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88|回复: 0

[黑龙江] 2023年伊春市友好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4:46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761
    发表于 2023-5-19 19: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伊春市友好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2日在友好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友好区第二届人民政府区长   于 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负重前行、加压奋进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疫情形势和超预期的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生态为根、产业为魂、民生为本、和谐为源”发展思路,创新实干、砥砺前行,深入落实“四个体系”,全力实施“七大行动”,友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征程。202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这一年,我们齐心协力补短板、强弱项,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整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4个,按序时进度推进整改问题11个;整改完成省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问题25个。投资4800万元,实施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整改完成各类河湖问题25个;投资5893万元,实施区集中供水水源及净水厂改扩建工程,各类水质稳定达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成效;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全力抓好生态修复。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工程,预计完成森抚钵苗补植5.03万亩,退化林修复2.4万亩,零星造林植树1.17万株,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3.65%,连续23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我区被省森防指授予2021年度省级先进单位称号。全力抓好生态建设。深入推行河湖长、林长、田长制度,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加强生态资源转化,谋划绿色生态银行项目14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农业发展稳中提质。投资1080万元,完成2021年结转高标准农田建设1800亩。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制定了我区粮食安全责任清单,耕种面积13.12万亩,预计粮食作物总产量3800万斤。新增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户、家庭农场3户,农业生产托管面积2万亩,7个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20万元。预计农林牧渔业产值同比增长12.8%。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推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牵动,“5G+智慧友好”建设加快推进;伊蓝生物、鑫丰生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定;第四届“森林冰雪欢乐季”暨“大众冰雪季”全民赏冰乐雪火热启幕,成功承办2022全国青少年冰壶邀请赛,打开了友好冰雪运动全新的时空坐标;柏成木艺的薄木粘贴画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年销量达20余万件。工业基础持续夯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完成5.9%。实现利用内资1.28亿元,同比增长885.2%,招商落地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7000万元。8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2.21亿元,投资完成率103%。储备“十四五”项目39个,总投资24.8亿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增电商企业3家,培育限上大个体商户7户、限上企业1户。预计社零额同比增长2.4%。突出森林生态旅游业主业牵动,相继协办了首届“伊春生态日”启动仪式、“黑龙江伊春森林露营大会”,承办了“中国·伊春第九届蓝莓文化节”等节庆系列活动。溪水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溪水公园被评为省级文化和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荣获“龙江诚信之星”称号。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23%、13.55%。

    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抓改革、促服务,发展活力逐步释放。重点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组织开展事业单位改革“回头看”。建立涉及镇149项、街道99项职责任务清单,提升强镇扩权质效。“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事项认领率、检查实施清单完成率、监管行为数据补录及时率均达到100%。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和镇、街道政务服务效能各项指标率均达到100%。“信易贷”平台注册量910家,已授信放款1181.2万元。完成“码上诚信”赋码3055户。科创能力不断增强。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9户,同比增长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户,保持高新技术企业存量1户,为企业申请科技奖补资金120万元,实现科技项目立项6个,申请配套资金126万元。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提品质、优环境,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总投资4.18亿元,推进集中供热热源和老旧管网改扩建、荣誉军人休养院续建等工程项目8个,推动实施危桥改造5座。加快完善公共设施,新建、改建公厕4座,新增城市绿地1000平方米、绿道3.54公里,改建林荫停车场1900平方米。加强住房保障,安置棚改回迁229户,为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公共住房租赁补贴629户、183万元。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总投资400万元,完成爱国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通过市级考核验收。改造爱国村村委会360平方米,硬化广场、垃圾分拣中心室外场地2885平方米;更换栅栏5100延长米,铺设沥青路面3113延长米。创文创卫成效显著。拆除私搭乱建168处,整治背街小巷6条,18个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完成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复审并通过市级验收,完成全国文明城市综合复审测评。

    这一年,我们不遗余力解民忧、惠民生,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科学精准有效落实群防联控措施,全力做好疫苗接种等工作,有力守护了人民生命健康。全年民生支出5.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4%。强化民生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738人,提供岗位2628个,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及补贴1977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69元和每人每年5292元。完成市下达社保扩面指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95%。新建投资118.57万元公益性骨灰寄存堂项目。优化公共服务。推进教育振兴。聚焦“双减”工作,稳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顺利完成中、高考工作,一本上线率同比增长8.79%。投资1593.21万元,改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基础设施,新建4268平方米政府幼儿园投入使用;撤销上甘岭第五小学,成立区第二幼儿园。第三中学获评“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并与第一小学同获“省级文明校园”荣誉。建设健康友好。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组,服务签约1.11万人。发展文体事业。投资3500万元新建全民健身中心,组织参加冰壶比赛、雪地足球等各类文体活动100余次。第二中学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冰壶特色示范学校;省第四届学生冬季运动会冰壶比赛初中男子组、女子组、高中男子组、女子组均获季军,省级文明校园、省学校体育先进集体;市体育道德风尚奖、市青少年陆地冰壶比赛初中女子组第一名荣誉。统筹发展和安全。网格化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全面打赢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攻坚战,破获刑事案件36起,群众进京、到省非访实现“零登记”。金融处非领域安全稳定,无政府债务风险。“龙威·2022(伊春)”防汛应急实战演练在我区成功举行。全区4804户燃气用户全部完成燃气报警器和切断阀安装;解危安全隐患房屋113户,深入推进各类安全生产整治行动76次,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获得2021年度全市安全生产优秀县区称号。

    这一年,我们从严从实强作风、提效能,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效推进“解放思想、振兴发展”学习研讨成果转化。充分运用“四个体系”抓落实,重点工作质效双升。妥善解决914户居民产权“难办证”问题,办理为民事项3611件;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97件。强化审计监督和审计结果运用,不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控制“三公”经费符合市定指标,确保有限财力用在惠企利民上。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不断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面临的挑战比预判的多、压力比想象的大,发展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支持、参与友好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不足。主要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要持续激发;生态环境领域仍有不少短板;中心城区能级不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政府系统部分干部担当精神和改革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区委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答好“林区三问”新答卷,坚持“生态为根、产业为魂、民生为本、和谐为源”发展思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友好新篇章。

    按照区委全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全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奋力开创“七个新局面”:

    (一)聚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上开创新局面。坚决践行“两山”理念,强化“面上共抓保护、点上高效开发”的发展导向,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决完成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做深做实“河(湖)长制”,完成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和地下水环境状况“双源”调查评估,保持域内水质优良。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拟投资6493万元,完成上甘岭镇热源改造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实施矿区治理修复工程,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5.7公顷。

    筑牢生态屏障。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林长制”,支持友好和上甘岭林业局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创新森林资源培育方式、管护经营机制、森林防火体制,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管,严惩违法行为,提高森林防灭火能力,确保自然资源资产总量有增长。完成退化林修复2.22万亩,建设国储林3000亩,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测评验收。

    促进绿色发展。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发展光伏发电、绿色建筑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任务。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巩固挖掘林业生态优势,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森工集团国家储备林和湖羊养殖基地项目建设。

    (二)聚力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在围绕产业补链强链上开创新局面。聚焦构建“1+3+4”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强化“1+2>3”的地企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等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推动森林生态旅游“1个主业”融合发展。要丰富业态。强化全域旅游理念,突出全域、拓展全季,发挥“旅游+”“+旅游”的无穷潜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传统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新要素。深度开发生态度假、冰雪体育、民宿康养三大旅游新品、名品,串珠成链优化组合,加快打造森林康养、自然研学、自驾露营、冰雪体验“四个新业态”,增加消费粘性和游客复游率。要突出特色。坚定不移走旅游景区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的发展道路,支持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提档升级,抓好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提升工程建设,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个性特质的省级精品线路,让景区“各美其美”,建设更高水平的省级旅游度假区。要挖掘文化。全面系统讲好溪水“好故事”,适时举办“听、奏、唱、演、说、写”文旅活动,让景区“无处不文化、处处有文化”;实施友好纤维板厂生产车间文物修缮,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内涵和颜值。全年力争旅游人次和收入双增长5.5%。

    推动农林特色、现代纺织业、医疗健康“3个优势产业”高效发展。提升农林产业发展能级。积极鼓励引导镇村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精心谋划“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拉长特色种养业链条。蓝莓、蓝靛果种植达到7712亩,黑木耳500万袋。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引导企业从化纤、织造、印染等各环节入手,侧重提高工艺、设计和装备水平,着力招引、培育、发展上下游企业,逐步打造完整纺织产业链,推动发展品牌战略,提升附加值产品比重。促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依托市里搭建的“伊药云”数字平台,促进产销对接,深化产业融合,抓好野生药材抚育基地建设,全年预计中药材种植5.7万亩。

    推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4个新引擎”赋能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投资数据标注业务中心项目落地达产。深化运用“互联网+”,巩固发展电子商务,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全域普及5G,力争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做大生物经济。推进志有森林食品、鑫丰生物科技等项目建设,推动生物科技成果转化,预计全年实现生物经济产值增长11.7%以上。做强冰雪经济。抓住“后冬奥时代”机遇,制定“冰雪+体育”经济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冰壶培训基地”载体作用,以“体教结合”的专业服务供给,深耕冰雪体育运动。提高速滑、冰壶项目教育训练水平,打造“全国冰壶品牌赛事示范区”,促进“冰雪+森林+体育”高度融合,让冰雪产业“冷资源”,成为友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产业”。做优创意设计产业。围绕“创意设计+品牌”理念,设计系列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引擎项目,提升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预计全年实现创意设计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

    (三)聚力项目为先招商为要,在实施有效投资攻坚上开创新局面。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项目是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必须以“超常之法”抓实高质量项目建设,形成对改善供给、拉动增长的“乘数效应”。

    抓实项目招引。聚焦补链强链。围绕接长做优“三篇大文章”产业链,一手抓“链主”“龙头”企业引进,一手抓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形成项目招引的“葡萄串”效应,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产业循环,在延链补链中提升竞争力,在铸链强链中优化结构调整。聚焦招优引强。明确“一二三”目标思路,健全完善《2023年招商引资指标分解表》和招商引资线索项目库,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发挥企业“链主”作用,推行区级和企业联动双招双引,靶向引进核心企业和重大项目。聚焦开放合作。筛选、包装一批我区产业发展急需、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组建专业招商分队,与茂名市电白区高频次对接,增强选商引资针对性,提高项目招引成功率,实现借力发展。全年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

    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总投资10.7亿元的1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完成计划投资3.12亿元,其中,5个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85亿元,4个产业项目投资1.12亿元,1个民生项目投资0.15亿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同步推动溪水产业带浆果种植及精深加工、有机乳酸菌酸菜酱菜生产、成钧中草药加工厂建设项目投产达效。

    强化项目服务。坚持专班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六定责任”和“八大机制”格式化要求流程,落实好“1+1+1”包保、同频审批、“六个督促”推进机制。强化资金保障,打好预算内投资、债券资金、金融资本“组合拳”,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强协调服务,紧盯重点项目,及时解决用地、用工、用能等堵点难点问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四)聚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开创新局面。按照“农业做精做优、林业做大做强”的思路,坚持向林下和林辅用地要空间,向产业链延伸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要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促进农业提标增效。大力推动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稳定畜牧业产能,做大做强生猪、牛羊、蛋鸡、冷水养殖等富农兴村产业,推广肉牛和生猪育种1万头以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推行“田长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管制耕地用途,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确保粮播面积稳定在12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500万斤。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新建改造农村户厕21座,农村污水处理率达30%以上,推动农村“净”起来;开展乡村绿化提升工程,突出“四旁”及空闲地,见缝插绿、能绿尽绿,绿化面积达到41.5亩,推动农村“绿”起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五位一体”模式,拓展管护领域,延伸服务链条,真正实现农村环境由“一时美”变“一直美”。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稳定现行帮扶政策措施,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群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发挥企业带农联农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4个。丰富“旅游+”“生态+”“互联网+”等新型业态,打造溪水农家院一条街,培育一批乡村旅游人才,提升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产品质量效益。力争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达70%以上。

    (五)聚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在地企融合共联共建上开创新局面。坚持以改革增内力、以合作借外力、以优化营商环境添动力,全力激发内拓外联新活力。

    持续深化改革。扎实做好“三大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对接国家林业改革政策支持,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断完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全区权责清单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清单之外无行政许可。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动预算一体化管理提质增效,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

    推动企业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规上企业科技研发全覆盖,积极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10户以上,保持高新技术企业存量2户。推进内外贸“同线同质”,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电商进入农村、联系农户,拓展农产品网销渠道,力争培育限上企业1户,限上大个体3户,提升友好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扶强骨干企业。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支持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力争新培育规上企业2家,全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亿元以上。

    着力优化环境。拟投资1400万元,改建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推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服务。推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全覆盖,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服务质效。坚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完善领导干部挂包重点项目制度,精准服务企业30人次以上,持续推广“信易贷”,助企解困、助力发展。强化营商环境监督,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六)聚力坚持民生幸福共享,在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上开创新局面。着眼即将进入高铁时代的实际,按照全市“一轴四组团”格局要求,进一步拉开友好城区发展框架,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持续提升群众“三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大项目拉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三项计划”,拟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保制度,拟创设公益性岗位150个,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适度提高各类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建立健全“1+N”社会救助机制,推动各类兜底政策应享尽享、各项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完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长效机制,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双减”成果,推进中考体育改革和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改革。抓好“三通二平台”建设工程,强化教育信息化2.0建设,80%中小学校建成智慧校园。持续开展健康友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卫生健康屏障。加快建设15分钟体育生活圈,拟投资2318万元,新建11.27万平方米体育公园项目、4648平方米塑胶环形田径跑道、7140平方米体育场建设项目。开展“书香友好”全民阅读活动,完成图书馆全国晋级评定工作。拟投资3586万元,新建公立养老院建设项目;持续加强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殡葬服务车辆、消毒、储存等设施设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落实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优化城区功能形象。以系统理念优布局。围绕提升城区能级,严格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突出上甘岭溪水核心地位,协同打造地企绿色产业和生态建设功能轴,促进域内各发展组团互联互通互动。以民生导向强功能。建设“韧性城区”,抓住“气化龙江”战略实施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拟投资8534万元,新建雨污分流项目,减少污水处理压力。全面推进自来水老旧管网、供热老旧管网、城镇道路基础设施、市政危桥等城区更新改造重大项目,做实“里子”工程。建设“靓丽城区”,拟投资150万元,改建一中门前林荫停车场,建设提升1处街头游园,实施上甘岭大街、永安路林荫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投用城区绿道1公里,加强重点区域、标志地段城区设计,扮靓城区“面子”。以绣花功夫精管理。拟投资300万元,完善智慧供热平台功能,新建数字化城管建设项目。系统开展城区微整形、精提升,谋划推进微改造项目8个,优化市场、停车场、健身、公厕等公共设施配置,完善“三供三治一业”服务,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七)聚力筑牢发展安全根基,在推进平安友好建设上开创新局面。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能,坚定不移守牢防范风险底线。

    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化应急能力、救治能力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服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实施政府性债务统计监测机制,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食安友好”建设,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各类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灾害预测预警信息联动,防范化解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加强应急体系救援力量建设,保障城区运行安全。

    持续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抓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实施。完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化网格化管理,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压实首接首办责任,开展信访专项治理,点线面同步发力、提标提质。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民兵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完成兵员征集工作。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牢记“三个务必”,以赶考的心态、奋进的姿态、答卷的状态,着力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

    绝对忠诚讲政治。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紧紧依靠区委的坚强领导,把高站位与实干事紧密结合起来,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服务“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依法行政重规范。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进政务公开,确保依法决策、依法用权。深入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各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做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真抓实干提效能。大力倡导“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以实干笃行推动政府系统能力建设,增强系统谋划和统筹协调能力,持续提升科学履职水平。加强调查研究,提高问题发现和闭环解决能力。落实“四个体系”制度,项目化、制度化、清单化推动各项工作全过程、闭环式管理,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清正廉洁树新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肃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踔厉奋发谋发展,勠力同心奔未来,为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友好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相关名词解释



    河(湖)长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林长制: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田长制:山东省将创新基层耕地保护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区域管理“田长制”,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总田长,每个或多个图斑圈定的农田配备一名田长,通过镇街任命与群众推选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实现块块农田有田长,保护责任全覆盖,充分调动村民自主管理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快现代农林产业一体发展,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五位一体”:全面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的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三转”: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整合各方资源,强化资源优势,推动“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

    “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三线”指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信易贷”:在约定的授信额度和期限内循环使用的一种个人无担保消费贷款。

    “三公”: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

    “林区三问”: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场群众生活怎么样?

    “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理念。

    “个转企”:指的是政府按照市场主体自愿原则,支持原领有个体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通过转型升级,改领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或有限公司等企业类型营业执照的政策。

    “小升规”:鼓励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1+3+4”:“1”是森林生态旅游主业;“3”是农林特色、现代纺织业、医疗健康优势产业;“4”是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

    “1+2>3”:“1”,就是坚持产业链式发展,构建全域现代产业一套体系;“2”,就是将地方资源、地企资本整合起来,优势互补,提高林业产出率;“3”,就是充分利用金融手段、金融工具,把资金流量用于森林生态产业综合开发建设,努力释放“三产”融合发展的“裂变效应”。

    “一二三”:“一”就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发展县域经济“第一位”,统筹各项工作“一直抓”,“二”就是大抓项目引推,狠抓效益提升“两个目标”,“三”就是在招商方式、招商领域、机制创新上实现“三个新突破”。

    “链长制”:是指择定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通过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甚至省市政府一把手担任“链长”,以补链、延链、强链为目标的一系列制度设计。

    “六定责任”:即定投资计划、定开工时间、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群工保障主体。

    “八大机制”:即意向项目抓储备、储备项目抓申报、申报项目抓审批、审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验收、验收项目抓续管、问题项目抓整改。

    “六个督促”:即督促牵头单位加强工作调度、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单位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督促公开招投标、严防围标串标;督促加快行政审批、证件办理;督促落实用地保障、群众补偿安置工作;督促加强质量监管、资金监管、安全监管。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六乱”:治理乱堆乱放、整治乱倒乱扔、整治乱搭乱建。

    “六清”: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残垣断壁。

    “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三通二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一老一小”:是指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三供三治一业”:企业的供水、供电、供热,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庭院及老旧小区治理和物业管理。

    “三个务必”:指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一岗双责”: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