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53|回复: 0

[云南] 2023年芒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3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087
    发表于 2023-9-15 2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芒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8日在芒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芒市人民政府市长  郑昭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大,挑战比预想的多,既要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共性影响,又要化解芒市长期积淀的个性难题。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2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31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2亿元,下降1.5%;外贸进出口总额10.29亿元,增长10.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2亿元,下降42.9%(扣除公租房、供排水特许经营权出让等一次性收入后,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亿元,下降15.6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819元、15402元,分别增长3.4%、6.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万元GDP能耗完成州下达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筑牢边境屏障,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面对遮放、芒海等多起突发疫情,市、乡、村三级指挥系统快速响应、迅速集结,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并肩作战,全部在一个潜伏期内扑灭,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果断打赢疫情歼灭战。面对州内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我们牢固树立全州“一盘棋”思想,驰援周边县市卫生专业力量1300余人次,暖心承接1.1万名师生家长、援瑞抗疫人员、疫情风险人群的转运隔离服务,充分展现出守望相助的情怀和担当。面对国内外多轮病毒变异的冲击,2000余名医务工作者、6000余名公安干警和民兵、上万名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闻令而动,以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用血肉之躯筑起疫情防控“钢铁长城”,牢牢守住了无规模性输入、无疫情外溢的底线,实现疫情防控措施平稳转段,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守护了全市人民的幸福安康,为全国全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了芒市力量。回望1000多个刻骨铭心的日日夜夜,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一个个逆行出征的背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成为我们不可磨灭、不容忘却的共同记忆。
    (二)全力推动“三农”发展,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增强乡村发展后劲。防返贫致贫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有效运用“一平台三机制”。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资金1.8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5个。纵深推进“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户4198户17247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415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9户774人消除返贫风险,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目标人群实现“动态清零”。佳沃蓝莓多重利益联结机制入选全省助农增收参考模式和实践案例,河心场“同心茶厂专业合作社”被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农业产业量效齐增。划定耕地保护红线54.4万亩,调整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先午水库建设完成,放马桥、等薄水库项目扎实推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5982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680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2.3万吨,连续8年获得“产粮大县”称号。咖啡、茶叶等优势产业持续巩固,坚果、石斛等林产业不断壮大,鲜食玉米、无筋豆、马铃薯等冬农产业发展迅猛。新增“三品一标”10个,申报“一村一品”示范村18个,“弯丹牛”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德凤茶业荣获“云南省十大名茶”。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9.25亿元,增长5.1%。乡村面貌持续改善。编制完成49个村(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完成3059户农村危房和农房抗震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82.7公里、供水管网133.4公里、公厕37座、卫生户厕2730座。全面完成村组清产核资,规范流转村集体土地14.3万亩。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创建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个。遮放镇、中山乡小水井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乡镇、精品村称号。
    (三)全力强化要素支撑,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坚持引进项目与服务企业并重、淘汰落后产能与激发增长动能并进,全力稳住工业“压舱石”。园区持续扩容增效。标准化厂房(三期)快速实施,新建厂房13万平方米。220千伏坝托变电站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后谷咖啡重整工作有序推进。新供工业用地98.7亩。年内培育升规企业5家。传统工业巩固发展。恒田服饰落地投产,7000吨绿色食品茶、佳沃蓝莓冷链分选、盈投报废汽车拆解等项目开工建设,小匡米业等食品加工企业产能不断扩大。硅、水泥、电力等传统产业稳步运行。新能源产业崭露头角。平河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新能源项目实现“零突破”。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完成100家机关事业单位试点建设,天合300兆瓦复合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推进,保力新锂电池项目落地实施。助企纾困政策见效。为企业“退、减、免、缓”税费26亿元。支持16户工业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贷款9.3亿元,贴息2250余万元。小毕朗、芸茶屋等企业获得省级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资金扶持。支持英茂、康丰糖厂完成境外甘蔗入榨11.4万吨。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9.43亿元,增长1.5%。
    (四)全力实施投资消费攻坚,市场活力稳步恢复。坚持抓项目促投资、挖潜力促消费,着力提升市域经济发展动力。投资拉动成效明显。深入推进“链长制”招商,中农联、深圳茂雄、新华水电、厦门微玉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成功签约,全年新增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7个,协议总投资405.9亿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8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分别占全州的35.2%、62.5%。旅游市场持续回暖。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傣族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回贤古寨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华江翡华金科酒店评定为省级精品酒店,仙云里、神汤韵、时舍客栈被确定为国家丙级旅游民宿。芒晃民族美食示范村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红木园、芒里、拉哏等村寨成为新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全年接待游客99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1亿元,分别增长48.6%、35.4%。服务业破冰前行。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市场主体净增7106户,新增注册资本55.3亿元,增长18.2%。家政、殡葬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傣族古镇、珠宝小镇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新增纳限企业11户,批发、零售销售额分别增长12.4%、12.3%,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10%、11%。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1.34亿元,增长2.9%。
    (五)全力提升建管水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立足州府中心城市定位,着力打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枢纽功能强化提升。芒市机场国内航线复航加密,口岸临时国际货运通道项目主体完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启动建设。大瑞铁路、瑞孟高速、芒梁高速芒市段建设快速推进,汇新商贸物流城开工建设,盛泰冷链物流顺利投产,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7.7%。新增4G基站474个、5G基站181个,实现4G网络全覆盖,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增至37.6%。市容环境明显改善。西二环、目瑙纵歌路延长线等项目有序推进,修补城区路面、人行道4.6万平方米。完成田园大道等7个路段绿化景观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平方米,绿地率增至40.3%。路灯智能化改造885盏,全市路灯亮灯率保持在95%以上。新增停车泊位231个。拆除私搭乱建1.1万平方米,2个无违建示范小区通过省级验收。完成10个老旧小区、495户棚户区改造。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十个专项整治行动,城市公厕、洗手设施全覆盖、全达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深化“文明交通”“瓜果飘香、文明分享”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成功入选云南省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国家卫生城市达标考核排名全省第七,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六)全力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生态空间管控力度加大。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畜禽禁养区进一步优化调整,秸秆禁烧视频监控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整改卫片执法图斑违法用地403宗、2254.8亩。从严从实抓好上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59个省、州反馈问题和57个交办投诉举报问题销号,南秀河跨河违建、芒市大河(三台山段)水葫芦问题整改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70%。城区河道疏浚项目完工,芒市大河综合治理(一期)、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快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提高至85%。芒市大河风平断面全年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连续5个月达到Ⅱ类水质,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化肥使用总量较同期减少395吨、减少1.4%,农药使用量减少3.3吨、减少2%。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全面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河湖长制全面落实,申报省级美丽河湖9个。林长制全面推行,新增造林面积1.1万亩,义务植树51万株。芒市成为2022年全省唯一获得国家备案的“森林城市”创建市,“孔雀谷森林公园”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
    (七)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福祉大幅增进。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4%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教育体育提质增效。轩岗中学等19个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芒市职教中心迁建、芒市第一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快速推进,新增学位216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巩固。“县管校聘”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体育冬训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14个省29支田径、自行车队来芒冬训,并给予高度评价。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2721人,发放创业贷款508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7%。“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74.8万人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4.5万人次、4414.7万元。扎实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为劳动者追回报酬4039万元。严厉整治房地产市场价格乱象,责令退还违规收费1657.4万元。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风平、轩岗易地搬迁安置点卫生健康项目投入使用,市医院新建住院楼、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启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挂牌成立。勐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轩岗乡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芒市图书馆完成改造提升,菩提寺修缮保护工程全面完工,全国首个景颇族博物馆建成开馆,县级应急广播体系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芒市文化馆公共文化云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二。创作本土精品音乐情景剧、少数民族舞蹈等文艺作品8件。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名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边疆安全稳定。扎实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持续加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连续7届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走私、刑案、命案发案数显著下降,国家禁毒委、省禁毒委、省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芒市“重点整治”的3顶“毒帽”顺利摘除。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落地见效,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各领域形势稳定向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就,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八)全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政府公信力持续提高。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决不把历史问题遗留给历史”的担当,全力化解历史包袱,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群众关心关注的住房问题为突破口,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采取“一楼一策一专班”化解措施,全力以赴“保交楼”,树包塔商业广场、世贸广场等5个烂尾楼项目复工续建,祥成花园、德荣晟世等10个问题楼盘历史遗留问题销号清零,办理不动产权证书4477本,办证率达59.53%。梳理已签约未落地项目,逐个研判政企责任,想方设法破解项目难点、堵点,中疆电子顺利复产,北汽公司等停产企业完成“腾笼换鸟”,亚豪木业资产处置有序推进,云铝泓鑫芒市30万吨硅铝合金项目达成盘活意向。整改批而未供土地297.5亩、闲置土地4462.8亩,为项目落地预留更多空间。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债务管理,妥善化解债务4.82亿元。千方百计克服财政困难,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597万元。着力推动“枫桥经验”本地化,持续深化“三三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08件,成功调解598件,一批信访难题得到有效化解。
    (九)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工作效能显著增强。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着力营造务实担当、干净干事的浓厚氛围。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深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法治建设持续加强。“八五”普法深入实施。组建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挂牌成立风平镇等5个试点乡镇综合执法队。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40件。建成2个国家级、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人荣获“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权力运行更加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72件,面商率、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35件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群众留言全部办结。主动通过政府网站平台发布信息1.2万余条。行政管理更加高效。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10%,“三公”经费预算压减22.8%。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完成规范化提升改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入驻事项达1188个,网办率达99.8%。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64项、各类证明材料702项。公共资源进场交易总额96亿元,节约资金1937.6万元。
    与此同时,史志、档案、机关事务、新闻出版、消防救援、气象、供销、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关工委、工商联、科协、外事、侨务、残联、老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克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政策性减收等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化解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基本完成了年初州、市“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为国守边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民兵、联防员、应急救援人员、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下沉干部职工和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中国梦芒市篇章
    党的二十大回顾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吹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号角。过去的十年,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戮力同心、接续奋斗,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不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芒市当前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总体呈现为“一难两低三弱”。一难:市级财政运转难。骨干税源少,债务包袱重,历史欠账多,“六稳”“六保”等刚性支出压力大,收支矛盾突出。两低:资源利用率低。自然资源、区位资源、人文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经济未能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大量产值留不在本地。部分龙头企业投资管理能力欠缺,经营波动性大,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竞争力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三弱:项目驱动力弱。项目策划储备、前期论证等工作不深不实,对政策导向、发展形势把握不精准,对“招什么、怎么招”“签约多、落地少”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破解办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水平相对滞后,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抓改革促发展能力弱。部分领导干部因循守旧、盲目乐观,主动学习研究、攻坚克难抓落实的精气神不足,“中梗阻”“不会干、不敢干、不想干、慢慢干”等情况仍然存在,忽视了州府城市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对此,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州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全州各族人民高度关注芒市的建设发展。按照党的二十大“分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州委“三支柱一标杆”重点工作、市委“五个示范市”建设任务的部署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昂扬斗志,牢牢把握沿边区位、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文旅资源、良好生态、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全力以赴做好“六份答卷”,确保“三年上台阶”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八年大发展”形成决定性胜势、“十五年大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做好“产业强市”答卷,着力打造“146”现代产业体系。以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市为目标,聚焦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全面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市场主体倍增等系列三年行动,逐步完成“146”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系,整合优化税费、用地、厂房租赁等各类优惠政策,持续开展“腾笼换鸟”,大力开展招大引强,建设产业集聚新高地,着力打造一个百亿级产业园区。全力推动资源经济发展,加快原材料产地优势、人文地理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采取多主体参与模式,用好光、热、水、土、矿产、农特产品等资源,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现代食品加工、文旅康养、绿色能源、有色金属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聚焦现有产业基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服装纺织、电子设备、建材加工、进出口贸易、现代物流六个十亿元产业,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做好“特色兴农”答卷,推动热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夯实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基础。坚决扛起“全国产粮大县”的责任和担当,稳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粮供应能力,积极发展冬马铃薯、豆类等特色粮食作物,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加快粮食、蔗糖、茶叶、果蔬、烟草、蚕桑、咖啡、肉牛、特色林产业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加工业、服务业增值。聚焦优势产业、优势单品、优势区域,因地制宜做优做强鲜食玉米、蓝莓、坚果、铁皮石斛等市域主导产业,努力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基地。推进热区特色农业现代化,从抓产品到抓产业、抓生产到抓链条、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积极打造全国知名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着力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发展。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培育和保护农业品牌精品,积极拓展农特产品市场空间,让农业品牌更具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种得好”和“卖得好”相统一,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三)做好“彰文兴旅” 答卷,推动州府形象“蝶变升级”。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生态田园示范市建设,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力量,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绿化美化、旅游品质提升等行动。坚持规划引领、循序渐进、节约高效,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用足用活用好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发展所需、民心所向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充分发挥城区水资源优势,以板过河滨河公园为突破口,逐步启动城区6条河道及沿线功能修复更新,打造滨河生态公园、沿河步行休闲经济业态,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业兴,做到还河于民。坚持“+旅游”“旅游+”发展理念,全面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乡村旅游、民宿酒店、A级景区创建与冬训基地建设融合发展。加大文物保护修复、民间史料发掘、非遗传承保护、民族餐饮美食开发力度,厚植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内涵,努力实现“黎明之城·心之所向”。
    (四)做好“开放兴边”答卷,聚力打造内联外通新高地。聚焦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示范市发展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城镇+口岸+产业+物流”的发展思路,全力保障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建设运营,努力打造多城联动、贯穿城乡、服务全国全省全州的综合交通枢纽。抓好境内与境外运输通道的贯通衔接,强化边贸仓储、物流集散、落地加工、跨境电商等要素支撑,积极争取芒海通道升格为口岸,不断拓展进出口商品种类,着力打造外向型现代产业集群。加强与缅在农业、医疗、教育、文化、展会、论坛、人力资源等领域交流合作,支持民间友好交流交往,不断深化两国民众胞波友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努力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各类障碍和壁垒,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强化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打响“芒市效率”“芒市服务”“芒市诚信”营商环境品牌。
    (五)做好“民生保障”答卷,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共财政优先投入民生事业,全力化解民生历史欠账。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支持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着力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有效保护农民工友以及外卖骑手、快递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群体合法权益。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及时、暖心。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实用化、民办教育规范化发展,下大力气缓解幼儿园、中小学学位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全力推进医防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乡镇卫生院全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县域就诊率达95%以上。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大力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加快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成功创建为国家文明城市。
    (六)做好“社会治理”答卷,坚决守护长治久安局面。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增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建立健全数字化“全科网格”,推动社会治理服务重心下移,构建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各领域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爆雷、不断链、不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底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拓展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长效机制,完善用好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坚决守好国门、管好边境、筑好防线。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扎实打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努力提升广大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三、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芒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省委、州委、市委战略部署,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聚焦乡村振兴、“双碳”引领、活旅兴商、开放创新、产城融合,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全面从严治党上走前列、作表率,全面建设“五个示范市”,奋力开创新时代芒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综合分析和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万元GDP能耗完成州下达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增长动能,强势拉动经济复苏。“赶”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基础作用、出口支撑作用,进一步迸发内需能量,不断拓展外需空间。狠抓项目谋划。聚焦“十四五”规划目标,紧跟政策导向和资金流向,策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的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社会民生类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储备不少于200个,年内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大抓产业招商。重点围绕7条产业链,持续推进“一把手”招商、“多元化”招商、“制度化”招商,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和成功率,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新引进产业类项目20个以上,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强化要素保障。深入开展项目落地攻坚行动,完善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措施,全力破解项目推进难题。年内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项目8个,确保补充耕地5800亩以上、水田300亩以上、粮食产能360万公斤以上,新增建设用地1500亩以上。增强市场活力。充分利用节日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增加城市“烟火气”。持续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保交楼”等各项工作,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5.2%以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银政企”沟通交流机制,落实落细企业纾困帮扶措施。加强重点企业服务监测,做到达标一家、申报一家、入库一家,力争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新纳限分别不少于10家。第三产业增长6.6%以上。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服务融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建设和芒瑞陇联动发展,推动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业态融合发展。全力保障口岸机场建设,支持恢复加密国际国内航线,年内建成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积极申报开通航空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业务。推进跨境农业产业合作,申报实施芒海边民互市交易市场及产品加工区项目,积极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极。
    (二)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动产业质效齐升。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打造重点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逐步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推动绿色食品全链条发展。持续巩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推动后谷咖啡公司完成资产债务重组和产业重整,扶持小、精、专咖啡企业加快发展。支持甘蔗、大米、坚果、茶叶等企业扩大产能、延长产业链,确保7000吨绿色食品茶、佳沃蓝莓加工产业园、5万吨谷物深加工、鲜食玉米全产业链等项目投产达效,引入百香果、菠萝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构建“光伏+现代农业”“光伏+抽水储能”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新华抽水储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蓝禾整市分布式村级光伏电站、天合光能30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并网发电,保力新锂电池产业链集群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推动原材料加工业转型升级。严格能耗强度管控,鼓励硅、橡胶、水泥等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实现绿色转型。有序发展采选业,推动华盛金矿等项目达产达效。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力争德宏绿色低碳建材产业园、年产2万套件PVC管材系列产品生产线新安化工20万吨绿色硅等项目落地实施,盈投报废汽车拆解项目建成投产。打造纺织服装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构建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强化慧怡、恒田、中疆等企业用工保障,全力支持企业扩大产能。着力推动芒市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业勤服装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入园和退出考核机制,加快清理长年停产及产值产能低下项目。确保标准化厂房(三期)建成投入使用,园区6号路、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工业企业年内升规不少于1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全力提升旅游要素品质,加强跨省旅游宣传营销,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打造旅游“引爆点”,促进旅游业快速回暖。实施勐巴娜西珍奇园提质改造工程,争创5A级景区。加快推进华侨城生态田园康旅新城、锦绣阳光家园·户育小区康养等项目,力争芒市农垦文旅城、天空之城、半山雨林酒店、“中国药浴谷”康养营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特点突出、特征显现的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以上。确保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增长30%。
    (三)补齐“三农”短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一平台三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推动产业发展、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等深度融合。加强巩固衔接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充分发挥项目带动效益。强化易地搬迁民生保障和后续扶持。持续激发农民增收致富主体作用,确保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动态清零,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切实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成果运用,统筹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5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产量不低于22.4万吨。持续扩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深入实施“一县一业”创建工程,推动成立“遮放贡米联盟”,完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优质稻种业科技攻关,着力培育“中国最好吃的有机大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芒市大河及320国道沿线集中发展以鲜食玉米为主的冬春蔬菜产业带,建设特色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打造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实现冬农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13.1亿元以上。稳住甘蔗、烟叶、咖啡种植面积,壮大茶叶、生猪、肉牛等传统优势产业。做优坚果、蓝莓、百香果等新兴特色农业,实现种植面积24万亩,产值7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稳步扩大中药材、森林蔬菜种植规模,实现产值2.7亿元以上。聚焦品牌和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企业培育、品牌兴农行动,新增“三品一标”7个以上,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户以上。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以上。稳步推进乡村建设。严格落实“路长制”,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确保光明、芒告、滚龙山等18条农村公路建成通车,新增农村公路养护里程100公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新建公厕22座、卫生户厕1500座,行政村垃圾处理率和污水治理率分别达85%、31%以上。鼓励国有平台公司、民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优势,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基地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和村庄建设。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壮大农业托管服务主体,促进农业组织化集约化发展。确保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巩固在5万元以上,抵边行政村全部达10万元以上。努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示范精品村2个、美丽乡村10个。
    (四)加快城市更新,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推动州府城市提质扩容。绘就现代城市发展蓝图。充分考虑发展需求,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优化产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编制工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美城、以水兴城,编制完成城市更新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生态宜居之城。畅通城市发展动脉。持续做好大瑞铁路、瑞孟高速、芒梁高速、芒市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项目地方保障,积极推动芒市机场T2航站楼及附属设施、G320国道过境段改移、东绕城高速、云南便民交通码头等项目开工,配合推进芒市至猴桥铁路、芒市至临沧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汇新商贸物流城项目(二期)建设,推动中农联·芒市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万禾农产品国际物流园等项目落地实施。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全面打通金塔大街、目瑙纵歌路、河东路、东南片区3号路等丁字路、断头路,推进科技路、罕相路上段改扩建,力促天沐一、二号路完工。更新修复老旧低效设施,巩固拓展无违建示范小区创建成果,新建城乡供水管网122公里,改造智慧路灯1500盏。确保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场投入使用,新增停车泊位3400个。完成10个城市老旧小区、芒核棚户区改造,确保拉院、芒赛等4个搬迁安置点群众乔迁新居。实施绿美建设行动。纵深推进“八大绿美工程”,开展“绿美芒市、人人植树”行动,倡导每人每年植树3株以上。建成开放树包塔生态公园,完成南秀河、南木黑河滨河生态公园、勐垅沙水上公园及团结大街、人保路延长线等市政道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确保建成区绿地率达41.2%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4%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4平方米以上。打造1个绿美园区、1个绿美景区、2个绿美校园、5个绿美小区、6个绿美街道、77个绿美乡村。
    (五)呵护生态瑰宝,牢牢守护碧水蓝天净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标准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持续加强“一降两禁三治”措施,健全完善空气质量监测和区域管控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强化绿色出行保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28微克/立方米以内。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加强“一清两截三治”措施,继续开展“铁腕清源”“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等薄水库、芒市大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瑞丽江戛中段治理项目,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芒市大河(三台山段)水葫芦清理、南秀河跨河违建等问题在上半年整改到位,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严格土地资源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企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持续巩固提升化肥农药减量成果。加快修复废弃矿山,消除矿区安全隐患,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深入开展非法买卖土地、违法用地、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等违法行为,严密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新增造林面积5000亩以上,义务植树20万株。扎实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申报创建省级森林乡村3个。
    (六)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加强和改善民生。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保障,落实“稳岗惠企”政策,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实现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36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0人以上。完成芒市中心敬老院搬迁,提质改造勐戛和遮放敬老院,新增养老服务床位500张。确保市级殡仪馆、骨灰堂,以及风平镇等7个乡镇公益性公墓建成投入使用。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关心关爱残疾人、孤儿、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完成市职教中心(二期)建设及芒市第一中学、法帕中学改扩建,确保三台山乡、西山乡幼儿园建成招生,启动风平中学改扩建,力争第十小学、第十一小学开工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40个以上。强化师德师风,推进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创建州级以上平安校园9所。推进健康芒市建设。完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成市疾控中心迁建和市医院新建住院楼项目,新增国家推荐标准卫生院2家。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大力支持托育行业发展。深入实施新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健康县城建设。扎实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确保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做好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丰富文化体育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体系,完成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工程3个,创作文艺精品20件,常态化多样化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芒市冬训基地建设,积极承办中国山地和公路自行车联赛(首站赛)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高标准办好芒市地区民族节庆活动,全力配合做好建州70周年庆祝系列活动。
    (七)强化使命担当,坚决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芒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坚决斩断走私、偷渡、电信诈骗等妨害国(边)境违法犯罪利益链条,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和邪教活动。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确保街面上看得见警灯、重点区域见得到警察,有效防止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强化矿山、燃气、危爆、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治理,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严密防范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健全市乡两级应急管理体系,强化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落实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坚决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大税源培植力度,积极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深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持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着力提升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非刚性财政支出,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从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减少新增债务融资规模,多渠道化解存量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小额信贷、网络借贷等金融领域风险,着力营造安全健康的金融生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推动“七+N进”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和“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完成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八)着力转变作风,驰而不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政府及组成部门必须牢记“三个务必”,恪尽政府之责、展现政府之力、提升政府之效、彰显政府之能,全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机关。我们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局,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府系统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要守法诚信树形象。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监察和司法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实施“八五”普法,依法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政府议事规则和重大决策程序,做到科学决策、谨慎用权,全面提升政府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我们要真抓实干求实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和主旋律,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持续倡导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大力整治“做样子”“混日子”“撂挑子”,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切实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办理民生实事上。我们要清正廉洁守底线。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源头防范和治理,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高风险领域,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岗位,严格权利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守牢法纪红线、权力边线和廉政底线。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把每一笔资金用在改革发展、为民惠民的“刀刃”上。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实干创造精彩,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芒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州70周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