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66|回复: 0

[贵州] 2023年息烽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20:03
  • 签到天数: 734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371
    发表于 2023-9-4 2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息烽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息烽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息烽县人民政府县长  何 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监督支持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积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持续发扬“拼、抢、赶”精气神,基本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为书写新时代“强省会”息烽篇章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力以赴抓经济发展,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11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9%、14.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9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同口径增长10.92%。实现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20元、20197元,分别增长5.5%、6.9%,分别排名全市第4位、第1位。

    二是产业投资支撑凸显。着眼打基础,利长远,谋划储备项目908个,总投资657.82亿元。争取专项债5.49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3.18亿元,实施重大项目21个。入库入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7个,其中产业投资额占比68.17%,增长12%。

    三是消费增长砥砺前行。组织6000余家商户企业参加“多彩贵州·助商惠民”、贵阳贵安购房契税等消费券活动。商品房销售17.14 万平方米。新增商超面积1.2万平方米。万汇城商贸综合体商户入驻率达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7亿元,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分别增长14.6%、10.8%、26.4%、13.7%。持续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果,网络零售额达1.2亿元。

    二、全力以赴抓实体产业,接续了发展“好势头”

    一是工业蓄势奋发。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基本形成以磷化工为主导,健康医药(化学药)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格局。磷化工主导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建成20万吨电池级磷酸二氢铵、3万吨无水氟化氢、50万吨智能肥一期(20万吨)、10万吨膨化肥等项目并投产,启动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项目,建成及在建项目达产后可增加产值50亿元;建成3万吨磷酸铁、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一期(3万吨),启动6万吨磷酸铁、10万吨磷酸铁锂、2万吨电池回收等项目,建成及在建项目达产后可增加产值298亿元。健康医药(化学药)特色产业逐具雏形,完成化学原料药一期场平555亩,建成厂房5万平方米,签约落地中森医药、澄华生物、湖南复瑞、建业化工等4家企业,投资项目建成后可增加产值14.15亿元。园区基础配套更加完善,新增工业用地4.54平方公里,新增收储工业用地1205亩。开工标准厂房35.6万平方米、建成20万平方米。新建及改扩建园区道路5.3公里、管网15公里、电网3.3公里。启动热电联产、两岔河水库等配套项目建设。建成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管控平台等项目,化工园区安全评级顺利通过复核,达到C级(一般风险等级)标准,提高了化工产业竞争力。

    二是农业稳扎稳打。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3+1”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613元,增长16.2%,增幅全市排名第二。完成粮食播种19.68万亩、产量6.22万吨。县级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1600亩,亩均增产1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持续推进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生猪出栏9.17万头、生态家禽出栏915万羽、水产品产量1902吨、猕猴桃产量1.5万吨、蔬菜产量48.36万吨、食用菌产量3159吨。引进父母代种鸡苗10万套,年供优质鸡苗1400万羽。石硐镇中坝村、养龙司镇灯塔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新增认定绿色食品3个,新增认定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星级种养殖大户67家,四类经营主体累计达2786家。主营业务收入5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达79家,预计完成加工产值98.25亿元,加工转化率达65.28%。

    三是旅游业负重前行。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建成投用,息烽集中营旧址完成维修改造,猫洞村红色美丽村庄揭牌开庄。完成南山驿站温泉提质改造、温泉疗养院康养楼主体工程建设,南山·天沐温泉即将启动运营,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项目有序推进,狮子脑、娘子庄园等一批农旅庄园蓬勃兴起。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入选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代表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息烽温泉荣获全省首批“金汤级温泉度假地”“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称号。南山驿站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文化体育旅游省级示范点1个,新增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推出“红色息烽·心粽有您”端午文旅周、“开启红色之旅·乐享息烽之夏”息烽避暑季、温泉季等系列活动。建成乌江河畔“阿曼达·贝拉山”、南山驿站“然尔营”等露营基地,成功举办息烽山地露营节。全年接待游客586.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58.55亿元,过夜游客44.2万人次,人均花费突破1000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3亿元。

    三、全力以赴抓城乡融合,外化了共享“新理念”

    一是城乡布局不断完善。完成息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报告编制,报批启用“三区三线”成果,划定耕地保护面积251.43平方公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43.21平方公里、生态红线保护面积182.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36.87平方公里。完成《息烽县南山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息烽县14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等规划编制。城市不断更新扩容,城镇化率达到48.57%。建成贵金古高速息烽境内主线路基15.7公里、“双石”互通连接线息烽段9公里、美丽农村路23公里、村道安防工程34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基本建成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115套、5G通讯基站522座、充电桩31个。中央广场、盛世名门、富熙嘉园等一批商住项目加速推进。中坝水库实现下闸蓄水。

    二是城乡品质不断提升。以“四图四卡”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建设15分钟基础保障型生活圈3个,新增公共停车位520个,引进生鲜超市2个,改造棚户区200户、老旧小区528户、背街小巷24条,建成各类管网107.25公里。以“两图一卡”工作指引纵深推进农村“五治”,完成农房风貌整治1380户,创建各类示范点3个(农民集中居住示范点1个、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示范点2个),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人口1万人,完成18个行政村320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改建)农村户厕6446户,实现农村外运垃圾减量72.12%,制止滥办酒席133起,农村“五治”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三是城乡生态不断改善。完成2021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及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21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1%。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投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万吨。息烽河出境断面稳定达标,地表水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一般工业固废安全处置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100%,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7.17%。建成县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1座、分类收集间33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8.21%。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48.6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6.44%。新增营造林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59.67%。

    四、全力以赴抓环境优化,释放了发展“新活力”

    一是锐意改革激活力。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等9大专项改革事项、60个改革要点有序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效初显,探索形成了“1+3+6”宅改制度体系,建成并运营贵阳首家县级农村产权运营中心,宅基地确权登记3.2万宗、挂牌交易555宗2511.89万元、抵押贷款170笔1536.39万元,初步实现了宅基地“产权化、市场化、金融化”目标。“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合并取消县级权责事项102项,减少办理环节200余个,平均缩减承诺办结时限5天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785个,全程网办率达85.55%。成立息烽经开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实现涉企服务事项“园区事园区办”。

    二是持续开放添活力。新增备案进出口资质企业6家。象道物流项目建成投运,年吞吐量达300万吨,填补了我县多式联运行业空白。签约农业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51.12亿元。有序洽谈中船派瑞1.5万吨三氟化氮特种气体、重庆蓝杰45万吨综合净水剂等项目10个,总投资51亿元。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69.48亿元。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扶持资金2529.64万元。

    三是惠企纾困增活力。强化新国发2号文件、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及省、市提振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宣传落实,实现政策知晓度达100%,满意度达98%以上,减免税费4.5亿元、留抵退税5.9亿元,帮助38户企业融资贷款2.17亿元,发放创业帮扶贷款3130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88.14万元。新增“四上”企业17家,市场主体累计3.9万余户,增长25.65%。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依法查办侵权及制售假冒伪劣案件98件,核审行政处罚案件170件,市场秩序持续稳定。2021年营商环境排名全省13位。

    五、全力以赴抓民生改善,提升了人民“幸福感”

    一是教育文化事业持续向好。招聘教师130名,引进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13人。建成振中小学、第三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159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09%、普惠率达93.74%、示范率达63.7%,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08%。荣获贵阳市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一等奖,县第一中学荣获大型高中学校“入出口”成绩评估一等奖。全县4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达到“公办强校”培育校水平。完成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53个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成功申报市、县非遗传承项目23项。修缮文物保护单位2处,建成图书共享系统3个、应急广播终端2855个。

    二是体育卫生事业持续加强。100%行政村及90%的30户以上自然村寨均建有全民健身小广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4平方米。新增智能健身驿站、社区多功能球场各1个,建成健身路径工程9个、绿色健身步道10公里。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县人民医院确立为白内障重大疾病定点医疗机构。新建县中医医院病理诊断中心、口腔中心。县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评。乡镇卫生院和村(居)卫生室标准化率100%。群众就医满意度达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三是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完善。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132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9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2591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9.88%。实行城乡低保一体化,发放低保、特困供养、高龄补贴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86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达92.5%、95.1%、91.5%、92.5%,发放各类社会保险待遇5.32亿元。新建及提质改造养老服务站、敬老院等4个,新增护理型床位60个。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12个,增加1.32个。发放各类优抚资金1309.78万元,安置退役士兵7名。办理“十件实事”55件。

    六、全力以赴抓疫情防控,落实了防疫“总策略”

    一是筑牢了外防输入的防线。全面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牢牢守住重点关口,严格外来重点风险人员排查,完善核酸检测预警机制,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疫网,全年排查风险人员13.48万人次,设置县域全员核酸检测点297个、常态化便民服务核酸检测点100个、开展核酸检测486.32万人次,完成省固定核酸检测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新增核酸检测设备5台,日检测能力从3.6万人提升到11.6万人(1:20采样管),投入防疫资金7500余万元,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守住了内防扩散的战线。强化社会面重点风险人员管控,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二对一等相应措施,全年管控社会面重点风险人员1.5万人。夯实集中隔离管控,规范场所设置、责任落实、人员管理、隔离转运、问题整改,全县储备隔离场所14个、房间1348间,最高峰时启用隔离场所9个、房间939间,累计集中隔离2138人,实现了交叉感染为零、风险外溢为零的目标。

    三是兜住了保健康、防重症的底线。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建立专项健康档案,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制度,定期开展健康监测。加强疫苗接种,夯实免疫屏障,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达90.89%。强化医疗资源供给,全面预防重症发生,设置发热门诊(诊室)14个、阳性病区床位1310张、重症监护单元床位57张。有序疏导诊疗需求,全力做好用药供给和转诊服务,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全力以赴抓安全稳定,筑牢了风险“防火墙”

    一是安全生产稳中向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集中攻坚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查出安全隐患10820条,整改率99.7%。完成国务院安全督导帮扶组反馈问题整改282个,整改率99.6%。立案查处违法行为411起,追责问责378人次。组建现场应急救援队伍33支、1247人。成立县级消防工作服务中心和11个乡(镇、街道)消防工作服务所,建成应急救援站3个、小型消防工作站2个。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是平安建设持续巩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未发生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和网络舆情炒作事件。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运行,网格员配备率、联户长到位率100%。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行动、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等,刑事案同比下降7.89%,盗窃案同比下降47.9%,电诈案同比下降36.36%,接触性诈骗、扒窃等“零发案”。全县吸毒人员存量减少37.22%。2022年获2017—2020年度平安贵州建设示范县称号。

    三是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强化政府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积极盘活各类资源资产,压减一般性公共支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及群体性事件风险管控,行政立案查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1起,银行信贷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平稳可控。推动信访工作基础能力建设,持续巩固提升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获“贵州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八、全力以赴抓效能提升,增强了队伍“战斗力”

    一是作风建设持续加强。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入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六个大力整治”,持续向“庸、懒、散、软、浮、推”等作风顽疾亮剑宣战。坚持“抓作风、优环境、促发展”,问责干部51人,形成强烈警醒警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正、硬、严、实”的良好作风,提振“拼、抢、赶”的精气神,不断拧紧思想“螺丝”、行动“发条”,一心为民的情怀进一步厚植,奋力争先的合力进一步汇聚,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法治建设持续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110件,办理县政协委员提案141件,办复率、满意率100%。以贵阳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民法典普法宣讲团”开展宣讲和培训240余场,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23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被诉行政案件出庭应诉率100%,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目录4项,合法性审查40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评审项目176个。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构建起了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党纪政务处分99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全县国家安全、国防(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族宗教、地方志、侨务、智力支边、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残联、科协等事业持续取得新成绩。上级直管各单位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进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极不简单、极其艰难的一年,但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奋楫笃行,破解了一个个困难,闯过了一道道关卡,顶住了超预期疫情冲击,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保持了经济增长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得益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向各人民团体、驻县企事业单位、驻县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应急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息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安而不忘危,兴而不忘忧。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外部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期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仍未明显复苏,刚性支出持续增加,经济增长和债务化解压力仍然巨大;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主体,以产业为核心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撑不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道远;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城乡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应对复杂局势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拼、抢、赶”的精气神还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2023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强省会”行动的关键之年,“十四五”规划的中期评估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按照省委全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市委“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和奋力推动“强省会”行动的要求,紧扣县委工作主题、主线、主目标,全力以赴“拼、抢、赶”,努力在推进“一高四强”目标上取得新突破,奋力谱写新征程“强省会”息烽篇章,为息烽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而团结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按照“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及近两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本着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增速要求和能快则快原则,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和10%左右,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65亿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范围内。结合省市安排部署,在推进中争取实现更好结果。

    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工业大突破”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牢牢把握“工业破局”这个关键,聚焦“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实现工业经济总量从100亿级向500亿级跃升,以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链补链强链优结构。全力用活省级化工园区这张“准生证”,聚焦磷化工主导产业,延伸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磷石膏新型建材产业,全力补齐产业发展主链条及支链条,着力推动磷化工产业链配套本地化,将开磷化肥、西洋实业、开瑞科技、航盛等企业纳入50亿、10亿级企业培育,形成引领带动效益。加快用好全省化学原料药产业园这张“唯一牌”,围绕健康医药(化学药),大力发展抗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四大类原料药物,向上发展中间体、向下发展医药制剂,形成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全面启动印染产业园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厂房主体建设,确保达到企业入驻条件,加大与市产控集团联合招商力度,争取园区建设与项目落地紧密衔接,尽快夯实印染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强支撑。全力以赴招引项目,切实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为工业大突破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加快推进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10万吨浓硝酸、6万吨磷酸铁、10万吨磷酸铁锂、2万吨电池回收,以及建业化工、中森医药、湖南复瑞医药中间体等重点项目,确保建成并投产。力争启动10万吨电解液二期、5万吨磷酸锰铁锂、硅碳负极材料、澄华生物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1.5万吨三氟化氮特种气体、10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再利用等项目实现落地。确保工业投资突破40亿元。

    三是聚焦要素配套强保障。力争收储工业用地1000亩,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当年在建标准厂房招商意向入驻率达50%左右。引进研发、检测等专业服务企业入驻,为制药企业建立共享实验研究、新药筛选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成化学药一期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并投用。全力推进热电联产项目,为化工园区蒸汽配套提供坚实支撑。完成余家坪和洞口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打好基础。加快推进两岔河水库、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给排水保障。争取启动110千伏马田变电站建设,做好化工园区内企业双回路用电保障。深化“园区事园区办”,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二、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县城大提升”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聚力“强县城”行动,以承接人、吸引人、吸附人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县城“四区”建设,促进城市发展“一路向南”融入贵阳,加快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一是持续完善城乡布局。坚持按照构建中部城市更新区、南部城市扩展区、西部产城融合区、北部工业集聚区的“四区”定位,科学编制《息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南部区域加快南山驿站片区开发,推动一路向南发展,深度融入贵阳贵安经济圈。中部区域突出“精准精细精致”,大力实施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提升县城宜居宜业品质。西部区域加快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等文旅项目建设,推动产城旅融合。北部区域依托“一主一特”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工业产业。加快提升城区经济、人口、服务能级,确保新增常住人口0.6万人,城区人口0.3万人,力争城镇化率达50%。

    二是持续提升城乡品质。纵深推进“一圈两场三改”,新建或改造提升农超市场2个,新增公共停车位520个,改造棚户区950户、老旧小区9643户、背街小巷25条、雨污水等管网30公里。全力推进城镇垃圾分类常态化,建设垃圾分类收集间28个,提升垃圾分类星级示范小区3个,打造农村垃圾治理整乡推进示范乡镇2个。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成全省文明城市复查。着力解决“脏、乱、差”等顽疾,加大乱搭乱建、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三是持续夯实城乡基础。建成贵金古高速公路及双石互通连接线息烽段并实现通车。加快完成同城大道新萝至久长段项目建设,打通南连贵阳贵安“主动脉”。完成S308翁洞至毕节(息烽段)公路修复养护工程14公里,启动养龙司村至排杉村三级公路建设。推进息烽港至赶子坡公路改扩建,实施息烽港大塘口港区工程,为发展通江达海的物流贸易疏通“经脉”。启动石硐镇、九庄镇等6个乡镇城镇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50座、充电桩30个。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88套。完成清沙河水库下闸蓄水验收、中坝水库竣工验收。

    三、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三农大发展”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主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把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固成果。持续推进“三落实一巩固”,严格执行“四个不摘”,抓实“3+1”保障和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实现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家庭清零,增速达15%。在保持总体稳定基础上,对现有帮扶政策分类优化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增强脱贫稳定性。以“五个一”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聚焦产业振兴促增收。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建设,确保粮食种植达20万亩以上、产量达6.5万吨以上,蔬菜种植达30万亩次、产量达45万吨以上。着力推进肉鸡(生态家禽)、猕猴桃、生态渔业“一主两辅”等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家禽出栏1200万羽、生猪出栏9.5万头、水产品产量2070吨、猕猴桃产量1.6万吨、其它水果产量11万吨以上。新增认定绿色食品2个、四类经营主体200家。推进农产品加工稳健发展,实施960万羽肉鸡屠宰、生猪屠宰加工、粮食烘干、刺梨全产业链等项目,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力争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达7%。

    三是聚焦乡村建设优环境。持续推进农村“五治”,创建农民集中居住、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示范点各1个,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个,完成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5个,优化垃圾收集点892个,实现农村垃圾减量80%,新建(改建)户厕394户,整改销号问题户厕227户,坚持“两书一约一会”规范,持续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新风尚。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人口2.5万人。持续升级农村电网,实现乡村供电可靠率达99.96%。深入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实施城乡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公里以上。

    四、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旅游大提质”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坚定不移聚力“强旅游”行动,用好“红色”“温泉”两大特别资源和“生态、乡村”两大优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度假康养目的地、山地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业化,奋力推进旅游大提质。

    一是丰富旅游业态。充分用好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平台,整合两个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乌江峡)红色资源,启动乌江峡景区实质性开发,加快发展研学旅相融合的文旅产业,力争年接待培训团队700个以上。实现南山·天沐温泉投入运营,持续完善温泉疗养院、南山驿站温泉的服务配套,加快发展氡温泉康养产业。推动南山驿站景区提质升级,力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南山驿站景区、狮子脑农业生态园、娘子庄园等,大力推进露营、民宿产业发展。以“水东乡舍”为引领,扎实做好农村闲置房产、土地盘活的大文章。力争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建成投运。办好全国滑翔伞、越野跑等体育赛事活动。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打造赏花海、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等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推动热门景点出圈,把息烽建设成为贵阳、重庆等避暑游和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接待过夜游客突破50万人次,游客人均花费1000元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4亿元。

    二是释放消费活力。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旅游加快恢复发展。加快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力争完成中央广场项目建设,引进高端商家入驻,推动消费升级,焕发十字街商圈新活力。利用高铁站前广场资源,打造息烽商业“新窗口”。持续推进万汇城商贸综合体建设。围绕“三圈两区多点”夜间经济发展布局,策划开展红色体验、温泉康养、民俗文化、美食购物、休闲度假等主题消费活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与评定5个以上,新增培育旅游市场主体200家以上,全力引进培育特色餐饮店、品牌特色店、连锁便利店15家以上,改造提升优质商铺10个以上。全年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达60家以上。

    三是优化配套服务。加大推广应用“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力度,积极上传A级景区、文化场馆、度假温泉等推文资料,全面推介息烽旅游资源。立足本地产品,整合区域商品,推进狮子脑农业生态园、堡子半边天文化陈列馆与周边农户合作,生产开发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等旅游商品。加大阳菲葡萄酒、味美食品、苗姑娘等旅游商品骨干企业扶持培育力度,提升旅游商品有效供给。推动辣子鸡、贡米为代表的本地品牌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村快递物流共配率达30%,为旅游商品销售、农产品进城打好物流基础,确保网络零售额实现稳步增长。

    五、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环境大优化”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坚持把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赚不赚钱、清不清廉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标尺,认真落实“优环境十条”,持续促进营商环境大优化。

    一是坚定不移抓改革。做好“宅改”大文章,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示范村11个,统筹推进“1+1”混合制改革等示范点6个以上,促进城乡要素双向奔赴,实现农村资源挂牌交易累计突破1亿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00笔以上。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审批效率,实现一般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100%,确保全省营商环境评估综合排名保持在前20位。加快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实现全县11个乡(镇、街道)、179个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站)全覆盖。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息烽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持续抓好石硐大洪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深化石硐“六权共享”、养龙司“六个农民”模式,探索创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农村社会治理新路。统筹推进其它改革试点示范。

    二是坚定不移稳主体。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力争“贵商易”平台注册率提升至80%以上,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深入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和留抵退税、就业稳岗等惠企纾困政策,让企业安心落地、安心发展。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构建更加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净增市场主体2400户,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业企业5户、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2户。

    三是坚定不移促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链集群,确保引进央企1家、优强企业20家。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00万美元。支持象道物流发展多式联运,力争培育成A级物流企业。

    六、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生态大保护”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息烽一泓清水、一山青绿,让绿水青山成为息烽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一是坚决护好绿色生态底色。持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落实森林管护面积74万亩以上,完成营造林(低效林改造)1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以下,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推进河湖“清四乱”,确保地表水达到功能区要求,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加强小寨坝片区、温泉片区大气管控,严格工地扬尘、露天焚烧等治理,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

    二是坚决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三磷”问题整治为重点,全力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的整改。完成1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持续开展乌江“十年禁渔”,守好乌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确保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三是坚决走好绿色发展道路。稳步推进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节能降碳协同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5%,单位GDP能耗下降3.2%。深入推进“以渣定产”,优化调整磷石膏利用结构,加大产品推广应用力度,支持新型建材企业健康发展,力争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为精细磷化工产业壮大腾出环保空间。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农作物绿色防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持续巩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利用林地面积2.5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利用林地面积达1万亩。

    七、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民生大改善”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力“强民生”行动,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民生实事,奋力推进民生大改善。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优先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落实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就业优惠政策,持续开展好高校毕业生留筑工作,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84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到70%以上。加大农民工工资拖欠清欠力度,保障劳有所得。

    二是兜牢社会民生底线。持续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城乡医保一体化、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抓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达92.7%、96.8%、91.7%、92.5%。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站)2个。不断满足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5个。切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进一步巩固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

    三是提升健康文化素养。全面贯彻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精准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切实筑牢健康防线。完成县公共医疗救治中心建设,建成县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治疗”项目,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健全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新建2个“县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实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全覆盖。实施行政村或自然村寨农体工程器材维修更换项目26个,建设多功能球场1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条、绿色健身步道10公里,提升改造适老体育健身场地3个。建成乡(镇、街道)文化站2个、村(居)文化中心40个,组织开展文军服务进社区、公益电影放映、苗族“四月八”等活动。

    八、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人才大汇聚”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始终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全县人才“引、育、用、留”等,为息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息烽县第三小学、第四幼儿园。持续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县级示范幼儿园1所,达标改造幼儿园1所,学前教育公办率持续保持60%以上,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与息烽县第一中学教育发展联盟,完成息烽县第一中学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复评,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创特发展。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发展。

    二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不断加快高品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步伐。接续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积极探索“新乡贤+村集体”发展模式。建立高校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深入开展校政企合作。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让青年人才更好成长、更快发展。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60名,其他各类人才2500名,不断优化全县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总量。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赋能。加快推进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市化学药原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为我县健康医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提供创新动力支撑。推动中森医药在息烽建设“贵州省化学药专业孵化器”。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支,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5亿元,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亿元以上。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引进大数据优强企业2家。

    九、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社会治理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是坚决守好安全生产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巩固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组提出问题整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集中攻坚和“打非治违”等成效,常态化开展危险化学品、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煤矿及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风险排查治理,从源头防范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力争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实现“双降”。统筹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工作。

    二是坚决守好社会稳定底线。深化平安息烽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对标贵阳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目标任务,巩固禁毒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降低刑事发案率,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成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抓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行动,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联户,大事不出乡镇、街道”。

    三是坚决守好风险防控底线。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管理,推动工作责任制落地落细落实,坚决守好主阵地。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做好重点领域支出保障,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和整治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作风建设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历史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全县上下务必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争做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为推动息烽高质量发展交出满意的答卷。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向县委报告,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办好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整改及结果运用。加强政务公开,提升政府透明度。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重大项目法制审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全力推进“六型”政府建设,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是坚持为民勤政。狠抓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深化“庸、懒、散、软、浮、推”作风整肃,进一步保持“正、硬、严、实”良好作风、提振“拼、抢、赶”精气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全方位、全过程为群众、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坚持廉洁从政。始终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廉政建设及警示教育,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政用权、为民用权,坚决打掉权力寻租空间,坚决遏制贪污腐败现象,坚决整肃懒政庸政怠政,不断提高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水平,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在召唤着我们,人民在盼望着我们,党和国家在期许着我们。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三个务必”,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韶华,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斗信念,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息烽高质量发展开创“破题”起航、“破局”成势、“破茧”蝶变的崭新局面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词条解释

    (以报告顺次词条为序)

    1.“强省会”: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全省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

    2.“多彩贵州·助商惠民”: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22年5月20日起到12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促消费专项行动。

    3.“一主一特”:“一主”指主导产业磷(煤)化工。“一特”指特色产业健康医药(化学药)。

    4.“3+1”保障:“3”是指教育、医疗、住房保障。“1”是指饮水安全保障。

    5.“一村一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6.“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7.“双石”互通连接线:起点位于石硐镇“双石收费站”,全长27.086km,路基宽度12m。其中:修文县境内道路长15.086km,终点位于六广镇;息烽县境内道路长12km,终点位于青山苗族乡大林口。

    8.“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9.“四图四卡”:把征求到的群众意见清单做成群众需求的“明白卡”和干部工作的“导视图”,把项目清单做成幸福指数的“升级卡”和干部工作的“施工图”,把资金清单做成为民办事的“充值卡”和干部工作的“保障图”,把责任清单做成取信于民的“信用卡”和干部工作的“作战图”。

    10.“一圈两场三改”:“一圈”是指15分钟生活圈。“两场”是指停车场、农贸市场。“三改”是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

    11.“两图一卡”:以村为单位制定农村“五治”工作现状图和作战图,以户为单位张贴农村“五治”明白卡。

    12.农村“五治”:农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

    13.“1+3+6”宅改制度体系:1个主体文件:《息烽县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3个实施细则:《息烽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宅基地资格权管理细则》《息烽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与流转管理细则》《息烽县农村宅基地建房管理实施细则》。6个配套制度:《息烽县农村宅基地及农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指引》《息烽县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动监管执法工作机制》《息烽县村集体产值收益与分配使用管理办法》《息烽县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息烽县农村宅基地合作建房管理办法》《息烽县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宅基地管理章程指引》。

    14.“放管服”:“放”是指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是指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是指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15.“跨省通办”:一种政务服务模式,指群众可在全国任一地市申办规定范围内的高频政务服务,无需多次往返出生地或户籍地即可申请政务事项受理、信息后台审核、邮寄送达。

    16.“园区事园区办”:将涉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放至工业园区,对重大项目签约、注册、开工、投产、运营全程领办代办,对一般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

    17.“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18.“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9.“入出口”成绩:入口成绩是指考进该学校时的成绩,出口成绩是指在该校毕业时取得的成绩。

    20.“公办强校”:2022年,《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将面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围绕严格招生管理、强化学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教学常规、提升办学水平等工作内容,用四年时间,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各区(市、县)基本达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标准,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管理水平、队伍素养、办学质量、群众满意度“四个提升”。

    21.“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首诊,是指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原则上应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所在地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接受首次诊查,并由首诊全科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是否需要转诊。双向转诊,是指需转诊患者原则上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的顺序逐级转诊,急危重症患者可以越级向上转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应及时向下转诊。急慢分治,是指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依据自身技术能力开展医疗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或提供超出本单位技术能力的医疗服务。上下联动,是指加快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提高服务基层能力,落实双向转诊职责,合理分流患者,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局面。

    22.防疫“总策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

    23.“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

    24.“四早”要求: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25.“打非治违”: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行为的简称。

    26.“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一中心”是指县、乡(镇、街道)、村(居)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张网”是指城镇社区以楼栋、小型居民小区或200—300户为单位划分的网格,农村将自然村落、村民小组按照150户左右划分的网格。“十联户”是指在农村,在村民小组(自然村落)内按10户标准划分“十联户”单元;在城市,以楼栋为基本单元划分十联户,20户以下(含20户)划分1个联户单元,超过20户的结合楼层实际划分为多个联户单元。

    27.“三无”:无重复上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

    28.“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29.“六个大力整治”:大力整治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文山会海、官僚作风、弄虚作假。

    30.“三公”经费: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31.“四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32.“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33.“四区一高地”: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34.“四主四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路径,做到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

    35.“一高四强”:“一高”是指GDP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四强”是指实体强、县城强、三农强、治理强。

    36.“三落实一巩固”: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提质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7.“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8.“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39.“五个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

    40.“一主两辅”:“一主”是指肉鸡(生态家禽)。“两辅”是指猕猴桃、生态渔业。

    41.“两书一约一会”:“两书”是指党员干部的承诺书、全体村民的告知书。“一约”是指村规民约。“一会”是指红白理事会。

    42.“三圈两区多点”:“三圈”是指十字街夜间经济圈、阳朗夜间经济圈、平安驛夜间经济圈。“两区”是指以南山天沐温泉为焦点的夜间中高端消费集聚区、以南山田园综合体为平台的夜间美景休闲娱乐集聚区。“多点”:是指依托养龙司镇娘子庄园、锦秀桃园、流长镇狮子脑农业生态园等市场主体,丰富乡村夜间业态、培育新型消费,实现乡村夜间经济多点开花。

    43.“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术,通过一个二维码将专业化的旅游资讯、个性化的产品服务进行多维度、立体式、精准化传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智慧旅游服务。

    44.“优环境十条”:全力做优“贵人服务”品牌,全力建好“贵商易”“招商易”平台,全力建设市县政务大厅,全力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全力建强党群服务中心,全力推行“一网办”,全力推行“一窗办”,全力推行“一次办”,全力推行“一表办”,全力推行“一站办”。

    45.“1+1”混合制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混合发展。

    46.“一窗受理”:项目办理时涉及到一个部门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由该部门政务大厅综合窗口负责统一受理,材料内部流转,窗口统一发证的审批行为。

    47.“六权共享”:弱有所扶收益权、土地入股收益权、劳有所得收益权、老有所养收益权、社会治理收益权、环境保护收益权。

    48.“六个农民”:感恩农民、守法农民、孝顺农民、诚信农民、奋发农民、文明农民。

    49.“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0.“贵人服务”:把每个办事企业、办事群众真正作为“贵人”来对待,不断拓展政务服务内涵,夯实政务服务基础,健全政务服务功能,创新政务服务方式,转变政务服务作风,提升政务服务品质。

    51.“贵商易”平台:是省内统一的对企综合服务入口,精准提供找政策、找政府、找市场、找服务、找人才、找资金的“六找”服务。

    52.河湖“清四乱”: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53.“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包括磷肥、含磷农药、黄磷制造等)和磷石膏库。

    54.“十年禁渔”: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禁止捕捞天然渔业资源的政策。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截止日期为2030年1月1日24时结束。

    55.“无废城市”: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56.“以渣定产”: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磷石膏“以渣定产”,按照“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原则,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倒逼磷化工企业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和转型升级。具体为企业产生多少磷石膏必须消纳,如果消纳不了,企业的磷酸、化肥生产量计划就会相应的减少。

    57.“新乡贤”回归: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新乡贤到农村干事创业。

    58.“人才安居”工程:贵阳市实施的人才住房保障相关工作,分类打造人才小镇、高级人才公寓、青年人才公寓、“筑梦驿站”等。

    59.“枫桥经验”: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60.“六型”政府:“忠诚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担当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廉洁型”政府。

    61.“三个务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三个务必”的重大要求,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