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97|回复: 0

[广西] 2023年桂平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730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383
    发表于 2023-8-17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桂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7日在桂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 长  黄德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也是桂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纵深推进“五大振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连续17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连续11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先后荣获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自治区卫生城市、全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先进县、全区投资促进工作先进县等60多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荣誉。

    ——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8年来首次超出全区平均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4%。

    ——工业经济突破发展。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振兴”,实施产业项目150个,工业投资增长5.6%;为工业类项目供地87宗共计4927亩,面积超前三年总和,增速位居贵港第一。五个产业园区产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20.3%,产业集群总产值增长89.2%,几近翻番。工业经济新框架基本形成,桂平市绿色家居循环产业园获认定为第四批广西轻工园,木业加工和高端家居等产业集群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工业经济的新支柱。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增长36%,增速位居贵港第一;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新签约项目51个,合同投资额178.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2%。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数37个,投资额占比97%;制造业项目46个,投资额占比84%。引进外资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三类500强”企业1家。招商到位资金154.3亿元,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达60%,是历年来引进项目最快最有效、制造业项目占比最高实力最强的一年。

    ——投融资改革勇毅前行。新成立桂平市交通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属平台公司达3家,共完成融资50亿元,完成投资34.4亿元,有力领跑全市项目建设。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立项2.6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收储14.5万亩。突出抓好项目策划包装,获得自治区下达政府债券资金15.7亿元,增长280%;新增PPP项目3个,总投资24.8亿元,在库PPP项目达10个,总投资64亿元;新增EOD项目3个,总投资84亿元。连续两年获全区PPP工作绩效考评奖励,PPP和EOD项目在库投资规模和新增入库投资规模均居贵港第一、全区前列,是历年来项目入库和融资数量最多的一年。

    ——社会民生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增长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3.3%。全面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聚焦“七位一路一市场”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新增学校学位1.3万个、医疗床位837张、岗位2.2万个、车位4164个、房位4511个、蹲位50个,19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福新小学、蒙圩机场军民小学、大藤峡实验小学等一批中小学建设项目建成招生,南木绕镇公路建成通车,停滞多年的西山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是历年来民生工程投入最多、开工最多、竣工最多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产业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出台工业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保生产、保用工、保通畅;强化工业投融资支持,落实企业融资3.8亿元,获批园区专项债券2.2亿元;着力培育木材加工、纺织服装、船舶修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乐林高端家居产业园、桥裕纸业、宏信船舶二期等19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闽桂木业产业园等23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园区功能载体升级,按照“八个一”标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长安工业园区率先达到“八个一”标准。

    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完成撂荒耕地治理2.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9.2%,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区第一;实施生猪“铁桶计划”,生猪出栏增长5.4%;完成荔枝、龙眼品种改良4.7万亩,水果、中药材、茶叶产量分别增长15.1%、9.3%和40%;新增稻虾综合种养基地4.2万亩,小龙虾产量1.4万吨,综合年产值达11.1亿元,排名贵港第一;新增和提档升级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各1个,新增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示范家庭农场1家,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是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培优计划,全年新增月度入库企业25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9家,服务业质量大幅提升。成功举办首届“牛王节”“富硒小龙虾啤酒美食节”等一系列促销活动,消费市场加快恢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4.3%、7.8%、7%和7.5%。纵深推进“文旅振兴”,与广西旅发集团合作的梦幻水云涧等7个子项目顺利推进,桂澳风情街等旅游新场所投入使用,顺利承办“体总杯”全国社区运动会街头篮球系列赛启动仪式、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三个项目比赛,西山风景名胜区入选广西研学旅行精品路线,西山村入选第一批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消费分别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72.8%和65.7%。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实施自治区、贵港市和桂平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460个,新开工58个,竣工32个,完成投资201.7亿元;其中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30个,完成投资占比115.5%;贵港市层面重大项目113个,完成投资占比117.2%。推进“五个一百”项目建设99个,完成投资占比123.5%。积极抢抓国家层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宏观政策窗口期,实施“五网”项目62个,完成投资72.6亿元,占比达贵港市47.5%。征地拆迁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征地4418亩,房屋拆迁3.2万平方米。提前一个月完成桂平蒙圩机场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军民两用机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影响深远的主城区“三江六岸”生态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右岸第二台机组投产发电,运行机组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

    (三)狠抓改革开放创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138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好“马上办”组合拳,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100%,行政许可办理提速87.8%,一次不用跑事项提高到99.7%,现场即时办结率提高到60.4%。推进消防、人防、工程施工许可“三证合一”改革,审批提速85%。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投放“桂惠贷”54.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810户,投放金额和户数均位居全区县级第一。深入推进企业开办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多领域放开市场准入,新增市场主体增长11%。在产业园区建立健全帮办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县域营商环境排名上升至全区第二名,创历史最佳。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全市外贸企业达28家,利用外资企业达17家,实际引进外资65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

    (四)狠抓城乡一体发展。实施市政重大项目17个,完成投资2.5亿元。兴桂路二期、糖厂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开工建设,城区主干道四路提升改造工程部分竣工投入使用,沙岗大桥、城区智慧停车、中医院立体停车场、第二水源江南水厂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城区供水主管网改造铺设8公里。攻坚开展城市环境治理行动,铁手腕整治城市顽疾,常态化保洁达3.4平方公里,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36户。完善大交通网络,实施各类重大交通项目18个,完成投资19.8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项目166个,完成投资3.6亿元;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屯路项目165个,完成投资5123万元;垌心至金田等乡乡通二级路建成通车,平南至武宣高速公路即将全线通车;加快推进G358东塔至镇隆公路“二改一”等26个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将高速大洋出口至大湾公路等15个公路项目补列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全面开工,新建续建水利项目103个,完成水利项目投资3.2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9个,惠及群众近46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4%。落实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审批新建农房3190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9户,农村户厕改造495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扬尘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优良天数比率97.3%,PM2.5指标优于年度考核要求,获超额加分。土壤环境状况保持安全,全年无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容、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顺利竣工,全市18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和1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全面推行“田长制”“林长制”“河长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治理,完成问题整改22个,主要江河水断面、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行动,完成新造林2.4万亩。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万元GDP能耗、用水量实现双下降,在全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转型发展现场推进会作经验交流发言。

    (六)狠抓社会民生保障。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6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次,获评为全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示范县,连续5年获评为全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先进地区。实施教育项目119个,完成投资3亿元,新增中小学校3所、公办幼儿园9所、普惠性幼儿园认定125所。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市中医院外科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2号住院楼、江北院区发热门诊楼、后勤楼等加快建设,市妇幼保健院长安迁建工程完成主体施工,市第二、第三、第四人民医院相继揭牌使用,全市累计4.6万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健康帮扶政策,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获批自治区级卫生乡镇14个、卫生村54个。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2万人,占年度任务104%;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了5.4%和7.9%,发放救助资金3.3亿元。新增养老床位150张。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益改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成效明显,反映桂平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广受好评,桂平籍梁玉莹获2022年“中国好声音”全国总冠军。解决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问题1850宗,化解国贸大厦等10多个小区楼盘历史遗留问题。成功防御了七轮集中性强降雨和台风引发的洪涝灾害,打赢了多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疫情和舆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无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安全稳定考评全区排名从第67名提升至第15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国防动员得到加强,社会化拥军平台持续拓展,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发展,宗教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机关事务、退役军人、人民防空、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统计调查、外事、侨务、海事、气象、消防、水文、电力、通信、金融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科协、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商联、侨联、社科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出台规范性文件、重要事项文件93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四风”顽症得到有效遏制。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压缩23.7%。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极为不易、难能可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浔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中区贵港直驻浔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桂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陡然增加,叠加我市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风险挑战明显上升。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戮力同心,接续奋战,付出了艰苦努力。虽然部分指标与年初预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积蓄了发展新动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韧性不断显现,始终保持着稳中向好的态势,为今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疫情变化与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改革发展稳定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的增长点不够突出;营商环境和开放水平层次尚需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还不够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还比较重,民生领域、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少数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精神、实干精神,“躺平”思想和作风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既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又要坚定信心信念,坚持问题为导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加力稳增长、提质量,加力增动能、谋创新,加力抓统筹、促协调,加力惠民生、增福祉,加力防风险、保安全,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桂平。

    根据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融入新格局、发展新经济、实现新突破”目标要求,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纵深推进“五大振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开创桂平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和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上级下达目标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抓项目、强投资、保民生、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结构布局,加快推动产业聚集和能级升级。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工业在经济的主导地位,发挥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的引领推动作用,推动经济总量均量增量质量“四量齐升”。

    突出发展特色工业集群。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做强做大做优特色工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以上。严格按照“八个一”标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力,让产业园区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社区、景区。进一步健全木材综合利用体系和全产业链条,向高端家居品牌化迈进,力争市(龙门)木业加工产业园新引进企业12家,建成投产10家以上;深入挖掘整合木乐纺织服装行业资源,着力发展品牌服饰、体育运动户外装备,争取拿到国内知名品牌代工,力争市(木乐)纺织服装产业园新引进企业5家,建成投产3家以上;聚焦新能源船舶新兴产业,紧盯LNG船舶建造资质,加快传统修造智能升级,开拓游艇、公务用船新市场,力争市(大湾)船舶修造产业园新引进企业4家,建成投产3家以上;谋划布局市场热销的“预制菜”产业,积极引进精深加工、冷链配送、仓储物流等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力争市(社坡)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新引进企业5家以上。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契机,积极引进抽水蓄能、分布式光伏等新兴项目,培育壮大风电光伏产业。大力推进市(木圭)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瞄准锰系新材料、基础化工、可降解材料等新兴产业,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西南地区知名的化工产业园区,力争上半年完成自治区化工园区认定批复、征地拆迁工作,引进5家以上投资规模大、行业前景好、社会效益带动强的优质项目,下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加大长安工业区培育,加快闲置土地回收,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教育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区,力争引进新兴产业项目5个以上,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加快恢复商贸文旅业。抢抓“后疫情时代”旅游复兴良机,积极开展“定期门票优惠”等各类旅游促销活动,谋划开展“三月三·民族体育炫”和广西第十五届体育节桂平市系列活动,努力培育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村,挖掘一批休闲旅游增长点,布局一批夜间旅游产品,策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年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消费双双增长15%以上。纵深推进“文旅振兴”,做好“三山一峡”的西山、大藤峡旅游建设大文章。全力加快大藤峡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强化与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战略合作,推动西山泉梦幻水云涧、蟠龙谷一期运营提升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运营,加快桂澳风情街、“三江六岸”城市江景建设,聚力打造全国知名的“运动之城、休闲之都”。聚焦旅游“六要素”,持续完善景区景点“硬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软实力”,把游客请进来、导游招回来、旅行社壮起来,全面提高桂平旅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继续办好“33消费节”等商贸促销活动,积极开展汽车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用好“一城一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文创经济、会展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态,持续提振市场信心,繁荣消费市场,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0家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以上。

    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业。鼓励引导有资源有实力的市场主体积极拥抱新经济,聚力发展网红电商、直播带货、网红打卡、时尚消费等新业态,持续扩大内需,释放经济内生潜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化与有实力有经验的国企合作,重点推动江口东升物流园、汽车商贸城、城乡公交一体化等项目落地。积极谋划蒙圩机场物流园、长安高铁物流园、木乐电商物流园等项目,努力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基地建设项目,提前布局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鼓励企业建设自主物流渠道,整合货运、供销、邮政、快递及社会物流运输资源,加快城乡配送体系建设,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激活广大农村地区消费市场。

    (二)着力资源统筹整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深培厚植特色农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内完成续建新建高标农田1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56万吨以上。加大特色水果培育,持续调优水果品种结构,年内完成荔枝、龙眼品质改良5万亩,创建示范基地20个、总面积1万亩以上。推进茶叶、淮山、肉桂、中药材、竹木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培优壮大“桂字号”农业品牌,促进“桂品出乡”提质扩容,年内申报全国“三品一标”认证2个以上、申报全国富硒农产品2个以上、广西农业品牌目录2个以上。大力实施“桂系猪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扶持壮大肉羊肉牛奶牛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产业化经营,力争生猪出栏增长6%以上,牛羊出栏分别增长9%和7%以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方富硒小龙虾之乡”品牌,大力推广稻虾平养和冬闲田两种本土化稻虾养殖模式,年内新增稻虾面积3.5万亩以上;推动富硒小龙虾交易中心和科普体验营项目建设,打造自治区级小龙虾田园综合体,加快形成小龙虾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鼓励引导“跑道养鱼”等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完善水产品冷冻、保鲜、加工等产业链条,巩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成果。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有序推进乡村规划审批上图入库,畅通农村宅基地审批渠道。强化农房管控,深入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集中收尾工作。全面补齐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短板,按照“七个一”标准建设乡镇,按照“四个一”标准建设村屯。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大藤峡灌区项目进度,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水利项目54个,完成投资2.6亿元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村庄清洁绿化美化,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新建村级生活污水处理项目5个以上。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积极扶持特色小镇建设,每年重点打造3个以上“美丽乡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持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总体稳定,整合投入衔接资金4.2亿元,优化乡村振兴项目,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强化脱贫村、脱贫户产业跟踪指导,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确保建成产业留得住、增效益。打好特色产业开发攻坚战,因势利导合并扩大种养规模,推进脱贫村农产品特色化、优质化,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改进完善乡村治理。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积极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健全“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拓展“一组三会”群众自治机制,严厉打击整治“村霸”。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农民群众争当文明村民。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着力打造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先进典型,以点到面、从线到片,整体提高文明水平。

    (三)着力科教支撑引领,夯实产业特色和发展后劲。纵深推进“科教振兴”,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推进机制,建立“一个重点产业、一个产业政策、一个研发平台、一个投资资金、一个工作专班”。推动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木业加工扩能增效、技术升级,鼓励纺织服装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全产业链集成度,推进锰系新能源材料研究应用,引导和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协会形成科技产业联盟。培育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6项以上,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滚动推进“千企技改”工程,用足用好技改补贴政策,对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设备投入标准,力争推进技改项目20个,完成技改投资9亿元以上。强化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培育,完成培育“双百双新”项目2个以上。

    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教师、专业型班主任、教育家型校长。提升优化医疗人才队伍,打造一批德才兼备、临床业务突出的桂平名医生、名院长、学科带头人。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推进工业领域人才“十百千”工程,更新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加快引进各种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聚焦乡村振兴,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培养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农创客和田秀才。加强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争新增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达600人以上。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贡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继续抓好“双减”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加大教育项目建设投入,合理优化布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32所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8%以上。加快市教育发展PPP一期项目建设,推动浔州高中江北校区、市三中长安校区、长安新区初中、蒙圩机场军民中学、长安新区小学、长安新区幼儿园等项目加快落地。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力争新引进高职院校2所以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技能人才。

    (四)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深化更高水平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自由便利地。

    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推进市属3家平台公司市场化、规范化、多元化运营,年内完成融资8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攻坚推进旅游体制改革,与有实力有经验的国企央企深度合作,对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整合运营,充分释放旅游市场主体经营活力。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大集团大企业开发运营产业园区。探索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营管理。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实施新的绩效管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统筹抓好教育、卫生、环保等重点领域改革。

    强化更高水平开放。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实施利用外资“破零倍增”计划,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用好RCEP优惠税率和原产地规则,稳定木薯干等大宗商品进口,扩大纺织服装、生物化工、林产品等优势商品出口,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突出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链招商,深入推进常态化“走出去”招商、驻点招商,创新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力争招商引资签订正式合同投资额19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占比60%以上。坚持以项目落地论英雄、以亩产看水平,强化重点签约项目落地,力争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以上。

    打造更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办事不求人、办事省时间、办事少花钱”,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政务数据共享,推进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招工用工等常办事项集中办理。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共性服务为个性服务,打造全方位“马上办”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微改革,实现服务方式、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模式“四个简化”。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优化容缺机制,扩大容缺受理、承诺审批覆盖范围,放宽多领域市场准入,力争全年新开办企业增长6%以上。

    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力。支持民营企业大胆讲、大胆扶、大胆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政企合作和政策激励,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民生建设,拉动有效投资。推动各项惠企纾困政策第一时间落到市场主体,做到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加大金融支持,推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效,力争“桂惠贷”投放20亿元以上。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让民营企业在浔州大地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五)着力城市更新拓展,打好打赢城市建设治理攻坚战。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加快补齐城市软硬设施短板,强化城市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围绕滨江山水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定位,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江北新区、长安新区、白兰新区等城市新区开发,开工江北新区的桂金大道、文体艺术中心、污水处理厂、消防站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江六岸”生态改造、黔江南岸生态公园、龙江大道、总部酒店等重大城市项目建设,谋划推进长安新区的凤北大道、如意湖公园及基础设施EOD项目,力争3个新区主要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深入实施老城改造提升工程,推进7个老旧小区共705套住房改造,开工城南和河南两座污水处理厂,完善雨污混接长效治理。正式开工浔州南路,打通禄塘西路、双孖石路等城市“断头路”,竣工城区主干道四路改造提升和43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项目,推动沙岗大桥建成通车,全面疏通城市脉络。加快推进12座公厕建设,推动城区智慧停车、中医院立体停车场和西山广场地下停车场建成使用,新谋划一批立体停车场、农贸市场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让城市建设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体验。

    攻坚推进城市治理。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管在平常、严在日常、抓在经常。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铁手腕整治城市“五乱”。加大数字桂平、智慧桂平建设,努力提升城市“五化”水平。持续推进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扮靓城市景观,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城市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强化城市治理联合执法,全面清理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双违”。争创自治区文明城市。

    完善现代化交通网络。坚持交通先行,深入推进“交通振兴”,加快构建涵盖“铁、公、机、水”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积极协助推进贵港蒙圩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力争早日开工。加快柳州至梧州铁路建设,开工贵港至岑溪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白沙郁江大桥建设,加快谋划浔江东塔大桥、郁江三桥、黔江二桥等重要桥梁项目,贯通江东片区-江北新区-白兰新区-桂平西出口,打造城区“北环路”,加快形成环型城市出入口。积极推进城区“向东西南北区各通一条一级路”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桂平至金田公路“二改一”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推进东塔至蒙圩公路南津变电站段、桂平西出口至龙门工业区等2条一级路,新垌至北市、石龙至白沙等4条二级路早日竣工。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完善通村屯道、农村公路村道安防工程建设。加快港口建设,重点推进大湾等6个码头18个泊位招商建设工作,推动9家老码头完成提档升级。积极谋划大藤峡水利枢纽二线、三线船闸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竣工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项目,提升航运能力水平,致力打造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珠西经济带枢纽中心。

    (六)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屏障。

    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治责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抓实抓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推动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项目实施。持续推进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强化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核心管理制度效能,发挥“一证式”管理效果。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深入开展木圭锰矿等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强化西山风景名胜区、大平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工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厉打击“四非”行为,重点打击在自然保护地内进行非法开矿、修路、筑坝、建设造成生态破坏的行为,确保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市乡村联合监管制度,强化基层环境监管和执法职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高质量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各项工作,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新建续建国家储备林8万亩以上,新造林2万亩以上,建成美丽幸福河湖1条以上。

    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统筹做好能耗“双控”,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严格执行“两高”项目清单管理,积极落实产能置换制度,推进高能耗行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精细化工、家具板材、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探索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文旅康养和生态产品,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设施配套建设,新建充电桩160个以上。深入推进EOD项目,有效整合生态网络、环境修复、区域综合开发以及产业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七)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采取更多暖心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坚决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持续加大援企稳岗扩就业支持力度,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推行柔性监管服务,支持小摊小店活起来、火起来,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6万人次以上。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水平,织密社会保障民生兜底网,推动法定人员社保全覆盖,不断提高低收入人口生活保障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共同富裕。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七位一路一市场”问题,力争新增学校学位1.2万个以上,医疗床位500个以上,岗位2.2万个以上,车位4000个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打通“断头路”3条,新建改造乡镇农贸市场2个以上。

    加快健康桂平建设。贯彻落实中央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加强新冠病毒治疗相关药物储备,提高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持续做好新冠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加快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市第二、第三、第四人民医院新建业务用房项目、市人民医院龙门院区、长安院区、市中医院木乐院区等项目建设,力争市人民医院2号住院楼、江北院区传染病区、外科住院楼、市妇幼保健院长安迁建工程竣工使用。积极争取资金补助,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扩大医疗资源供给。开展“优质基层服务行”创建,年内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比例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积极开展创建健康县市区工作,完善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和基层医疗机构协调发展。加强特色专科、平台专科、薄弱专科,培育一批区内优势专科。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扶持壮大本地特色中草药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三孩生育政策。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作,抓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开展“戏曲进乡村”等系列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文化、黄日葵和胡福田烈士纪念红色文化等特色底蕴,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抓好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规划建设市文体艺术中心、体育公园、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村屯篮球场,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平方米以上,争创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县,提升桂平作为广西唯一“全国武术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着力抓牢安全稳定,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桂平、平安桂平。

    坚守安全红线底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加强预案管理,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自治区20条实施意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促进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乡镇、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等全覆盖。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突出对渡口渡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工贸等领域的生产安全严抓落实,进一步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成果。深入实施反邪教“五大行动”,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政府债务、统计造假、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等领域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列性风险底线。

    推进市域现代化治理。坚持法治桂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严格落实信访“双联机制”,落实处级领导“双包双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强力推进“亮剑六打”系列行动,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进“红格善治工程”达标提质行动,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推行“网格+警格、网格员+警格员”融合联动,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桂平化,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政法宣传网军队伍建设,完善网格舆情监测、导控、处置工作,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统筹推进其他社会事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文化精品、树立先进典型。唱响桂平好声音,讲好桂平好故事。加大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三爱”“五进”活动。努力创建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企业电子统计工作。继续争创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三、加强政府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重任千钧,唯有担当。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转变职能,提升效能,全面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守政治本色,筑牢政治忠诚。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实际行动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确保中央、自治区、贵港市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全部落地落实,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法治建设纵深发展,不断提升法治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强化担当作为,恪守为民之道。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工作。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铁律,牢固树立自觉抓落实的意识,增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躬身入局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凡事打起十二分精神,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简整合督查检查,压缩会议和文件,让广大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

    推进自我革命,正风肃纪反腐。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作风大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营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嘹亮号角。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贵港市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建设产业强、城乡美、百姓富、干劲足的现代化新桂平,奋力谱写新时代桂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