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87|回复: 0

[贵州] 2023年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19
  • 签到天数: 73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971
    发表于 2023-9-4 2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3-9-4 20:49 编辑

    2023年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3月1日在六盘水市水城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赵庆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水城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拼搏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较好完成了“中国凉都·康养水城”全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影响。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有力应对“外防输入”。着力构建联防联控应急处置体系,持续加强健康监测,严格落实“四方责任”,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增设乡镇发热诊室22个、建成覆盖城乡核酸检测实验室6个,防控水平和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全年排查市外重点人员12万余人,果断有效处置涉疫应急事件37起,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取得了最好的防控成果!有力应对贵阳“8·31”疫情。面对贵阳等地突发疫情,我们守望相助、闻令而动、逆行驰援,较好完成了群众健康监测任务,在非常时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水城担当、贡献了水城力量!有力应对疫情转段渡峰。区乡村三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开展重点人群“二包一”随访,发放“防疫健康包”10万余份,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抗疫期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披荆斩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坚持稳字当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保民生、防风险,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6.45亿元、增长0.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4.06%(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759元、13425元,分别增长4.8%、7.3%。高质量发展10项工作得到省政府激励表扬。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工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2亿元、工业投资161亿元,新增工业企业465户、规上工业企业32户。统筹煤矿安全和能源保供,加快东风、泰麟、恒普等煤矿建设,全年完成原煤产量1287万吨,供应电煤585万吨。电力结构持续优化,董地电厂获得省级核准,野龙拢抽水蓄能、化乐光伏、老虎梁子风电、恒普瓦斯等电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年发电量达136.24亿度,水城“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建成铝产业链研发中心,新兴铝合金产业园双元铝业技改项目启动建设,安润吉、十九度、莹月帆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西南地区铝精深加工行业持续创新领跑,铝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上下游关联企业达47家、规上涉铝企业达19家、铝产业产值达112.3亿元。合众锰业新能源电池级硫酸锰项目获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实现量产。水城经开区引擎作用进一步提升,获评全国绿色工业园区。水城煤炭储配中心、发耳煤矸石洗选综合利用等一批支撑带动强的项目加快建设。城镇品质持续提升。科学划定了城镇、农业、生态“三个空间”和城镇开发、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边界”,有效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用地需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31%。建成塔山、文阁等5个棚户区5719套住房。完成天羿栖凤苑、汇麒小区、水之苑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1481户5000余人。改造双水城区背街小巷32条。新增公共停车位400个、充电桩119个、5G基站500个。乌蒙大道瑞安路至营盘路段有序推进。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考评,城市面貌大为改善、市民素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农业持续稳产增效。坚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78万亩、总产量达15.85万吨,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持续巩固“凉都三宝”、食用菌、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成效,完成猕猴桃、刺梨、茶叶“两园一田”3.8万亩,水城猕猴桃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初好产品已成为贵州刺梨的首选,销售覆盖全国20余个省。水城春品牌持续叫响,蟠龙荣获“全国古茶树名镇”称号。建设“水城三锅”原材料供应基地15个。大力推进山桐子示范基地建设,水城荣获“中国·野生山桐子之乡”称号。市场化引进四川厚全发展蛋鸡50万羽,生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40.22%、58%。水城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旅游发展逐步复苏。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四大行动”,持续巩固野玉海、百车河等水城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海坪彝族、陡箐苗族、米箩布依、龙场白族等文化特色小镇旅游业态,成功引进上海复星等优强企业市场化运营玉舍滑雪场、半方塘等景区景点。新增以朵夏尔露营基地、滴水岩水上乐园等新业态。野玉海创建成为首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北盘江畔桃花源景区获批3A级景区,水城农民画进入贵州省文化旅游商品创作基地,全区旅游复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近郊游、周末游、假日游,避暑康养、冬季滑雪、亲子研学、户外露营已成为水城旅游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


    全力以赴助企纾困。深入开展助企纾困服务培育市场主体专项行动,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7万户。举办了“中国凉都·康养水城”文化周、第二届房交会等促消费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市工业产销对接会、签约金额达28.2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6.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14万户次,共为330户企业返还失业稳岗保险497万元,为349户市场主体减免房租510万元,29户企业获得工业倍增激励资金511万元,16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获400万元奖励,市场主体抵御风险、应对挑战的信心增强、底气更足!


    狠抓项目稳住投资。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全年争取中央及省预算内项目资金2.03亿元,政府专项债3.83亿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共6.1亿元。全力实施重大工程项目137个,完成投资215.4亿元,同比增长1.5%。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安博鞋业、邦达能源、江煤集团等优强企业33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78.55亿元。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达47.3%、30.1%、35.2%,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全年稳步推进重点改革任务63项,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国企改革推进有力。区能源集团成功收购大唐发耳电厂20%股权,与贵燃集团合资建设董地电厂,开创了区属国企与央企、上市企业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区教育集团依托教育资源供应链打造产业链,营收能力持续增强。区属国有企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在实体化、市场化转型中取得较大突破!“放管服”改革满意度持续提升。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进驻事项“一窗通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80%,等候时长同比降低60%,满意度达99%。财政正向激励成效明显。树牢大抓经济、大抓发展鲜明导向,围绕财政税收、争资争项、清收借款、盘活存量资金、协助防范债务风险等重点,建立财政正向激励考核机制,全年共向上争取资金43.83亿元、盘活存量资金3.83亿元,对69家成效明显单位兑现激励资金2700万元,有效激发了全区干事创业活力,助推了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水城食用菌“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被纳入国家科技部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安润吉、初好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盛华塑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1家、创新平台达28个。人才支撑保障不断增强。中央和省市科技特派员54人、中山市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人才12人聚力水城发展,全年引聘教育专业技术人才460人、医疗专业技术人才62人、国企管理人才83人,培育市管专家7人、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00余人,逐步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三)坚决扛好政治责任,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持续巩固加力。按照“三个转向”要求,围绕“九个聚焦”,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大机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强化动态监测和帮扶,以“六查六访”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回头看”,顺利通过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办摘牌验收,稳定消除3236人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83%。持续推进易扶搬迁“五个体系”建设、巩固“两个社区”创建成效,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4.81%。水城在疫情渡峰转段的特殊时期,接受了国家“后评估”大战大考。协作帮扶持续深化。抢抓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机遇,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6000余万元,实施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项目18个,创建市八中、区职校、区人民医院3个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试点。龙场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并供应蔬菜500吨。全年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销售农产品2.59亿元。争取中科院、省委宣传部、省烟草专卖局等单位帮扶资金3700余万元,实施项目27个,有力促进了乡村建设、产业振兴和乡风文明。“五型”村居建设持续推进。坚持“五型”村居示范引领,打造“产业型”“工矿型”“文旅型”“生态型”“康养型”村居29个,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片管委”等基层治理模式,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盘活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基层党建等方面勇于探索创新,水城被认定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区。衔接资金绩效持续提高。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衔接资金4.13亿元,实施农业产业、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等项目127个,通过以工代赈、入股分红等方式,有力助推了农村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增收、基础设施改善。


    (四)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坚持以“防风险、保安全、迎二十大”为主线,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深入抓好应急体系建设。新建应急救援站12个、组建应急救援队伍13支,配发应急救援车辆46辆、无人机36台,实现所有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全覆盖,农村“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基本形成,全区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持续抓好煤矿、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严厉查处了阿戛煤矿人为包裹瓦斯监控探头、陡箐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一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全年累计立案1279起,行政(刑事)拘留419人,行政处罚3600余万元。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建成自动化监测点90处,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343套,304个地灾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实现全覆盖,成功避让勺米镇梭沙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认真抓好各级环保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北盘江流域243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国家和省控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5%。深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以抓发展作为防风险的第一要务,国资、国企、金融等单位勇毅担当、创新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加大“筹钱、清欠、变现、转固”和资产盘活力度,全年清欠3817万元,资产变现2.34亿元,完成“投转固”7.21亿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加强信访工作,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五)全力保障民生,人民福祉持续增进。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全年民生类重点支出达46.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3%,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稳岗就业有力有效。坚决落实稳就业系列政策措施,新增城镇就业1.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7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1.64万人,全区就业率达89.96%,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完成金竹林中学等21所学校建设,新增学位4000余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102个。新增区五小等4所学校集中供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公办高中本科上线率、职业教育就业率分别达97.22%、99.22%、60.96%、98.42%。区七幼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实现“零突破”。市二十三中、市八中、市七中、区二幼、区四幼“申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医疗健康持续改善。建成发耳县域医疗次中心和发耳、龙场、米箩3个片区疾控分中心,完成新桥、以朵、盐井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建成海坪、石龙等5个中医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发耳中医馆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学科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通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37家。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3.4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34万人,特殊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双水广场社区创建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其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水城被认定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医疗二次报销制度。建成投用水城职工之家。建成全省首个“三线”建设烈士陵园,“三线”文化精神得到较好弘扬传承,文化自信地域特色有力彰显。成功创建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区二小、海坪阿娄社区被作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示范推广。同时,国防、统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科协、文联、工商联、外事侨务、红十字、人防、档案、史志、保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活动,政府系统发展改革创新能力、执行效率、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我们能够战胜一场场挑战,取得一次次胜利,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城发展的朋友们,向全区各条战线上辛勤奋战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足,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规模不够大、农业质效不高、商贸服务业活力不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教育提质、医疗水平、托幼养老等民生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债务负担重,“三保”支出压力大,安全生产、地质灾害、生态环保等形势依然严峻。少数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直面问题,正视差距,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二次党代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一门心思抓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凉都·康养水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8%、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自然口径);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0%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区,奋力推动水城发展新跨越。集中力量大抓工业、快抓工业,按照“依托煤、发展电、稳定材、升级铝、壮大锰、培育石”的思路,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链条完备的高质量发展工业体系。完成工业总产值67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


    全力打造煤电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多能互补、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体系,实现原煤产量1450万吨,完成电煤保供680万吨、发电量143亿度。做足煤炭产业。持续优化煤炭产业布局,下大力解决水城煤矿“小散弱”、规模不大、质效不高、风险较大问题。深入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开展年产90万吨以下煤矿资源整合可行性论证,全力保障30个正常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稳产达产,推动恒普煤矿建成投产,黔源等煤矿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东风等3个续建煤矿、发耳等4个露天煤矿建设。推广应用小牛煤业急倾斜煤层综采工艺,加快推进凉水沟等5个煤矿机械化改造。支持现有洗煤企业满产达产,建成恒普等4个坑口洗煤厂。发展货场经济,建成投运静态储煤能力120万吨、年吞吐量500万吨的水城煤炭储配中心,同步建成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结算中心、数据中心。推动煤炭产业延链补链,逐步培育煤机装备制造产业,支持旗盛焦化扩能技改,协助盘江水矿盘活鑫晟煤化工,积极争取水城化工园区。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积极探索通过填沟造地等方式推进全区煤矸石综合利用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电力产业清洁高效发展。支持发耳电厂完成3号燃煤机组升级改造,开工建设董地电厂。加快野龙拢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并在年内启动建设,积极推动梁子上、岩头寨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卓阳10万千瓦光伏项目联网发电,开工建设猴场幸路村、杨梅光明、化乐3个光伏发电项目。启动建设老虎梁子、黄草坝、大麦地3个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营脚沟、保兴南井、新兴3个瓦斯发电站,建成朝阳等4个瓦斯发电站。开工建设蟠龙水电站,建成金狮子一级水电站。加快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发展格局,为六盘水打造全国重要能源保供基地做好水城支撑!


    全力打造铝产业集群。加快新兴铝合金产业园双元铝业技改项目建设,扩大铝资源循环利用规模,延长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条,完成产值120亿元以上。持续加大铝产品研发力度,推动高端铝材升级突破,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疗、包装等领域,积极引进一批铝产业高附加值项目。支持开发电池铝箔、装修装饰铝合金等产品,建成投产电池壳胚料项目和全省首条滚涂装饰材料生产线,填补省内铝合金建筑装饰生产空白,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全力打造西南地区铝材创新基地!


    全力打造锰产业集群。推动合众锰业年产5万吨电池级硫酸锰稳产达产。加快发耳园区年产5万吨高纯金属锰项目建设,启动年产6万吨新型电池级锰原材料项目建设。依托锰矿资源优势及合众锰业前端基础,重点引进电池级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等中下游关键节点产业入驻,推进形成集锰矿开采和冶炼—锰系材料—新能源和电子等锰系新材料为一体的锰及锰加工产业链条,不断提升锰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逐步将锰产业培育成为水城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全力打造石材产业集群。加大野钟归贵坪灰岩矿等5处石材开发。支持现有石材企业持续提升工艺品位,开发人造大理石、装修装饰等产品,积极搭建石材外贸出口平台,逐步破解大资源、小产业难题。持续加大玄武岩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加快海螺水泥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以煤矸石等固废为原材料的绿色新型建材。


    全力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抢抓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依托水城人力资源、物流交通、产教融合、产城融合等优势,结合水城籍企业家在外打拼和现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基础,全力引进制鞋、纺织、小五金、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盘活水城经开区、易扶点等闲置厂房,支持永都、安博、鸿博、文绣等制鞋制衣和富筑、裕丰电暖炉等小家电企业做大做强,解决就业3500人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完善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水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


    (二)坚持农业增效,奋力推进水城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和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常态化开展“3+1”保障“回头看”,加强易扶搬迁后续扶持,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通过以工代赈、组织化劳务输出等方式促进群众稳岗增收,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2.32万人。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拓展产业招商引资、教育医疗组团、农特产品销售等领域帮扶协作。


    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压紧压实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储备等责任,严防土地撂荒,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新增旱地3900亩、水田2000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改造提升5000亩以上,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面加强管护。完成粮食种植78.2万亩以上,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田2万亩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5.7%,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2万吨以上。全力保障蔬菜、肉、蛋等重要农产品供应。


    做好水城“土特产”文章。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凉都三宝”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提质增效,新建猕猴桃“吨产园”2.1万亩、刺梨“千斤园”2万亩、茶叶“万元田”0.4万亩。大力发展“水城三锅”产业,新增门店40家以上,在米箩等18个乡镇新建原材料生产基地40个以上,力争水城羊肉粉线上销售额1亿元以上。市场化发展食用菌2.5万吨以上,稳定烤烟7.7万担以上,支持厚全生态蛋鸡存栏140万羽以上。积极探索“医院+公司+农户”的定制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强化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改建水城区种质资源库。推进木本粮油发展,种植山桐子1万亩,建成杨梅木本油料储备基地。支持发耳樱桃、坪寨火腿、勺米腊肉、比德面条、天门红米等水城土特产竞相发展。建设脱水农特产品加工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


    大力发展镇村经济。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唤醒乡村抓发展、抓经济、抓收入意识。不断深化“校农结合”,搭建“学校+企业+合作社+农户”平台,完善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校园营养餐预制食材蔬菜直供基地2万亩,推动产销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陡箐、比德等乡(镇、街道)发展镇村经济模式创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风险自担的原则,大力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产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建筑、劳务、旅游、运输、种养殖等实体产业,发展合作社、壮大村集体。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化率达70%、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达2.3亿元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村庄规划编制。持续巩固“五型”村居建设成效,因地制宜新建营盘红德等16个“五型”村居。深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户厕管理,新(改)建农村户厕3300户以上,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2.7%以上。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巩固乡村振兴“片管委”“积分制”治理成效,更好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培育文明乡风。


    (三)坚持绿色发展,奋力打造水城康养胜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依托气候、生态、文化、产业等资源优势,全方位培育避暑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医药康养、运动康养等康养产业,全力打造水城康养胜地。


    擦亮康养水城的生态底色。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环境“五大战役”。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大气管控,力争空气优良率达99%以上。积极探索碳汇林开发,深入落实“林长制”,实施国储林项目3万亩以上,稳定森林覆盖率63.55%以上。持续推进北盘江、三岔河、巴朗河、通仲河等流域治理。加强水源监管水质监测,确保国家和省控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加强“6+1”行业企业用地监管,康养水城,坚决拒绝污染!


    丰富康养水城的文旅业态。统筹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实施促进旅游业复苏专项行动,做足水城四季皆可游文旅品牌,突出夏避暑、冬滑雪金字招牌,全年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10%以上,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抓好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复核。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办好消夏文化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坡节、布依“六月六”、白族文化节等特色文旅活动。推动白族文化小镇4A级景区创建。提升改造两江公园康养步道,建成塔山体育公园。推进观音山“时代记忆”三线文化体验园和民宿发展。积极发展峡谷漂流、房车自驾、户外露营等新业态新经济,丰富以朵夏尔、野鸡坪星空等露营基地业态,加快跳通河瀑布漂流、野鸡坪至泥猪河索道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纳六晴、安盘高速沿线乡村原生态旅游,推动交、农、旅融合发展。


    打造康养水城的品质生活。围绕“幸福六盘水·美丽东城区”,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6.5平方公里。以城市提质打造宜居生活。围绕康养、商住等重点,加快编制区级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抓好“四改”,开展政府性拆迁(棚户区改造)遗留问题攻坚战,建成金竹林等3个棚户区,改造双水、老鹰山1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福利路等28条背街小巷,继续推动城市管网建设。用好国家保交楼政策,推动恒维生态城等11个商住小区按期交房。争取亚投行项目,加快推进乌蒙大道建设。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市场化运营。新增城市和社区公共健身路径30套,新建智能停车位2000个、5G基站500个、新能源充电桩120个以上。持续巩固联创共建成效,全力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年”各项工作,加强城市社区治理,逐年提升城市品质。以产城融合打造宜业生活。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加大劳动力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生产要素保障,加强水城物流建设,建成老鹰山供水工程和东部城区水务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不断推进水城经开区产业转型发展,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圈”,让园区有产业、群众有就业、城市有活力!以医养结合打造健康生活。加快推进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创建。围绕全生命周期、全龄段人群、全生活过程的康养需求,培育引进一批医疗、养老、托幼等机构,提质改造水城区老年养护楼、老鹰山等5个区域中心敬老院、观音山等5个社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双水等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不断丰富康养业态。


    (四)坚持项目为王,奋力实现水城消费复苏。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项目抓不好就是贻误水城发展战机。要坚持稳投资、促消费双轮驱动,全力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开展政府性停建项目专项攻坚行动,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为载体,全力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券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生态环保、新动能等基金支持。建立健全“项目观摩”机制,着力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加快七大产业板块项目建设,全力推动128个省、市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42亿元以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做好纳六晴、安盘高速建设协调服务,配合做好盘六威昭城际铁路、玉普高速地勘和线路选择等前期工作;建成G246营盘至龙场段、S310立火干至比德政府段等公路建设;新(改)建通村通组公路60公里。加快推进董地电厂、双元铝业电力输送通道和坪寨等9个乡镇13条电网强化工程等线路建设。建成河湾、谢家水库,启动建设新街引水灌溉等16个水利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铝、锰、石材、房地产、旅游开发等领域投资,支持厚全建成有机肥厂,鼓励邦达、贵能等民营企业扩大投资。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达48%、30%、33%以上。


    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抓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丰富消费场景。统筹城乡,以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消费,在水城经开区、双水主城区和发耳、玉舍等乡镇引进一批休闲娱乐、餐饮购物、托幼、民宿酒店等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步行街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模式,逐步完善城市服务配套,营造浓厚便民商业氛围。激发消费活力。聚焦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消费,精心组织谋划好第三届房交会、车展、旅游文化展演、美食节、年货节等促消费活动。用活用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鼓励群众改善性住房消费,激发房产消费活力。改善消费条件。支持即时配送等新模式,满足乡村消费需求。深入实施“快递进村”“互联网+水城产品”出山进城工程,鼓励农、旅、文等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预售营销,新增村级物流站点20个。全力推动“凉都三宝”“水城三锅”、文旅业态、工业产品等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持续关注扶持城乡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加快培育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培育一批带货达人、“网红”品牌!


    (五)坚持敢闯敢干,奋力推进水城创新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力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激发全区干事创业动力活力。


    推动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逐步将鑫泰源、初好等企业培育上市。支持区属国企与央企、民企进行股权融合、资源整合、抱团发展。稳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重点改革。围绕财政税收、争资争项、清收借款、盘活存量资金、协助防范债务风险等专项,持续开展财政正向激励考核,对经济工作实行季度排名。创新搬迁安置方式,打通棚户区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房与商品房市场化的置换通道。深入推进找矿行动,加大煤、氧化锰等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力度,提交更多预期成果。抢抓锰等矿种零星矿产资源储量市场化交易改革机遇,推动区级采矿权市场化交易20宗以上。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民营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找空间、找资源、找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巩固“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成效,广泛推广“视频办”“异地办”“一证办”等惠民服务模式。健全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营商环境服务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整合国资、金融、营商等力量,统筹抓好营商环境工作,着力打造更优质的水城营商环境。对本土企业和外来企业一视同仁,谁影响水城发展、破坏水城营商环境,就砸掉谁的“饭碗”。稳妥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持续开展市场主体助企纾困扶持培育专项行动,实施企业账款清理和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会。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6万户、净增1.1万户、新增“四上”企业65户以上,对助企纾困、市场主体培育贡献大的企业、作为大的单位及个人予以奖励。开展产业大招商。把产业招商作为头号任务,突出领导干部带头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首位产业招商等模式,全面掀起产业大招商热潮,力争引进优强企业30家、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力畅通开放通道,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支持企业开展铝精深加工产品、农特产品、服装等进出口贸易,力争新增外贸实绩企业3家以上、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元。


    (六)坚持底线思维,奋力防范化解水城风险。坚持把防风险、守底线放在各行各业第一位,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水平。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常态化从严推进“打非治违”,巩固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持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创建省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应急产业集群化发展。切实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筑牢地灾安全防线。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和“一体五位”责任包保,用好“人防+技防”,强化气象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采取“地灾搬迁+设置矿业权+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结合方式,探索推动煤矿领域地质灾害防治。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从源头上坚决防范地灾风险。守牢债务风险底线。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举措、攻坚的精神、高效的服务破解债务难题,持续推进“筹钱、清欠、转固、变现”专项工作,推动主体健身、担保清理、非标突破、责任落实。充分利用好中长期贷、固定资产贷、存量国有资产专项贷等政策,进行债务置换。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缓释债务风险。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提升社会治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坚持和完善每月研究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抓好公共安全监管,建成雪亮工程。坚决贯彻“五个零发生”工作要求,为水城经济社会提供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七)坚持人民至上,奋力而为量力而行保水城民生。持续用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筑牢就业民生之本。坚持以稳就业为主线,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深入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就业项目,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技能培训800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以上,“订单式”输出劳动力4.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


    夯实教育民生之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0%、99.3%、95%。全力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持续推进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建成投用花戛吴王等4所幼儿园。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下大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持续推进集团化、学区制、一校制和片区办学,认真落实“双减”政策,遴选培育公办义务教育强校计划项目学校12所。建成投用顺场法德小学,推动金竹林小学、杨梅小学、金竹林中学二期等项目落地建设。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将市二十三中打造成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稳步推进市八中、市七中省级示范高中创建。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成区职校经开区校区,启动区职校国家“双优计划”创建。围绕水城产业体系开设教学专业,全面开展“订单培训”,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强化校园安全,为全区252所学校增设减速带等交通安全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保障医疗民生之需。深入推进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九个专项行动”,推进区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创建,不断提升区妇幼保健院妇幼专科服务能力,建成区肿瘤康复医院、精神康复医院、石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龙场、米箩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启动都格和野钟卫生院扩建项目。搭建学研用转化平台,建成医疗博士工作站和教授工作室各2个。创新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引入机制,建立省、市、区3级骨干医生人才库,招引基层卫生人才330名。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完成5个以上省级示范中医馆创建,在村卫生室推广中医适宜性技术,实现村卫生室中医服务全覆盖。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新冠“乙类乙管”要求,保障药品、医疗设备供给,提升救治能力,密切开展疫情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完善社保民生之依。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保尽保。落实低保、社保提标扩面要求。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惠民惠农政策。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关爱,提升社会救助管理和福利保障水平。


    丰富文化民生之魂。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提高文化供给质量,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持续传承发扬“三线”文化、红色文化,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刺绣、蜡染、民族歌舞等民族民俗文化,扶持水城农民画等本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继续做好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意识形态、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保密等工作,全力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计生协会、红十字会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回答好中国式现代化水城之问,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区政府系统要牢记“三个务必”,在推进水城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担起更大责任、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一)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思想引领力。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动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坚决把政府的工作更加严格纳入法治轨道,规范行政裁量权,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委监委、审计、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多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政府公信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落实力。坚持把执行力作为政府系统的生命力,坚决整治不良作风,树立实干新风,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一心为民、一心为公、心无旁骛、担当尽责,一门心思抓发展,狠抓工作落实见效。


    (四)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拒腐免疫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坚决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宽容改革失误者,褒奖奋进实干者,坚决为担当者担当。 


    各位代表!伟大新时代,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实干担当、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凉都∙康养水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