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96|回复: 0

[云南] 2022年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1 08: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77

    主题

    47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828
    发表于 2024-1-18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5710043806 于 2024-1-25 16:03 编辑

    2022年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物价总体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22年实现生产总值19001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2450万元,增长5.1%,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4332万元,增长1.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3394万元,增长2.9%,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6:20.8:58.6。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8478万元,增长5.1%;工业增加值199641万元,增长2.4%;建筑业增加值196053万元,增长0.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7073万元,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7681万元,增长2.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8338万元,增长4.3%;金融业增加值109915万元,增长2%;房地产业增加值81270万元,增长6.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01727万元,增长1.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14122万元,比上年增长2.8%,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增长1.8%。
    表1  2022年芒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农业
    202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52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443732万元,增长6.6%;林业产值40124万元,增长4.4%;牧业产值84042万元,增长2.2%;渔业产值12343万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035万元,增长4.4%。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52823亩,比上年增长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51546亩,增长0.1%;油料种植面积3823亩,下降24.8%;甘蔗种植面积89210亩,下降7.8%;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302780亩,增长6.5%;烟叶种植面积38063亩,下降8.3%;瓜类(果用瓜)种植面积20374亩,增长44.4%;药材类种植面积15027亩,下降37.8%,其中石斛11359亩,增长21.8%;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6098亩,下降17.6%。
    全年粮食总产量223269吨,比上年增长0.1%;油料产量556吨,下降28.4%;甘蔗产量397077吨,下降14.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9511吨,增长7.4%;烟叶产量5359吨,下降3.9%;瓜类(果用瓜)产量38507吨,增长69.4%;药材类产量5224吨,增长25.3%,其中石斛产量4424吨,增长81.5%;其他农作物产量33237吨,下降2.9%。
    茶园年末面积140634亩,比上年增长3.2%;核桃年末实有面积51986亩,增长0.8%;橡胶年末实有面积66657亩,下降2.5%;咖啡年末实有面积36202亩,下降1.8%;坚果年末实有面积260967亩,增长5.1%;竹子年末实有面积130791亩,下降1.9%。
    茶叶产量10632吨,增长4.4%;核桃产量702吨,下降9.9%;橡胶(干胶片)产量2054吨,下降10%;咖啡(干咖啡豆)产量5043吨,下降2.2%;坚果产量9103吨,下降1%;竹子产量133.8万根,增长0.5%。
    2022年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


    全年肉类总产量19208吨,比上年下降2%;禽蛋产量1506吨,下降5.3%;牛奶产量128吨,下降2.3%;水产品产量8222吨,增长1.5%。年末生猪存栏100730头,下降1.2%;牛存栏44261头,下降0.4%;羊存栏31752只,增长5.5%;家禽存栏1373685只,增长12.6%。生猪出栏139018头,增长4.6%;牛出栏29645头,下降7.1%;羊出栏20892只,下降1.3%;家禽出栏2130641只,下降22.1%。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5775万瓦特,比上年增长7.5%。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876台,增长4.4%;农用小型拖拉机21504台,下降0.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666台,下降0.1%;联合收割机551台,增长5%;机动脱粒机92台,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机化作业机耕面积63.9万亩,比上年增长0.29%。
    水利工程供水总量2.11亿立方米。已建成水库28座,水库库容量13.31亿立方米(含龙江电站水库),人均占有2881立方米。水资源31.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6884立方米。2022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4.91千公顷,水利化程度45.7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4.15平方公里,当年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5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3.2%,按行业分,制糖业增加值下降27.4%;饮料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6.9%;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增长13.2%;谷物磨制业增加值下降11.7%;橡胶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3%;精制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2.7%;机织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水泥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5.8%;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增长28.3%;电力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7%。
    主要的19种产品产量中,7种产品产量增长,12种产品产量下降。

    2022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96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9%。全市具有资质的62户建筑业在库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68279万元,增长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73128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1369万元,下降16.4%;项目投资完成901759万元,增长13.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1459万元,增长5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2777万元,增长56.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08892万元,下降0.7%。
    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1369万元,比上年下降16.4%,占投资总额的23.1%。房屋施工面积2968233平方米,增长28.9%;商品房竣工面积448430平方米,增长888%,商品房销售面积330843平方米,增长32.4%;商品房待售面积415229平方米,增长58.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2009万元,比上年下降1.5%。按销售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92946万元,下降1.4%;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9062万元,下降2.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23295万元,增长0.9%;商品零售898713万元,下降1.8%。
    2022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28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2年公路线路470条,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063公里,比上年增长3.5%,其中等级公路2981公里,增长5.8%。公路运输总周转量63468万吨公里,增长17.7%。航空运输总周转量6353万吨公里,下降15.3%。年末公共汽车运营车156辆,比上年下降18.3%;公共汽车客运量8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
    2022年邮电业务总收入53473万元,比上年增长9.1%。年末拥有固定电话3.0万户,下降1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9万户,增长4.2%;宽带互联网用户17.1万户,增长10.6%。
    2022年实现旅游业社会总收入951089万元,增长35.4%;接待国内旅游者997.82万人次,增长48.6%。
    七、财政和金融
    2022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6223万元,同比下降42.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191万元,下降42.9%。财政总支出421334万元,下降23.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361万元,下降18.3%。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443万元,增长4.2%;公共安全支出23075万元,增长26.1%;教育支出65968万元,下降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264万元,下降20.6%;卫生健康支出23782万元,下降47.8%;节能环保支出2032万元,下降59%;城乡社区支出24716万元,增长88%。
    202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14590万元,比年初增长4.3%。其中,境内存款3009500万元,比年初增长4.3%;境外存款5090万元,比年初增长0.8%。境内存款中,住户存款1811418万元,比年初增长8.8%;非金融企业存款402493万元,比年初增长20.7%;机关团体存款760288万元,比年初下降11.9%;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49万元,比年初下降2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57764万元,比年初增长8.3%。其中,住户贷款1374638万元,比年初增长12.8%;企(事)业单位贷款1183108万元,比年初增长3.5%。
    八、教育和卫生
    2022年有各类学校167所,其中普通中学2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小学(含教学点)73所,幼儿园67所,其他学校3所。高中招生数3231人,在校学生9486人,毕业生2421人,专任教师705人;初中招生数6688人,在校学生19671人,毕业生5885人,专任教师130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2448人,在校学生6998人,毕业生2846人,专任教师172人;小学招生数6082人,在校学生37364人,毕业生6484人,专任教师2009人;幼儿园招生数7113人,在园幼儿数17944人,离园人数6104人,专任教师931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小学学生辍学率0%。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6.6%,初中学生辍学率0%,初中升学率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52%,高中升学率98.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91%。
    2022年末有卫生机构52个(不含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医务室),其中医院14个。床位数4718张,其中:医院3665张,卫生院817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8.3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3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711人,注册护士2417人,检验师186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人。卡介苗接种率99.84%,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9.53%,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率99.76%,麻疹疫苗接种率99.5%,乙肝疫苗接种率99.39%,甲肝疫苗接种率99.52%,乙脑疫苗接种率99.54%,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99.66%,A+C群流脑疫苗接种率99.52%,百破疫苗接种率99.5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68‰,婴儿死亡率2.05‰。传染病发病率2211.55/10万。
    九、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2年全市园林绿地面积898.9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33.76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75平方米。当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8.6%。
    全市森林面积19978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8.87%。
    2022年年平均气温20.8℃,极端高温34.7℃,极端低温4.6℃,平均相对湿度74%,全年降水量1659.4毫米。
    2022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16起,比上年减少5起。其中,交通事故10起,火灾事故0起,工矿事故6起。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50.18万元,其中,交通事故损失0.78万元,火灾事故损失0万元, 工矿事故损失449.4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1922人,比上年增长0.03%,其中:男性236226人,女性225696人。人口出生率9.77‰,人口死亡率9.50‰,人口自然增长率0.2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9.2人。
    常住人口及其构成

    2022年公安户籍总户数116514户。户籍人口415105人,比上年增长0.66%。其中城镇人口142691人,乡村人口272414人。男性209426人,女性205679人。18岁以下98527人,18-34岁93464人,35-59岁157951人,60岁以上65163人。
    2022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19元,比上年增加1145元,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2元,增加899元,增长6.2%。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9642人,比上年增长0.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763人,增长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601人,增长8.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6360人,增长2.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327人,增长2.3%,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3621人,覆盖率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361人,覆盖率99%。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全市共有8133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929人,农村居民7204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84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343元;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355.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476.45万元,农村居民2879.34万元。
    注释: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农业机械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水利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市工业商务和科技局;实施国内合作项目、利用内资数据来自市投资促进局;车辆、公路、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分别来自德宏州邮政分公司、中国电信德宏分公司、中国移动德宏分公司、中国联通德宏分公司;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科技数据来自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育体育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森林及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失业率、各类保险参保人数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乡居民生活数据、物价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德宏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