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15|回复: 0

[湖北] 2022年团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37
  • 签到天数: 727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870
    发表于 2023-12-19 2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3-12-20 21:36 编辑

    2022年团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38.25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9.2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26.51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45.37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0.9%、1.1%、9.0%、2.0%、1.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6.7:50.2:33.1调整为17.1:50.1:32.8。






        全县年末总户数12.51万户,年末户籍总人口35.76万人,其中,男性18.94万人,女性16.82万人;出生人口1832人,死亡人口228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3%。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51万人,其中,城镇11.04万人,农村15.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65%,比上年增加0.78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2022年全县新发展五类市场主体4914户,其中私营企业772户,个体工商户4027户。截至2022年底,全县五类市场主体总量达35545户,其中私营企业5892户,个体工商户27590户。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61人,同比下降15.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4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1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3%,较去年同期上升0.93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8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总产值分别完成15.72亿元、2.68亿元、11.12亿元、10.53亿元、2.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16.7%、5.1%、5.7%、13.4%。


         
          2022年我县粮食总播种面积26.29万亩,比上年增加90亩;总产量达到11.21万吨,比上年减少735吨,同比下降0.65%。



    全年生猪存栏6.50万头,同比增长12.0%;生猪出栏7.87万头,同比增长10.2%。年末牛存栏1.01万头,同比下降19.6%;牛肉产量0.15万吨,同比下降15.0%。年末家禽存栏690.42万只,同比下降4.7%;家禽出栏395.48万只,同比下降13.9%;禽蛋产量5.81万吨,同比下降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县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03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7.41亿元,同比增长19.2%。分主要行业看,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56.34亿元、17.10亿元、15.25亿元,同比增长10.3%、23.9%、19.1%,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77.1%。

       
           2022年全县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6.51亿元,同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3.5%;实现营业收入130.52亿元,下降5.3%;实现利润总额4.70亿元,增长28.3%;税金总额2.30亿元,增长33.9%;资产总计139.3亿元,增长12.3%。
          全县85家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19.17亿元,同比下降28.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70亿元,同比增长2.6%;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9%,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为61.7%。



    四、固定资产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3%。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6.9%,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4.7%;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0.04%,销售额同比增长0.2%。




       
          分投资类型看,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3.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1%;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8.6%,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23.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全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29亿元,同比增长38.9%。


      
         分行业来看,限上批发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4286万元,同比增长27.4%;限上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5124万元,同比增长52.3%;限上住宿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2105万元,同比增长46.4%;限上餐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6651万元,同比增长50.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4455万美元,同比增长71.4%;其中,出口4291万美元,同比增长75.1%。全年实际使用外资530万美元,同比下降31.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694.57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694.576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达到168辆,出租汽车达到45辆。
          全社会货物运输量952.43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656.00万吨,水路货运量296.43万吨;全社会客运总量79.49万人,其中公路客运量73.74万人,水路客运量5.75万人。全年货运周转量为340069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为2277.15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3492万元,其中邮政收入5560万元,电信收入17932万元。报刊发行量达到314万件,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817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26730户。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9.50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9.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亿元,可比增长9.1%;上划中央收入3.42亿元,同比下降2.9%。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44亿元,可比增长9.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06%。
          全县财政总支出49.76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23亿元,同比增长2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2亿元,同比增长43.9%;公共安全支出1.03亿元,同比增长24.1%;教育支出4.52亿元,同比增长0.5%;科学技术支出0.62亿元,同比增长5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3亿元,同比增长11.0%;卫生健康支出2.01亿元,同比下降34.4%;节能环保支出1.55亿元,同比增长18.9%;城乡社区支出1.88亿元,同比增长112.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0.07亿元,同比增长8.7%,年末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6.7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66.9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22.83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0.70亿元,同比增长22.9%,年末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7.3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4.5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6.1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07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普通初中16所,小学44所,幼儿园44所。全县本学年在校学生数35958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40人,普通中学12083人(普通高中4383人,普通初中7700人),小学16120人,幼儿园6815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2499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3人,普通中学885人(普通高中310人,普通初中575人),小学1094人,幼儿园447人。
          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81年。
          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8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83人,农业技术人员15人,女性技术人员136人。
          2022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申报24家,重新认定6家),净增22家;征集有效技术需求15条,技术合同成交额8.19亿元;开展校企小分队科技对接活动20余次,完成“千企联百校”项目签约6项;聘用科技副总15个,选派2021-2023年三区人才11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项,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02%。
          全县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2件。全年有效注册商标数量1740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公共文化机构16个,其中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所,文化站10个,体育场馆1个。县图书馆采编图书期刊、文献资源总量达181938册(件)。全年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体育赛事5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26万余人次,积极组织参加群众性体育赛事,获得团体及单项奖项37个。县体育馆全年共接待健身人员18万余人次。
          全县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01.1万人,同比增长28.1%;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24.0%。县内A级景区4家(其中AAA级景区3家,A级景区1家),旅游名村2个。
          年末全县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13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526张,其中医院1986张,卫生院54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9.51张。卫生技术人员124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9人,注册护士882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65人。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21元,同比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24776元,同比增长6.33%;经营净收入3952元,同比增长10.3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4元,同比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10121元,同比增长7.55%;经营净收入5141元,同比增长9.06%。
          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总人口21.29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6.75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4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2万人。
          年末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口28.9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6.7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2万人。
          全年享受社会救济总人数2399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人数1357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数占救济总人数比例为56.54%。共有15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拥有1483张社会福利收养性床位,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43.8张;年末共有各类社会组织13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民政登记的年内结婚1369对,离婚537对。


    十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全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全年PMA2.5达标天数比例为92%,城市空气优良天数为273天,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5.2%。
          全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达100%。全年用电量6.58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2.85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21亿千瓦时。
          2022年耕地保有量为37.826万亩。当年造林面积1.9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注:
    向上滑动阅览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所有指标增幅和增量均为与上年比较。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规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团风县2021年GDP数据最终核实数为129.4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0.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初步核算数的16.9:48.6:34.3调整为16.7:50.2:33.1。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市场主体发展、发明专利等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管局;科学技术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等数据来自县科经局;邮电业务量、电话用户等数据来自邮政、电信、移动、联通部门;公路里程、公共车辆运营数、货运量、客运量等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团风分行;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机构等数据来自县卫健局;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等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社会救济、低保、社会服务等数据来自县民政局;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团风分局;耕地保有量、森林资源、造林绿化等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水数据来自县水利和湖泊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县供电公司;垃圾无害化处理数据来自县城管执法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