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67|回复: 0

[浙江] 2022年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2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714
    发表于 2023-2-15 14: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南湖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陈群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8%(管理口径,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0.2%。

      过去一年,我们蹄疾步稳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五赛争先”行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8%,累计五次夺得全市流动红旗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隐形冠军”企业3家,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全省第7。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分别增长6%、9.2%、32.3%,列全省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一类地区第3,嘉兴科技城、南湖新区入选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嘉兴电商产业园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农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落地,高规格承办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

      过去一年,我们奋楫争先厚植创新发展优势。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70.4%、增长17.3%。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投入运作,清华柔电院入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入选省双创示范基地,南湖高新区入围全省高新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我区获批省级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试点,荣获全省科技进步考核优秀奖。

      过去一年,我们勇立潮头奋进数字化改革新赛道。聚焦数字政府跑道,以“三张清单”为抓手,积极推进“企明星”“南湖燃气安全在线”等特色场景应用,获省级试点6项,上线应用成果7个,形成理论成果4项、制度规范6项。有效贯通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领域,统筹推进敏华“未来工厂”、社会治理“预警机”等典型应用,政府系统塑造变革能力显著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用心用情提升城乡发展品质。第一轮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完美收官,23个老旧片区完成改造、惠及居民3.6万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顺利推进。甪里街延伸段、庆丰路隧道建成通车,南湖天地、区市民广场成为新晋“颜值担当”。高标准建成“精神传承·使命永恒”党建引领、美好“姜”来幸福路2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件整改销号,首夺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过去一年,我们心系民生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稳就业政策落实落细,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民办学校转公办有序实施,清华附中嘉兴学校投入使用,全区增加公办学位39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新冠疫苗接种145.4万剂次。1921火车站站房、狮子汇渡口等一批承载嘉兴人民记忆的文旅项目精彩呈现。荣列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精神文明高地领域首批试点。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书写不凡。回顾本届政府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叠加多发的风险挑战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办成了一批又一批利在长远的大事要事、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

      (一)这五年,是区域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全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451.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29.9亿元,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市。财政总收入逼近百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5亿元,均接近翻番。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60.6亿元增加到364.6亿元,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3792元、42830元,城乡收入倍差1.49、全省领先。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134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5.7%,获省政府督查激励;“3”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7%,“4”大传统产业稳步转型;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50%。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5年站稳千亿台阶,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5.1万亩、产量8.1亿斤。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农业产业平台已具形象,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绿康农业优质生态米等项目相继落地,推广稻虾共生、稻菜轮作等“万元千斤”模式18.5万亩。

      融入一体化谱写新篇。全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规划,与杨浦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协作、民生共享取得积极进展,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投入运营。先行先试长三角区域双创券通用通兑,“创翼南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常态化举办“南湖之春”国际经贸洽谈会,引进百亿项目4个、超亿美元项目40个、世界500强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这五年,是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的五年

      营商环境迈向一流。“最多跑一次”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行业许可“一证化”、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日办结、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无差别全科受理”领跑全国,获评首个政务服务领域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政务服务“好差评”国家标准、国家电子证照库应用等试点扎实推进,“就近能办、全域通办”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构建。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新增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新增市场主体6.7万户、增长51.1%。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十二年居全省前十、全市第一,“2+2+X”科创平台体系基本形成,荣列中国创新百强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8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34.6%,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8家、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5家。引进合作顶尖人才78人,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336人,建成浙江南湖人才创业园、浙江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

      产业平台提档升级。南湖高新区连续3年位居全省创建类高新区首位,嘉兴科技城入列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入围省“万亩千亿”平台培育名单,南湖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湘家荡“科创湖区”生态圈逐渐完善,亚太路科创走廊雏形已显。基金小镇实缴资金突破6000亿元,创成省级特色小镇。

      (三)这五年,是城乡品质蝶变跃升的五年

      中心城区焕发新颜。提前实现“四个不带入”,1641户居民告别“拎马桶”“筒子楼”,4个“城中村”全面清零,多年未决的大年堂地块完成征收。微基建不断完善,改造老旧小区257个、惠及居民5.4万户,启动甪里、渔里等4个未来社区建设。微循环不断畅通,完成133条背街小巷、30条主次干道综合整治,新增公共停车位4100个。“一环四路”旧貌换新颜,“九水连心”基本实现通绿保亮。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行动,子城遗址精彩再现,范蠡湖公园、瓶山文化公园新妆亮相。全国首创“综合执法+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推行城市管理南湖标准。

      城市框架加速拓展。扎实推进东部新城建设,“一核两翼带多点”发展蓝图加速变现。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七星街道、大桥镇成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凤桥镇加速由“小镇”向“新城”蝶变。深化“三改一拆”,成功创建省“基本无违建区”。外联通道不断拓展,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南湖段)等21条主干道路实现提升贯通。内畅路网日渐完善,改造各类公路310公里,实现等级公路建制村全覆盖,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

      美丽乡村更加靓丽。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3个、特色精品村12个、精品线5条,创成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8个,王祥里、胥山等成为网红打卡点,竹林村、永红村等一批传统养殖村向景区村华丽蜕变,联丰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开展农村环境全域秀美行动,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近2万户,建成星级公厕14座、乡村驿站2座,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

      (四)这五年,是生态文明向好向美的五年

      生态环境加快重塑。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攻坚印染化工行业整治和渔业减量提质,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实现五连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从44微克/立方米降至2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从74.3%提升至87.4%。全面剿灭Ⅴ类、劣Ⅴ类水,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质比例从10%跃升至100%,勇夺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生态环保十大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100%。垃圾分类成为全民新时尚,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绿色版图加快构建。精心建设群众身边的“绿色不动产”,新改建绿道31.9公里,80%以上的居民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绿道,凌公塘、湘家荡2条绿道成为省级“最美绿道”。整治农村河道55.4公里,联通水系20处,创成省级“美丽河湖”3条,全域美丽河湖格局初步形成。因地制宜推进公园添绿、街道增绿、见缝插绿,新改建西南湖生态公园、湘家荡森林公园等15个精品公园,打造节点花境10个、口袋公园13处,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超40%。

      绿色动能加快培育。推行绿色低碳发展,“十三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2%。加快清洁能源推广,推进燃煤锅炉淘汰、企业煤改气、光伏发电,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2座。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成功创建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区。开展工业全域治理,整治“低散乱污”企业(作坊)4500余家,腾退低效用地1万余亩,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提升至170万元、30万元以上。

      (五)这五年,是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的五年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105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三个清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员应保尽保,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全覆盖。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提质扩面,入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实现镇(街道)“工疗型”残疾人之家全覆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慈善工作更加精准多元,96345公益资源基地获评全市唯一省级示范性慈善基地。为6445户低收入家庭提供政策性住房保障。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助力结对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坚持百姓所盼就是政府所干,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达80.6%。“学在南湖”品牌持续擦亮,新建中小学校2所、幼儿园7所,新增集团化校区14个,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健康南湖”基础不断夯实,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打造紧密型医联体3家,建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中心医院东部院区。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省级体育强镇、体育先进街道“满堂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列全国试点,区老年大学、区档案馆正式落成,建成智慧书房18家、礼堂书屋25家、健心客厅10家,农村30分钟和城市15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助力嘉兴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社会治理更加精细。面对世纪疫情,我们众志成城,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深化“平安南湖”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反诈人民战争,实现平安建设十三连冠、勇夺平安金鼎。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逐步建立。创造性开展“网格连心、组团服务”,高标准打造区矛调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深化“放心消费在南湖”建设,培育放心消费单位2669家,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区。

      (六)这五年,是自身建设持续深化的五年

      政治忠诚绝对过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区政府党组坚持示范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着力抓好省委巡视问题整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实现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全覆盖、政府系统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全覆盖。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政府议事规则,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行政诉讼案件总量和败诉率“双下降”。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59件、政协委员提案663件,办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7%、97.7%。

      清廉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区长评局长”机制,在政府系统全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点、述、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经费支出管理,“三公”经费下降24%。弘扬“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深入实施“两强三提高”行动,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活动。

      此外,国防动员、双拥工作不断深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档案、史志、供销、人防、关工委、群团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各位代表,回望奋斗路,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南湖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力度还不够大,高质量发展基础不够牢固;创新引擎还不够强劲,成果转化还不充分;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还不多,牵引作用发挥不明显;主城区首位度不够高,城市品质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公共服务、安全稳定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少数干部系统性思维、创造性张力不足,与形势发展还不适应。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五年,也是南湖乘势而上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根据区第十次党代会安排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高站位守护“红色根脉”,系统性构筑发展新优势,全方位提升发展新势能,聚焦聚力创新动能迸发、平台能级提档、城市品质提升、数字化改革引领、精神伟力传承、生态绿心绽放、公共服务优质、社会治理高效,努力把党的梦想起航地建设成为政治有定力、经济有实力、创新有活力、城乡有品位、文脉有传承、法治有保障、社会有大爱、人民有福祉的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任务实现“一个迈进、两个突破、三个翻番、五个更加”。即:综合实力迈进“全国百强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辨识度更加明显,全域科创赋能、数字赋能的活力更加强劲,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全区人民在迈向共同富裕中更加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以“八个牵引”加速“八个突破”: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牵引,在动能迭代上加速突破。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提升“2+2+X”科创平台能级,推动“创新回归城区”,构建全域创新格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4.6%,奋力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以重大科创平台为龙头,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粘合度”,培育承载一批高科技项目落地,打造产学研合作“硅谷”。加快南湖高新区“二次创业”,高标准推进“科创湖区”建设,建立一批创新园区、创新楼宇和众创空间。深入实施人才、资本赋能工程,激发企业源头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二是强化首位战略牵引,在平台能级上加速突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跳出南湖看南湖,立足南湖建南湖,努力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片最具吸引力中心城区。突出东部新城主平台作用,放大南湖高新区“高新”优势,做强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能级产业生态园,加快建设湘家荡“科创区+风景区”、形成科创产业集聚区,持续做优基金小镇。聚焦新丰镇、凤桥镇主导产业,强化平台共进提升、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优势明显的块状经济。加快余新镇融入高铁新城开发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制造业高地。推动各街道壮大都市经济平台,着力打造“百亿大楼、十亿税收”总部楼宇,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三是强化高质量发展牵引,在产业链群上加速突破。坚持“制造业强区”“服务业兴区”双轮驱动,不断优化“1341”产业体系。放大“雁阵效应”“链式反应”,新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20家、50亿元企业5家、100亿元企业3家以上,打造微电子、智能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的生命健康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打造以数字化、集群化、现代化、高效化为标志的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版。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大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具有南湖辨识度的服务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数字化改革牵引,在变革能力上加速突破。坚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加快推进“152”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贯通,迭代形成“1512”体系架构,推动各领域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服务产业、社会、群众能力显著提升。抓好数字政府这个“关键变量”,链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系统,加快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重大应用。

      五是强化绿色低碳牵引,在生态建设上加速突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三五共治”,守护并提升好来之不易的“蓝天、碧水、净土”。稳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市率先实现区域碳达峰。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落地。更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进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争取绿色低碳园区试点。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行动,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建成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六是强化城乡融合牵引,在均衡共富上加速突破。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基础设施共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精准施策。聚力“扩中”“提低”,实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计划,建立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机制,到2025年家庭可支配收入10万至5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81%以上,20万至6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45.5%以上。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塑造城乡各美其美、携手共富的大美格局。

      七是强化民生需求牵引,在共建共享上加速突破。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着力形成幸福导向型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突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建设一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重大民生项目,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推动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稳步发展。加强红色文化、运河文化、古城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精神文明高地领域试点成示范,全域文明程度达到更高水平。

      八是强化整体智治牵引,在精准治理上加速突破。坚持“重心下移”与“减负增能”原则,落实“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任务,不断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全方位提升抵御各类风险能力。突出抓好安全生产,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持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的开局之年。根据区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的目标导向,坚持生成性学习、保持创造性张力,围绕“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工作,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守护“红色根脉”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全面开启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能源和环境指标任务。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立足稳进提质,着力激发内生动力

      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以上。建立项目推进月度“赛马”和“三色”管理机制,加快5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新开工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以上,完成制造业投资61亿元,其中技改投资30亿元以上。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完成交通投资70亿元以上,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70亿元以上。落实“全要素精准直达最优项目”机制,全力保障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向重大项目集中,积极申报省市县长工程、省“六个千亿”、市“551”等重大项目。

      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大力实施“招大引强专项行动”,以“项目招引比拼赛”营造全员招商浓厚氛围,深化拓展多种招商途径,放大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窗口效应,招引超亿美元、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项目不少于10个,新增备案投资总额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35个。全面实施外资提质增效工程,加快基金小镇QFLP试点落地,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抢抓RCEP机遇,新增外贸出口企业30家,出口实现稳步增长。加快建设中国(嘉兴)跨境电商综试区南湖园区,全区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全力以赴促消费活市场。举办金秋购物节、汽车消费节等活动,加快传统商圈经营模式创新和功能提档升级,鼓励发展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计划,推动健康、养老、文化等生活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构建“2346”夜间经济带,建成少年路、月河省级步行街。加强网购消费维权监管,深化“放心消费区”建设。

      (二)放大创新优势,着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力推创新载体提能增效。大力实施“科创赋能专项行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步提升、增长15%以上,争创“科技创新鼎”。加速亚太路科创走廊规划建设,打造湘家荡“科创湖区”示范样板,高标准推进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建设。以“2+2+X”科创平台体系为核心,加快推进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发挥科创平台技术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承载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好项目。

      力推创新主体活力涌现。加强科技企业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达90%、85%以上,争取省“尖兵”“领雁”项目5个。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领军型企业牵头组建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加快雁阵型企业梯队培育,支持加西贝拉、闻泰科技、凯实生物等一批“链主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并带动产业链竞争力稳步提升。深化质量标准品牌战略,新增“品字标”企业4家。

      力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行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发布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任务30个,奖补金额5000万元以上。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5%以上。强化基金小镇资本赋能,完善基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引进合作顶尖人才5人,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40人,引进大学生1.4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600人以上。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创建,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0亿元,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以上。

      (三)抢抓发展先机,着力提升平台能级

      全面落实首位战略。高水平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在空间规划、交通联络等方面与沿线地区建立互动机制。高标准推动高铁南站南片区域建设、嘉兴火车站枢纽改扩建,保障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南湖段建设。深化与上海、苏州等地产业、市场互联互通,实施合作共建项目20个以上。提升跨区域共治能力,落实一体化人才政策,积极参与南北向拓展带“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加速平台跃变提升。大力实施“筑巢引凤专项行动”,加快东部新城发展,推动南湖高新区争创省高能级战略平台。放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示范引领效应,做大做强生命健康微电子和智能装备制造两个高能级产业生态园,分别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和350亿元以上。加快南湖经济开发区发展,力推凤桥、新丰、余新等平台能级提升。做强做优国资平台,推进国资参与小微企业园建设,建成高端小微企业园2个以上。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路网建设,建成罗星至七星公路,开工建设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一期)南湖段,推进新大公路、双溪路下穿沪昆铁路项目。强化立体交通建设,全力保障快速路三期工程,配合推进“一环十一射”快速路射线工程。加强地下综合管廊、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业服务、医疗、住房等生活配套,推进园区亮化、绿化、美化,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现代产业园区。

      (四)聚焦实体经济,着力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

      促进数字经济积厚成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争取产业大脑应用试点,新增“未来工厂”1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培育省级制造业“云上企业”1家,在役工业机器人240台。

      促进先进制造业扬优成势。坚持“制造业强区”战略,壮大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三大新兴产业,推进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亩均论英雄”,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提高10%、8%以上,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2万元/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坚持抓大扶中育小,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隐形冠军”企业1家以上。坚持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大力实施“腾笼换鸟专项行动”,整治低效用地企业、“两高”企业100家,腾退低效用地2000亩以上。

      促进现代服务业引育成势。推进规上服务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实施“楼宇经济专项行动”,打造星级商务楼宇20幢,全区楼宇税收增长15%以上。加快嘉兴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新引进产业链优质企业8家。加快打造环嘉兴火车站商务圈。加强优质服务业企业梯队培育,引进超亿元生产性服务业项目8个以上。

      (五)突出改革破题,着力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深化数字化改革。做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完善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五大系统建设,迭代升级“企明星”“南湖燃气安全在线”等应用,谋划打造一批具有南湖辨识度的重大应用,争创“最佳应用”和改革突破奖。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加快建立“1512”体系。

      推进资源要素改革。大力实施“盘活资源专项行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000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00亩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以上,闲置土地处置率100%,确保已供地项目全面开工、项目竣工率90%以上。完善“标准地”制度,新增工业用地100%“标准地”模式出让。深化奖优惩劣机制,实施差别化用能、用水政策。严格落实能耗等量(减量)置换、用能权有偿申购交易制度,重点用能企业碳账户全覆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培育资产百亿级国企5家以上,向高新技术产业、民生事业等领域投资超过50亿元。

      塑造更优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区镇一体、多跨协同、全域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推动政策精准直达企业,为企业减负27亿元以上。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采取更多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缺工、缺芯等堵点痛点。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向市场主体合理让利。深入实施“凤凰行动”“上市100”计划,新增上市企业2家。

      (六)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扮靓全域秀美的水乡底色

      持之以恒攻坚污染防治。大力实施“生态示范创建专项行动”,实现市级生态示范镇(街道)全覆盖。深化“五水共治”,推进省级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区建设,建成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质占比稳定在100%。深化“五气共治”,实施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实现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空气优良率达到88%以上。深化“五废共治”,完成飞灰填埋场二期项目建设,落实固体废物全过程闭环管理。

      久久为功提升生态品质。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深化农村河道整治、河湖清淤,建成“碧水河道”40公里,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条。统筹推进国土绿化、景观亮化,新建绿道6公里,加快实现“5分钟见绿、10分钟进道”。深化“千万工程”,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创建,建设乡村驿站1座,打造1条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创建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2个,推进联丰永红片区省级首批未来乡村试点建设。推进省级“无废城市”创建,加强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个、示范村2个。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转型。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实现区域碳达峰。严格项目审批,坚决防止落后、过剩和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准入。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推进园区、企业“零碳”试点示范,创建绿色工厂7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2家。推广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农业绿色发展,通过省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绿色农田试点验收。优化能源结构,新增光伏应用30兆瓦以上。

      (七)涵养文化底蕴,着力彰显和美向善的城市气质

      深化全域文明创建。积极推进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精神文明高地领域试点,常态化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大力弘扬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讲好“最美”事迹,倡导“最美”风尚,凝聚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文明实践在网格”。贯彻全民志愿理念,点亮城区百个志愿服务阵地,打造红色志愿之城。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区图书馆投入使用,建设智慧书房5家、礼堂书屋2家、文化驿站1家,打造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坚持“以文化人”,持续擦亮“歌城”等特色文化品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诗路文化带建设,建成“浙江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南河浜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文化产业矩阵,招引一批红色文化、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等项目,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5%。助力禾城文化复兴,打造苏州塘“月芦文杉”片区等城市文化建筑群、文化带。推进省级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区建设,加强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等产品开发,打造红色旅游标杆城市。

      (八)写好联动文章,着力形成携手共富的富庶均衡新格局

      扎实推进“扩中”“提低”。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支持灵活就业,统筹做好大学生、农业转移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推动低收入群体持续较快增收,高度关注“平均数以下问题”,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化“强村富民”抱团计划,确保100%村年经常性收入达15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试点村集体股份分红。以三星村等为重点,建设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示范窗口。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推进慈善基地、慈善超市建设。持续推进对口支援、山海协作等对口帮扶工作。

      扎实推进建管精致精细。大力实施“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启动民丰、冶金等9个地块有机更新,开展桂苑、农翔社区“智慧物业+未来社区”试点,谋划二环内42个“温暖嘉”社区生活圈布局。启动子城博物馆、府南历史街区建设,全面推进“九水”两侧景观提升。开展积水路段提标改造,全力推进城市防洪扩展工程。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路口标准化建设,建成老城区3平方公里高标准保洁示范区,实现样板路样板街区“路见本色”、城市客厅“席地可坐”。

      扎实推进城乡共进共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行“田长制”,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种粮面积24.6万亩、产量2亿斤。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种业科技攻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大力实施“美丽经济专项行动”,发展农事体验、精品民宿等美丽经济新业态,加快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创建省级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样板区3个。推进农业转移人员市民化集成改革,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九)守牢平安底线,着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强化冷链、物流等环节和重点场所防控。推进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对标对表疫情防控“六大机制”,强化“源头查控+快响激活+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坚持平战结合、扁平化管理,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保持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夯实基层基础,落实镇(街道)应急管理人员力量,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实现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强化执法联动,推进行刑衔接,依法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攻坚克难,深入开展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等安全监管,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强化“四治融合”,做优“三微治理”,化解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强区矛调中心、行业性专业调委会、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全链条优化矛盾纠纷调解。全面加强流动人口全周期管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创新精准反诈机制,实现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数、案损数“双下降”。扎实做好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

      (十)坚持人民至上,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工建设基金小镇小学,启动曹庄小学改扩建工程,建成并启用省身学校一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学校共同体建设。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建设,健全学前教育“以区为主”管理体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12所、公建幼儿园1所,新增学位4860个。巩固“双减”阶段性成果,持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生态。

      深化健康南湖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区公共卫生中心和区人民医院建设,推动市第二医院迁建、打造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持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80%以上。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户籍人员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确保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均达100%。大力建设体育强区,规划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运动家”社区10个,体育服务覆盖90%的农村文化礼堂,构建“10分钟健身生活圈”。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健心客厅2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现国家卫生镇全覆盖。

      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巩固“无欠薪南湖”建设成果。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缴费制度,基本养老保险户籍人员参保率97%以上。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失智失能照护服务供给,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床位140张以上,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00人以上。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政策,新增婴幼儿照护托位500个以上,加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儿童之家”建设。打造综合性民政服务平台。强化“五社联动”,实现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村(社区)居民会客厅全覆盖。支持退役军人、残疾人等事业发展。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体系,新增租赁住房7000套(间)。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着眼群众“急难愁盼”,突出普遍有感,系统谋划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幼托养老服务优化等十方面民生实事,提请大会票决。我们将根据票决结果,认真组织实施,兑现为民承诺。

      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铸造忠诚之魂。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红色根脉”坚定守护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夯实法治之基。增强宪法意识,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抓好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快法治示范镇(街道)创建,打通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锤炼担当之能。聚焦“十大专项行动”,坚持把项目化、清单化、闭环化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发扬斗争精神,全面推行重点工作清单、攻坚克难清单、改革创新清单,建立重点难点问题下基层会商机制,加大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力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强化实干实绩导向,深化争先创优,争取更多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列入督查激励。

      恪守廉政之道。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政府系统清廉单元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规范执行“三重一大”等制度。强化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公共机构节能,严控“三公”经费。紧盯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严惩群众身边“微腐败”。

      各位代表,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南湖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携手共奋斗,一起向未来,奋力谱写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辉煌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