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61|回复: 0

[浙江] 2023年温州市瓯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52
  • 签到天数: 714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3824
    发表于 2023-5-31 19: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温州市瓯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4日在温州市瓯海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瓯海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云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踔厉奋发,克难攻坚实现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履新之年。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大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建设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战略目标,以打造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瓯海样板”为总牵引,时刻保持走前列、当标杆、做示范的奋斗姿态,在应对挑战中砥砺奋进、在齐心追梦中加速奔跑、在苦干实干中收获进步,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增长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6147元、46623元,增长5.6%、7.3%。

    一年来,我们坚持“争先创优”工作导向,争一流、树品牌,取得了一批令人振奋的重大喜事。

    受到了一系列高度肯定。创新联合体模式、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中心受到省委书记调研肯定、全省推广,“创梦山根”未来乡村受到两任农业农村部部长视察肯定,“瓯海的一天”全周期闭环治理模式受到最高检检察长高度点赞,全年省部级以上领导来瓯调研35次、批示肯定58次。

    拿下了一系列重磅牌子。九年连创夺得“平安金鼎”,十年耕耘捧回全市首座“大禹金鼎”,获批全国首个生长因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成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4A级景区城,获评浙江十大现代化新城,全年荣获省级以上荣誉110项。

    收获了一系列硬核成绩。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康瓯海”指数跻身全省前十,消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服务业发展入选省委“七张问题清单”最佳整改案例,新增普惠托育等37个省级以上试点,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人力社保等11项工作获全省考核先进,疫情防控、数字化改革工作在全省大会发言,全区考绩实现“五连优”。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进提质”发展导向,抓转化、促转型,推动了一批壮大实力的发展要事。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专班化推进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重磅发布“1+5+16”产业政策体系2.0版,出台留员工稳岗位“开门红10条”“稳经济41条”等一揽子政策,全年完成留抵退税18.79亿元,兑付助企纾困政策资金7.6亿元,净新增市场主体1.4万家。深化“两个健康”创建,开展新一轮“两万行动”,发布惠企政策“明白卡”、龙脊卡2.0版,点对点服务解决森马订货会、百珍堂物资运送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56个,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做法获央视宣传报道。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千方百计走出创新路径。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市场化转型,华中院联合中电海康打造“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模式,微纳致动等5个成果转化项目成功落地;浙大温研院液流电池电堆系统成为全市首个产业化院士项目;上大温研院建成GMP车间;中国基因药谷联手华润医药打造CXO产业全链条;中国双碳科创港开园,总投20亿元“温大碳研院-中建八局”钠离子储能项目成功落地。“三镇一港一园一村一区”特色产业加快集聚,七大工作专班正式组建,生命健康小镇入选省双创梦想最佳实践案例,时尚智造小镇获省级命名,眼镜小镇加速创新型产业用地控规调整;中国数安港仅用3个月重磅开园,开创数据资源法庭、仲裁院、公证服务中心“三个全国先河”;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大罗山基金(天使)村启动建设,落地全市首支5亿美元QFLP基金;中央商务区活力提升32条重磅发布,世界500强高力国际进驻整体运营,入驻率达81.5%。大孵化集群战略加快实施,新增孵化面积26.3万平方米,带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2022青科会63项成果全部转化落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32%。出台“人口集聚28条”,深化校地共引共享“大引才”机制,侴术雷教授入选省“鲲鹏人才”,新增本土海外院士3名、领军型人才37名、博士38名,培育青年技能人才1.2万人,“瓯青工匠”相关做法全省推广。

    千方百计筑牢工业基础。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谋划新基建、数字安防等千亩产业基地,郭溪上屿等11个老旧工业区改造加快推进,西陶、宏地等小微园建成投用;联动推进工业二级市场规范管理,探索实行“厂房管家”数字应用,规范租赁企业221家;完成“临时退二进三”项目大排查、大起底,推动工业空间回归本源。“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扎实推进,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304家,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32个、增资扩产项目60个,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个。全区亿元以上企业数达98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净升规”56家、“品字标”21家,聚创科技科研成果获国家首台(套)认定,朝隆纺机获评工信部“单项冠军”。链长制“十个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四套班子出任八大产业链链长,推动“眼镜架制作工”成为国家职业,“瓯海眼镜”入选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智能锁产业获评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纸包装“产业大脑”入选省级试点。建筑业产值增长21.1%,6项工程获钱江杯优质工程、全市最多,“建筑业之乡”雄风再展。

    千方百计激发消费活力。大力开展消费新动能培育赶超行动,招引落户首店39家,举办“缤纷夏日·瓯遇浙里”“烟火瓯海·冬暖九九”等促消费系列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近5000万元,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百亿汽车产业带加速打造,浙南汽车未来港开工建设,瓯亚汽车公园、瓯融汽车城建成投用。全域旅游持续深化,温州乐园三期落地开工,梧田老街主体建成,山根小村创成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青灯市集获评省文旅融合IP,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评价排名全省前20。进出口产业加快发展,建成3.9万方进口仓储,全球商品贸易港酒类、生鲜、轻奢品、生产资料四大交易中心初步形成,泊啤汇、速云供应链获评省重点进口平台,全区进口额达93.6亿元,三年增长超十倍。率全省之先设立服装、眼镜、鞋产业跨境电商独立站,带动产业出口分别增长21.6%、27.3%、29.5%。

    一年来,我们坚持“精建精美”城市导向,强功能、优环境,干成了一批牵引全局的长远大事。

    板块辨识度更高了。中心区339超高层突破瓯海城市天际线,奥体中心“一场两馆”、长成云悦酒店竣工投用,20公里亚运绿道全线贯通,商汇路等7条亚运迎宾道路完成提升,入选省城乡风貌样板区,“亚运新城”的国际范越来越足。南部新区温州中学附中等六大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南湖未来社区竣工验收,慈湖云山未来社区加快推进,“科创高地”的未来感越来越强。高教新区265亿元综合开发项目深入实施,茶山片区东部与中部路网实现贯通,学子广场启动改造,大学城、肯恩片区环境持续提升,“学府之地”的青春味越来越重。高铁新城186亿元温州南陆港枢纽工程通过涉铁审批、盘活产业用地1815亩,高铁西站房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站东广场河滨会议中心、时尚创意创业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第六空间家具市场盛大开业,“城市门户”的烟火气越来越浓。西部生态新城完成概念性规划设计,发行2.75亿元乡村振兴专项债,启动龙溪度假区一期建设,外水良艺境民宿获评省级“白金宿”,泽雅民宿群品牌持续打响,“城市花园”的舒适度越来越好。

    城市承载力更强了。“大干交通”拉开城市空间,瓯越大道二期、老殿后路等7条道路开工建设,瓯海大道西延三期全面贯通,环山路、广化南路、瓯越大道一期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南环线、市域铁路S3线、330国道西延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扎实推进,道路交通体系更趋完善。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潘桥仙门等6个区块完成“清零”,建成安置房项目12个、222万平方米,交钥匙1.3万套,荣欣花园等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新桥、南仙社区获评省级未来社区。全面完成超43万方车行道、人行道维修,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积极推进定制公交试点,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5条。完善配套补齐城市短板,220KV慈湖变、110KV官庄线路竣工投运,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具备应急排涝能力,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全面完成,消除城市易涝点25个。

    环境宜居感更足了。全员参与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提升攻坚战,创新“1161”文明格体系,重拳整治小广告、乱停车等十大乱象,完成54条主次干道、15个背街小巷空中管线整治,全区89个“两无小区”全部组建业委会(自管小组),解决了“无人管、管不好”问题。城乡风貌整治深入推进,连续五年开展美丽瓯海全域行动,建成“精建精美”项目20个,龙舟湖创成省美丽河湖,渔潭拆后复耕工程获评省“十佳拆改示范典型”,仙岩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潘桥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探索“空中执法”“一把剪刀”“一把闸刀”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建成投用“瓯e站”垃圾屋1100座,引入“虎哥分类回收模式”,垃圾分类更加精准。

    要素支撑性更好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仙岩双碳产业园等26个项目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内,新增城镇建设规模2.35万亩,为瓯海未来15年发展奠定空间优势。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7352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455亩。持续强化资金保障,率全市之先创新资产盘活模式,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5亿元,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1.12亿元、占全市一半。科学开展能耗“双控”,落地国能梅屿新型储能电站,入选省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一年来,我们坚持“共同富裕”目标导向,提品质、促均衡,办好了一批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

    共富底座全面筑牢。深入推进“扩中”“提低”,出台全省首个区域性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改革政策,率全市之先将低边家庭认定标准上调至低保的2倍。坚持就业优先,发放失业金6728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1.5万人。加快打造“善行瓯海”,推出全市首个慈善活动指数,带动建立“村社慈善基金”93支,落地全市首单对口支援慈善信托,“残疾人之家”实现镇街全覆盖。持续构建“全龄友好”,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家,新增养老床位200张,老年友善医院实现全覆盖。新增托育机构65家,千人托位数达4.4个,建成儿童友好单元46个,落地国家首批儿童友好示范项目、获全省唯一中央补助。打造老幼共融场景6处,普惠型托育养老一体化服务体系试点通过省级中期验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全省推广。

    民生底色持续擦亮。“学在瓯海”迈上新台阶,榕园学校二期、瓯海九幼等8所学校(幼儿园)建成投用,教室空调、升降课桌椅、躺睡设备加快配置,在校师生午休更舒适、上课更精神。创成市级以上中小学生劳动研学实践基地24个、全市最多,浙江开放大学瓯海学院揭牌,连续三年获全省教育工作考核优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健康瓯海”实现新突破,区三医传染病防治大楼等3个医疗项目建成投用,丽岙、瞿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社区医院,郭溪、南白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泽雅创成省健康乡镇。建立干部包保、企业自查食药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文体惠民”走出新模式,圆满承办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9平方米,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4.2%。南部新区文化中心加快建设,青灯博物馆西馆进场施工,成功举办“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颁奖典礼、全国非遗美学交流大会,龙溪艺术馆入选省首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塘河文化”上榜浙江文化标识培育名单,“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分钟全民健身圈”基本形成。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深入实施“农业双强”五年计划,成立瓯柑杨梅研究院,8个精品园加快建设。建立“林长制”,扎实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抛荒复耕复种。启动农高园预制菜产业园改造提升,组建全省首个区县级预制菜产业联盟,全区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增长26%,百珍堂当选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高质量完成6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12个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创成省级特色精品村4个、省级未来乡村4个。持续深化共同富裕联合体,成立区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创新农房(宅基地)盘活机制,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7.3%,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

    一年来,我们坚持“风险化解”问题导向,守底线、保平安,攻克了一批检验担当的工作难事。

    众志成城顶住疫情冲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设立“一办一中心十三专班”,划分193个基层作战单元,打造立体式可视化指挥体系;组建280人特别机动队、170人区级流调队,投用方舱医院,建成核酸检测基地3个,日检测能力达13.8万管。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成功经受住了近百起突发疫情考验。上级防控政策优化后,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举措,将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为医疗救治,实施分级分类诊疗措施,实现发热门诊镇街全覆盖,紧急投放退烧药40万片、老人“防疫包”11.9万个,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

    久久为功守牢美丽生态。高标准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5个工程标段加快施工,市控以上断面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整治塑料压铸等三类行业企业194家,PM2.5、PM10浓度同比下降7.7%、12%;率全市之先开展废气净化治理设施安全整治,1820家隐患企业全部完成整改。“无废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建成固废基础设施项目4个,投用再生垃圾分拣中心,完成51个“无废细胞”创建。“环保管家”模式全面推广,电镀园区环保应用入选省级试点项目,全面完成第二轮央督、省督年度销号清零任务。

    大刀阔斧整治风险隐患。强化债务风险管控,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实现消橙。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千万元以上大额不良贷款实行清单式动态管理,全区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39%的较低水平。强化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妥善处置三垟湿地整村结算、商品房“证缴分离”、农合公司管理机制等历史遗留问题,遗留多年的温州花城项目完成重组。建立区领导挂钩重点楼盘保交楼机制,超五年未安置项目实现动态清零。

    慎终如始维护平安稳定。开展平安瓯海“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严格落实“3030”隐患闭环管控机制,完成11个城中村公共消防安全整治提升,创新企业“体检过关”制度,实现事故起数、亡人数三年均比下降20%以上,大维路获评全省首个“安全生产示范街”。圆满完成“护航二十大”安保工作,刑事命案亡人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分别下降71.4%、31.6%,区公安分局荣获“全省模范公安局”。

    一年来,我们坚持“整体智治”改革导向,转作风、优服务,练就了一身自我革新的过硬本事。

    深化改革更加有力。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殡葬管理“一件事”等20项改革列入省级以上试点,涉公合同全生命周期监管改革获省改革突破铜奖,“经济稳进提质”应用受到省委书记点赞,“错峰乐游”应用全国推广。试点“大集团制”改革,理顺“母子公司”机构设置,全面优化国企绩效考核、薪酬体系,逐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竣工即办证”等改革措施,实现“开工、竣工、投产”全面提速增效。探索征收安置方式改革,积极推行“房票”政策,开具房票14.3亿元。

    社会治理更加闭环。“1612”“141”体系加快贯通,全链归集18个管理中心、15个应用场景等终端,投用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中心,相关做法获“学习强国”推广。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所有镇街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案件办理时间缩短20%以上,铁路南站执法新模式列入省改革实践成果。深化“区领导挂钩+每周夜访”矛盾化解机制,省、市重点信访积案实现“双清零”,泽雅十六年冰尸案信访化解工作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高质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7件、政协提案169件。建立区政府常态化学法制度,全面构建行政纠纷多元处置体系,行政诉讼败诉率同比下降44%、降幅历年最大,败诉案件复盘机制全市推广。区人民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跻身全国前五。工青妇、残疾人、红十字、统计、档案、地方志、公积金、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退役军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层出不穷的风险考验、日益增长的群众期盼,我们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勠力同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对政府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无私奉献的驻瓯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和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瓯海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瓯海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各种超预期因素影响,去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部分指标未达预期,政府工作报告部分目标任务未完成;二是创新和人才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不够有力,投资5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亟待突破,一些企业受疫情冲击生产经营困难,市场信心提振、发展空间保障等工作亟需发力;三是中心城区首位度、空间集聚度、区域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四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持续缩小“三大差距”任重道远;五是基层治理基础仍然薄弱,精准识别和抵御新风险的机制还不健全;六是干部思想解放、塑造变革能力与现代化还不匹配,全面从严治党仍需持续加强。对此,我们将坚定必胜信心,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加以破解。

    二、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科教新区、山水瓯海”精彩篇章

    各位代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当前的瓯海,发展机遇之难得前所未有,发展舞台之广阔前所未有,发展基础之坚实前所未有,正所谓“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我们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在新征程上蓄势更大赶超、实现更大发展。

    根据区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总体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主题主线,以推进“两个先行”为目标任务,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基本路径,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精神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为根本保障,紧扣市委“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战略目标,向集聚要优势、向创新要动能,打造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瓯海样板”,加快推动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新跃升,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瓯海篇章。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7%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把握好四方面要求:

    第一,抢抓“六个机遇”,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我们将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形势中,辨清背后隐藏的风险与挑战,立足自身独有的优势与特色,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抢抓“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体国家安全观”六大战略机遇,跳出瓯海谋划瓯海,立足全局发展瓯海,通过优势重塑,实现瓯海的大发展大跨越大跃升。

    第二,勇扛“六项使命”,将殷殷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我们将始终牢记、悉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给予瓯海的4次关怀,坚定扛起“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化、城市建设承载现代化、改革开放撬动现代化、产业转型支撑现代化、共同富裕彰显现代化、基层治理护航现代化”六大使命,全面汇聚起推动瓯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以更加感恩的心情、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推动各项工作走前列、当标杆,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第三,聚焦“四年行动”,将瓶颈制约转化为潜力后劲。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认清“短板就是优化空间,弱项就是发展潜力”,聚焦思想解放、重大项目、营商环境、基层治理四大制约瓯海发展的难点、堵点,全面开展“思想解放深化年、重大项目突破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基层治理提升年”行动,努力克服工作中的等靠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思维定式,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以“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

    第四,聚力“八大起来”,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我们将按照区委绘好的蓝图,强执行、抓落实,认真画好“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压实“责任链”,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相接,确保工作不脱节、计划不落空,真正让实体筋骨“壮起来”、澎湃动能“涌起来”、亚运新城“靓起来”、发展要素“活起来”、人民生活“乐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基层治理“强起来”,奋力打造好更高水平的“科教新区、山水瓯海”。

    围绕以上目标要求,我们将全力打好十场战役:

    (一)打好实体经济追赶奋进战

    更大力度助企纾困。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极速”审批模式,持续推动政务服务2.0向镇街延伸扩面增项。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清单化、闭环式解决企业困难,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大力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开展减负强企攻坚行动,承接落实省“8+4”稳进提质政策,出台“开门红37条”“兴消费旺市场100条”,打造“帮企云+热线电话+直通车”为企服务体系,全年为企业减负20亿元以上,用“真金白银”换企业轻装上阵。大力推进“金融富瓯”行动,优化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扩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规模,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70亿元以上。

    更大力度培育企业。聚力打造头部企业,开展亿元雁阵企业培育行动,确保超10亿元企业达到7家、力争10家,超亿元企业突破110家,推动上市报会1家、上市储备10家以上。聚力打造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实施核心骨干企业“成长计划”,分行业分领域完善企业培育机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隐形冠军”1家;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数据库,培育省、市质量奖2个以上。聚力打造高成长潜力企业,推进小微企业“阳光雨露”工程,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净升规”35家以上,推动形成“凤凰+雄鹰+雏鹰”的企业发展梯队。

    更大力度攻坚项目。开展招大引强“擂台赛”,充分发挥招商引智分中心、在外商协会“前沿阵地”作用,招引一批“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完善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力争落地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开展项目提速“大比拼”,优化重大项目挂钩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九大领域111个支撑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9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开展达产履约“回头看”,对近年来工业拿地项目进行达产验收,强化“标准地”协议履约监管,全面提高项目投达产率。

    更大力度保障要素。深入实施“土地支撑”行动,树立“地等项目”理念,实施郭溪贾福村等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700亩,垦造耕地200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5000亩以上;科学制定做地、出让计划,完成做地1200亩、出让800亩以上。深入实施“重金护航”行动,加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争取力度,精准科学谋划专项债、公司债等金融工具项目,积极探索多种资产盘活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深入实施“能源足供”行动,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二)打好科技创新领先领跑战

    打通创新成果转化路径。探索创新联合体2.0模式,理清高能级创新平台体制、产权、股权等关系,投用温州新兴电子技术研究院,带动其他平台市场化转型,更大程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开展成果产业化提速行动,推动华中院中电海康5家企业实质产出,加快浙大温研院产业化基地落地,促成上大温研院与头部企业合作搭建产业化平台。深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大院名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匹配落地本地企业,确保实现成果转化300项、发明专利产业化30项以上。

    厚植创新主体发展热土。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力争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破零”。开展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两清零、一提升”,新增省企业研发机构4家以上,力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创建取得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3.6%。推进科研攻关破题行动,健全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机制,争取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个、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2个。

    打造创新产业集聚高地。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中国数安港为依托,主攻数据智能、数据安全细分,启动园区一期改造工程,加快申威、安恒等5个区域总部落地,完善大数据交易服务链条,发布数据产品100个,集聚数字经济企业80家以上,争创全国数据要素综合试验示范区。生命健康产业以生命健康小镇为依托,主攻生长因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细分,投用迪安诊断、宝予明制区域总部,共建“中国基因药谷-华润医药”创新研究院,推动院士级成果落地转化5个以上,加快创睿生物医药、药谷医疗器械等一批CXO项目落地投产,完成CRO/CDMO业务30个,带动新增生命健康企业50家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中国双碳科创港为依托,主攻储能电池、光电材料细分,开工钠离子储能项目,加快万鑫石墨谷、邦欣源柔性电池膜等项目落地,建成投用温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三大实验室+检测中心”,产业规模突破10亿元。

    构建创新资源生态磁场。实施大孵化集群三年行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整合盘活闲置空间,确保新增孵化面积22万平方米以上;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扩容提质,引培规上限上企业10家以上。开展多层次人才集聚攻坚,探索建立“产才学院”“产业教授”“现代学徒”制度,力争引育“鲲鹏人才”1名、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10名,新增来瓯留瓯大学生人才1.1万人、技能人才8000人,区域人才总量突破18.5万人;深化“引育留用管”五位一体服务模式,真正让每个到瓯海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推进科创孵化体系建设,建立技术产权融资储备库,推动“科创指数”融资模式持续拓面;投用大罗山基金(天使)村先导区,落地百亿母基金,引进GP、LP20家以上;加快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区。

    (三)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

    聚力集群赋能。深化产业链链长制,以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延链。鞋服时尚产业以时尚智造小镇为依托,充分发挥森马、德赛等龙头企业头雁效应,开工数字时尚产业园三期,加快推进中胤、欧利莱等项目竣工投产,带动产值突破400亿元,打造鞋服时尚“硅谷”。眼镜产业以眼镜小镇为依托,探索第三方整体运营模式,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落地,持续打响眼镜采购节品牌,带动产值突破150亿元,打造世界眼镜“工厂”。数字安防产业以智能安防产业园为依托,建成凯迪仕、通用锁具等总部项目,投用威凯区域安防检测中心,带动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全球安防“基地”。联动推进汽摩配、电气机械、食品、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力空间赋能。全面实施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以“工改工”为主线,鼓励企业自主提升、企业联合改造、第三方运营改造等创新模式,启动新桥山前等4个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完成上屿工业区改造,确保出让工业用地350亩、盘活800亩,新增工业空间40万平方米以上,努力让全区所有亿元以上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厂房。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攻坚行动,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等途径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160家以上;强化工业二级市场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出租备案登记制度,全力维护好二级市场秩序。持续深化开发区“一区四园”整合提升行动,推动园区面积扩展至24.3平方公里,规上产值规模突破450亿元。

    聚力数字赋能。锚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目标,以数字化引领产业链基础再造,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全覆盖,确保新增工业机器人200台、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个。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工业物联网、“产业大脑”建设,推动中小企业积极上云,培育市级以上制造业“云上企业”4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2个、工业互联网项目3个以上。

    (四)打好城市能级持续提升战

    提升城市规划引领力。突出人民城市理念,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分区规划、支撑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完成“三区三线”新增用地控规编制。做好城市设计文章,高水平开展金温铁路瓯海段、瓯越大道、瓯海大道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切实提升城市空间和形态布局的科学性。树牢“资地平衡优先”“依法征收优先”“条件成熟优先”三大理念,科学谋划启动新实施项目,加快推进潘桥陈岙等8个区块改造,完成梧田蟠凤等15个区块“清零”。

    提升城市板块吸引力。坚持集聚发展理念,在“两城三区”基础上,推动“一核两区”集聚开发。做精“一核”,以亚运龙舟赛事举办、温州南陆港枢纽工程开工为牵引,建成投用339超高层、奥体酒店,提速站西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好站西片区开发设计、古岸头社区XOD发展远景规划,加快推动中心区、高铁新城融合发展,打造开放共享、产城融合的中部城市核心区。做活“两区”,东区以“南湖湾”提质扩容、茶山综合开发提速为牵引,加快推进南湖排涝调蓄、温州中学附中等项目建设,开工慈湖云山未来社区、南部新区科创中心、塘河南线绿道,投用南湖未来社区、塘河时光,谋划“学城共生”产业综合体,引领推动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打造人才集聚、产教融合的东部科创引领区;西区以全域旅游深化、全域未来乡村建设为牵引,投用瓯海大道三期,开工温瞿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争取落地温州植物园,启动龙溪度假区二期、仙湖度假区主入口项目,推进郭溪里屿垟、潘桥马桥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共富引领、城乡融合的西部生态休闲区。

    提升城市功能承载力。深化“交通强区”战略,开工南环线、市域铁路S3线、霞北路等11个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瓯越大道二期、新双南线等重大交通道路建设,深入谋划西环线、温青公路、S211省道瓯海段,确保大连路东延、梧三路等10条道路通车。实施“城市焕新”计划,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完成新瓯、朝霞等4个未来社区创建,建成安置房项目10个,交钥匙6500套。实施金蟾一组团、景昌组团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景新片区城市有机更新,争创省“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开展“多网升级”行动,开工110KV会市变,加快110KV茶山变前期,统筹布局全域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美丽幸福河湖等水利项目建设,建成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深化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供电、供气同规同网。

    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集中资源打造“一芯三带多点”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一芯”即“中央商务区”,充分发挥高力国际整体运营强大优势,引进500强、行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税收超百万元企业10家、税收“亿元楼”1幢,总营收超200亿元,打造城市核心经济圈。“三带”即“三大百亿产业带”,制定电商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直播基地和本地企业深度结合,打造“百亿MCN产业带”;加快推进浙南汽车未来港、冠盛总部建设,推动形成集零部件、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沿瓯海大道汽车全产业链集聚区,打造“百亿汽车产业带”;提速温瑞塘河沿线绿道贯通,谋划山根小村二期,建成塘河文化园、西山公园,投用梧田老街、迷雾世界,打造“百亿文旅产业带”。“多点”即商贸集聚点,持续增强万象城、高铁站前等六大现代商圈辐射能力,提速景山商务生活街区等项目,做大首发首店、信息消费等新业态,培育创意设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确保新增“工贸分离”企业25家以上。

    (五)打好乡村振兴主动突破战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扎实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探索种业企业联合重组发展新模式,守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深入实施瓯柑杨梅“五优工程”,建成精品园8个,完成“瓯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提速预制菜加工生产、原料保障等五大中心建设,培育亿元预制菜企业5家以上,打造浙南预制菜产业高地。

    推动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按照“二片三镇十六村域”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林垟田园”“塘河寻源”等6个未来乡村建设。开展和美乡村创建,持续提升村主入口、公路村道、公共建筑等形象功能,扎实推进危房治理和农房改建,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6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0%以上,把乡村打造成为村里人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向往乐园。

    推动农村家庭增收致富。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加大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力度,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颁证抵押贷款,持续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深化涉农资金整合,按照“项目化推进、集中式投放、竞争性获取”原则,投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扶持强村公司发展壮大,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实现总收入35万元以上村社全覆盖。

    (六)打好共同富裕久久为功战

    让社会保障更有温度。持续推动“乐业富民”工程,强化就业援助服务,增设就业驿站、见习基地10个,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推动住房公积金向各类就业群体覆盖。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2左右。持续推动“温暖瓯海”建设,深化“全民参保”,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保基本全覆盖。实施优抚关爱行动,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三留守”等社会弱势群体关爱保护。全面推进“助联体”实体化运作,实现镇街儿童未保站、助联体站点、社工站“三个全覆盖”,把“共富班车”开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让全龄友好更有深度。聚焦“老有颐养”,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实施“老年健康”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泰康之家·瓯园等养老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家、老年食堂25个,全面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守护好老年人的最美“夕阳红”。聚焦“青有梦圆”,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开展青年英才集聚行动,加快完善“瓯青工匠”五大培养平台,积极组织大型青年创业创新赛事活动,创设推广青年创业定制贷款产品,保障青年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需求,让年轻人来瓯海、创未来。聚焦“幼有善育”,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大力推进适儿化改造项目建设,打造儿童友好公园、社区等儿童友好单元29个,争创国家样板项目。推动托幼一体化、社区托育园提质扩面,制定普惠型托育服务补贴政策,新增托位400个以上,探索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婴幼儿成长驿站,把瓯海打造成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

    让民生福祉更有厚度。聚焦“学有优教”,打响“优学瓯海”品牌。完善校网布局,全面推进娄桥、梧田、郭溪、仙岩等学位紧缺片区校舍扩建,开工建设瓯海职专瞿溪校区,建成投用绿轴小学、瓯海十幼等12所学校(幼儿园)。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深化教育“五重构”改革,积极申报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完善随迁子女转学制度,让每个新瓯海人子女安心上学。扩大校地合作,支持各在瓯高校高质量发展。聚焦“病有良医”,打响“健康瓯海”品牌。建成投用娄桥、仙岩、郭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深化“一院一站”建设,推动村卫生室规范化提升。推进区三医二级甲等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重点学科创建,加快联仁健康项目落地,全面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水平。聚焦“住有宜居”,打响“安居瓯海”品牌。持续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和住房租赁市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间)以上,让不同家庭、不同人群“住得起”“住得好”。聚焦“食有所安”,打响“舌尖瓯海”品牌。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开展农贸市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增三星级农贸市场4家,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各位代表,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最大的牵挂,越是老百姓想的、越是我们要干的!经过前期公开征集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梳理形成了十二方面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对票决出来的十大民生实事,我们将尽早启动,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七)打好文体事业繁荣惠民战

    办好亚运赛事。以杭州亚运会召开为时间节点,加快亚运场馆扫尾工作,办好龙舟测试赛,争取打造龙舟国家队训练基地;完成娄东大街等亚运迎宾道路整治提升,营造国际一流的赛事环境。精心编制亚运场馆七大点位安保“龙骨图”,全力做好亚运综合保障工作,确保赛事办得安全、办得精彩、办得圆满。

    打造体育强区。积极释放亚运“溢出效应”,举办全国柔道赛等百场赛事,推动亚运场馆对外开放,谋划推出更为丰富的体育项目活动。持续提升体育服务供给能力,加快落地拓高乐等重大体育产业项目,推进秀屿滨水体育公园建设,新建健身苑点15个、百姓健身房2个以上;大力发展群众性特色体育运动,让全民健身“燃”起来、整座城市“动”起来。

    深耕“文化瓯海”。强化文化遗产保护转化利用,深挖“两山一水”地域文化,提升“瓯居海中”文史宣传平台,做精“瓯”“古”“名”系列品牌,探索同故宫博物院等知名博物馆合作,扩大民办博物馆群“朋友圈”。做大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节庆经济,做强“瓯地文博之夜”、青灯市集、山根小村等网红文化IP。加快推进中国寓言文化村等文化地标建设,持续擦亮“琦君散文奖”“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等“国字号”文化名片,推动“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镇街全覆盖。

    (八)打好美丽瓯海治理攻坚战

    高标准整治城市环境。全面推进“礼迎亚运·共美瓯海”美丽瓯海全域行动,开展精品风景带提升攻坚,持续推动亚运新城、塘河、“三镇一港一园一村一区”三大重点区域景观提升,打造“一区块一主题、一步一景”精品风景带。开展城市品质提升攻坚,实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空中管线、两路两侧等八大专项整治提升工程,破除制约城市发展的“沉疴顽疾”。开展美丽示范提升攻坚,打造各类美丽示范点101处,带动小区、乡村、市场、工地、河湖、校园、入口七大重要节点全面提升,创成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开展文明风尚提升攻坚,推进省示范文明城区、泽雅全国文明镇创建,打造有礼公园、有礼社区等“有礼”矩阵,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10个,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高要求保护绿水青山。开展水质提升攻坚,加快推进排水管网提质增效三年计划,巩固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确保市控以上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重点工业源突出问题、“清灰洗尘”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6μg/m³以下。开展土壤固废治理攻坚,扎实推进耕地“源解析”项目,加快优化工业固废收运体系,规范涉危废单位管理,争创省“无废城市”。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攻坚,狠抓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河湖林田长制”,为瓯海人民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高质量落实低碳环保。提升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国能梅屿新型储能电站、电镀园区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50兆瓦、企业用户侧储能项目20个以上。深化绿色集成改革,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5个;全面推进绿色镇街、零污染村、“减污降碳”、低(零)碳试点建设,加快泽雅、瞿溪瞿源村、仙岩岩二村等省低(零)碳乡镇、村居创建,创成低碳单元11个以上。

    (九)打好改革开放引领驱动战

    提升重大改革“牵引效应”。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持续完善“综合执法+社会治理”双网融合新模式,推动监管全覆盖、执法全闭环。深化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新城集团、经开集团“大集团制”改革试点,实行工效联动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打破“大锅饭”格局。深化“房票”政策改革,拓宽安置渠道,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深化数字人民币、QFLP基金、个人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打造区域金改示范。

    提升数字化改革“撬动效应”。持续推进“一核心、两服务、三再造”,加快上级应用全面贯通,迭代升级易公开、“指令通”系统、铁路南站数智平台、环保云管家等特色应用,推动纸包装“产业大脑”“经济稳进提质”应用打造全国数改示范项目。

    提升对外开放“鲶鱼效应”。大力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接轨“三综一联”国家级开放平台,深化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联动区建设,开展“百企出海抢订单”行动,培育亿元出口企业10家,确保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以上,出口占全国份额提升至1.3‰。全面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做强温州全球商品贸易港,推动四大进口产业集聚提升,提速保税物流基地、跨境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创新开展跨境零售进口、跨境直播等新业务,确保进口额突破100亿元。高质量做好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等工作。

    (十)打好治理能力迭代提升战

    推动公共安全能力迭代提升。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七队五单”能力建设,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防死亡”,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夺取“平安一星金鼎”为目标,加强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确保所有城中村完成消防安全整治提升,全力“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切实提升“平安三率”,守护好万家幸福。

    推动风险化解能力迭代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开展重点行业风险评估,完善重点企业不良贷款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年末不良率保持在全市平均线以内。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发包分包等行为,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减少房闹、工程纠纷等事件发生。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科学统筹多种方式,持续推动隐性债务化解,牢牢守住债务率底线。

    推动基层治理能力迭代提升。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城市运行、经济调度“三个中心”融会贯通,完善“村社-网格-微网格”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问题预警发现和处置能力,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化解制度,持续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清零,争创省无信访积案区、信访工作现代化示范区。支持工青妇、工商联、科协、侨联等群团组织发展,进一步做好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退役军人、供销、档案、双拥、人防、地方志、红十字等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三、善治有为,驰而不息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我们将树牢“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用治理成效体现担当,为瓯海闯出一片新天地、拼出一番新景象、干出一个新未来,努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

    打造旗帜鲜明的忠诚型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中央有号召、省市有部署、瓯海见行动”“区委有要求、政府抓落实”。

    打造勤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确保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百姓、像做好家事一样为民办事,做到“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努力用政府的“用心指数”赢得群众的“满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打造依法履职的法治型政府。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专业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执法包容审慎理念,做到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机制,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审计和舆论监督,切实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实效。

    打造奋进务实的担当型政府。坚持“实干论英雄、实绩论成败”导向,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责任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紧迫感,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勇争一流。持续开展“理旧账”行动,推动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型政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抓好“七张问题清单”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零基预算”机制,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过好政府的“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得更好。

    各位代表,志之所趋,虽艰必克;梦之所引,虽远必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瓯海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勇立潮头的闯劲、逢山开路的拼劲、水滴石穿的韧劲,踔厉奋发谱新篇、笃行不怠向未来,为建设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瓯海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