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10|回复: 0

[辽宁] 2023年沈阳市浑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39
  • 签到天数: 72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714
    发表于 2023-5-5 2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沈阳市浑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14日在沈阳市浑南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任立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浑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也是浑南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这片热土,一路殷殷嘱托、一路悉心指导、一路打气鼓劲,赋予了我们更高目标、更多机遇、更大使命。在人民领袖的深情牵挂、亲切关怀下,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同领会、一体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冲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专项行动,浑南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聚焦疫情要防住,倾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以快制快打赢多轮疫情歼灭战、攻坚战,机场、高速、车站等“外防输入”关口防卫有力,流调追阳快速反应、货车轨迹平台监控、司机驿站温馨服务等多项浑南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1000间健康驿站投入使用,应对疫情的反应机制更为科学精准,基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这一年,我们致力经济要稳住,全力实现了经济指标逆势增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8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持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均实现50%以上增长,对全市经济的支撑牵动作用持续增强。

    ——这一年,我们坚持发展要安全,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资金资源综合利用,稳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科学高效组织防汛防火。深入推进燃气、自建房等多个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四零”社区创建,刑事和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4.4%和21.7%,平安浑南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快动能转换,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项目建设欣欣向荣。扎实开展项目“谋立推建”,粤浦瞪羚谷、东北国际医疗产业城等项目实现落地,华为辽宁区域总部、中航发燃气轮机产业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工,芯源微高端晶圆设备产业化基地、融盛财险总部等项目提前竣工,全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360个、落地270个。实体经济根基稳固。企业开办增长率达到30%,IC装备产值增幅超过60%,机器人、民用航空、健康医疗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30强,东软医疗等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超过45%,拓荆科技成为国内唯一PECVD、SACVD设备产业化应用厂商,富创精密实现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国产自主可控,新松机器人荣登“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充分彰显了浑南制造的中国速度、中国水平。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坚定推进数字浑南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顺利建成,新增5G基站2256个,搭建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等5G应用示范场景31个,培育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升级项目30个。“北方算谷”建设拉开序幕,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初见规模,东北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网上线,规上限上数字经济企业达到162家,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

    (二)全面启动科技城建设,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创新空间不断拓展。举全区之力推动科技城建设发展,五大类69项基础设施项目如期启动,“一谷七园”等新经济园区加速建设,智慧之云、高层次人才公寓、水系治理工程进度过半,6条主干路网、10公里综合管廊、8大特色公园、10万平方米人才用房陆续建成,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城市框架实现从无到有。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挂牌运行,超大型深部工程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高功率介质材料研制等项目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软医疗企业技术中心获评国家级创新平台,各类研发机构达到313家。“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解决“集成电路抛光设备保持环”“半导体设备前端模块”等“卡脖子”问题22项。创新主体加快成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15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182家、“专精特新”企业74家,科技型企业增长率达到62%、居全市之首,总量达到5114家、占全市三分之一。58家企业获市级人才自主认定权,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362人、同比增长42%,总量、增速均列全市第一。创新生态日臻完善。建成全市首个人才家园服务厅,率先出台区域性人才认定办法,辽宁技术转移促进平台、东北大学创新港等实现落地,新增技术合同成交登记2044项、交易额突破11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超过50%。举办“盛菁汇”等各类双创活动463场,双创示范基地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五,工作成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三)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优化营商环境“4+1”系列文件3.0版发布实施,“浑南会客厅”小程序上线运行,420个涉企、142个涉民事项实现“掌上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25天,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3.5亿元。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检察室启动建设,自贸区法庭、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成运行,政法营商“每月谈”、公安“网办中心”等多项举措构筑了最具安全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小管委会+大平台公司”运营模式持续深化,沈阳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正式起航。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按期达成,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集团股权架构及人员岗位实现优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资金管理平台正式启用,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有效增强。“标准地”改革加速推进,项目用地全流程监管和退出机制正式实施,全年整理土地6400亩,处置闲置土地5宗,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200亩。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成功设立,参股子基金达到11支,累计为60家企业提供风险投资7.5亿元。何氏眼科、拓荆科技、富创精密成功上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2家、占全市半壁江山。

    (四)积极主动对外开放,内外循环更为顺畅

    制度创新硕果累累。全国首个海关监管区保税维修再制造平台上线运行,在东北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率先实现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融资、率先形成境外高端人才引进全流程服务,中欧班列区港直通管理新模式等10项制度创新成果再获全省复制推广,进出口通关速度进入全国前十行列。开放通道日益扩大。沈阳临空经济区总体概念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全面展开,阿姆斯特丹至沈阳等新航线顺利起航,中欧班列“国际邮件”完成首单运输。综保区桃仙园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商B2B出口和海外仓模式实现“零”的突破,进口消费品展示体验中心建成运营,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亿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排名东北首位。内需拉动效果显著。东北首座龙湖天街盛大开业,盛京大奥莱完成重组运营,花园城后备箱夜市、时光里潮流街创新消费新体验,“爱上浑南”系列主题活动撬动消费23亿元。楼宇新政10条正式出台,招商盘活面积达到21.3万平方米。棋盘山冰雪节、迎春灯会、秀湖之夜、莫子山艺术节等文旅活动备受群众好评,马术、赛艇等新型户外运动引领都市休闲时尚。CBA赛事保障扎实有力,浑南风采、浑南活力得到广泛认可。

    (五)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发展均衡并进

    城市功能更为完善。249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稳步推进,66千伏智慧变等50项电力工程顺利实施,美园东路、沈本二街等断头路全面打通,国省干道“一横四纵”景观工程按期完成,机场路改造为第九批志愿军英烈铺平归家之路。建成城市书房、书屋16座,新建口袋公园130座,升级城市公园3座,增绿补绿10万平方米,盘活停车泊位5000余个,4条背街小巷、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城市管理愈加精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铁路沿线及高速出入口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7万平方米,创建垃圾分类精品园区11处、良好示范路和海绵生态路103条,恒达路等6条街路圆满实现有机更新,中央公园、中国印广场成为全市首批“席地而坐”示范区。农业农村走向振兴。实施保护性耕作4.2万亩,新增蓝莓、鸡心果等特色经济作物1000亩,粮食产量突破20万吨。新增省级农事龙头企业2家、“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电商村7个,全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均突破10万元。红枫景观大道等32.4公里农村公路实现改造升级,35个省级美丽村庄完成规划编制,10个美丽宜居村、30条美丽示范街、1055个美丽庭院通过验收。

    (六)坚定践行绿色理念,生态文明基础扎实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扎实推进,高新区规划环评通过生态环境部初审。域内百吨以上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年度清洁取暖任务如期完成,PM2.5浓度同比改善18.4%,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十年来最优水平。蒲河、满堂河修复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域内94处排污口实现规范管理,4处考核断面累计均值全部达标。48个地块移出污染名录,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态质量稳步提升。棋盘山晋升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完成编制,秀湖水质监测及五年禁渔行动扎实推进,马宋公路绿色廊道初具规模,树语湾、奇树谷等22个景点全新亮相,新增高品质景观林3346亩,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双碳”实践取得佳绩。工业企业“煤改气”“煤改电”顺利推进,建成绿色工厂21个,中国数码港浑南零碳谷实现落地,单位GDP能耗下降3.6%。开展节约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专项活动156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七)矢志不渝守护民生,幸福浑南持续增进

    舒心就业扎实推进。创新开展“直播带岗”进企业线上宣讲28场,举办“就在浑南”等招聘活动65场,吸引毕业生来沈留沈就业创业1.5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9000余人,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幸福教育深入人心。扎实推进“双减”落地,扩增公办普惠性幼儿学位7000余个,教研院附属中学、浑南二小等23所学校新建续建工程顺利实施,“智慧+”特色校本课程扩展至159门,浑南九小改革经验获评“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健康浑南加快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省传染病医疗救治中心、区中心医院建设加速推进,新建城市卫生服务站2处,10家区属医疗机构实现诊疗信息智慧共享,80名新选聘村医正式上岗,“健康大篷车”免费巡诊惠及农村群众4.2万人。品质养老普惠推进。新增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10个,17个城市社区试点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社区养老设施配建全覆盖。社会保障稳步提升。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3.03亿元,城乡居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完成居民回迁安置1500套,实现解遗办证2.7万户,民生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社会治理持续加强。“两邻”典型案例得到中国新闻网宣传推广,“三无信访区”工作经验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新时代浑南版“枫桥经验”逐步形成。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系列安保维稳任务,社区律师、心理咨询师实现全覆盖配备,基层法律答疑、矛盾化解率均达100%。深化“反诈人民战争”,挽回群众财产损失5275万元、同比提高3.4倍。浑南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同时,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成果显著,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老龄、慈善、红十字等工作继续加强,审计监督、统计调查、外事、民族、宗教、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履行政府系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179件人大代表建议、229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复,区政府代表全省获得国务院“免督查”激励,连续第二年得到国家表彰表扬。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浑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浑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危难时刻展现出坚强意志、必胜信心和不屈力量的抗疫一线工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政府财力有所收窄,项目落地转化能力仍需加强,综合实力与东北“第一区”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二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困难,营商环境与广大市场主体的要求相比仍有不足;三是关键领域改革进展不够快,对外开放区位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显著;四是城乡建管、绿色发展、民生改善还有不少短板,安全生产和个别行业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五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专业能力、攻坚能力、斗争能力仍需提升。对此,我们将不避险阻、直面挑战,在改革创新和破解难题中开创浑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纵观宏观形势,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必胜信念,于危中见机、在难中求成。应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深情牵挂东北振兴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强调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这是我们冲破阻碍、奋斗自强的根本遵循。应当看到,国家和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形成了一系列配套性政策性工具,这是我们对冲压力、战胜困难的有力支撑。应当看到,浑南处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核心节点,具有通达四方的区位优势、具有活跃富集的科创资源、具有体量庞大的项目储备、具有完善现代的基础设施,这是我们实现突破、实现跨越的重要基础。还应当看到,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干部群众自信自立、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日益高涨,这是我们勇攀新峰、敢梦敢当的最大底气。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沿着区委确定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开创浑南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冲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服务支撑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中当好表率、走在前列。

    2023年政府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依托沈阳浑南科技城,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新经济发展示范区。

    完善创新空间功能。掀起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开发热潮,加快推动科学家家园、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启动无人驾驶接驳等智慧交通试点,接续实施55项基础设施项目,确保主要市政交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打造青年友好、人才成长的生活空间。布局东北地区最高等级科技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北方算谷”以及先进材料、机器人、集成电路、传感器、民用航空、生物医药、数字文创等“一谷七园”,推动科研、科教、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构建支撑现代科技产业体系的发展空间。

    放大创新平台能效。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工程,坚定支持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力争超大型深部工程大科学装置主体完工,启动高能射线多维成像分析、未来工业互联网等重大装置建设,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实施创新平台精准培育计划,推动真空仪器装置、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东北大学创建深部工程与智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各类研发机构20家以上,总数超过330家。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推进集成电路、医疗装备、IPV6、燃气轮机等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开展“揭榜挂帅”项目50项以上。加强科技项目引育,建立科技成果产出单位清单、转化洽谈项目清单,全年招引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重大科技项目不少于50个。加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健全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建立成果捕捉机制,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确保全年新增技术合同登记2000项以上,交易额突破12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保持在50%以上。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超过75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150家,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6800家。放大双创示范效应,支持东北大学创新港、智慧之云等双创平台建设,确保特色孵化载体达到85家以上,在孵企业突破6000家。实施浑南引才工程,用好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升级人才家园服务厅,提升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22项人才服务质量,积极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浑南人才发展格局。

    (二)全力以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自觉扛起稳经济政治责任,精准把握政策取向,高质量做好“五经普”工作,确保经济在“稳”的基础上提质增效。

    落实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主体。按照政策发力适度靠前的要求,精心包装策划重大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不少于20个。坚持“三直一快”,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深入推动涉企事项零收费,设立企业上市、信贷费率等融资补贴,持续降低企业生产性、交易性、制度性成本。加大纾困帮扶力度,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等具体问题,增强企业信心和预期,力争全年实有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4万户。

    坚持项目为王,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加强对国内外500强、科技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靶向招商,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先进制造类项目20个、总部型项目10个以上。进一步强化项目全流程调度机制,加快推进成大生物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东北国际医疗产业城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北方网络安全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380个以上。

    发展实体经济,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字号”产业发展,做大做强“6重点+6特色+3未来”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千亿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值倍增、企业扩容、精益提升、精准帮扶”计划,夯实机器人、先进材料、IC装备、医疗装备等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仪表院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存量企业数字赋能,举办数字经济招商发展大会,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数量超过200家,培育智能升级项目35个,打造东北数字经济产业引领区。

    持续扩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升级。改造提升奥体、新市府、棋盘山三大商圈,加快月星环球港、华润万象汇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万达金街、赛特奥莱风情街等主题商业街,打造浑河外滩新型商务区。扩大“爱上浑南”购物节、美食节影响力,做强“浑南之夏音乐会”“秀湖之夜”炫彩系列文化品牌,确保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和文化产业产值实现倍增。打造中央公园、世纪路等楼宇经济集聚区,“一楼一策”推动电商大厦、媒体创意大厦等重点楼宇主题化发展,建设“竖起来”的产业园。

    (三)坚定不移开展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样板

    坚持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全面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加快12345政务热线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建立企业数字专属空间,实现电子证照自动生成、自动存储,确保90%申报材料“只提交一次”,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建立科技城工程项目网上BIM报审制度,实行施工许可“先批后审、以管代审”机制,确保重点项目“落地即开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实现沈阳高新中央法务区挂牌运行,聚集一批高能级法务机构,打造法律服务核心区。广泛开展“营商下午茶”“企业家看浑南”等政企活动,打造精准化企业服务品牌。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小管委会+大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行模式和选人用人机制,推动高发投、自贸投、旅游集团等平台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向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数字经济等领域布局。深入推进沈阳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强化与各分园协同联动、优势互补,强化项目工作全过程管理,确保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25名。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内审机制,促进国企运营提质增效。持续优化街道及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切实提升基层战斗力。

    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聚焦“1+6+5”核心发展板块体系,推动王家湾、新南站等市级板块城市设计落实落地,启动张沙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陨石山未来生命健康城等区级板块规划编制,打造城市形象展示区、产业发展先行区、资源要素集聚区。加大土地攻坚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整理土地5000亩以上。高标准打造沈阳金融岛,培育壮大盛京基金小镇等基金集聚区,引导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金融创新产品10项以上。加快推动美行科技、东软医疗等企业上市步伐,全区上市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四)更高水平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构建区域合作综合枢纽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积极承担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任务,推动全区经济、技术和社会领域开放水平全方位提升。

    加快形成更多制度性创新成果。建设开放型创新高地,建立自贸区与科技城规划、建设、招商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放大保税研发、跨境金融、数字贸易、国际医疗等领域政策叠加、平台叠加效应。实施自贸区制度创新行动计划,着眼于提升开放能级、培育新兴业态、满足企业需求,加快形成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法治保障、多式联运、海关监管等领域推出省级以上创新成果不少于10项,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持续提高对外开放能级水平。服务支持临空经济区建设,参与打造辽宁陆海大通道、海陆大通道,拓展国际货运包机航线5条以上,加快构建区域综合性物流枢纽。推进综保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保税+”新业态,大力培育物流分拨、检测维修等重点企业,积极招引淘分销、快手跨境直播供应链等重点平台,推进菜鸟东北中心仓、京东中心仓规模化运营。努力提升对外贸易水平,拓展日韩、东南亚、蒙俄等市场,升级RCEP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完善“6小时通关”便利措施,争创RCEP综合合作示范区。

    深度融入服务沈阳都市圈建设。加快都市圈交通共联,做好机场二跑道、沈白客专、地铁10号线南延线等省市重点项目保障。强化都市圈平台共享,立足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优势,推进辽宁材料实验室、东北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共用,促进自贸区、综保区与其他园区协同发展。推动都市圈文旅共建,依托省级体育场馆,积极承办国际赛艇公开赛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赛事10场以上,共同打造“冰雪北方”等都市圈旅游品牌。开展都市圈社会共治,强化突发事件、灾害事件等联防联控,加强交界地区城市管理联动,为都市圈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坚决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以更大力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形成具有浑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提升“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实施保护性耕作7万亩,扩大农药化肥减量增效50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3万亩、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扩大优质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00亩,发展区级“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以上。

    激发农村产业活力。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建设数字农业与服务平台,举办祝家杏花节、王滨丰收节、佟家峪民宿节等乡村旅游特色活动,推进果蔬、地瓜、中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加快推进泛兴农牧、浑南粮食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富虹农产品加工园建成投产。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保护,实施农村电商倍增行动,确保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00家以上。

    释放农民致富潜力。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土地确权成果应用,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新模式,着力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留用地管理制度,在保持所有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高于10万元的基础上,确保收入超过50万元的达到10个以上、超过20万元的达到30个以上。创新农业人才引育机制,吸引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免费培训农村实用技能人才400人以上。

    增进乡村颜值魅力。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做好乡村建设项目审批,打造省级美丽宜居村3个,创建美丽庭院1000个,加快建设魏家沟等田园综合体,推进王滨、李相建设美丽田园示范带。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深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5%、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0%。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维修改造农村道路30公里,提高乡村照明亮化水平,完成泗水、柏叶、桃仙等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加大农村水、气、物流等基础设施覆盖面,让乡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农业更有奔头。

    (六)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绘就生态宜居美丽画卷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浑南。

    高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气优良天数超过300天。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接续实施蒲河、满堂河生态治理工程,确保11条河流排污口全部规范管理、河流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高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棋盘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能力,加快核心片区规划落地和招商引资,做实做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绿色生态价值不断增长。

    高标准实施“双碳”示范。开展“能效领跑者”专项行动,支持重点园区企业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企业数量倍增。全力打造“无废城市”,以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和末端无害化为重点,深化垃圾分类回收市场化参与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两网融合”。启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生活模式和典型经验。

    高水平推进城市建管。以“五工程一管理”为抓手,持续开展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动。不断补齐城市短板,提质改造老旧小区4个、背街小巷2条,推进街路更新2条,打通断头路3条,新建公共停车场2处,改造市政管网50公里,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一批良好以上示范道路。提升城市颜值,升级改造白塔公园等城市公园4座,新建口袋公园、社区公园100座,新增绿地1.45平方公里,改造慢道20公里,完成中央公园等重点区域亮化提升,持续建设书香浑南,逐步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凝眸是景、诗意栖居”的公园城市美好愿景。

    (七)全心全意保障改善社会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浑南人民。

    稳步提升群众收入。升级舒心就业品牌,组织就业帮扶、招聘对接、技能培训100场以上,接续开展“直播带岗”“空中招聘”等特色活动,新增就业不低于2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更加关心关爱特困、孤儿、残疾人等群体,积极有为促进共同富裕。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安置质量和服务水平,坚决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扩增公办普惠性幼儿学位3000个以上,加快23所新校建设步伐,确保智慧二小等3所学校投入使用。深入探索“双减”新模式,培育社区全龄教育、学校多彩育人、假期缤纷联赛、红色基因研学、未来学习体验五大幸福教育场景,丰富“智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内容,开展全域免费延时托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接续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雁阵计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健康浑南建设。提升诊疗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区中心医院、妇幼保健中心,完成区疾控中心搬迁改造,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优化村医年龄和专业结构。织密健康保障网络,加强与东北国际医院等大型医院的医联体合作,拓展沈阳云医院、东软熙康互联网医院、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浑南在线应用场景,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率提升至60%。启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新建城市卫生服务站、急救站2家。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品质养老品牌建设,探索建立“一碗汤距离”养老生活圈,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新增养老床位700张以上,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覆盖率突破50%。健全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提升养老机构照料护理能力,强化人员资质、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协同监管,确保全区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

    (八)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万全之策做到万无一失,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围绕城镇燃气、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深化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宣传。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覆盖的管理格局。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源头化解、事心双解,全面落实信访工作“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夯实住房保障监管体系,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强化政府资源统筹,审慎使用金融工具,有效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守住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结合“英雄城市”塑造、文明城市创建,构建强大主流舆论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深入践行“两邻”理念,以嘉华、桃源、全运等社区为示范,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建设一批“完整社区”。拓展提升“浑南智能体”一网统管能力,强化信息多维应用,依托2264个城乡网格,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散体楼合围、无物业小区治理等工作成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快建设平安浑南。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拓展“三清”工作机制,推动区域警务数据整合,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防个人极端案件,确保全区命案发案率控制在每十万人0.5个以下。构建立体化、法治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共同体,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更需恪守忠诚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坚持忠诚为本,履行政治使命。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是坚持法治为先,强化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与制度,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政务公开,推动“八五”普法走深走实。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是坚持实干为重,提高落实成效。坚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弘扬勤学善思之风,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弘扬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健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制度机制。弘扬狠抓落实之风,健全完善任务分解、责任落实、过程督办、评估问效的抓落实责任体系,不断增强“争、抢、拼”的斗争精神,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四是坚持廉政为要,永葆公仆本色。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重点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金融信贷、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事中事后监管。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问题,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努力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和企业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需你我怀忠诚与信念共创,让我们携起手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在新时代东北振兴、沈阳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浑南篇章!

    名词解释:

    〔1〕“四零”社区:在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新伟提出要创建“四零”平安社区,具体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疫情社区。

    〔2〕谋立推建:在全市工业项目投资工作专题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新伟强调,要树牢“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以扩大工业投资为重点,着力在项目“谋、立、推、建”上下功夫。“谋”指深度谋划项目;“立”指科学设立项目;“推”指大力推进项目;“建”指加快建设项目。

    〔3〕PECVD、SACVD:分别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和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均为半导体薄膜沉积技术。

    〔4〕智慧工厂:指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加上绿色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5〕数字化车间:指以现代化信息、网络、数据库、自动识别等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融合建设的数字化生产车间。

    〔6〕优化营商环境“4+1”系列文件:“4”即《浑南区加强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促进企业群众办事方便工作方案》《浑南区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浑南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22条措施》《浑南区关爱企业家若干措施》;“1”即《浑南区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7〕专精特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8〕“标准地”改革:指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在供地条件中附带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4项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9〕跨境人民币结算:指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开展的跨境交易。

    〔10〕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指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不可篡改、数字签名和多方共识等技术特点,由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的跨境平台,实现数据跨部门的可信交换和有效核验。

    〔11〕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指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2〕B2B出口:即“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指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运送至境外企业或海外仓,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交易的贸易形式。

    〔13〕海外仓: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海外仓是指国内企业将商品通过大宗运输的形式运往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然后再根据当地的销售订单,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

    〔14〕国省干道“一横四纵”景观工程:“一横”即省道十灯线;“四纵”即国道通武线和县道长祝线、营祝线、苏赵线。

    〔15〕一村一品: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使一个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平台,旨在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2022年11月19日,棋盘山地区作为全省唯一代表,成功获得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17〕“双碳”工作:“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我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8〕“智慧+”特色校本课程:指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确定普及性课程,基于学校发展特色形成个性化课程,基于项目体系优势打造特色化课程,体现德、智、体、美、劳并举,学校、社会、家庭同行。

    〔19〕两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与居民座谈时指出:“社区建设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20〕三无信访区:浑南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打造“三无信访区”,具体指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

    〔21〕三重压力: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22〕IPV6:指第6版互联网协议。

    〔23〕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在沈阳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深化与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的联动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东北振兴发展增长极。

    〔24〕三直一快:指直送、直办、直达、快办。

    〔25〕6重点+6特色+3未来:“6重点”指浑南区“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文体休闲、临空经济6个重点产业;“6特色”指浑南区“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先进材料、电子商务、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都市农业6个特色产业;“3未来”指浑南区“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未来城市、未来信息技术、未来健康3个未来产业。

    〔26〕上云用数赋智:指深化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云服务基础上的轻重资产分离合作。包括鼓励平台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加工、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最终用户智能数据分析服务。

    〔27〕BIM: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28〕落地即开工:在2022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提升审批效率,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在全市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浑南区为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打造东北营商环境“第一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程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对区内重点项目采取“告知承诺”“以函代证”等方式,实现项目签约后即可开工建设。

    〔29〕“1+6+5”核心板块:沈阳市为提升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共划定了“1+35”个核心发展板块,其中涉及浑南区的有“1+6”个市级核心发展板块,在此基础上,我区着眼未来发展,确定了“5”个区级重点核心发展板块,具体来讲“1”指沈阳浑南科技城核心启动区;“6”指新南站商务区、中央公园、高新区产业片区、王家湾滨水地区、光明科技小镇、双马文旅小镇等板块;“5”指张沙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陨石山未来生命健康城、大羊安智能建造产业园、东湖物流、东南山区农商旅等板块。

    〔30〕多式联运:指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

    〔31〕临空经济区:指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

    〔32〕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

    〔33〕大棚房:指一些地方的工商企业和个人借建农业大棚之名,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违法违规建设的“私家庄园”等非农设施。

    〔34〕田园综合体: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35〕无废城市:指通过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36〕五工程一管理:在沈阳市委、市政府“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部署大会上,市委书记王新伟提出,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五项工程一项管理”,即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城乡接合部提升改造工程;街路更新改造工程;铁路、三四环沿线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整治工程;城市精细化管理。

    〔37〕一碗汤距离:“一碗汤的距离”是有关学者提出的家庭亲和理论,指的是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住处送去一碗汤,汤送到老人手中还不会降温变凉,形容亲子间相对独立,又不失亲密的距离。

    〔38〕三到位一处理:指《信访工作条例》中明确要求的“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

    〔39〕完整社区: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必不可少的各类设施、空间和服务的居住社区,居民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0〕“三清”工作:指警情日清零、立案月清仓、积案季清底工作机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