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77|回复: 0

[湖南] 2022年新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19
  • 签到天数: 73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971
    发表于 2023-12-26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新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是新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多重压力和疫情、旱情、火情叠加影响,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聚力“六稳”“六保”,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全面加快创新转型,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社会稳定的基石,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7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9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4.69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3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为19.3:29.0:51.8,三次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6.3%、28.6%和55.1%,分别拉动全县GDP增长0.7个、1.3个和2.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904元,增长6.0%。
        2022年全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4.0亿元,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9.66亿元,增长6.7%;非税收入4.33亿元,增长9.3%,非税占比为30.9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15亿元,增长4.1%,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卫生健康、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72.65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2.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5%,衣着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2.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9%。
        二、农业
        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12亿元,同比增长3.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09亿元,增长3.8%。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5.79千公顷,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3.8千公顷,中稻种植面积27.51千公顷,晚稻种植面积15.1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2.65千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92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7.95万吨,其中,早稻产量8.21万吨,中稻产量20.07万吨,晚稻产量9.41万吨,玉米产量7.98万吨,大豆产量0.61万吨。
        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34万吨,增产5.1%;油料产量2.04万吨,增产7.1%;茶叶产量0.46万吨,增产13.7%;水果产量8.58万吨,增产5.3%。
        全年猪牛羊肉产量9.33万吨,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8.19万吨,增长3.9%;禽蛋产量1.13万吨,与去年持平;生猪出栏111.65万头,增长2.9%;水产品产量3.10万吨,增长1.8%。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095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12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8万户;家庭农场1014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个数44个,其中绿色农产品41个,有机农产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78.38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60.37千公顷、机插面积21.01千公顷、机抛面积2.25千公顷、机收面积39.0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5.05亿元,同比增长3.8%。全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增长12.2%,股份制企业增长3.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31.3%。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1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218.15万吨,增长49.9%;发电量4.37亿千瓦小时,下降19.4%;自来水2012万立方米,增长31.8%;饲料3.36万吨,下降2.6%;铁合金4.87万吨,增长54.0%;硅酸盐水泥熟料235.92万吨,下降24.2%;水泥292.92万吨,下降3.3%;锑品0.74万吨,增长25.0%;铸铁件0.17万吨,下降37.2%。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9.71亿元,同比增长7.5%。全县22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75亿元,增长5.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0.68万平方米,下降4.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9.24万平方米,下降5.9%。
        四、服务业
        2022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3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32亿元,增长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37亿元,增长3.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4亿元,增长1.8%;金融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7.5%;房地产业增加值24.86亿元,增长1.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8.38亿元,增长6.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9.19亿元,增长6.7%。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分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0.1%,非国有投资增长17.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0.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1%,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2.0:35.4:62.6。从投资方向看,全县工业投资增长11.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9%,生态环境投资增长13.4%,民生工程投资增长38.5%。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36.47亿元,同比下降6.1%。商品房销售面积67.33万平方米,下降18.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1.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8%。商品房销售额32.71亿元,下降19.7%;房屋待售面积8.43万平方米,增长13.7%。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5亿元,同比增长21.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6.61亿元,增长24.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亿元,下降10.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9.2%,商品零售26.85亿元,同比增长21.9%。
        2022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99亿元,其中出口1.91亿元,进口0.08亿元。内联引资到位资金10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4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公路(不含高速公路)线路里程9887公里。公路货运量1562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12638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630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46508万人公里;水运客运量15.16万人,水运旅客周转量26.33万人公里。全县年末汽车保有量10.78万辆,增长5.6%,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0.57万辆,下降24.3%。
        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8亿元,增长11.5%。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39万件;包裹出口业务0.15万件,包裹进口业务0.85万件;快递出口业务411.34万件,快递进口业务605.6万件。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26亿元,增长8.9%,全县电话用户总数91.9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99万户。
        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2022年旅游总人数782.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41亿元。
        八、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6.71亿元,比年初增加73.4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07.77亿元,比年初增加64.6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0.78亿元,比年初增加3.21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5.29亿元,比年初增加44.24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88.81亿元,比年初增加21.3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76.48亿元,比年初增加22.93亿元。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1.03亿元,增长4.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2年,我县共有高中学校12所,招生1.01万人,在校学生2.78万人,毕业生0.80万人;初中学校 102所,招生2.22万人,在校学生6.28万人,毕业生1.84万人(学生人数含完全中学初中部、十二年一贯制初中部);普通小学383所(含教学点),招生1.76万人,在校学生12.43万人,毕业生2.21万人(含九年一贯制小学部、十二年一贯制小学部、初中附设小学班);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32人,在校学生107人,毕业生3人;幼儿园232所,在园幼儿3.47万人;各类民办学校7所,在校学生1.23万人。
        2022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39.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9.1亿元,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0%。全县专利授权485件,增长21.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1件,增长255%。
        年末全县检测检验机构1个,2022年,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1批次,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纪念馆1个,旧址陈列馆  1个,公共图书馆1个,县级村村响机房1个。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96个,其中医院41个,乡镇卫生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1116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202个,门诊部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皮肤病防治院1个,其他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0.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32万人,注册护士0.27万人;医院床位数0.45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0.22万张。
        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2321个,其中体育馆1个,游泳池24个。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72项次,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参加学校262所,参加学生10万余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47.77万户,户籍总人口150.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58万人,乡村人口 130.76万人。年内出生人口1.16万人,死亡人口0.96万人。
        年末全县常住户数38.85万户,常住人口116.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5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76.65万人,城镇化率34.02% 。
        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85元,比上年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28元,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14831元,经营净收入3679元,财产净收入2238元,转移净收入69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61元,增长7.5%,其中,工资性收入6167元,经营净收入2101元,财产净收入414元,转移净收入407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0:1缩小为2.17:1。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4元,比上年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126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63元,增长5.6%。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0.72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3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1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5.9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7.38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1.29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42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次为0.07万人次;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7.25万人。
         全县共有0.28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13亿元;3.43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01亿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2022年全年平均气温18.5℃,年降水量1330mm,年日照时间为1484.4小时,年蒸发量为1052.2mm,平均风速为   1.3米/秒,年内最高气温40.1℃,年内最低气温-1.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5千公顷,年末林地面积209.03千公顷。活立木蓄积总量989.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6.96%,林木绿化率56.96%。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居民消费价格、居民收支、粮食生产及畜禽情况来自国家统计局新化调查队;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两品一标”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水产品数据来自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农业机械数据来自县农机事务中心;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上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县科工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集团新化分公司;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县文旅广体局;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内联引资数据来自县商务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新化县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县政府金融办;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气象数据来自县气象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局;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城乡低保数据来自县民政局;专利、质量检测来自县市监局;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