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86|回复: 0

[黑龙江] 2024年伊春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2:34
  • 签到天数: 72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746
    发表于 2024-3-23 2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4-3-23 20:04 编辑

    2024年伊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伊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伊春市人民政府市长  董文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着力推进“一区、两地、三城”建设和“双振兴”,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抓统筹、提质效,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出台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4条”、振兴发展民营经济“50条”等政策措施,聚焦重点、强化监测,着力解决制约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全市经济持续恢复。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6.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一年来,我们重保护、强根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作用凸显。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厅(局、院)市共建,成功举办第二届“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大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建立“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万平方公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完成验收,培育苗木1.5亿株,营造林20.8万亩,森林防灭火一体化改革建设上升为国家试点,实现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期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6%,优良水体比例达90.9%,创建“无废城市细胞”30个、“无废零碳林场”10个,国家森林城市24项创建指标全部完成。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谋划资源转化核心项目75个,累计开工35个、完成投资33.8亿元。加快“森林碳汇城市”建设,溪水林场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伊春森工集团成功入股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一年来,我们调结构、增动能,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聚力推进“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发展,加大项目招引、建设力度,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47个、总签约额116.8亿元,88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88.9亿元。生态旅游业加速提质攀升,出台支持康养旅游发展“金10条”,“林都号”旅游列车市场化开行运营,定制化特色、沉浸式体验受到市场追捧,五营红松林海景区列入5A级景区创建名录,成功承办首届全省生态康养旅游大会、全国康养行业协会康养模式交流会,荣获“中国康养旅游城市”、“特色气象旅游城市”、“冰雪经济十佳城市”等称号,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4.8%和64.2%。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成效显现,建成特色种养基地180个、国家级中药材物流基地1处,组建黑龙江省桦树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5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名录,“伊春森林大厨房”哈尔滨体验店开业运营,成功举办林都伊春森林食品博览会,入选2023年度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龙西钢带式焙烧机项目实现试产,鹿鸣矿业、北方水泥获评省级绿色矿山。经济新引擎效能持续释放,7户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180户企业上云用云,6个项目列入省生物经济“双百工程”,生物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6%,创意设计市场主体增长53.5%,成功承办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会议、中国冰壶联赛(伊春站)、森林冰雪马拉松、“冰雪森林之都”文创产品征集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吉祥物征集大赛,“中国木艺之乡”、“林都伊春·冰壶之乡”品牌持续叫响。


    一年来,我们打样板、抓创建,乡村林场“双振兴”取得新突破。投入3.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7.2万亩,粮食产量增长7.85%、增幅全省第一,实现“二十连丰”,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深入推进“550500”和美村场示范创建,投入3.4亿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硬化道路31.3万平方米,完成村场绿化626.6亩,村容场貌发生新变化。全市9个村(场)进入全省百个精品村行列,铁力市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铁力市北星村、嘉荫县太平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嘉荫县马连林场荣获年度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一年来,我们抓改革、促开放,转型发展活力日益激发。巩固拓展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成果,新设县区事业单位落编选聘人员待遇有序落实。伊春森工集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模式,17个林业局公司清产核资损益审核认定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15个试点乡镇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154项“跨省通办”事项实现线上办理,“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数字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延伸至村和社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9个专班推出165项创新举措,22项评价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获评“2023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拓展对外开放合作,与广东省茂名市签订新一轮对口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合作项目27个、总签约额27.7亿元。嘉荫口岸复关进程加快,嘉荫边民互市贸易区顺利通过验收,实现全省水运口岸互市贸易首次通关过货。举办首届中俄友好文化交流月巡演,对俄合作不断深化。


    一年来,我们保民生、增福祉,林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十九连增”。低保标准实现“十七连增”。全民参保法定人口实现全覆盖,医保待遇稳步提高。深入落实教育“双减”政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8%,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持续优化,高考文理科平均分位列全省第一、夺得全省“文科状元”。铁力市一中女排实现国家级赛事“一年四冠”,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加快建设“健康伊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成新设4县中医医院建设,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升级改造中心城区道路3条、供热供水管网57.7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5个、惠及居民1.52万户,新增绿地19.5公顷,新建“口袋公园”12处,改造提升中心城区早市,建设夜市等6处夜间消费街区,鹤伊高速加快建设,哈伊高铁铁伊段启动全线铺轨,三座高铁站完成封顶。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荣获全省综治平安建设优秀地市。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现场评估,奋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一年来,我们转作风、提效能,政府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充分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重点工作质效齐升。坚持“四下基层”,主动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为包联企业纾难解困,兑现政策资金5.98亿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321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26个,伊春“12345”政务服务热线满意度提升10.1个百分点,荣获全省唯一“全国百佳创新案例”和“服务群众优秀单位”,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根本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监督帮助,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及所有支持参与伊春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振兴发展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较弱,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底子薄,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和营商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深入研究、靶向施策,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始终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政治,始终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坚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以深化拓展“一区、两地、三城”建设和“双振兴”为实践路径,努力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持续答好新时代新征程“林区三问”新答卷,奋力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复兴和龙江振兴作出伊春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集中注意力,突出“八个加快”。


    (一)坚持严保护与促转化协同发力,加快释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伊春建设为统领,统筹做好“保”、“育”、“治”、“转”文章,建好建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更高水平完善生态体系。深入实施《伊春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对标对表建设指标,完善提升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个体系”,持续保证36项创建指标常态化达标,支持铁力市、嘉荫县、汤旺县、南岔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深化“全国生态日”、“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为牵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更高质量加强系统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开展“绿盾2024”行动,深化“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打造林长制北方区域伊春样板,守护好小兴安岭原生态风貌。加快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森林防灭火能力,力争实现连续21年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更高标准推进源头治理。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全面淘汰市级建成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涉水企业和国考断面监管,抓好水源地水质监测,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2198.6亩耕地安全利用与管控措施,推进菌包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无废城市”建设,争取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


    更高效益实现价值转化。持续深化厅(局、院)市共建。加快全市生态资源资产盘点评估,动态管理资源转化项目库,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扩大抵押信贷融资规模,推动伊春森工集团、铁力市、嘉荫县、金林区生态价值转化项目快速落地。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森林碳汇城市”建设,依托伊春森工集团与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作,做大“碳汇经济”,抢占碳汇市场,抓好溪水林场、友好中心林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碳汇试点建设。深化绿色金融综合评价试点,推动“碳中和”试点银行建设。


    (二)坚持强基固本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力,加快推动“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赋特”、“赋绿”、“赋数”、“赋新”,夯实产业基础,强化科技引领,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聚力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打好巩固提升“组合拳”,推动生态旅游业提质升级,力争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实现20%以上增长。创新产品供给。紧扣新的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实施产品业态提升行动,打造森林康养、避暑旅居、五花山色、赏冰乐雪等彰显伊春IP、极具伊春特色的旅游产品,放大“林都号”旅游列车品牌效应,探索发展低空飞行新业态,依托汤旺河林海奇石、五营森林公园、溪水公园、九峰山养心谷等核心景区,培育极具吸引力、影响力、支撑力的精品线路,举办森林魔幻音乐节、森林露营大会、森林啤酒节等大型文旅活动,进一步丰富有效供给,打造“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的更新更优旅游体验。提升基础能力。推进重点景区停车场、标识牌、栈道、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6座。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设计推出伊春旅游攻略、旅游导引,全面推行电子售票服务,改造提升景区电子闸机验票系统。优化要素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树立“旅游+”、“+旅游”理念,新建10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100家特色精品民宿,丰富美食一条街、步行街和夜市特色餐饮服务,开通8条旅游公交专线,发展汽车租赁业务,制定完善接待服务行业标准,开展常态化星级评比,设立旅游服务热线,加强住宿餐饮市场监管,完善投诉机制,全面提升“旅游诚信市”内涵。强化品牌营销。加强旅行社和景区、域内和域外、线上和线下联动,鼓励旅游企业组织包机、包列、互动互游等方式“引客入伊”,开展全民、立体、多元化、持续性的宣传推介,不断提高“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影响力。


    做实做强大食物观先行地。深入挖掘“森林四库”,叫响“森林生态食品之都”,力争森林食品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扩大基地规模。推进红松籽、蓝莓、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全市红松等人工坚果林达到29.5万亩、蓝莓等小浆果达到3万亩、老山芹等山野菜达到8万亩、黑木耳等食用菌达到2.8亿袋。培壮龙头企业。推动建设森林食品加工园区,支持鑫旺、忠芝、伊林集团等65户森林食品关联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果仁、果酒、饮料等5个核心产品加工能力,让“好资源”转化成“好产品”。强化品牌塑造。持续提高“伊春蓝莓”、“伊春黑木耳”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产品进入“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品牌名录。做大伊春桦树汁品牌,推动建立行业标准,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抓好冷链仓储、生产集散等项目建设,加速产品研发,力争桦树汁产值实现倍增。加快“森林大厨房”品牌传播,在一线城市布局铺设体验店,丰富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让最绿最优最香最安全的森林食品走向全国。


    建设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用足用好北药资源,拓展延伸产业链,筑造产业集群,力争中医药产业产值增长8%以上。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突出增数量、提质量、保品质,用好省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资金,重点抓好7个良种繁育基地、5个野生药材抚育基地和6个GAP精品种植基地建设,抓好刺五加良种繁育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打造全国最大的刺五加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全市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到82万亩。提高精深加工能力。聚焦补齐就地加工短板,鼓励支持林宝、金北药等药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趁鲜切制、产地加工、功能物质萃取等生产能力,力争全市GMP认证药企达到13家。创建中国刺五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打刺五加、芩暴红等系列产品,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附加值。强化产业综合配套。从政策、金融、平台多端发力,提高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和金融产品,加快推进国家级中药材物流基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数字产业平台建设运营,用好用活“和顺堂”中医馆、九峰山养心谷等载体,推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景区,争办第六届黑龙江中医药博览会,提高中医药产业影响力。


    持续催生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改造提升,拓宽发展空间,用新技术新业态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绿色矿业智能化发展。支持建龙西钢数智化工厂建设,支持鹿鸣矿业生产管控智能化,并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林木加工业特色化发展。鼓励恒巍、嘉实等11户小木制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打造全国小木制品生产基地。以美江、永达为牵动,做大北沉香、木拼画等木艺产业。引导光明集团、森源木业等家具制造企业,创新产品,拓展市场,放大“中国木艺之乡”品牌影响力。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积极推进已列入国家规划的5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深入开发利用风电资源,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多功能互补发展,推动电力输送通道建设,重点抓好五星抽水蓄能电站、铁力年丰风电、赫普能源嘉荫风电、嘉荫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东线铁力支线等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构建转型发展新支撑。深耕数字经济。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31+3+7”三类场景实现通信信号全覆盖,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激活生物经济。强化生物技术在森林食品、特色种养、中医药、苗木繁育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完成生物科技成果转化3项以上,抓好小兴安岭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加快释放生物经济“裂变效应”,产值力争实现10亿元以上。做大冰雪经济。充分挖掘森林冰雪元素,推动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冰雪研学、冰雪文化融合发展,以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为牵动,持续办好中国冰壶联赛、全国滑雪定向挑战赛、上合组织雪地足球选拔赛等体育赛事,务实推动与万达集团度假区项目合作,将“中国·伊春森林冰雪欢乐季”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加快打造冰雪经济新高地。做优创意设计。围绕设计产业化、产业设计化,重点培育铁力酒章文创园等4个创意园区、森工鼎红品牌设计中心等6个文创中心,不断壮大创意设计产业市场主体,围绕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木艺加工等领域赋能应用,形成伊春创意设计特色风格,力争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企业、种养大户主动性,瞄准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全年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5项以上、净增高新企业2户。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路演推介对接活动,组织校企、院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力争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项以上。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省林科院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前沿接轨,为产业配套,释放科技创新增量器效益。


    (三)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协同发力,加快培育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动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


    加强项目谋划争取。紧紧抓住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重大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省政策导向,前瞻性谋划,大力度争取,形成“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力争全年新开工省市级重点项目9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围绕“1234”生态产业体系,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制定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开展多元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力争全年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以上。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成立重大项目建设专班,深入落实“1+1+1”包保、“六个督促”、首席服务员等机制,强化用地、用能、用工等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保障,紧盯“四率”目标,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重点推进建龙西钢带式焙烧机等30个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哈伊高铁、鹤伊高速伊春段、铁科高速铁力段、小白河水库等30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坚持农林一体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力,加快推进乡村林场“双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林场新画卷。


    推进农业现代化。紧扣伊春农林一体特点,实施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一乡一业”、“一村(场)一品”,找准切入点,做好“土特产”文章。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黑土地保护,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45万亩,力争粮食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推进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44个,湖羊养殖基地达到18个,林蛙规模养殖户达到1370户以上,冷水鱼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个,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55.2万亩。加快发展乡村特色民宿产业。整合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提高资产利用率。


    巩固扩大创建成果。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久久为功,“面”上深入实施“660600”创建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乡村林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点”上突出特色民宿产业牵动,围绕创建全省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先行示范区,重点抓好10个试点村(场)民宿改造建设,尽快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解决旅游业一床难求、一桌难订的问题。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对标对表省对生态县、综合县考核办法,锻长板补短板,强化考核,推动晋位。注重地企合作,培育支柱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创、一体发展。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


    (五)坚持深化改革与融入双循环协同发力,加快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坚持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动力,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汇聚发展要素,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抓好伊春森工集团“省属市管”制度体系建设,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推进落实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任务,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紫丁香计划”,推进有条件企业上市。高质量完成地方机构改革任务。


    提升对俄开放水平。深入实施新时代沿边开放开发专项行动,抓好与比罗比詹市合作交流框架协议落实,全力推动嘉荫口岸复关,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拓展对俄农业、文旅、能源等领域合作。


    全面深化对口合作。健全与广东茂名常态化互联机制,强化结对县区精准对接,办好“网上年货节”、“商超互进”等活动,深化旅游客源互推、电商平台共享、产业合作互补、人才交流互动,推进新一轮对口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实施,打造区域合作发展示范。


    (六)坚持抓服务与抓创新协同发力,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提高满意度为导向,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促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升级改造市政务服务中心,提升“12345”热线服务质效,建设一体化数据资源中心,健全完善线上线下融合互补政务服务体系,拓展数字政府应用,提升便企利民水平。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落实省市振兴发展民营经济若干意见,深化政策服务专员制度,建立惠企政策清单、兑现标准,畅通政策到企“直通车”。落实“政商直通车”、“政商沙龙”等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包联服务,提高现场服务率、问题办结率和包联企业满意度。


    加大专班推进力度。对照营商环境监测指标,落实月调度、季督导、年考评工作机制,借鉴先进经验,推进制度创新,强化以评促优,推动19个专班工作各项指标在全省争先晋位,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水平。


    (七)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协同发力,加快建设平安伊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清单,持续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紧围绕燃气、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消防、文化旅游、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推进大排查大整治,每季度开展一次坚持问题导向、问责导向的县际交叉互检,从严落实“把隐患当成事故、安全生产专家库共享、责任倒查、一票否决”等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最严最实最狠的硬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完善债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完成年度化解任务,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积极有效防范化解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常态化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网格化+”治理模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争创“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伊春。


    (八)坚持抓保障与促提升协同发力,加快建设幸福伊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竭力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实施“促就业六大计划”、“十项攻坚行动”,发挥“伊春就业超市”、“就业推荐官”作用,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动低保指导标准实现“十八连增”,加快助老餐厅、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建设。落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完善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发挥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作用,提升医保服务水平。


    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强化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片区。持续提升供热、供水、排水等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抓好14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部,加快伊春垃圾发电厂改造建设,新增燃气开栓800户。全面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巩固“双减”成效,扩大普惠型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开展新优质学校建设,实施义务教育“5+N”强校工程,争创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健康伊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完成4个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和3个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深入实施《伊春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25年)》,抓好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30分钟冰雪健身圈,提升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水平。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忠诚干净担当,一心勤政为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增强政治意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真正把政治忠诚诠释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到工作成效中。


    强化依法行政。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进政务公开,确保依法决策、依法用权、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做到有权不任性、用权受监督,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锻造能力作风。坚持“一线工作法”,落实“四下基层”制度,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深刻剖析问题,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能力。充分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机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保持清正廉洁。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实行职权清单化、用权程序化、监管常态化,抓好关键岗位、关键环节风险防控,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清廉型政府。


    各位代表,全面振兴风正劲,砥砺奋进启新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