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07|回复: 1

[山东] 2022年青岛市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天前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3-12-4 2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青岛市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 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 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社会顶住 压力持续发展,呈现持续恢复、进中提质良好态势,新时代社会 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 、综 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青岛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结果显示,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4691.8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2.47 亿元,增长 0.7%;第二产 业增加值 1683.7 亿元,增长 2.2%;第三产业增加值 2915.69 亿 元,增长 6.5%。三次产业结构为 1.97:35.89:62.14。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全区常住人 口 199.35 万人, 比上 年末增长 1.5%,其中城镇常住人 口 165.18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 化率为 82.86%, 比上年末提高 0.03 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 7.9 万人,其中城镇失业 人员再就业 0.9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0.49 万人。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53204 户,其 中企业 26258 户,个体工商户 26870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76 户。 年末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 425130 户,其中企业 177313 户,个 体工商户 245994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1823 户。
      动能转换加速突破。全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达到 32.91%,比上年提高 0.75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高 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11.0% ,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64.6%, 比上年提高 3.0 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3%,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0.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增长 4.2%, 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0.2%。
      二 、 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76.6 亿元,比 上年增长 1.57%。其中,农业产值 55.29 亿元,下降 0.15%;林 业产值 1.3 亿元;牧业产值 21.18 亿元,增长 1.96%;渔业产值 86.75 亿元,增长 1.2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 12.08 亿元,增长 10.6%。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98.5 亿元, 比上年 增长 1.3%。
      种植业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4.86 万公顷,蔬菜播 种面积 0.81 万公顷,花生播种面积 1.73 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 25.88 万吨,比上年下降 1.0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56.79 万吨, 下降 3.42%;花生产量 8.6 万吨,下降 2.8%;水果 (含果用瓜) 产量 10.4 万吨, 同比下降 1.17%。
      林牧渔业稳步增长。全年实际完成更新造林面积 420 公顷, 森林覆盖率 23.09%;全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 634.5 公顷。全年 肉类产量 5.40 万吨,禽蛋产量 2.83 万吨,牛奶产量 614.65 吨。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 32.60 万吨,比上年下降 7.0%; 海、淡水养殖面积 1.41 万公顷,增长 9.21%。
      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区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 370 个, 产业强镇达到 8 个,绿色园艺标准园达到 16 个,青岛市级以上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 27 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场 2 个。省 级智能牧场 2 个,省级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 5 个。国家地理标志 保护产品达到 10 个 (含 3 个渔业国家地理标志) 。农机总动力 84.65 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 0.53 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 化水平达到 91.03%。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 1367.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 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 6.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 应业增长 3.1%;分大类行业看,33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19 个行业 增加值较上年增长,增长面为 57.6%,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 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分别增长 11.0%、40.4%、8.8%、7.9%和 25.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 97.0%。
      部分行业利润稳步增长。2022 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 营业收入 4635.7 亿元,同比增长 8.3%;实现利润总额 219.0 亿 元,同比下降 15.3%。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 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12 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
      建筑业恢复放缓。全年建筑业增加值 325.22 亿元, 比上年 下降 5.5%。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专业承包规上建筑业 企业 192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64.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4%; 签订合同额 1446.25 亿元, 同比下降 3.1%。
      四、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有力。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 2915.69 亿元,比 上年增长 6.5%, 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2.14%,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为 83.0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1099.3 亿元, 增长 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658.87 亿元,增长10.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87.19 亿元,增长 2.0%;金融业增 加值 107.88 亿元,增长 10.8%;房地产业增加值 169.53 亿元, 下降 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 116.57 亿 元,增长 13.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 168.95 亿元,增长 2.9%。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846.1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9%。服务业新动能表现活跃,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29.1%、39.7% 和 37.6%。
     交通运输平稳运行。全年公路、水路共完成货运量 9795.4 亿吨,比上年上升 0.8%;全年旅客发送量 11223.04 万人次,其 中,完成线路班车客运量 18.79 万人次,公交总客运量 11189.55 万人次。全年港口吞吐量 6.58 亿吨,比上年增长 4.3%;外贸吞 吐量 4.73 亿吨,增长 3.2%;集装箱吞吐量 2567 万标准箱,增 长 8.3%。年末全区机动车保有量 66.40 万辆,比上年增长 6.05%, 新能源汽车 2.39 万辆,增长 43.98%。
      邮政电信稳中有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2.07 亿元,比 上年下降 0.06%。邮政函件 9.07 万件,下降 10.2%,电信业务总 量 17.84 亿元,增长 5.88%。快递业务量 2272.51 万件,设农村 邮政网点 28 个。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 90.18 万户,增长 10.24%。 全区移动电话用户 246.4 万户,增长 0.82%。国家级互联网骨干 直联点建成开通,新建 5G 基站 2667 个,累计建成并开通 5G 基 站 8190 个。
      旅游市场持续复苏。全年接待国内游客 2315 万人次, 比上 年增长 6.2%,实现旅游总收入 269.9 亿元,增长 3.1 %。年末拥 有 A 级旅游景区 20 处,其中 4A 级旅游景区 8 处,3A 级旅游景 区 6 处,2A 级旅游景区 6 处。拥有星级酒店 14 家,其中五星级 酒店 2 家, 四星级酒店 5 家,三星级酒店 7 家。拥有旅行社 53 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 3 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5.1%,其 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21.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41.3%,第三产 业投资下降 5.6%。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44.9%,其中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112.0%。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技改投 资分别增长 17.4%和 14.8%。
      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全年房地产同比下降 5.4%,其中住 宅投资下降 8.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4.8%,其中住宅销 售面积同比下降 13.2%。
      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增加。全年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100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11039 套 (间) 。年末全区正在享 受租赁补贴家庭共 1621 户,全年发放租赁补贴 1365.29 万元。
      六、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稳定恢复。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1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0.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完成 260.0 亿元,同比增长 18.8%。网络销售快速增长,1-12 月份,限额以 上零售业网络实现商品销售同比增长 112.4%。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金银 珠宝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 13.4%、 297.4%。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 为 1 级和 2 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201.3%和 25.4%。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3260.5 亿元, 比 上年增长 4.3 %。其中,出 口额 1338.2 亿元,增长 11.6%;进 口 额 1922.2 亿元,下降 0.2%。从企业性质看, 民营企业进出 口 1856.2 亿元,增长 7.2 %, 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 56.9%;外商投 资企业进出 口 590.3 亿元,下降 17.4%; 国有企业进出 口 778.3 亿元,增长 20.6%。从出口结构看,主要的出口商品为机械设备、 化工产品、轮胎、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占全区出口的比 重为 63.0%;从进口结构看,主要的进口商品为原油、煤及褐煤、 水海产品、合成橡胶、初级形状的塑料, 占全区进 口的比重为 63.8%。从贸易市场看,对排在前三位的东盟、韩国、美国进出 口分别为 599.3 亿元、274.8 亿元和 239.6 亿元,增速分别为 2.2%、 5.9%和 8.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 口 1915.2 亿元,增 长 10.7%;对 RCEP 其他成员国进出 口 1255.5 亿元,增长 0.3%; 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 口 284.9 亿元,增长 35.1%。
      利用外资保稳促优。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206 家,合同 外资 50.7 亿美元, 同比增长 7.3%。全区实际使用外资 16.5 亿 美元, 比上年增长 13.87%。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 2.3 亿 美元,增长 13.91%;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 4.0 亿美元, 占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达到 30.4%。
      对外合作稳步推进。全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承揽项目完成 营业额 0.73 亿美元,下降 61.9%。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 劳务人员 411 人。
      “一带一路”融合发展。全年全区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 9 个, 中方协议投资额 0.14 亿美元, 比上 年下降 96.0%; 中方实际投资额 1.73 亿美元,增长 5.0%。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扎实稳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21.7 亿元 (还 原增值税留抵退税后) ,较上年增长 6.9%,其中税收收入 248.9 亿元,增长 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77.4%。全年一 般公共预算支出 272.4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其中,教育支 出 61.66 亿元,增长 1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7.44 亿元, 增长 1.7%;卫生健康支出 23.58 亿元,增长 38.8%。全年税务系 统组织税收收入 (含海关代征) 1134.08 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 素后比上年增长 14.1%,其中国内税收 559.43 亿元,增长 9.1%。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区存贷款余额达到 7086.63 亿元,同 比增长 16.8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3303.85 亿元, 比 年初增加 504.67 亿元,同比增长 18.03%;各项贷款余额 3782.78 亿元(含区外政策性贷款 656.59 亿元),比年初增加 515.29 亿元, 同 比增长 15.77%。全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52.92 亿元, 同比增长 2.6%。其中,产险保费收入 19.07 亿元,同比增长8.52%; 寿险保费收入 33.84 亿元,同比下降 0.45%。全年证券分支机构 证券交易额 2873 亿元, 同比增长 8.75%。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 公司 2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 20 家。累计中基协登记基金管 理人 48 家,备案各类基金产品达 236 支,基金认缴规模 1026.15 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民 生 质 量 持 续 改 善 。 全 年 全 区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收 入 55506 元,比上年增长 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61797 元,增长 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155 元, 增长 6.6%。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0829 元,比上年下降 0.6%,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4138 元,下降 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6443 元,增长 3.3%。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打通 4 条未贯通道路,新增 1643 个公 共停车泊位,8 个位于老城区的停车场建成启用。全面完成 14 个山头公园整治,新建城市绿道 63.4 公里。年末全区建成区面 积 63.4 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41.6%,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 27.24 平方米。
      社会保障 日益完善。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 77.69 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55.63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5.23 万人,居民养老保险达到 38.38 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达到 71.99 万人,其中在职人员 60.51 万人,退休人员11.48 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88.18 万人。年末 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1.16 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资金支出 1.05 亿元;城乡特困供养人数 877 人,城乡特困 人员救助供养金支出 0.23 亿元。全区养老床位 5202 张,其中本 年新增养老床位 288 张。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创平台加速建设。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 1 家,总数 达到 3 家。现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3 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 企业 42 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1176 家,比上年增加 246 家。 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家,总数累计达到 30 家。
      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初步统计,全区标准化评价 98 项成果, 获得省级科技奖励 32 项,技术合同成交额 81.47 亿元。2022 年 新增授权专利 16936 件,其中发明专利 3314 件, 比去年增长 39.07%,专利授权总量突破 9 万件,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 21 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 21所,新增公办学位 1.5 万个。年末全区共有各类高校 (含民办高 校) 21 所,其中普通高校 14 所。全年研究生招生 1.02 万人, 在校研究生 2.94 万人,毕业生 0.58 万人 (不含驻青科研院所研 究生) 。普通本专科招生 5.38 万人,在校生 16.2 万人,毕业生4.85 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0.53 万人,在校生 2.29 万人, 毕业生 0.72 万人;普通高中招生 1.11 万人,在校生 2.66 万人, 毕业生 0.69 万人;初中招生 1.71 万人,在校生 5.12 万人,毕 业生 1.65 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2.54 万人,在校生 12.78 万人, 毕业生 1.66 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33 人,在校生 147 人,毕业 生 53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7.53 万人。
      十一、卫生、文化和体育
      医 疗 卫 生水 平 不 断 提 升 。 年 末 全 区 共有医 疗 卫 生 机构 1419 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 738 家, 民营医疗机构 681 家。各 类卫生技术人员 1.59 万人,其中执业 (助理) 医师 0.54 万人, 注册护士 0.9 万人。全区拥有医疗床位 1.24 万张,其中公立医 疗机构床位 0.9 万张, 民营医疗机构床位 0.34 万张。年末全区 共有医保住院 (含参照住院管理) 定点医疗机构 59 家,社区定 点医疗机构 171 家,定点护理机构 111 家,定点零售药店 968 家, 定点门诊 158 家。58 家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已开通省内及跨 省住院费用异地联网结算资质,开通率达到 100%,其中三级住 院定点医疗机构 6 家,二级住院定点医疗机构 11 家,一级住院 定点医疗机构 41 家。58 家住院定点医疗机构、75 家社区定点医 疗机构已开通省内及跨省普通门诊联网结算资质和省内门诊慢 特病联网结算资质。2 家三级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已开通跨省门诊 慢特病联网结算资质。
      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全年新建全民阅读设施 1 处。年末全区共有影剧院 28 家,文化馆 (站) 25 个,博物馆 30 个,公共图 书馆 25 个,国有文艺院团 1 个,广播电台 2 座、40 套节目,电 视台 2 座、17 套节目。全区共有档案馆 1 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建体育公园、笼式多功能运动场 等体育健身场所 9 处,更新新建健身路径 101 处。新区运动员在 第 25 届省运会上获得 39 枚金牌。年末全区共有业余体校 1 所, 学员 102 人。
      十二、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能源供给更加绿色。全年能源生产量 1937.1 万吨标准煤, 比上年下降 3.1%。发电量 108.9 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 5.6%。 新能源发电量 15.1 亿千瓦时,下降 1.9%, 占全区发电总量的比 重为 13.9%,其中风力发电量下降 12.4%,垃圾焚烧发电量增长 15.5%,太阳能发电量增长 336.9%。
      能源消费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 184.9 亿千瓦时,比上年 增长 7.2%。其中,工业用电量 128.5 亿千瓦时,增长 6.2%;服 务业用电量 34.0 亿千瓦时,增长 1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17.0 亿千瓦时,增长 12.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1215.2 万吨标准煤, 比上年增长 17.0%,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 4.8%,石油消费量下降 6.3%,天然气消费量下降 13.1%。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15 天, 占全年的 86.3%。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55.5 分贝,城区交 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68.5 分贝。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区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 (PM2.5)、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年均值分别为 27 和 49 微克/立方米, 比上年分别改善 3.6%和 10.9%。3 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60 起, 死亡 32 人,死亡人数比去年下降 3.0%。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率 0.0068,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 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数据含自贸区青岛片区。 [3] 全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 价格计算。[4]“四新”经济指以国家统计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统计分类 (2018) 》为基础,由山东省统计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 式统计监测制度》界定的具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 特征的生产活动。[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 及以上的工业企业。[6]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 1000 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 (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 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 500 万元及以 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 法人单位。[7]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 500 万元 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 包括农户投资。[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 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 (单位) 、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 (单位) 、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单位) 。[9]数据来源:本公报中的林业数据系区 自然资源局提供;水 产品、海洋养殖、淡水养殖系区海洋发展局提供;农业机械数据系区农业 农村局提供;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等数据系区城管局提供;财政数据系区 财政局提供;金融数据系区金融监管局提供;税收数据系税务部门提供; 公路里程、道路交通运输数据系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提供;汽车保有 量数据系开发区公安局、市公安局黄岛分局提供;安全生产数据系区应急 管理局提供;社会保障数据系区人社局提供;卫生数据系区卫健局提供; 文化、旅游、星级酒店、景区、旅行社数据系区文旅局提供;通信数据、 科技数据系区工信局提供;专利、示范企业数据系区市场监管局、区民营 经济发展局提供;教育、体育数据系区教体局提供;外资、进出口、对外 投资及劳务合作数据系区商务局提供;气候、环境质量数据系区气象局、 区生态环境分局提供;保障性住房系区住建局提供;医疗保险数据系区医 保局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数据系区民政局提供;邮政数据系黄岛区邮政提 供;市场主体数据系区行政审批局提供;广电数据系区广播电视台提供; 粮食数据、畜牧数据、居民生活数据系国家统计局青岛西海岸新区调查队 提供,其他数据系区统计局提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40

    帖子

    25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41
    发表于 2024-2-14 15: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顶好顶好顶好顶好顶好顶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