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55|回复: 0

[浙江] 2023年湖州市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21
  • 签到天数: 70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611
    发表于 2023-6-2 12: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湖州市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

    一、回顾2022年:克难求进、实干争先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开局之年,是全区面临多重考验与挑战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5912”工作体系,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积极应对困难挑战,致力工作争先进位,较好地落实了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59.2亿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进出口额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6.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评价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奖励用地指标、市场主体增速、文旅项目投资指数、教育工作总满意度等工作居全市第一。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区、省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等荣誉66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新一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稳进提质,赶超发展积蓄新动能

    产业发展持续用力。深入实施“强工计划”,工业总产值达114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85亿元。统筹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行产业链链长制,装备制造(智能电梯)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南浔智能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升格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电机产业入选省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光电通信产业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品字标”企业18家、股份制公司15家。睿高新材料入选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彩蝶实业上交所上市首发过会,尤夫股份完成重组。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2家。深入开展工业有机更新和行业公平,技改投资增长20%,腾出低效工业用地4015亩,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7.2%。电梯大脑纳入全省工业领域产业大脑,5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入选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列全市第一。

    助企纾困精准有力。梯次推出“稳经济促发展12条”“降本减负”等惠企措施,兑付补贴资金3.9亿元,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15.2亿元,为企业减负40亿元。落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暖心服务、助企纾困”大走访等机制,创新实施市场主体“歇业备案”登记制度,协调解决企业问题32类1763个。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区金融机构单列120亿元纾困信贷资金,新增贷款余额195.3亿元、增长25%,列全市第一。开展“花海龙虾节”“惠农数字家博会”等促消费活动30余场,投放消费券2000万元,获省级“促消费”成绩突出集体。

    要素支撑全面发力。市委市政府同意批复设立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31.6平方公里核心区框架全面拉开。获批政府债券31.5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6.2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贴息贷款争取规模均居全市第一。持续深化与省农发行合作,成为全省首个农发行贷款余额突破百亿县区。入选省重点建设实施类项目17个、省重大产业实施类项目3个。强化土地要素保障,获奖励用地指标12287亩、地方规划额度指标8570亩,均为全市第一;完成土地开发4219亩、建设用地复垦2151亩,出让土地6482亩,旧馆街道等四镇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列入全省首批跨乡镇试点项目。

    (二)聚力项目双进,扩大投资彰显新作为

    项目引进有突破。构建“620”驻外招商新格局,开展沪苏招商引才攻坚行动,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6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20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566亿元,完成实到外资1.9亿美元。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招引上海乡伴文旅总部等项目12个,总投资25亿元。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强势发力,成功引进总投资超50亿的屹丰汽车和总投资超20亿的旭升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引进2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48个、总投资56亿元,被认定市大好高项目14个、全市第一。

    项目推进见形象。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68个、竣工投产112个,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5.1%和15%。22个“十百千万”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5.3亿元、投资完成率124.3%,泰鼎、天晴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海顺、嘉亨、长城等项目如期投产。承办全省稳进提质金融工具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湖州分会场活动,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高铁南浔站综合交通枢纽加速推进,S213南浔至练市段建成通车。太阳酒店、大象酒店完成主体工程,水晶晶美食城加速建设,高铁沿线城市天际线雏形初现。

    项目服务再迭代。创新成立区重点投资项目联审联批中心,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项目“一站统批”。全流程电子交易率、“网上不见面”开标率均达100%。“四证齐发”提速至1天,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坚持一项目一专班服务,集成“五线并联”审批机制,协同提速项目“六率”,项目竣工率、投产率均提升11个百分点以上。

    (三)聚力城乡统筹,全域发展呈现新气象

    在城市建设上突出品质。南林路、泰安路、大中路等10条道路改扩建有序推进,南林大桥竣工通车,区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城市阳台建成开放。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地板城等重点区块征迁,完成頔塘南岸、金象湖城市风貌区建设,改造老旧小区25个,优化城市绿地绿廊面积300亩。推进古镇复兴,宝善河两岸改造、亲子街区等项目有序推进,古镇景区向全球游客永久免票,古镇列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美丽小区”15个、“美丽街巷”20条,发布全省首个垃圾分类数字化接入地方性标准,和孚镇、双林镇入选省级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全市测评获区、镇“双第一”。

    在乡村振兴上拓展新路。丰富拓展江南水乡平原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持续推进新时代鱼米之乡示范区建设。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引进广东勇记等13个总投资82.1亿元的长三角中央厨房项目,启动建设正大水产研究院等9个种业项目。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9家、市级数字化种养基地32个,星光高品质粮油基地入选省级“未来农场”。农文旅融合发展快速成势,总投资32.5亿元的20个长三角亲子乐园项目开工建设,文旅项目投资指数全省第四、全市第一,“鱼桑文化体验之旅”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南浔站)顺利举行。完成港廊未来乡村、诗画琏溪两大片区建设,建成省级未来乡村4个,新增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处置“非粮化”耕地2.5万亩,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20.2万亩。

    在生态建设上动真碰硬。开展污染防治五大攻坚行动,实施“厂中厂”“小作坊”整治,淘汰“散乱污”企业240家,拆除“四非”点位17个。县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和行政交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五水共治”首夺“大禹鼎”银鼎,“无废城市”建设满意度列全省第四,承办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现场会,桑基鱼塘入选全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承办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低碳生活与人居环境主题论坛、全省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工作现场会,发布全省首个电梯绿色生产地方标准,创新工业标准地绿色出让模式。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实施节能降耗改造提升项目53个,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9%。

    (四)聚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得到新焕发

    共富实践大力推进。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培育“共富工坊”121个。新增城镇就业10568人,失业再就业7114人。低收入群众人均年收入增长至2.3万元。全省率先成立区属强村富民发展集团,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提质扩面“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支出6164万元,惠及群众近41万人次,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2420元,低收入家庭实现基本生活开支全免,为1600户老年人家庭安装“红绿双键”。慈善救助资金支出7873万元,受益群众近8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320元/月。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居全市第一。

    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推进数字化改革体系贯通,重大应用贯通率达100%,浙有众扶等5个应用场景列入省重大改革“一本账S2”,“涉爆粉尘场所安全在线”等5个项目以全国现场会、专题会或国家部委发文形式在全国推广,3个应用入选省数字化改革成果展。打造高效便利政务环境,“一网通办”率达98.69%,大厅窗口、单事项一网通办率均居全市第一。市场主体总数增长14.4%、全市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案例入选全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

    重点领域改革一体推进。加快重点领域改革突破,新增省部级以上试点10个。完成区属国企重组,城市集团、文旅集团、新开集团获得AA+主体信用评价。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覆盖事项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推动“创新评动力”评价体系扩面提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率达77.3%。发布基层社会治理市级地方标准,建成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38个,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2家、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创新打造“南事浔我”人民调解区域品牌。

    (五)聚力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疫情防控有序有效。及时调整完善防控措施,快速有效处置本土“3.14”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域开展“无疫单元”创建,新冠疫苗接种人数达59.6万。加强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落实分级诊疗机制,强化医疗物资和药品储备供应,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推动疫情防控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过渡。实行重点人群一对一包保联系机制,发放老年人防疫包18万余份,全力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

    民生事业稳步发展。高质量办结10项民生实事,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投入使用学校、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6990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顺利开学、迎来首批近5000名新生,镇海中学南浔分校正式招生,引进上海“兰生”知名教育品牌。引进省“万人计划”1名、市级及以上教育领军人才22名,高考特控线上线人数取得历史性突破,“率先探索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构建普惠优质托幼服务体系”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教育工作总满意度全省第十。深化与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医联体建设,区中医院、练市人民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成立区第二医疗集团,区内就诊率达92.73%,建成全省首个健康浙江行动县级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级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0个、市级以上非遗工坊6个。“蚕乡丝府·天下浔商”入选全省文化标识创新项目、全市唯一。

    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深入构建“大平安、大治理、大统筹”社会治理格局,高质量完成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任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除险保安”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8%和40%。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省率先试点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设,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推进区镇两级社会治理中心一站式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39%,平安南浔实现“十七连冠”。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防建设、双拥、民兵改革、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迈出新步伐,民族宗教、政府咨询、审计、统计、外事、港澳台侨、档案、邮政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在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在于全区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全体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浔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然,我们也清醒看到奋进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创新发展动能不强、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不快;发展平台能级亟待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集聚度不高;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突出短板,安全生产、金融等领域还存在隐患;干部创新破难能力、敢于担当魄力、真抓实干作风与赶超发展大势还存在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进2023年:矢志赶超、开创新局

    2023年是南浔建区20周年。建区以来,全区上下致力于重振辉煌、实现赶超,凝心聚力、接续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二十年来,我们始终树立重振辉煌的雄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7.3平方公里拓展至39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加至559.2亿元、68.5亿元、39.5亿元,为建区之初的7倍、10倍、14倍。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规上企业数量接近翻两番,A股上市企业达到5家,荣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今天的南浔,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科技支撑力的现代化品质新城。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创新的理念,发展格局系统重塑。主动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势,以开放创新、合纵连横的理念推进交通畅联、平台升级、产业集聚,“一纵两横两连”环城高速网和联通沪苏杭“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即将形成,万亩千亿大平台、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吴江南浔协作示范区等平台竞相发力。今天的南浔,已经从一个偏居省际的小镇,发展成为长三角融入大上海的先锋城市,一座具有独特比较优势、发展张力十足、充满无限潜力的现代化开放新城。二十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城乡收入倍差从1.77缩小至1.57,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50万元。区人民医院、新南浔高级中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等重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83.11岁。平安南浔摘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今天的南浔,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功能完善、人文浓郁、生态宜居、平安和谐的现代化幸福新城。

    二十年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创华章。立足建区20周年新起点,南浔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重振辉煌的愿景、更具备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的底气,也更需要全区上下同心同向、团结奋斗。全区政府系统要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把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奋斗前行的不竭动力,用心用情用力建设好这充满希望的热土,奋力开创南浔发展新局面。一是坚持以大落实展现大作为。建设新时代南浔,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有舞台,每个人都要付出。我们要聚合全区各方力量,坚持心无旁骛、行胜于言,实干实干再实干,落实落实再落实,高质量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高水平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南浔作为。二是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历史上南浔的辉煌源自开放,今天的南浔重振辉煌关键还在于开放。我们既要埋头苦干,也要登高望远、敞开胸怀,更加注重在全国大坐标系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定位自己,更加注重在融入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中发展自己,抓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抓好接轨大上海一号发展战略,最大程度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实力,确保南浔在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中加速赶超。三是坚持以大统筹构建大格局。在重振辉煌的道路上,压力和挑战不会减少,甚至会更大更多更复杂。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增强统筹兼顾能力、优劣转换能力、危中寻机能力,寻求多重目标下最优平衡、多重约束下最优路径、多重选择下最优解法,推动南浔发展行稳致远。四是坚持以大争先实现大跃升。重振辉煌、赶超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树立争先进位之志,塑造干部群众敢想敢闯敢拼精神特质,坚决摒弃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敢于发出南浔声音、创造南浔打法,各项工作都要争先进、争第一,争不到第一也要创唯一,始终以不甘落后的决心推动南浔发展铿锵前行、不断跃升。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区委五届四次全会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对标“两个先行”,坚决落实“六个地”工作标准,全力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深入推进“5912”工作体系,接轨融合、创新赋能、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南浔篇章,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区2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外贸出口额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市定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接轨融合,拓宽开放合作之路

    深度融入长三角。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湖州接轨上海“桥头堡”。开展建区20周年专题成果展、接轨上海180周年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讲好南浔发展故事,展现南浔与上海的历史渊源。开工高铁南浔站项目,启动南浔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二期、G50古镇互通项目,全速推进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台高速、湖杭高速建设,加快水乡(旅游)线、苏杭城际铁路前期,谋划通用机场、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内畅外联”大通道。放大文化影响力,深挖农耕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双林绫绢、善琏湖笔、千金剪纸等传统文化,持续擦亮大运河(南浔段)、桑基鱼塘系统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金名片。

    赋能升级上合区。推动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快速崛起成势,完善核心区总体规划,打造城市对外廊道、两翼北进内部廊道,做强省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与省级旅游度假区三大核心平台,构建“一核两廊三平台”发展格局。聚焦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加大集成式招商力度,确保引进优质项目15个。加快首开区项目、水晶晶国际美食城、水乡客厅及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核心区主干路网等建设进度,推动长三角大健康中心、体育运动部落、科创云谷等项目早出形象,打造产城融合城市样板。

    加速推进协作区。释放吴江南浔协作示范区效应,制定协作示范区空间规划,推动两地产业、科创、农文旅等领域协同发展,联合打造长三角旅游度假区、产业合作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先行板块;加快制度成果创新,有序承接一体化示范区112项改革事项,探索两地要素资源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实施先行区扩容提质,创新政务服务远程受理、在线导办等审批服务模式,构建“嘉湖一体化产业链配套圈”。

    (二)深化助企增效,提振企业敢干之志

    加快市场开拓。深度参与“百团千企”拓市场抢订单活动,针对南浔主导产业组织重点国际性展会20场次以上,保障外贸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鼓励内贸企业、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发展,拓宽海外营销渠道,培育外贸新主体企业50家,实现网络零售额、跨境电商交易额均增长10%以上。打好“活内需、促消费”组合拳,办好“家博会”“农展会”等各类促消费活动,重点支持大宗商品消费、夜间消费。

    加强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十企领航、百企攀高、千企创新”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省级科技型领军企业实现零突破。统筹推进战略性科创、高新产业和企业独立研发等平台建设,力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突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以上,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20项以上。全力实施研发创新、技术攻关等科技项目,力争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率达80%以上、企业R&D占营收达2.1%。

    加大人才引育。实施中心极化引流行动,吸引来浔就业创业青年人才4600人以上、青年项目不少于100个。聚焦“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招引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25个,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项目15个以上,入选国家级引才计划8个以上,省级引才计划不少于10个。健全引、育、管、用立体政策机制,选树技术标兵1000名,培育首席技师300名、南浔工匠100名,打造集工作、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品质生活圈,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放大“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优势。

    加速改革赋能。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塑造行动,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金名片,积极争创营商环境最优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设立“一区两中心”,探索开展企业服务“一件事”,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场景。迭代升级项目“四证齐发”,优化提升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创新“综合查一次”“联合帮一次”等执法服务新机制,破解执法扰民和重复检查问题。持续办好“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确保企业反馈问题解决满意度98%以上。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新增贷款270亿元以上。

    (三)深化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之基

    高品质迭代平台。高标准规划万亩大平台,頔塘北部工业园区整理出成片存量用地2000亩以上,加快人瑞路西延、迁西路等主干路网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优化智能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新腾退和拓展空间1000亩。双林工业平台腾出低效用地500亩。发挥菱湖、和孚化工园区专业园区独特优势,腾退及拓展空间1000亩以上,助推菱和振兴工程。迭代升级长三角中央厨房、长三角农业硅谷和长三角亲子乐园。推进5大“人才飞地”专业运营,招引飞地项目50个,争创市级人才科创飞地1家。

    高质量招商引资。全力实施“163”强基攻坚行动,实体化运作招商集团,建强重点产业链十大攻坚小组,引进3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0个,其中6亿元以上项目38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加大上市企业及募投项目招引,力争招引市外上市企业2家以上。专班化推进古镇、金象湖商圈等现代服务业招引,积极引入山姆超市、迪卡侬等优势品牌,引进2000万元以上服务业(含农文旅)项目50个。推动农业两端延链和跨界融合发展,引进2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50个,其中长三角中央厨房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5个。

    高效率推进项目。加快实施重点工程建设行动,迭代升级区镇两级重点办,高效执行重点投资项目联审联批机制,确保亿元以上项目开竣工均达80个以上,引进项目开工率75%以上、投资转化率50%以上。以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扩大有效投资,在库续建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紧盯全省“8+4”政策体系以及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争取政策资源支持,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3个以上,争取专项债额度25亿元以上。全力实施补短板扬优势行动,强化用地保障,争取规划额度4000亩、用地指标3000亩以上,新增建设用地4000亩以上。

    高标准转型升级。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深入构建“2+6+N”现代产业体系,力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值超50亿元,电梯、电机及木业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大力支持本土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为广大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营造最优环境。全力实施新一轮“新象新牛”培育和“冠军领航”攻坚行动,集中资源支持100家左右重点企业,新增“新象新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隐形冠军”企业5家,IPO上市2家,“新升规”企业35家以上,推动企业梯次升级、差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15家以上,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扩面实施行业公平和“亩均论英雄”集成改革,确保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增长8%和10%,工业增加值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全方位提供标准、品牌、知识产权等服务支撑,推动“三电一板”产业质量提升。

    (四)深化城乡均衡,激发全域活力之势

    加快古镇复兴。运用“牛刀工作法”,快速完成便民路、群乐路、泰安路等片区改造提升,启动博物馆、水晶晶俱乐部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浔溪大桥、北部水厂等10个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让古镇焕发新颜。放大古镇引流效应,聚焦爆款新业态,打造特色美食街区、亲子街区和精品民宿集群,引进及提升老字号店铺12家,引入爆款IP30个,确保丝行埭美食街(一期)、花园弄等投入运营。释放“古镇景区门票改革”效应,持续集聚城市人气。

    加大城市更新。启动中心城区、镇街43个地块有机更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3个,实现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改造基本覆盖。打好房地产项目品质提升攻坚战,促进城市风貌提升。推进城市微改造,打造口袋公园8个,加快适园路、万顺路等8条道路改扩建,完成九里桥港水街东岸、甲午塘水街东岸和东长兴港绿道等城市蓝绿丝带建设。深入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创建省级风貌区样板1个,新增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1个,建成省级未来社区4个,确保太阳酒店投入运营。创建“美丽小区”15个、“美丽街巷”20条。

    加速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南部开发工程,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加快长三角农业硅谷农创核心功能区建设,投入运行长三角亲子乐园项目20个,力争形成一批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标志性成果。纵深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以双林镇首开区为先导,实现土地开发2000亩,建设用地复垦2000亩,力争省政府督察激励“四连冠”。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组团式未来乡村2个。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建成“千亩方”10个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6.3万亩以上。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

    (五)深化精细管理,夯实社会平安之本

    抓好疫情防控。有序应对疫情变化带来各类风险挑战,不断提升三级医疗救治水平。统筹医疗资源,做好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卫生健康系统调度机制,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转诊、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早发现、早治疗。加大药品供应力度,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断供。

    抓好生态治理。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四大行业234家高能耗企业转型提升,分类提升低效企业347家,推进印染、水泥、磁性材料、喷水织机等行业整治。全面推广木业行业废气治理新模式,降低本地排放强度。统筹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清水绕城”“北排”等综合治理工程,打造“一镇一河一样板”工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破题碳汇收储交易,腾出能耗7万吨标煤。全力抓好夏秋季臭氧、秋冬季PM2.5攻坚任务,实现PM2.5和PM10年均浓度全面降低,空气优良率稳步提升。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力争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鼎,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抓好基层治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除险保安”行动,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前三年平均数分别下降20%,杜绝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打造民间应急队伍5支以上,完成8个镇街的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推进信访积案攻坚清零。持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见底行动,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1家,确保通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平安护航亚运会,确保实现平安南浔“十八连冠”,夺取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

    (六)深化共富实践,提升群众幸福之感

    全力推进共富探索。实施为民惠民共富行动,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建成“共富工坊”100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7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创新深化强村富民重大集成改革,争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区县,确保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村达到90%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持续打响“善行南浔”品牌,探索“慈善助力共同富裕”新路径。

    全力推进教育创强工程。启动马腰学校、开发区塘北新城学校、育才中学等8所中小学改扩建,完成镇海中学南浔分校等5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推动新南浔高中、镇海中学、兰生宏达等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全力推进卫健创强工程。高水平建设东西部医疗集团,区中医院新院区建成启用,新建沪杭名医工作室不少于5个,新增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3个。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布局,从硬件、软件维度迭代升级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全省首个智慧健康站全覆盖区(县)。

    全力推进困难人“爱心”工程。迭代升级“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构建“1+12+N”的帮扶示范架构,实现在册低收入家庭年户均减少支出1.2万元以上,低收入群众人均年收入增长至2.35万元以上,加快形成低收入群众“六无六有”帮扶南浔样板。帮扶困难人员就业500人,将困难人员年度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在1万元以下。

    全力推进老年人“舒心”工程。新建老年食堂13家,确保送餐覆盖率达到100%,日均助餐达3000人次以上,实现有助餐需求的90周岁以上老年人餐费和配送费全免。优化提升养老设施,实现“红绿双键”应装尽装,确保1A级以上照料中心达100%。推动养老机构标准化,确保养老机构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全力推进新南浔人“安心”工程。聚焦安居、医疗、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多维度增强新南浔人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融合度。保障均等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满足新南浔人子女在公立学校入学需求。救助救困新南浔人不少于200人,建成劳动关系协理舱38个。

    全力推进残疾人“暖心”工程。统筹落实残疾人照护、就学、康复等各方面保障,推广寄宿型、日间庇护型和社区居家型三种康养服务模式,力争区级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康养联合体等项目投入使用。探索儿童康复与教学结合新模式,为130名以上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全面落实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超比例奖补等扶持政策,新增按比例就业人员60人以上。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高质量实施十方面民生实事,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新增普惠托育托位400个、千人托位数达到4个,形成15分钟便捷照护育儿服务圈。实施青年大行动,办好“倾听浔青声·建言圆桌会”,选树十大类别十类人群百名好青年。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三、全面从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征程要有新担当。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实干彰显忠诚、用发展彰显担当、用成效彰显作为,全力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坚持将政治建设贯穿始终。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等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宗旨意识,牢记以百姓之心为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和群众的“关键小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坚持让实干争先蔚然成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加快赶超。坚持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决不“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让实干成为政府系统鲜明标识。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健全一线办公、专班推进、闭环管控的工作机制,团结一心干事,凭增量体现作为、拿实绩证明地位。全面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三)坚持使依法行政深入人心。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制度,强化重大决策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四)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有关规定,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强化司法、审计、社会监督,重点防范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严格预算绩效管理,把有限财力投在发展关键处、民生紧要处,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起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奋力在建区20周年之际交出人民满意的发展答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南浔篇章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5912”工作体系:“5”即五大工程总指挥部,包括中心极化工程总指挥部(下设第一、第二指挥部)、两翼北进工程指挥部、菱和振兴工程指挥部、南部开发工程指挥部;“9”即“163”强基攻坚、中心极化引流、乡村产业振兴、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提升、为民惠民共富、营商环境塑造、补短板扬优势等九大行动工作专班;“1”即一套大督查体系;“2”即慈善助力共同富裕、浔贤助力高质量发展两大体系。

    2.“620”驻外招商工作格局:即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武汉六大片区和20个驻外招商局。

    3.八大新兴产业链:即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光电通信及半导体、工程机械、合金特材、生物医药、地理信息、数控机床。

    4.“十百千万”重大项目:包括实施绿色低碳示范工程、“五谷丰登”引领工程等十大工程,每年主攻百个重大项目,完成项目投资千亿元以上,五年内实现万亿元以上有效投资。

    5.四证齐发:即拿地当天取得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地施工许可证这四本证件,做到“拿地即开工”。

    6.五线并联:即围绕项目“手续报批线、工程建设线、用地指标线、资金保障线、对下征迁线”五大工程线清单式、标准化推进项目。

    7.项目“六率”:即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开工率、投资率、投产率、产出率。

    8.四非:即非法制砖厂、非法码头、非法无矿山矿石加工点、非法搅拌站。

    9.共富工坊:即指依托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党建联建机制,综合集成各方政策、资源、力量,推动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或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康养医疗、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工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农渔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专业化组织程度,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10.牛刀工作法:即集中优势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力,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夺取工作的全面胜利。

    11.“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即“学无忧、业无忧、居无忧、行无忧、水(电)无忧、用无忧,险有免、产有扶、病有助、梦有圆、教有伴、残有助”的综合救助体系。

    12.红绿双键:即将窄带物联网设备安装在老人家中,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政府助老服务工单系统,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和生活服务的一种智能助老模式,红键联通医疗服务,绿键联通生活服务。

    13.“创新评动力”评价体系:即对全区所有规上工业企业,从研发投入、研发实效、研发主体资质等方面构建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14.托幼一体化:即在幼儿园招收24-36个月的婴幼儿,统整托幼资源,将2-6岁婴幼儿的教育与保育相互衔接,进而实现婴儿与幼儿教育的有效融合。

    15.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即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

    16.“2+6+N”产业集群:“2”即光电通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6”即电梯、电机及电磁线、绿色家居、绿色纺织、绿色建材、精细化工六大优势产业,“N”即若干新兴产业。

    17.“1+12+N”的帮扶示范架构:即以低收入群众“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为支撑,发挥部门协同效应,通过“模块化分类、标准化实施、数智化救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1”即一项示范工程,“12”即12个大实现路径,“N”即N个救助模块,通过“增收减支”,着力打造低收入群众“六无六有”帮扶示范工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