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34|回复: 0

[陕西] 2023年西安市新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签到天数: 737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247
    发表于 2023-9-18 16: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西安市新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 日在西安市新城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邓晓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其艰难、极具考验的一年,是承重奋起、攻坚克难的一年,是敢打敢拼、续写新篇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疫情冲击、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体新城人意志决绝、信心百倍、苦干实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各项工作难中求成、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经济逆风翻盘。面对年初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峻形势,我们坚定信心、多措并举、迎难而上,以最大努力推动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扭负为正,经济全面企稳回暖,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发展打开空间。面对重大项目接续断档的严峻形势,我们千方百计挖潜力、抓进度、优服务,高位布局四大板块、五大产业,总投资1371.38亿元的75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幸福路区域3个月腾迁土地1245亩,为新城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民生全力改善。面对财政支出急剧增加的严峻形势,我们想方设法保民生,用心用情办实事,全年民生投入29.6亿元,占财政支出89.8%,抗疫支出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群众满意度测评位列品质提升区第一。

    ——考核再居前列。面对兄弟区县竞相进位、比拼激烈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目标不变、位次不降、力度不减,盯排名、抓考核、拼进度,咬紧牙关打赢攻坚战、收官战,半年考核全市第一,有望实现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八连优”。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全力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惠企利民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打好政策“组合拳”。把稳市场主体作为先手棋,狠抓中省市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推出稳经济促发展30条、助企惠民10条和金融服务10项措施,下拨直达资金6.6亿元,助企融资43.7亿元,退税减税降费8亿元,减免房租3074万元。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0830户,“五上”企业达到449家,储备上市企业10家,城镇新增就业18877人,总体稳住了市场主体,稳住了社会就业,稳住了经济基本面。

    释放消费“内生力”。把促消费作为主抓手,策划举办第三届新城全民消费节、第六届新城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5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0亿元,易俗社文化街区、永兴坊分获国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长乐路、长缨路商圈触网转型直播电商,服务贸易增长率、跨境电商交易额排名全市前列。

    做优营商“软环境”。把优服务作为硬招数,完成70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理15598件,审批时间平均压减72%,95%以上事项网上可办,110个服务事项“周末不打烊”,争取产业资金支持2900万元,“走进新城·心享事成”成为共识,双向透明“阳光监管”新模式被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强力夯实项目建设硬支撑

    坚持创新探索板块化发展路径,以大项目引领大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板块发展新格局。以全新思路引领发展布局,四大板块联动发展基本成势。幸福路地区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传化智联、爱琴海等项目推进顺利,西光厂东南角、省四院周边、原比亚迪厂周边等地块蓄势待拍。解放路区域商务转型全面启动,生活服务电商巨头美团全国内容审核中心成功落户,金融小镇引进产业链企业13家,提供担保32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60.21亿元。西京医院区域优质医疗资源集聚整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前期布局。大明宫区域文旅融合加快推进,“大公园+大枢纽+大客流”全方位重塑地区发展新形象。

    打造双链融合新高度。以链式聚变重组产业版图,17000平方米的秦创智谷孵化器签约落地,建大科技园晋级省级园区。实施创新企业梯度培育和“双招双引”双轮驱动,高新企业、中小科技企业增至150家、222家,国杰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新城,6人入选“西安英才计划”,科创实力和产业潜力显著增强。

    激活产业招商新动能。以精准招商汇聚发展动能,成功举办2022丝博会、幸福林带上海招商会等推介活动133场,引进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6家,签约项目25个、总金额942.6亿元。实行重点楼宇政府专员招商,盘活楼宇63000平方米。实际引进内资42.8亿元,同比增长33.4%,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同比增长7.3%。

    (三)奋力交出民生保障满意卷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坚决守护群众安康。认真执行各阶段防疫要求,加快医疗机构扩容升级,投资7300万元的全市首家区县级公卫中心、核酸检测方舱投入使用。加强高风险群体服务保障,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94万剂次,全员核酸检测113轮6114万人次,隔离管控2.8万人次。全力守好火车站、汽车站西安城市门户,平稳管控疏解客流1697万人次,以良好防控实效当好全市守护群众健康的“优等生”。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外防输入等做法获得中省市多次肯定。

    用情保障社会民生。落实稳就业20条措施,组织各类招聘活动47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939.9万元、技能培训补贴2575万元。关怀保障困难群体,发放救助补助资金5492.4元,支付医保基金5.16亿元。多元化救助帮扶,募集慈善物资1278.4万元,发放抗疫民生保障包26万份。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区考评,发放退役军人补助抚恤金9007万元,退役军人优待证“六个办”在全省推广。

    优化完善公共服务。持续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教育集团增至28个,4所中小学平稳转公,“名校+”经验在全市深入推广。新建提升养老服务场所31家,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建成区未成年人救护中心,7家托育机构获评市级星级示范,“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两馆一中心”,搭建完成“15分钟品质文化服务圈”,入围全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增停车泊位5500余个,新建提升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10个,城区增绿7.54万平方米,全年优良天数229天,空气质量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合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强力维护安全稳定大局。

    安全发展更加稳固。扎实开展“护安2022”专项行动,完成229处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数同比下降57%。在全省率先建立街道级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完善应急专项预案24个,建立防汛应急救援队伍17支,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铁腕整治“四大安全”,深入查办民生领域案件,加强餐饮质量安全监管,连续14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建立“一核五化”治理体系,划分基层治理网格945个,构建“十百千万”四级联系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32个。加大基层治理投入,建成9个标准化街道便民服务站,筹集585万元提升38个社区,建成街道社会工作站9个、社区社工室108个,全市首推社区工作者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壮大志愿服务力量,社会组织达1115家,咸东小哥、解先生等基层治理实践得到群众认可。

    社会环境平安和谐。深入推进平安新城建设,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信访保障任务,全市首创区县信访专项基金,28件重大信访积案提前清零,96100热线处理群众诉求93955件,网上信访办结率100%,满意率99.13%。全力处置遗留问题,争取“保交房”专项借款5.42亿元,3783户群众乔迁新居、1790户群众拿到房产证。妥善化解劳动纠纷,追讨欠薪4346.6万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刑事和治安类警情双下降,首批荣获全省“平安铜鼎”。

    (五)聚力强化自身建设新成效

    坚持把加强政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职能转变,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国资改革全面推进。组建新城城市更新基金投资管理公司,引入市级国有平台西安财金公司城市更新基金8亿元。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获市考评估A等级。

    依法行政全面深化。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聘请7名政府法律顾问,依法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206件。全面推行民生事项人大代表票决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5件、政协委员提案117件,满意率100%。东尚社区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作风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创建全省作风建设示范区,深挖细查纠“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24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持续下降,严格审计各类项目支出22个,规范管理资金5.38亿元。持续正风肃纪,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干部作风纪律更加严明过硬。

    一年来,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残联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新城荣获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科普示范区,第七次荣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困难极具挑战,发展极为艰难。我们全力以赴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付出无数心血、汗水和努力,承受多重压力、委屈和牺牲,各级防疫人员夜以继日、任劳任怨,酷暑下忙碌,寒冬中坚守,争分夺秒“流调”,通宵达旦“追阳”,排查处置风险人员10万人次,用超常努力守护了正常生活。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广大干部群众提着劲、冲在前、拼命干,以勇敢之心、血肉之躯和钢铁之志支撑着新城稳步向前。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新一届班子团结奋斗的结果,更是全体新城人实干苦干的结果。特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高度关注、鼎力支持新城各项工作,同舟共济,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我们铭记于心,感恩于怀。在此,我代表新城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新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项目接续不足。新建项目体量偏小,优质项目储备不足,好项目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不明显,全区发展缺乏后劲。二是产业实力不足。传统产业升级动能偏弱,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特色产业集聚还不明显,新兴产业处于培育阶段,现代产业体系重塑亟需加力推动。三是城市功能不足。基础设施陈旧,城区面貌老旧,诸多优质资源没有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二、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与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城市价值兑现的关键之年,新城工作叠加多重机遇。在政策驱动力上,疫情实行“乙类乙管”,中省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今年经济实现整体好转是确定性共识、大概率事件。在发展承载力上,幸福路地区可腾迁净用地8000亩,军工企业搬迁进入加速阶段,今年将启动7个大项目,持续拓展新城未来发展空间。在经济内生力上,疫情对我区以三产为主的产业结构冲击严重,商贸等行业深度回调,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长久积蓄的发展动能将持续释放,带动经济反转向好、重回升势。

    综上考虑,2023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区主题,深耕四大经济板块,做强五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23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

    三、2023年工作安排

    今天的新城,发展趋势正盛,发展劲头正足,发展潜力正强,完全具备了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从品质提升区中脱颖而出的坚实基础,重塑一个更有活力、更具实力、更富魅力的新城,已经成为全体新城人不可阻挡的共同意志和愿景。围绕2023年预期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重返“主赛道”,全力加快经济复苏

    扛起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全部心思向经济聚焦,全部精力向增长倾注,推动经济稳步增长整体好转。

    全面激活发展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配套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做精做细做实助企纾困各项服务,帮助市场主体挺过难关、稳住岗位、恢复发展,全年新增“五上”企业20家、市场主体1万户。借力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速区级投融资平台整合升级,促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做大做强。

    全面促进消费回暖。扎实推动扶持政策落地见效,支持扶持首店首销首秀新消费,借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补贴政策,引导释放消费潜力。强化“商旅文体会”联动,举办文化节、旅游节、消费节等特色活动,促进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及新型体验式消费业态发展。支持易俗社、永兴坊消费升级,聚力打造幸福林带国家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创建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深化“云政务”智慧化信息平台应用,全力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加快跨区通办改革。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优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功能,完善“网格化”营商服务体系,实施“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企业倍增计划”等专项行动,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二)跑出“加速度”,全力增强发展动能

    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发展为新城经济蓄势赋能。

    深耕四大经济板块。加快构建“1+1+4”工作机制,夯实板块融合发展基础。催化幸福路板块裂变发展,深化“EOD+TOD”模式,活化利用林带沿线870亩工业遗存,加快咸宁路下穿隧道和幸福路北延伸线建设,尽早打开西安“东大门”。推进解放路板块转型发展,引进全省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引进金融产业链企业10家,储备上市后备企业5家,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0亿元,成立4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下势用力破解困扰新城多年的明城墙内城市老旧化、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困境。提速西京医院板块集聚发展,扭住大健康产业和生命科学等新型业态,有效整合辖区各类优势资源,布局一批特色健康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医疗服务高地。加快火车站—大明宫板块联动发展,发挥大枢纽、大公园、大客流优势,加强与曲江新区等单位的规划对接、产业协调,共同推进区域城市更新与产业聚集,打造功能复合、产业多元、富有活力的文旅示范区。

    深挖项目发展潜力。深入实施项目推进年,全力推动幸福路地区土地出让,加快西光厂东南角、809库及周边、原比亚迪厂周边、省四院周边等一批50亿级、10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力促华山铁路专用线、陕西构件厂、胡家庙粮库及周边集中安置地项目开工建设。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增量思维和闭环思维,紧盯国内知名行业龙头企业精准招引,落地一批强主导、具特色、有潜力的重大项目。全年安排重点项目86个,总投资1361.86亿元。

    深化科技创新赋能。主动融入“秦创原”,“幸福林带·秦创智谷”投入运营,全力建设建大秦创原陕西高校创业孵化基地,挂牌成立西安市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实施科创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行动,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就地转化科技成果25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0亿。承接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示范基地创建任务,加快幸福林带军民融合创新园区建设,全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扮靓“新颜值”,全力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老城提品质、新区提能级,倾力打造功能完善、秩序井然、环境宜居的高品质城区。

    实施城市更新。立体化推进6大片区有机更新,攻坚完成原市中医医院土地出让和建国巷项目征收收尾,加快杨家村综合改造和韩南韩北村城改项目回迁安置,盘活实施尚德路原西铁医院地块生命科学研发中心建设,实质启动革命公园周边片区改造和市体育场改扩建项目,强力推动东六七路周边和省政府周边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挖掘城区街巷历史文脉,让老城能漫步、有记忆、可品读。

    深化精细管理。聚焦老旧小区、市政道路、城市管网改造,加快杨家村项目配套工程进度,打通韩森冢三路、杨家村路、韩小南路,推进4个变电站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加强“九乱”治理,抓好违建清存遏增,探索多元城市管理模式,引导商户群众共建共管。提升数字城管平台管理效能,完善生活垃圾现代化管理体系,优化城区市容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强化重点场所扬尘治理,推进火车站北广场地下交通枢纽大气治理项目建设,全年空气优良天数、PM2.5和PM10优于全市水平。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强化土壤污染源监管,确保水土质量安全可控。多维度拓展广场绿地、社区绿道、屋顶绿化立体生态空间,全年新建提升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4个,新增绿地面积10000平方米。

    (四)提升“幸福感”,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人民至上,凝心聚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倾力保障基本民生。全力办好12项民生实事。打造“乐业新城”品牌,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动态清除零就业家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000人,扎实开展欠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保障好劳动者权益。深化“美”字行动,动员社会力量,做好特困、孤残等特殊群体服务保障。

    大力繁荣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改扩建中小学4所,培育新优质学校4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2%以上。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设更高水平的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完善老幼设施,建成区级公办养老院,提升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20个,新增床位500张,普惠制托育服务机构超过7所。

    全力提升文化服务。持续深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成效,建成8座城市书房,区图书馆争创国家一级馆,全面推动公共文化网络提质升级。推进“体育+”融合,打造幸福林带省级示范城市体育综合体。加快文旅融合,保护利用19处历史遗存,打造顺城巷文化廊道,推出一批精品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0亿元。

    (五)织密“防护网”,全力守护和谐稳定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之以恒抓安全、防风险、保稳定,全力以赴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筑牢公卫安全防线。提升传染病救治和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增强应急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效率,有效应对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坚持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加速构建分级、分层、分流救治机制,重点关注“一老一小”预防救治,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

    源头防范风险隐患。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全区60岁以上特殊群体家庭安装智能烟感探测器,力争安全生产零事故。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建设基层减灾治理体系,组建街道社区应急救援队伍117支。加强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坚持信访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提升矛盾防范化解质效。强化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金融等重点风险。

    创新基层治理品牌。聚合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场景,构建完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打造红色物业,全年建成2个优质示范性基层社工站室,创建8个红色物业企业,58个红色物业小区。培育彰显社区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做优做亮“尚德街坊”“饭大爷”等治理品牌,提升新城治理在全市影响力。

    (六)练强“硬本领”,全力提升政府效能

    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对标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谋深谋实谋细贯彻落实的方法路径和工作举措,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落实政府各项工作始终。

    坚持依法行政。大力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政府会议学法和法律顾问等制度,努力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法治素养。依法制约行政权力,动态管理政府权责清单,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打造廉洁政府。深入推进清廉政府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实施细则要求,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善审计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严抓公共资源、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监管,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工作激情、敢作敢为的责任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新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