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07|回复: 0

[山东] 2023年东营市河口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19
  • 签到天数: 73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971
    发表于 2023-7-3 22: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东营市河口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东营市河口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东营市河口区区长  李 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打基础、谋长远,全区经济承压前行,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多措并举、迎难而上,经济运行稳中求进。俯下身子,埋头实干,克服疫情、环保、产业转型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力打好“六稳”“六保”攻坚战,落实落地国家和省、市纾困惠企政策404项,争取专项债18.4亿元、实施项目23个,出台稳增长9条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1.4亿元,与企业携手共克时艰,稳住了经济大盘,培育了增长新动能,经济社会发展复苏趋稳、快速攀升。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速从6月份扭转被动局面,连续6个月增长11.7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亿元,增长0.2%,税收占比63.7%。进出口总额承压攀升,从5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增长88.8个百分点,全年增长26.9%(不含富宇基数为127.9%);利用外资6695万美元,欧美制造业外资2995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7.5%。争取政策性信贷资金4.9亿元,保障了一批高端制造业、涉农等领域项目顺利实施;全区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98.3亿元、235.3亿元,增长16.8%、17.9%。投放消费券300万元,开展东营河口消费季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二)着眼长远、夯基提质,产业发展焕发生机。不图虚名,不做虚功,以“链长制”为抓手,全年实施总投资324.5亿元的60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18个、增长50%,25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抓实工业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础,做大做强工业盘子,实施总投资241.8亿元的24个工业项目,中车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汇海医药培南类医药中间体项目投产,安诺其高档差别化分散染料项目试生产,总投资25.4亿元的富宇高端新材料项目完成基础施工,投资4.2亿元的华联石化7000吨/年特种工程塑料项目加快主体进度,泰普新能源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唐正500MW光伏发电已并网。允能催化等5家化工企业转型发展;实施技改项目39个、投资13.1亿元,预计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0%以上,居全市第1位;新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家,华联石化、汇海医药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抓实园区建设。河口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亿元,盘活闲置土地1285亩,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迁入欧米勒、管辅科技等10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和亩产税收分别增长5.4%、6.7%。新能源产业园“七通一平”、码头改造加速推进,总投资44亿元的中车、金风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抓实现代农业。围绕良种繁育、盐碱地利用等,实施总投资31.4亿元的13个农业项目,农发菌业3万吨/年工厂化鹿茸菇项目投产;富友联合澳亚乳业新上5条生产线,销售总部由上海迁入河口;海晟源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开工建设。华春1号刺参、海兴农3号对虾等4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渤海圣丰耐盐碱大豆育繁推基地入选省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耐盐碱大豆齐黄34被列入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举办第五届中国大豆高峰论坛暨盐碱地大豆种业现场会,获评省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全年恢复耕地95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7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7万亩。抓实现代服务业。实施总投资47.1亿元的10个服务业项目,河口快递共同配送中心启用,入驻顺丰等快递企业6家。电商产业园、直播产业基地建成投用,设施、标准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入驻安英工作室等商户36家,培养带动电商人才76人,实现销售额7000万元。文创产业基地揭牌,引进和培育26个非遗手造项目,成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大集等活动。如家、智客汇等星级连锁酒店落户河口。抓实招商引资。总投资4亿元的德脉年产7200吨电子专用材料项目,仅用20天签约落户;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机器人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高金富恒成功收购国宏中能,再投资17亿元打造国内领先的碳化硅衬底片产业基地。签约联欣环保可降解塑料、高登赛3.5GWh高效锂电池电芯产业基地等总投资510.8亿元的68个项目,落实到位资金75.3亿元,增长15.4%。抓实科技创新。成立全市首个企业科技创新联盟,精准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47家、56家。农发菌业食用菌智慧工厂化生产、富海集团聚砜项目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举办“十校百企”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黄河三角洲油服产业创新成果交流大会等活动,实施产学研项目64个,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余项。出台“人才新政20条”,启用人才公寓24套,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

    (三)优化配套、提升功能,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总投资4.5亿元的北部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一期)工程,12.8公里防潮堤坝全面建成,成功抵御风暴潮、台风侵袭。荣乌高速河口支线获省政府批复。建成客运公交枢纽,兴河大道、黄河路东延全线贯通;G340东子线(东段)、S227羊栏河桥、兴凯湖路、槐林路等大修改造竣工通车,滨渤路南延、顺河路东延等加快建设,优化了路网结构,提升了通行环境。实施东水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冬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程,提升了用水自主权,有效缓解了西部用水难问题。渤海500KV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东营学堂100MW/200MWh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快速推进,建设5G基站299个、充电站2座,智慧城市项目已建成全区共治共享的汇聚赋能平台和算力资源中心,新基建有较大突破。城区7个老旧小区、德盛美食街完成改造,河盛、河辉等5个社区创建为绿色社区,崇文、河阳等2个社区创建为完整社区;河乐A区、B区、颐正新天地等未建成社区如期交房并通过省市验收。鸣翠湖湿地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区委党校、档案馆顺利启用,众富玺园、恒升天玺等一批高端商住项目顺利完工。实施城北雨污分排一期、河雁路和海康路北段改造、河聚路绿化提升等工程,新增绿地24.9万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深入开展拆违拆临攻坚行动,拆除违建29宗、6万平方米,新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服务亭52座,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四)坚定笃行、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进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51项整改任务全部达到时序进度,116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实施总投资11亿元的16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全区水气环境质量指数均居全市各县区第1位。深入推进“水润河口”三年行动,沾利河河段治理、小流域治理工程顺利完工,刁口河流路整治工程加快实施,5号水库完成扩容改造,实现了引黄河水和挑河水源的有序调蓄、可持续利用;实施沿黄生态长廊建设项目,补植修复退化林2500亩;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9个,挑河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成功创建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5家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29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3条国控入海河流平均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提升。实施了孤岛片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雨污排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整治入河排污口22处,解决了孤岛镇区雨污混排、团结沟和老卫东河水质差等老大难问题,孤岛片区水环境明显改善。东湖公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化14.5公顷,昔日臭水沟变休闲游玩新去处。

    (五)倾心用力、为民办事,民生福祉扩面提质。1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年度计划,民生支出22.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73.3%。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社会保障更有获得感。开展“东营学子家乡行”等活动,城镇新增就业260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5%、98%以上。城乡低保、特困等九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居全省前列,发放各项救助金35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700余人次。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实施“跨村联建”项目84个,带动群众增收9460万元。社会事业更有幸福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投资8200余万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建设等7项工程。区一中与胜利一中签署集团化办学合作协议,“胜利一中教育集团河口分校”揭牌,高中教育发展迎来新契机;高考纯文化课本科、重点本科上线率分别增长26%、75.4%。成立河口区爱心教育基金会,奖励优秀教师120名,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投资9.9亿元实施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楼等12个医疗卫生项目。深化与市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全方位合作,派驻管理人员、学科专家87人,全区门急诊业务量增长53.7%。纵深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和省卫健委的充分认可,全省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新增城乡幸福食堂12处,为483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亲祥源集团签约落户,共同建设老年医院、老年公寓。建成规范化村(社区)便民服务站94个,再下放政务服务事项100余项。投资1619万元开通河口至东营城际快速公交3条,新上公交车辆25辆,方便群众出行,往返市区缩短30分钟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启用拥军公寓,免费提供河口驻军官兵使用,得到各级充分认可。社会治理更有安全感。强化“网格+热线”联动办理机制,开通“3651890”便民咨询热线,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在线服务,全年办理群众诉求3.3万余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2%。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刑事警情下降9.1%。高效落实区领导包案化解信访事项和公开接访制度,成为“全市唯一连续7年无非访县区”,圆满完成重大维稳安保任务。高标准完成西河口、八连、清三3处控导工程加固,守卫黄河安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妇女儿童青年、老龄、红十字会、对台工作、外事侨务、对口援疆、协作帮扶、史志档案、人民防空、气象应急、国防动员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六)转变作风、厉行法治,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政府自身建设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开展“六比六争”走在前、“三评三比”擂台比武活动,进一步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和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09件,区政协委员提案80件,办结率100%。解决群众遍访活动征集的屋顶漏水、墙皮脱落、绿化补植、健身器材维修等问题5700余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制定出台《河口区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塑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22年我们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着眼长远、打实基础,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闯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路子,公共投资和国企审计监督、金融工作、网格化服务管理、乡村振兴政策集成试点、油地人才交流等18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法治人社示范单位、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等41项省级以上荣誉,成为河口赶超跨越的生动见证。一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之所以能够在发展中创新突破、在压力下奋力前行,关键是我们抢抓战略机遇,凝聚思想共识,提振信心。园区报批建设,骨干企业延链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突破,招商引资全面开花,体现的是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时不我待。关键是我们勇于实干担当,奋力攻坚克难,坚定决心。全区上下走出去、请进来,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北部海岸带修复、荣乌高速河口支线获批等解决了我们多年想干而没干成的大事难事。关键是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赢得民心。聚焦民生短板,千方百计争取与知名学校、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加大投入、积极改革,教育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回应了老百姓期待,干到了老百姓心里。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油地军港场团结奋斗、携手共建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扎实苦干的结果。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和投资者扎根河口、激情创业,筑牢了经济腾飞的坚实根基。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向所有为河口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传统产业偏重,新兴产业刚起步,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稳固;税源结构单一、税收占比不高,收支矛盾压力凸显;文化的挖掘、培育还不够,文化场所建设和文化人才培养还有欠账;油地融合虽然在加速,但融合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创新要素还相对缺乏,环境营造和机会供给还需加力;政府系统有的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作风转变还不到位,对个别部门和个别人抓得还不够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各项工作,并再次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聚焦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我们转换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平台机遇。当前,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加速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河口经过近40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快速完善,服务保障更加健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域承载力全面提升。特别是一批百亿级、十亿级的大项目加速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经济多项指标迎来全面提升,河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抓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窗口期,进一步放大河口的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和基础优势,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努力用我们的辛勤指数换来居民更高幸福指数。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力打造“一极三区”,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打造河口样板,全面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实际利用外资适度增长,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抓发展上项目,以更大力度壮大实体经济。

    今年,我们立足抓大抓强抓新,谋划实施总投资1194.3亿元的216个项目,投资额和个数较去年增长112.5%、25.7%,其中过亿元项目129个、过10亿元项目21个、过50亿元项目6个、过100亿元项目1个。“四新”经济项目32个,占比达到29.9%。这些大项目、好项目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也是纵深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抓手。

    聚力攻坚产业项目。围绕十大产业链,实施总投资992.1亿元的107个重点产业项目。高端石化产业,引导支持富海、富宇等骨干企业延伸发展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发挥富海研究院、富宇研究院作用,推动聚砜、苯酚丙酮、异佛尔酮等项目快速投产达效,形成骨干企业滚动良性发展的大好局面。新能源产业,高标准编制新能源产业规划,建成中车、金风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沿潮河陆上风电、华能30万千瓦风电技改及海上风电试验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晟河20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建成东营学堂100MW/200MWh储能电站,加速推进苏州澎湃动力光伏储能项目,加快泰普新能源高效光伏组件、碲化镉建筑一体化组件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彩客35万吨/年锂电池电极材料等项目,推动钠电池项目快速落地。新材料产业,抓好富海150万吨聚酯包装材料、联欣环保可降解塑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金富恒碳化硅衬底片二期项目建设,年内产能达到2.5万片;德脉年产7200吨电子专用材料一期项目年内建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鼓励支持管辅科技、泰立设备、海胜实业等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加快推进宁波祥路超强钢新材料项目建设,抓好海螺年产2万吨节能型材等总投资48亿元的33个技改项目,支持通海、海胜等油田改制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上高性能防腐管线、固井外加剂等一批高端项目,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新能源+”“骨干企业+”产业链条延伸,推动中车、金风、国华、华能等新能源企业增加能源服务板块;渤海圣丰、雪龙食品、富友联合等农业企业向育种研发、冷链物流、加工包装和预制菜等领域拓展。

    抓牢园区载体建设。河口经济开发区,支持骨干企业进一步改造工艺、拉伸链条,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整治挖潜低效用地,通过重组、合作、国企并购等方式植入新产业,年内再盘活一批低效用地。抓好科技创新产业园等园中园管理运营,持续招引有潜力的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项目。抢抓碳市场交易发展机遇,建设黄河三角洲碳谷。新能源产业园,园区、码头和招商“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年内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和万吨级码头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加快招商和在建项目建设,年内竣工投产一批。新材料产业园,争取专项债等资金支持,逐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彩客、冠森等企业新上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影响力和集聚力;加快推进颐工5000吨/年硫醇等新上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全力做好化工园区扩区工作,为新建化工项目提供保障。

    精准扶持企业发展。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认真做好各级纾困惠企政策落实,实施好领导干部包靠企业制度,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工程,稳住大企业健康发展,壮大中等企业规模,培育一大批有潜力的小企业快速发展,膨胀企业数量。全力支持保障好富海、中海、富宇等骨干龙头企业;支持瑞致新材料、管辅科技等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扩规增量,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开展“市级银行行长进河口”、政银企对接会等活动,促进银企高效精准对接,力争全年新增贷款50亿元以上。支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年内新增2家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嘉昊光伏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协会作用,引导企业协作互助、共促发展。

    高效开展双招双引。提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河口经济开发区专业招商能力,压实经济部门、区属国有企业和各功能区招商责任,力争全年签约项目50个以上,引进内资85亿元以上。探索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新路径,引导骨干企业主动引育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的产业链生态圈。用好海洋、土地、绿电等招商资源,推动资源产业化发展。突出专业招商,调动产业链专班、重点项目专班等招商力量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深入实施“集聚英才·汇智河口”行动,认真落实“人才新政20条”,组建区人才公司,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6项“保姆式”服务,探索市场化引才、“揭榜挂帅”等机制,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600人以上,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人才集聚高地。

    (二)抓“三农”强基础,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

    做强现代农业。围绕现代海洋、生态畜牧、绿色种植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四大优势产业,实施总投资36亿元的26个重点产业项目。推动海洋产业全链条内涵式发展,依托通和、华春渔业、海兴农、海晟源等7家龙头企业,加强与中科院海洋所、省海科院等科研院所科技精准对接,积极推广“参虾接力”高效养殖模式,发展工厂化养殖30万方水体,打造北方最大的刺参、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发挥沿海和土地资源优势,支持新户镇创建“绿野·海韵”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加快畜牧业绿色转型,支持引导富友联合等重点企业增资扩规,产品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大力发展工厂化、高品质蔬菜产业,建设预制菜产业园、中央厨房,依托农发菌业、雪龙食品等骨干企业,发展瓶装鹿茸菇、泡菜等高端食品;探索“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电商”发展新模式,叫响一批河口特色品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部署要求,抢抓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契机,实施总投资2.4亿元3.5万亩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恢复耕地1万亩、改良耕地3.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7万亩;加强与胜大集团合作,开发低效土地,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建好种业平台,重点抓好澳华生科动物体外受精胚胎实验室、海兴农南美白对虾种苗基地和海参良种选育等种业项目,投资3.2亿元建设山东黄河盐生植物研究院、滨海盐碱地“种业硅谷”;发挥圣丰种业龙头带动作用,打造耐盐碱大豆育种实验室,繁育耐盐碱大豆种子600万斤,推广种植7万亩。

    建设和美村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主干道路两侧环境治理、“百千万”村庄绿化提升等重点项目,年内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美丽庭院1600户。新户镇、义和镇以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河口街道、六合街道依托城郊优势,加快城乡融合建设。实施孤岛振兴计划,加快推进马场片区改造、水环境提升、路网完善、民生领域补短板改造、商业街区改造等工程,打造独具特色、有影响力的油区垦区和宜居宜业小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工程,改造农村供水管线1191公里。完成65个村弱电线路整治试点工作。年内建成四好农村路20.3公里。继续实施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降低面源污染,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广“企业+农民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模式,年内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家。丰富全省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内容,新培育服务组织2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26个扶贫项目资产的运营和管理。开展省、市、区乡村之星评选,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年内新增特色产业典范村4个。实施“电商富民”工程,发挥自然网络科技、渤海口海洋食品等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引导种养殖大户、新型农业主体开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推动冬枣、对虾、海参等特色农产品上网销售,创建1个市级电商镇、2个市级电商村。

    (三)抓民生增福祉,以更大力度提升幸福指数。

    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把教育发展摆上更重要位置,集中更多资源、力量切实抓好,投资2.1亿元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所,实施基础教育办学能力综合提升等4个项目,转办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深化区一中与胜利一中集团化办学,设立“胜利班”。加强职业中专改革和管理,向省市名校看齐,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再深化医疗健康投入,投资4亿元建设区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等项目,新建改造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4处。健全完善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运行机制,巩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做优做强远程诊疗服务,打造2—3个市级临床重点和特色精品专科,努力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享受高质量诊疗服务,基层首诊率和区域就诊率不断提升。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建成城乡幸福食堂10处,支持亲祥源集团建设医康养综合服务中心、老年人生活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医院+养老院”运营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争创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区。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高标准完善保障体系。深入开展“黄河口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200人以上,争创全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推进社保精准扩面,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提高3.5%、3.8%。精准做好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帮扶,持续提高保障标准,创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谋划推进租赁式职工公寓项目,新建公租房1000套,发放补贴215户。实施退役军人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扎实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高效落实11项拥军优属举措,努力打造具有河口特色的双拥高地。

    高水平打造平安河口。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提升群众安全感”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完善初信初访闭环管理机制,扎实开展“治重化积”攻坚行动,化解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用好智慧监管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危化品、交通、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监管水平;深入开展“审计式”安全检查,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抓短板优环境,以更大力度建设精致城市。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荣乌高速河口支线项目,争取年底开工建设;抓好滨渤路南延、顺河路东延,G340东子线西段大修和挑河桥改造等外环道路建设,推动“四环”落地组网;优化城区市政道路网络,完成河滨路、海昌路等4条道路改造提升,贯通和平街、河祥路等城市“断头路”,打造更为快捷畅通的城区内循环。谋划论证G228丹东线,年内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打通融入京津冀对外大通道。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总投资7.7亿元的王庄灌区续建配套、马新河治理工程、水库扩容改造工程等10个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总投资3.3亿元的河口海洋科技创新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城区到北部沿海应急救援通道12.6公里;加快建设北部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二期)工程,全面完成马新河到潮河区域生态修复。完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渤海500KV输变电等重大电网工程建设,年内建成110KV华春站、220KV富国—裕民线路,全力打造多元融合高弹性配电网。持续优化5G基站、电动汽车充电桩布局,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20个。

    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积极完善城区北部及南部广河、协胜等区域规划布局,实施三义和综合市场、河康片区、东湖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城区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城市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完成外立面改造50万平、1900户飞线整治,有序推进河龙、河欣等1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持续开展好完整社区创建工作。高起点规划鸣翠湖北岸功能布局,建设便民场馆、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开工建设总投资7.1亿元的市政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二期)、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道107公里,全面实现“两清零、一提标”。

    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新型智慧城市二期建设,实施油地政务服务、质量检验检测、基层市场监管、全域旅游服务等提升工程,拓展智慧交通、智慧管网等数字化应用,努力让城市更智慧、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民。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管理办法,持续推进“机器换人”,年内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以上。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微执法”专项行动,集中开展住宅小区、市容市貌等专项整治,加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整治。加强垃圾分类源头治理和终端处置能力建设。优化城市执法服务,打造“城管驿站”10处。深化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治理,推动油田社区物业市场化选聘,实现失管小区和零星住宅物业全覆盖。建立健全社区物业动态监管、优胜劣汰等制度,完善智慧物业服务平台,畅通诉求渠道,全面提升社区物业服务水平。

    (五)抓改革促创新,以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标准化实施率、服务满意率达到99%以上,整体效能再提升30%,争创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全市创新实施“油地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打造5处标杆型便民服务站,实现100项政务服务事项“一门通办”。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开办、市场准营、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开通“特事特办”审批快车道,设立“亲商驿站”,办理时限再减少30%。以“两棵树、一朵云”为依托,抓好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26个阶段,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率再提升25%。全面推进创业园改革,拓展“科技+财金+N个第三方”运营模式范围,整合东营光谷、东营生产力、省市人才集团等新型第三方资源,年内引进高新技术项目15个,在孵企业达到60家。探索实施供销社改革,先行先试开辟为农服务新模式,为全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趟出新路子。找准符合上级政策导向和改革要求的契合点发力点,精心谋划储备项目,让更多河口“元素”纳入上级规划部署;树牢争先意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争取政策资金、改革试点,争创荣誉、扩大影响。

    持续集聚创新要素。完善丰富河口经济开发区科创园、智汇港等平台创新阵地作用,引导胜利通海、通和海洋科技等企业搭建自主创新平台,鼓励胜利万和、农发菌业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全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家。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举办“十校百企”科技成果直通车技术成果推介会、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等对接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40人;深入实施区级人才工程,储备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人。精心组织“高校专家教授河口行”“科技企业院校行”等交流活动,推动与济南大学共建技术转移中心、胜利通海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落地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规上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六)抓生态严保护,以更大力度落实国家战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并建立健全常态化督导和“回头看”机制。积极参与和融入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实施总投资16.1亿元的13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挥发性有机物、入河排污口等重点领域环境整治。巩固大气治理成效,推动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协同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75%以上。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实施城区北部、原济军基地片区雨污分排等工程,国控入海河流稳定退出全国“后30位”。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土壤安全利用率、危废规范化管理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守住不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底线。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调整优化能源供给,扎实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工作,积极开发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8万千瓦。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七)抓基础促融合,以更大力度凝聚区域共治。

    加速推进以人的融合为中心的全面融合,聚焦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防汛防灾等重点领域,探索油地军港场融合发展新路径。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务,一起规划、同步实施,拉平差距,对河口二小、第二人民医院等移交机构实施一批改造提升工程;在油田小区嵌入功能场所,下沉服务力量,摸清不同群体需求,精准开展服务,拉近机关、社区与居民的距离,能听民声、能回应诉求,让各方群众公平享受服务,不断提升向心力、归属感,真正实现“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办好“3651890”便民咨询热线,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和服务职能,搭建精准响应平台,推广“接打即办”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品牌;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畅通网格员、社区工作者考评晋升渠道,发挥社区对物业、业主委员会的领导、监督作用,加强社区服务一体化建设,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为基础,持续推动全域统筹、油地军港场“一张网”,利用两年时间,实现油地社区真正融合。整合“油地军港场”各方优势资源,谋划实施一批便民惠民共建项目,持续开展干部挂职交流活动,推动平台共建、场所共用、人才共育、活动共办。支持引导油田办公场所优化整合、改造提升。实施军马场片区环境综合提升、既有小区“三供一业”改造项目,推动军马场军民融合功能区争创省级军民融合特色示范基地。

    (八)抓文化筑区魂,以更大力度增强向心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资源和不竭动力。下大力气挖掘、培育河口文化,梳理文化脉络,深挖人物事迹,增强文化支撑,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惠泽万物的黄河文化,传承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石油文化,赓续军民连心、艰苦奋斗的军垦文化,发扬开放包容、博大宽广的海洋文化,谋划建设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于一体的便民活动场所,开展黄河、刁口河文化研究,在孤岛镇论证实施“东方红”文化教育基地,新建和改造10处文化服务中心和24小时城市书房;在全区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惠民演出200场以上,推出《新淤地》等一批展现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发挥河口文创产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培育黄河澄泥陶印、杨式面塑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创产品、文创项目,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和传承人。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建立完善油地军港场文化设施共建、文化活动联办、文艺人才共享的联动发展机制,实施“星耀计划”油地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基层文艺团队孵化项目,扶持发展30支基层文艺队伍,用好新媒体矩阵和区域品牌,充分展示河口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办好12件民生实事,包括中小学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全民健身服务水平提升、医疗保障能力提升、“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居民用气安全提升等工程。《关于河口区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暨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情况的报告》已印发大会,请各位代表一并审议,表决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一定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生活的更幸福。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目标在前、使命在肩。我们将坚持党建统领,坚定不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服务型政府,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加强政治建设,筑牢信仰之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总牵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政府系统一贯到底、落地生根。

    (二)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全面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大力改进作风,弘扬实干担当。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坚定践行“四个高”要求,锤炼“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素质能力。大力倡导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作风,以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各项工作快落实快见效。强化争先意识、位次意识,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市进位次、走在前,创示范、树品牌。

    (四)坚持干净干事,坚守清廉底线。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20%。完善重点领域监管制度体系,出台《河口区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办法(试行)》等6个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文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勇毅前行,加快推进“一极三区”建设,为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