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05|回复: 0

[江苏] 2024年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2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746
    发表于 2024-3-25 2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4-3-25 20:36 编辑

    2024年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对表“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埋头实干、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较好完成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税收占比达9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发展回升向好

    集中精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累计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7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292亿元,同比增长6.7%。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以产品创新和场景营造提升秦淮IP影响力,全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7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4%,全面达超疫情前水平;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美团、携程、新东方文旅等平台企业区域总部相继落地。拓展金融新业态,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贷款规模超300亿元;汇鸿汇升QDLP基金获批启动;助力37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8亿元;莱斯信息在科创板上市;全年实现金融业营收1150亿元,同比增长12%。瞄准新兴产业持续发力,与上汽集团等一批链主企业推进战略合作,物联网产业实现营收超200亿元,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达50亿元。持续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都市工业产值287亿元,同比增长4.9%;新增亿元楼宇2幢。

    创新动能加速提升。创新格局持续完善,推动校地企融合发展,成立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秦淮分中心,南航秦淮硅巷大学科技园通过省级认定,全年新增硅巷载体17.4万平方米。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南航、五十五所通过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4家企业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90家,新增孵化器在孵企业202家,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8%;成立秦淮区“校地企”人才引育战略联盟,引进国家重点人才4人、省“双创人才”3人、市“创新型企业家”9人,促成校企合作项目52个。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莱斯信息、晨光集团相关技术入选全市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典型案例”,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70件,2项专利获得南京专利金奖。白下高新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秦淮创成省级科普示范区。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校场大道以北商办中心等15个区级以上项目全部按序时开工,天安数码城二期等17个项目竣工,新增产业载体41万平方米;佰汇广场全面复工,中航科技城教育、科研地块开工,新华社地块初步具备挂牌条件;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招大引强成效明显,引进希尔顿大中华区财务共享中心、中冶天工、星辉新能源等23个总部项目;引入和成显示先进制造业项目,实现全区首单“工业上楼”。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2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89亿美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注册数、开工运营数均列主城第一。

    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出台扩内需、促消费一揽子政策,推进实施“小店计划”,累计发放消费券1000万元,减免国有经营性用房租金1800万元。优化消费产品供给,推动“老字号+新零售”融合发展,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460余场,引进商业首店、旗舰店93家,新增特色消费场景214个,建成11个社区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五老村社区(科巷)入选商务部优秀案例;熙南里被评为第二批“江苏省示范步行街”;放心消费满意度测评全市第一。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组织南钢国贸、汇鸿中天等贸易企业抢订单、参展会,全年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6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4%。

    二、坚持全域谋划、统筹部署,城市面貌提质焕新

    统筹老城保护和新城开发,精细化组织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和人居环境改善,区域功能品质优化升级。

    老城更新焕发活力。攻坚老城民生短板,稳步推进有温度的城市更新。14个居住类有机更新项目已开工9个,石榴新村A分区6幢住宅楼全部封顶,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启动市政管线建设;仙鹤里等18个老旧小区完成整治出新,惠及居民4615户;中央商场空间改造、南台巷活力街区等7个项目纳入省市城市更新试点;“存量更新提质增效”的秦淮经验获得自然资源部肯定,秦淮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着力满足群众多元化住房需求,观泓雅苑2729套共有产权房全部交付,杨庄北侧、中牌楼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01套;全区317户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家庭全部安置到位,喜圆“住房梦”。

    新城功能日臻完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天大道、绕城匝道等32公里骨干路网开通启用,广洋路、汇秀路等12条支线道路竣工验收,机场大道、承天大道绿化带全面建成。公建配套加快推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竣工交付,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校场一路公交综合体即将交付,大明路东侧、国际路2处社区中心以及富华路学校、广洋路幼儿园等4处教育配套全面开工。综合管廊、道路桥梁、公园绿地、水体泵站等公用设施全部纳入数字化管养平台,“智慧之城”新模式被评为南京“十佳”低碳应用场景。

    城市建管精益求精。完善城市路网交通,冶修一路等3条道路建成投用,疏解集庆路—殷高巷路口等4处小微堵点。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童卫路口袋公园、鑫运路儿童友好公园建成开放,来凤里小区运动广场等11处微更新项目加快实施;完成胜华路、蓝旗街等36条道路街巷环境综合整治,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秦淮段基本成型,高桥门节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入选省海绵城市优秀案例。开展全时段综合行政执法,解决群众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21万件次。盘活存量资源,化解停车难题,新增公共停车场21处、停车泊位2880个、公共充电桩122个。完成观门口北村、四方巷2处积淹水点改造。

    生态环境切实改善。实施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常态化治理,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5.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81.4%。启动运粮河、十字河等6条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集合村、安品街等23个片区管网清疏修缮,七桥瓮断面水质达优Ⅲ类标准,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完成市级销号。创成响水河等8条幸福河湖。秦淮被水利部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三、坚持人民至上、惠民优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发展为民,用心用情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社会保障更广覆盖。千方百计稳就业,建立岗位收集、职业招聘、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机制,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总量位居全市前列;援助困难人员就业2251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750人,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资金补贴8000余万元;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4500余名劳动者追讨欠薪6100万元。兜牢民生底线,建立特困、低保、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动态数据库,累计发放各类保障金和补贴1.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8.7万人次。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秦淮外国语学校、五老村小学等22所学校更新改造;南外南部新城校区全面启用,南外明远初中正式招生,与南师附中签约共建南部新城4所学校,新城片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创成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全区中高考再创佳绩。健康秦淮扎实推进,“中医颐养”品牌持续优化,通过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验收。扎实开展“探访关爱行动”,重点空巢独居老人探访率达100%,累计发放尊老金2591万元。建成1家省级标准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492张,完成40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文体事业繁荣活跃。文化交流推新出彩,话剧《小西湖》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成功举办南京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非遗展,熙南里街区入选省第二批“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文体惠民富有成效,全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2000余场、社区健身活动900余场,成功举办全国射箭锦标赛、中国街舞联赛等高规格体育赛事,明外郭—高桥门体育公园获评“省示范体育公园”;吴敬梓纪念馆入选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转角遇见·文旅融合新体验”获评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复。第37届秦淮灯会亮相央视元宵晚会。

    各位代表,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票决产生的48项“民生实事”项目,除李府街道路建设受考古挖掘影响,调整为跨年项目实施外,其余47项均已顺利完成。

    四、坚持居安思危、筑牢底线,本质安全持续强化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安全生产管控有力。扎实推进“24+5+5”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国务院和省市安全生产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深入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完成3处市级挂牌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三合一”场所实现动态清零;加装电动自行车车棚简易喷淋装置5082组,保护面积达16.4万平方米。改造市政道路老旧管网5013米,为2404户居民升级置换“安心管”,整改群租房隐患115个,完成17幢在册危房消险任务。

    群众诉求有效回应。扎实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年化解各类信访积案137件。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优化矛调中心职能,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共接待群众2956批次,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5.8%。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56件。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响应民声民意,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4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00余件。

    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完善区、街数字治理体系,推进一网统管平台运行,上线“既有建筑装修拆改”“高层楼宇数字治理”等15项应用,为城市治理赋能增效。持续打响基层治理品牌,“‘两赋两强’集成改革秦淮模式”入选市级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项目,“全科执法”获评全市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深化平安秦淮建设,全区违法犯罪警情下降10%,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降幅全市第一。实施“食品安全三年提升行动”,累计检查食品经营主体1.3万家次,整改问题隐患6.5万个,问题处置率达100%。

    五、坚持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政府效能稳步提升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大力提振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精气神。

    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认真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关键环节,进一步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政务服务更有实效。推行企业开办“全日无休”审批,在全市率先实行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6766家企业实现0.5个工作日内开办。简化企业增设分支机构流程,发出全市首张跨区“一照多址”备案执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5项举措,实体化运作区级企业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大走访,办理涉企诉求事项435个,新增市场主体2.1万家。全年兑现各类产业政策资金1.9亿元,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退税缓税28.51亿元,惠及经营主体6.6万户。办理12345工单14万余件,满意率超95%。全面启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勇挑大梁,全力促进政府系统转作风、提效能,秦淮获评2022年度“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第一等次”。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18件、政协委员提案290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管理,推进政府各领域信息公开。坚持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降一般性支出,公用经费压减20%,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扎实推进各类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从严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风险。

    此外,国防动员、兵役双拥工作扎实推进,民宗侨台、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会、档案、外事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领航定向,在于有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也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速度不快,新增长点亟待培育,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多,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有短板,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对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务实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需要全区上下知重负重、担责尽责的一年。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动荡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严峻复杂形势。在直面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科学方法论,释放了稳增长的强烈信号;省委全会提出,今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化之年,重在进展、务求突破;市委全会明确,当前南京资源配置、综合功能等优势正在释放,潜力增长空间巨大,要趁势而上,做大总量规模,提升城市能级。这些都为秦淮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近年来,全区经济增长态势良好,连续三年GDP增速位居主城前列,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区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更加友好,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新的一年,全区上下要坚定信心、顶住压力,在“危”与“机”的动态转化中争取主动,在“稳”与“进”的互促并行中打开新局,坚定执着向前冲、拼命干,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跑出秦淮速度,发挥中心城区排头兵作用,奋力扛重责、挑大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秦淮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四进”促“四稳”,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走在前、做示范”的强烈担当和过硬业绩,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秦淮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实现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2.8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约束性指标是: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坚决防范重特大等各类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机遇与挑战,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区

    着力构建“4+3+4”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集群强链,筑牢经济行稳致远根基。

    加速主导产业转型。巩固高端商贸领先地位。深化新街口国家级智慧商圈创建,推动老城南文商旅融合发展,加速南部新城高端商业集聚。实施“百企百亿”提升行动,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商贸企业10家,限上贸易额增长5%。推动金融产业特色发展。加快建设资产管理集聚区,全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5家,实现证券类基金管理规模达80亿元;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长江都市上市挂牌、贝登医疗辅导备案;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达370亿元。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能级。鼓励五十五所、晨光集团等重点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碳化硅器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中电芯谷引进一批集成电路设计、高频器件关联企业。推进白下高新区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打造南部新城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全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610亿元。扎实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准确摸清秦淮经济“家底”。

    深化数字经济赋能。提升数实融合能力,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增速超10%。升级改造数字基础设施,实现5G和千兆网络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全覆盖。加大“云大智物元”等新兴产业引育力度,推进投资、消费、贸易各领域创新应用,全年引进优质企业20家。推进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新增星级上云企业10家、智能制造车间1家,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实现全覆盖。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培育特色平台经济,鼓励在地平台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强强联合,推出更多业务场景,促进平台链式集聚,搭建服务平台10个,平台经济营收达120亿元。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招引央企分支机构、龙头企业区域研发销售、财务结算中心,全年落地总部类项目5个,新认定市级总部2个以上。持续发展绿色经济,高标准建设南部新城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区),拓展应用绿色能源,完成新型储能示范场景5个。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依托南航、金城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做大无人机产业链,做强航空航天供应链,航空航天产业营收达195亿元。

    二、聚焦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区域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拓展优质创新空间。完善“一园一巷两湾区”布局,加快紫云未来广场一期和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搭建中小试公共平台,吸引优质科技型企业落户。建立健全市场化共享激励机制,大力引导社会载体参与硅巷建设。支持江苏经贸学院等高校科技园升级打造创新港,加快完成航空发展大楼、江苏无线电厂项目,推动友谊大厦、工业设计园等载体升级,全年新增硅巷载体10万平方米。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大力推进“小升高”“软升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4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超630家,引进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新认定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18家。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支持区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优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推进“五链”深度融合,助力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新增市级以上“三中心”5家,完成成果转化落地项目50个。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面深化质量强区建设,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人才引育体系,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提高人才项目转化能力,举办创新人才和国际对接交流活动20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80人。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宁科贷”授信总额8亿元以上。落地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超90亿元。搭建秦淮创新产品推广平台,发布应用场景50个,支持各类创新产品首购首用。

    三、聚焦有效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全年安排重大项目123个,年度计划总投资29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1个。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启动华熙集团华东总部、天安数码城三期等18个新建项目,加快华润金陵中心、中江建筑智慧产业园等69个在建项目进度,金陵中环、门西数字生活街区等11个产业项目竣工,实现新华社地块挂牌出让,万锦汇、首建中心等攻坚项目开复工,年度新增产业载体120万平方米。支持水游城全省首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

    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举办秦淮国际消费节系列活动超400场。进一步盘活小店、做强大店、擦亮老店,引入各类品牌首店60家,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南京都市圈综合消费首选地。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外贸,坚持稳规模和优结构并举,服务龙头企业优势产品出口,稳住国际市场份额;培育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动能,打造4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力争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810亿元、跨境电商贸易额超50亿元。

    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完善区城一体化招商机制,启动全球招商合作伙伴计划,开展招商推介活动40场,力争落地世界500强公司功能性、区域型机构1—2家。发力平台招商,深化与头部中介机构合作,借力产业基金投招联动,支持龙头企业以商引商,助推产业链强链补链。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0个,推动百亿级服务业项目实现突破。加快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推进报业大厦、体育大厦等特色产业楼宇提档升级,全区亿元楼宇达25幢。

    四、聚焦区城融合,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以绣花功夫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建管、生态治理,全力打造美丽秦淮。

    全面推进一体化建设。老城注重肌理保护,新城加快功能完善。全年实施城建项目82个,投资总额194亿元。建成机场大道二期、贤文路等6条道路街巷,启动航金路、育仁北路等4条道路前期研究。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启动小松涛巷地块建设、荷花塘危房消险和保护建筑修缮,石榴新村A分区建成交付。攻坚牌楼—郑家营、弘学路—养虎仓2处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磊功巷、淮海新村等16个老旧小区改造及7幢在册危房治理工程,杨庄北侧、中牌楼二期B地块安置房竣工验收,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80套。推进城市增绿扩绿,建成明贤路、晨光路等6处口袋公园。加快新城已建成基础设施移交投用,保障优质商品房源供给。围绕生态宜居、风貌特色等8个方面开展城市体检,对症施策优化区域功能、补齐短板弱项。

    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管理力量下沉街面,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完成白下路、光华东街等31条道路修缮,整治30条背街小巷,打造一批市级示范精品街巷,核心片区水扫率达80%以上。抓实垃圾分类“关键小事”,改造富丽山庄垃圾中转站,新增20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新建4处公共停车场,开放5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公共充电桩200个。开展盲道专项整治,完成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质达标。深入治理城市内涝,整治双桥门、南卫巷等5个积淹水点。

    全面擦亮生态环境底色。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巩固提升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成果。围绕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涉水问题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新建西方巷、西大阳沟2条污水管道,完成鸿意星城、御河苑等25个片区管网清疏修缮,实施东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创成十字河等3条幸福河湖,确保市考以上断面稳定达标、全域水体达到考核要求。持续深化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行动,实现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南部新城“零碳未来城”规划建设,倡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五、聚焦品牌塑造,展现风雅秦淮魅力风采

    坚持把赓续历史文脉、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旅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书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秦淮答卷。

    厚植秦淮文化底蕴。延展秦淮历史文化传承根脉,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梳理文化遗产名录,深化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动“长干古城”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塑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发掘钓鱼台、凤凰台等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梯度更新琵琶街、扫帚巷等一批特色主题街区街巷。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完成周处读书台、曾国葆祠堂等5处文物修缮项目。办好“点亮中国灯”首届全国灯会灯彩联展,放大秦淮“最南京”标识度。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巩固提升科举博物馆功能品质,加速推进科举博物馆二期、西五华里休闲文化街区项目,加快南京博物院新馆规划建设,推动红薯大厦等文旅项目建成达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10%。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消费体验,推出《上元灯彩图》等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拓展“状元郎”研学旅游新领域,策划国际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争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深入推进文体惠民。完善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打造“15分钟文体活动圈”,建成“一街道一空间”24小时阅读室2个,争创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处,推出反映社会新气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作20件。用好城市金角银边,新建4片灯光球场,新增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开展文化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高品质惠民演出24场,举办全国击剑D级赛等国家级赛事。

    六、聚焦优质共享,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真抓实干推进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着力加强健康秦淮建设。提升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深化鼓楼医院—红十字医院医联体合作,加快南部新城公共卫生大楼、东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擦亮秦淮“中医飘香”品牌,引进培养市级以上名中医2—3名,打造“中医颐养”试点机构10个。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银发产业,加快秦淮中医院医养结合养老项目落地,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0户,新增养老床位300张。

    用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新老城区教育布局,推进怡居路北侧幼儿园等7所学校建设,实施文枢中学等9所学校“校安工程”。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和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耕区域“活力课堂”,强化校外培训监管,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持续落实“为师生办十件实事”,推进“上善教师成长学院”高质量运行。全面配备中小学校医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平台,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推进供需匹配,夯实基层服务,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全覆盖,年度城镇新增就业2.33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30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500人次。加强劳动争议源头治理,切实保障农民工、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统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推动社区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更加精准的社会兜底救助,做好低保、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工作,落实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和优待抚恤政策。

    七、聚焦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韧性支撑,把握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律,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巩固拓展“两赋两强”“双做双增”集成改革成果,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高标准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体系,推进“一站式”平台建设,确保各类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深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协同发展,推动公共数据、社会数据全面融合,搭建城市运行指标评价体系,建设经济一体化管理平台等应用场景,打造城市数字治理秦淮样板。

    固本强基抓实平安建设。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全力攻坚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及时发现、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良好治安环境。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从严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落细落小筑牢安全底板。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聚焦施工工地、城镇燃气、高层楼宇、商贸综合体、老旧小区、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不间断开展起底式排查整治,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职能,实施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管控,落实跨部门综合研判联合检查机制,切实提升监管执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链条拧紧扣牢。

    新的一年,我们将始终坚持务实为民,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用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切实提高工作质效,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全面提升,让谋发展、抓落实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坚持长期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三保”支出。强化廉洁政府建设,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秦淮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