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91|回复: 0

[四川] 2022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21
  • 签到天数: 70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1611
    发表于 2023-3-7 20: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21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  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压力挑战,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全面完成了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任务,实现了青白江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历史性转变。202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较2016年增长80%,连续跨过3个百亿台阶;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较2016年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亿元,较2016年翻了一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958元和29402元,较2016年增长46%、52%。成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一)城市格局更加均衡。着力白纸画图、平地立城,高标准规划建设欧洲产业城,打破毗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城市格局由“单极”发展迈向“双核”时代。坚持统筹产城融合发展,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智慧产业城、欧洲产业城,高标准打造产业园区,形成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外向型产业集群。老工业基地转型成果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二)枢纽能级大幅跃升。持续拓展战略通道,建立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形成7条国际铁路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68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与重庆共建中欧班列品牌,开行国际班列超15000列、成都中欧班列超9000列,综合重载率达97.7%,开行量和综合评价指标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前列。综保区封关运行,建成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和整车、粮食、肉类等指定监管场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超650万标箱。成都国际铁路港入选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
    (三)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加速转型,签约引进嘉德精工等总投资1845亿元的项目197个。培育台嘉等小巨人、成长型企业218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获批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签约引进玉湖等总投资2143亿元的项目226个。培育盒马鲜生等规上限上企业325家。积微物联成长为供应链独角兽企业。实现进出口贸易额680亿元,年均增长53.5%,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开放农业逐步壮大,签约引进“我的田园”等总投资290亿元项目36个,建成投产丰科等重大项目15个。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四)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实施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全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减幅分别达36%、33%。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挂牌。创新“中欧班列+内陆港”发展模式,全面完成115项改革试验任务,形成108项改革创新经验成果。其中,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入选中组部改革创新案例,集拼集运模式纳入全国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运费分段结算估价改革获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加快国企改革,组建港发、融禾两大集团公司和国企财务中心,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区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98%一窗受理,承诺提速率达92%,一网通办工作位于省市前列。工程项目审批总用时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全国首创准入准营系统集成三项改革和无感申报模式,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立等可取。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
    (六)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建成区文体中心等公服设施170个,投运万达等商业综合体3个,打造八阵巷等特色商业街5条。新建港城大道等骨干道路,实现区域路网总里程1442公里。打通智慧大道等断头路10条,提升改造华金大道等城市道路及人行道59条。建成长流河公园等绿道248公里。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1.6万户、攀成钢老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55个,居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七)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6年的198天提升至2020年的299天。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Ⅲ类,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提升为Ⅱ类。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减人减房1734户、4335人,增绿增景1.7万亩,森林蓄积达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3.7%。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八)民生事业均衡普惠。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发放失业、低保等救助补助资金6.3亿元,惠及5.5万人。筹集保障性房源153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60套。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开放大学相继落户,引进成都树德等优质教育资源。投入16亿元,新建大弯中学北校区等学校5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8210个。获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联合华西第二医院共建区妇女儿童医院,迁建提升区中医医院。原创历史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在国家大剧院展演,举办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等国际赛事活动24场。持续开展对简阳市、九龙县和凉山州帮扶工作。
    (九)履职能力切实增强。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大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注重发挥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作用,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94件、政协委员提案828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9万余条,受理群众来信来电19万余件。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持续纠正“四风”。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稳妥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等工作。
    保密、外事、档案、征兵、民宗、人防、退役军人、供销、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文联、社科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去年以来,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冲击,抗疫形势严峻复杂。在本次大考中,我们见证了各条战线临危不惧、众志成城的坚强意志,见证了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共同战疫的磅礴力量。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冲锋在前、持续作战,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全区人民服从大局、勠力同心,筑起了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交出了连续686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的优异答卷。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顽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共克时艰的人民群众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青白江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及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型成势,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等战略部署落地落实,青白江机遇优势将更加凸显。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把握区域所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城市发展基本规律,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继续艰苦奋斗,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开放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品质生活区和陆港主枢纽,构建“一港引领、双核共兴、四片协同”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
    今后五年,要重点落实好七大主要任务。
    (一)着力打造陆港主枢纽。充分发挥铁路港立足四川、辐射西部、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全球供应链配送能力和陆港物流枢纽辐射能力。
    一是持续推动班列高质量开行。进一步完善亚蓉欧陆海联运战略大通道,构建“30个境内城市+100个境外城市”国际班列线网。强化成渝合作,拓展空铁公水多式联运,推动区域错位互补发展。与省内重点地(市)打造四川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联盟,形成班列开行合力。
    二是持续增强物流枢纽功能。推动铁路场站、海关、中铁联集中心站、班列运营平台数据共享,打造现代智慧陆港。实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成投运集装箱共享中心等功能设施,提升综保区运营能力。到2026年,力争集装箱年吞吐量140万标箱、综保区进出口总额300亿元以上,确保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持续建设高能级口岸。推动整车、粮食、肉类口岸持续上量,建成进境水果等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场地,成都铁路口岸实现扩区,成为正式开放口岸。建成跨境贸易综合查验监管中心,实施“嵌入式”海关监管,提升跨境贸易货物通关效率。在蒂尔堡、万象等地建设海外仓5处以上,不断提升口岸服务能力。
    (二)着力打造对外交往引领区。充分发挥国际门户枢纽作用,完善对外交往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泛欧泛亚影响力。
    一是搭建对外交往平台。高标准建设运营“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贸易产业园等平台,提升资源要素聚集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建设运营中老合作产业园。高质量推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二是健全协同发展模式。立足成都国际铁路港优势,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与德阳等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协同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与广汉加强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合作,共建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深入推动金青新彭政策协同、产业协作、交通互联、公服共享,实现相互成就、整体成势。
    三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城厢城市会客厅等展示窗口,高质量举办“亚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等国际性会议会展、赛事活动,创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创大赛等节会品牌,深化经济、教育、医疗、文体等领域合作,提升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着力打造开放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新赛道、培育新赛手、建设新赛场,以“四新”经济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推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
    一是精准对接促进大招商。围绕国际贸易、智能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以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诉求、重点项目需求为导向,着力补链、强链、固链,不断招大引强、招商引智,抢占全球供应链制高点。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重点城市,紧盯世界500强、行业100强高能级企业,多措并举精准招商。到2026年,引进落地百亿级项目3个以上、50亿级项目10个以上、30亿级项目15个以上,培育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实际到位内资突破1000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突破30亿美元。
    二是壮大发展现代化开放型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高附加值出口加工新赛道,培育人工智能、绿色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产业,打造绿色开放临港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园区,聚焦新型材料、绿色建材等重点领域,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发展基地、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依托欧洲产业城,聚焦新能源装备、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基地。依托综保区,聚焦智能电器、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开展核心部件组装业务,打造保税加工产业聚集区。到2026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台阶。
    三是提升发展国际现代服务业。立足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国际商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三大支撑产业,持续完善文体旅游、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社区服务四大生活配套,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总部经济集聚地,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和仓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食品冷链、五金机电等国际供应链“链主”,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建设国际铁路港地标商圈、万达CBD商圈,突出高品质消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打造沉浸式消费空间。到202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四是大力发展开放农业。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成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一带一路”农副产品供应链中心,打造出口备案示范基地5个、国际合作示范基地2个,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集群发展,确保获批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发展林盘经济,精心筑造林盘综合体10个。到2026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
    (四)着力打造改革创新示范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深化“一单制”改革,开展单证、通关、金融业务流程试点,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软规则互认。推动贸易新业态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落地,扩大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范围,提升投融资便利水平。深化与班列沿线国家海关交流合作,健全肉类、粮食等进口商品转关保障机制。
    二是持续提升协同创新能级。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四川师范大学等驻区高校建设科研中心,催生创新成果,培育研发人才。推动展滔创新孵化园等科创空间载体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跃升。到2026年,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个,引育高新技术企业110家。
    三是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企市场化、集团化、专业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帮助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和宅基地有偿使用机制,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资产。
    四是持续改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监管执法、要素保障等领域集成改革,动态升级政策体系,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力引育接轨国际规则的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监管水平,促进投资便利化。探索建立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培育符合国际规则的法律服务机构。进一步健全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
    (五)着力打造国际品质生活区。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是全面建设公园城市。突出大气简洁城市风格,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与工业文化,不断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构建类型多样的“公园+”综合体,高标准建设12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实现人在城中、城在园中。统筹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减人减房、增绿增景,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6%以上。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垃圾分类,扎实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问题,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断面水质类别持续稳定达到Ⅲ类。围绕“大时代1956”、铁路港等片区,实施TOD站点综合开发,打造城市新中心。以“国际风范”“成都味道”重塑建筑风貌和文化场景,统筹推进9个老旧片区分类改造,营造简洁舒适人居环境。
    二是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全面改造提升老旧水、电、气、通信等管网设施,逐步实现市政管网下地。推动5G信号深度覆盖,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形成先进智慧、绿色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着力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建成成绵高速第二复线等“五高六快”大通道,完善城市骨干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公交线路,全面实现客货分流,提升群众出行便捷度。开展体育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新建足球驿站等体育场馆,增添居民运动场等运动新空间。深入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和便民生活性服务网点建设,全面建成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做精做优做美城厢天府文化古镇,持续培育文旅新场景,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三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建成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新建和扩容提质中小学、幼儿园49所,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学校覆盖率达85%以上。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大弯中学争创一流教育品牌。支持四川建院升本,建成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开放大学青白江校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基地。深化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推进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三甲”创建,到2026年,打造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大幅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完善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夯实民生兜底保障,新增教育、助困等专项基金10支,实现社区基金全覆盖。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范围,创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涵养城市科学精神。实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
    (六)着力打造智慧安全韧性城市。以城市全周期管理为重点,持续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和城市风险应对能力,形成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坚决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一是全面构建智慧治理体系。推进应用系统智能设施布局,建设“互联网+”智慧社区,完善智慧城市管理应用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持续深化智慧治理中心平台建设,高效链接政务、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资源,构建全覆盖、规范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是切实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不断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机制,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迁建区疾控中心,建成物资调配中心和应急处置中心,配置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系统,确保成功创建“三乙”。实行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提升传染病监测实验、风险评估、检验检测能力,做好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处置,确保有效处置率达100%。
    三是不断夯实城市安全基底。健全城市应急、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动态修订完善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食品安全等专项预案,常态化开展综合演练,提升城市风险应对能力。深入实施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寄递物流、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规范监测预警、现场处置、舆情引导等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生活物资保供,确保应急处置精准高效。持续深化平安青白江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七)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诚恳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监督。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升工作效能。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打响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招商引智大会战的开局之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1%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206亿元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有序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标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指标,科学规划设计经开区“核心区+托管区”功能体系,分级分类划分区域范围,建立健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经开区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对外合作、经济发展、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确保经开区建设高位开局。
    (二)持续提升陆港枢纽能级。加快拓展国际铁路和铁海联运战略通道,高质量开行中老班列,深化中欧班列(成渝)合作,全年开行国际班列4300列以上,综合重载率达97%以上,其中成都中欧班列2000列以上,班列综合评价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联合德阳、广元等成立四川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联盟,探索“一港多站”合作模式,提升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集结辐射能力。建成中欧平行进口车供应链基地项目,加快实现进口汽车下线检测等功能,打造进口汽车贸易平台,实现整车进出口7000辆,推动整车贸易快速发展。探索打造服务周边产业供应链的供应商管理仓库,升级改造综保区场站操作系统,全年实现监管额230亿元以上。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国际贸易产业园、蓉欧智谷大楼等载体,引进入驻功能性、区域性企业270家,培育规上限上企业50家。招引产业化项目40个以上,力促玉湖环球食品供应链等5个项目开工,加快金属云商总部等8个项目建设,实现孩子王西南智慧物流基地等11个项目投运投产。加快五金机电、钢材等专业市场调迁落户、转型升级,打造国际采购中心、价格指数中心、创新产品策源地。加快凤凰岛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发展“国际范儿”品牌首店5家,培育特色小店10家。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四)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依托SAP、华为产业赋能中心,推动蜀虹等企业数字化改造。强化规上工业企业入库培育,推动“个转企”“分转子”“小升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新增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推动天马·中车等25个项目招引落地,力促福融新材料等15个项目开工,加快蜜雪冰城等8个项目建设,实现展志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搭建有效平台,帮助企业招引各类人才,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本地配套率。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片区为单元科学编制镇、村级国土空间规划,构建跨行政区、经济区联动发展模式,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农副产品供应链中心、中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招引农业产业化项目5个,力促台湾金针花等8个项目开工,加快茗果汇等5个项目建设,实现四川供销现代种业园区等3个项目投运投产。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农村风貌整治提升598户,打造姚渡杨家院子等林盘综合体,整治呈祥大道等干道沿线环境,呈现全新风貌。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力争农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6个、50万元以上的村达3个,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持续对口支援九龙县。
    (六)不断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4.0政策落地落实。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歇业登记制度,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推行集中登记地作为企业经营场所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探索中风险等级项目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阶段合并审批,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45个工作日以内。
    (七)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清江苑等13个老旧小区,整治大东街等6条背街小巷,不断提升老工业片区、城厢片区城市品位。争取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项目尽早启动,加快成绵高速第二复线等道路建设,力促成南高速扩容入城复线段建成投运。实施化工路等10条市政道路建设,建成大石路等骨干道路,逐步缓解通行压力。推进长林一期等4个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缓解停车难问题。开展自来水老旧管网修复,逐步解决自来水水压不足问题。启动老旧气表改造,实现燃气费线上缴纳、10分钟开通。
    (八)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规划建设体育公园,启动建设桂平公园邻里中心等公服设施27个,加快建设社区综合体2个,建成24小时城市书房等文化体育空间20处以上。完善超市、餐饮店、药店等生活配套,建成东山新城市场等4个标准化农贸市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鸿鹄高中等14个项目开工,加快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开放大学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实验小学北校区等学校4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7200个。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做好校外培训风险防控。完成区妇幼保健院迁建,推动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心血管内科省级重点一流专科创建。加快城厢天府文化古镇建设,推出县治博物馆、流沙河纪念馆。承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等品牌赛事,举办成渝双城艺术展等文化交流活动。
    (九)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3+1”就业援助服务,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筹集配建6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500套人才公寓和137套统筹房建设,完成宏翔乐居、陆港花园等安置房建设。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包,建成智慧养老院1个,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个、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2家,不断夯实养老服务基础。加大特殊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完成50户以上个案帮扶,引导增设慈善专项基金5支,形成多元化帮扶格局。
    (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整改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大力招引培育绿色低碳企业,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抓好臭氧污染和移动源污染治理,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防范和治理修复,确保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可控。重拳整治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噪声污染,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落实林长制,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3300亩,筑牢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
    (十一)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强化机场专班闭环管理,精细做好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青人员排查和管理服务。持续加强铁路口岸、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等重点场所监管,加大对进口物品、冷链食品抽检和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确保各环节不出纰漏。强化院感防控和核酸检测体系建设,持续规范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等患者接诊、治疗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加强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管理,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
    (十二)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应急救援、防汛减灾等能力建设,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大力推进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完善成南路等事故多发路段交安设施,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加强物业服务规范化建设,实施“社区亲治理”小微民生项目,解决群众身边的为难事。推进智慧治理指挥平台建设,融合共享天网、雪亮、慧眼工程,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务实担当,加快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奋力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且企业规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认定标准的中小企业。
    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年限在10年以内,且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多式联运“一单制”:重点依托国际铁路联运在国际陆路运输的单证标准、操作规程、货物安全、金融结算等领域持续开展多种运输方式“一单制”规则试点,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
    集拼集运模式:整合国内外贸易商品的运输需求,同一班列到达入境口岸后,可以加挂内贸箱实现内外贸箱混载,到达成都铁路口岸,充分利用成都中欧班列空箱仓位资源,全面提升班列装载量,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准入准营系统集成三项改革:即简易事项准入即准营、一般事项承诺即准营、复杂事项综合许可三项改革。
    无感申报模式:是指申请人依托“青松办”智慧政务平台智能填表功能,填写1页智慧表单后自动关联生成企业设立所需的申请书、章程、股东会决议等全套标准化材料,经申请人阅读确认签字后即可到窗口办理企业新设登记的审批模式。
    “嵌入式”海关监管:海关将监管嵌入生产作业等环节,对企业生产全流程实施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管控,提高监管能效,提升通关效率。
    “四新”经济: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供应链“链主”: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优势主导地位,对整个供应链或者供应链中的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担负提升整个供应链绩效重任的核心企业。
    CBD: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是城市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五高六快:“五高”分别为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绵高速、成绵高速第二复线、成南高速、成德南高速;“六快”分别为货运大道北延线、五环路、彭青淮快速、青金快速、成金简快速、成金青快速。
    一港多站: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一港与各市州多个铁路场站紧密合作。成都国际铁路港负责统筹全省中欧班列开行,协助各场站完善班列业务咨询、需求受理、服务协调、多式联运组织等功能;在省内各地(市)多个铁路场站设立中欧班列组货基地,向成都国际铁路港集结。
    “个转企”“分转子”“小升规”:“个转企”即个体户转企业;“分转子”即分公司转子公司;“小升规”即小微企业升为规模以上企业。
    “3+1”就业援助服务:开展3次免费就业岗位推荐和1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推荐服务。
    社区亲治理:着眼居民参与动力不强、激情不足问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鼓励小区居民自主策划、包装、实施小微民生项目,旨在通过居民自我策划、自我实施、自我包装项目来提升居民自治水平。


    全区部分荣誉表彰获得情况
    201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2017年,被国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确立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产业园”唯一承载地。
    2017年,被科学技术部评为“201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7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示范、试点县(区)”。
    2017年,被省政府办公厅确定为“第一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2017年,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评为“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8年,被全国普法办评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8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
    2018年,被省统计局评为“2017年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
    2018年,被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评为“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
    2019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
    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8个国家部委评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019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建设试点县”。
    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
    2019年,老工业基地转型成果作为全国城市转型唯一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2019年,被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9年,被《环球时报》社评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
    2019年,被《环球时报》社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
    2020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19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0年,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文化和旅游部确立为“全国第一批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地区和项目”。
    202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9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
    2020年,被省发改委评为“优秀省级经济开发区”。
    2020年,被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四川省双拥先进区”。
    2020年,被《环球时报》社评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县(市、区)”。
    2021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1年,被团中央确立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县”。
    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评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202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20年度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市、区)”。
    202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1年,被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确定为“四川省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首批示范重点县”。
    2021年,乡村振兴做法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2021年,被新华网评为“2021优质投资环境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