标准,发放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城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150户以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附件2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6313”行动计划:指2024年到2026年,推动钢铁、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鞋服、非金属新材料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

    2.“双新”融合发展和“双链”共建推进机制:指新余与新钢“双新”融合发展推进机制、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长与链主企业“双链”共建推进机制。

    3.“新三板”: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4.“三位一体”项目:指新余市“三位一体”公共卫生中心项目,由市疾控中心、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中心血站三个项目组成。

    5.“一业一查一码”:指将同一业态多个抽查事项加以整合,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并赋予每户经营主体一个“监管码”,实现“一码查信息”,避免重复检查的监管新模式。

    6.“研发飞地”:指企业在外地设立的研发机构集聚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

    7.“科创飞地”:指后发展地区主动到先发展地区设立科创中心,借助飞入地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实现研发、生产两地化。

    8.残疾人“两项补贴”: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9.“过节难”专项救助:指符合救助范围的对象,通过拨打救助热线或上门申请救助,经过核查情况属实的,可以获得生活救助。

    10.“水花行动”:指2019年开始实施的每年夏季为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展免费游泳技能培训,从源头上遏制学生溺水事件发生的民生工程。

    11.“四城同创”: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12.“六大行动计划”:指产业升级、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美丽新余、治理强基三年行动计划。

    13.中国宝武“一基五元”:“一基”即钢铁制造业,“五元”即先进材料产业、智慧服务业、资源环境业、产业园区业和产业金融业。

    14.四至范围: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边界,一般用边界所经线状地物、永久性地名表述。

    15.“活水润余”行动:指通过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的专项行动。

    16.“头雁引航、雏鹰振飞”:“头雁”指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雏鹰”指年销售收入1-10亿元的企业。对于在专业化领域或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且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性也可称为“头雁”,在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起到引领作用的企业也可称为“雏鹰”。

    17.“粮头食尾”:是指粮食生产在前端,农产品消费在尾端,着力衔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

    18.“农头工尾”:是指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推动种植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合发展,实现“种的好、销的也好”。

    19.“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0.“产业大脑”:指服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智能系统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21.RCEP:指由东盟发起,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22.“四尘”“三烟”“三气”:指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及燃烧锅炉废气。

    23.“无废城市”: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4.“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5.“碳达峰九大行动”: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26.CCER:指中国核证减排量,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进行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经备案后,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

    27.“5+2就业之家”:“5”是指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2”是指开发区、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在5个层级和2个重点领域,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一体化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新格局。

    28.“四不两直”工作法:指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工作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