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61|回复: 0

[浙江] 2022年湖州市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20:49
  • 签到天数: 72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508
    发表于 2023-2-15 14: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湖州市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15日在湖州市南浔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程  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砥砺奋进,五年韶华结硕果

    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南浔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的五年,是奋力重塑水晶晶南浔、建设美丽繁华新江南的五年,也是南浔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创新实干、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赶超发展各项任务,取得一系列超预期重大成效。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荣誉400余项、其中国家级73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00余项,我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形象、城乡环境、交通设施、民生事业等诸多领域发生了质的飞跃。五年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累计增长39.1%;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3.3亿元和43.05亿元,累计增长91.4%和98.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5733元、41146元,累计分别增长47.8%、55.9%,收入倍差1.61,全市最优。


    五年大发展,南浔经济实现新跃升。我们始终坚持“四位一体”战术打法,持续在项目招引、结构调优、行业提档等方面下功夫。始终狠抓项目招大引强。成功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5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累计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50个,获评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50个,数量全市第一。特别是百亿级项目顺利落地,实现了项目招引的重大突破。始终狠抓经济提质增效。研发投入强度达3.54%,排名全省11位、全市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3%,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累计增长159.4%、104.8%。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3.2%、7.5%。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40亿元、增长76.3%。始终狠抓产业集群发展。“2+6+N”产业体系更加清晰,装备制造(智能电梯)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梯产业入选省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家具及竹木制品行业入选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木业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光电产业入选省“新星”产业集群。始终狠抓企业梯队培育。长城科技、森赫电梯等企业成功上市,新象新牛企业达到16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02家。


    五年大建设,南浔城市呈现新气象。我们始终坚持城市化加速推进,东迁、旧馆两个街道组建成立,中心城区建成区拓展至36.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5%。协同推进旧城改造。頔塘南岸征迁工程作为全市最大的旧改项目,开创了旧城改造的南浔速度。頔塘社区成为全省首批未来社区。頔塘北岸征迁基本清零,腾出发展空间7160亩;褚家漾区块、古镇、南浔镇三大片区征迁有序推进,腾出城市建设空间8152亩。系统提升城市品质。总部经济园、华美达酒店、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水晶晶公园、南林公园等一批公园开放使用,新增绿道140公里。太阳酒店及水晶晶广场、大象酒店及会展中心、绿地南浔中心等城市地标项目正全速推进,未来可期。全面焕发城市活力。吾悦广场、佳源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古镇北部景区扩容提质,丝绸码头建成启用,东大街、北市河、宜园、东园、金宅等一大批历史街区、水系、园林、建筑修复并对外开放。持续举办虾客大会、中秋长街宴、古镇桨板赛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古镇引进新业态近两百家。


    五年大提升,南浔全域展现新颜值。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加速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组建生态建设指挥部,形成水、气、土、废、城、镇、村、路、违“九治一体”的大生态治理格局,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新实施“百漾千河”综合治理项目,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五年100%,“五水共治”三夺“大禹鼎”,PM2.5均值降至27微克/立方米,下降38.6%。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小城镇整治中菱湖、善琏等11个集镇被评为省级样板,样板率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南浔成功获评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镇级全覆盖,规模居全省第一。完成土地复垦1.13万亩,累计建成乡村农墅9313套,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全省第二,两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完成美丽乡村全覆盖,成功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区。引进后坝营地、采菊东篱等一批特色农旅项目,荻港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石淙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交通环境多维突破。轨道交通实现破题,沪苏湖铁路南浔段全线开工,水乡旅游线纳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主干路网织密扩容,湖杭高速、苏台高速启动建设,湖浔大道、湖山大道、“三高”连接线一期顺利通车。城乡路网便捷畅达,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高标准打造景观线9条,入选省级精品道路(入城口)4个,全省首创“无隐患美丽公路”,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


    五年大投入,南浔民生凸现新温度。我们始终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事业倾斜,累计民生支出超191亿元。以非常之举抓教育。高校、名校、名师、名校长引育有重大突破,成功引进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镇海中学南浔分校,新组建南浔高级中学,教育发展能级有效提升。新改扩建幼儿园14所、中小学校40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760个、义务教育学位5720个,“入学难”问题有效缓解。以非常之力优医疗。区人民医院新建启用并由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菱湖人民医院、和孚镇卫生院新院区投用,新增医疗床位567张。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有序推进,医疗水平显著提升,人均期望寿命达83.11岁。以非常之势战疫情。动员全民力量,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从严从紧从快做好疫情防控和实战演练,实现本地居民零感染,73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援助任务。以非常之功强保障。全省首创低收入群众“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全面提升低收入群众小康生活水平,困难群众救助支出1.8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2.53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以非常之责保平安。成功创建省级“无欠薪”区,欠薪发生率缩至0.3%以内。扫黑除恶取得决定性胜利。建立完善“1+9”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生产安全事故指标持续下降。成功摘得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五年大团结,南浔事业频现新亮点。我们始终坚持“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树立“以实绩论英雄”风向标,全区上下心齐气顺干事业。在争先创优上,质量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域土地整治、乡村振兴、投资、学前教育、落实重大政策等5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桑基鱼塘系统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三产联动、国企引领”扶贫协作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在改革创新上,成功承办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研讨会。发布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产品地方标准。与农发行签订全国首例政银协同建设共同富裕合作协议。获评全省机构改革成绩突出集体、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省首批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入选全省首批“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区,“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满意率位列全省第一梯队。强村公司做法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建成南浔(上海)科创中心等5个“人才飞地”。在基层创强上,开发区升至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第6位,高新区入选省“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南浔镇、旧馆街道入选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南浔镇入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镇,练市镇入选全国文明镇,双林镇、菱湖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孚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善琏镇、石淙镇入选国家卫生镇,千金镇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第一名。


    五年来,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消防、人防等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咨询、慈善、关心下一代、统计、审计、档案、邮政管理、粮食安全、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联、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台侨、政务服务、残疾人、公积金等事业全面发展。



    二、2021知难而进,真抓实干勇争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及数字化改革工作元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各类风险挑战,我们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南浔发展渐入佳境。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9.2%、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8%、11.1%。


    这一年,我们聚焦提质增效,不断积蓄发展动能。统筹新平台拓展与旧平台改造,千亿级“光电湾”拉开框架,工业项目供地3881亩。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入库67个、竣工投产42个,47个优质项目获评市“大好高”。制造业投资增长53.9%,全市第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助推彩蝶、洪波、睿高等企业冲刺资本市场,久立特材获评省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新望化学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星光农机入围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行业公平计划,七大传统产业实现整体跃升,应税销售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1.6%、78.9%。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引进正大淡水种业全产业链等重大项目75个,入选市农业“大好高”项目15个、数量全市第一。


    这一年,我们聚焦承载能级,不断增强发展支撑。交通建设全线出击,沪苏湖高铁箱梁架设全面展开、站前枢纽开工建设,水乡旅游线等加快前期,湖杭高速、苏台高速及湖盐公路、三新线改建项目有序推进,南林大桥改建主体完工,风顺路、新安路等10条新改建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南浔古镇入选省首批大花园耀眼明珠,运河国际文化中心、极乐寺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区开发如火如荼,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一批地标建筑、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7台,创建“美丽小区”15个、“美丽街巷”20条,新增停车位1760个、公园绿地4.6公顷。获评全省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区。练市镇、石淙镇成功创建省4A级景区镇。


    这一年,我们聚焦乡村振兴,不断开拓发展路径。全域整治完成复垦3045亩、土地开发6098亩。优化粮食功能区5.8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深化“五个万”工程,累计建成万头湖羊场5家、循环养鱼跑道496条、稻渔综合种养6.5万亩、“红美人”柑橘5000亩。农高区创建有序推进,东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南浔(渔业)入选省首批“农业产业大脑”建设先行单位。5家企业入选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百企千场带万户”收入倍增行动,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1789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农产品电商销售额14.8亿元。强村公司实现利润4788.2万元,村均增收22万元。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2个、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旧馆未来乡村列入省级试点。


    这一年,我们聚焦民生福祉,不断共享发展成果。成立区委社会建设委员会,率先探索共同富裕工作,统筹12项标志性成果和“58+N”个项目建设,农业领域“共富十法”成效初显。慈善助力共同富裕,创新实施低收入家庭“生活标配3+1”慈善捐赠。南浔高级中学落成启用,“浔龙班”载誉启航。引入名校长1名、教育领军人才18名。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建成全市首家城市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新冠疫苗接种126.36万剂次。区中医院项目主体结顶,水晶晶颐养中心建成,健康浙江行动首次现场会在浔召开。在全省率先建立困难人员医疗费用个人支付万元封顶制。推进污染防治“双十”攻坚,开展“出租房、厂中厂、小作坊”联合整治,社会大局稳定,平安建设实现“十六连冠”。


    这一年,我们聚焦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活力。聚焦“三张清单”和重大应用“一本账”,探索推进数字化改革,争取到省五大系统示范试点应用8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等2个应用获准省单列跑道,“随行码”防疫智控应用全省推广,15个试点应用有效运行。实施政务服务一体化数字化改革,政务服务2.0平台下延镇村领跑全市,“一网通办”办件率96.03%、全市第一。融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与20个省55个地区建立跨省通办机制,在上海打造全市首个政务服务“飞地”。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发布实施。首创“创新评动力”评价体系,创新指数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各位代表!进而有道,成之惟艰。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代表、委员,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表示诚挚谢意!向全体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人武官兵、消防指战员和志愿者,向南浔乡贤、在浔投资企业家和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南浔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主要是: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仍有差距;城市能级、区域均衡性、宜居环境还需提升;土地、能耗、资金、环境等要素制约尚未突破;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美好生活的追求仍未充分供给;干部能力、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基层治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等等。对此,我们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实事求是、努力解决。



    三、踔厉前行,拼搏五载谱新篇


    各位代表,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区第五次党代会为南浔未来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分析了“时与势”,明确了“道与略”。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遵循。新一届政府将聚焦“责之重者”,锚准“事之难者”,心系“民之盼者”,立足“利之远者”,抓落实、谋创新、求突破。


    按照区委决策部署,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5912”工作体系为牵引,聚焦“一大引擎”、放大“三大优势”、优化“四大布局”、突出“八大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创新实干,坚定不移接轨大上海、唱响“双城记”、走好共富路,高质量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高水平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


    今后五年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实现“五争创、三提升、两翻番”,即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幅提升贡献度,全区生产总值冲刺800亿元;大幅提升经济质量,规上工业增加值率提升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70%左右;大幅提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5%,收入倍差缩至1.55。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达到1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一番,达到90亿元。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从五个维度全力冲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在推动全域发展上全力以赴。聚力中心极化,实施“南拓西进、东优北改、中间提升”战略,坚持“一盘棋、双组团、三廊牵引、四区联动”,推动更多资源向中心集聚,打造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繁华活力之城。推动两翼北进,引导练市、双林通过规划北引、交通北畅、城镇北进、工业北拓,全力融入中心城区,加速浔练、浔双一体化进程。加快菱和振兴,支持菱湖、和孚借助未来交通、空间潜力、化工资源三大优势打造新增长极,以菱湖副中心引领西部振兴。实施南部开发,支持善琏、千金、石淙推进全域土地开发,重塑空间格局,以农文旅融合为重点,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区。


    (二)在深化开放创新上全力以赴。全方位接轨大上海,凝聚浔贤力量,加快导入高端要素,打造长三角“新势力城市”。把人才和创新这两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南浔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最大增量”,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科技创新集聚地。成立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建设“上海湾”科创基地,打造绿色低碳协同创新示范先行区。引入省部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开放型枢纽,全面融入长三角轨道交通网,构建“1555+N”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枢纽经济。重塑开放型古镇,加快导入新经济、新业态,努力成为长三角水乡旅游首选地。


    (三)在提升经济实力上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双进,突出产业链招商,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投资。实施“强工计划”,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光电等新星产业培育,推动电梯、电机、电磁线、木业、纺织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引育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元宇宙生态链企业。提升平台支撑力,统筹新平台拓展、老园区改造及共富园建设,提升开发区、嘉湖一体化先行区等主平台,谋划菱湖万亩大平台,稳步推进双林、和孚、旧馆等工业园区更新提标,统筹发展南部融杭平台。


    (四)在实施城乡建设上全力以赴。构建中心城区能级提升“六个一盘棋”格局,统筹推进城市风貌提升、功能完善与治理优化,联动实施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有机更新、未来社区及美丽城镇建设。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域建设更加宜居的“水晶晶南浔”。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13661”工程,全力塑造绿色均衡共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示范区。优化乡村生产力布局,建设“一核三带六片区”乡村产业新平台。建设组团式未来乡村,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


    (五)在探索共富数改上全力以赴。扎实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实施“321”共富工程,开好“共富班车”,形成更多具有南浔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支持全民创业,构建高质量创业体系,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挥“六无六有”综合救助、慈善助力共同富裕两大体系作用,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卫教创强“双十”行动,办好民生实事、抓好关键小事,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以管用好用实用为导向,实施“四个一”工程,聚焦体系架构、应用场景、理论制度体系,围绕五大系统,扎实推进、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加快打造一批最佳应用。



    四、2022乘势而上,众志成城开新局


    各位代表,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5912”工作体系,全面掀起南浔高质量发展新高潮,努力把既定规划转化为发展实绩。


    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2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外贸出口额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市定任务。


    五大板块要强势开局,精准发力,年度重点任务是:


    中心极化西北组团。开发区(东迁街道)、旧馆街道整体打造“产城融合活力谷、绿色创新智造芯”。启动组团间道路建设;推进頔塘北岸城市更新和胚板企业入园,加快全域征迁清零,腾出经营性用地3500亩,拓展工业平台4000亩;招引3亿元以上项目超30个,其中20亿元以上7个,50亿元以上2个;确保新开工产业类项目24个、新竣工25个。


    中心极化东南组团。高新区(南浔镇、度假区)聚焦聚力建设上合区。布局新兴产业,引进国家级研究院1个、总部经济项目3个、高科技企业10家、新兴业态50家;加快项目建设,新建项目62个、续建项目45个;推进征迁清零,集中攻坚马腰、辑里、古镇、中心城区等四大片区,腾出土地超1万亩。


    两翼北进。练市镇、双林镇按照“规划北引、交通北畅、城镇北进、工业北拓”总要求,加快“浔练双”一体化。打造双林至湖浔大道、镇西至湖浔大道等北进新通道;实施城镇有机更新,推动人口集聚;探索两翼与高新区飞地协作新格局;实施“两带一景”共富示范区创建;推进中心—两翼区域智治一体化。


    菱和振兴。菱湖镇建设南浔区副中心、引领西部加快振兴,和孚镇建设生态型精致城镇。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加快打造菱湖镇“三区两城一中心”,启动实施和孚镇“十大标配”工程;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菱波渔韵”样板片区、射中鹿苑禅意栖居等项目建设,推进云北、新荻等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南部开发。善琏镇、千金镇、石淙镇组团式一体化发展,实施全领域土地开发,培育现代农业和农文旅融合产业,建设特色精美小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加快重点道路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签约2000户,打造万亩农业示范园区2个;完成善琏湖笔研学营地、石淙垂钓中心等6个项目建设。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接轨大上海


    打造开放新引擎。举全区之力推进上合区建设,快速形成接轨上海火热态势。全力建设“上海湾”,出台上合区发展重磅政策,打造开放实验田,招引未来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经济新业态,高标准建设创业梦工厂。坚持需求导向、一流标准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科、人、城、境、业和谐发展的未来新城。放大古镇影响力,招引落地总部经济项目4个、名家名流工作室10家,招引影视文创项目20个、新兴商业业态40家。联动运营五大科创飞地,加快构建研发、孵化在异地,成果转化、产业化在南浔的协同创新格局。


    打造开放新环境。聚焦“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放大比较优势,通过探索限价供地、提供高端人才公寓与定向培养实训基地等,引导相关企业将产业转移落户南浔。推进沪浔生活品质同城化,谋划引进建设高等级九年一贯制学校、国际知名应用技术大学。推进与上海名校名院开展医疗科研项目合作,加快引进上海排名靠前医院,组织各类医务人员赴上海培训,设立相应上海名医工作室,加快培育一批优势学科、重点专科和专病中心。


    打造开放新文化。以“在上海看见水晶晶南浔”为主题,实施城市品牌传播“四新计划”,注重发挥浔商乡贤作用,强化与上海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城市品牌发布、外滩点亮、智慧文创消费节等活动。全力引入更多高端项目和文化资源。承办第二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开幕式,高规格举办桨板、冬泳、半马等赛事活动。全面开放区图书馆新馆、区体育中心,推进区博物馆建设。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建成“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全域推进“最美家风+”建设,助推湖州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双进。构建“8+5”驻点招商+产业招商新格局,运用驻外招商、以企引商、以商招商、乡贤揽商等方式,全力招大引强。充分发挥浔商优势和民间资本优势,服务优质企业把项目落在南浔。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超60个,其中固投10亿元以上项目超15个,50亿级项目再突破。世界500强及大型央企国企第二总部、上市及大型企业产业转换基地、科技型企业等招引实现突破。完善重点项目区领导联系制度,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机制,亿元以上项目开工超60个、竣工超60个、达产超40个。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投资。统筹推进高铁、高速、国省道及骨干道路建设,加快完善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网。加快推进沪苏湖铁路建设,完成高铁南浔站交通枢纽工程(一期)建设。开工建设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和水乡旅游线,苏杭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有序推进湖杭高速、苏台高速项目建设,G50南浔古镇互通项目正式开工。完成S213南浔至练市段、湖盐公路、三新线等新改建干线公路项目,加快实施S214、三高连接线二期等项目,力争318国道改建工程完成批复立项。加快迁西路建设,谋划实施人瑞路西延、向阳路西延等道路建设。推进杭嘉湖北排后续项目,实施“清水入城”工程,提升城市防洪能力。


    突出抓好城市能级提升。坚持“一张图”“一盘棋”推进中心城区开发和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核心区有机更新,启动25个老旧小区改造。深化“十美细胞”创建,实施頔塘、褚家漾、金象湖、九里桥港等城市风貌提升工程。统筹頔塘北岸周边区域全域更新,优化提升古镇及沈庄漾片区。启动国际美食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三大地标等战略性项目推进,确保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建成使用。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创建省级美丽城镇达标镇4个、示范样板镇2个。加快城镇有机更新,启动练市、双林、菱湖等3个旧改类未来社区建设。


    (三)着力加快产业发展


    加快平台扩容提质。加快平台拓展,实施三环南路以北区域征迁拆旧清零攻坚战,确保新增发展空间3600亩。推进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创建创牌,全力争创“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工程,改造提升企业300家以上,完成低效用地整治3000亩以上,加快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工业平台能级提升。规范小微园运营,放宽准入标准,支持本土小微企业发展,入驻率达到85%以上,加快打造一批绿色共富产业园。


    加速产业迭代升级。构建“2+6+N”产业体系,培育光电通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光电产业规模超50亿元,电梯、电机及木业产业规模超350亿元。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企业技改覆盖面达到40%。深入推进行业公平,工业增加值率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建立四类企业培育库,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新增上市企业3家以上、新象新牛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数字产业化,建成省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迭代升级惠企政策,力争减轻企业负担26亿元。健全“创二代”传承培育机制,着力培育新生代企业家。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全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区、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率达到80%,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新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6家,培育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1个,入选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20人以上。加快产业邻里中心及人才科创园建设,引进人力资源机构12家、各类人才(大学生)1 万名以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启动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打造“正大苗种”科技中心。


    (四)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片区化实施土地整治。实施“13661”工程,精准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启动新项目3个,全面完成7个续建项目,复垦土地2000亩以上。持续推进万套乡墅贴心工程,建成乡村农墅1万套。建成2个组团式未来乡村、4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积极申报国家农业公园、省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实现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全力争创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加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创建市级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50个以上、省星级农村公厕20个以上,实现农村垃圾分类标杆村全覆盖。


    园区化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种子种苗、智慧农业、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湖羊种业基地,打造新型农机科创中心,引进叮咚谷雨生鲜综合体项目。实施农业“双进”工程,招引2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做好“稳粮增收”文章,实施“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建成“万亩方”项目4个、省级以上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示范区2个、高标准粮食功能区2个、万亩高品质粮油基地3个。


    景区化助推农旅融合。加快打造以善琏、千金、石淙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全力推进农旅融合示范带3条,建成产村融合园35个、经营示范村3个,投运农文旅融合项目50个。开展乡村旅游提质行动,创建省级景区镇1个、省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1个、省级精品民宿2家、省级文旅IP1项,举办花海龙虾节、鱼文化节等“一镇一节”10场以上,激活乡村旅游“美丽经济”。提升全域旅游市场化运营水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国家农业公园,打造全域大景区。


    (五)着力促进共同富裕


    全面筑牢共富底座。聚焦“扩中提低”行动,加快打造三大产业各领域“共富细胞”100个以上,筹建帮扶、创业两类“共富基金”,组建共富联盟。坚持“放绿水,养生态鱼”,支持全民创业,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实施“万名创业主体培育项目”工程,建成共富基地30家,选树共富带头人100名。探索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实施“百企千场带万户”收入倍增行动,带动2000户以上农户增收。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探索农村新青年生活就业创业一揽子帮扶激励机制。完善慈善助力共富体系,规范提升“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低收入群众人均年收入增长至2.28万元。把更多惠企利民政策措施纳入“共富班车”。


    持续擦亮民生底色。全方位发展教育,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8000个。加快推进南浔高级中学二期、镇海中学南浔分校等重点工程建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南浔产教融合基地投入使用。加快健康南浔建设,区人民医院争创“三乙”,区中医院全面启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练市人民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突出精密智控,落实“六大机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护人民安全健康。完善社保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档补缴惠及15万人以上,最低人均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1万元以上。增加服务供给,新增儿童之家17家、康养联合体2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深入推动强村富民。探索国企托管运营模式,实施欠发达村“飞地抱团”项目,鼓励农户通过技术、土地、劳力等方式入股强村公司,实现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50万元以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培养“农创客”200人。打造“五个万”工程升级版,建成未来农场20个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0个以上。用好“南浔知味”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5亿元以上。实施农村“三地”联动集成改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桑基鱼塘保护与活化利用改革,建成全省“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区。


    (六)着力深化改革治理


    迭代数字化改革。加快与基层治理整体贯通,迭代形成“1512”体系构架。加快应用承接,推动省定重大应用高效贯通落地。提升数字化工作基础和支撑能力,组建区属国企全资控股数字产业公司,全面统筹数字化信息项目建设和市场化运作。打造重大特色场景应用,探索食安家宴等民生服务特色应用2个以上,推动省“一本账”新增重大应用2个以上,力争省五大系统应用示范试点10个以上、全省最佳应用2个以上,加快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重大应用。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聚焦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协同高效化,深化减证并证、电子证照等审批制度改革,打造若干全市有影响力的“一件事”。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均等化建设,建设区行政服务中心菱湖分中心,启动 “政务服务驿站”布点建设。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三位一体”政务服务导服系统,全市率先建成政务服务一体化驾驶舱,打造“浔易办”政务品牌,“一网通办”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深化评标环节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巩固全过程电子交易体系,打造高效公正的交易市场。


    强化综合治理。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持久战,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推进大气源头治理,确保PM2.5浓度低于2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86%以上。深化碧水行动,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成果,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勇夺“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推进三级矛调中心优化升级。持续开展八大领域“遏较大”攻坚战、安全隐患“两个排查见底”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着力破解无物管小区管理、物管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未来社区治理等一系列难题。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力夺全省二星“平安金鼎”。



    五、唯实惟先,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一届政府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唯实惟先,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创新执政抓落实。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勇于自我革命,加快建设创新型政府。全面加强学习,深化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坚定不移吃改革饭、打创新牌,强化整体智治、唯实惟先,以改革引领变革性组织建设,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方法机制重塑,创造性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民理政抓落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民心所望、执政所向,着力解决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惠民之事、用好暖企之策。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企业的“好日子”,用政府的“用心指数”赢得群众的“满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依法行政抓落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高效勤政抓落实。始终坚持以实绩论英雄,落实“5912” 工作体系,实行扁平化管理。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闭环化抓落实,保持沸腾状态,当好“施工队长”,重用“一线部队”。坚持在一线搞调研、抓落实、破难题,做到“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齐心协力干事业的浓厚氛围。


    清廉从政抓落实。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深化纪审协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切实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坚定不移接轨大上海、唱响“双城记”、走好共富路,为高质量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高水平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