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26|回复: 0

[上海]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721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548
    发表于 2024-3-25 19: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0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  钟晓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大力推进“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以上;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50.85亿元,同比增长10.87%;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四大战略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低于年初预期。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大力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产业发展再上台阶。落实“4+3+X”产业布局,四大产业集群加速迈向千亿级,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获国家发改委评价优秀。推进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提质增效,预计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精心组织“一节六季”促消费活动,预计商品销售总额完成8155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0亿元,同比增长14.5%。推动制造业发展迈入快车道,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0亿元。成功承办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相关活动。新增上市企业4家。1个1类创新药、2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获批上市。
    科创动能更加强劲。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保障浦江实验室永久用房开工建设,引进浦芯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区内单位共80项(人)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1/4以上。率先发布全市首个区级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政策,市区共建的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在西岸揭牌运营,区内有6家企业机构通过国家网信办第一、二批大模型备案,占全市3/4。成立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提供科技成果入库遴选、资源对接、项目落地等全流程服务。启动建设六大科创街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等12家单位集中签约推进多平台成果转化,与上海交大共建交大工业创新研究院,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入选全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成功落地,与复旦大学合作设立复旦科创母基金。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全年提供租房补贴2203万元,新增人才公寓1513套。入选首批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地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市第一。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住所登记材料精简90%,上线13个“免申即享”事项、新增8项“一件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立徐汇科创投基金公司,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支持早期科创项目。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欧美之外设立的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徐汇滨江;中法两国外长见证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签约开启新一轮五年合作。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家、外资研发中心1家,累计总量保持中心城区第一。预计全年实到外资17.1亿美元,同比增长37.3%。
    营商服务成效明显。落实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任务,第一时间制定稳增长“28条”、民间投资“16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企税收贡献度提升8.3个百分点、达47.4%。坚持招大引强,引进亿元级项目12个、千万级项目79个。纳统楼宇属地率60.79%,较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年税收超亿元楼宇达72幢。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徐汇交易分团实现意向成交总金额超8亿美元,创下历年新高。
    (二)扩投资抓项目,重大工程建设有力有序
    高强度推进51大项128项市区两级重大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5+1+X”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全年开工253万平方米、竣工228万平方米,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以上,城区功能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五大功能区架构确立。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极驱动、东西循环、南北联动、中部提升”的发展格局,明确五大功能区的功能定位、边界范围,并成立管委会及其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坚持规划引领,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资源统筹,系统推进空间转型、布局调整、城市更新。大徐家汇功能区启动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公开遴选太平洋百货—六百组团经营合作伙伴,加速推进商圈更新改造。西岸滨江功能区加快推进六大组团建设招商,西岸数智中心地块成功出让,龙华会正式开业,美高梅酒店投入运营,填补西岸高端酒店空白。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加快推进漕宝路科创轴带规划建设,推动产业用地收储更新。徐汇中城功能区加快推进南北交通路网建设,开展上海南站站城融合发展区规划研究。华泾门户功能区加快推进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华之门综合体开工,关港科技园基本完成企业清退。
    重大项目建设加力推进。徐家汇中心370米最高楼T2塔楼结构封顶,西岸金融城G街坊等竣工验收,鑫耀中城二期主体结构封顶。徐家汇天桥连廊四期主体结构完成。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开工道路31条,完工14条;有序实施“六纵”道路建设,天钥桥南路(龙耀路—黄石路)新建工程完工。上海植物园北区改扩建工程、上海南站公交枢纽竣工。配合推进轨交23号线、机场联络线徐汇段建设。全年新增公共泊位5186个、公共充电桩692个。
    (三)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完成8方面61项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日益增强。
    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全区零星旧改“清零”。启动实施片区整体更新,龙华西路334弄、长桥新村等项目高比例签约生效。加快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完成率全市第一,受益居民2100余户,康健路341弄7-8号改造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开工。统筹推进旧住房修缮,全年新开工302万平方米、完工408万平方米。电梯加装新签约501台、完工335台,完工数全市第一。加大保障房供应,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816套(间)。打造全市首批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示范项目,全区共可提供床位超2000张。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力稳就业促就业,打造14个“宜业BOX”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帮助998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0.9%。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乐龄汇南部养老中心竣工投用,完成102张认知症床位建设、558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为8737户特殊困难老人安装烟感、生命体征监测等设备,虹梅街道古一社区、徐家汇街道乐山二三村创建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深入推进精准救助,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3.41亿元,救助各类对象29.06万人次。
    生活服务更加便捷。统筹规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市里66项重点任务基础上,迭加徐汇特色项目,布局集“社区食堂、社区卫生站、社区文体、社区助浴”等功能为一体的邻里汇·党群服务中心40个,成为广受欢迎的便民服务综合体;推进标准化菜市场改造、社区医疗资源补足、养老服务设施优化、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社区商业布局优化等五大专项行动。完成7个菜市场改造提升,新增市级早餐工程网点87个,开设3个“白领午餐”供应点。新建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个、运动球场10片、健身驿站3个。
    基层治理基础夯实。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片区治理机制,落实人口协管员转制社工改革,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全部实现沿街设置。常态化开展“四百”大走访活动,对独居老人、特殊儿童等重点关注人群增加探访关爱频次。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增能,精简居民区组织出具证明、信息系统、考核创建、挂牌标识等,徐汇“居村微平台”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案例荣获第五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四)重优质促均衡,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教育、卫生、文旅、体育等领域投入,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教育体系持续完善。坚持立德树人,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建“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坚持幼有善育,成立宛南、紫薇等5个学前教育集团,新增17个公办托幼一体园,社区托育“宝宝屋”实现街镇全覆盖。推进强校提质,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推进普通高中分类分层特色发展。提速建设教育项目,宋庆龄幼儿园、宋庆龄小学开工,信息管理学校新校、上汇实验小学部建成投用。
    医疗服务扩容提质。南部医疗中心建成,徐汇老年护理医院投入运营;组建区康复医院、区妇幼医院。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提升与优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提升到80%;创建5家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应对疫情感染高峰、急诊高峰、住院高峰和重症高峰,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深化。
    文旅活力不断迸发。持续扩大“徐汇文化C圈”影响力,徐家汇书院火爆开业,全年入馆196万人次,成为书香文化新地标。西岸穹顶中心、星美术馆建成开放,龙华广场(塔影空间)等6处空间入选全市50处“家门口的好去处”,新增西岸美术馆等10个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点位。组织开展龙华庙会、西岸国际咖啡生活节等品牌活动。成功创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徐家汇体育公园全新亮相,成为演艺、体育、健康、文化等元素活跃汇聚的新地标。全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超6万平方米。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全面向社会开放。发挥品牌赛事引领作用,FISE世界极限运动巡回赛上海站落户西岸,服务保障上海马拉松、斯诺克大师赛等重大赛事,举办区学生运动会等区级赛事活动。
    同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云南产品入沪助力消费帮扶。加强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国防动员、科普、医保、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地方志和红十字会工作有序开展。
    (五)强管理提能级,城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不断提高城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两网建设效能提升。深化“一网通办”,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入选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完成“随申办”徐汇旗舰店升级改造,实际办件网办率达92%;创新打造“虚拟政务服务大厅”,首批入驻41个高频事项。强化“一网统管”,优化“三个实有”数据库动态更新机制,建设孪生底图,完成全区10万个“城市家具”编码建模;建成投用41个应用场景。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持续排名全市前列。“徐汇现代城区治理数字系统”荣获2023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五大获奖案例之一,“徐汇区智慧政府建设”获评2023年全国数字政府50强。
    精细治理深入推进。完成2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竣工量位列全市第一。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绿地23.37公顷、城市绿道3.1公里、立体绿化2.52万平方米。实现徐家汇商圈景观灯光提升、内环高架沿线亮化。完成32条“美丽街区”景观道路建设,新建改造400余处休憩公共座椅。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1个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Ⅲ水质标准,完成河道贯通4.6公里;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到87.7%。
    城区安全保障有力。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加强国务院和市级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回头看”。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彻底消除中山西路液化气供应站重大安全隐患,完成167户液化气非居用户改造。推进社区消防安全“微基建”,完成329个小区非机动车充电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巩固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深化平安徐汇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妥善做好信访矛盾化解、热点舆情处置。深入推进基层法治观察点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根据区委统一安排,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企业和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完成“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坚持过紧日子,加强预算刚性约束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100%,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扩大邀请公众代表列席范围和频次,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经济保持回稳向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外省市和市各有关单位、驻区部队和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向关心和支持徐汇发展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徐汇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还不够有力,实体经济基础还不够稳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亟待深入探索,区域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发展胜势。二是城区功能格局还需不断优化,五大功能区的统筹规划、系统布局、组团推进有待进一步强化。三是民生实事和重大项目建设还要持续提速,旧住房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四是治理效能有待持续提高,基层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短板亟待补齐,法治化、精细化思维需要贯穿政府工作和城区治理的全过程。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二、2024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整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上海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更好锻长板、扬优势、优布局、强功能,全面推进“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全力做好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持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徐汇范例”。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10%,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城镇调查失业率小于5.5%,新增各类绿地8公顷。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发展质效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加强重大工程谋划、研究、储备,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力争全年重大工程开工233万平方米、竣工228万平方米。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深化文商旅体会融合发展,做大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挖掘文旅消费、外来消费、服务消费等潜力,努力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示范区。发挥RCEP服务站功能,积极参与上海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大力扶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科创引领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4+3+X”产业布局,推动四大战略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产业,加快形成“一核两翼、多点开花”的创新生态。以大模型为内核,强化算力、语料等软硬件支撑,培育一批标杆企业、突破性技术、示范性产品。以大模型驱动元宇宙、具身智能“两翼”跃迁发展,突出强研发、强集成,“脑”“力”融合,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促进垂类应用赋能平台经济、医疗、教育、金融、智能汽车等重点产业迭代升级。生命健康产业,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力发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产业。抢抓合成生物新赛道,发挥徐汇基础研发资源优势,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新锐企业,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快速向实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做强游戏电竞、数字广告等重点产业,壮大产业规模。现代金融产业,围绕西岸金融城、衡复金融街“一城一街”布局,聚焦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等优势领域,加速集聚持牌金融机构、PE/VC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同时,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能级。聚焦新能源、新型储能等领域,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释放新动能。积极布局未来智能、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等产业。
    抢抓改革开放战略机遇。研究对标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80条”,积极争取重大改革举措在徐汇复制落地。推进“一件事”“一业一证”改革扩容增效。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效盘活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推动成立3家科创平台公司,统筹提升国企营商能力、经营能力。强化中心辐射功能,积极引进高能级总部企业、外资研发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服务机构,持续推进总部增能,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把握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地契机,集聚更多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机构;办好FISE世界巡回赛上海站赛事,策划带动中国当代艺术精品赴法国蓬皮杜中心展览,提升徐汇国际化水平。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方面加强跨区域协同。积极推进与五大新城资源互联、要素互通、产业互补。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照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有效性,进一步稳预期提信心。大力开展平台招商、源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引入更多亿元级、千万级、百万级项目,力争纳统楼宇属地率保持60%以上,打造10幢“月亿楼”。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努力培育本土一流企业。
    (二)紧盯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创策源功能
    坚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裉节堵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服务国家战略。全力保障浦江实验室项目建设,支持浦芯研究院、科学智能研究院开展科研攻关,持续集聚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提升原始创新硬核能力。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系统、复旦、交大、华理等建立“紧耦合”关系,支持交大人工智能学院筹建,把握大模型、具身智能、合成生物等新赛道契机,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的创新策源能力。
    建设科创街区。以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高校院所与周边科创产业互融互促,加速科技成果“从0到10”的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模速空间”建设,努力集聚100家以上大模型产业生态圈企业,推动西岸大模型创新生态街区率先成势。依托交大工研院,突出产教融合、交叉创新,释放“AI+”赋能效应,推动区块链技术产业应用,打造环交大人工智能科创街区。依托中山医院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等,加快枫林生命健康科创街区出功能。发挥数字文娱、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集聚优势,拓展漕河泾数字技术科创街区。深化与院校合作,布局环华理生物材料科创街区、汾阳视听器械科创街区。
    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强化概念验证等平台功能,构建链接成果、资源、政策、企业的综合性服务模式。做强科创金融,发挥科创投基金引导作用,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机构企业勇闯科研无人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放眼全球揽蓄优秀人才,加速集聚一批国际一流科学家、领军企业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培育科技中介、技术经理人等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综合配套服务,解决人才落户、居住、就医和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
    (三)优化城区发展格局,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
    围绕五大功能区发展定位,聚焦统筹规划、项目集成、产业提升、功能优化,细化“施工图”,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1+X”城市更新计划,一体提升城区形态、功能、产业。
    大徐家汇功能区,对标中央活动区,统筹规划建设,打造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加快太平洋百货—六百改造项目开工,推动东方商厦改造,推进徐家汇中心虹桥路地块竣工、商业部分开业及配套道路建设,提升天钥桥路业态品质,加快天桥连廊建设。推进衡复风貌区更新活化,以科创“一带三街区”建设为引领,支持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建设,提升科创赋能产业能级。
    西岸滨江功能区,对标世界级滨水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加快六大组团全面成势,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标杆示范。规划引领推进西进、南拓、北联,加快西岸数智中心、龙华机场航站楼改造等项目开工,抓紧西岸生命蓝湾、热力秀场项目落地,推进西岸金融城F街坊、滨江城开中心、滨江复星中心等项目竣工,加快梦中心等商业设施开业。提速龙腾大道南拓工程、龙华地区“一河九路”建设,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对标综合型国际创新社区,统筹漕开发与田林、康健拓展区域联动发展,打造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市更新标杆。整合院所企业资源,推进漕宝路科创轴带建设。加快“工业上楼”项目开工,提升高端制造业能级。抓紧米哈游总部等项目开工,推进航天科技城、元创未来中心等项目建设。
    徐汇中城功能区,对标世界一流TOD项目,深化铁路上盖规划方案,开展前期工作。攻坚交通路网贯通,力争“六纵”剩余9个断点全面开工,打通一批断头路和街坊内道路。配合推进轨交23号线徐汇段建设。推进万科南站商务城整体竣工。
    华泾门户功能区,对标城市副中心,加速教育、医疗、养老、生态项目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华泾市民中心项目开工,加快华之门地块、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地块及周边配套道路建设。配合推进轨交19号线徐汇段建设。
    (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美好期待
    加快实施新一轮民心工程以及10方面33项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速“三旧”变“三新”。贯彻落实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意见,全力攻坚风貌区更新和成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推进不成套旧住房改造,推进田林路65弄等3个项目、4万平方米开工,康健路341弄等8个项目、2.4万平方米竣工。高质量实施旧住房修缮,计划新开工400万平方米、完工300万平方米。完善电梯加装的监管维护机制,力争加装电梯新签约500台、完工200台。加大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力度,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建设筹措1350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做好基础民生保障。坚持就业优先,再建设13个“宜业BOX”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精准帮扶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善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监测和社区主动发现机制,做强数字赋能精准救助。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全链条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扩大特殊困难老人智能关爱设备覆盖面,为600名老人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积极消除“数字鸿沟”。实施未成年人保护力工程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项目,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
    大力发展教卫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入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争创上海市示范性学区、示范性集团。完善普惠性托幼服务体系。加快南站8号地块规划中学等5个项目开工,复旦附中徐汇分校等2个项目年内交付使用。积极推动STEM教育试点和教育国际化,打造STEM教育高地。建设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联体建设,做优分级诊疗,让更多群众愿意到社区首诊和就诊。实现区公共卫生中心、区精神卫生中心等项目开工。持续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
    同时,继续加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助力对口地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为抓手,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进一步做好国防动员、科普、医保、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地方志和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
    (五)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
    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深耕厚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建设“一流文化强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徐汇范式。
    弘扬城市精神品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文化主体性,突出红色文化引领作用,落实“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放大龙华烈士陵园、百代小楼、名人故居等红色资源影响力。融合发展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加强衡复、龙华风貌区保护利用,推进徐汇滨江工业遗存焕发新生,激发非遗传承活力。
    繁荣文化创意产业。聚焦数字文娱,支持头部企业新品研发和迭代升级,推动游戏IP跨界融合,促进全产业链布局。大力发展影视创制、内容创作、数字广告、艺术品交易、演艺、旅游、创意设计等产业。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效应,引育文化出口龙头企业,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推动西岸大剧院、普德赋光明之城和乔高剧场等开放运营,完成中城绿谷体育公园、西岸传媒港都市运动中心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都市旅游,再打造5个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点位,策划特色City Walk(城市漫步)路线,推动徐家汇源、魅力衡复、古韵龙华、艺术西岸融汇共振,持续放大“徐汇文化C圈”品牌影响力。
    (六)坚定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建设美丽徐汇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谱写美丽上海建设的徐汇篇章。
    改善生态环境。启动实施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市委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加强重点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确保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好于市考标准。深化落实河长制,确保11个市考断面水质保持100%达标;加快机场河河道调整和植物园河等河道整治,年内完成河道贯通2公里。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协调机制,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全部安全利用。
    打造绿色城区。落实市“一江一河一带”部署,全力推进徐汇滨江南延伸段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推动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段)一期全部建成开放。大力建设公园城市,做实林长制,积极打造“百园之区”,推动更多单位附属绿地开放,新增城市绿道3公里、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
    推进减碳降废。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优化全程分类体系,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和回收利用率。全面推行“光盘”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等健康生活方式。统筹实施碳达峰九大行动,率先推进“光伏+”多领域试点示范。
    (七)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加快城区治理现代化
    强化精细化思维,下足“绣花”功夫,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开创高效能治理新局面。
    加强精细治理。持续深化全要素精细化治理,实施5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启动56条、69公里“美丽街区”景观道路建设,全面提升街区品质。启动沪闵高架(徐汇段)景观灯光提升,分层次提升徐汇滨江景观灯光。加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施管理。
    做实基层治理。深化片区治理机制,夯实“三个实有”管理基础,加强综合执法、联动管理,切实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成立城市治理学院,轮训提升片区长、居民区书记、社区工作者等队伍能力。深入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加强邻里汇·党群服务中心运营绩效评估,提升“生活盒子”的综合服务水平,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去处”和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阵地。持续优化菜市场布局,完成5个菜市场改造提升。拓展社区健身场地资源,新建改建2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深化数字治理。开展大模型“揭榜挂帅”,挖掘多元化数字治理场景。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开展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探索AI政务大模型,推动政务服务为民便民。推动“一网统管”迭代升级,深入推进政务区块链、一体化办公等数字化攻坚行动,推动数据标准化、资源化、要素化;持续完善地上地下建筑设施全域建模,滚动建设高质量应用场景,提升实战效能。升级12345市民服务热线感知系统,提升标准、优化流程,打造热线服务标杆。
    增强城区韧性。完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推进街镇体检全覆盖,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能力。深化“3561”安全工作体系,聚焦消防、建筑施工、燃气、危化品、特种设备、自建房、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重点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推进首批“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街镇”创建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健全“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的一年,我们将牢记使命、尽责担当,坚定不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扎实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矢志不渝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于成效,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依法行政强规范。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健全巡审监督联动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审计监督和整改。深化重大行政决策全流程公开,着力提升依法决策质量和政务公开效能。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推动行政复议全流程标准化建设。
    (三)务实创新提效能。稳妥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夯实政府系统目标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政府执行力指数。提升信访、热线办理质效,畅通企业和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有限财力用于发展急需、民生改善。高质量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
    (四)锲而不舍转作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践行“四下基层”,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深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持续为基层减负增能,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开展“四百”大走访,切实有效联系服务群众。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大人民建议征集。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奋力走好徐汇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徐汇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