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60|回复: 0

[广西] 2023年北海市海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7:58
  • 签到天数: 730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551
    发表于 2023-8-16 16: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北海市海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9日在海城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海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陈文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五周年,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北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海城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北海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守正创新,主动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2022年海城区成功创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荣获第三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自治区健康促进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多项荣誉,部门共获得国家级荣誉5个,自治区级荣誉22个,为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贡献了海城力量。
    回顾过去的一年,这是海城区极其困难、极为不易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7·12”大规模疫情和多起散发疫情,全区静默和局部区域临时管控,各类市场主体反复受到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三保”压力倍增。但是,隔离的是病毒,管控的是传播,凝聚的是力量。在经历了一轮身体的极度抗压、一场不流血的严峻考验、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后,全区52万人民和8万户市场主体同舟共济、负重拼搏、攻坚克难,战胜了疫情、促进了发展、夯实了基础、增添了活力、锻炼了队伍、经受了考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35亿元,增长2.1%,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4%、6.4%和0.1%,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区本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中有进。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渔业产值达37.83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4.3%,海城区深远海综合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区获评自治区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区本级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0.5%,工业投资增长127.9%,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3.5%。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为201.13亿元、137.84亿元,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为7.96亿元、20.6亿元。第三产业占全市总量的50%,牢牢占据全市的龙头地位。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打好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6682家,增长13.96%。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办理退税金额超8亿元,为213户企业办理社保费用缓缴金额1850万元。积极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举办金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对接会4场,帮助企业达成意向融资需求3.27亿元,为企业落实“桂惠贷”74亿元,惠及企业1700多家。
    ——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全区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4.72%。7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创新产业积分制经验做法入选自治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广西海城农业科技园获批筹建2022年广西农业科技园区。高德街道赤西村勇夺自治区多项荣誉,获评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清廉示范村。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积极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5.32%。投入1.2亿元完成474个“三无”小区和物业小区、40条城市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城市品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中街街道幸福里社区荣获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持续保持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年1200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年6800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抓海洋经济,筑牢向海发展根基。稳步推进精工南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获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用于人工渔礁建设。出让养殖用海31655亩,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企业16家。争取中央网箱补助资金1808万元,新增深水养殖标准网箱226口。引入广西科学院及其所辖企业,开发利用科研用海1266亩,推动海水养殖结构调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5.36万吨,增长3.03%。稳步推进高德渔港扩建工程,顺利完成红树林保护性移植工作。组建乡海公司,助力海洋产业发展。设立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坚持抓工业振兴,推动产业稳产提质。大力贯彻落实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打好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主动服务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综合保税区及区本级工业企业,推动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新项目涠洲12-8E采油平台实现投产,全年贡献工业产值10亿元。积极落实惠企政策,争取扶持资金338.4万元,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万景海产公司获认定为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海近海能源公司获认定为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三)坚持抓第三产业,稳步恢复消费市场。加快推动文邦大厦、富钰大厦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数字经济创业园发展,汇聚企业188家。成立广西首个楼宇新联会,助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新增上规入统服务业企业8家,推动广西兴邦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获认定为自治区级标准化试点(企业类),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获认定为星级物流企业。积极组织商贸、汽车等重点行业参与“33消费节”“汽车下乡”等活动,同步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拉动消费增长。在疫情对旅游产业冲击极大的情况下,紧抓重大节庆活动促消费,成功举办“浪漫滨海·激情广西”夏季文化旅游推广2022年首届广西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北海主场)等文旅活动,扩大消费空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562.41万人次,旅游消费180.56亿元。
    (四)坚持抓招商引资,赋能增动力添活力。持续推动“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开展招商活动124批次,对接中国葛洲坝集团等企业89家,北海市备用(第二)水源建设工程PPP项目落户海城。开展驻点招商,新签约绿色新能源等项目6个,总投资2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70%。全区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其中制造业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58.35%,重点项目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15.28%。布莱顿路绿色新能源汽车换电站项目从正式签协议到第一座换电站建成投入使用,仅用13天时间,做到了“当月引进、当月签约、当月落地、当月投产”。
    (五)坚持抓项目建设,有效促投资稳增长。开展海城战区服务企业攻坚行动,有力推动廉州湾大道、新鸥鹏教育产业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北海火车站提质改造工程、惠铜新材料等项目推进难题。全力推动纳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1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94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226%。稳步推进纳入北海市的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25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5%。积极向上争取资金9.55亿元、地方专项债1亿元,有序推进高德医院新建项目、高德至南康(高德至平阳段)公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顺利开工。江岭路(西南大道-上海路段)、高德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实现完工。海洁食品加工中心的中央厨房项目实现试投产。
    (六)坚持抓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推动“大厅一键取号、前台全科受理、后台同步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实现“一窗通办”“一窗办结”,全年办理政务服务事项51812件,办事效率提升1倍,群众主动好评率达100%。大力推动证照办理便利化,推行企业经营场所承诺制、企业经营范围登记注册规范化等多项改革,企业开办名称“即报即得”、银行开户“即开即得”、营业执照“即办即得”。海城区就医结算一体化和医保服务事项实现北部湾五市跨城通办。
    (七)坚持抓乡村振兴,巩固拓展工作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带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组合拳,稳步提高人均纯收入。设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筹措爱心资金50万元,解决了一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大病支付困难问题。引入第三方运营管理赤西研学基地,接待亲子家庭、中小学生2.2万人次,带动赤西村集体经济创收36万元。投入1022万元建设赤西灌岭垌排灌沟加固等工程,有效改善灌溉面积3900亩。建立“田长+检察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整治耕地“非粮化”393亩。设立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海盈公司获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鲜美来公司入选广西农业企业品牌目录。支持打造涠洲香蕉区域品牌,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立广西首家乡村振兴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带动15名残疾人年人均增收2.1万元。
    (八)坚持抓城市品质,提升文明宜居水平。整合部门职能,分设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管理和交通运输两大部门,奋力推进创城补短板。持续推动创城网格化作战,全力抓好点位达标整治,确保141个上报国检点位全部精准达标。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提升城市整体面貌。组织入户开展创城宣传9.5万人次,推动实现“两个100%、三个不漏”目标。海城区创城工作获市级通报表扬15次,上红榜7次,次数全市最多,创城网申材料连续8个月“零扣分”。坚持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优先,全面实施蓝天保卫战,大力实施“碧水”“净土”工程,PM2.5下降24.3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成效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九)坚持抓民生保障,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千方百计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77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3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41人次,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均达10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牢牢控制在6%以内。西街街道贵州南路社区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行动,新增参保9564人,参保率提升29.8%。落实兜底保障,发放城乡低保金1973.41万元、特困供养金553.18万元。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海合老年公寓启动扩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建档老人1679名,服务时长3.67万小时。率先在全市三个城区中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造,地角卫生院搬迁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60岁以上老年人首针疫苗接种5.5万人。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向海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和苑幼儿园建成开学开园,新增优质学位5000个。深入推进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海城区被列为自治区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试点县、广西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实验区,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连续四年获自治区优秀等级。
    (十)坚持抓风险防范,全力保稳定促发展。持续开展打击电诈、偷越国(边)境等违法犯罪行为,辖区刑事警情下降9.75%,治安警情下降35.19%,年度群众安全感排名广西第10位。设立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中心,加强基层区域治理力量,推动“数字海城”全域治理指挥平台运行,经验做法获评法治日报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海城基层治理经验在《长安》杂志上刊登,治理模式入选广西改革攻坚优秀成果。东街街道茶亭路社区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会议期间的安保维稳工作。成功调解社会矛盾纠纷406件。信访及时受理、处理率100%。扎实开展自建房和燃气两个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预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防范工作,防灾减灾等工作有序开展,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事故发生率下降66.7%。海城区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连续五年获得最高等级A级。
    一年来,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动员和教育工作,双拥共建、人防海防、消防救援、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民族团结进步、审计、统计、档案、保密、地方志、普法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加强政府自身政治建设、廉政建设,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高效政府、法治政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动建设“清廉海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年来,我们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件、政协提案83件,满意率均达100%。区政府被确定为2022年度市人大代表建议承办工作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
    我们不会淡忘,新冠病毒肆虐之时,各级领导一线指挥调度,医务人员迎逆而上,社区干部日夜奋战,爱心企业家暖心相助,机关干部、人民警察、人民教师、社区党员及各界志愿者闻令而动、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抗疫,提供保障,全区人民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形象。一个个共渡难关的暖心瞬间,一次次心手相连的风雨相伴,留下了海城区同心抗疫的集体记忆。兔年新春,我们迎来了山河无恙、岁月安康,迎来了人头攒动、元气满满,迎来了车水马龙、华灯璀璨。
    各位代表!
    回看疫情肆虐的2022年,我们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归根结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央、自治区、北海市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聚成一条心、奋勇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挺身力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城区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抗击疫情倾情付出的“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恢复缓慢。作为批零住餐等传统行业占主导的第三产业,受新冠疫情影响,产业发展波动较大,恢复缓慢。区本级工业基础薄弱。海城区作为北海市中心城区,可开发土地资源逐年减少,现有的环境容量限制了工业产业的发展,区本级规上工业产值占辖区比重不高。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受疫情影响,房地产以及批零住餐等服务业重点税源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导致整体税收收入下降,财政运行仍然十分困难。
    面临新形势下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信心、笃定目标,抱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敢于攻坚克难,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时刻准备着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力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开辟海城事业发展新篇章。
    二、2023年工作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北海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海城新征程上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和全力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贡献海城力量。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区本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力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广西同类城区中排在前列。
    三、2023年工作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牢牢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第一着力点,立足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奋力向海图强。坚持把海洋产业作为奋力向海图强的立足点,推动向海经济提质增效,加快向海发展,深耕蓝色经济。
    发展壮大现代海洋产业。重点依托海城区精工南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深远海综合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区等品牌效应,加快推进冠岭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深水大蚝吊养、贝类生态底播养殖等现代化海洋产业,大力培育一批“国字号”“桂字号”海洋产品品牌。加快完成海城区生态海洋牧场用海报批,积极利用社会资本投放人工鱼礁,开展增殖放流,夯实休闲渔业发展基础。力争年内规划出让养殖用海5万亩以上,新增人工鱼礁560座以上,全区水产品总量增长9%以上,海水养殖总产量增长17%以上。
    加快建设渔港经济圈。加快推进高德渔港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善渔港配套设施,逐步打造集渔获物交易、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圈,与高德古镇片区形成互补,带动周边产业链繁荣发展。发挥乡海公司作用,推进海上旅游、休闲渔业、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开发,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全力振兴工业经济,推动提质扩量。坚持咬住工业补短板、锻长板不放松,坚决打好打赢自治区工业振兴战略和北海市工业强市战略主动仗。
    推动工业稳产扩量。落实惠企和产业扶持政策,坚定不移服务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综合保税区工业企业发展,推动工业稳产量扩增量。持续服务好涠洲12-8E采油平台生产,力争年内贡献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企业提质扩量行动,推动企业上规入统,力争年内实现区本级规上工业企业26家以上目标。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新兴产业企业入选自治区项目库,壮大工业实体经济。着力推动中海油涠洲作业公司等企业加快项目技改和建设,形成工业投资新增量。
    建设水产品加工集聚区。比肩国内最高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标准运行,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建设,做强做优水产品加工业。力争2023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一期),积极引导分散在市区各处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逐步形成园区聚集效应,推动水产品加工产业“抱团式”发展,培育海城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三)大力提振第三产业,激发市场活力。用好用活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扩大服务供给,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服务业恢复发展,持续巩固第三产业在全市的龙头地位。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深入开展高端服务业提升行动,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加快招引一批高端服务业企业区域总部落户,扩大楼宇经济发展载体,汇集服务业发展动力,推动传统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着力引进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经济效益佳的新兴行业企业入驻海城,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千方百计复苏消费市场。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北海市各项促消费政策。紧贴市场需求,服务大型商超、大型车企等商贸企业,聚焦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重点做好“33消费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促消费活动。大力挖掘北部湾广场、北京路、北海老街、高德古镇等商圈的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推动房地产企业加快存量土地开发建设,鼓励各大房企开展团购促销活动,举办购房专场展销会,大力向外宣传推介,积极提升购买需求,抢抓有利时机提高商品房销售量。加快高德古镇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新经济新业态入驻,打造北海城市新的消费中心。科学规划场所场地,打造好夜摊、周末集市、农产品交易集市。推行柔性监管服务,大力支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活下来、火起来,迎接久违的烟火气,跑出蓬勃的加速度,让美好生活继续向前。
    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加快海洁食品加工中心和午托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加大餐饮产品研发力度,推动中央厨房项目全面投产,打造餐饮业新增长点。加快推进国有闲置资产盘活利用,聚力推动光远集团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以食品生产与配送、产业园区投融资、建筑施工、资产管理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年内实现营收2.8亿元以上。整合资源,推动乡海公司投资海洋经济、文化旅游等业务板块,以加快发展,逐步做强做大新成立的国有企业。
    (四)强力抓好招商引资,厚实产业根基。聚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紧扣年度目标,扎实开展精准招商、重点招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全员招商行动。主动围绕北海“六大产业链”,深入推动《海城区全员招商引资工作方案》落实落细,以“六个转变”为抓手,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引资上,实施全员招商引资大行动,形成全员招商、人人招商的浓厚氛围,以招商引资大突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海洋养殖、教育医疗、水产加工为重点,依托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经济效益佳的实体经济项目,重点引进“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项目落户海城。积极主动“走出去”开展招商,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招商区域开展常态化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展多渠道招商。牢固树立精准招商理念,采取专班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商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方式,努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足、亩均效益好、产业成熟度高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大力引进和培育大型商业综合体、高端创意餐厅、大型建材市场、汽车市场,重点打造周边1.5小时消费经济圈,助推经济稳定增长。力争2023年新签约广西区外投资合作项目资金总额30亿元以上,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以上。
    (五)加力推进项目建设,助推经济提速。坚持项目为王、落地为要,深入开展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和扩大有效投资三年行动计划,助推经济提速发展。
    积极策划和包装项目。聚焦产业发展、民生事业,激活土地要素,策划包装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一期)、海城区综合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海城区地角卫生院搬迁建设等一批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力争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审批一批、开工一批”的良好格局。
    全力服务和推动项目建设。主动服务海城战区项目,推动廉州湾大道、廉州湾综合治理项目(一期)、邮轮母港、北海市备用(第二)水源建设工程PPP项目、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一期等项目建设,确保廉州湾建设的重大项目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力服务和配合推进廉州湾大道二期、环岛慢行系统(海城区段)、西南大道延长线、湖北路等道路建设。实现庙山至塑料厂路段路面改造工程、高德至南康(高德至平阳段)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积极推动海城区光伏新能源、新振华大厦等项目落地,引进战略合作企业,助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德医院新建项目、海洁食品加工中心和城区午托配套设施项目等建设。着力推动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市更新。进一步盘活国有企业闲置用地和开发利用好就业用地,最大限度释放土地效能,为项目建设提供要素支撑。
    (六)着力打造旅游强区,彰显滨海魅力。充分利用好自治区支持北海建设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等政策措施,培育好旅游业态,大力塑造魅力海城,加快打造全国独具魅力的旅游强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做实产业融合文章。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做实“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振兴”“旅游+海洋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消费”等产业融合文章,推动文旅产业协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依托赤西研学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赤西村、流下村、黄金北岸等优势资源,统筹推进滨海休闲与乡村文化旅游,白天消费与夜间经济等协调发展。培育既有高端品牌又有平价消费、既有传统文旅产品又有新业态产品的旅游消费市场。支持配合涠洲岛大力发展中高端海景民宿产业,助力提升海城区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地角女民兵连、北海老街丸一药房、涠洲抗日武装起义等红色文化旅游路线,讲好海城革命故事。
    擦亮旅游产业品牌。加快推进高德古镇、高德三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策划推进地之角小镇、地角古炮台公园、流下村非遗产业园、外沙疍家生猛海鲜休闲街区(外沙环岛游)等文旅项目建设。力争推动流下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高德古镇获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赤西村获批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支持涠洲岛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涠洲镇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办好节庆文旅活动。深挖文化内涵,加强特色文旅产品创新培育,加大重大节庆、重点赛事的宣传推介,打造好北海疍家港口美食节、海城“流下盛宴·山海相约”流下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复苏旅游市场,继续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造创新典范。全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落实落细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抓牢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发展壮大赤西村食用菌特色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特色农业,带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发挥赤西研学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高德物流园等项目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强化与涠洲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协调联动,进一步提升工作合力。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支持现有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以市场化、特色化为导向,做优做大农产品品牌,争取一批农产品获评国家“两品一标”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展销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和果蔬生产。
    加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打造一批村容村貌整治示范村。加快推动翁山村委白泥塘至清江分场道路、翁山村委新安村新安垌生产道路硬化工程完工。建设翁山村、老吉车村供水改造工程,铺设总长度约10公里的自来水管道。硬化翁山村屯内道路,安装开江村太阳能路灯,新建马栏村、翁山村排水暗管。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开工建设一批农田水利项目。
    大力塑造创新典范。重点打造赤西村、流下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升级版”,加快赤西塘儿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广西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典范。加快推进赤西乡村旅游配套项目(三期)建设,打造专业研学营地,争创广西一流的创新型乡村研学实践与劳动教育产业发展示范点,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八)力创最优城市质量,打造品质海城。围绕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生态环境,让城市更宜居、更宜业,群众生活品质更美好。
    高质量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海城区是创城的主战场,要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发挥创城主力军作用,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奋斗姿态,深化创城“十大提升工程”,把“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的目标落到实处,为北海市成功拿下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作贡献。坚持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城的重中之重,全覆盖开展创城入户问卷调查等宣传,带动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参与创城志愿服务,增强市民文明意识。扎实推进创城补短板,完成广州路、油行村三巷、广安宾馆南侧路、市机电公司宿舍路等背街小巷建设,改造180个老旧小区、516个“三无”小区和物业小区。推行“4+N”管理模式,持续强化网格化作战,大力整治“三无”小区、物业小区、行政村、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创城重点点位,确保全面达标。
    大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一街一策”停车位建设,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强城市北岸尤其是廉州湾大道沿线、农贸市场周边、主次干道交通秩序、停车收费管理等精细化综合整治,推动城市面貌提档升级。加快智慧海城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温度,让来投资的新北海人融入海城,为投资在海城、生活在海城而自豪。
    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双碳”工作,推动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地角片区、红坎片区黑臭水体等环境问题治理,扎实推进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有序推进“净土”保卫战,筑牢土壤安全防护墙,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积极推动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扎实抓好城市北岸、垌尾红树林、冠头岭等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和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力争2023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持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对标全国一流城市,推进证照办理便利化,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建筑许可等政务服务,深入推进“跨省通办”“全区通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及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最大限度释放投资活力。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应用,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监管效能。探索“广西北钦防”作为企业名称直冠部分使用、北钦防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支持北钦防一体化建设。持续营造亲清型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积极筹措“桂惠贷”贴息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放贷70亿元以上,惠及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000家以上。
    (九)聚焦发展民生事业,增强幸福指数。在惠民细节上花大力气,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0%以上,持续加强社会保障,扎实为民办实事,兜牢民生底线,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积极推动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二十一小建设,完成海城区二十二小、十一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南珠小学(马栏小学搬迁)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大力推进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建设,探索“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高质量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动更高质量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抓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零工市场服务,稳妥推进灵活就业。建立赤西村幸福院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让更多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就业。
    推进健康海城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科学高效实施“乙类乙管”,强化医疗救治和药物保障、疫苗接种,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深化综合医改,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开工建设海城区高德医院医养结合大楼建设项目,完成地角卫生院新建项目并实施搬迁。全力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项目、东街和驿马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项目的前期工作。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单位中医基础设施环境,加快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老年人、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医保改革,建立区-街道-村(社区)立体服务体系,打造医保经办“一刻钟服务圈”。
    发展“一老一小”事业。发展兜底性、普惠性、基础性养老服务,推动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年内完成家庭养老床位250张以上、上门服务500人次以上。争取开工建设海城区综合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发挥中央厨房项目优势,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探索打造食材可溯源、卫生安全、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养老助餐服务试点。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扩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推动高德小学旧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推动高德历史文化陈列馆等一批展馆建设,支持民间文化场所、各类展馆创建博物馆,助推北海建设博物馆城市。积极打造流下村文化产业园,加强校政企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开展一批大型原创性文化活动,主动配合办好“2023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十)持续抓好社会稳定,筑牢发展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夯实社会稳定基础,以平安海城的实际成效,增强群众安全感。
    强化社会治理。持续严厉打击偷渡走私、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重点抓好禁毒工作,为北海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贡献海城力量。加强社会面巡防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助力北海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依托“数字海城”平台,通过党员带头引领,层层压实基层责任,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积极推动微治理暖服务,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筑牢安全屏障。持续抓好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外沙内港等重点区域安全生产隐患整治,抓实自建房安全、燃气安全、道路交通等安全防范,对存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隐患的居民户热水器实施改装改造,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全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三下降”。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能力建设。持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助力北海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渔船渔港、消防、校园、防溺水等安全工作。
    此外,大力支持国防动员和教育、人防海防、退役军人事务、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民族团结进步、未成年人保护、审计、统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深入开展,认真落实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和治理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海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强化思想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力推动中央、自治区、北海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加强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政务公开方式。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和效率,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深化法治海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助力北海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三)加强作风建设。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做到眼中有事、心中有活,看到问题,找到方法,交出成效。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谋划在前、落实为先,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以争创全国先进为最高追求,以进入广西前列为基本目标,以绝不排广西倒数为底线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全面提质增效、全面争先创优。扎实推进“提质效促落实”常态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四)加强队伍建设。围绕北海“铁军”胜任模型,优化干部评价办法,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队伍勇于争先、善于创优、敢于担当。强化“人一之我十之”的干劲,在营造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的氛围中,不断加强干部素质能力和业务知识培训,着力锻造一支既能勇担发展重任,善谋划、重落实、拼全力、争先进,又能闻令而动、闻令而战、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五)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持续建设“清廉海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两费”,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于利民惠企。
    各位代表!
    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以造福海城人民为最大政绩,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海城新征程上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海城发展新篇章!
    名词解释
    1.“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2.“三无”小区:无物业、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院落、楼栋。
    3.“乡海公司”:为整合发展我区农业(海洋产业)资产资源,打造集投、融、建、管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推进我区农业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于2022年12月7日新登记成立的国有平台公司,是区人民政府出资、授权区财政局(国资金融局)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名称为“北海市乡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对公司涉及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并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主要承担开展农业、海洋产业、乡村振兴产业等项目综合开发、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及资本运作等主要职能。
    4.“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为解决我区散布在市区各处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对城市人居环境影响的问题,补齐区本级工业发展短板,区委区政府决策选址建设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项目计划安排在银海区福成镇向海大道以北、机场路以西区域内(西至北海高新区福成新区、东至机场路、南至向海大道、北至北海福成机场),规划建设面积约3900亩,引导我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入驻,逐步形成园区聚集效应,推动水产品加工产业“抱团式”发展,初步建成水产品精深加工、交易展示和现代化综合型物流基地,建成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海洋渔业全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园,打造成为海城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北部湾城市群的渔业产业经济发展新样板。
    5.“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企业规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规定。
    6.“新联会”:北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7.“33消费节”:广西三月三期间的促消费活动。
    8.“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进行招商引资。
    9.“委托招商”:委托招商中介、商协会进行招商引资。10.“海城战区”:为加快我市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市政府自2022年4月起,开展2022年北海市服务企业攻坚行动。以县区辖区为战区,分别安排一名市领导作为战区组长、辖区党政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战区负责统筹服务好本战区所有企业,跟踪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难点、堵点问题,每天收集报送项目进展情况。海城战区组长是市政府副市长李建华同志,战区负责的项目包括廉州湾大道、北海站提质改造工程、惠铜新材料铜杆铜箔生产项目、北海邮轮母港项目、北海高德滨海文旅综合体项目、北海曲江新鸥鹏教育产业城等项目。11.“廉州湾大道”:项目起点为大风江口,沿着海岸线建设,终点为海城区的海景广场,全长60.43公里,项目分段采用公路和市政道路的标准建设。12.“两个100%、三个不漏”:两个100%指入户率100%,群众满意度100%;三个不漏指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
    13.“六大产业链”:绿色化工产业、光伏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造纸产业、新材料产业、能源产业。
    14.“六个转变”:全市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实现招商引资的“六个转变”,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实现从注重招大项目到注重大中小项目全面招商的转变;二是实现从注重招工业项目到注重一、二、三产业全面招商的转变;三是实现从被动等待到主动谋划出击的转变;四是实现从单体招商到产业链招商的转变;五是实现从以政府为主导招商到依靠龙头企业招商的转变;六是实现从注重前段招商到全过程服务的转变。
    15.“1.5小时消费经济圈”:是以主城区为核心,在交通1.5小时内可通达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具备竞争优势的经济区域。
    16.“廉州湾综合治理项目一期”:项目主要对海景广场至沙脚船厂段的廉州湾海域开展清淤和岸线修复。
    17.“邮轮母港”:项目用地面积约3000亩,由邮轮码头、石步岭港区两个部分组成,项目以打造国际化、高水准、高品质的邮轮母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以邮轮母港为带动,配套建设高端酒店、商务办公、商业休闲、餐饮娱乐、会议展览、港航服务和生活居住等设施。18.“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一期”:包括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视机两个子项目。移动智能终端项目包括新建66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建筑,购置8000台CNC设备及配套设施,新建50条屏幕邦定线、100条SMT生产线、80条智能手机整机生产线及注塑生产线、3D玻璃盖板生产线等。智能电视机项目包括新建190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建筑,建设整机高速线50条、邦定生产线18条、SMT板卡生产线24条及五金车间、注塑车间、包材车间、线材车间、光学材料车间、模具制造车间各1座。
    19.“北海市备用(第二)水源建设工程PPP项目”:项目位于北郊水厂附近,将新建洪潮江水库向北海市及合浦县中心城区的供水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长32.79公里的DN1800-DN1600输水管2条、放水塔一座、输水明渠200米、输水隧洞444米、取水建筑物和加压泵站各一座。
    20.“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1.“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
    22.“两品一标”: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3.创城“十大提升工程”:北海市委、市政府于2021-2023年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十大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包括基础设施、管理秩序、小区环境、集贸市场、城乡环境、公益宣传、立德树人、志愿服务、档案质量、文明素质等十大提升工程。
    24.“4+N”管理模式:北海市《关于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中提出的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4+N”即1名县(区)挂点领导+1名乡镇(街道)网格指导员+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  
    25.“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
    26.“双减”政策: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7.“一老一少”:指老人的养老、孩子的养育教育。
    28.“乙类乙管”: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以及其他传染病四类。各类传染病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在刚被发现时,虽然定为乙类传染病,但参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
    29.“人一之我十之”: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原话为“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意思是:别人用一分的努力,我就要用十分的努力,别人用十分的努力,我就要用百分的努力。换言之就是,我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30.“三公两费”:三公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两费是指会议费、培训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