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97|回复: 0

[陕西] 2022年西安市高陵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02
  • 签到天数: 73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171
    发表于 2023-3-14 18: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西安市高陵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23日在西安市高陵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邹晓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和过去五年主要成就

    2021年是高陵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难忘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落实“六稳”①“六保”②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靶向发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主导产业量质并进,吉利汽车、众邦电缆等产业龙头投产运行;落实工业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奖扶资金1805万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1家,培育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中王、七色彩2家专业合作社位列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50.7亿元,西北国际中医药产业园开业运营,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家,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初具形态。

    (二)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日益强劲。投融资体系不断优化,区城投集团成功取得AA级主体信用评级,区三阳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到2.05亿元,累计担保金额6.9亿元。我区被财政部确定为2021年度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新开办企业手续用时缩减到3小时以内,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率达到79.6%,“一网、一门、一次”③ 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8%,公民个人事项街道社区就近办理率达90%以上。

    (三)坚持规划引领,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高陵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方案》获得省级批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600亩,有效保障了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交通体系日益优化,提升改造园区道路7条,东方红路西延、210过境公路南段建成投用,兰池三路、徐船路建设有序推进,渭阳一路东延开工建设。功能要素愈加完善,桑军大道至旅游大道片区、创想小镇等区域14公里供水管网完成敷设,天然气管网敷设13.4公里。城乡管理持续加强,以迎“十四运”为契机,持续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④,改造完成老旧小区27个、背街小巷3条,创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11个、“零垃圾”示范街区20个。

    (四)坚持标本兼治,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0起,整改中省环保督察问题35个。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PM2.5、PM10较2020年分别下降20.7%、9.8%,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2天。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治理渭河滩区1100亩。建成“三河一山”绿道⑤ 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3.5万平方米。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运,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封场。

    (五)坚持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民生支出2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66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8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1%,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61万元。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进展顺利,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即将建成投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复审。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区县”。区文化馆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馆,《高陵县志(1990-2010)》出版发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荣获全省首批“平安铜鼎”。

    (六)坚持从严治政,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⑥,坚定“四个自信”⑦,做到“两个维护”⑧。严格落实“一岗双责”⑨,认真整改中省巡视、审计和国家统计督查等反馈问题。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件、政协委员提案71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纠治“庸懒散慢虚粗”问题,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档案、审计、医保、供销、气象、残疾人、红十字会、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国防动员、人民武装、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五年,“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开局良好。五年来,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改革创新成效明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平稳有序,顺利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9.2%。先后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这五年,规划引领成效初显。高质量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以及《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明晰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了“一轴、两带、三区、多点”⑩空间布局,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这五年,城市要素加速聚集。积极承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北跨发展战略,地铁10号线、京昆高速拓改快速推进,西延高铁在高陵设站。循环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市公卫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产教园区启动建设,农产品物流城完成初步规划,高陵在确保西安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城市供应等领域的作用更加凸显。

    ——这五年,开放开发步伐加快。累计签约引进项目89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67个、总投资超2100亿元,吉利新能源汽车、陕汽重卡扩能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蓝晓科技、雨中情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投产达效,与经开共建区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陵在渭北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的地位更加稳固。

    ——这五年,农村改革亮点纷呈。高质量完成六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⑪,“共享村落”⑫被国家自然资源部誉为“宅基地‘三权分置’⑬改革中的创新之举”。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累计交易1176宗6亿元。全国首次网络竞拍农村土地经营权,源田梦田园综合体获批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区农村改革活力持续释放,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这五年,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改善提标到脱贫高质量实现,从安置区建设标准的大幅提升到出台政策支持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从“三改一通一落地”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推进,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办成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310户554人实现高标准脱贫,新建改扩建学校74所、医院9所,新增学位2.1万个,新增病房床位1347个,建设美丽乡村31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我们欣喜地看到:高陵大地创新创造蔚然成风,经济发展源动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高陵城乡品质内涵大幅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显著提高;高陵生态空间更加优美,“推窗是绿、抬头是蓝、出门是景”成为常态;高陵民生得到更大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高陵干部队伍精气神更足,“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广大干部的真实写照。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越是面对挑战,越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⑭,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越是环境复杂,越要改革创新,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越是千帆竞发,越要争创一流,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高陵建设发展的驻区单位、广大企业家、驻地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高陵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还不够快,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创新发展能力还不够强,优势产业建链、强链、补链还任重道远;城市能级还不够高,城乡融合发展还不够紧密,城市规划建设、精细化管理还有待优化;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高陵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六个打造”的奋斗目标和西安“向北跨出工业强市一大步”的发展战略,更加凸显了高陵主城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市委对高陵的充分信任和厚望,为高陵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聚焦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⑮,紧紧围绕贯彻“一二三六”发展思路,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落实区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建设中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再创高陵发展新的辉煌。

    按照区第二次党代会部署,结合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贯彻执行,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⑯“五个扎实”⑰,全力打造实力高陵、开放高陵、大美高陵、幸福高陵、文明高陵、和谐高陵,奋力谱写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新篇章。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6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4万元、3万元,年均增长8%和9%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⑱对外开放格局,在全面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坚持产业导向强支撑。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壮大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和提升高陵作为渭北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的地位。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西部经济强市作出高陵贡献。

    ——坚持深化创新增动能。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陵制造”向“高陵智造”升级裂变。联合“秦创原”⑲建立科创+产业、技术+项目协作机制,加快孵化平台建设。建立企业科技投入递增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核心技术攻坚,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实现创新发展。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

    ——坚持扩大合作促开发。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大力推进与主城区和开发区的融合发展,实现渭河两岸产业互补、交通互联、城市共建。以更大力度推进与经开区合作共建泾渭新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配套,全方位做好各项服务要素保障,全力打造西安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新高地。积极推进与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富阎板块等周边开发区的战略合作,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合作共建新典范。

    ——坚持建管并重提品质。高标准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坚持“三生融合”,大力推动城市更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双修”⑳“四化提升”㉑等工程,全面提高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围绕产业发展,聚集人气商气,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㉒,以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品质。聚焦“新时代新市民”观念,强化都市意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城乡居民文明素养。

    ——坚持绿色发展促转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泾渭河流域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让高陵塬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增强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坚持文旅融合亮品牌。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挖掘高陵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文化+”㉓“旅游+”㉔战略,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做足“泾渭分明”文章,做亮“红色+健康+休闲”高陵文化品牌,打造一批文旅精品项目、样板工程,全面提升高陵城市美誉度。

    ——坚持创新治理促和谐。坚持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统揽,全面深化法治高陵和平安高陵建设,积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三、2022年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2年是高陵抢抓西安北跨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工作全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踔厉奋发担使命,笃行不怠开新局,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节能减排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一)聚焦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前瞻布局,强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聚力打造产业集群。积极承接西安北跨发展战略,携手经开区共同打造渭北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保障好吉利汽车、隆基乐叶等企业达产达效,支持好陕汽扩能二期、康明斯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服务好北汽“双园”、夏普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利用好兵器工业基地军工资源,培育壮大“民参军”㉕企业数量和规模,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合力打造先进制造、国防科技两大产业集群,形成支撑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持续壮大工业实力。大力推进制造业强区计划,设立5000万元工业发展奖补资金,推动产业升级。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加快陕西万方、陕西华臻等6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2家以上,延伸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链条,有效提升陕重汽、吉利等龙头企业在地配套率。实施提质扩能行动,支持长羽航空、群健航空等10家企业扩大规模,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0%以上。实施研发转化行动,落实省市奖补政策,支持乐道生物、航天泵阀等10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少于8个。实施重组改造行动,大力推动泾河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加大“僵尸企业”㉖处置、闲置土地再利用力度,盘活英特机械、远航真空等6家企业现有资源。实施技改扩能行动,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内涵式发展。

    创新激活三产动力。全力打造“一区两带”㉗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酒店办公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启动建设地铁10号线商业经济带,引进布局一批地铁TOD商业综合体,力争年内取得新进展。建成文体中心、万科四季都会商业综合体,实施中粮天悦、万众玫瑰园等一批高品质住宅项目,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加快推进高陵产教园、中医药产业园项目,重点保障农产品物流城、大明宫智能家居产业基地、雨中情企业总部落地,形成一批聚人气、增活力的新业态。

    释放园区发展活力。按照“企业聚集、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功能集合”的思路,大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提高园区发展贡献率。积极探索泾河工业园“公司制”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推动融豪、聚集中小工业园扩能提效,支持蓝晓新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做大做强,推动联东U谷、现代食品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建设、早日投产,引进培育1—2个高精尖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化、专业化、智能化”的产业平台。

    (二)聚焦开放合作,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探索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让高质量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潜力全面释放。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主动融入“科创陕西”战略,以航天德林智能车间、西安乐道电子商务产业园为重点,打造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企业”。加快推进丝路融豪科技产业园三期、西安国际协作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全省一流的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㉘4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落实“西安英才计划”㉙,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6个,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个、科技研发人才20名、产业技能人才100名,促进“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加快项目招引落地。坚持“亩产论英雄”㉚思路,突出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金融招商。聚焦重型卡车、输变电装备等5条产业链,加快推进楼宇经济,着力引进企业总部。按照“双50”标准㉛,全面提升产业招商项目质量,力争年内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1个,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2个。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

    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落实“领导包抓、专题调度、动态管理、月度考核”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班作用,确保119个新建和续建项目年度投资不少于196亿元。按照成熟一批、转化一批的思路,着力推进43个前期项目转化,年内前期转化为在建项目不少于10个。把握中省市政策投向,积极策划包装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争取更多中省市支持。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㉜,按照“四最”标准㉝,全面推进“交房即交证”、“一件事一次办”㉞改革,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㉟,大力推广“掌上好办”APP应用,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5%。深入开展亲商助企活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政银担”㊱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最佳环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㊲。盘活区属国有经营性资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增强国企投融资能力,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

    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坚持开放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双轮驱动,进一步深化与经开区合作共建,健全两区沟通会商机制,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发展,拓宽产业布局、人才培育、科技交流等领域合作,构建两区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格局。积极开展与国际港务区等周边区域的合作,推动形成“基础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共融、空间统筹协同”的新格局。

    (三)聚焦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新能级

    强化主城区引领,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引导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高起点规划全域蓝图。系统性谋划总体规划、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扎实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高起点实施泾渭、马北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统筹幸福新城、农产品物流城、高铁新城等区域空间管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高水平优化交通体系。拓宽对外“大通道”,全力保障地铁10号线、西延高铁、京昆高速拓改、210过境公路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渭阳一路东延、兰池三路接西铜道路建设。推动城市主干线、城乡路网与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实现拓改后的京昆高速与310国道、城区道路顺畅连通。畅通城乡“微循环”,完成西环南延、徐船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市公卫中心、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区域路网建设,启动仁马路、耿镇东西二号路等道路及旅游大道北延、高泾路渭阳路口至城区段拆迁,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路网新体系。

    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建设,扮靓城市颜值,完成昭慧片区生态环境整治,实施鹿苑大道沿线及3个高速口周边景观提升,新建城市绿道4公里,新增城市绿地6万平方米,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气质。提升城市功能,大力完善园区水电气暖等设施配套,推进湾子水厂22公里输配水管线建设,启动西韩大道、桑军大道等道路地下雨污管网建设,升级改造城乡电网50公里,敷设供热管网14公里。全力保障高工三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

    高标准提升管理水平。深化城市“微治理”,完成南新街、文卫路等4条人行道更新,启动长庆西路、泾渭四路等8条道路提升改造。加强停车秩序管理,持续开展背街小巷、重点路段拥堵专项整治,新建公共停车位500个以上。加强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和秩序管控水平,打造3条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健全餐厨垃圾处理闭环运行模式,规范运行有害垃圾暂存点和大件垃圾拆分中心,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四)聚焦生态改善,树立绿色发展新标杆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加快“三线一单”㊳管控体系落地应用,建好守好渭北生态屏障。

    全力擦亮生态底色。积极实施“双碳”行动㊴,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大工业制造、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持续推进“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新建充电设施200个。常态化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和废气治理,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㊵专项整治,确保完成全年大气环境各项目标任务。

    全力守护泾渭碧水。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统筹做好泾渭河沿岸生态风貌管控,完成泾河11公里堤防、“三河一山”绿道二期项目建设,实施渭河北岸高坎生态治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㊶,充分兑现泾渭三角洲黄金价值。实施陵雨干沟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全力筑牢绿色屏障。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工程,高标准实施泾渭河沿岸、鹿苑大道和城市重点区域绿化美化,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以西安创建国家“无废城市”㊷为契机,强化危险废物、固体废物污染执法管理,深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治理,做好项目用地土壤污染评查,扎实开展涉土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绿化和后续管控。

    (五)聚焦乡村振兴,构筑城乡融合新格局

    坚持把“三农”作为现代化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思维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1.5万亩高标准农田提标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9万亩,加快推进储备规模6.7万吨的西安渭北粮食保障储备中心项目建设,打造渭北最大的综合性现代粮食产业园区。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蔬菜1200亩,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

    实现乡村宜居宜业。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路径,紧扣“四美”㊸目标和“五化”㊹工程,完成7个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实施3个农村污水处理站项目,推动12个村46.9公里的农村道路黑化工程,启动通远美丽村庄片区建设。开展美好家园与幸福生活缔造行动,深入挖掘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倡导良好家风,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保障农民富裕富足。完善监测帮扶机制,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教育专项救助等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经营性收入,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0家。增加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民工本地就业7000人以上。深度挖掘乡村特色种养、民俗文化等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村6个。发挥供销、邮政网络在基层服务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完善电商区、街、村三级服务体系。

    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步伐,大力推进高陵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创新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模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国字号改革试点,实施韩家村村庄更新。坚持只予不取的原则,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X”模式㊺,深化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拓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支持何村、仁村、张家村等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源田梦田园综合体、共享村落等产业融合平台建设,支持做强一批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示范村,力争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分红。实施拆迁群众回迁安居行动,年内完成船张一期、通远一期群众回迁安置。加快马北、安家二期、通远二期、城西二期4个安置社区建设,启动船张二期、三期以及城西三期3个安置项目,让拆迁群众早日回迁新居。

    (六)聚焦民生改善,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始终把群众所想所盼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行为民之举,多行便民之策,倾心倾力办好惠民实事。

    让社会保障更有质量。加大重点人群就业培训力度,城镇新增就业59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以上,发放创业贷款3300万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城市保障安居行动,年内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以上。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设施供给,建成投用区养老公寓,新建改造2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

    让优质教育更加公平。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新增学位9330个。持续巩固幼儿园“双50”㊻达标和无证幼儿园“清零”成果,力争等级园占比达到75%以上。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名师+”研修共同体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教师。实施“名校+”行动,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扩大覆盖面,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完成区中医院迁建,完善3个卫生院、8个公有化村卫生室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下沉医保经办服务,建设7个街道医疗保障服务站、115个村(社区)医疗保障服务室,实现区、街、村(社区)医保经办全覆盖,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医疗保障服务。

    (七)聚焦风险防范,打造平安和谐新样板

    统筹安全和发展,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切实筑牢疫情防线。坚持平急结合,健全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化机制,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切实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全力保障市公卫中心项目,加快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疾控中心综合楼、区医院隔离楼建设。完善重大疫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物资保障体系,配齐核酸采样、心理辅导、研判专家团队,筑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

    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加快“综网中心+网格化+信息化+N”联动融合,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标杆。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坚持房住不炒,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领域市场秩序。探索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方协同治理模式,完善楼栋长制,重点打造4个“智慧社区”㊼和城西示范社区,建成西安社区学院高陵分院。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完成高陵警务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推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扎实开展“云剑—2022”专项行动㊽,坚决打赢反诈人民战争。

    不断强化应急管理。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成高陵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指挥平台,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城镇燃气老化管道改造、重大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让群众吃得放心、买得舒心、用得安心。

    坚决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领域风险排查化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等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风险研判预判,严格做好各类债务排查管控,确保政府债务率保持在“绿色”等级。

    深入推进智慧治理。以数字化引领政府治理现代化,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启动城市“大脑”建设,用科技为城市管理引入新范式、构建新模式。推进“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加快“雪亮工程”㊾建设,发挥“数字鹿苑”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作用。建成15个智慧安防小区,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八)聚焦文化传承,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推动文化创新,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文化名城。

    建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西北民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渭北红色文化教育新亮点。加快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全面提升131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新建社区和集中居住区实现文体设施配备全覆盖。构建区、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新型供给体系,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

    夯实历史文脉传承基础。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加强文物执法检查。实施昭慧塔等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大力推动杨官寨生态遗址公园省市区共建。扩大洞箫、高陵曲子、高陵剪纸等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外交流,提升传统文化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廊道。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持续开展“泾渭分明”马拉松赛、“秦腔大赛”、“民乐大赛”等品牌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依托泾渭分明、高陵场畔等自然人文景观,积极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康养游,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样板区和渭河沿岸生态文明体验带,全年接待旅游人数500万人次以上。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总遵循、总指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高陵转型跨越发展的使命扛在肩上,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以实干实效诠释忠诚担当。

    依法行政提效能。全力推进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和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高度重视社会舆情,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担当作为抓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把更多财力用到保民生、补短板、促发展上。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政务督查,强化时效观念,完善督查机制,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清正廉洁显本色。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积极为干事者鼓劲撑腰,对“庸懒散慢虚粗”者严肃问责,强化“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紧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加强源头防范治理,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任重千钧,惟靠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①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②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③一网、一门、一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

    ④三改一通一落地: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断头路打通、架空线落地。

    ⑤“三河一山”绿道:以浐灞河、渭河、沣河已建成的堤顶路和S107环山旅游路为基础,规划建设的一条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慢行系统。

    ⑥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⑦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⑧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⑨一岗双责: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

    ⑩一轴、两带、三区、多点:“一轴”,即创新引领发展轴位于泾惠十三路沿线500米范围。“两带”,即地铁10号沿线新经济带,位于地铁沿线10平方公里;泾渭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位于泾渭河两岸500米范围。“三区”,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泾渭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多点”,即泾渭工业园、泾河工业园、兵器工业基地、国防科技发展示范园、丝路产教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西安公共卫生基地、泾渭中央商务区、“泾渭分明”景观区、耿镇文化旅游区。

    ⑪六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六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

    ⑫共享村落: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的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农民通过“共享村落”平台,将闲置的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出租,获得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

    ⑬宅基地三权分置: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⑭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⑮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包括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乡村振兴促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等九方面。

    ⑯五项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⑰五个扎实: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⑱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⑲秦创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2021年3月30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区举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宣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授牌成立。

    ⑳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㉑四化提升:城市改造提升中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㉒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市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15分钟,即可满足出行、购物、健身、休闲、阅读、教育、养老等需求。

    ㉓“文化+”:以文化为主导,将各项内容赋予文化内涵,如文化+体育,文化+文物,文化+旅游等。

    ㉔“旅游+”: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工业、交通、体育、卫生、健康、科技、航空等,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㉕“民参军”企业:民营企业利用民用先进技术参与国防建设,其中包括民用技术转军用、民营资本进军工和民营企业产品进军队。

    ㉖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生存和经营的企业。

    ㉗一区两带:“一区”,即泾渭中央商务区。“两带”,即地铁10号线沿线新经济带、泾渭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

    ㉘“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㉙西安英才计划:聚焦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才融合发展、靶向引才育才。通过建立“人才+项目”评审机制,遴选支持一大批创新创业能力强、实际贡献突出的高精尖人才及团队,推动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形成西安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㉚亩产论英雄: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㉛“双50”标准:投资强度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标准,投资强度是指工业用地项目投资强度原则上不低于500万元/亩;经济效益是指工业用地项目纳税额不低于50万。

    ㉜“放管服”改革:“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㉝“四最”标准: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政务服务最优。

    ㉞一件事一次办:“一件事”指企业、群众需办理的一个事项,既可以是单独的“一件事情”,也可以是需到多个部门办理或多件相关的“一揽子事”,经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后,变成企业、群众眼中或窗口统一办理的“一件事”;“一次办”是指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㉟免申即享: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共享和大数据资源,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免于申报,直接享受优惠政策,奖励资金直达账户。

    ㊱政银担: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包括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㊲“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

    ㊳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㊴“双碳”行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碳达峰”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指我国至206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消除量达到平衡。

    ㊵散乱污企业:不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手续不全的企业。

    ㊶河湖“清四乱”: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

    ㊷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㊸四美: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

    ㊹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

    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X”模式:集体经济组织是“1”,在直接经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成立X个市场主体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

    ㊻幼儿园“双50”:公办幼儿园占比5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

    ㊼智慧社区: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

    ㊽“云剑——2022”专项行动:以互联网云服务、云平台为利剑去抓捕疑犯的专项行动。

    ㊾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