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22|回复: 0

[上海]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2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746
    发表于 2024-3-25 19: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闵行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闵行区区长  陈华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闵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奋力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亲临闵行,考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区人民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信心。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现代化主城区建设,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高质量创新发展,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和社会大局稳定,总体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一是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亿元,增长6.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二是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340亿元,与上年持平。实到外资14亿美元,增长6.6%,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7亿元,增长1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2%。全区新设企业2.8万户,增长28.7%。三是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6%,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6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3%,高于全市5.5个百分点。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56家、市专精特新企业625家、上市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12家。四是人民城市建设更有温度。成功获评首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万元,增长8.1%,养老金、医保、低保等民生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余套,试点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①建设。发布全市首个区域性综合交通规划,全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8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3平方米。18项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向纵深发展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持续深化。落实国家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政策措施。一批优质企业落地布局,新增总部类企业23家,虹桥前湾云台等7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生物医药、新能源、时尚消费等重点产业集聚成势,区域税收预计同比增长40%。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区、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等一批功能型平台集聚效应凸显,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专业服务支撑。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累计引进贸易型企业900余家,闵行交易分团意向成交金额较上届增长7%。加快虹桥主城前湾片区高品质规划建设,形成绿色生态、综合交通、市政配套等一批专项规划成果,虹桥前湾公园一期基本建成。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提速发力。“大零号湾”建设上升为市级战略,形成科创产业和空间战略规划。设立区校合作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②,与科技领军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与高校合力打造高质量孵化器,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闵行基地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签约落地,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20亿元、增长20%。大零号湾区域累计汇聚4000余家硬科技企业,估值亿元以上企业112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大零号湾金融港正式运营,大零号湾科创金融联盟基金规模超150亿元。出台支持产业人才创新创业等3个专项人才政策,启用大零号湾国际人才会客厅。加快科创街区环境品质提升,大零号湾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新地标对外开放,剑川路核心路段货运车辆限行措施落地。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区管企业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创新项目投融资模式。发放200亿高质量发展贷款,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我区被评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快推进成本绩效分析试点工作,三公经费预算同比下降2.5%。质量强区工作稳步实施,区内企业获得上海市政府质量奖的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有力推进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稳增长政策协同发力。制定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6条、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12条、优化营商环境166项等政策举措,修订增补“小升规”“规转强”政策条款,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③,全区累计走访企业1.9万余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60亿元。精心组织“五五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闵行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推进外贸提质升级,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展示交易空间竣工,漕河泾综保区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展示体验中心开工,“中欧班列-上海号”全年开行100列。
    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航机载、莫德纳等203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布局,71个项目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50%左右,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70个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其中,3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5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布局新赛道,打造大虹桥光伏、氢能、合成生物等产业联盟,闵行基因产业集群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零号湾”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入选全市首批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
    土地利用提质增效。加强制造业发展要素保障,全年盘活利用存量用地1000余亩。大力支持存量企业扩产增容,零增地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55%,6家企业获得市级首批“智造空间”优质项目认定。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向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数字化智能标杆,一批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三)以加快城乡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城市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全面完成“闵行2035”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城市更新扎实推进,编制形成友东路片区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完成建设用地减量化79公顷、完成率全市第一。市政交通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建成通航,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示范区线、银都路越江隧道、漕宝路快速路、浦业路一期、奉浦东桥、轨交15号线南延伸等全面施工。完成拔点腾地5000亩。建设5489个新能源充电桩、3000个智慧道路停车泊位,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3%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圆满完成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5座初雨调蓄池开工建设,完成1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实施79个小区雨污水混接整治,水质均值优Ⅲ类好水占比超过72%。新建各类绿地100公顷、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绿道30公里、口袋公园30座,环城生态公园带梅陇生态公园、春申公园和南外滩公园建成开放,古美公园打造成为全国首个城市家具公园。制定落实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推进虹桥主城前湾片区、紫竹高新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园区低碳转型发展。
    城市治理能力切实增强。完成10座重点桥隧景观改造提升、10座公园围墙打开,9.2公里滨水步道实现贯通。巩固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形成湿垃圾处置示范点,建成闵东环卫基地,华漕资源化利用中心和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投入运营。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开展“六大会战”行动④、十大重点行业攻坚行动,数字政府底座不断夯实。拆除存量违法建筑37万平方米,建成9个“美丽街区”。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完成汇东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132户相对集中居住农户入住新居。2家合作社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闵行大米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华漕镇王泥浜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编制完成大治河以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继续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扎实开展。
    城市安全底线扎紧筑牢。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2023行动”“九大重点领域”“燃气安全”等专项治理,建设9个镇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和30个一级微型消防站,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率达到100%,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创新开展“平安客厅”多元解纷工作室建设,“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做好进博会、上海网球大师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调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机制,形成应急实战的有效范例。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四)以人民城市为发展理念,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稳岗扩岗、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稳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易就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功能持续拓展,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点16个,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持续保障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养老床位600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20个、专业型日间照护中心8家,完成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建181张、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1150余户,虹桥镇敬老院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吴泾镇龙吴路5530弄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全速推进,全面完成莘庄镇小梁薄板不成套房屋居民异地安置,七宝九星村、颛桥中心村、浦江召稼楼等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建成征收安置房68万平方米,安置在外过渡群众近1800户。“美丽家园”开工超100万平方米,房屋主体修缮完工80万平方米。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台,为45个老旧小区高层住宅完成消防设施改造。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认定人才公寓房源1.2万套,建成人才驿站22个。
    教育医疗水平稳步提升。部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12369”行动战略⑤,建成一批基础教育学校,新增莘松中学教育集团,推进“交大-闵行”市级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建设,全区普惠性托育点实现应设尽设,托幼一体化幼儿园比例达到91.1%,高起点开办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上海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水平,推进“晚门诊”服务、社区口腔防治中心、社区家庭医生轮训“三个全覆盖”,定点零售药店全面实现药品“双通道”⑥,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
    文体服务优化升级。新建更新65个健身苑点、5条市民健身步道、7个室外公共体育健身场地、6家城市书房、11家“一间美术馆”,成功举办一批文博精品展陈,原创话剧《大江北望》入选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高质量举办上海网球大师赛、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上海合唱节、江南吃货节等赛事和活动,获评全国首批全民阅读推广城市,闵行体育健儿在亚运会等重大赛事再创佳绩。
    (五)以放管服改革为工作主线,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两张网”建设不断深化。深化拓展“一网通办”,新增优化6个“一件事”、6个“智慧好办”,推出18个“免申即享”服务,全程网办率达89%。深化“云窗口”办理创新和跨域通办协同工作机制,打造涉企业务长三角通办新模式。加快“一网统管”平台升级,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累计汇集81个应用场景,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效能,支撑城市安全运行。建成居村一体化平台,涵盖282万人口、127万房屋基础数据,推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创建成果,深化街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6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全面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在23个领域同步实施“合规一码通”模式⑦,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基于信用承诺的极简审批制度。
    政府工作作风持续转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落实落细。全面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走访工作,一批群众、企业反映突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围绕重大项目、重大资金、重大政策开展审计,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认真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勇于拼搏,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担当作为,全力推进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在于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锐意进取,在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闵行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闵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闵行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外部环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闵行作为外向型经济高地,外资外贸等指标仍将承受较大压力;创新发展动能还不够强劲,重点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够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步伐需要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还存在短板;生态环境仍需持续改善,绿色低碳转型有待加快;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还需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仍需加强。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以实干实效回报全区人民的新期待!
    二、2024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和七届区委八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将实施“一南一北”战略作为闵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强化“四大功能”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以实干实绩实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闵行实践崭新篇章。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10%左右,本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降低。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着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全力落实国家战略,持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
    提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能级。积极争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家升级版政策落地应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新增总部类企业20家。以打造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两个千亿级产业为引领,加快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布局,推动10个项目实现开工,加快15个已开工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专业服务业高地,强化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区等平台功能,吸引一批人才、法律、财税等领域知名机构落地。统筹推进市政交通、绿化水系、公服配套等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国际化新城。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重点合作事项落地。
    加快促进贸易便利化。用好制度型开放红利,推动贸易便利化政策常态化转变。扩大经贸“朋友圈”,推进贸易企业落地和贸易规模提升。拓展升级国际贸易功能,提升“6+365”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能级,推动虹桥品汇打造工业品首发平台,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积极对接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⑧创建,扩大联通国际的服务效应。推动漕河泾综保区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加快跨境电商、艺术品展示等新业态优质项目落地,推进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展示体验中心建设。继续推动“中欧班列-上海号”增加开行频次。
    着力加强投资促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锚定重点产业,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持续开展投资闵行“月月签”等重大活动,培育一批高质量外商投资“全球伙伴”,吸引一批优秀企业、优质项目落户闵行。加大引进和利用外资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实施“总部增能”行动,新增跨国公司总部5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复制推广莫德纳项目经验,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在项目立项、评审、建设阶段提高审批效率,在土地出让、项目备案、建设审批环节创新项目推进模式,全力提高服务响应时效。
    (二)聚焦“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打造科学、科技、科创“三科之城”,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深化“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出台大零号湾专项政策,形成覆盖科创全链条的支持政策。提升科创策源能力,持续支持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加快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闵行基地等重要科创策源平台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打造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提高成果转化效能,与高校共建孵化转化平台,加强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香港大学上海转化中心等功能型平台建设。持续强化金融赋能,加快形成300亿规模大零号湾基金联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未来能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零号湾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持续优化载体空间和产业功能布局,加快高校周边街区环境提升,完善交通、医疗、教育、文化设施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科创生态。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全面落实春申金字塔人才计划、全球引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设立大零号湾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深化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试点,完善人才落户安居、创新创业扶持、税收优惠等保障措施,升级“一南一北”国际人才会客厅功能,办好“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等特色赛事,吸引人才近悦远来、深耕闵行。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打造青年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希望城区。推进区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提升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下功夫,不断巩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新一轮制造业政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蓬勃聚势。落实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服务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布局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医疗机器人等前沿赛道,推进通用AI、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细分产业领域底层技术率先突破。推进“大零号湾”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积极布局新型能源、新型储能、空天利用等新兴产业集群,源源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智改数转”⑨,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型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优化商业布局功能,推进新型商业载体建设,探索打造主题型、体验式、智能化消费场景,加大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聚集力度。深化吴中路商圈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增长点。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0亿元以上。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绿色制造、“工业上楼”制造新模式,建设20个、总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高品质“智造空间”项目⑩。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高水平改革。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结合重点企业走访,持续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形成诉求解决闭环管理机制。支持央企、市属国企加快存量闲置土地转型。推动区管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创新融资方式、加大产业投资,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区域贡献度。落实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增5家上市企业、200家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4000家。
    (四)聚焦宜居安居,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闵行重要指示精神和殷殷嘱托,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增加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坚持租购并举,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9200套,实现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街镇全覆盖,筹措新增5000张以上床位,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建成征收安置房21万平方米,安置在外过渡群众1400户。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台。完成8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任务。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优化综合交通体系。落实好综合交通规划,把交通高质量发展蓝图转化为发展建设的施工图。持续推进机场联络线、嘉闵线、轨交13号线、轨交23号线、轨交15号线南延伸、示范区线、银都路越江隧道、漕宝路快速路、浦业路一期、奉浦东桥等重大工程建设,19号线实现开工。新增1200个新能源公共充电桩。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全面完成吴泾镇龙吴路5530弄老旧住房成套改造居民签约工作,加快七宝九星村、颛桥中心村、浦江召稼楼等城中村建设步伐,启动浦江杜行老街、华漕诸翟村等城中村改造。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深化七宝老街、莘庄老街等片区更新方案研究,推进友东路片区、七宝中春路沿线、梅陇新中心等产业园区成片更新改造。加大动迁收尾基地的攻坚拔点工作。
    (五)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力彰显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开展大治河以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浦锦滨江规划研究,启动浦江汇南村、光继村和正义村“三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有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完成3.7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全面落实粮食蔬菜生产任务,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加强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加快高标准蔬菜产业示范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标杆。持续推进“都市田园农业片区”示范建设,着力打造浦江镇革新村农旅核心,扩大农业农村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品牌效应。
    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成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复制推广代理经租、回租管理等经验做法,多措并举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资源资产,提升资源能级。积极探索联合经营等“国有+集体”联动发展模式,鼓励集体经济参与产业载体开发建设,加强集体“三资”监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园区化、多元化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能的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群体。
    (六)聚焦“人文之城”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扩大高质量文化供给,打造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闵行。
    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大力选树先进典型,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赓续传承闵行航天精神、扁担电机精神等红色血脉,加快建设华漕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纪念设施。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推进闵行历史文化名人研究和镇村两级史志编撰工作,深度挖掘海派文化、马桥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讲好闵行故事。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春申湖四岛、冯远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和功能,建成一批家门口的文化新地标,推出一批公益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推动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延时开放。做优“一书一世界”闵行全民阅读品牌,培育扶持上海国际插画艺术节,推出一批文博精品展陈。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数字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产业能级。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虹桥前湾上海电竞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浦江郊野公园、锦江乐园等升级改造,积极创建旅游休闲街区。更好发挥上海网球大师赛等重大赛事溢出带动效应,不断提升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闵行文化艺术节、闵行旅游节等文旅活动影响力,打响“一镇一品”节庆活动品牌。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推进全民健身公共资源拓展工程,大零号湾体育中心等场馆建成开放,新建改建1个市民健身中心、3条市民健身步道、68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举办上海马桥半程马拉松比赛、新虹长三角皮划艇比赛等本土特色品牌赛事,不断扩充“全闵健身e起来”赛事体系。支持闵行体育健儿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取得好成绩。
    (七)聚焦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建设美丽闵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擦亮城市绿色发展底色。
    全面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新增绿地80公顷、绿道30公里、口袋公园2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9%以上。继续创建市级园林街镇,探索建立公园城市示范区。持续推动“一江一河”工作,推进虹桥前湾公园、黄浦江滨江西延伸等城市公园建设,推动吴淞江沿岸环境提升,打通外环绿道断点。推进闵行公园航天主题改造等“公园+”项目。
    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落实碳达峰行动。推进虹桥主城前湾片区、莘庄工业区等园区创建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推进闵行开发区创建零碳示范区,加快马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碳普惠实践。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持续开展碳排放评价。全面提升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标准,大力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启动实施美丽闵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完成8公里河道综合整治,水质均值优Ⅲ类好水占比达到75%左右。建成一批外围排涝泵闸、初雨调蓄池、雨水泵站。加快落实生活垃圾分类2.0版,科学有序推进湿垃圾就近就地处置,建成闵东资源化利用中心,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持续推进中央和上海市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八)聚焦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系统治理、全过程治理,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提升数字治理效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区级一体化赋能平台、一批示范案例和示范区域。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深化“1+3+N”政务服务品牌,新增优化特色标杆性“一件事”,拓展“免申即享”覆盖面,打造“智慧好办”金牌服务。实施“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持续提升“一网统管”运行能力。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启动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行动。深入实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持续优化党群服务站、邻里中心、城管社区工作站等基层服务阵地,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试点区镇两级“无界”公园管理新模式⑪,继续扩大道路一体化综合养护范围。启动新一轮“美丽街区”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域。扩大物业管理合并试点范围,健全物业费良性增长机制。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化管理。
    确保城市运行安全。聚焦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开展重点隐患“拔点”行动,持续推进违法建筑整治,继续开展微型消防站建设,完善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整治行动。优化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区镇两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完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管理工作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做好“家门口”信访服务、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持续深化以“平安家园”“平安客厅”“平安联盟”“平安联动”为载体的平安矩阵建设,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闵行。
    (九)聚焦实事项目推进,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努力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实更多稳岗扩岗举措,建成40个以上社区就业服务站,完善“易就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功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渠道。稳步推进城乡居保扩面续缴,持续提升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水平。积极营造无障碍环境,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
    优化养老托幼服务。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新增16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6家专业型日间照护中心,改建3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1000户,为1.8万户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探索失独等特殊老年人社会监护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任务,推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深化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力争达到9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
    全面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以德育“第一课堂”为抓手,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一批高质量基础教育设施,推进示范性学区集团建设,实施新一轮初中强校工程,加强特色高中创建,巩固提升“双减”成效。深化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医疗资源规划布局,加强闵中心医院、市五医院能力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社区全科诊疗、专科建设、康复护理、口腔防治等能力水平。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加快中医传承创新发展,推动80%社区卫生服务站、20%村卫生室规范设置中医阁。落实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场景应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新增2家医疗机构开业运营。
    各位代表,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共建等工作,进一步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加大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助力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档案、史志、气象和机关事务等工作。
    任重千钧、惟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闵行考察工作时,殷殷嘱托“城市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我们走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就是共同富裕的路子”,是对我们的莫大鼓舞和最大激励,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以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气魄和担当,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推进闵行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转化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务实行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以新的作为创造新的业绩、交出新的答卷。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锤炼忠诚品格。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一以贯之当好“施工队长”。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闵行落地生根。
    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和智能化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审管联动机制,探索推出一批“综合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质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提高政府审批效率,扩大规划土地“多审合一”“一证多验”等改革举措覆盖面。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着力提升依法决策质量和政务公开效能,重大行政决策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全流程公开。更加自觉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全面强化审计、统计和财会监督。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街镇综合执法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提升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能力。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帮助基层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坚持过紧日子,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养老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财政支出标准,确保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公务员队伍管理,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建设一支与现代化主城区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续提高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的能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为实干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汇力磅礴、方得勇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推进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建设,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是上海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中“一张床”类型的标杆,主要针对来沪工作人员租房“远、贵、难”的痛点,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用人单位共享租赁,重点向建筑施工、环卫绿化、快递、医护等行业一线职工,定向供应价廉质优的租赁住房和床位。
    ②“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是上海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之一,旨在聚焦前沿交叉领域和基础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领域,通过创新管理架构、优化遴选机制、改革评价机制、强化配套保障等举措,长周期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科学家,特别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③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的重要举措,通过常态走访联系、专人服务对接、政策量身定制,助力企业精准掌握政策、便利获取服务、高效办理需求的制度。
    ④“六大会战”行动:是上海构建数字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包括长三角“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体化办公平台、政务区块链和数据上链、“图网码”、基层减负增能数字化等六大会战。
    ⑤教育高质量发展“12369”行动战略:是在2023年闵行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提出的行动战略,“1”指闵行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2”指构建高品质育人、高效能保障两个体系,“3”指实现高标准均衡发展、高质量内涵发展、高水平特色发展三大目标,“6”指聚焦党的领导、育人体系、资源供给等六项重点工作,“9”指实施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等九大行动。
    ⑥药品“双通道”:指本市参保人员凭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处方,经医疗机构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可以在开通门诊统筹服务的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发生费用可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执行与开具处方的定点医疗机构相同的门诊支付政策。
    ⑦“合规一码通”模式:即以市场主体亮码、要求提交证明的单位扫码查看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的方式,替代市场主体提交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工作模式。
    ⑧“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国际合作的重大举措。2023年10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案》,明确在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
    ⑨“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其核心是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⑩“智造空间”项目:是上海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释放生产力、提升工业比重的重大举措,鼓励和引导层高较高、层数较多的产业楼宇在垂直空间布局生产制造功能。
    ⑪“无界”公园管理新模式:是指公园围墙打开后,城市公园与社区和街区无界融合,为维护城市公园共治、共管、共享的游园环境,由公园属地街镇及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和协同管理机制,共同治理公园内违法违规及不文明现象的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