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38|回复: 0

[广东] 2023年佛山市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3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171
    发表于 2023-8-9 22: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佛山市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2日在佛山市禅城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佛山市禅城区区长  盘  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务实进取,“六最”禅城建设成效彰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履职开局之年。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获评全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位列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8名。
      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不移建设“最中心”城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助企纾困精准有效。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累计办理留抵退税近30亿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扎实推进“1+3”园区[1]建设,49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达年度计划的142%,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三次获得“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流动红旗的区。招商引资成绩亮眼。引进项目投资创近年新高,超亿元项目54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中国平安等10个世界500强项目进驻,华农财险成为首家进驻佛山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新兴动能加快集聚。开辟高端精密智造、数字文创、现代保险等新赛道,引进数字经济产业项目27个,投资额近200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塑造“最佛山”城市,魅力品质持续凸显。文产融合成效显现。规划建设岭南文脉轴线,区文投公司成立,文创基金投入运作,禅桂坊文化产业园开业,陶瓷创意周广受关注,佛山古镇、美陶湾建设出新出彩[2]。老城活化步伐加快。“岭南非遗天地”加快建设,莲升片区一期活化试验点启动建设,佛山乐园一期对外开放。文化惠民顺利推进。新增40个社区体育公园,举办文化活动1000余场,惠及群众150多万人次。
      过去一年,我们多管齐下打造“最便捷”城区,城市功能持续优化。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地铁3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4号线动工建设,龙翔大桥、凤翔大桥建成通车,同济大桥主塔提前2个月封顶,富兴路三期等38个项目完工。治理交通堵点26个,新增公共停车位超5200个。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东平河水轴线活力新港、澜石记忆等节点加快建设,新建、改建公园16个,新建碧道16.3公里,完成275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政务服务提速增效。562项事项“跨省通办”、650项“省内通办”,扶持政策兑现时间压缩52%,“验收即发证”开创全市先河,办理时间提速92%[3]。
      过去一年,我们激情澎湃营造“最活力”禅城,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深化“益晒你”企业服务,全省首设“助企纾困”服务专区。新增“四上”企业648家,超3.5倍完成上级下达目标。新设市场主体约8.7万户,同比增长40.2%。改革活力持续激发。我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级联动、三资互动”治水投融资模式,打造城建、高新两大集团。队伍活力持续增强。“禅城铁军”加快锻造,队伍活力迸发、热气腾腾。陈丽湘同志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吴虹同志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法治建设持续深化。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11件、政协提案153件,办复率均为100%。
      过去一年,我们慎终如始维护“最平安”禅城,安全底板持续加固。抓实抓细疫情防控。高效处置“0406”等多轮本土疫情,有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本土疫情的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抓好隐患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3.5%、50%。深化平安建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显著。抓好粮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成效居全市前列,禁毒攻坚等成效显著。禅城获评广东省首批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区,连续14年获评全市平安建设考评优秀区。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不懈构筑“最幸福”家园,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加快建设健康禅城。市二医院新院区、区人民医院总院等加快建设,新增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84张养老床位,红棉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抓好教育与人才工作。获评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美佛山校区一期动工,建成智城学校等一批公办学校和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超过8000个。中小学校“清凉工程”取得实效,华英学校、佛山市实验学校顺利转公。实施“禅聚英才”五大行动,引进博士及高级职称人才123人、领军人才4人。新增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分站4家。民生兜底更有温度。坚持就业优先,深入开展“三项工程”[4]。完成40个老旧小区、48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等一共4738套。改善城乡综合环境。新建和修复污水管网115.8公里,37条水体摘掉“黑帽”。53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的美丽宜居村标准。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新成果。圆满完成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
      此外,统计、对口援建帮扶、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工商联、港澳台、外事侨务、海关口岸、气象、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禅城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集聚“禅城之势”,破解“禅城之困”,凝聚实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重大跨越的强大共识
      禅城建区20周年,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汇聚各方智慧力量,呈现出蓬勃进取的“禅城之势”:一是政策“强落实”之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各级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各项有利因素加速叠加,合力奏响后疫情时代重返经济主战场的号角。二是铁军“强干劲”之势。“禅城铁军”锻造成效明显,“争第一、创一流”士气高涨,“一月三问”“一竿子插到底”机制执行有力,全区上下踔厉奋发、力争上游。三是区位“强中心”之势。地铁3号线连接禅城和佛北、大良两大副中心,与广佛线、佛山2号线和广州7号线串联成网。龙翔、凤翔大桥建成通车,“三横四纵”快速路网[5]全覆盖、通达四方,拉开城市发展格局。广佛环线开通在即,广湛高铁、佛穗莞城际相继启动,将15分钟互通广州核心区,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市委市政府明确支持禅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我们建设城市中心提供了最大底气。四是产业“强根基”之势。我区产业根植于市民生活,事关衣食住行,很有生命力、很稳定、很有韧劲。第三产业成为经济重要支柱,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亮眼,金融业增加值居全市前列,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五是环境“强共识”之势。近年来实施“智慧化治理”“审批代办”等改革,持续强化一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增长率稳居全市前列。在大环境逐渐回归确定性的情况下,最大的确定性、最广泛的共识就是回归中心、选择禅城。六是文化“强自信”之势。禅城是佛山初地,既有“中国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的历史荣光,更有岭南天地、创意产业园、美陶湾等新兴文创力量,是五区“最佛山”、湾区“最岭南”的标志性城区。
      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距离高质量发展目标,禅城还面临不少结构性矛盾和内生困境,主要有“六困”:
      一是动能转换之困。禅城建区20年,是中国城市化波澜壮阔、高歌猛进的20年。作为中心城区,我们顺势而为,紧紧抓住人口红利和房地产发展机遇,打造精致秀美之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也逐步形成了房地产化的发展惯性和依赖,这也包括了传统制造业与房地产的高关联性。2022年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全区固投的房地产占比不降反升,而工业和工业投资占比多年呈现快速下滑态势,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足。随着房地产业的剧烈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已然成为当前禅城面临的头号挑战。
      二是辐射带动之困。广州强大的辐射吸聚,佛山多年来组团式发展模式的惯性,加之地域上被两个大区强区紧紧包围,禅城聚集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产业自成体系、自我配套,产品、服务区内购销依存度达四成,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仅占三成。全区规划的轨道站点多达83个,密度排在湾区前列,但缺少综合性交通枢纽。禅南、禅顺交界地带处于各区规划的边角死角,存在城市形态、功能服务的空白和“塌陷”,大家各强中心、有极无核,市域“强中心”融合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足。
      三是价值成本之困。禅城当前土地开发强度达到81.1%,增量开发空间严重不足。房地产化抬高了社会预期和整个区域的发展成本,对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形成了“挤出效应”,造成教育等公共服务的长期欠账,这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价值的提升,无法用更高的城市价值反哺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逐步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城市经营的负面循环。
      四是发展质效之困。禅城以全市4%的土地贡献了18%的GDP,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14亿元,接近于深圳15.4亿元的水平。但以制造业为例,规上工业总产值中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占比低。全区超过一半的现状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不到1.0,而年亩产税收大概在4万元左右,这既是当前的短板,又是宝贵财富,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空间。
      五是公共服务之困。部分旧城老化,设施老旧、功能缺失、道路狭窄,群众反映强烈。优质教育资源欠账较多,“十四五”期间,全区需要新增公办学位4.2万个,还缺少名扬佛山的顶级名校和标杆学校,对城市价值和人才吸引的支撑作用不足。市级医疗资源较为集聚,但没有一家区属公立三甲医院,区属医疗资源力量不足,进而影响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型公共文化综合体缺乏,人均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足。
      六是甘于中游之困。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但标兵渐远,而追兵尚远,甘于中游,“温水煮青蛙”,既无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又无追兵将至的危机感,急需更高的自我期待、更强的自我加压,树立新的发展坐标。对房地产的依赖也形成了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习惯于“短平快”赚快钱,培育产业尤其是下苦功培育制造业的意识和耐性不足,路径依赖明显。
      各位代表!在“两会”这样重大的场合,当着大家的面、当着社会的面,讲这些情况,很有压力,很需要勇气。但禅城已经到了发展关键阶段,不能讳疾忌医,为了“面子”失了“里子”。指出问题是为找准切口、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直面“禅城之困”,才能化切肤之痛为奋进动力,才能凝聚起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跨越的强大共识,才能有的放矢采取“禅城之策”,以时不我待的强烈紧迫感和责任感,攻坚克难破“六困”,奋发有为展新姿。
      三、实施“禅城之策”,建设“佛山之心”,真抓实干奋力推动禅城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重大跨越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国家已经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同样,禅城也在迈向一个新的征程,这个征程就是要努力实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打造名副其实的“佛山之心”。中心城区是天赋,是国土空间规划赋予的,是与生俱来的。而城市中心是地位,是集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是要靠高质量发展和团结奋斗得来的。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锚定市委“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重大跨越,加快建设“六最”现代化禅城,坚定不移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佛山之心”,谱写禅城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各位代表,城市中心等不到、求不来,只能靠禅城铁军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拼回来。一是要牢固树立城市中心思维。城市中心要有更高价值,不以空间论英雄,追求的是高端资源、要素的高度集聚,是高质量发展。纽约曼哈顿仅59.5平方公里,却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中心。城市中心要有更大格局,死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造不了中心,必须放在全市、全省甚至大湾区来规划我们的功能定位。城市中心要有更强自信,敢于站在舞台中央,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姿态带动节奏、引领发展。二是要坚定强化服务连接意识。区域竞合不断演进,零和博弈、存量竞争只会路越走越窄。建设城市中心,既开放自己,又借势借力,更多创造连接,以服务连接的无限来破解行政地理的有限,在服务全市中发展自己,在链接湾区中强化中心,实现更高层级跃升和引领。三是要不断锻造禅城铁军作风。“干部敢为、地方敢闯”,才会有“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要让争第一成为常态、创一流成为习惯,不能甘于中游、温温吞吞、庸庸碌碌。要有抓落实的能力、解难题的办法,向高处谋、往实处落,多在现场、少在会场,多用身影、少用声音,把抓落实作为禅城铁军最重要的能力、最有底气的汇报。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脑子里面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有的是惯性惰性,有的是利益立场,有的是眼界格局,有的是勇气担当。办法总比困难多,解决问题关键在解放思想,打破这些条条框框,放开手脚、大胆去闯。
      2023年,我们将重点实施“六项策略”,推动工作落实:
      (一)实施“中部强核”策略,让城市中心能量更聚
      城市有中心,才能有能量、有力量,才能有辐射、有带动。必须加快推动禅桂一体化、禅西中心化,以禅桂一体化打造中央活力区[6]“中心极核”,以禅西中心化加速全域中心化,建设万亿佛山的“强中心”。
      1.构建“一区一城两轴三带”城市发展新格局。围绕“一老一新一环”城市发展框架,聚焦重点片区、重点轴带建设,构建禅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聚力中央活力区。以拓展城市空间和产业内涵为重点,加快“环文华公园活力区”建设发展,打造高端要素、资源高度集聚的“城市客厅”。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推进广湛高铁枢纽新城建设,融合连接千灯湖片区,互相赋能、融入广州,打造佛山城市中心“极核”,成为辐射带动佛山全域发展、服务引领湾区西部的强劲引擎。提速禅西新城。发挥季华路、魁奇路快速通道及地铁2号、4号线、广佛环线轨道交通优势,加快崛起禅西新城,聚合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和凸显对佛山制造腹地的辐射服务能力。擦亮岭南文轴。加快佛山古镇建设,纵深推进岭南文脉之城建设,构建“1+2+3+N”[7]空间结构,形成文脉、水脉、人脉、商脉四脉相连格局,推动历史融合现代、传统绽放创意,建成城市精神之轴,实现“老城区、新活力”。建靓东平水轴。精雕细琢活力新港、澜石记忆等重要节点,串联三龙湾禅城片区、美陶湾、凤翔湾、东平云谷重点片区,推动禅顺连接、一河两岸融合发展,建设“城市阳台”和中央活力区的重要拓展区。做大三大产业带。季华路金融商务产业带、魁奇路科技数字产业带、禅西大道科创智造产业带功能鲜明、要素集聚,既支撑禅城,又服务全市。
      2.大力推动禅桂一体化。禅南三面相连,禅南融合发展的深度,决定佛山城市中心建设的力度。要特别聚焦禅桂一体化。作为佛山中央活力区的“双核”,多年自然生长,桂城往东、禅城往西、渐行渐远,禅城应以中央活力区建设为使命和担当,联动南海、凝聚共识、相向而行,加快边界地区交通、城市、产业和服务全方位的融合共生,让规划的边角、死角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以协同发展做强中央活力区的能级。要特别聚焦产业共建。季华路向东连接桂澜路、千灯湖共建金融商务产业带,魁奇路向东连接三龙湾南海片区、广州南站,以季华实验室、文翰湖国际科创小镇、东平云谷重点片区联动发展为动力,打造科技数字产业带,增强产业带的影响力、集聚度和辐射力。
      3.全面提速禅西中心化。禅西是禅城的最大空间所在,也是禅城连接佛山腹地、辐射服务带动四区的前沿地带。要以交通、要素交汇的枢纽地带智慧新城—绿岛湖片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城市西进、产业西进、服务西进、人才西进,加快崛起禅西新城。以一环西拓、季华路西延为承载,更好服务辐射南海中西部、顺德西北部及三水、高明,服务四区,发展自己,做强城市中心。全力建设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元动力汽车(文化)产业集聚区、广美艺术小镇,加快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改造,打造都市工业、“工业上楼”高质量发展典范,建设都市智造CBD。加快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制造业当家”策略,让城市中心动能转换更快
      产业是城市的生命线,没有强大的产业能力,建设城市中心就没有说服力。足够强大、绝对优势、绝对话语权才能形成核心产业功能,才能辐射带动全市,禅城必须加快建设“四个中心”。
      1.打造都市制造中心。禅城重返制造业主战场,拼的不是规模和堆头,拼的是质量、效益、特色、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全市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本和示范。以战新产业重构制造版图。加快建设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主题园区,聚焦智能控制传感器、精密电子元器件、电机电控等细分领域,以“小产业”打造“大生态”、形成“大影响”。全力打造“4+2”产业集群[8],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集聚成势。构建“技术应用在禅城、成果转化在禅城、产业加速在禅城”的战新产业生态,打造全市战新产业的“苗圃”和“摇篮”。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动“两化融合”[9],全力冲刺“十百千”目标[10],服务和支撑佛山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实施制造业“3+3”倍增计划,力争三年,“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工业投资规模、工业用地亩产税收至少翻一番。鼓励支持陶瓷、童装、针织等传统产业向设计、品牌、新零售等产业链中上游、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坚持土地为产业服务。严防死守工业用地保护红线21平方公里以上,全力推动村级工业园提质增效、“工业上楼”,加快建设2个千亩、3个万亩工业集聚区[11]。每年整备工业用地不低于2000亩,今年供应工业用地600亩以上,新增、释放工业载体200万方以上。
      2.打造产业服务中心。发挥三产占比全市最高(65.1%)的独特优势,加快集聚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赋能全市制造业当家。做深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建设东平云谷、佛山软件园、聚锦科创园,集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转型服务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完整生态。推进产业数字化,发挥国星光电、安德里茨、金意陶等“领航企业”带动作用,打造数字化示范工厂、车间,探索服务业、商贸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做实产业金融。加快建设佛山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发展风投创投、融资担保、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等多种业态,为制造业提供链条式服务。做强科技服务。加快培育壮大研发外包、技术转移、检测认证、科技评估等业态,用好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有研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鼓励企业建设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打造“一体两翼”创新生态圈,以禅城科创支撑“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跨越。做优专业服务。以季华商务带、环文华公园等片区为核心,集聚培育商贸会展、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建设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禅聚英才”五大行动,形成“1+N”人才政策体系,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人才服务全产业链,建设全市人力资源配置中心。做聚功能总部。抢抓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主辅分离趋势,加快集聚制造业企业的销售展示中心、品牌中心、资本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打造佛山制造业服务化先行区。
      3.打造商业消费中心。纵观国内外一线城市,其城市中心必然是商业中心、消费中心。探索建立商业促进区(BID)。构建“1+1+3+N”商业格局[12],成立政府、商家、业主多方参与、多方共建的商业促进会,加快城市微更新、微改造,推动岭南天地、东方广场、佛山创意产业园、王府井紫薇港等成熟商圈就近融通、多点联动、相互引流,打造佛山商圈“顶流”,实现老商圈、新消费。全力打造“首店首发”经济。以年青人的消费偏好为商业导向,联动各大商圈、商家,瞄准知名品牌,精准定位、靶向招商,加快集聚首店首铺、潮流网红,赋予商圈新品牌、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加强消费的节庆文化引领,让工业佛山更潮、更好玩、更有趣,成为大湾区年青人打卡之地。发力推动轨道商业。发挥轨道交通线路叠加、站点密布的流量优势,加大谋划力度,推动站点TOD综合开发,打造都市特色商业、主题商业,变通道性消费为目的地经济,提升禅城商业的整体引流能力。
      4.打造岭南文化中心。禅城文化积淀深厚,理应成为城市中心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和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化。推动美陶湾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强化岭南文化IP集群发展,以文化创意赋能佛山制造,让文化成为生产力。推动文化社会化。以正埠码头等项目为探索,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保育等渠道,构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新格局。推动文化时代化。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举办特色民俗活动,继续办好陶瓷创意周。深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施“三个一百”计划,举办文体活动1000场以上。推动文化数字化。依托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建设数字文博场馆,开发文创元宇宙,培育数字文旅消费场景,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推动岭南文化多元传承和产出。
      (三)实施“改革聚焦”策略,让城市中心发展后劲更强
      禅城一少空间资源、二无特殊政策,只有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开新路、以改革促发展,发展动能才能生生不息、澎湃向前。
      1.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改革活力。以改革推动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全面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13],以金融保险、专业服务、商业商贸等领域为重点,加大港澳对接合作力度。以法治保障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推进企业合规建设[14],建立涉企“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15],营造“益晒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信用助力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建设“区块链+信用”平台,完善信用综合评价机制,推进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奖惩,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
      2.聚焦弘扬企业家精神,迸发市场活力。目前的关键是要提振企业家信心,让企业家披挂上阵、重回“经济主战场”。提振信心的根本在于稳预期,要以更加进取的态度,保持政策的精准滴灌、提速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大抓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以禅城“发展之进”来坚定企业预期之稳、信心之稳。启动“禅企回家”计划,让禅企“回禅”、客商“聚禅”。要务实帮助企业解难题谋发展。当好禅企服务员,探索每月开展“企业服务日”,破除审批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国企混改等方面隐性壁垒,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高度关注代际传承,实施新时代青年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让禅城产业基业长青。要切实增强企业责任感荣誉感。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家国情怀,支持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用“聚光灯”照亮企业的荣誉感,在全社会大兴尊商、重商、亲商、优商之风,让禅城成为企业尤其是民企安心发展、更好发展的娘家人。
      3.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带动全面改革。深化“大招商”改革。强化区招商领导小组统筹作用,落实“一把手”招商。以“亩产论英雄”,加大对投资强度等硬约束。增强“稳商也是招商”意识,探索设立竞争性专项奖励资金,有效稳存量、扩增量。发挥重点产业“链长制”作用,推动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催生“链”式效应。探索集体土地开发改革。从源头规范,把规划要点、建设周期、创税考核等纳入集体建设用地“上平台”内容。强化集体土地流转区级统筹力度,把土地一级市场牢牢抓在政府手上,更好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深化重点项目推进改革。坚持项目为王,发挥区重点项目办统筹作用,联动尖刀班、攻坚专班挂图作战,做好项目从谋划到投产全链条服务,加快总投资超千亿元的6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
      4.聚焦国资国企改革,增添发展助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让国资国企成为禅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厘清部门与国企权责边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职业经理人等制度改革,打造一支具备强烈市场思维、充满竞争意识的国企管理层队伍。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大。通过国企上市、市禅合作、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做强城建、高新两大集团,发展八大业务板块,撬动各级国资联动发展,实现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力争三年,实现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700亿元,营业总收入超40亿元,打造2家以上国有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激发国企担当作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国资国企在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促发展的能力。
      (四)实施“品质禅城”策略,让城市中心格调更高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将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融入区域规划建设,以高品质城市风貌来支撑城市中心的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1.全力建设绿美禅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强化重点挥发性有机物“4+2”行业治理;做好黑臭水体整治“回头看”,新建污水管网40公里;积极创建“无废城市”。新建、改建公园10个,新增绿地20.5公顷以上。建设一批低碳发展创新园区,推动传统行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让绿色低碳成为城市中心的鲜明符号。
      2.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支持打造“一村一线路”,建设农村“微景观”,深化“四小园”建设、“三线”整治、“厕所革命”。加强连片建设,组团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百里芳华·季华乡见”精品路线。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都市农业,加快“禅乡渔歌”农业公园建设,建设都市“微农业”示范项目,完成3000亩池塘改造提升,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
      3.聚力提升城市格调。实施“城市格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城市美学融入城市空间设计、市民日常生活。打造一批城市美学空间。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谋划建设区文化艺术中心,改造提升莲升片区等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王借岗“酷玩天地”,改建一批街角小公园,让市民“转角遇到爱、看见美”。举办一批时尚潮流活动。擦亮城市音悦听、戏剧文化周等品牌,举办无界艺术季、主题马拉松等活动,激发城市活力。提升一批城市风貌形象。推行城市首席设计师制度,加强对城市动线、地标景观等建筑风格和商业风貌、氛围的引导把控,让禅城更有烟火气、文艺范、年轻态、时尚感。
      (五)实施“首善之区”策略,让城市中心民生福祉更实
      坚持需求导向,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打造全龄友好“15分钟城市优质生活圈”。
      1.强化优质教育医疗供给。以“三优”建设[16]为主线,积极创建全省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推动佛山九小新校区、佛山二中附属学校等建成使用,新增公办学位5000个以上。推进职教扩容提质、特教学校建设,打造更多教育品牌。加快区人民医院总院建设,推动区中医院、区颐养院建设,加快复星健康全国总部落户。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加大投入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增医养结合床位300张以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禅城。
      2.夯实社会保障服务底基。强化就业安居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建设20个以上就业创业服务站,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改造老旧小区19个。筹建296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托起低收入家庭、青年人才安居梦。强化社会帮扶关爱。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化养育成本减负工程,共创“家校社共育”服务。打造“智·惠社保”品牌,探索社银、社医、社企共建。树立大慈善理念,创新“慈善+”服务。做好帮扶四会、罗定和黔东南三县工作。
      3.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建设,丰富城市大脑应用场景。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全面建设“一站式”平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继续做好双拥工作,抓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严格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粮食能源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问题,区政府广泛征集,遴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并形成了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圆满完成。
      (六)实施“高效政府”策略,让城市中心政务服务更优
      实现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本届政府奋斗目标,我们将坚持提效能、抓落实、办实事,以善作善成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1.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抓落实的速度和力度,体现讲政治的高度和深度。
      2.公正公心促发展。视政府公信力为生命,以争创全国、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为目标,坚持政务公开,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以制度管人管事、以自律正己达人。紧盯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办好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坚持“一月三问”“竞标争先”等机制,提高协同作战能力,让秉公办好事、依法办成事、监督不出事成为禅城政府的鲜明特征。
      3.驰而不息抓廉政。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过紧日子、过苦日子的思想意识,厉行勤俭节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打造“阳光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禅城的长征路就是要努力推动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重大跨越。让我们禅城铁军凝聚共识、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朝着建设“佛山之心”、实现从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重大跨越的新征程奋力迈进,为谱写佛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禅城更大贡献!


    注释:
      [1]:“1+3”园区:包括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佛山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
      [2]:佛山古镇、美陶湾建设出新出彩:包括祖庙街道加快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石湾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等。
      [3]:“验收即发证”:2022年9月16日,佛山首宗“验收即发证”项目在禅城成功办理,从申报竣工联合验收到领取不动产权证书用时由1年缩减至不到1个月,提速高达92%。
      [4]:“三项工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
      [5]:“三横四纵”高快速路网:“三横”是广台高速、魁奇路、季华路,“四纵”是佛清从高速、沈海高速、禅西大道、佛山大道。
      [6]:中央活力区:按《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中心城区的中央活力区由祖庙-环文华公园、千灯湖、广湛高铁佛山站片区组成。
      [7]:“1+2+3+N”空间结构:“岭南文脉轴线”一主、两核、三支、N节点。“1”为“一主”,即“岭南文脉主轴”,北起汾江河汾流古渡,一直南伸至东平河城市秀台,串联起品字街、梁园等八大历史文化街区。“2”为“两大核心”,即构建“佛山古镇”发展新格局、打造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为“三条支线”,即古韵汾江岭南文脉支线、陶醉禅城岭南文脉支线、潮动东平岭南文脉支线。“N”为“N个节点”,包括沿线若干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特色街区、民俗印记等节点。
      [8]:“4+2”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轻工纺织等4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汽车、先进材料等2个200亿元产业集群。
      [9]:“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0]:“十百千”目标:到2023年底,重点引进和培育25家以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动230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5000家各类企业“上云用云”,培育5500家以上数字经济相关企业。
      [11]:2个千亩工业集聚区、3个万亩工业集聚区: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工业用地红线划定的通知》(佛府办函〔2022〕179号),2个千亩工业集聚区包括:石湾东平云谷数字经济工业集聚区、南庄传统产业千亩工业集聚区;3个万亩工业集聚区包括:南庄镇(及顺德区乐从镇)新材料及汽车产业工业集聚区、南庄镇高端制造工业集聚区、张槎石湾新一代电子信息业工业集聚区。
      [12]:“1+1+3+N”商业格局:《禅城区“十四五”商业发展规划》提出,以祖庙商圈为商业发展核,以季华路-佛山大道交汇片区商业集聚区为第二商业中心,以魁奇路—佛山大道交汇片区商业商务集聚区、城北商业商务集聚区、绿岛湖现代商贸集聚区为3大功能组团,及打造N个社区、景区、园区商业。
      [13]:“五外联动”:包括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
      [14]:“合规建设”: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反对商业贿赂、履行商业责任等内容,合规管理可以改善企业管理组织体系,促进形成一整套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15]:涉企“综合查一次”:是比多部门执法集成性与协同性更高的执法检查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违法行为的精准监管力度,有效解决部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
      [16]:“三优”:包括 “优师”“优教”“优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